老笠
从片头的独白开始,这部电影便展现出浓浓的港味。如果要一句话形容这部电影,这是一锅用加了阿华田的鸳鸯热奶茶做汤底的水煮鱼麻辣火锅。观影感觉绝度星级体验,这部电影给人带来那种爽可不是老坛酸菜那一种独孤一味的酸爽,而是一种紧张中带有点暴力,荒诞中带有点不羁,血腥里带着温情,戏虐里带有点激励的电影。片中有多处致敬经典电影,风格迥异但又异常合拍,没有出戏的感觉。在电影里,隐隐约约感受到香港年轻人的迷茫,在社会环境现状不太好的环境下,年轻一代急需找一个宣泄出口,而电影是当今记录历史最好的表达方式。
解构电影
荒诞但不荒唐,一部黑色幽默的b级cult片
片头,从一个废青的几秒奢靡幻想开始,接着镜头拉回现实,一个住公屋的废青独白日常的生活,吃杯面,父母吵架,哥哥出轨,吵闹的家庭。贫困家庭百事哀,个中最深刻的体会,就是没钱,打架是没钱最和平的解决方式。32岁的李小龙死了,是神话;而32岁的刘建平,命还很长,但不过是笑话。简简单单的开头,已表达废青刘建平的生活压力之大。
如此压抑的环境,离开则是显得那么顺其自然。压抑的空镜楼层,意味着将会发生不寻常的事件。别人跳楼死,其他人都急急忙忙地四散,路过的刘建平却丝毫不关心,与背后远处的老人家对比,看透了生死?可这么年轻就看得透?不过生死观念的淡泊。直到,穿婚纱的女生死在他面前,他才有了反应,原因是死者的血溅到了他身上的唯一一件名牌,侵犯了他的利益。命运不会因你穷而怜悯你,相反,是越穷越见鬼。(剧透,此时此刻,刘建平已经死了)
天黑(鬼魂先可以出街),经过简单的过渡,捡了那个很有意思的打火机开始,电影才算是正式的开始,也就是说老笠开始了。(老笠,粤语意思为打劫)
糅杂了很多东西,自成一派风格
一部好的电影,就是不断制造悬念(起因),发生矛盾(发展),解决矛盾(高潮),结束。而这部电影,从一个废青的狂想而起,在一个24小时的便利店内,连续走马灯花加入各种人物,废青阿平,刻薄老板,神经质女店员,魔警,刚出狱的老嘢,大胸女,“大亨”,隔壁破产的士多店老板,后来的警察,小朋友,同性恋。你方唱罢我登台,在悬念不断产生的同时,不断又各种矛盾的产生,加上因为象征着权利的枪支的出现及易手,剧情格局继而发生微妙的变化,紧凑的剧情又因为某些人物的加入而舒缓了紧张的情绪,如人体的心脏脉搏跳动。加上昆汀式的血腥暴力,及彭浩翔式的黑色幽默及色彩展现,使得这电影非常之有戏剧张力。小环境的广角镜头,令人有话剧的观感体验。剧本台词混入大量港式俚语,配上轻佻漂浮的配乐,拉到面前的近镜,凸显演员的演技。使得这部戏非常有质感,明知它的好,却又说不出,好像一杯陈酒,要经历些年份才能定义它的价值。
令人感觉高潮迭起的三段结构,魔警控制的局面在神经女店员的愤怒之下崩盘,便利店老板控制的局面在老嘢拔出剪刀后崩盘,老嘢也在最后的爆炸后崩盘。夹杂着某些向经典致敬的片段,“加5蚊换爆炸糖“这句台词令我想起彭浩翔的《低俗喜剧》。片中在一拨人剑拔弩张之时,被换玩具的小孩子撞上,本来千钧一发的时刻立即变为一片祥和,这一幕令我想起了杜琪峰的《枪火》。小孩子一走,所有人立即还原现场,可魔警在约定的前几秒开了枪,还说了句:“sorry,我偷跑了。“尽显黑色幽默。片刻之前还在枪口两端的人们坐到一起,吞云吐雾,大谈香烟,那一幕令我想到杜琪峰的《放逐》。士多店老板吞枪自尽的画面,令我想起昆汀的暴力美学。画面的色彩,令我想起了彭浩翔的《伊莎贝拉》。片中的配乐,令我想起了王家卫的电影。就这样,不经不觉间,就到了结尾。
爆炸之后,没有落入俗套,反而升华了电影高度
这样的电影,玩得很嗨,通常很难收尾,或者结局烂尾。类似风格得《冲锋车》及《那夜,红van...》,结局都不怎么如意,好像是不得不向现实低头,又或者驾驭不了,不能完美收官。《老笠》的结尾,却来得非常之有力。
爆炸过后,白天(鬼上身的最后时刻)。闪回各个夜晚在便利店的出场人物,在生之前,因为生活的各种原因,而丧失了性命。原来,昨夜不过是一个盛大的狂想曲,不过是一场猛鬼派对。(假若由某些人来拍,很难免不是原来一场梦的俗套)原来以为做人被人看不起是最惨,想不到人死了,做替身鬼也瞧不起才是最惨。这句对白,显得多么苍凉无力。
废青最后的独白:“接着怎么样,我也不知道?但这么差都能过了,将来一定会更好。“
善良人在追求中纵然迷惘,却终将意识到有一条正途。
今日,刚满三十二岁的我,看这部讲述三十二岁主角的电影,说着三十二岁的李小龙,当然本片与李小龙无关,只关于三十二还依然失败的我们。
如果不是最后的结局,略有点意外且不好接受,它必然是我收藏的一部佳作。是一部能让我数年都不会忘记的佳作,如前几年的《低俗喜剧》那般。
整个剧情的发展,是你跟本就想像不到的,不单是用大尺度、cult片来形容。如此荒诞的剧情设定,让人脑洞大开。每个人、每个演员、每一段故事,每一个衔接以及导演某种变态的美感,是这几年港片里所没能看到的。
而且这片里边还包含了很多东西,一下子我却不知道如何去形容,这正是我不专业的地方。
比如说后边说华仔那段,有意思。
前边笑点还不少。
其中一个女主角的胸太猛了,真的怀疑是假的。
有些台词也超赞
二十年后,华仔还是华仔,而你已经从小朋友变叔叔了。
辣就好了,辣就是痛,痛就是死不了,我们做人,宁愿痛,都比没感觉好。
理想分是8分,看总评分太低了,有些垃圾故意评1分,所以给个9的高分拉回来。
另外,这确实有点像《夜店》……怀念当年的《夜店》啊,很多好片都是被埋没的。
香港电影这几年可谓是烂到一个匪夷所思的地步,但是每年总有几部片还会让人觉得香港电影有救的,这部片甚至让人觉得香港电影不需要别人救了。其实香港本身就经历了比现在环境可怕的多的事情 香港却一直挺了下来 也一直不断的有人坚持着 发出声音 做出前进的步伐
英国 日本的轮番操弄 97回归 98金融风暴 03非典(ps 还有梅艳芳 张国荣逝世) 包括最近的一些事件
香港都在这样的好像妥协着 却也坚持着 又在妥协中永远有泛生出各种色彩的美丽浪花
这部电影无论构思 拍摄手法 和 流程衔接上 又新奇又保持了当年盛世的认真
仿佛这部电影不是在香港电影是这样的状态下产出的
而是一直是黄金时代所进化来的作品
让人看完后无限的欣喜 顽皮的调光 饕餮的色彩 各种经典构图 简直完美到爆表
加油香港 加油香港电影 ~things get better~
文 / 为虾米呀
最近一部纯正的港片在影迷圈火了起来,它又给那些唱衰香港电影的人一记温柔的耳光。如今我们应该要适应香港电影的这种间歇性“抽疯”,这座巨型电影制造工厂虽然有些老旧,虽然已经在内地成立了“分厂”进行代加工业务,但它的精气神还不会消失,年轻一代的创作者正在靠自己的信念和执著,艰难而缓慢的重建这座电影之都。
<图片1>
美国94年的超低成本黑白片《疯狂的店员》被许多影迷追捧,奉为经典,而大陆09年拍摄的《夜店》则是《疯狂的石头》余温未散的产物,勉强及格,他们都是以便利店作为故事发生地。那么这次同样将便利店作为主战场的《老笠》又给我们带来了哪些惊喜?
与之前让人忆起港片往日荣光的《打擂台》、《僵尸》等作品不同,《老笠》并没有走一条怀旧复古之路,而是向“鬼马”前辈彭浩翔靠拢,在传统的功夫、僵尸、警匪题材外另辟蹊径,杂糅了各色剧情元素,整个故事天马行空,放浪不羁,极为丰富的人物组合(商业大亨、性感女医生、失败的士多店个体户、便利店老板、废青、警察外加一个Gay)在一个狭小的空间内为我们带来了一次大胆而亮眼的CULT之旅,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本片和2014年陈果导演的那部《那夜凌晨,我坐上了旺角开往大埔的红VAN》更加接近。《老笠》由导演火火自己创作的话剧改编,因此在观影中我们会感受到一些话剧的影子。
<图片2>
血浆、大波妹与粗口
说起基本的CULT元素,首先就得有“爆点”,在《老笠》里,从影片一开始便进入了“爆浆”模式,废青曾国祥没有一丝丝防备的被直接糊一身新鲜出炉的血。昆汀式的爆头当然也不会少,警察间的枪战,枪枪入魂,干脆利落,子弹从头部穿过时附带的血浆,和观影者的心一样滚烫,充满热情。士多店小老板说“爆口”就“爆口”,决不拖泥带水,然后给你几秒面部特写,口腔被轰开后,里面还冒着热气腾腾的烟子呢;黑警姜皓文出场便处于“内爆(憋屎)”状态,片中两次畅快的拉屎,在听觉和视觉上给予我们CULT片特有的冲击;从便利店老板林雪脖子上终于(咦?为什么我这里要用“终于”)拔出的剪刀,他终于喷血而亡,实践了怪老头冯淬帆的“开香槟”理论;然后让人看着都疼的马志威被“爆蛋”;哦,大亨郭伟亮和“叶子楣二世”崔碧珈的“口爆”肯定也算啦……最后,整个便利店内总是充斥着那句魔性的台词:“要不要加五元换一包爆炸糖呀”。
光有血浆的片子还不能称之为CLUT,还得有点“颜色”,崔碧珈在片中就充当“情色”元素,除了那对大波,本片并没有特别照顾广大男性同胞的感受,这方面的设置并不太多:口爆、捆绑、艳舞和2处心不在焉的情趣画面。而粗口比起昆汀,甚至彭浩翔来说那就更加的稀少,便利店老板林雪偶尔喷两句,剩下的都是日常和谐用语,那些在CULT片里常见的关于人体器官的口头禅这里相当少。反倒是剧中的人物时常说几句英文,显得优雅礼貌……仔细想想,在一部血浆横飞的电影里,用英文礼貌的问答,好像本身也挺CULT的…..
你得会玩
之前说的一些元素是构成CULT片的基础,但真正让一部影片被标记上这个标签的还是故事的形式——总的来说,就是没有模式,没有套路……在CULT片里,传统的类型电影形式不再发挥作用,因为可以随意切换,喜剧/悬疑/惊悚/爱情/警匪,甚至是鬼片都可以信手拈来,组合嫁接。昆汀的那部《杀出个黎明》,以及西蒙佩吉主演的《僵尸肖恩》这种不严肃的打僵尸电影都开了一个“好”头。换句话说,忘记那些条条框框,你得会折腾!
在《老笠》中,谁是主角?你很难说清楚,因为随着电影的推进,主要角色会根据自身地位的改变而进行变幻。电影以曾国祥作为开端和结尾,理所当然以他所代表的废青形象作为主题或者内涵上的主角,但实际剧情里,根据手枪这一重要道具的归属,林雪、冯淬帆、姜皓文都曾一度掌控局面,成为那一阶段的“临时主角”,但很快导演又打破这种控制关系,重新洗牌。甚至看似最弱的角色,也可以忽然爆发,瞬间干掉“临时主角”……
<图片6>
黑色幽默、无厘头与致敬
纯真的小男孩站在一堆血淋淋的尸体旁边,和店员换心爱的玩偶娃娃;前一秒还杀得头破血流,要致对方与死地的一群人忽然切换到和平模式,曾国祥、姜皓文、冯淬帆、林雪四人围在桌边谈论香烟,谈论人生;大家围在士多店老板的尸体旁做实验,拿着利器在尸体上插来插去;各种躺枪的大亨郭伟亮,这在周星驰的电影里可不少见。导演火火甚至直接在影片中让警察姜皓文演了一遍《无间道》里经典的天台戏,然后对着镜中的自己来了一枪,这很难让你不联想到杜琪峰《暗花》和《神探》里的桥段。
<图片5>
会说话的色彩
本片中除了结尾的电影类型切换赢得喝彩外,在整体画面色彩的呈现上有一番心思,甚至用画面颜色来交待故事的发展。最初曾国祥点烟刹那画面呈现黑白,随后恢复,你以为屏幕出了点问题;后来,冯淬帆这个老戏骨潇洒的滑开打火机,点燃香烟,浅吸一口,随后吐烟,这一连贯的过程中导演呈现出了明显的色调变化,画面从彩色渐到黑白再到彩色,然后在吐完第一口烟时颜色达到最浓。我想这将会是本部电影的一个标志性画面,在日后我们谈论《老笠》时,你很难不提起这次兼顾了画面美感和艺术表达技巧的色彩变幻。
<图片3>
豆瓣上从最初的6.7分现在已经缓缓上升到7.2分(截止6月17日),《老笠》的热度继续在圈子里发酵,因为人们对于优秀港片的渴望从来没有停止,它再次让我们看到了港片的无限可能,这座曾经以电影闻名的国际都市,即使没有再次苏醒,但它在沉静中的力量和创造性依然值得尊敬。我们在习惯了内地与香港的各类合拍大片后,你愿不愿意花五元钱换一袋充满惊喜的爆炸糖呢?
许多年了,香港电影弥漫着一股挥之不散的沉沉暮气。谁都不是那个谁了,曾经的天马行空与英雄血气皆垂垂老矣,只能怀旧,怀旧。眼看着当年的韩国徒弟一骑绝尘,自己却靠着满脸赔笑地往大陆送盒饭糊口。幸好大陆人嘴不刁,送盒饭也能送成暴发户。可是过不了多久大陆人就会发现一个事实,香港的外卖和自家的快餐味道越来越一致,原来是被某种神秘的力量指定了配方。没去过香港,却从港片中深刻体会到香港人活得很纠结。有时候我会想:我们的文化可能真的存在一个神秘的黑洞,它能把我们的一切智慧和创造性都吸纳进去,把我们变成一群无知无明的困兽。《老笠》无疑是今年到目前为止最令人振奋的港片,把港人的困兽之境酣畅淋漓地呈现无疑。深深的颓丧、迷茫、绝望,深深的愤怒、呐喊、反抗。漫长而广袤的个体人生和众生相被急剧缩小,地理和政治上的香港都浓缩成深夜小小一家便利店。题材颇似《夜店》,内容和意义却超过《夜店》很多。我们不是香港人,我们体会不到香港人的绝望,我们的思维长期以来被一种奇怪的逻辑占据:人与人之间从来不是平等的契约关系,而一定是主从关系。我养你,你就一定要卑躬屈膝;你养我,我就一定要感恩戴德。人与人始终不能处在平等的位置上,以卑贱为荣并齐心合力把高贵拉下马,在比自己卑贱的人面前又盛气凌人。理解了这一点,或许才能明白为什么会有“*中”。这事改变不了什么,本质上就是绝望。《老笠》的结局是一次超现实主义的重生,却不是新生,唯一的改变是死加固了对生的信仰,尽管这个生仍旧是死前的生。如同过年,除夕对旧年期期艾艾,初一对新年喜笑颜开,浑然不觉新年就是旧年的反复。不管怎样,你只能活下去。
男主对目前的生活和自己基本上就是很不满,无聊的他在一个神秘的街道上遇到了一家神秘便利店,被录用后,男主在进入便利店的一刹那就上了一群鬼的圈套,这群鬼就是找替身的,男主被这些鬼引导后魂魄出身,生死就在一瞬间,但男主在这一系列的圈套中,展示了自己有价值的一面,这些鬼嫌弃他,不愿上他身,他最后自己上身复活,重新开始人生。
不好看,故弄玄虚装模作样,没有理由没有原因地为反转而反转。要看一夜里发生的故事,去看《PTU》;要看便利店,去看《夜.店》;要看店员,去看《疯狂店员》;要看反转,去看《三分之一》;要看低俗喜剧,去看彭浩翔;要看无厘头,去看周星驰;要看CULT,去看昆汀和罗德里格兹。
行尸走肉的救赎
阴府鬼店一夜游。
一万个人眼中有一万个哈姆雷特,这是电影存在的意义,喜欢多角度解读但极厌恶换着花样儿去诋毁。
又见冯淬帆。昆汀风混港味,想法和立意可以,但部分桥段比较刻意,鬼马荒诞之余略显乏味。评论别遇到便利店就瞎扯《夜·店》了,早在89年香港自己就有部《夜疯狂》在先了好吗
故事略浮夸,人物范儿不足,摄影烂,呆,闷,像电视剧一样运镜,给彭浩翔拍,估计会好一些。类似被打劫的超市一夜故事,不如杨庆的《夜·店》。
29/3/16 @ Metroplex (40th hkiff)。3星半,節奏和拍攝手法太重舞台劇味道,劇本對白偶有佳句。好久不見的馮淬帆簡直老馬有火!
李小龙死的时候32岁,是神话,我今年32岁,还有很长时间都不会死,是笑话
果然一萧条就拍B级片,管中窥豹看看香港多困顿与绝望。
有昆汀的影子,只是劇本跟節奏掌控上還是有點幼稚,感覺可以玩得更大,現在則有點太離地得來又不夠放開,卡在中間,不過還是港片少見的,值得支持,美術和攝影風格還是可圈可點,演員的組合也很有意思,最大的問題可能還是劇場味太重了點。
港产神级cult片 一个半小时全程无尿点…曾国祥马志威两位靓仔很性感
结局画蛇添足 到最后一枪就可以了 否则无论如何说不过去 线索都是后置的 也就全无公平性可言 没必要强行逆转 剪得一般 后半的节奏勉强架住 倒是比今年看过其它几部同类型港片要好些 林雪、老冯和曾二的演技都值得一看 cult枪戏软色情之类却乏善可陈 可看可不看
很顺畅的故事,各种反转和意外,最后的浓鸡汤猝不及防。音乐塞的特别满,好在都不算难听,港摇美摇电音放克什么的弄了一堆
This city is fucking stuck
有几个地方逻辑不清,不过为了这么带劲的过程值得忍。现在的港产片可能因为投资少了,伸手来管的也少了,所以拍起来反而有种歇斯底里的快感。要是开头走隧道的时候暗示意向做得明显点,人物与男主关系做紧密点,最后结尾让男主在隧道里醒来,这片就能封神了
[3+] 其實都不錯呀,可以再玩盡啲就好。你話曾國祥同馮粹帆同歸於盡有無政治隱喻先?
說好聽是致敬 說不好聽是新人扮內行。留意到了不錯的dramatic色調,幾處笑料都來自於致敬惡搞,人物性格塑造有些欠缺,如突然出現的林雪老婆除了切入背景外毫無意義,結尾沒什麼韻味,也不帶驚喜。但總得來說一點環狀結構,一些滿是粗口和血漿的昆汀,再來一個斯坦尼康的開頭,算是這樣咯?
就喜欢这种一本正经的扯淡,一言不合就爆头,猝不及防就反转。喜剧其外,悲剧其中。让无力者有力,让悲观者前行。
香港較少見的擺明車馬的cult片,可惜是畫面雖然有 cult味,但骨子裡依然太保守,而且扭橋位突兀了一些;本片一眾老戲骨演出倒是可觀的。
港产片少见的黑色类型,有点瓦伦蒂诺的意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