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影评
1 ) 【札记】一道之于男权社会的
现在仔细回想,如果不是边看电影边做了笔记,搞不好对《判我有罪》最深的回忆就是影院空调又开太猛了。
这部电影最为著名的地方,其实应该是在釜山电影节上,金基德自费买票推了会议跑去看片这事吧——乃至于电影宣传海报上都有“金基德力荐”之类的字样。
但话说考虑到最近《一对一》、《莫比乌斯》的状态,对比《空房间》、《海岸线》的早期作品,其实很多人都说金基德差不多算废了——我不敢妄言,但起码不管一个导演江郎才尽与否,但作为一名艺术家,至少拥有超出普通观众的审美判断力吧。
我相信《判我有罪》理应是不错的——或从某种程度上来书,如果不考虑到这部电影的一些内在诉求,一些理应被解读出的电影的现实主义内容的话,这部电影的形式,作为电影的外在,的确值得盛赞。
可以认定的是,这部电影是艺术化的,应说是现代主义与现实主义的某种结合,其有对于内心状态的展现,而又有对于某些现实状态的冷眼之观——如果用电影本身的故事内容加以陈述,即为“站在女性的主观视角上,对于男权社会中‘医疗黑幕’这一社会问题的呈现”。
或囿于女性导演、女性主演,本作的女性电影的特质颇为鲜明,其更多的是基于女主角的心理层面,以弗洛伊德学说为基础的现代主义的视听呈现。在这种以心理感知呈现的情景里,本片中的现实,或者不能认为是真正的现实,更贴近的,现实在主角内心中的影射,是主角感知的一切。
在主角的视界中,整个世界都是异化的。楼屋墙砖都呈现90年代电视剧的破旧沧桑,而低饱和度的,泛绿泛白的色调,仿佛整个世界都应经被逼入了一个濒临崩溃的极端。每个角色的穿着总是相对得体的,起码贴合了他们的身份,但女主角情绪冲突之最深处时,雨夜滂沱,每个出场者都抛开了服饰伪装,选择赤裸与性爱,而又有黑雨衣与暴力——从本质上来说,剥开这些角色外在的社会身份,他们的每一个人都应是疯狂与异化的。虽然除开反派外,其他角色多少会有应存的良知与道德,但却藏有更为隐秘的阴暗性:对于名利的欲求,对于有妇之夫的渴望,失去子女后的抑郁,高压下的癫狂等等。
这种颇具黑色意味的人物设定,由演员们的发挥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展示:戴立忍、吴镇宇、田小洁、李至正等饰演的男性角色,他们都有着女性视角里男性的所拥有的关于男权、父权的强悍、残忍、贪婪、凶暴的多种特质,当然在更广的层面上诸角色也呈现出各自独有的其它特征,或有善良亦或有正义。而之于女性角色的内容更多的则是某种暗藏着的内心涌动与疯狂:毕竟全作基于一女性角色关于其环境的感知而得以完成,终归所有的一切,包括主角自己都呈现出雌性激素所诱导的属于女性的或称感性的诸多特质。
恰如大量的心理学的视觉符号堆砌成的隐喻体系:主角恍惚间看见手指间的昆虫,这或意味着在参与医疗腐败与丧女的多背景下,她的某种肮脏与生殖象征的成立;而“口红效应”下主角,或又欲图趋于心理与行为上的强硬;再至于白与红,两种色彩的在整体色调发绿的颓败中,以高对比的形式交叠出现时,或也有着主角的道德洁癖、欲爆发的攻击欲、对于爱情的渴求等多种意味。
只是这一切却仿佛都是矛盾的,是冲突的,同时它们又是敏感与激烈的,即便它们为之隐藏,却总归有着某种癫狂的质感。
女性总有着一种神经质——这并不是我作为男性表现的偏见,也不是所谓“直男癌”的戏谑之语。女性的生理的激素变化异于男性,这不仅仅囿于生理周期,更是日常的普通状态,乃至于整体的感知体系更为敏感,而其感官也更为脆弱:而在生理期时,这种男女的差异趋于顶峰。这种差异,在女性身上,即可以一词加以形容,或者说这个词本身就是对其的表达:歇斯底里。
戴佩妮的音乐作品中,《Amen》或有对女性的神经质的完整的呈现:抑郁、激动、疯狂、呢喃、喋喋不休、偏执、攻击欲——不能说这种状态是否极具代表性,但能证明的是,这状态是存反理性的:而这亦存有对《判我有罪》的某种指涉。
女性心理特征的展现,其实应被认定是之于现代主义,而欲图挖掘内在真实,值得夸赞的尝试。只是本作又在女性电影,或是女性导演的某些思想下,存有某些桎梏。本作的剧情其实异常简单,即便存在所谓的双线,但照顾并不算周全;即便有着善恶的相对与考量,罪与罚的成立,抉择的存在,内心隐藏的阴暗痛苦合二为一的诡谲等等,但更多地只是基于女性保有的相当数量对于男权社会与利益社会的臆测:在这种臆测中,男性的人格沦为单薄,甚至存有太多“花瓶”样的特征——不过也或能认为,在一般电影中一般由男性的意识形态作主导的,乃至于总有足够多的女性以暴露的、性感的花瓶形象存在,而我们对其却不甚介意,但终归在女性电影中,一些貌似有深度或理应有深度的男性角色的单薄化,却必然会引起我们的不满。
只是,男性角色们简单的人格,往往只给予他们异常简单的意念与行为方式,甚至会由他们讲出太多太过戏剧化、散文化,文学性质过强,情感过溢,乃至于引爆尴尬的台词——尤其是片中,四名男性主演里有两名台巴子和一名港农,当他们强行飚着普通话来尝试诗朗诵时,口音总会毁掉我相当程度的观影体验。
除开男性角色的塑造外,更多的又有着对利益社会的诸多臆测,乃至于的“凄惨”结果。片中犯罪内容与利益链的揭露,其内核上是缺少冲突性的,正派与反派间的主动与被动的转换毫无趣味;这些犯罪内容本身又太过低劣,的确只是某个纯洁的单身文艺左派女青年的臆想,甚至远远不如现实新闻中复杂与深度;而作品中诸多其应有的悬疑内容,仅以某一角色单方面的行动即告揭破,这样让这个阴谋只成为笑话与把戏。
本片的结尾流于某种平庸与无趣——这不仅仅是故事内容上的,更因为其缺少足够的思考。本片有着足够分量的推荐人,这部作品中有足够多的他的影子,可终归这一个结尾却并不是金基德的风格,至少它未达成特殊的哲学思辨,也不是纯粹的对社会问题的呈现的现实主义作品。
考虑着诸多因素,我们能肯定这是女性电影现代主义与现实主义的结合上的出色尝试,但关于电影本身,其实也就堪堪及格罢了。
2 ) 堕落的天使在仰望晴天
影片的拍摄手法是丰富多彩的。影片大胆运用类似话剧的手法,将光线和焦点集中于女主人公,周围来来往往的人群被可以模糊了。这种让她与世隔绝的镜头生动地表现了她的恍惚状态。这喧闹嘈杂的世界都与她无关,她是最孤单的。身为医生,她不能拯救病人;身为母亲,她不得不接受女儿离世的现实。点点滴滴的雨线就像利箭戳在她的心上,撕心裂肺的痛苦令她无法言语。剧烈的痛苦折磨着她直到麻木——周围人对她的碰撞产生不了触觉,一切声响都成了嗡嗡的回荡,整个世界都变得阴暗而苍白。影片还采用了一些慢镜头、快切增强观众的代入感。最为明显而独特的拍摄手法是代入冯雪辉的视角,镜头随着她的失魂落魄而摇摆,镜头随着她的无力挣扎和屈服而后退下降。这些镜头运用独特的方式展示出了她脆弱的内心。
本片虽是批判医药黑幕的现实主义作品,但其中不乏艺术性的想象和环境渲染的创作方式。阴雨连绵的天气几乎贯彻除结局外的所有场景,通过阴暗的环境烘托出演员内心的抑郁、悲伤和痛苦。面对现实,主角冯雪辉苦苦挣扎,就像所有人仰望阴沉的天空时无神地期待晴天。当真凶被人从高高在上的位置强行按在地下后,公正迟迟到来,监狱狭小的窗口射入晴天,仿佛所有人的心都舒缓下来了。最后,像映雪般洁白的光芒融化了冯雪辉柔和的面容,似是消解她内心的罪恶和痛苦。
这是一部黑色电影,可其中不乏人性的光辉,胆怯的精神科主任为了抗拒黑色额度而选择了跳楼,宁肯结束生命也不愿再面对一条条鲜活的生命在自己手中结束的现实。冯雪辉更是在早些时候就偷偷匿名举报罪恶。他和她都是出于对女儿的爱而走上了犯罪的道路,但内心依旧保留着善良和天真。愿所有救死扶伤的天使都是发自内心地关心爱护病人。
3 ) 好故事才是王道,白瞎了这么好的题材啊
<图片1>
冲着黑色电影,揭露医疗黑幕,韩国某某导演强烈这些高大上的光环去看的,看完只想说这是什么东西?悬疑没悬疑,爱情没爱情,热血没热血,啥也没有,连个完整故事都说不清楚!
首先,从整个影片来说,缺乏一个完整的线索,开篇十分钟就引出多条线索:医药滥用,贿赂,将自己的女儿安乐死·····
在故事叙述上缺乏有悬念的情节设计,所有的过程几乎张脑子的人一眼就能看穿 ,谈何阴谋?谈何悬疑?更离谱的看到有介绍说是一个女人卷入一个惊天阴谋之中,游离于四个男人之间,如何如何保全自己,达到自己的目的。我也真是服了,你家天是泡沫做的吧?还惊天,怎么不惊地呢?
人物方面我觉得是本片最大的不bug,根据影片场景描述,医院又旧又破,楼梯门窗还是那种老式的,可以看出这个医院不是一二线大城市那种光鲜亮丽的大医院,充其量算是一个市级小医院,那么问题来了,在这样一个破旧不堪的校医院,主角们太漂亮太养颜(韩国黑色犯罪片主角从来都不好看,有点还很丑,但就是好看),天南海北的口音,很突兀容易跳戏,尤其是女主的高跟鞋。最最重要的是女主,一脸要死不活的样子,给人感觉不像个医生,像个被判了死刑的囚徒,作为母亲是该愤怒的时候还是面瘫脸。
所有人物形象都太过扁平化,不够饱满,性格矛盾冲突表现不明显,人物台词过于生硬,完全是在照本宣科。
那个女警官说“这世界上有两种东西,不管你怎么藏,它都会有痕迹,一个是尸体,一个是金钱”妈蛋,顿时感觉女警官好有文化,说出这么有哲理的句子,but真的好突兀啊,一点也没有体现人物的性格。
看完电影,如果你现在让我说影片中的人物性格,真的一时间想不到什么。在动作方面,出现了用力过猛的现象,几乎所有人物在生气的时候都是乱扔东西,大喊大叫,看的我尴尬癌都要犯了。
韩国可以说是把黑色犯罪电影拍到极致的国家,对于这一类电影最忌对白啰嗦和故弄玄虚。影片中,女医生记录数据的小本子丢了,作用是什么?既然都丢了,那么蒋医生为什么会有完整的数据?
警察局中张警官的儿子跑出去了,女警官追出去,出去干什么?也是什么都没交待。
女主在审讯室桌子上用水写字,好多镜头都给到了,但却没有做最后交待,到底写了什么?
最后的“两年后”也纯属画蛇添足,为何非得这样发现真相。
电影,好故事才是王道。可惜能力不够,白瞎了这么好的题材!
4 ) 自圆其说是剧本的第一要务
判我有罪
预告片出来的时候,在朋友圈里安利了很久。
讲真,每次觉得国产电影快要崛起的时候。
他就一轮子把我捶到地心里
被岩浆烧的支离破碎
预告片的剪辑真心不错
电影开头,那种雨季的潮湿和绿藤镜头也很美
然后突然之间,整个故事脉络就开始乱了
每个人都莫名奇妙
女主,她老公,她同事,她丈夫,都莫名奇妙起来
唯一一个正常人,就是一开始就跳楼死了的胖子
当院长说出那句“笨”的时候,我还有点小激动。
当女主拿着记录数据的本子从同事房间里出来的时候
院长突然把她压墙上,说你不就想让我这么做
我有点懵,想看完全程,确定是不是有什么隐藏剧情没打开
哈哈哈哈,我果然想多了
剧情逻辑整个就是稀粥
所谓的秘密出来的时候,大家都体会到一种
哦,原来这样子哦,这么精心设置的骗局还真的把我骗我了呢。
总之,希望国产电影的导演,都不要那么快想着上片子好吗
先推敲剧本,先推敲剧本,先推敲剧本
不要告诉我屎一样的剧本,能拍出来神作
还有别告诉我,观众都是傻子
这片选色,色调,画面,摄影真的都不错
死就死在剧情上
绵软无力的,让我处在我快进吗?还是不快进呢?
另外,问过学医的同学
她说这剧狠狠的黑了一把我国的医疗水平,我国的法医,我国刑警,我国卫生局
这剧的医疗水平大概也就留在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
5 ) 犯罪类型片的一波小崛起,支持小众电影
看到一部期待已久,品质不错的国产电影
这种感动不亚于买到了心心念念的好物
忍不住想安利给身边每个人
黑色犯罪题材《判我有罪》,是国内第一部将镜头对准医药黑幕和药物滥用的电影。撇开电影品质不说,单单就医疗题材本身就已经足够有社会意义和话题性。前不久的魏则西事件和这次陈仲伟医生被砍事件,让医疗问题被推到风口浪尖。电影中有句台词,“谁会真的在意这些黑点的抹去。”依靠上下关系编织而成的利益网,轻轻松松地吞噬着为了生存前仆后继的蝼蚁。牵扯到无数既得利益者的这场生存游戏,并没有法官能够说停就停。
导演孙亮历时5年,自编自导,并独立制片的电影。三位一体,让人忍不住发问,孙亮为何许人也。乍一听名字想着一定是个充满文艺腔调,浑身上下都散发着艺术气息的老男人。
呐,女导演,官方照片上穿着一身正装,一副鲁豫的即视感,重点是,《判我有罪》之前都没作品。处女作就来这么生猛的画风和题材,两个字,牛掰。
上一部让我如此满怀期待,兴致勃勃的跑去电影院观摩的国产电影是忻钰坤的《心迷宫》。同样是电影处女作,《心迷宫》在叙事结构上做足文章。大量的闪回,从不同人物视角下对同一事件的叙述,将电影结构玩得很漂亮。看似循环,却不重复很严谨;看似封闭,结局却开放耐人寻味。
《判我有罪》在镜头语言有很明显的黑色电影类型风格,阴沉的影调、深影、对比强烈的色彩和光。长镜头、快切的拍摄手法,营造了紧张的气氛,手持镜头晃得很压抑。电影有许多细节处理的很出彩,回廊的上下反打,刺耳的硬币和桌面的摩擦声,女主李昕芸迷离的神情,当然还有小鲜肉的颜值。
关于为什么会拍医疗题材的犯罪类型片,孙亮解释说:
像我这么酷的女生,怎么舍得就拍一个小清新电影?
相比风格明显的镜像语言,叙事上的漏洞让人有点失望。开场10分钟,一个女人和四个男人之间的纠缠,铺了四条关系线,开始讲述一段矛盾重重的故事。女主一直处在同一个情绪状态,有点扁平,不够丰满和吸引人。人物之间的关系仅仅停留在说明阶段,并没能很深入的挖掘和展开,吴镇宇跑龙套太明显,既然想要上升到母爱层面,怎么能少了老爸。
电影前面的三分之二,缓缓地将情绪和冲突堆积到顶峰,正满怀期待高潮部分的释放,结果,萎了。莫名其妙案件就真相大白了,坏人被绳之以法,女主被洗白,伸张正义的警官高升。最让人脱戏的是,结局还加了个两年后,生怕观众看不懂这是个happy ending吗?
小马版同人结局:两年后,康副院长发疯说出冯雪辉关于甜甜的秘密,警官一脸迷茫地被告知康副院长需要保外就医,冯雪辉重回自由,谜之微笑。
给电影留点白不好吗?
不过这样的题材能过审已经实属不易,13个月的超长审查期,只能感恩的心了。在没有分级制的情况下,看着一位妈妈带着不到10岁的孩子在电影院看这种电影,小马的尴尬症都要犯了。
女主演李昕芸,赵薇+安以轩+张韶涵结合版,导演张元的女票。电影里一直是很迷离、神经质的画风,超多特写镜头,相信双鱼座的她对这样的状态一定能够信手拈来,哈哈哈,忍不住又黑了一把双鱼座。除了美艳和演技之外,特别想八卦她和张胖子这段差了20岁的感情故事,一定也是精彩绝伦,毕竟从2006年《看上去很美》合作算起,正好10个年头了。
原来早已和李昕芸有过一面之缘,虽然完全不记得她在《看上去很美》演了个啥。应该是被wuli方枪枪抢了风头吧,毕竟董博文在里面又萌又会演实在太耀眼。我心中的中国版男款芦田爱菜。
小众电影的凄凉就是一天只有一场的排片,偏巧赶上了美3的档期,人满为患的电影院和空荡荡的小影厅,为好电影的票房深表担忧。
最近两年,包括像《烈日灼心》、《白日焰火》等等犯罪类型片,应该说有一点小崛起的趋势,好莱坞大片的确让人享受到一场酣畅淋漓的视觉盛宴,可是,这些耗费无数人心血磨出的国产好片,也请多多支持!
温馨提醒:5月6日上映,估计5月11日左右就下映了。
6 ) 如果只允许“女性”观众观看的话,这部片子会更好。
对于国产电影我一直是以比较宽松的标准去评价对待的,这部《判我有罪》也自然是一样。
电影其实就是讲故事,故事之外导演想表达的各种情感都应该包含其中,所以与其用这种意识流的音效让观众产生窒息感,不如花费更多的时间去梳理故事。
本片已经被一再诟病的情节琐碎的毛病我就不再赘述了。我只在此说一下本片的部分角色塑造问题。
这不是童话故事,但是戏中的人物角色却更像是童话式的人物,作为一部“黑色电影”,人物塑造着实很失败。
失败得让我印象最深刻的莫过于“刑警张”,出场时一句老子不要再怂了,就像是咒语一样,确实从出场到最后都是一次都没有怂过了,真的一点曾经“怂了半辈子”的影子也没有,导演为了表达这个刑警张以前真的很怂,动用法医的和胖小孩两个角色来完整刑警张的过去,但是这样表浅的方式并不能达到如预期的效果;如果没有警局中的高潮戏,那么将刑警张塑造成一个有心却无能的角色还是很成功的,在整个调查过程中就和皮球一样,谁踢了一脚就往哪滚去,但是那段高潮戏又给了他一个逆袭的、扮猪吃老虎的标签,让影片最后那部分刑警张有如痴人一般的戏显得无所适从,被入狱的反面角色“挑逗”了一句就又“打回原形”,冲去女主前夫那里没头没脑的说一句,“你起诉冯雪辉,我全力支持你”。作为一个应该以正义形象出现的重要角色,最后呈现出来的却是一个正义只是为了自我满足的愚者形象!
本片的女主角,医院主任冯雪辉,给我最大的感觉就是——拧巴!!用刑警张的那句台词来说就是:你疯了吧你?你是好人你为什么不说?
可能作为一名男性,在女性很多很细微的情感上并不能很好的把握,所以作为女导演镜头下的女主也确实让我有些难解,大概导演也意识到这个问题了,所以才有了那个即便看起来有些奇怪,却还是必须要存在的最后一幕戏。(就是这一幕戏让刑警张这个角色出现了问题,所以,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因为女主的角色问题导致了全局角色塑造的失败)从女主的线索上来看,虽然一直表现得在死去的女儿方甜甜上有情结,但是却都是含糊不清的表述,甚至一度看到中段我都有些遗忘了“方甜甜”和本片的关系。最后通过吴镇宇饰演的方文楠在最后一幕戏中和刑警张对白,才得以将女主完整!(方文楠这样一个只为一句话而存在的却没有关于角色本身存在价值的角色,放在今天的电影里,实在是显得落伍。)
也因为女主,为了塑造女主那个拧巴的情感,本片才会那么琐碎,看起来就像是在听一位受伤的女人哭泣诉地诉说着情感经历,是那么的混沌。(还是忍不住说了一下)
全片的所有人物、情节、甚至是那个意识流的让观众产生窒息感的音效都是为了塑造这个女主,然而到最后,除了拧巴,真的没有更多感受了。
还有作为影片key-man的蒋医生,我怎么看都觉得是爱情公寓里的 陆展博!
那个一坏坏到底,不知悔改的康院长应该就是本片塑造第二成功的角色了。
那本片塑造最好的角色是谁呢?当然是那个只有寥寥几句台词的 红某药业的被抓起来的董事长!沉默、等待救援、意识到不可挽回时候的拉伙下水,这个角色太到位了!!
本片中还有的其他角色就不一一细说了,总结起来就是作为一个归类为剧情、悬疑的影片,还是应该扎扎实实把故事说好。电影不是文学小说,它还是有相对局限性的,如果可以让角色定位更加明确,故事会更好。
我给本片3星,多的那一星是给导演的,因为即便影片不那么成功,我们作为观众、影迷,还是可以看得出导演是有想表达的内涵的。看电影就是导演和观众谈恋爱,看完这部片子就像是遇到了一个好对象,但是最后没谈成,可是对方挺好,我们也就不要有什么怨言了,更多的还是应该祝福对方,希望孙导下次能拍出更好的作品。
在表现黑暗的时候还是略显稚嫩,不过也是华语电影难得一见的深刻片。女性导演视角是细腻的,镜头也比较唯美。剧情上看完后久久不能平静,医疗最不该出现黑暗的地方是最黑暗的。想想结尾有些细思极恐,保外就医,呵呵。
所有的力气都用在气氛营造上了,故事还是太单薄,导演的创作意识好于故事和叙事能力。但对于类型片来说是不错的尝试。
表演,摄影,剪辑,剧情,全部失败,看在校友的份上➕一星
剧作,法理,逻辑,人物设定,对白均有不少硬伤,故事讲述违反正常人逻辑,推进极为生硬。只能说作为导演处女作,勉强及格
看得尴尬症频发 各种大特写慢镜头 虽然剧情没法做到白夜行 但起码得说得过去吧
16328传媒广告博物馆。出发点是真的不错,拍的用心。提意见:既非悬疑又非侦探也不是完全的伦理,说是黑色电影也很牵强;纪实感和主观感受没有调和好,人物的台词、动作很突兀;情感一上来就满了,场景很碎,到处是音乐,还不好听。贪大求全,止于借鉴,挺现实的题材就不象真的。就不说其他了。
何止是医院有黑幕?各行各业,并非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但有人的地方就有黑幕。
一部值得思考的黑色电影。亲人能否决定个人的生死问题,这是第一个思考。痛失爱女的母亲,在正义与罪恶的界线中交旋,她在戏中的道德评价,这是第二个思考。女主与多方的利益斡旋到感情纠葛的种种,利用与被利用的关系上,这是第三个思考。最后结局的处理,涉及现实因素,这是第四个思考。
矫揉造作,故作深奥,各种面瘫
又一个人包场
剧本问题很大……人物塑造不是太脸谱(副院长)就是整个混乱(女主和警官),还有个除了刷脸存在意义不明的前夫。反转无力,台词尴尬,最后的“两年后”也纯属画蛇添足。
不黑色而硬要黑色。怎么把现实题材做的完全不现实指南。模糊,散乱,人物关系没有,案件逻辑不清,欲望做动机的话,也是看不清楚。找不到任何一个有力的点。“想当然”这三个字不好绕啊。拍片不易,导演加油!
导演泪洒标放,还以为会有什么惊世巨作ˊ_>ˋ有这个时间我还不如回去洗澡
故弄玄虚,矫揉造作,用力过猛,苦大仇深…演员从头到尾一副表情,好像怕观众看不出你有罪…(李至正还蛮正,哈哈)
感觉围绕金钱与欲望的黑幕很有实力,就是超级给力的。
这黑色…全都是泡沫…不知道这里的满分是怎么打出来的。
1.4 开场十分钟就交代了4条线,然后就乱七八糟的持续增添人物,奇葩做作的镜头调度.刻意空洞的台词设置.扁平错乱的人物性格.尴尬死板的表演状态,结果就是人物都没立住.故事也晕头转向。白瞎了一个这么精彩的主题。Ps:女主那张赵薇+张韶涵+安以轩的脸真令人生厌。
野心太大,既要揭露医疗黑幕,又想表现心理层面,还要用各种超现实主义的隐喻去衡量“黑点”的抹去等问题,每一处都是故弄玄虚、欲言又止,结尾绳之以法的伎俩更加小儿科。最重要的是主人公的行动完全取决于剧本的走向,而非遵从于角色内心。
很失望。。。没有想象中的好看。一些人物开始交代不清,悬念设置的一塌糊涂。要不是拍医疗黑幕,我就只打两颗星了
摄影的色调和风格非常好,看着开场满墙的爬山虎让我很舒服。对白生硬,尤其是楼顶上的那场对白。说它黑色,我看到最后充满正能量的正义战胜邪恶的结尾也将这黑色消解殆尽了。说它烂出新高度的朋友,也有些太极端了,这部电影还是值得去电影院一观的,它毕竟是认真讲故事,探讨女性命运的一部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