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影片结束,片尾曲《一生何求》响起,回忆慢慢涌现,《一生何求》是一首忧郁空灵的歌,在80年代这首歌可谓是各大排行榜的常客,炙手可热,歌词对照出来的那份对于人生匆匆的无奈慨叹,令人百听不厌。
再听着这首歌,思绪万千,回想起阿金30多年以来的辛酸苦辣。
作鱼蛋妹的阿金,月收入很可观,比单位的职员高出很多;成年后在大富豪夜总会作小姐的阿金,却傻傻的怀了身孕,为了生活,阿金只好把帐认到了另一位客人头上,客人也把儿子带到了美国;后来经济不景气,来到了按摩院做按摩女郎,干起老本行;接着阿金开始了“一楼一凤”的自营事业,开张初期生意虽然暗淡,但阿金的客人都成为了阿金的朋友,因为她相信,她所干的不单只是性交易,交易当中总应该存有一些人间的温暖。经济腾飞的时候,她的生意也是非常好,如今经济滑坡了,她也要义不容辞的为在自己的城市出一份力。
阿金的一生可谓是百转千回,影片中以幽默的方式来表现,娱乐性中有辛(心)酸有温暖,这是我比较喜欢的。
用风月故事来讲述历史,在香港电影里并不罕见,且不乏佳作。
此前写过夏文汐主演的邵氏老片《花街时代》,讲的是香港经济起飞前的六七十年代。年轻的男男女女挣扎在丛林时代的香港,谁都靠不住,只有靠自己。
而吴君如主演的《金鸡》上映于香港经济开始走下坡路的2002年,讲的是70年代经济起飞之后香港人的辗转沉浮。
女主阿金30年的职业生涯史,被放进了香港30年城市兴衰史里。历史的一粒沙变成个人的一座山,起起落落地改变了每个人一生。她遇到的每一个男人:刘德华、陈教授、龙哥、姚仁邦,都代表了不同阶层不同的角色。
在一个娱乐至上的时代里,如此底层平凡小人物艰难揾食的人生故事,用喜剧戏谑的手法,难能可贵地串联起了沉甸甸历史。
中年潦倒,银行卡只剩98.2的楼凤阿金在自动提款银行遭遇阿邦(曾志伟饰)打劫,结果突然停电,俩人被困。
为了缓和二人气氛,阿金开始给阿邦讲述自己从15岁开始当「鱼蛋妹」至今30年的趣事。
一个「想当年」的故事,配上一个调解尴尬的叙事场景,顺理成章地就把故事的喜剧定调推演开来。
阿金出生于60年代的香港,70年代少女初长成,她就出道做了“鱼蛋妹”,正好赶上了香港开始经济起飞的阶段。
19岁,抱着「鱼不过塘不大,鸡不过场不卖」的逻辑,阿金转场去了夜总会做舞小姐,见证了80年代香港经济最璀璨繁华的时代。
人不漂亮,活儿也不好,既没有包也没人争。面试时别的小姐说自己「功夫好」,老板欣然接收。她也说自己「功夫好」,都没有人信。
但她是「真·功夫」好。靠着模仿醉拳,充当一群花旦中调节气氛的喜剧丑角,她站稳了脚跟。
在经济腾飞到「守厕所也能发财」的年代里,阿金很快就攒够钱买了房。她高兴得满床乱蹦,朝气蓬勃地大喊——「阿金努力!阿金揾到食」!
那个时代的香港人似乎有种特殊的豁达和包容。不管你是什么职业,即便是当小姐,只要是在靠自己努力「揾食」,就能从头到尾地理直气壮,并不觉得卑贱和羞耻。
从《花街时代》里的水美丽,到《金鸡》里的阿金,一概如此。
随后是87年股灾后的移民潮,紧接着90年代,当舞女的港女们遭遇「北姑」冲击,阿金被迫转场当按摩女,却被一个大陆来的客人「借」走了15万全部家当。
明知他是通缉犯,但阿金一直坚信,这个叫叶子强(胡军饰)的大陆客既然承诺会还钱,就一定会还。于是她每月15号都去银行查余额,查了整整7年,这才有了片头与阿邦误打误撞的相逢。
然后是97金融风暴,阿金破产,被迫搬出了辛苦挣来的公寓出来租房。经济最为萎靡的时候,阿金上街偶遇了在劳工处排队找工作的老客户陈教授。
泡沫经济破灭,陈教授这种满口经济学理论,连招妓都盘算着「两只手起码要掌握十二个咪咪,回报率才算高」的老学究,如今连个老师的教职都找不到。于是阿金靠「积分飞行」骗他做了生意。
陈教授建议她提高家里房子的利用率,在家做「楼凤」。
家中开业后,迟迟没有生意。偶然地,阿金看到电视里刘德华作为香港十大杰出青年的公益广告。
那其实是一段对大众的鼓励,但她似乎看到了刘德华从电视里爬出来对她说:
「你一定要真心。真心自然就会投入,投入自然就有感情,有感情自然就有高潮,有高潮你就会开心。你开心,你的客人也开心。一传十,十传百,到时候全世界的男人都会来找你,你就会真正成为——一只金鸡!」
靠着这点的拼搏精神,阿金又撑过几年,走过了香港回归。最终,在偶遇一身债务,准备自尽的劫犯阿邦的那个早晨,她等到了叶子强迟来7年的948511.42元还款。
阿金撑过来了,大名谐音「要人帮」的阿邦也有了生路,大家欢喜收场。
当人们开始回忆过往的时候,记忆总会给人打上一层色彩斑斓诗意朦胧的滤镜。
站在2002年回看历史的《金鸡》,显然也是如此。
在编剧和导演赵良骏的理念里,「超越痛苦之后的人,依然拥有蓬勃的生命力和明亮的自信心。」
于是,《金鸡》里的所有角色,都有着他们苦中作乐的独特意味。
阿金是当时香港底层大众的缩影。她性格乐观,朴实敬业,甚至还有着难得的侠义精神——不管是借钱给叶子强,还是片尾追阿邦几条街去帮助阿邦,都让人无比动容。
而刘德华的角色更像是片中阿金和香港人精神信念的映射。他是所有人心中的巨星,是杰出青年,当他向所有人传递努力奋斗乐观拼搏的精神,就能给人如同注入强心剂一般的信念。
梁家辉饰演的陈教授,是那个年代里中产阶级的代表。在经历教授到失业的挫折时,他依然能劝阿金「不要再提往事,往事要像臭屎一样在厕所里冲掉」,以及「工作再艰难,也强过游手好闲」。
整个电影里,不管经历多少次的经济困境,香港人乐观奋进的精神都贯穿始终。
唯一的痛苦,是阿金不小心怀孕,阴差阳错地把孩子塞给了美籍华侨Richard。孩子被带去美国,阿金狠下心没有看一眼,那成了她一生的遗憾。
亲儿子被「观音送子」给了不育的美国人;大陆客叶子强是个抢劫犯,但最后在香港人支撑不住的时候出手「救市」……这其中蕴含的政治隐喻,其实也不言自明。
有笑有泪的故事里,伴随着70年代郑裕玲和周润发的《网中人》,成龙的《醉拳》,80年代梁朝伟和张曼玉的《新扎师兄》等电影片段,混杂着《偏偏喜欢你》、《摘星》、《一生何求》、《狮子山下》等经典老歌,成功地让观众唤醒时代的记忆,重温「团结奋斗、同舟共济、守望相助」的「狮子山」精神。
在情感和价值观的取舍上,《金鸡》系列显然称得上「非主流的主旋律」电影。
但能把「主旋律」、「历史感」和「怀旧励志」这些宏大命题,用笑中带泪的地道港产喜剧手法,靠一个风尘女子的人生故事来承载,最终获得票房和口碑的双赢,可算是香港电影人的伟大创作。
- THE END -
港版《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结局很赞。2014.8.4伊尔库茨克
好多年前租的VCD看,画面黑麻麻,根本认不出Eason和黄日华。这次从3看到1,天灾到人祸,要揾食十几年也是不易。这部生活和生命的质感都好真切,就像阿金饱经人世的双手,欲海菩萨渡众生
唉 你开不开心 我真的很开心啊 看到最后泪奔了 中国版阿甘正传
我讨厌说教,任何形式我都不接受。
很不错,吴君如凭借此片封后。
妓女版麦兜,港片版松子。阿金这一生,映照无数香港小人物的悲欢离合。轻松的电影,沉重的人生。结尾处《一生何求》响起,一切曾经的苦难都已云淡风轻。
gq 金鸡 Golden.Chicken.2002.DVDRip.X264.DTS-KEN.mkv 2g
《狮子山下》、《一生何求》,大时间跨度的跌宕起伏确实能煽到我。吴君如扮演的阿金很好的诠释了个人、行业和香港的变化。性服务是一个既边缘又最典型的行业,firefly里的companion是理想状态,秦淮八艳是历史臆想,而阿金却可能是当下的时代精神。 能够平等看待一切人,助人助己便足以度过一切困厄。
电影本身比较刻意,但吴君如和一帮配角都很不错
一连看了几天烂片之后终于迎来一部神作,也许是吴君如最好的电影。荒诞中折射出的底层小人物奋斗精神是香港电影中最深情迷人的部分,我想我依然深爱着港片,当然必须要是纯正的!还有电影中陈百强的歌曲用得恰到好处,催泪效果十足,丹尼,非常想念你。
真正属于香港人的电影,那种欢笑和泪水也只有生活在那片土地的人才能真切感受,至于他人,你们有什么权利评价和决定别人的悲喜呢?吴君如用喜演悲,真的好厉害。一堆男人里,最好看居然是胡军那段,演的吗当然是梁家辉最好。
除了那首When A Child is Born是我一直喜歡的曲目之外,其餘的實在是沒法打高分……節奏拖沓,情節散亂,人物太過臉譜化,表演浮誇,等等一系列問題
“努力便能揾到食”。这是一部货真价实的港人精神宣传片以及香港城市发展史,从《金鸡》系列起香港人开始怀旧,好时光不在,旧事如“旧屎”,冲进了马桶之后什么事情都得往前走。狮子山下的草根情怀,“一生何求”的过往时光,不管阿金是舞小姐还是按摩妹,不管是吃盒饭还是吃鱼翅,不管是拍街道党委宣
其实3+。倒是配戏的那些个男演员实在优秀,胡军梁家辉杜汶泽。千禧年田蕊妮伏在病榻前痛哭的短短戏却让人十分感动。(“只是这人生”——冷暖那可休,回头多少个秋,寻遍了却偏失去,未盼却在手……(音乐金培达;编剧邹凯光;特别感谢杜可风黎耀辉吴思远。
冷暖哪可休,回头多少个秋。耗尽我这一生,触不到已跑开,一生何求。迷惘里永远看不透,没料到我所失的,竟已,是我的所有。
阿金那热情单纯的样子,好像松子
时代的印记,经过和错过的人,草根女性的快乐与忧愁。吴君如本尊太精明,反而不容易演好那种吃苦做甜、旷达若愚的小市民。好在险险过关。
2009.12.18 =15号她的户头里出现了948511.42,那个她曾经试了又试才试出来的手机号~ 7年前她借给人15万,7年后她的信任得到了答复。善良得有些愚钝,但是就是这种愚钝和不计较才造就了和谐社会~
像极了《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最后欢喜结尾,在《一生何求》中痛哭
都是我喜欢的演员,吴君如的演技杠杠滴。好片,有欢笑有眼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