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一些人来讲,青春是18岁到22岁。 大多数人,30岁死掉,70岁进棺材。 从小学起,少女们就开始热衷于各种浪漫的爱情故事,期待着初中、高中或者大学有一场轰轰烈烈的校园恋爱。女人们可悲的地方,就是看过太多爱情故事,对男人和爱情抱有过高的幻想。 每一个刚刚踏进大学的年轻人,都会觉得自己迎来了新生,未来充满了无限可能性。大一,认真的学习,或是疯狂的玩,或者就是烂在宿舍里。没关系,反正时间还多。但只要跨进大三,考研?实习?出国?这些现实问题就会压得每个人不得不去思考自己的未来。 我喜欢什么呢?不知道。 我能干什么呢?不知道。 我做这个,能在北京活得好吗? 我没有户口,没有钱,没有男朋友,我能在北京买房吗?未来我的孩子能在北京读书吗? 这不是很讽刺吗?18岁的我们,每个都意气风发。22岁时,我们都被生活打回原样。 这个社会拼命想把我们打造为“人生赢家”,我们一面嗤之以鼻,一面又潜移默化地接受了这种“好工作、好收入、好男人”的幸福标准。 考研吧,现在本科学历怎么够啊。 出国吧,国内的研究生有含金量? 当公务员吧,安定,轻松,容易找对象,适合女孩子。 还没谈恋爱啊,有个清华的,XX银行的,有北京户口,要不要见见?不过30多岁了。 你这样飘忽不定的工作,未来太没有保障了。 我的天呐,女性为什么这么悲哀啊。 这个社会从来真正没有向女孩子传递过“勇敢”的教育,永远都是“安定!安定!” 似乎女性只有找到一个好男人,才有资格幸福。 这样的教育和社会环境,让女性从根本上就是懦弱的,不独立的。 女性一方面需要反抗自己千万年来雌性动物保守的本能,一方面需要反抗自己成长以来整个社会对于女性的价值输出。 我们都不必等到30岁,才觉得会遇到《东京白日梦女》里的困境,只要我们22岁,需要和社会开始接轨,我们就将自己放在了世俗的评价标准下。我们不得不去满足,别人对我们的期待。 有时候,生活实在是太累了。 “我一直努力到了今天, 所以偶尔选择轻松的生活方式也是可以原谅的。 不用想着去面对无法改变的现实, 如果有地方可逃,那就逃走好了。” 偶尔我也会被生活击倒,变成一滩烂泥,我不想挣扎了,我要逃走,我要逃到某个男人的臂弯里、逃到公务员的铁饭碗里…… 我的人生以一周作为周期,因为每七天,我就会问自己,我还要活下去吗?人生有什么意义。 但转念一想,妈的,老子都可以去死了,为什么还要在意别人的眼光。 人生有什么意义? 没有意义! 所以,老子来这世上一遭,就是特么要活 得 爽! 我姐说,你不要好高骛远。 人生没点幻想,能活? 人为什么要选择趴在地上过活? 当年从树上跳下来,用双腿走路的第一只猿猴都不答应。 幸福根本就没有标准, 任何的幸福都只与我自己有关。 我就是宇宙本身, 因为如果没有我, 这个宇宙对我毫无意义。 人也就活个两万多天, 我不希望自己死的时候, 会因为没有勇敢地去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而叹息。 如果这一切都只是白日梦, 那就这样吧, 我只要不醒来就可以了,对吧。
当我看到三人女子会的时候自然而然地想到了之前由吉高和yuko主演的《我不能恋爱的理由》。
基本上属于看到故事简介就大概能猜到剧情走向和结局的题材。属于微博营销号所钟爱的日剧类型。(果然营销号开始截图安利了,笑)
从《不能恋爱》到《白日梦》,20代女性所面临的困境和30代女性所面临的困境竟然基本相同。
不缺男人的不能恋爱和没有男人的不能恋爱其实没有太大区别,剧中主人公秉持着相同的陈腐的人生恋爱观,嘴上嚷嚷着看似拥有现代女性独立自主自由内核的台词,实际上主人公却都渴望着回归传统女性的轨迹——恋爱,结婚,生子。工作依旧只是微不足道的点缀。
之前中谷美纪的《我选择了不结婚》,从标题来看我原以为会有不错的立意和发展,但还是落入了俗套。
并不是说这样的人生恋爱观有什么问题,这毕竟是当代女性不得不面临的压力,不是每个人都有勇气和能力潇洒地过着单身生活。
我只是单纯地反感这种中华田园女权罢了。
在此我不得不安利一下我心目中的典范,《倒数第二次恋爱》中的40代女性吉野千明sama。(再次强烈安利)
没有不寂寞的大人,但排遣寂寞的方式不是只有恋爱而已。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不止爱情一种。
也许是少子化的原因,现在日剧推崇的价值观是恋爱结婚生小孩。编剧营造了很多压力和困境来给你一个必须恋爱的理由,高明一点的是如同本剧一样,假借女性成长的壳来给你一个恋爱的理由。
但我自始至终都认为,就算没有恋爱人生也可以很精彩,与自己相处的最好方式是
爱上自己的未来。
(作为消遣的剧中规中矩三星,多的一星是打给我可爱的老婆们的。期待后续发展会不会打我脸)
——————
写在第6集之后
终于看完大结局啦,编剧在最后升华了主题(怎么有一种作文的感觉233)。总体来讲差强人意,现在就再随便说一点吧。
在第六集的时候,《四重奏》和《白日梦》都不约而同的探讨了同一个主题——契合。
高大威猛帅气喜欢看电影厨艺一流还很爱干净每天都会锻炼的速水重道(忘记他的角色名字了……),可以说是非常优质的男人了吧。
光是把这些条件说出来就足够令人心动了。生活里不就是这样吗?他长得不错,人不错,各种各种的不错,就会想着,要不要和他交往,和他交往的话,就一定会幸福吧。但在一起生活相处后,间隙就产生了。生活的习惯,饭菜的口味,不同的电影品味。想着配合对方,互相忍耐。有的人就这样互相忍耐着生活下来了;有的则互相迁就调整,越发契合;还有的,就是属于大多数的我们,在互相忍受的泥淖里痛苦挣扎。(关于这一点在《最完美的离婚》里有非常精妙的展现) 如此推算下来,想要找到完美契合的对象几乎是不可能的,而我也很难在这里像好好先生一样说“婚姻嘛,就是要互相迁就”之类简单的话。婚姻,或者说恋爱所要承担的东西实在太多了。所谓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我也没有想到什么普适的解决方法。如果是鸡汤的话大概会说,“你之所以无法忍受,是因为爱得不够多。”是这样吗?好像的确是这样,我们爱自己比较多。
有时候的确很奇怪,所谓女人的幸福,到底是谁发明的词语呢。我们总是受限于各种既定的观念下,想着要去获得幸福,抓住幸福,可这种抓住的幸福,潜台词不就是不属于自己的幸福吗?如同衣服的美不是自己的美一样,并非来自自身的幸福早晚会失去。我们总是活在别人定义的幸福之下,说得久了,连自己也信了。
要是有一种真理一般标准的幸福就好了,可这种一步到位的人生上帝也觉得无趣吧。所以我们总是愁苦着生活,曲折地前进。但就这样吧,谁叫你是人生中绝无仅有的主角呢。(笑)
我居然看完了这部剧。虽然不是30岁的剩女,但是有些地方看着还是有些感同身受。或者说这种女生之间亲密无间的感觉其实是所有女生都向往的吧。所以我才能把这个三观如此不正常的电视剧看完。感觉白日梦什么的大家都会做一做。只是这个剧里的很多白日梦实在是不大让人接受。如果不是这狗血的剧情以及非常非常难以忍受的三观,我觉得4星还是可以的。
电视剧里可取的地方有:
1.伦子去乡下拍宣传片,然后被当地老爷爷打动,找回自己写作热情的时刻。
-- 其实人很多时候在无限繁杂的工作中会迷失自己。忘记自己最开始想要工作的理由和热爱工作的原因。所以需要不断地提醒自己,不要忘记了自己的初心。找到自己的目标,或者实现自我的目标,并为之努力。
2. 对于追求幸福的定义,没有一个模式是可以复制到所有人身上的。
-- 幸福本来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每个人的爱好兴趣不一样,自然幸福的感觉和定义也不一样。不需要用一个模式去衡量所有的人。这个道理 不仅仅 适用于幸福,任何事情都是一样的。例如说对于成功的定义,也是可以千差万别的。
电视剧里实在让人无力吐槽的地方:
1. 首当其冲的就是渣男丸井。我不知道编剧是怎么想的,居然这个渣男就平平静静,没惊没险的活到了最后。小雪居然还感谢他?!!!!作为一个已经有妻子的男人,一个已经有一个孩子,老婆还在怀二胎的男人,出轨居然得不到惩罚?妻子当天早上紧急剖腹产,晚上就可以约小三出来见面的渣男,居然可以这么安安稳稳的活到最后?!小雪的脑回路也是搞笑,当一个男人和你抱怨说妻子生了小孩,得了产后抑郁,然后自己觉得生活不是自己想要的时候。她居然可以笑着接受 ,然后说我就是喜欢这么诚实的你?!!!你有没有想过,如果你是他的妻子,你得了产后抑郁,他在外面找小三,你还笑的出来么?有没有一点感同身受的common sense啊?!
2. 可怜的万年老好人早坂。感觉早坂是这里面最好的男人了。从默默帮助伦子,再到分手后对伦子以及小麻美的态度。感觉这个男人简直不要太好。然后大结局的时候非要把人家写悲剧了,非要把黄毛的主角光环加上去。感觉生搬硬套实在让人受不了。真的好心疼早坂。
3. 伦子的不正常内心三观 - 鱼和肝。一开始出来的时候觉得他俩还是起正面作用的,到后来觉得他俩就是来死板剧情的。最后说的话也觉得没有任何道理。
4. 小香的爱情也是非常不正常的。作为一个知道对方有女朋友的正常女生,怎么就可以这样一而再再而三的继续这段感情。可不可以有点作为一个正常 女生的自尊和自爱。
三星其中二星是给奈奈,优子,吉高,以及金发虽然不合适但是还是帅的坂口,可爱憨厚的铃木亮平和花见花开的田中圭。
是的,剧情无力吐槽。
开篇很像是换了包装年轻十年版的《我不是不能结婚是不结婚》,三个女人一台戏的抱怨男人,毒舌的男人高冷回击,开启唇枪舌战(姻缘)。
然而一集看下来,唯一的感想就是浪费了卡司呀。
吉高虽然有点变样了,与其说胖了一点,不如说是气质变了,多了一份成熟亲切。奈奈一直很有好感,笑起来让人觉得暖暖的。优子放下偶像的包袱简直像是变了个人,演技也明显进步。
可是,三个女生除了几次令人觉得这份友情有点美之外,更多的是让人觉得有点没有礼貌,负能量满点。
你可能会说这部剧就是用三个人的转变来突显每个人物的改变和振作呀。且慢且慢。一来不觉得人设有点太不讨喜了吗?二来,因为喜欢里面的好多演员看完了第一集之后去补了漫画呀,结果就是更不敢追了呀。这个放在后面再说,以免不小心剧透给想继续追的观众哈。
男主金发模特也是毒舌设定,一边毒舌着一边和几位女士不停地相遇呀相遇的。
要说他的话有道理吗?似乎也有点道理。清闲的喝个酒遇到聒噪的客人脾气不好可以理解,但是一遍两遍的不好好讲道理反而拿年纪攻击人也并不绅士啦。
人设还是其次,重要的是编剧(原作)你究竟想说什么呢?
一边说着不要做白日梦,要现实要努力,一边故事不还是讲得“人气模特爱上我”的老套路吗?
说着要现实要现实,和个当红模特撞在一起一次又一次,喝酒遇到,打棒球遇到,工作遇到?
如果说剧中还有哪段比较精彩一点,就是三个女生一起痛定思痛的觉得不要再坐在板凳上指指点点,而真正的上场去努力比赛,去成长。
毒舌的男主看到后,悄悄留了三罐啤酒祝贺他们。
只是,第一集就算是要留足人物转变的空间,也不好把人物设计的低到这种程度吧?三个长得那么可爱又有自己的工作的女性聚在一起就是背后嘲笑别人,评论别人的外表,大声喧哗,酗酒?
至于后期转变,如果真的按漫画的路子继续的话还不如再去看一遍《昼颜》正三观呀。
以下内容有漫画情节剧透,电视剧可能存在改编的情况但还是不建议想继续追下去的朋友阅读哟。
虽然如同《我不是不能结婚是不结婚》的剧评说的那样认为“结不结婚幸福就好”,觉得真正的正能量理念就是尊重结婚和不结婚的个人意愿,但是毕竟目前的主流价值观还是以结婚为主,很多人就是想无论怎么样都好要结婚呀,于是编剧也好,导演也好,站在想结婚人的立场拍拍催婚剧也是可以理解的,真的有良方让观众感动之余还能受益就更好啦。
期待着有新思路,新故事,可是即便稍微落了俗套也没有关系,哪怕能有一点正能量也可以啦,可是这部漫画的三观如果有的话,那也是碎了一地好吗。
电视剧估计是照顾观众心情改编了不少的。
原作中制片人是拿着以前给女主的戒指去珠宝店换了个新的给年轻妹子啊,年轻妹子收了戒指脚踏两条船(虽然告诉对方啦)。
女主和男模一夜情(虽然第一次是喝醉了),美甲店的姑娘和有女友的前男友过夜,居酒屋的姑娘和有妻子的男人(田中圭的那个角色)不伦。
这样青春的外衣,这么暗黑的深夜剧内容真的好吗?每个人都活在对过去的“如果……”和对现实他人的抱怨之中。
说好要通过努力争取自己的幸福,就算是以结婚为目的,个人选择不同也没有问题呀,可是那也不能把出轨,不伦都算上吧?而且三个姑娘的性格有变化吗?心智有成熟吗?
说了好几遍电视剧大概会改编,可是如果把原著这类的的内容都改掉的话差不多可以重新写个剧本了呀。
好犹豫呀,演员那么棒怎么办呢?
正如题目写得那样,这部剧呢,就像是走进一家环境气氛不错的店铺(色调,场景),服务不错,主厨厨艺也不错(演员太吸引人啦),可惜食材不新鲜呀(原作三观碎一地),这样的菜你会选择吃还是不吃呢?
看到第七集实在忍不下去了 那个结婚出轨男和小雪都什么三观??说被老婆产后抑郁,家里大大小小的事烦得在家呆不下去,和小雪聊天最开心才出轨的??word天!小雪听了还很开心??还不炸??老婆产后抑郁还当成出轨理由了??你老婆生孩子你没责任啊??渣得我都想弃剧了!!
近年来看的日剧里最贴合现实的一部了。一开始的「在女子会的温水里,忘记恋爱的战场」。最后的一边做着梦,一边在现有的价值观下生活下去。看了以后自己的现实生活也不会有改变,但是仿佛做了一个美丽的白日梦,谢谢这群我喜欢的卡司。
对这类都市爱情喜剧没有任何抵抗力。个人感觉第一话整体水准在预期之上,虽然依旧是套路的情节和用烂的老梗,但难得几个主角的人设都塑造得可爱讨喜,台词也有共鸣点,目前来看坂口的角色存在感稍弱,坐等后续展开love line。
霓虹为了让年轻人结婚拍的剧已经丧心病狂了!#全程捂胸口看##这是一本恐怖片#
最早看私が恋愛できない理由還能又哭又笑地看完,到結婚しない,到東京タラレバ娘,這幾年已經越發不敢看這類片子啦😌大概因為自己終究淪於平凡而世俗,活不成天海祐希那樣的大女人風範,卻又始終不甘於寂寞與幻想,才會到現在這種地步吧。愛情活在書裡,電影裡,周圍人的敘述裡,卻從未降臨在我這裡
女生看这部要不然就很有共感,要不然就很沉重看不下去…其实三个女生更对应现实生活中那些显得不恨嫁的女生吧,不联谊,不相亲…
出发点就不对。中谷美纪的不结婚也是这样,女人为什么必须在到达一定年龄之前就结婚或者为了能结婚刻意的去改变自己呢。结婚不是目标也不是目的,仅仅是一个人生过程而已啊。半集弃。
请编剧不要老是瞎说大实话谢谢,老子身上插满了箭啊坟蛋
最后连网红剧都算不上 徒有其表 除了音乐一无是处 先把坂口装在吉高身上的GPS拆了再来讲剧情 靴靴 十分想打两星
长凳理论戳痛膝盖,无论是恋爱、工作、学习,抑或是生活中遇到的其他事情,我们都总是一边嘲笑着别人的努力,一边信誓旦旦地以为如果是自己一定能打出漂亮的本垒打,但当自己真的上场时,却一点边都沾不上就被三振出局。
没想什么高大上的东西,只是看个乐而已。日本人催婚也已经到了丧心病狂的程度了吗?也许我只是在做白日梦,也许我无法遇到好男人,可是这样的我,连渴望爱都是错的吗?男人们如走马灯般连环上阵,然而我还是觉得女子会赛高。
恨嫁题材已然泛滥,没有新意,不见创意,特效老套,套路满满。从剧情上看,本剧想说恋爱不易婚姻难成,可是主角依然有男模偶遇,这可以说是给女性卖的一剂春药了,并没有引发更深一层的思考。做白日梦当然无大碍,沉浸于此并怡然自得就难说了。坂口金发不好看,由里子演技没有进步。本季度网红剧。
28岁的强行30代。早坂戏份过多 key戏份过少 扣一星
前几集几乎全程白眼,然而越往后越发现这是多么现实的一部剧。
希望编剧们不要再欺负早板这样难能可贵的老实人了
太惨了!早坂是做错了什么要被你们用适合结婚的男人这个名头当成备胎呢!
娴熟的套路,一流的配乐,小吉高的笑颜,川流不息的吃喝,也拯救不了这部二流之作,但素,为了坂口小天使,我竟然,从B站追到A站,又从fix官网追到百度云,在没有弹幕的陪伴下孤独地刷完全剧,金毛小坂口,即使你啥也不说就站十集,白日梦大妈们也必须买账哇哇哇 #如果这都不算爱#
对“三人女子会”的刻画和演绎无比贴近真实体温,每场女子会的戏份都值五星。如无这部分也许只值两三星。
其实真正值得学习的是三个女主间的相处方式吧。就算你当小三,我们也不会讨厌你。就算你和渣男交往,我们也不会高姿态地希望你放弃。对的事情错的事情,我们都站在你这边!
我知道主流媒体不能总是宣扬恨嫁 因为结婚与否是个人选择问题 营造出这种一定要结婚 女人过30就算完了的氛围一点都不好 但是这个世界上还是有这种人的存在 电视剧的存在就是可以让一部分人产生共鸣的 你不想结婚ok啊 还是有很多恨嫁的人能受到这个剧的鼓舞与治愈的 这就是这剧的意义 白日梦有什么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