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方汉君
如果你以为这是一部爱情片,仅仅是说一对老少恋,那你就错了,或者你以为只是他们在寻找幸福,那你也错了。
相对于爱情,信任显然比爱情本身更靠谱,如果没有信任,幸福也就皮之不存。
比利时新锐导演巴沃德·弗恩在执导《德州北海》(2010)后,再次以“超脱世俗的顽劣和清新之风”,拍摄了这部《纪念》(2016),可以说让我有点小小的讶异,其老道的掌镜能力,畅快的叙事,如片头啤酒泡沫般晶莹而口感清醇,让影片始终深处于宁静的精致状态中。
如果说《德州北海》对准了“同性恋”,只是导演本身性取向的内敛表达,那《纪念》即跳出了这个框框的局限,有着超越性别和年龄之上的深度阐释。在我看来,出演女主角的伊莎贝尔·于佩尔在她风生水起的2016年,倒是《纪念》最符合她本色性情的演绎,比之她的《她》《将来的事》,更有张力。那种对角色丽莲·琼斯的渗透力,合二为一的融入其中。
于佩尔说过“自由源于融合,源于在演员和角色间建立起不可言状的联系,演员们拥有自由以最大的限度发挥自我,却要受塑造角色的限制。这是一项细致和令人兴奋的工作。成为自己,又不是自己。”我特别喜欢她这句“成为自己,又不是自己。”可谓演员的经世格言。片中她饰演的丽莲正是一个孤独者形象出现的,她乐享于这种格式化自我世界的生活,但这并非说她就注定甘于这种一成不变的生活,如果改变让她觉得更舒适,她何乐而不为呢。
但常态下的丽莲,每天过着按部就班的生活,如时钟指针般精准,分毫不差,去肉制品加工厂上班,将青绿的月桂叶放置肝饼盒上,钉子般流水线的工作,下班后准时坐上巴士,翻下书,看看窗外一成不变的风景,回家后坐在桌前饮几杯威士忌,抽支烟,看看电视,两点一线的生活,井然有序,有条不紊。
这种设定好的程式化生活,在外人看起来未免呆板或一潭死水,但在她看来可能很享受,理所当然又波澜不惊,谁要想改变她或打乱她,她一定跟谁急。你可以说这种习惯性生活呆板无趣,缺少点嘻哈的神经质,太枯燥,但她一旦进入这种习惯生活的状态,要想改变则是很难的,犹如拔出那根让她生活散架的钉子。
当业余度拳击手让(凯文·阿札伊斯饰)试图靠近她时,一开始她是万分警觉的。清一色大妈的工作车间,突然来了一位毛头小伙,还是吸引了不少目光,当然也包括她,但当让在用餐时以关心饮食的名义,让她多吃点东西时,她即刻启动了自我防御机制,他说三句,她只回一句“我就吃这么多”。
第二天,她就独自就餐。下班也一样,让故意等着她,她也会避开。只有当她错过了她的准时巴士,无车可坐的情况下,她才不情愿的坐上他的摩托。他让她搂紧他,不搂紧,有点危险,这小子开的贼快。
既然人都送到了,哪有轻易让她开溜的,他必须进去坐一坐。她无奈地让他上楼坐坐,细节是她马上进小间涂了口红。对于让来说,只要能进来坐坐就是胜利。但五十多岁的她,跟二十二岁的让有可能继续下去吗。之后,他在家看电视,发现了一个秘密,电视上经典回放,正在播出丽莲七十年代演唱的画面,这让他喜悦,其实,同时看到的,还有丽莲自己,但她看了一回就转台了。似乎过往的浮华早已成云烟,她也不再留念。
是的,丽莲的确是位七十年代著名的歌星,以微弱之差败给了瑞典ABBA乐队,为法国拿下了“欧洲歌唱大赛”的第二名。要知道ABBA(阿巴合唱团)可是我八十年代超喜欢的《给我!给我!给我!》的演唱者,败给她们不丢脸。
让第二天在车间对她的笑就显得有点怪异了,好像发现了新大陆。他的父母倒是开明,说你的眼光不错,我儿子这回追求的对象,看来很靠谱。但丽莲说你得想清楚,我们年龄相差太大。让说我喜欢你的气质,我们很合拍,沟通很好,这才是最重要的。二人有了激悦的碰撞,她说这让我愉悦,让则说真是意犹未尽。她也在让友人的唱吧一展歌喉,让的父母赞不绝口。
爱情的路上从来就没有一帆风顺。先是让离开工厂的不辞而别,幸而在他的拳击场还能找到,再就是他居然让别人知道她的过去,电视台前来采访她如何从一个歌星来到流水线的车间工作,她淡淡地说我老了,不想唱了,就这么简单,有点王菲回应狗仔队的味道。
这还不说,最主要的,那天她的生日,说好要来的,结果他竟然跟着父母亲郊游,当他前来赔礼时,她说生日都过了,你来干什么。她多憋屈,独自在一束红花前等待,他却放了她的鸽子,她不可能胡思乱想。但他来点硬的,强行拥抱她。爱情就这么回事,抱抱就啥气也没了。
让这小子还是颇有野心的,他想做丽莲的经纪人,让她东山再起,重回演唱的巅峰,她摇头不可能。在他的恳求下,她只得说那就试试吧。从露天小舞台、军营到酒吧驻唱,都试过了,没人气就是没人气。她说过做经纪人得懂宣传,还要善于疏通关系,显然,让太嫩了。她私下找到了她以前的老板,让他帮帮忙。果然,她的演唱事业有了起色,当让拿着一束花献上来时,他感觉到了什么,看到了丽莲跟那个老头的亲热劲,以及她再度红火后跟他拉开的距离,让有了打退堂鼓的借口。
让这小子在家抡起拳头使劲地打在沙袋上,而他的父母却津津有味地看着丽莲参加的“法国好歌声”。外在的光鲜,显然不能替代让对于她的感觉,反而这让她委屈和难过,如果爱情只有伤害,如果爱情没有起码的信任,那还要谈干吗。倍受打击的丽莲终于在决赛直播时,倒在了演唱台上,这吓坏了现场及让的父母,当然还有制造这起“悲剧”的让。跌倒了可以重新站起,那他俩的爱情呢。
片尾,让跑着去拥抱着丽莲,但这种缺乏信任的爱情能持续吗。让说过“舒服你就叫出来”,但她此刻一定会屏声静气,静听琴瑟相随的和谐。我们当然希望他们的爱能持续,但对于信任的爱却不能怀着侥幸,只有坦然面对,不怀猜忌,才能逾越一切障碍,也许这才是真挚爱情的不二法门。
由此,片名《纪念》,也才有着现实的意义,这既是对于丽莲当年演唱辉煌事业的纪念,也是对于他们爱情中曾经失去信任的一种警醒,所以我一开始就说这是一部有关人与人之间信任的电影,这不单说爱情,包含一切人际间的交往,这也使《纪念》有了普世的现实性。
如同丽莲工作放置的月桂叶,看起来的青绿很诱人,其味浓香,可作烹饪的调料,却饱含苦味,这多像看起来总是美好却注定隐含艰辛的爱情。当丽莲重新穿上红裙子,跟让谈起了炽热的爱情,这时他们只沉浸于幸福之中。当她再度穿着金闪闪的演出服,重新登上万人瞩目的舞台,爱情却在行进中偏了轨道,有了质的转变,男友让期待着她的成功,却在不安中悄悄撤退了。影片的思辨和审视才有了进入实质的可能。
想想,如果我们的生活,没有信任,不要说爱情、亲情和友情,那世上的一切也就黯然失色了。我想问的是,人类彼此间的信任咋就这么难,人类究竟要付出多大的代价,要到何时,才会有相互间真正的信任呢。也许,这永远是一个无解的难题。
2017、5、17
纪念的是什么呢?看丽丽安就像一株爱情滋养的植物,有爱就散发光芒,十几年而未变,于佩尔的眼睛里都是戏,从在工厂第一次见到小鲜肉的眼神就可以看出其中的爱。但是在小鲜肉的身上却看不到,就像是个长不大的孩子无能却要求存在感,我不相信这样的情,一直在等待反转结果等来了一个俗套的Fin,不尽如人意。
不过电影里的音乐很好听。
只要在抖音和快手等网络平台一搜索“盲盒”,就有无数漂亮的小姐姐和小哥哥为“炒鞋炒盲盒”代言。这些短视频通过关键字“盲盒”,和一两句简短的介绍,就能收获许多评论和点赞。
直播和视频大都展示的是拆盲盒的过程,如果作者抽到隐藏款,周围捧场的朋友就会应景地传来欢呼声。抖音不仅有短视频,还有这些商品的图片展示、标价以及简介。一个普通的塑料娃娃,不过巴掌大,售价集中在39元至79元不等,不贵但也不便宜。炒鞋炒盲盒的产业,在年轻人的火爆追捧下,已经催生出亿元营业额,并使一些企业利润暴涨近20倍。
所谓“盲盒”,就是不透明的盒子中,装着表情呆萌、设计时尚的人偶玩具或动漫剧中卡通形象,只有拆开包装后,才知道自己抽到哪一款玩偶。区别于普通玩偶,购买盲盒的乐趣在于神秘感。
盲盒文化源于美国兴于日本,其鼻祖扭蛋在日本价位集中在200至300日元(13至20元人民币),受众主要是孩子。如今,这种文化开始从日本传到中国,价格成倍增长,拥趸从孩子囊括到许多年轻群体。天猫发布的《95后玩家剁手力榜单》中,盲盒收藏成为硬核玩家增长最快的领域。
“炒鞋炒盲盒”席卷城市,正如美国恐怖电视系列剧《行尸走肉》,一时间网络平台20至35岁的年轻人都在玩。中国最知名的盲盒生产商是泡泡玛特,其店员介绍,事实上,盲盒有固定款和隐藏款之分,有的隐藏款出现的概率极低。以市面上较受欢迎的某知名盲盒品牌的一款隐藏款玩偶为例,其出现的概率仅为1/720。盲盒的人群覆盖面广,从几岁的孩子到六七十岁的老人都有。但停留最多的人还是白领女性,而买的最疯狂的当属学生群体。购买盲盒,就像是诱饵一般,勾着人不停购买,还让玩家圈子创造出如“端箱”、“摇盒”、“蹲店”等五花八门的玩法,它的赌徒心态像玩心跳中彩票一样让人着魔,羊群效应对应着“好奇+娱乐+从众”的普适消费心理。
盲盒切合消费心理催生溢价潮
盲盒被人诟病的最多的,是盲盒中的玩偶,只有成本和价格,本身不存在价值。盲盒和扭蛋中的玩偶都是低端产品,是没有任何技术含量的标准工业品。另外,盲盒本质上属于变相赌博,这种抽奖形式和一些人儿时抽水浒卡一样拼概率极为相似,没有门槛,一样的工业流水线。当30%的人意识到盲盒没有价值,这种大家普遍讨论的经济现象就会自然消散。
盲盒炒作成为媒体报道的焦点,“随机游戏”之瘾背后的真正赢家是黄牛、售卖平台和企业。
盲盒背后推手是pop mart公司,从2015年濒临倒闭的状态到现在年入3个亿。另外,二手盲盒交易成为千万级的市场。过去一年,闲鱼上有30万盲盒玩家进行交易,最热门的盲盒产品当属泡泡玛特出品的Molly,公司每年近6成的毛利率,在当下的商业环境中非常“暴利”。目前,炒鞋的市场规模超425亿元,毒APP、nice和斗牛为代表的一批球鞋转卖平台在炒鞋热中快速崛起,成为了“球鞋二级市场交易所”。
为了抽到隐藏款,许多玩家持续不断地购买盲盒。某电商平台2019年8月发布的数据显示,有近20万消费者每年在该电商平台花费2万多元收集盲盒,其中购买力最强的消费者一年购买盲盒甚至耗资百万。其中,95后属于大头。稀有的隐藏款还催生了盲盒市场的溢价潮,在二手交易市场,隐藏款盲盒的定价存在不确定性,单只隐藏款盲盒价格达上千元。以一款限量版隐藏款盲盒为例,一位卖家的售价达到了2400元,而在官方旗舰店,一个普通款的售价仅为60元,溢价达到40倍。
盲盒的火爆不仅仅是经济现象,还是圈层文化的表现。企业投入销售渠道,寻找适合消费的场景,通过线上、线下的营销活动对一些IP进行推广,锁定更多消费群体。这些商家通常使用两种营销手段撩拨玩家心弦:隐藏款惊喜营销,限定款饥饿营销,物以稀为贵的道理在商家手中拿捏得当。2018年底,北京西单大悦城某款盲盒的限量发售甚至出现了凌晨6点2000多人排队的盛况。2019年的潮玩展,为了抢到限定款,许多人还会通宵排队。除了限制发布玩具数量,商家还设置消费规则提高购买门槛。盲盒可以说是继炒币和炒鞋之后的又一个新圈。这个产业热度的持续走高,使得投机行为和盲目炒作愈演愈烈,引来监管方的调节把控。
盲盒看似火爆的行情,究竟是真实供需关系的反映,还是有人投机炒作?由于市场的不透明,消费者很难辨清。面对不断火爆的盲盒,广大消费者尤其年轻人请别深陷其中,一定要节制消费避免成瘾。相关的监管部门也应该主动出击,加强对盲盒的监管,让盲盒的监管不“盲”。首先,监管部门应该加强与互联网运行商的沟通合作,强化对上线盲盒的把控,防止含有低级内容的款式出现。另外,针对盲盒的受众中未成年人缺乏风险识别能力的特点,监管部门应该加大宣传,引导家长对子女的监护,避免孩子不断投钱购买盲盒,或从二手交易平台上高价购买盲盒,被不法商家“套路”。最后,监管部门还要加大规范盲盒的经营秩序,对交易不透明的经营、违规的炒作行为以及发布虚假广告等问题,监督督促整改,并提请执法部门追究其法律责任。
近日,球鞋交易平台“毒”APP在发布说明称:“球鞋是用来穿的,不是用来炒的。”此后,球鞋交易平台“nice”也在发布公告称,将全面整顿炒卖行为。针对近期出现的个别商品闪购价格不合理如宜家钥匙链、哆啦A梦公仔、supreme伞兵配件等,nice已将涉及违规操作的用户账号全部封禁,并关闭该商品的闪购转售功能。少量用户利用活动规则,恶意哄抬闪购价格,恶意传播违规煽动性内容。
公告称,违规行为包括建立小号、自卖自买;恶意刷单数次后取消,制造虚假火热气氛;持续锁单、纯薅满减折扣、申请小号,刷不实成交记录等。针对本次事件,nice好货平台将从即日起,下线并关停成交曲线、涨幅榜、销量榜,清理社区中引导、煽动炒鞋的内容和评论,陆续排查成交记录,打击恶意炒卖行为。
劳拉说,原以为我们都会过了爱吃薯片的年纪,其实不然…
因为无论是爱情还是梦想,在最爱的东西面前,我们永远都会热泪盈眶。
或许这样的劳拉已经在用行动告诉我们——无需再问如何留驻青春,因为你的美,始终与时间同在。
只要好好利用时间往前走,不止别人,就连你也能爱上自己。
一个因爱而努力绽放,一个因爱而奋发成长。
至美!
于佩尔是老了,六十多岁的年纪,在中国应该是跳广场舞和带孙儿的日常生活,她却喝着威士忌抽着烟落寞地高级着。
你看到她松弛的皮肤,全身的褶皱,却不得不佩服那凹凸有致的身材。
她扮演一个过气的女歌手,曾经有多辉煌,现在就有多无名。她的脸上已经消散了任何的野心,只有对世事的看穿和日复一日重复同样工作的机械力。
冒着气泡的水,寡言淡语的时间,时钟滴答却仿佛从未流过任何的痕迹,她竭力做到让自己不被发现,不被惦记,改了名字,尽量低调谨慎,并不结交任何好友,也力求生活的简单一致,我想,心如止水也不过如此。
这是一种看尽事实后的波澜不惊,知道自己的人生也不会再回到从前了,索性就这样平淡到老,妥协却又坚定。
直到22岁小鲜肉JEAN的出现。
因为年轻,所以无所顾忌。但谁也不会想到,他们竟然在一起了。
老少恋可以那么不违和,也是和演员有关的吧。
JEAN主动示好、接近,认出老阿姨就是曾经的LAURA,那个把歌曲唱到人心坎里的歌手。他把她请到了私人聚会上,巧的是男孩子的爸爸也是一枚粉丝啊。啧啧啧,老阿姨老少通吃。
她是有一颗不安分的骚动的心的,一开始被撩到反过来主动去撩,很难说是出于什么样的内心戏码。但不管如何,她是勇敢的。
邀请他到家喝一杯;回家第一件事把口红抹上;第一次过夜后他的突然消失,她都决定放弃了,但在他的重新出现后又放下骄傲主动献吻;在众人面前,跳上他的摩托车;吵架后主动去他家沟通,被他妈赶走后还试图在楼下叫喊他的名字引起他的注意,这种只有小年轻才会做的事,老阿姨也放下了面子。
他虽然有一个拳击梦,但终究技不如人,倒在了比拼台上,知道自己也不是那块料,索性就决定当她经纪人,帮助她重回舞台。
复出哪里有想象中那么容易呢,他们只能去一些养老院,公园,台下都是面目表情不懂音乐的人,她却在台上奋力卖命着。
但是有爱情啊,老阿姨对爱情可是毫不含糊,这不,在爱情的滋润下创作出了后来家喻户晓的《Joli Garcon》,找到曾经抛弃自己的前男友帮助自己重出江湖。这一切,也都是为了圆小男友的梦。
后来她真的成功了,小男友吃醋了,两个人冷战后终于又和好。
然后所有人在电视机前都跟着她欢快的哼起“JOLI GARCON, JE DIT OUI.” (年轻的男孩,我说我愿意。)
甜到发腻的歌词啊。这一段姐弟恋,荡气回肠。男小歪显示他壮硕肌肉的当下,于佩尔宠溺地在床上笑了。你展露的稚气在我眼里就是最美好的,而我会为了我们的未来努力当一名好歌手。老阿姨的黄昏恋,绝对是生命的逆转,重燃了青春的一把火。
现实生活中有这样的爱情故事吗?
有,但基本上绝种吧。
首先男主,现在的小鲜肉,大多要匹配网红,你说要找老阿姨,那也是保养得像网红的老阿姨,哪里会是差了四十多岁的真正老阿姨啊,这样的欣赏还不是一般人可以拿下的。 其次父母那关,这个家庭虽然母亲反对,但是父亲的开明还是有助于两个人减少一些阻碍。 再者,社会。这里基本上都乌托邦化了,世界和平,一切以他们为主,剧情帮助他们相知相爱,误会解除后又重新在一起,基本上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世界上有不在乎皮囊的爱情吗?有啊,但是,世人大多肤浅,而目光所及之处又太容易被蛊惑,城市的灯红酒绿与琴瑟喧嚣,终究迷失了你我。偶尔做一场美梦,也挺好。
人气公众号“上海公交”主笔。关注女性成长,职场达人,媒体人,自由撰稿人。
新浪微博影评团认证成员。毒药认证影评人、书评人
伴侣存在的意义是什么? 取悦感官来满足欲求?获得心理上的慰藉? 或是消除个体之间因距离产生的陌生感和孤寂感? 身为动物,我们不过是在完成繁衍生息后代的任务罢了。鹿群死了一只小鹿,整个鹿群不会灭亡。即使它们拥有自我思考的能力,你也无须去问它们鹿生的意义是什么,因为它从活着的那一刻,就注定成为了自然界发展内容的一部分,成为这个世界无需解释的一部分。
人类也是如此,虽然形式上有所差别,但本质上都是一样的。你为了生活所辛苦的工作,和鹿群为了食物在草原上奔波没什么区别。人生中大多的加冕,其实都毫无意义。 就像这部《纪念》中的劳拉一样——每天在工厂做着一成不变的工作,如果没有遇见让,她或许就会这样孤独地、悄无声息地死去。无论她生前拥有多少光辉荣耀、拥有多少崇拜与赞赏之词,这些都会在她死去的那一刻化为乌有。她或许会孤独的离开,就好像她从来没有来过一样。 然而劳拉遇见了让。 让的温柔给予了劳拉久违的温暖,不会让她再孤身一人坐在电视节目前发呆,或是孤单的坐在工厂椅子上,默默咬下冰凉的面包片。
导演在电影开头试图消除时间性、增强主观性,通过一系列日常镜头和细节,一点点勾勒出劳拉的孤独感——关上门的公交,絮絮叨叨的工友,呆板无趣的工作内容,或者仅仅是一个人在路上走着、在家里安静地看电视节目……导演都能巧妙地运用调度,将孤独感填充在每个角落里。而这些镜头始终保持着一种刻意的静默感。 直到让的出现,打破了这种静默感。 后来的剧情发展,基本上是围绕着劳拉的歌唱事业所展开的。导演尽力去描绘劳拉与让之间的真挚感情,矛盾应是他们感情过程中的调味剂。电影中最主要的矛盾冲突——劳拉曾经辉煌的歌唱生涯与现在的凄凉冷景,其次则是些次要矛盾,如劳拉的年龄问题、让的家庭矛盾。而导演似乎是弱化了这些矛盾。不管是劳拉进入窘境,还是让莫名其妙的愤怒,看起来都没什么轻重的分量。
显然,平庸的爱情故事并不能满足所有人。当一个隐退的过气明星,遇见了一个能够敞开心扉的人,两人陷入爱河之后,谁都知道会发生些什么事。电影开头的表现手法还略有惊喜,但每当遇到主角情感发展的地方,镜头语言就显得十分平庸,十分可惜。 似乎庸俗的故事,就要配上无趣的镜头。 不过,有些地方还是有趣着的,例如慢特写镜头和悠扬配乐的互衬,将歌曲作为情感的线索和表达形式,用跳跃场景的剪辑使感受更为完整,结尾的远景处理和缓缓关上的电梯门都十分巧妙地触动着心弦。伊莎贝尔于佩尔的演技仍旧是精湛至绝,几个眼神就将情感完美的投射出来。
结尾之处,在劳拉获奖前,仍旧是一个人孤独的坐在化妆室。即使她身着华美衣裳,面饰精致妆容,但失去了爱情,一切依旧还是孤独的。就好像她在惊艳众人的表演过后,一身朴素的去寻找让,那一刻的劳拉,就是以一个普通人的身份来乞求爱情。其实她最终能否成功并不重要,而她找回了属于自己的爱情,这才让她的人生变得更加完整丰富。她的世界里终于有一个人,可以消除她的孤独,给予她欢乐。 或许爱情的力量,要远远胜得过那些所谓的加冕。
私心打五分 毕竟有谁不想和过气阿姨谈恋爱呢?/肉店 + 社恐性格 + 强迫症 + 孩子气的设定和《肉与灵》是一致的 / 唱歌时尴尬的舞姿不知道是角色设定还是于佩尔阿姨就是这么肢体不协调哈哈 / 影院退场后感觉大家都在控制不了地哼pretty boy
2.5/5 要不是前夫妙手回春写了首打榜歌 就这样莫名其妙看对眼的情侣不通往作死的道路才怪了(女方缺爱被动 男方仅能提供肉体)内容平庸 场面空洞 这都算小事(哈?) 但是碰巧看过“狼狗x年上”题材 同样的摩托带人 同样的舞台上演三角关系 对比之下 本片就不是尴尬两字能形容的了 感情投入 虚伪得很
年轻的时候是美,但是老了仪态太差,特别这种歌手人设,实在不适合于佩尔,肢体僵硬,含胸驼背,嘴唇下瘪。阿姨,走路的时候可不可以膝盖朝内,脚尖朝前?关于参赛歌曲我也想吐槽,这么简单的旋律无需技巧的唱腔是凭什么赢得全国好评得到大奖的,当电影观众都乐盲吗太瞎了- -
故事有够俗套,情节有够狗血,两个困顿人生的交集,互相扶持走出阴霾,于阿姨跟小鲜肉的组合没有突兀反而非常搭嘎,吻戏床戏样样来,两位演员演技在线,肢体眼神都是戏,阿姨依然冷淡中透着惊艳,精致中藏着魔性,只是90分钟的时长没能将感情戏处理的足够漂亮,有生涩有匮乏,甚至潦草的有些跳跃
拥有这样一只小狼狗,试问谁又能不重新焕发光彩呢
法国人就是有一种看不见常规道德划线,目不斜视穿行过去的野蛮酷劲儿。
也是没想过于佩尔有朝一日会拍湾湾偶像剧,看着开心开心就好。啊,想到以前很多人喜欢于台烟、邰肇玫,可能他们心里也是这种感觉吧。以及要鼓起多少勇气,才敢和阿姨一起洗澡??【x
粉红雨蓓夜
我原以为我们都会过了爱吃薯片的年纪,其实不然。#法文
真的是青春爱情片套路,但即便年龄差了40岁于阿姨也并不会让人感觉不适,片子感觉傻傻呆呆的,场景布光整体质感有点像阿基考里斯马基
与人讨论拍性转版《沉默的羔羊》,谁最适合汉尼拔。于佩尔阿姨当选。大家一致认为她爱的人肉菜色该是刺身。于是我一路收着菊花怕有反转。不想居然是个正港纯爱片。也是,圣诞档嘛。剧情都是套路,阿姨的内心戏好看。导演转场的点和风格抓得好,不显无聊。小鲜肉的鼻孔演技也清爽。竟真看出浪漫来了!
6/10。过气歌手和小鲜肉的爱情偶像剧。男主有点老,感情也只是蜻蜓点水。不过可以感受到导演对于佩尔的深爱。
于阿姨竟然演了一部青春偶像剧,【德州,北海】的导演依旧犯着前作的毛病,把这个爱情故事拍成了单薄的明信片,虽然这次大部分是内景戏,还是被导演拍出了小清新的美感,只是人物关系和两个人的爱情都无法展开,蜻蜓点水般的爱情根本感觉不到于阿姨和小鲜肉之间的火花,感觉导演才是于阿姨的脑残粉。
愿我如这般坦荡诚实勇敢。才配拥有不老童话。
故事俗套 却没有毁掉演员 反而被演员捞了回来 两个演员的眼睛都会讲话啊 于佩尔不用说了 这个鲜肉蛮会演的 居然觉得有点浪漫
天呐我看了个啥
一股霉味
完全于佩尔粉丝向,阿姨生撩小鲜肉的爱情小品,同为落寞到工厂的职业人,设定复古甚至有些漫画感,舞台和一些场景中冰冷透着温暖的尴尬戏和似真似假的喜剧味道像阿基,导演的节奏和转场舒服,就是第三幕有些套路了,唱的歌虽然不太好听但真是挺洗脑的。法国文化。
于佩尔演爱情喜剧大家都不太适应,总觉得下一秒她就会发现遇到的男人是个变态,或者她就是个变态,又或者她被陌生人强奸……结果,看了一个童话故事。#她的撩弟招数一个也学不会呀!记者敢来采访应该立刻变脸了吧,哪里还能在电视上表白。帅哥说了要走,就在病房哭死了吧……要扶着吊瓶走出门啊!#
2.5 不费吹灰之力。老实说,哪里比得上芙芙的“Elle s'en va-2013”嘛!(有点巧的是11.7这天还是居里夫人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