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看到勾1时,我16岁,喜欢幻想,稚气未脱。
第一次等到勾2时,我17岁,仍是懵懂,渴望爱情。
匠心潜作了3年之久的勾2,凝聚了叶导、小远哥、刘柳哥以及默默奉献的幕后人的心血。电影当中蕴含了许多别出心裁的细节和伏笔,不胜枚举,况且前人之述备矣。于我而言,与他人不同的是,我不愿通过分析电影情节来臆测主人公的情感和导演的用心。情感固然重要,用心也十分良苦,但对于爱情来说,明明白白倒不如影影绰绰。喜欢一个人,便想方设法地制造甜蜜的“巧合”,乃是人之常情。这种不约而同的感触,会引起众人各自的畅想,因此,将电影中的一言一行放在心上,慢慢发酵,就会有不同最初的感受,好于定格在一成不变的纸面上。
所以这篇文章,不谈内容,仅仅是一个涉世未深的小男孩的故事,和他对于电影的感受以及从中学到的爱情观。
600天前,我看完了勾1,遇到了高一同班的他。我不帅,他不丑,两个对爱情充满幻想的男孩在23点的末班车上相互交心,在黑暗中握住了彼此的手。正如青涩的勾1一样,校园爱情是单纯美好的,没有来自社会的压力和令人心寒的欺骗。那一段时间,没有荒废学业,更多的是相互勉励,我也发觉自己在那一段时间了里成长了许多。白驹过隙,600天后,我开始看勾2,可那个说好陪我一直走下去的人,还是在半路上不见了踪影。这不是我俩的错,正如勾2中类似的,家庭的怀疑、老师的猜忌还有高考的压力,终究扼杀了我的第一条“生命”,荒凉到满目疮痍。不过万幸的是,还如勾2一般,我们还是前后桌的同学,偶尔促膝交谈的朋友。高考以后,我们都会淡出彼此的生活,但永远也无法忘却那个17岁的夏天。
The bowery Whisky neat I'm so grateful.
Who's gonna walk you through the dark side of the morning?
It ain't me…
故事草草结束了,但生活仍在快马加鞭地向前驰去。《在勾引中学会爱》系列电影,以真实感让人欲罢不能。本身就是由真实故事改编而来的剧本,再加之“茶泡饭”一般质朴的拍摄风格。如今我每看过一集,都会引咎于自身而彻夜难眠,可怜的是第二天还要上课…电影最终的结局不可知晓,但故事当中的吴双和王运超,现实中的我和他,想必都会以这样的方式相处于余生:你若需要我的帮助,我会第一时间出现在你的面前;可倘若你不再联系我,那我真的不会再出现在你的世界里了……
如若爱他,便携手到老;
如若错过,便护他安好。
我还是个学生,甚至还没有进入大学,更不用妄想评论社会。但我今天写下这些的目的,就是希望年少的我们都能够从勾爱中得到点什么…什么呢?小说作者佳洛蜀黍在小说的开篇就提到过,他对于自身价值取向的判断,早在高中时便已成型,那还是10多年前。如今这个社会,越来越开放,我也和身边的基友们谈论过这个话题,发现大家的启蒙时间可以追溯到初中甚至是小学。这是个生活开放、思想开放、灵魂开放的时代,可是还有着一群羽翼未丰的小天使们,他们在很小的时候就发现了自己的特性,却稚气到无法保护自己,天堂也有黑暗,他们不愿在未学会飞翔之前就被剪掉翅膀,那种断翅的钻心之痛,足够让他们痛一辈子,将特性埋葬,缄默一生。
令人欣慰的是,中科大的学长们凭借对同性的理解和包容,拍摄了勾爱,这也算是替我们向社会发声了吧!虽然受众不广,反响也不能引起社会关注,但这已经足够了。开荒之路的第一步注定布满荆棘,要流淌鲜血,但众人前仆后继,则亦是“谋事在天而成事在人也”。
对于很多喜欢勾爱的影迷来说,它是两部很棒的电影,是一代人青春的回忆和怀念。但请不要忘记了,还有一代人,他们即将步入青春。人生如戏,谁也无法预料未来的某一天,看戏终成戏中人!这句“看戏终成戏中人”我对很多人都说过,看起来像是一句玩笑,但在我的身上,它真实的令人无奈…所以,希望更多的男孩子们,像我们一样的男孩子们,能够看看勾爱。在没有拥有刻骨铭心的爱情之前,在没有经历痛不欲生的分离之前,用心看看爱情的模样,看看生活的模样。你应该轰轰烈烈的爱过一场,也注定要经历失去后的孤独彷徨。不要害怕!勾爱教会了小盆友们,如何去爱,这才是我眼中勾爱最伟大的意义!
这篇文章的题目叫做“心有猛虎,细嗅蔷薇”,这是一种理想的美好爱情状态。内心当中拥有渴望爱情的冲动,如啸春的猛虎一般,狂放不羁,你应该将他养在心中。处于大千世界当中,生活平静如流水,你需要细心的去发掘它的美好,如带刺的蔷薇,细嗅方觉沁人心脾。
写下这篇文章,多半就意味着出柜了吧……或许正如叶明导演说我的一样,有些多愁善感。不过还好还好!我还有青春可以挥霍,还有电影可以泪目,还有梦想可以追逐,还有一个人在未来等着我去爱…我明白你会来,所以我等!
走着走着,就散了,回忆就淡了;看着看着,就累了,星光也暗了;听着听着,就醒了,开始埋怨了;回头发现,你不见,突然我乱了……
祝愿勾爱1、2好评不止!祝愿所有剧组人员一切顺利!祝愿爱情永远是最初的模样!
我从地狱来,要到天堂去,正路过人间……
几个月前刚看完了勾1和勾2,作为迟到的粉丝,向前辈们报道了。一晃眼,距勾1拍摄和上映已经整整六年,距勾2拍摄已五年,距勾2公开放映也已两年。勾爱故事里那些真实的人物,曾经带给我们感动的剧组,还有热情活跃的粉丝,如今都在世界各地为各自的人生打拼吧?几年的时光弹指一挥间,各位前辈们现在都还好吗?
勾2之后,在各类环境的高压下,怕是再难见到同性题材的作品。时间在不断流逝,性少数群体状况的改善依然遥遥无期……不过令人欣慰的是,几年过去了,勾爱里最真挚的同性感情、最真实的同志世界、最苦涩的社会现实,仍在吸引着一批又一批的观众。今天再来观赏,台前幕后的故事,依然让人回味无穷;其中有几件事情,细细咀嚼,更让人感慨万千。
勾爱故事里那些场景,还是她最初的模样。还记得那个稚气未脱,呆萌可爱的吴双么,那颗痛失挚爱、渴望救赎的心灵?还记得那个看似霸道实则隐忍,在背后默默付出的大超么,那个被现实束缚、寻求解放的灵魂?半夜里初次见面的保留与试探,医院里健康检测的掩饰与暴露,操场上嬉戏打闹的稚气与温暖,铁轨上、湖畔边的梦境与现实,饭馆里、酒醉后的守护与隐忍,到最后金色轿车里回身定情的一念之差:最美好的青春里两名普通科大男生之间饱含深情、不顾一切的爱,无论结果,多年过去,再度回首,仍让人无比怀念吧!不管是那个年代,还是今天,高校里众多基友们的生活又何尝不是像勾爱里描绘的那样?从那时候的qq到今天的各类软件上,彼此勾搭,听学长们讲圈子里的各种事情,你是否还记得?宽敞明亮的图书馆里,一边忙着功课,一边四处张望,互对眼神,捕猎帅哥,是不是就是青春? 食堂的饭桌前,湖边的长椅上,跟基友促膝长谈,各自诉说生活里的日常,依旧令人难忘。然而,面对示爱的异性,以外交官式的回答应付,看似愉快的微笑背后是多少无奈;面对不友好的言论,急忙隐藏真实的自己,随声附和,淡定从容的外表背后是内心深处的恐惧不安。大学时代“同志圈”的轶闻趣事,“地底下”生活的酸甜苦辣,还有那些寄托着青春理想的校园爱情,都在勾爱里定格。多年过去,它们也终将化作“回忆时含泪的微笑”吧。
勾爱幕后的那些感动,依然在心底里流淌。荧幕上,郭沫若路边,二人初次见面的夜晚,背后是半夜里几乎全体剧组倾巢出动的幕后保障;训练场上,二人欢快嬉戏,背后少不了夏日蚊虫的不断骚扰;大超屋子里,美如梦幻的泡沫海洋,背后更是剧组拼搏到凌晨两点的熬夜奋战。拍摄前联系取材、调查研究,拍摄中反复斟酌、精益求精,播出后交流互动、倾情宣传,整部剧凝聚了叶导、小远哥、刘柳哥及其他众多剧组成员的幕后心血。对于大型团队,这些工作可能不值一提,但一群科大学长们组成的小团队却体现了专业的水准,这背后的艰辛付出或许是作为普通观众根本无法想象的吧,我们只能从剧组们的笔下略知一二。针对如此敏感且难以把握的题材,非科班出身的他们,凭借其拧成一股绳,干成一桩事的热情,克服拍摄、制作、运营过程中的诸多困难,带给我们这两部优秀作品,我想这背后的支撑就是情怀吧!
勾爱传递的那些力量,时常在脑海里激荡。我看过的电影太少,对这类题材更是完全没有概念,观看勾爱时,欣赏、享受之外,对里面感人的故事、现实的情节、自然的手法,说实话,“当时只道是寻常”:感觉同志题材的电影无非是这些内容,都应该这样拍吧。然而,当我做了一些调研,看了各位前辈们写的影评,略微了解了剧组幕后的付出,我才后知后觉它的分量。在腐女的数量比真的同志高几个数量级的不争事实面前,在几大网络视频平台“唯市场效应论英雄”的腐朽价值观面前,勾爱并没有像某些作品那样迎合腐的群体,一切只为商业价值,而是依然坚持表现真实的同志世界,为真正的少数群体发声。诚然,进步的事物并不总是能够在短期内引起巨大反响,但只要它是充满诚意的,而不是唯利是图的,是忠于本心的,而不是曲意逢迎的,是引领时代的,而不是腐朽落后的,那么它将魅力常在,在历史的长河里也必然会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勾爱虽反响有限,受众也不算广,但几年过去了,凭借其在观众中的口碑,仍在吸引着一批又一批新的粉丝,传递着爱和希望,这不就是最好的见证吗?“山高自有客行路,海阔不乏破浪舟。”面对布满荆棘的人生和今天严酷的社会现实,愿我们都能从勾爱中汲取养分,依然坚守本心,为进步的力量发声。历史终将前进,不管道路多么漫长。我想,这就是我眼中勾爱带来的最伟大的精神力量。
如果说有一件事,我还有些遗憾,那大概是看到勾爱太迟了吧!曾经我一直以为,少数群体在国内的大环境下,注定只能生活在地底下,大多过着浑浑噩噩的日子,少有人陪伴,更缺乏精神上的支撑。我也在这种想法的支配下,稀里糊涂地虚度了过往的时光。然而围绕勾爱的社群,从剧组到粉丝,改变了我的认识。每当我读到前辈们写下的感人肺腑的影评,看到主演在微博上为受到不公待遇的同志发声,听到粉丝们在聊天群里谈论各自的家常,我真切地感受到其实我们并不孤独,始终有一群人陪着你,带给你温暖,而且他们中还有许多优秀的个体,带来榜样的力量。Gay注定是一条难走的路,愿在这条路上艰难前行的人,也都能感受到一群人的陪伴,“踏着荆棘,不觉痛苦,有泪可挥,不觉悲凉”。我多想更早一点看到勾爱,早一点知道她的剧组和粉丝,今天写下这些文字,算是对这一遗憾的一点点弥补吧!
祝愿所有剧组和粉丝前辈们一切顺利!“人生路上,不怕慢,就怕停。”愿我们不论时间怎样流逝,都不停下追寻的脚步,待到勾3出现时,归来仍然是少年!
我的大学时代和《勾爱》的拍摄时间几乎完全同步,当年我是知道有这部作品存在的,不过那时一门心思追《Looking》和《老友记》,竟没想起看看这部作品。或许我曾经点开过,没看出什么感受,就随手关掉了。
直到最近 Qaf 微博转了主演在海外的消息,我才猛地想起来,应该好好看一次《勾爱》,也算是给当年的自己补补课。但我没有想到的是,这部作品竟如此锋利,几乎让我在一瞬间重回十年前,真切地想起青春的美好与疼痛。
我在合肥完成了六年的中学生涯,而后去重庆读了大学。电影中的场景对我而言实在太过熟悉,而拍摄手法又足够纪实。我甚至觉得,主演不过是我高中隔壁班考上了科大的同学,隔着屏幕不存在任何距离,我可以叫住他朝他的后脑袋来一巴掌,笑问他昨晚 12 点才回寝室是去哪里浪了,然后再喷一句,“破合肥能有啥好玩的”。
十年前,我们 90 头的这帮小孩,一股脑地扎到大学校园里,好奇地掀开成年人世界的一点点小角落,保持学习、练习成长、经历友情、探索爱情。那时候大家都笨,可以轻易囿于眼前事,用心不懂拿捏,处世不知进退。现在想来,实在是太珍贵的一段时光。尽管老友大多散落天涯,再相见已至无言,想来夜深时,共同经历的那些年,可还能浮现眼前。
在我看来,《勾爱》拿捏地最准确的一点,是对于遗憾的表达,这也是每位同志的必修课。至于情节跌宕起伏,现在看来不过是经历,走不出的初恋也好,结束才知情深也罢,放在十年的人生跨度里,这些情节也曾反复上演。后来的我们实在太过熟练,过去了,也就不念了。
只是遗憾在青春里留下的记忆,终究和一个熟练成年人当下的体会不同。那种刺痛拥有穿越时间的能量,想到它,便是想到青春。然而这两者,在 30 的年龄刻度面前,我们终究都失去了——不论是青春,还是当年抓着遗憾不放的心。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路,人与人的际遇可以如此地不同。但是面对失去青春这件事,我们每个人都必将经历,也算是黑色幽默的慰藉吧。如果有一天,我能够回到《勾爱》同期的合肥街头,和老友从老一中走到步行街,沿着环城公园逛到科大附近,或许还能去学校里偶遇主创团队。这该是多么美好的一天啊。
最后,非常感谢十年前的主创团队,在他们的大学时期留下了这两部如此特殊的作品,让我在 2022 年经历着上海魔幻现实的当下,能够借此再一次想起当年的故事,真切地明白青春逝去这件事,对自己而言是多么地重要。
出于对主演的喜爱,我去逛了逛他的社交媒体,还看了场直播,祝福他在海外一切都好。
如果说一众BL网剧是腐女对gay的幻想,那这部剧才是真正对gay的写照。国产低配版《Looking》,现实得扎心,比第一部有质的飞跃,小团队能拍出这样的效果我服。
从前作的青涩简单,到第二部依旧延续真诚,将青春期同志经历爱情过程的乌托邦式到进入现实,真实的展现。这是比较可贵的,再也不是卖腐的颜值和尺度的噱头,成为同志青春电影的代名词。普通恋人在大环境里关于爱和失去的故事,可以让每个基友产生共鸣。同志NGO的站台,让安全科普也浓墨重彩的书上一笔
看第一部时还是和前任一起看的,第二部前任就和里面的陈为一起死了,祝天国安好因为是小成本独立电影就给予宽容,那和你们知道他有多努力吗有什么区别。但我还是宽容地给了三星
国内近几年最真实的同志影视剧,虽然拍摄技术谈不上完美,但剧本是好的,演员演技青涩不做作。比《上瘾》这样YY出来的玛丽苏腐女剧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
两位演员没有啥火花,以至于分开的结局也没那么遗憾,只是感到同志群体感情生活的无奈。
虚幻的美好靠时间苦心经营,被现实轻易打败。这种由琐事代入,再被宿命抽离的无力感,从源头上讲简直就是《甜蜜蜜》的翻版。
比上瘾好的一点是特别真实。无双勇敢单纯善良,不会白受苦。陈婊这种人也无可厚非。总之,这个笑容由我来守护🤘🏻
老师还挺帅的。
第一部中存在的所有问题都没有得到解决,镜头语言基本为零,电影美学更是不存在。如此粗粝的影像却被“态度”二字轻松忽略——“态度”竟能极大的取代“品质”,这让我疑惑我们究竟身处于一个怎样的电影市场。
他们都说爱吴双,可是最后都离开吴双去寻找各自的幸福快乐
尽管明显的受到不可救药的浪漫主义和欧美纯爱GTM的影响,但“在勾引中学会爱2”仍然相当写实的刻画了一个普通的中国男同志学生的生活现状。不稳定的爱情、示爱的异性、婚姻的压力、住在简装的房子里和也许注定消失在人群中的自我实现。
我个人更喜欢BE,尤其是大超最后的表现张力,我不知道他回头看见吴双没,又或者是听到了吴双熟悉的呼喊,所以离去之时他再次回头,那种无奈、自卑、怯弱、惊恐,用一个表情表现的淋漓尽致。而此时,难过的人,从他们,到我们。
演技、剧本、制作,一无是处,难道仅仅是因为同性题材就给好评吗,那我可能觉得这也就还是垃圾吧!
不是为了取悦腐女拍的,用心演绎的故事 就是不一样!
挺真实的美好 更让人心酸。。。吴双:“你笑得真傻!”王运超:“你哭得真丑!”
糟糕的台词,糟糕的演技,糟糕的剧情,用心的感情
今天大结局。等了那么多年。吴双和王运超最后没有在一起,虽然早就看过了小说,知道了这个结局。这部剧是别人的故事,但是可贵的是真实,能发生在你身上,我身上,身边任何一个人身上。但最可悲的也是这一份真实感。我难以想象如果我的男朋友变成王运超那样。珍惜现在吧,趁现在还那么相爱。❤️
同类题材最高水平
同志版乡村爱情。马铭远,刘柳,还有导演叶明,你们现在又在哪儿呢?
追不到未来,回不到过去,让过去过去,让未来到来。每一位同志都是一座孤岛,我们终将消散于人潮,永不相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