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失恋排行榜》是我许久前反复看过的片子。最近想了起来,恰好有点情致,于是就补上这份影评。
这部片子我想应该还算小众,在各大排行榜上也不起眼。不过记得曾看到过一个“被名字拖累的电影排行”,它倒是理所当然地位列其中。
影片与原著小说同名,英文原名是”High Fidelity”,作者是尼克.霍恩比。这个原名对于影片(或小说)是非常巧妙的,即可指在爱情上的“高度忠诚”,也可以是声音技术(音乐)上的高保真。
另补:高保真是音响发烧友使用的一个专业术语,指的是能完美再现原著声音或影响的设备和载体。这个名词在20世纪50至60年代被广泛使用,于1973年制定了标准,进入21世纪后逐渐被高端音响取代。
这同时也符合了影片的年代背景。作为处女作小说,想必1957年出生的作者也投射了许多自己的影子在里面。
原著小说我也看过,和电影还是有些出入的,所提及的音乐也不同(记得是如此,不太确定)。不过相同的是,它们都是让流行乐爱好者泛起情怀的作品。
豆瓣7.3的评分不算低,马马虎虎的样子。这个分数差不多就是所谓“好片子”的入门线吧。我一度为它打抱不平,也一度觉得它确实是被中译名给坑了。可我也没能想出与原著名一样恰当的中译名。诚然,两种语言的文化和逻辑确实存在着一条很难跨越、兼容的鸿沟。不过嘛,能接触到这部片子也多亏了这个妥协下的中译名。那时,我正受困于一段极为痛苦的失恋中。起码,对当时的我而言本片是一剂很好的减痛药。其实也没什么更好的药剂能根治这样的痛苦。能根治它的路径只有——承受这种痛苦、迷惘,正视自己,然后走出来。这也是本片深埋着的核心。
文艺作品的评分,的确有点意思,对我而言是仅供参考。有许多人会在看某部影片之前先去关注它的评分,于是便有了先入为主的印象。影片的分数,其实也是由少数人来决定多数人的意识。这无可避免,世间有很多事都是如此。比如一些评分很高、呼声很高的片子,少数不喜欢的人可能还会怀疑起自己来,反之亦然。其实呢,许多人也只是人云亦云。就像现代艺术,有些人会故意弄些玄乎其玄、乱七八糟的叫人看不懂。毕竟,人们总是乐意高估自己不懂的事物。当然,真正的现代艺术也并非全都这样道貌岸然。况且,这种投机取巧本身,也能被理解是“荒诞的行为艺术”。这里就不展开了。
评分当然也并非坏事,总的来说是有利有弊,看你怎么权衡。我个人更愿意把这个分数当作是“受众程度”。不过嘛,分数特别低的,基本上都是粗制滥造的了。一件文艺作品本身是很“杂”的,没有考量标准,考量的点也有很多,如趣味度、理念、演技、拍摄手法、政治、特效等等,且每个人对同一个点的评价标准也不尽相同。比如,英语文化中的一些幽默和梗在我们看来低级又无趣。于是,我们给一部片子高评价必定是它让自己感同身受。
这样看来,《失恋排行榜》确实也就是这样的评分。题材、年代不算大众化,故事并不离奇、不刺激,也谈不上感人落泪,故事的展开和叙述方式我倒觉得挺有趣的。选用的音乐是强得出奇,可在国内大概也算是小众吧。
聊一下影片本身。
唱片店老板、颓废男罗伯与同居多年的女友劳拉分手。他痛苦至极,想起了自己的每一段感情都是被分手的那个。为什么会这样?他决定找到这些过去的恋人,与她们见面,问清缘由,由此让自己可以不再重蹈覆辙,让自己释怀。这就是“失恋排行榜”。
不过这样并没有得到他想要的。他发现自己没想象中的那么不堪。这些昔日恋人中,有人过的比自己还差;曾经在心目中的完美女神,其实就是个草包;以为自己是被甩的那个,却发现是自己甩了别人……
这些会面穿插着各种回忆,生活的琐事以及他与劳拉的藕断丝连。他开始明白劳拉为什么要离开自己,也明白了劳拉的不舍。他经历了根治失恋的必要环节。他也为了早日结束痛苦走了弯路。最后,他找到了生活的方向,找回了吸引劳拉和自己相爱时的他。这看似简单的失去再找回,其中跨越和获得的并不那么简单。
话说回来,影评本身的基调也没这么沉重。比如,杰克.布莱克所饰的配角巴里就很好玩,他搞笑、夸张,却不让人感到违和。
要我说,最出彩的还是音乐部分。片中穿插着对西方流行乐史的戏谑,配乐的阵容则相当豪华。
罗伯领悟后在雨中独白时的”Most Of The Time”来自Bob Dylan。他是我最喜欢的歌手,2016年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当时看到这则新闻的时候,我脑中一闪而过的念头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有两首来自地下丝绒乐队(The Velvet Underground)。当罗伯决定寻找自己总被抛弃的答案同时响起的”Who Love The Sun”,那种忧郁中带着温暖的感觉简直把心都给融化了。
马文.盖伊(Marvin Gaye)的”Let’s Get It on”由杰克.布莱克在影片尾声翻唱。在这之前,我还不知道马文.盖伊,当时就觉得非常棒,杰克的嗓子相当好呐。后来知道了马文.盖伊,听了原唱。对不起了,杰克,相比之下的确要逊色不少。不过,他在片中的演绎,相当符合角色的气质和气氛。这里我单纯是指唱的表现力。
片尾曲用了史蒂夫.旺德(Stevie Wonder)的”I Believe (When I Fall In Love I Will Be Forever)”。让影片就此落幕,真是恰到好处。虽说,片中还坏坏地嘲讽了史蒂夫一番。
还有彩蛋似的在片中安利了Bob Dylan的专辑”Blonde On Blonde”。这张专辑,”Blood On The Tracks”(Bob Dylan)以及”Abbey Road”(The Beatles)是我最喜欢的三张专辑。在这里也推荐一下,它们是可以细细品尝、回味的无上佳品。
其它的配乐当然也很精彩,只是篇幅有限不做赘述了,毕竟很容易就能查得到。
当你真正接触这些音乐的时候,就可以看到那个年代的活力,可能多少也会感叹这个时代的流行乐似乎开的是倒车。
总之,这是部很好的片子,当然也不完美。不过,看片子也好,音乐、文学都好,对文艺作品的喜好是件很私人的事。
这篇影评没啥主题,想到什么就说什么。硬要讲的话,对待评分还是得辨证点,不要被它束缚了,否则可能错过一段美妙的邂逅,这也不仅仅是指文艺作品。
喜欢看这种探讨类型的片子,不过不知道说些什么。片中有不少直戳本质的好台词,于是记录下来。
令人迷恋的物品和色情没什么两样…… 她跟我并不相配,她太漂亮、太聪明、太幽默、素质太高了……而我,只是一个普通才能的人而已 也许我们不适合对方吧,又或者我们适合对方……这个问题由时间来决定吧,如果我们能进一步发展,那就顺其自然 她没有令我觉得难受或者担心,或者不舒服,听起来很沉闷,但实际并不沉闷,也不是特别好,只是好而已,但真的是好…… 单纯地睡在一起更好…… 真正重要的东西是那些你所喜欢的,而不是那些和你相像的东西 她差透了,她不听别人说的话,她说了一些愚笨的事情,很明显她完全没有幽默感,整晚都在说着没有意思的废话,可能她一直都是这样的……为什么我过去竟可以忘记她经常喜欢说废话的形象 他看起来比你有魅力一点,比较有自信,不像你那么埋头工作,令人快乐一点,比你活泼一点 或者不要执意爱着,那样会更好,这样我就能任意爱着人……然而那样是在自杀,慢性的自杀 我太累了,一定要和你在一起…… 我都把她们当作幻想中的事物而已……而且跟她们也没发生什么问题。然后我回到家,发现你和我才有问题……我不想再做幻想了,因为它并不切实存在,没有任何惊喜,而且我也没有真正得到……但我从没对你感到厌倦
对库萨克还真是欲罢不能啊~音乐曾好~乃乃的布莱克我喜欢我喜欢我喜欢的~这片子闷骚的~
非常适合库萨克演的片子。。。布莱克很可爱~
爱情只不过是两个能合的来的人一起生活许多年
终于有一天,转机到了,罗拉告诉罗伯,她父亲去世了
又是一个慢热、渐入佳境的好片,里面的音乐很有味道。还有John Cusack大叔年轻时的样子~
deejay的exes affairs,有点无聊。比起里面喋喋不休絮絮叨叨的自言自语,盘点一下里面的唱片意义更大。【HDChina/9.83GB】
貌似最早是在《非音乐》上了解到的这部影片,其实电影原声比电影更有名吧。虽然只是一部爱情轻喜剧,不过片中主角们开唱片店,自己刻唱片什么的还是比较对我的路。明星挺多,杰克·布莱克又是本色演出吧;可惜凯瑟琳·泽塔-琼斯只是配角,还是惊艳了几秒钟;还有蒂姆·罗宾斯那造型,呼呼。
我想看了很久的电影我没啥失恋排行榜只有暗恋排行榜没想到还有凯瑟琳泽塔琼斯
龙龙推荐,十星!!!就是特么太喜欢这种old school的片子,自说自话的,对感情有着奇葩观点的,然后还是音乐屌丝。我有Jack Black唱let's get it on那么好,我就满足了
比起书本来我反而更喜欢电影。。。I agreed that what really matters is what you like, not what you are like... Books, records, films -- these things matter. Call me shallow but it's the fuckin' truth, and by this measure I was having one of the best dates of my life.
我勒个去,怎么特么就请约翰科萨科来演,无聊死了。
幽默的刻薄,自赏的loser,下半身想做男人上半身想做男孩,智慧胆识时间金钱都不应仅花在耗在建立家庭上,生活根本就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计划——Nick Hornby的精彩开头,为了生活我们必须和谐美好的大结局,Let's Get It On.但我还是无法原谅这个结尾。John Cusack的表演和场景很模仿黑书店,但他根本美国大都市中产阶级,倒是Jack Black的疯癫和Dick的羞怯紧绷很传神!
好多摇滚唱片啊~~~功夫熊猫杰克布雷克在哪儿都很抢眼。。。这次看过《校门外》后第二次看到蒂姆罗宾斯给约翰库萨克的电影客串了。。。他俩关系很铁么?
约翰库萨克是一顶一的倒霉脸
Love is a mixtape, but making it is just like a breakup......怪不得老是提到Primal Scream、JAMC啥的,海报和封套最显眼的也是Spacemen3这些,原来导演就是腐国人啊!
magnet:?xt=urn:btih:fbecddf60c586b6f1a3f008185f7a1ba7b686eb1&dn=High.Fidelity.2000.1080p.BluRay.X264-AMIABLE
蠻失望對Cusack形象也是對劇情也是。一個奔三光棍男手捧唱片店嘮叨爲何單身爲何被甩N次。
当杰克布莱克那个死胖子开头唱歌时~我靠~太TMD震撼了~乃还演什么熊猫~快滚回去唱歌吧~PS:还得有多少好电影毁在这倒霉的片名翻译上啊~~失恋排行榜你妹啊~~~Did I listen to pop music because I was miserable? Or was I miserable because I listened to pop music? -----《High Fidelity》
又见Lili Taylor,好像在排行榜上排第四。FML,Natasha Gregson Wagner和Zooey Deschanel根本是一对双胞胎啊……相差十岁的双胞胎……
总觉得少些什么。和看完书之后的感觉不太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