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巴黎我愛你』之後,另一部以城市為主題的『紐約我愛你』,一樣藉由幾個在城市角落發生的故事,巧妙串連起整座城市的歡喜哀愁。我喜歡幾款以紅心為背景的海報,無論是眾人的紐約身影,自由女神像火炬上的點綴,或是高聳大樓夜晚的風景,都為原本看來迅速冷漠,高高在上的紐約城,增添了幾許繽紛氣息。
在偌大的城市裡,什麼都可能發生,每一個擦肩而過的瞬間,每一次驚鴻一瞥的偶遇,每一場不在預料中的約會,似乎都在試探著人們的底限,究竟要不要將手上的緣分之線交到另一個人手上?在眼神交換的剎那,該維持柔軟初心,還是該武裝防備?沒有標準答案,一切取決於那一瞬間的抉擇。停下來,結果可能是紅心,也可能是暗影,然而,這世間所有的緣分都需要冒險精神,偶爾脫離一成不變的安全區,換個方式看待習以為常的城市,也換個方式看待始終如一的自己,這何嘗不是件好事!
電影中的『紐約』像是莫測高深的棒球投手,摸不準它的球路,每一球都是變化球,而站在打擊位置的紐約人,只有在揮棒而出的那一刻才知道該跑向何方,雖然不確定是否能到達最好的位置?但願意參與其中,願意把每一刻都當成最精采的球去打,人生一定也不會只在原地打轉。城市裡,每一個孤單煩躁的靈魂,都可能找到傾聽者,在聆聽與被聆聽之間,相互取暖。常有人說城市疏離冰冷,我卻認為城市本身始終維持恆溫,是人們的感知改變了它的溫度,所以『紐約』究竟冷不冷?也由紐約人決定。每一個看似各自獨立的故事,都可能在某個時刻產生交集,一句問候,一個善意的舉動,就能讓紐約千變萬化,人的互動產生的溫度,才是紐約之所以令人念念不忘的關鍵。
幾年前曾去過紐約一次,當時對紐約的印象一點都不特別,雖名為時尚之都,卻沒有讓我看到層次分明的時尚感,紐約人身上千篇一律的黑,如同人們臉上如出一轍的冷淡,那是莫名的高傲與慣性的疏離混雜出的優越感,在我看來有些乏味,因為質感未必與清冷畫上等號,不屑改變的背後可能是既定的刻板印象,認為只有那樣最好。街上總是川流不息的車潮與此起彼落的喇叭聲,不耐的司機,倉皇的行人,提醒你一刻都不能慢,彷彿看到台北常見的畫面,充滿壓迫感,緊掐著我的神經,明明是去度假旅行,卻一點都輕鬆不起來,才待一天,我就想離開。
『紐約我愛你』卻讓我看見了紐約的另一面,不像『欲望城市』流動的情欲,也不似『我的藍莓夜』深沉的憂傷。它有一種前所未有的親切感,或者說,電影拍出了紐約的溫度,而那溫度與以往對紐約的印象形成強烈對比,紐約人也比記憶中可愛許多。幾段故事交織出紐約的多種風貌,我特別喜歡電影中的幾個畫面:素未謀面,只在電話中交流的落魄音樂人與老闆助理,當門終於打開的瞬間,女孩拿下蓋在臉上的書,彷彿揭開他想像的面紗,不但對他親切微笑,還願意幫他讀杜斯妥也夫斯基的磚頭巨著,好讓他專心創作。女孩不止聲音甜美,更有一種發自心底的溫柔,兩人相視而笑的那一刻,我感覺心也被紐約融化了。能心意相通的人應該有著相近的頻率,所謂相由心生,樣貌不只天生,還加上後天養成的氣質,以及心的溫度。一個願意傾聽,並體貼他人的女孩,在男孩心裡已有了美麗的輪廓。
原本拒絕畫家幫她素描的東方女孩舒淇,改變心意以後,畫家卻過世了。她拿著畫家未完成的畫,在女孩空白的眼睛處,貼上自己眼睛的照片,頃刻間,那幅畫突然靈動了起來,畫家的靈感加上女孩的心意,彌補了未完成的遺憾。只要有心,一切都來得及!脂肪未施的舒淇有一股淡淡的哀愁,像是有故事的人,即使某一頁令人感傷落淚,還是想翻到下一頁,看看陽光下女孩燦爛的笑顏,那是一種不樣板的美麗,讓人心懷希望,相信只要往前走,仍有無限可能。
咖啡店內,拿著攝影機的女子和一旁寫作的男子,原本無任何交集,兩人只是偷偷注視對方,之後女子暫時離座,男子竟跑到咖啡店外,拿自己塗鴉的筆記本對著攝影機,這個看似突兀的舉動,忽然拉近了兩人的距離。攝影機記錄的是每一刻的變化,而這一刻男子想成為女子鏡頭下的風景,沒有透過言語,那畫面卻充滿了緣分的意謂,或許伊森霍克也不知道為何自己要那樣?但愛,可能就藏身在這小小的莫名其妙之中。
電影中有兩個我喜歡的背影畫面:年華老去的法國女歌手回到紐約,住在一個粉絲開設的旅館中,年輕卻行動不便的男服務生,總是用憂鬱的雙眼凝視女歌手,兩人的年齡差距極大,卻有著似曾相識的哀傷,我第一次感覺年老和年輕都是如此寂寞,原來各自的寂寞並不因年齡而有所差距。直到兩人並肩坐下,一同喝著紅酒,一起凝視窗外,沒有太多言語,背影終於有了暖意。就像瞬息萬變的紐約,從青春到蒼老,也許始終隱藏著不為人知的寂寞。我突然想起一段歌詞:『最輝煌時總是最滄桑,最明亮時總是最迷惘,最美麗是總是最淡薄,最繁華時總是最悲涼。』說的或許就是這種不明所以,但確實存在的感受,讓人總是想逃,最後卻仍不由自主的想靠近,一種近似迷戀的氛圍,一如紐約之於許多人的情懷。
一對年邁夫妻在紐約街頭漫步,應該說是慢步,老先生根本走不快,途中,兩人犀利的對話呈顯出婚姻生活中對彼此的透徹了解,原來他們已經在一起63年了,看似吵吵鬧鬧,互相嫌棄,然而這當中卻有著年輕夫妻沒有的默契。每年結婚紀念日,兩人都要走一樣的路,一起去看海,剛才一路喋喋不休的老太太突然溫柔地倚著老先生的肩,像年輕時一樣甜蜜,兩個人的背影看來好溫暖,那種不管你走到哪裡?我都跟在你身邊的情意,讓我深受感動!不知道還能在一起多久?不知道哪一天只剩一個人來看海?原來能朝夕相依,天天鬥嘴,就是婚姻中最幸福的事。有伴的感覺,真好!
十一位導演拍出紐約多變的風貌,雖然每個故事皆各自獨立,卻又在不同篇章中巧妙串連,感覺比『巴黎我愛你』更具巧思。唯一的共通點是,每一個故事紛紛彰顯出紐約深處的情感底蘊:無論是陌生人的相遇,或是與身邊人的相處,都有一種發自心底的溫柔在故事中緩緩流動,反應在人與人之間的對話與肢體語言,即便是伊森霍克與MaggieQ調情的情色話語,也在情慾流轉間呈顯出一種介於情與性之間的浪漫。
而最終決定城市風貌的仍是人們的性情,電影中每個看似怪卡的人,都有一種想與人連結的渴望,疏離,或許只是習慣。換個角度,換個方式,來自世界各地的紐約人,也能將紐約融合成全新樣貌:可以容納一個人孤獨的空間,也給予兩個人互相取暖的可能,這是紐約同時存在的驕傲與溫情,也讓看完電影的我,重新喜歡上這個遙遠卻深具魅力的城市。
我相信,能讓人取暖的城市,一定有難能可貴的美麗,在每一個轉身的片刻,等待與你神奇相遇!
刚看了纽约,我爱你,十几个导演拍的温情小故事的串联,做成纽约这个世界之都的文艺汇演。黑人白人华人,老年人青年人小孩子,过去现在未来的时间,都在纽约这个微妙的空间中。不同的导演风格差异很大,表现出来的纽约意象也各不相同,有点像我们小时候的书法或者作文大赛,虽然良莠不齐,端地是一盘好菜。
纽约,巴黎,这样的城市总是让人有讲不完的故事,而每个人的故事也不一样。中国类似的城市也有很多,北京,上海,成都,香港,拉萨,杭州,每个城市都有每个城市的性格。我想起第一次来北京的那个秋天,第一次意识到古都的秋比南方的秋更早更凉,想起第一次走在先农坛的废墟上,想起那个园子里的莺莺燕燕。每个北京人和对北京有感情的人都可以写一篇北京,我爱你,比如下面我随手涂抹的小故事:
1. 小甲是个专门以骗人为生的外地人。他总是在北航北语一带的人行道上跪坐在地上,用粉笔在自己面前写上编好的悲惨事迹,比如来北京考试没有钱,父母遇车祸无钱治疗,需要车票回家等等。他的收益很低,没有什么人相信他。有一天一个小女孩路过,把自己的零花钱都掏出来给他坐车回家。他回到自己的租住屋里,为今天的好运气欣喜不已。第二天他又跪在那里,正好看见小姑娘的母亲拖着她边走边训斥她偷了父母的钱。小姑娘一扭头正好看见小甲,小甲低下了自己的眼睛。
2.王大爷的唯一爱好就是在南锣鼓巷自家院子的门口听戏喝茶。偶尔路过的小文艺青年会端着相机拍他,他觉得很扰民。他的儿子失踪了,有一个弱智的孙子。有一天他发现自家的院子门口用石灰涂上了“拆”的字样,他很愤怒,去街道居委会和其他的老头老太太们联合起来反对。居委会的头儿告诉了他们每平米的补偿金额高达数万元。王大爷很高兴,他觉得孙子终于有着落了。
3. 小刚是北京的“蚁族”,与七八个人一起租住在方庄的一套三室一厅里。他的房间是个6平米的储藏间,没有窗户。每次打电话回东北老家,他都告诉父母自己混得很好,已经买了房子。有一天,他母亲来北京看他。他到了公司,向自己最要好的同事开口,说借房子住几天。同事很爽快地把钥匙给了他。小刚到西站接站,接到公司电话说他被裁员了。他看着手上的钥匙,母亲走出了车站,高兴地向他挥手。
4. 沈非是个画家,住在798。在798租金还很便宜的时候,他有个不错的空间,吃住工作都在里面,他最大的得意是曾经向美国客人卖出了自己的一幅画,卖了500美金。他有一个女朋友,是个民办学校的学生,学橱窗设计。后来798租金涨了,他没有办法再租下去,就到了草场地,后来又到了北皋。他的画还是卖不出去。女朋友跟他分手了,嫁了一个外地修车的。他又回到798,在陶瓷三街的路口甩卖他的画。
5. 乔琪是个女白领,每天开着马3从望京到金宝街上班。这一天外国元首来访,长安街戒严,东二环特别堵,103.9怎么安慰也没有用。她着急地按喇叭,结果被后面一车追尾了。宝马车车主下车,风度翩翩,和颜悦色,乔琪的心情也好了起来。俩人决定私了,交换了电话号码和保险公司,并约定了一顿晚餐。车流畅通了,宝马男很有风度地让乔琪先走。宝马男回到车里,拿出手机,拨了个号码。“老婆,我不回来吃晚饭了。”
6. 小雨到人艺看《茶馆》,票卖光了,但她还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情到人艺门口等黄牛。一个老头掏出一张票,问有没有人要。小雨冲上去,说我要。老头审视地看了看她,以原价卖给了她。小雨很高兴,进场之后,发现座位就在老头旁边。他们攀谈了起来,老头说,这张票是给过去的一个同事买的,可是他生病来不了了。小雨看着老头,觉得他很眼熟。戏落幕,小雨发现老头的脸上挂着泪痕。第二天,报纸上登出了《茶馆》老版演员xxx去世的消息,以及这位演员和昨晚那个老头年轻时候的剧照。
剩下的请大家自行发挥想象……不知道《北京,我爱你》什么时候能拍出来。
*********我是更新的分界线*******************
干脆把四年前的《巴黎,我爱你》也看完了,原来这个都市文艺系列的第一部是根据巴黎的分区来拍的,16个导演,每个导演一个区,真真活色生香。不过巴黎的各区之间差别太大,我们北京除了几个老城区之外就没那么有性格,当然还是朝阳的姑娘海淀的汉(这句话怎么说的来着?……)纽约是目前离我最近的城市却没去过,巴黎第二远,只待过短短几天,一个人在各区乱跑,当时不觉得,现在回想起来,真是如海明威说的,人年轻的时候一定要去一次巴黎。那个美国游客的“巴黎爱上了我”的故事,也正是如我一般的心境。北京是待了多年的地方,却离我最远,只能在想象中重拾记忆。
前两天写了北京,我爱你的六个故事,本来是乱涂乱画,豆瓣和博客的回复鼓励却不少,大部分说不够温馨。于是我决心把这些日常生活的点滴写完,并试试看把这些遗珠串成完整的项链。
7. 阿军是转业兵,开得一手好车。退役之后他不想回家乡,于是到顺峰做了一名代客泊车的服务员。每天他从地下室步行去上班,请他泊车的大部分是开着自动挡的贵妇,他穿着大一号的酒店制服,没有一个人正眼看他,全都是哼一声,一串钥匙丢在他手里,有时还掉在地上他要去拣。一天,北京沙尘暴,天都是黄的。来了一批客人,其中有个姑娘开着Smart,请他泊车。姑娘穿着美丽却不奢侈,带着口罩。很有礼貌,钥匙交给他也是轻轻放手里。阿军很诧异,抬头看姑娘。泊车时另外一家酒店跟他抢共用车位,阿军拿出当年军车漂移的本事,一个漂亮的180°掉头刷一声停进车位。客人都看呆了。姑娘冲他一笑,说,“你有QQ号么?”阿军听不清。姑娘摘下口罩,冲他大喊:“你有QQ号吗!”
8. 夏夏是天上人间的小姐,来北京两年了。这个名字当然不是她本名。她有一个小本,记着客人的名字和电话。一天出台,把客人带到东四环的酒店。客人喝多了,俩人因为嫖资起了争夺。夏夏狂怒中随手抄起花瓶,把客人砸昏了过去,头破血流。夏夏清醒过来,不敢去碰他,生怕他死了。夏夏指甲涂满虹蔻丹的手拿出小本,发着抖给本子上比较相熟的客人打电话。凌晨五点,没有一个电话是通的,不是关机就是空号,或者不在服务区。夏夏愣愣地走出酒店,天亮了,映着街上上班行人的自行车和羽绒服。夏夏看着北京初升的太阳。
9. 叶子刚从外地来北京上大学,夏天的傍晚去五道口逛逛。她把自行车停在雕光门口,上了二楼。雕光人满为患,服务员问她能不能和别人合用一张四人桌。桌上是个亚洲男生,尝试跟她沟通却发现男生不会说中文。叶子的英文是中国人典型的哑巴英文,只好拿起雕光的留言本,边比划边写。原来英语也不是男生的母语,他应该是中亚人,在北语念语言。两人结结巴巴地交流,昏暗的台灯映出他们的笑容。他们并肩走出雕光。
10. 刘大妈从外地来看儿子儿媳,他们住在天通苑。白天儿子儿媳都上班,刘大妈倍感寂寞,只能去家乐福买菜打发时间。一天家乐福打出“排骨特价一块一斤每人限买一斤”的招牌,队排了好几里地。她排着队和身边的一位胡大爷聊了起来,发现他也是从外地来看女儿的。他们发现彼此竟住在一个小区。他们聊得很高兴,相约第二天一起早起打太极,参加小区的合唱活动。刘大妈最近高兴了起来,脸上寂寞的神情也没有了。过了一段时间,胡大爷一天碰见刘大妈,说家乡拆迁,得回去处理事情了。刘大妈怅然若失。
11. 小虎是密云农民,近年来度假的人增多,他家也开了个农家乐卖虹鳟鱼。竞争激烈,一个周末客人们逐渐到来,他和邻家的小张为争客人吵得不可开交。不知怎么的把客人惹着了,客人大骂现在的农民没素质。小虎和小张立刻结成联盟,把客人骂了个没头没脑。客人们丢下一句国骂开车走了。小虎和小张相视一笑,说:“哥们儿,晚上喝酒去?”
12. 冬日。天安门的傍晚,长安街玉兰灯亮了起来,寒风瑟瑟。一对外地三线城市打扮的夫妇带着孩子,在广场闲逛。女的絮絮叨叨跟儿子说,你看北京多好啊,以后一定要好好学习,考上北京的大学,留在这里啊。广场另一角,一对外地打工青年正准备去北京站坐火车回家乡。男的恨恨地说,北京什么玩意儿啊,再也不回来了,就在家乡种几亩果园,有吃有穿,比北京好多了。女青年欲言又止,帮他整理衣领。
这一幕被一个手持DV的中年妇女录了下来。
中年妇女开车路过灯火初上的天上人间、长城饭店和Rolling Stone。
中年妇女停车,看见五号线天通苑北站里,人潮汹涌的人群往外挤。
中年妇女跟小雨说,戏看得怎么样啊,怎么没跟叶子一起去。叶子是中年妇女的外甥女,来看姑姑。
中年妇女回家听老公在饭桌上说,今天单位同事去密云,结果跟农家乐吵一大架。
中年妇女给宝马男打电话,说白律师啊,我家二大爷在南锣鼓巷的房子要拆迁,你看看怎么要补偿合算一些。
中年妇女去798上班的路上,蹲在地上翻看沈非的画。
中年妇女单位的路由器坏了,小刚来修。
中年妇女在798的一个艺术中心,与自己的老板一起看剪好的DV片段。12段故事,12段北京。
温馨吧温馨吧温馨吧……
原文地址:
http://www.wangxiaoxin.net
姜文开头那段怎么整个天下无贼样。Ethan Hawke与Maggie Q那段对话很精彩。小男生参加舞会那段出人意料。老去的歌剧女那段看不懂。老夫老妻那段很有爱。岩井那个很失望。
... so many times, in many ways...
花房姑娘还是把我震惊了
节奏比较快,有几段看的比较懵懂,我最喜欢舒淇那段,相比之下我更喜欢纽约,所以与巴黎我爱你相比我更爱这部,更剧情没多大关系,你所爱的城市才是最重要的
大城小事,小暧昧,小悲伤,小温馨,小欢喜,小团圆,小遗憾……一座城市的活力,来自于它的包容力与多面性。为了我从学生时代一直苦等该片到入职快两年,也得给足五星。
City's full of surprises.老夫老妻那段可爱又有爱。
乱乱乱 里面最喜欢两老人的故事 希安拉博夫那故事没看懂 我想看被删掉的斯嘉丽约翰逊的短片 总体来说差巴黎我爱你几条街
也许遇见,也许再也不遇见,也许偶然又遇见
伊桑霍克的调情和两个老人的段落都很有趣,整体不如巴黎篇,视乎想揉成整体,反而一塌糊涂
两位老人很可爱
強強聯手型的,配樂我喜歡,從靜謐的鋼琴,到哀傷的小提琴,再到周旋的天涯歌女,哈哈景色優美,繼巴黎,我愛你和真愛至上又一部小小愛情故事大大城市的電影
写给纽约最奢侈的情书.......相比前传<<巴黎,我爱你>>,整体水平下降,可能是<<巴黎,我爱你>>太天马行空了吧.
太一般了,斯嘉丽那段剪掉了
最喜欢的果然是安东尼名格拉的那段
一上来背景音乐是崔健的《花房姑娘》,原来这个小故事导演是姜文
很智慧 很有趣
同样是命题作文,如果说巴黎是一首曲意动人的抒情文艺小诗,每一步都像踏在云上,顺势醉倒在塞纳河的柔波里。那么纽约则是一出小品剧,附以生活化,用它的快节奏叙述自己的特立独行。可惜这部的短片放置的实在是散,哗啦一松手就收不住声,结尾趋于平淡,对纽约爱的还不够啊
喜欢年迈老夫妻,还有树枝做爱,Ethan Hawke调情这几部。
"Lift your feet""I'm lifting.I'm lifting""No,you're shuffling.Lift your feet""Step up""Today of all days, he decides he'll finally kill me"
这恶俗的题目让我瞬间想起了Paris,je t'ai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