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影评
1 ) 王晶式的喜剧片已经一去不复返
小时候看的喜剧多为港台片,那时候除了星爷的喜剧,最多的就是王晶的喜剧,赌侠、等经典的喜剧片真的是百看不厌,王晶式的喜剧风格和星爷很像都是无厘头的搞笑,动作喜剧片,主角都是开挂自带光环的帅哥美女,故事情结流畅,完整。让人看的是捧腹大笑的同时也羡慕的很。然而现在的王晶式喜剧电影变质了,不再是纯粹做的喜剧,澳门3简直糟糕透了,即使三大天王同时飙戏也救不活了,故事老套,台词恶搞的人听了想吐,各种不知名演员的演技看的直摇头,电影院里仅有的笑声都是来自于机器人,非常失望的一部,比起第一部还要差,直到故事的结局我都在想自己做错了什么,这么惩罚我,看了这么一部大烂片!
2 ) 《澳门风云》,就是你过年回家密会初恋最适合看的电影
年后开工的这几天,大家都在感慨什么《我的故乡衰落了,青年堕落了,就知道唱歌喝酒赌博》,一缕蛋蛋的乡愁背后,充分反映出新时期过年内容的丰富多彩。
那你敢不敢交代一下,除了返乡随俗迫不得已参与唱歌喝酒赌博等多种体验生活的项目以外,难道就真的没有去偷偷约会自己的初恋情人吗?
好吧,你可以继续装纯,但我相信你看完本文,会怪我为什么不早写一篇这样的指南,来拯救你和初恋的约会。呵呵,我还应该帮你是咋的?旺、旺旺……
鸳梦重温,当然少不了看电影这一环节。那么问题来了,密会初恋看电影选哪部?
今年春节档可选择的片子不多,但烂片率是难能可贵的低。可以说本档期烂片率的其实就是靠一部电影在撑着,那就是无可争议的《澳门风云三》。
甚至传说有电影院发声明称,放映了这种电影愧对观众、愧对人民,“搞不懂港片怎么会没落到如此地步。”并主动减少了排片场次,建议大家不要观看。
但是,这部烂片,却是最适合你带着初恋一起去看的电影。
为什么呢?
首先,它够烂。
只有够烂的电影,才能让你们在走出影院时有的吐槽有的聊,充分缓解久别重逢导致的尴尬症。
骂一部电影总比夸它有更多的话说。
试想如果你们一起看了一个好电影,那发表观后感的时候恐怕只能干巴巴地来一句:“这片子真好啊!”再不就是“这导演牛逼啊!”不是因为语言匮乏,实在是没必要像个nerd一样分析镜头语言怎么高明、戏剧结构多么精巧。
而烂片就不一样啦,你可以说花式吐槽一通狂喷,把在心里憋了一个半小时的弹幕都泄出来,俩人玩味剧情还能再笑一次,顺便你也轻轻松松地秀出了智商优越感。
其次,你们够老。
别看你平时小心翼翼地躲避着一切暴露年龄的机会,还露脚脖子假装90后,戴上牙套假装00后,自称宝宝假装10后……
但当你看到发哥拉着二胡高唱《友谊之光》的时候,心中涌起一股五味杂陈的自豪,扫一圈周围一张张傻笑着的稚嫩的脸,你会不忿地想:哼,你们懂什么,你们听说过《监狱风云》吗?
是的,只有你、只有你们老泪纵横中的笑才能隔着银幕和阿正产生共振。
其实,你们太珍惜每一个能暴露年龄的机会,哪怕是再俗再烂的老梗,只要能帮你找到自己的同类,你都不会放弃。
其实,我们喜欢的老港片,就像是自己的初恋。经过回忆的神话与滤镜,仿佛从来都不曾是当初那粘在衣服上的一粒饭渣子,而永远都是皎皎照人的“床前明月光”。
八、九十年代的香港电影和TVB剧真的就是绝对的经典吗?
如果是放在现在,恐怕也难逃剧情狗血、演技浮夸,外加五分钱特效、四分钱布景、三分钱造型的吐槽。
然而,经过时间的洗礼,那些瑕疵也成了可爱之处,不仅值得原谅,简直就是叫人爱得发狂。
有缺憾,风格才得以形成。
多年以后再撸,这些片子依然让你热泪盈胯。它们就像一把把钩子,牵扯出多少陈年旧事、多少唏嘘感叹。你的生活看似平静如水,可只要在心里搅的够深,总能再次沉渣泛起。
鲁迅先生说过一段话,大意是,看大陆的电影让人想坐下来接受生活,而看香港的电影则让人想要站起来奋发有所作为。(好吧,可能和原话出入有点大)
粤语歌响起的一刹那,你的青春就全回来了——青春不再是课堂上的一脸懵逼、补习班里妈的智障,也不再是年复一年的《五年高考,三年模拟》……而是敢作敢当的江湖义气,敢脱敢爱的儿女情长。
现在没事闲的特爱怀旧的八零后这一代人,青春其实最苍白。就像当时的荧屏,没有马脸的夏洛克,更没有会喷火的大黑龙,播来播去就那几个台。
所以现在一拍青春片就是玩命地打胎——别觉得荒诞,本来就没怎么爱过,再不许打胎,还怎么营造痛心疾首的惨烈?毕竟我们这一代人也需要残酷青春啊!
于是,比打胎更有情怀的港片老梗出现了,去年从《夏洛特烦恼》《煎饼侠》《港囧》的致敬,直通年底王晶《澳门风云》的乱炖,虽然片子有那么多人在骂,但依然还有那么多人去看。
那些故事代偿了我们的青春记忆,仿佛你也曾经那样生机勃勃,热气腾腾。而老港片里那些桀骜不驯、胆大妄为的坏小子与坏女孩,正是我们从没有机会去成为的叛逆少年。
早被嚼烂的老梗,让我们可以对抗着时间,尽管也不知道最后是谁会赢。
3 ) 爆米花贺岁片,但看无妨
可能是预期比较低,本来抱的希望也不大,看过《澳门风云3》之后,并不觉得多烂,从新年贺岁档大片来说,娱乐性十足,看得轻松不累,还算值回票价。
也可能真的是上了点年纪,看周润发、刘德华、张学友、张家辉一帮人搞笑耍酷,简直接纳度超高,而且我真的可以对里面穿插的每首歌都耳熟能详。从“监狱风云”到鸟叔“江南style”,到罗家英的“only you”,到包租公婆的“谁是大英雄”,到华仔的“独自去偷欢”。艾玛,真的是完全暴露年龄的大回顾,真的是被香港影视剧影响下的典型一代啊。
《澳门风云2》中周润发与刘嘉玲的相爱相杀未免显得太过缠绵,看两位平均年龄55岁上下的老龄人恋爱实在未免尴尬。到了3之后,加入天才偏执狂张学友的三角恋总算是蜻蜓点水而已,张家辉、刘德华和春春的三角CP也都是浅尝辄止,于是对我这个观众而言算是满意了。
四川口音机器人伟强配了个女朋友,两位一本正经地恋爱,画面还算赏心悦目,打斗后还上演了一档生离死别的戏码,也是让人哭笑不得。
机器人大对阵对动物造型的变形金刚模仿了个十足,不管创意是否够新,但至少也是增加炫酷特效场面的一种尝试吧。
真假刀仔的打斗对刘德华来说应该很好玩吧,一个鬼马机灵的本尊,十几个耍酷呆呆的机器人,同时处于一个画面里,简直目不暇接,看得也甚是欢乐。
至于周润发装疯卖傻,在《让子弹飞》里已经是炉火纯青,在这里也是增添了不少趣味性。反正看着他们这些老面孔,一起笑笑玩玩、打打闹闹,真的觉得还蛮亲切啊。
总之,不追求深度和意义的前提下,我对本片的观影体验尚算满意吧。
4 ) 风云在哪里?
想说这部是烂片,但香港的贺岁片,大多如此,图的就是热热闹闹或者说是闹闹哄哄。爱情、亲情、兄弟情,明星、明星、大明星。过去的贺岁电影基本最后成双结对,现在的有了生离死别。
澳门风云拍到第三部,一个赌戏居然连变形金刚都搞出来凑数,打戏众多,赌桌上反而没有太多刻画。澳门只有一个新酒店出镜,最后的赌局和澳门也没半毛钱关系,安排在泰国小岛上的私人宅邸,那扑克牌上还红果果地打广告!特效没有太大瑕疵,但看3d也没有什么惊喜。演员们也不用表达内心,装酷耍帅即可。本来一星差评,大过年的为各位演员加一星罢了。
5 ) 失落的群星怀旧盛典 期望越高失望越大....
之前看过前两部都感觉还不错 尤其是前两部的最后一分钟.赌神登场.赌神赌圣登场..得知第三部要推出之后甚是惊喜.期望及高...大年初一早上8点45巨幕观看首场.影片开始.熟悉寰亚..中国星..邵氏..无一不振奋人心.全是出品优秀经典老港片的公司..此时心里依旧期望之高...
直到发哥在监狱里 大B哥出现 期望值到达了顶点..如果此时能请到梁家辉来客串一把.那应该更能达到监狱风云的怀旧效果吧..监狱中一群人欢歌跳舞.一片祥和喜悦之气这些都可以接受..但是突然冲进来一帮部队刺杀发哥..毫无章理可寻..之前赌系列..监狱风云..都是有章理可寻的经典影片..特种部队的飞机在影片里无所不能 香港 新加坡 泰国 想去哪去哪 没有一点常理了.赌侠刘德华和春哥一同出现..瞬间印象大大减分...春哥对比天王影帝级人物.. 无演技可言..也没有颜值.. 着实想不明白 唱歌的不好好唱歌上这搀和什么热闹.. 这应该是一部纯港片.决大部分演员都是内边的. 王诗龄客串一下会觉得很可爱 ..但是李宇春一参与.. 无语了 怎么看怎么别扭 和刘德华对戏的时候 面无表情 在看刘德华 依旧能找出当年赌侠陈小刀的风范... 如果要打怀旧风格.. 当年参与赌系列的那么多女星 随便找一个我觉得都会比李宇春强百倍..王祖贤能和小刀在续前缘...张敏..吴倩莲..邱淑贞等众多经典荧幕女神何在.......片中张家辉袭胸误认李宇春为男性..也许导演故意搭配她的外表来配合这个角色...但是真的塑造的很失败/....
电影院里大概20到30个人左右..作为一部贺岁喜剧,整个过程无笑声... 我笑点太高..不拿我说事..整个影院都听不到笑声...整部影片基本都是不搞笑的搞笑台词段子.....还有之前宣传说会很感动... 两个机器人生离死别..没有感到感动..反而让人觉得很是怪异...远不如机器侠处理的那么好 顺理成章.还有最后鸟叔与赌神对决.. 这些大的公司请不到人了么... 为什么一直让歌星来客串...依旧觉得很怪异... 赌神在心目中的形象利马大大减低....还有罗家英一出来,马上就想到了国产零零七..而且道具远不如当年....女机器人胸前发射导弹..也是当年老港片的创意...当年是邱淑贞胸前喷火....
如果本片还有值得一提的就是.. 那就是怀旧.. 不管怎么样..整片百分之八十都能找到当年老港片的影子..王晶烂片拍了无数..但是经典也创造无数.. 还有就是周润发和刘德华天王和影帝的连连演出..此片不建议收藏...也称不上经典.. 只是.春节一家老小可看的一个乐..一看一乐瞧完就完...别报太大期望..
6 ) 若是再有成龙,猴年春节档就完美了
《澳门风云》系列电影算不上好电影,一如既往地保持着王晶的正常水平。然而第二部却着实让我激动了一把,片尾的彩蛋,刘德华赫然出现,与发哥、张家辉摆了个pose,与上世纪90年代香港电影黄金时期的《赌神》如出一辙,恍惚间让人感觉回到年少。王晶倒是实在,今年贺岁档上映的第三部中,华仔与发哥、张家辉果然并肩作战,单凭这个超强怀旧阵容,就足以保证电影票房不会输给《三打白骨精》和《美人鱼》多少。
这种以贩卖情怀为生的电影,一直以来保险系数不低。就像史泰龙集结一帮老家伙拍《敢死队》,情节都是用脚后跟写的,但架不住很多人看见史泰龙、施瓦辛格、尚格云顿、布鲁斯威利斯出现在一幅画面中就兴奋。年少时看香港电影,最热爱的是周润发、周星驰和成龙,三个人三种不同的电影风格,但都是精彩的代名词。有时候会忍不住讨论,如果发哥的枪、星爷的贱和成龙的武凑到一部电影里,那会有怎样的精彩啊!这样想象终究只是想象,正如恒星无法靠的太近。但当时的我们并不知道,其实,如果把九十年代的香港影坛看做一场旷日持久的电影,那“两周一成”正是电影的主角,你方唱罢我登场的贺岁档之争,被这三人演绎地风生水起、波澜壮阔。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两周一成”已经在香港影坛确立了牢固的地位,成了最叫座的影星。真正的贺岁档烽火之争,就是从1991年开始的。
1991年2月2日,距离春节还有12天。有两部电影同时在这天上映,很多人纠结于先去看哪一部。其中一部是吴宇森导演的《纵横四海》,主演是周润发、张国荣,另一部是王晶导演的《整蛊专家》,主演是周星驰、刘德华。今天看来这个阵容闪瞎人眼,实际在当时也算是风云际会。两部电影一上来厮杀的就非常猛,票房不相上下,很快都过了千万港币。然而,5天之后,它们的票房势头就同时受到打击,成龙的《飞鹰计划》上映。在成龙的上一部电影《奇迹》中,嘉禾刚刚创造了成本七千万的纪录,然而口碑和票房却与成本成了反比。嘉禾公司很恼火,要求成龙缩减开支,并回归动作喜剧路线,成龙答应。电影的确回归了动作喜剧路线,并借鉴《夺宝奇兵》灵感,赋予电影好莱坞电影大片风范,同时龙式搞笑的运用更加圆熟。然而对于第一条要求,似乎被成龙选择性无视了,最终成本达到1.15亿港币。不过这钱花的很值,虽然比“双周”的电影上映要晚,但它成功地后来居上,在当年度的票房进账榜上,《飞鹰计划》票房进账超过3900万港币, 而《纵横四海》和《整蛊专家》则分别以3300万港币和3100万港币位居二、三席。
这年贺岁档之争的意义并不仅仅在于账面上,它如同赤壁之战,标志着三国鼎立新时代的到来。在之后的数年中,整个香港影坛贺岁档形成三角形的稳定格局,稳稳伫立于三个点上的,正是两周一成。
1992年春节档,最先发力的成龙。他的《双龙会》是为香港导演协会筹款而拍,因而电影中有许多大咖客串了小角色,徐克、林岭东、吴宇森、张艾嘉、张之亮、徐小明、黄霑、陈国富等重量级人物为成龙捧场,堪称香港电影的一次奇观。随后周润发的喜剧片《我爱扭纹柴》、周星驰的喜剧片《家有喜事》接连上映。三部电影虽各有风格,但相同之处就是都以搞笑为纲。在搞笑方面,显然最突出的要数星爷。果不其然,《家有喜事》成为当年的票房冠军,狂揽近五千万港币的票房,超出《双龙会》《我爱扭纹柴》都在一千万以上。星爷在这年度如此之猛,一方面得益于《家有喜事》的家庭喜剧风格,老少咸宜,明星众多,颇有温暖人心、浪而不贱的正能量。另一方面,1992年星爷力作频出,《审死官》、《鹿鼎记》系列、《武状元苏乞儿》、《逃学威龙》、《漫画威龙》等几乎占据了香港影坛的半壁江山,且皆是质量过硬的作品,一时间星爷风头大大压过成龙和发哥。
实际上在这一年,发哥在香港的黄金时期已然过去,他开始考虑去好莱坞发展。1993年,发哥没有作品问世。剩下的一周一成,成绩也大不如前,成龙的转型之作《重案组》只获得了不到三千万的成绩,却还领先了周星驰的《逃学威龙3之龙过鸡年》二百多万港币。这一年的香港影坛仿佛一下寂寥了很多,三角形变成一条线,没有稳定性可言。而且香港电影由于盗版猖獗而倍受打击,邵氏、德宝等一批电影公司难以支撑相继倒闭,本土制片公司只剩下嘉禾苦苦支撑。尽管此时的香港影坛还不能称之为衰落,但草蛇灰线,衰落的征兆已然显现。
1994年,令影迷惊喜的是,贺岁档的铁三角再次出现。发哥沉寂一年多,与王晶合作拍摄的《赌神2》携风雷之势滚滚杀来,赌片的魅力被本片彰显得淋漓尽致,票房轻松打破香港有史以来的纪录,刷新到5200万港币。成龙的《醉拳2》和周星驰的《破坏之王》成绩也都不错,分别有4000万和3600万。这一年的香港电影似乎洗刷了上一年的衰相,与佳作极多的好莱坞电影相映成辉。然而,两者的命运却并没有按照相同的轨迹发展下去,好莱坞一如既往的强大甚至更强大,香港电影,则在这次回光返照之后越发积重难返。
时光来到1995年,影迷们却无法期待再次看到两周一成的争锋的盛况了。这一年的4月份,发哥在去好莱坞之前的最后一部电影《和平饭店》上映。过于写意的风格没有带给观众小马哥般的酣畅淋漓,反倒似乎昭示着周润发好莱坞之旅的前途未卜。实际上,发哥在好莱坞几乎毫无建树,风格的差异使他根本无法容易西方文化。不过,恰好在这一年,成龙也开辟了美国战场,他远赴美国拍摄的动作片《红番区》,成为他最成功的代表作。显然,成龙的动作喜剧比起发哥的风格更容易被西方世界所接受,《红番区》不仅在美国大热,在香港本土的贺岁档也拿下了5691万港币的惊人成绩,刷新《赌神2》的纪录。而周星驰依然在继续着他的喜剧,这次他和刘镇伟合作,拍摄了《大话西游之月光宝盒》和《大话西游之仙履奇缘》,上下两部电影票房加起来只有4600多万,远算不上成功。但电影的盗版碟片很快流入大陆,一群年轻学生开始用解构的眼光看待《大话西游》,并将它捧上神坛。刘镇伟肯定不会想到《大话西游》能得到这样的待遇,他在无意中拍摄了一部难以超越的无厘头电影,此后便一直活在它的阴影中,好在他心态好,一门心思炒《大话西游》的冷饭,貌似也过的不错。
此时香港影坛两周一成的格局,已经风流云散,香港电影最好的时光,也一去不返。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但当英雄们各自离去,后人只能靠倾听传说来想象那个时代的辉煌。在我大量接触两周一成电影时,早已过了1995年,但时间并不妨碍我在盗版画面中被香港电影冲击得心摇魄动。多年以后当我对电影有了更多了解,知道他们三个只是香港电影工业的优秀代表,在商业的浮华之下有更多更有深度的导演和演员。但正如年幼的记忆对人生影响至深,每当提到香港电影,潜意识中仍然将他们三人所代表的特征作为香港电影的特征——毫无畏惧的勇气、收放自如的力量和嘲讽一切的幽默。
时至今日,这种感觉再难寻找。这也是贩卖情怀总有市场的原因。人们总是不自觉地忽略掉过往的痛苦与不堪,只留下美好的记忆,并渴望往日重现。把旧有元素拼凑起来,伪造一个似曾相识的场景,这样也能多少给人一点安慰,就像在《澳门风云》中,我们可以忽略掉发哥的赘肉和华仔的皱纹,哪怕只有一瞬间记起年少时的激情,也足以收回电影成本了。猴年的春节档,有周润发的《澳门风云3》,有周星驰的《美人鱼》,唯独少了成龙,这不可谓不是个莫大的遗憾。
逆天阵容都救不了的烂。唯一一颗星给张学友。
打一星的原因不是剧情多乱,镜头多山寨,特效多鸡肋,演技多浮夸,大牌多酱油。主要问题是没有零星。
阵容非常强大,这种题材,港式幽默还是喜欢的
李宇春有点意料之外的惊喜...黑转路人...
一星给刘德华。帅
当全靠情怀撑着,还能撑到什么时候。高兴,刀仔,我还不如去看《赌神》
看了15分钟,我就知道这部片子一定是烂片,看了25分钟我浑身难受,尴尬不已,45分钟的时候我睡着了,过了半小时醒来看到鸟叔,还以为走错片场了,然后又过了不到十分钟我又睡着了,这个时候朋友打电话过来,叫我陪她去看澳门风云。人生真奇妙。
评分怎么这么低,我觉得挺好看的啊,还有我们李宇春加入,真是帅气,给春春三颗星
举世惊天无敌大烂片 贺岁档魔幻手机 电影版巴啦啦小魔仙。烂的我整个人目瞪口呆.jpg 两个小时坐如针毡 尴尬症已到末期。想不通这帮牛逼闪闪的电影大咖究竟哪里想不开要拍酱紫一部戏……两星全给李宇春 over。
一星给阵容:发哥+华哥+学友哥+家辉+李宇春+各种戏骨+各种眼熟的绿叶;一星给结尾处刘嘉玲的眼神
巨多老港片梗!!!听到《友谊之光》的时候真的好激动感慨啊。对于深受港片影响的这一代来说,处处会心一笑!!!全程笑疯!!看完了之后感觉打麻将手气都要好一点,太适合过年看了!李宇春演戏真是放得开啊!!作为时代偶像,没有偶像包袱,跟老牌影星们对戏不落下风又独具帅美特色。
澳门风云系列最烂作诞生!前两作还算有笑点有打戏支撑起弱爆主线。现在呢?阵容豪华却一把年纪装疯卖傻,5毛特效繁多粗糙机战喧宾夺主。打戏少,对白稀烂,笑点尴尬,赌戏如硬插广告,主线莫名其妙,傻强低俗又恶俗彻底负评化,外搭令人哭笑不得的歌舞!全片侮辱智商之余还辗压情商,非常难看!
烂!烂!烂!如果澳1和澳2还靠大咖撑着剧情,这部只能说是最烂的狗尾续貂。
港产贺岁片近几年来的水准越发下降啦,看着发哥、华仔、家辉在里面装疯卖傻的,还挺心酸的,怎么说也是影响一代人的优秀影人 ,王晶你不能这样祸害他们呀。
我老爸时代的旧笑料到现在还好意思拿来第 N 次循环再用?一想到是真金白银买票进场便实在笑不出来。 112 分钟的时间里大概有110 分钟是在侮辱观众智慧 (剩下的两分钟是工作人员名单)。
大年初一够喜庆就好了 大家笑就好了 何必深究那么多 难道一定要故弄玄虚出多少大道理才叫深刻好电影吗 道理被人说烂也不见行动 有人说烂俗 难道谁可以做到脱俗吗
剧情真心不值任何一颗星。但演员阵容我喜欢,对发哥的赌神,真心是有情结的,刘德华还是很帅的,尤其唱起那首歌跳起舞,我也跟着一起打拍子。最重要的是张学友啊,我就冲张学友看的,其实演技很不错的。最后,我想说虽然剧情渣,但笑点还是可以的,大过年就图一乐,还是能开怀笑一笑的。
一大早就跑出来看澳门3的我真是大写加粗的失望。虽然做好心理准备不求质量只求开心不费脑会心一笑。唯一的看点大概是里面几首香港的曲子了。两星半吧~
已经到了一本正经胡扯都扯不下去的地步。心疼张学友演得太认真,在一群快要忍不住笑场的大牌中显得好孤独。
大烂片!港片没落了吗???一大票老演员不进反退,年纪大没关系,但表演应有岁月历练积累的智慧气质,要有自然深刻真诚动人的魅力,但是剧情烂、对白俗、只觉浮夸,品味太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