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被看哭的电影。好像很久没有看电影看哭了,也可能因为最近泪点实在太低。说实话,电影因为是偏向剧情片,整体节奏没有很快,但很多细节却特别的抓人心。我在电影最后放出现实生活的Jeff陪他女朋友跑完马拉松的时候没忍住哭成了泪人。
其实除了Boston Strong,我更多的是关注了Jeff和Erin的感情,Jeff和Erin分手了3次,Erin觉得Jeff太沉迷于看球赛,每次Erin的事情,Jeff was not there. 讽刺的是,为了挽回Erin,在那场马拉松中,Jeff was there. 在感情中Jeff真的很爱Erin,他在醒来的时候第一件事情是问Erin。而他们两个人最幸运的,其实是Jeff是那么的爱Erin,而刚好Erin一样即使分手了也仍然深爱着Jeff。她对于放弃自己的工作,家庭来照顾Jeff其实一开始是没有怨言的。但Erin希望看到的是Jeff的努力,坚持而不是不成熟的混日子和放弃。真的很难想象,如果Erin没有那么爱Jeff,那会怎么样。
最近的经历让我发现原来找到一个深爱你的人其实很难。也许你们刚在一起的时候真的很相爱,但随着时间流逝,有谁能保证多年过去后他会一如既往的爱你,更不用说在灾难来临之后和你一起面对,陪在你身边。有时候在想,我们怕的不是灾难,怕的是当灾难来临之后身边是否还会有个人陪在你身边,对你不离不弃。
Erin为了爱放弃了自己原有的生活,Jeff为了爱选择面对现实,重新站了起来。那么你呢?你又愿意为了爱做什么?
这个世界给予的苦难是需要胸怀来接受的,生命的美也在于那份坚强!其实活着,很有意思!付出更是一种快乐!能升华一个人的价值观就是好电影,剪辑怎么样,手法怎么样,不应该是评判标准,导演只是个讲故事的人,感动到你才是真的,可笑的是总有些人苛刻的莫名其妙,俗称装b饭!想问个事,爆炸之后,救他的人在他脑门儿画个“C”什么意思?
这不是影评,这只是观影随笔(豆瓣分给的有点低,7分没问题的)
================
前段时间有部电影叫《恐袭波士顿》,是讲波士顿的那场发生在马拉松赛场上的恐怖袭击。那部片子挺给力,整片就是围绕恐怖袭击发生后的破案过程。
而这部片子是杰克·吉伦哈尔的片子,叫做《坚强》,也与那次恐怖袭击有关,但是视角集中在平民百姓碰到恐袭后发生的故事。真实故事改编。主角为了爱情去支持心上人跑马拉松,结果遭遇恐袭。命保住了,但是两条腿没了。
这个人真的蛮乐观的,他甚至出院时,还非常配合媒体,坚强的拿出乐观的一面来面对镜头,后来还写了自传,也就是这部电影的原型剧本。
他迅速成为了一个符号,被叫为“波士顿坚强”。他被视为波士顿这个城市的英雄,被视为一个温暖和坚强的代表。但问题是,没有人真的关心他需要什么。只是这个被恐怖袭击的城市需要他。
他被邀请出息一些活动,公开露面,接受大家的喝彩和欢呼。他还必须强迫自己去微笑,给大家保存一个“波士顿坚强”的形象
从这个层面看,整个波士顿就是懦弱的,懦弱到需要把一个失去双腿的人,从安静的家里拉出来“欣赏”,需要他满脸假装开心的告诉大家“我很好!”
===========
更讽刺的就是他娘,由于杰夫成为了一种暂时性的重要符号,所以媒体蜂拥而至。甚至连著名的奥普拉也要来参访他。他娘宣布这件事时,非常开心、非常兴奋、非常光荣。但是这种荣幸的背后,是她那失去双腿的儿子。
当然,我们或许也可以说,事已至此,何不忘记过去,继续前进呢?但他娘根本没有问过他,究竟喜不喜欢接受采访。
他娘说,我只是想让世人知道我有个多么棒的儿子。但是其实他娘也和其他波士顿一样,从他的经历中,找到自己的勇气。他娘只不过是想从失去双腿的儿子身上,找到她自己几乎悲惨一生中,难得出现的一个亮点:“波士顿坚强”的妈妈
他娘是一个酒鬼
===========
电影套路也明显,仿佛圣斗士,被狂揍后小宇宙爆发。
他中途也沉沦过,生活被毁了。但后来有坚强了起来。我在想,乐观和坚强,是不是一回事。我觉得不是,乐观有时候可以是盲目的,我们闭着眼生活,也可以乐观的说,明天会更好。但坚强,反而是在接受和承担现实后,才去做的事情。
他也是如此,后来他发现,他的确应该在接受这个现实的基础上,继续生活。他当然要承担更多人无法承担的压力和痛苦。但是也只有他自己坚强起来,爱他的人才能得到宽慰。
其实,这里我们可以想一想尼克胡哲的故事。他是一个天生没有四肢的人,他现在的职业是演讲家,用自己的故事激励所有对生活失去信心的人。
从这个角度上看,他们的确都是英雄,他们在我们这些“懦弱”的人面前,表现出将强,给我们勇气,给我们乐观,给我们坚持的理由。但是他们自己的痛苦,我们其实并没有帮他们消化的。
这部电影由于挺套路的,所以看到后面,你即便有点走神跑戏也没有大问题。你能理解这部电影想说的东西。
爬地敲门回忆杀太惨,Carols那段对话挺感人,Jake Gyllenhaal戏好没商量,倒是David Gordon Green的个人特色收敛了很多
《恐袭波士顿》换一套切入口,再浑水摸鱼式的讲法,再次证明生活流质感和平庸电视电影质感是如此的一墙之隔、千里难追。这么耗下去杰克的冲奥路实在是太坎坷了。之前一直对大卫·戈登·格林印象很好,现在竟也拍起这种一捞一大把的片子。
《恐袭波士顿》的另一面,聚焦遭遇不幸后非正常人的生活,其实这个角色发挥空间比较小,同题材的《荣归》、《闻香识女人》、《我的左脚》等都有着上佳的剧本加持,相比之下本片流水账式的记录则相形见绌,另外母亲和女友间的戏份也很诡异(甚至多余)。开车那段致敬了《闻香识女人》,算是一个小亮点。
大卫·戈登·格林向主流圈靠拢的投机传记片,实在是乏善可陈。波士顿的观众看这电影的时候心里面定是五味陈杂。今年颁奖季老吉直接被无视,常使用笨办法表演的他,可能要走老李那种曲折的影帝之路。
人生就是不停地遇到炸弹,千疮百孔,也得活着,我理解不是每个人都能在这一切之后还能保持decent。演员贡献满分演出,吉伦哈尔就不说了,女主是黑孤的主角啊啊啊!故事直到车内俩人崩溃的戏,节奏都超棒。最后的托长调主旋律扣一星
稀松平常,期待我吉捞个提名(还有比我吉更烂的公关了吗?没有了。)
表演还可以,Jake Gyllenhaal也算演技保证了,演了同性恋残疾人,是不是离奥斯卡又近了一步。但电影缺少新意,渲染的点也是比较俗气,但就这样还被煽哭了,实在看不了Jake大哭和说“我爱你”。阵亡......
与以往励志片不同,该片花了大量篇幅描写杰夫残疾之后的负面情绪,除了女友外所有的家人都是那么不靠谱,这显然与观众喜欢看的温情路线格格不入。我想这正是大家打低分的原因吧,但我觉得这样的处理方式反而比较真实。
假如我失去了双腿。假如我失去了双腿,我身边的家人和朋友会有怎样的变化?一个月前在HK看到海报才知道这片和它的故事,一个月后竟能如愿回来看到这部片。真幸运自己有一对健全的双腿可以独立行走。这片的番外篇就是《爱国者之日》了吧,感人度没想象中高。Tatiana Maslany的感觉略像Courtney Eaton。
送给现在的Jake
朴实无华的幸存者康复片。面对如此变故,哪怕困难重重,我们最终仍然能重新坚强。吉伦哈尔的表现一如既往的在水准上,其他演员也非常不错。不过剪辑有几处都比较突兀,导致整体观感不够好
功利、投机取巧和过时的“冲奖片”。Gyllenhaal的奥斯卡饥渴让他这两年的戏路越来越无趣。
很弱很弱的冲奥系。
杰克怎么老了这么多,波士顿爆炸案衍生的电影拍得很矫情
电影充满了温暖的人性力量,是一部无惊无喜的半传记片,也完成了它想讲的故事。只是杰克老是这种咆哮式的表演,想出头怕是有难度。
还是Patriots Day 题材
Miranda Richardson演个东欧蓝领妇女完全无违和啊,分分钟教Jake什么是演技啊。劳工家庭住这么大的房子!帝国主义好!片名的坚强其实是指的他女友吧。
普通人的坚强。大眼贼,奥斯卡,挺你!
Jake 和 Tatiana 的表演都值得一个提名,可惜影片寡淡无法加持,再加上原形已经离婚,雪上加霜呐… 希望老吉尽早跳出这种苦大仇深的冲奥角色,拓宽拓宽思路…
四平八稳,中规中矩,所有情节走向你都见怪不怪,主演的表现也是恰如其分,看完想不到有什么特别出彩的地方,也不觉得哪里演崩了,所想表达的主题,也司空见惯,既不是非人式的宣传,也不是一味的沉沦,可能那些在生活里真的遇到挫折的朋友,会得到鼓励吧,而我们已经丧到觉得正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