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影评
1 ) 即使命运真的存在
ICA,London。
我是在同一个地方看的起风了。那电影让我迷惑不解。我烦躁地不乐意去体会主人公的意志,满脑子都被战争,日本这两个词恶狠狠地抓着。然而如果真的让我回忆电影本身,只能想起一个画面:列车飞驰,窗口闯进的大风吹落一地底稿,男孩头也不抬继续聚精会神地画着,脸上泪痕斑驳。
[他(宫崎骏)画不出零式战斗机。]旁白这样说道,[众人都抓狂了。零式战斗机,难道不是照着画出来就好了嘛。可他一心想着梦里的样子,梦里这飞机有它自己飞起来应有的样子。这要怎么画?别人又怎么可能替他画出来,如果那只在他心里存在?]他坐在桌前,或站在屋顶眼望蓝天,挣扎烦恼不已。只因为非那样不可。一定要是梦里的样子才好。
被这样的事情烦恼着的他让我泪流不止。这世上有多少人会让自己受困于这样的烦恼里?而他会。
他不知道这故事要如何结束。画千与千寻的时候他也不知道要如何结束。“不是命运找到结局,而是人物的意愿。即使命运真的存在。”
于是二郎活了下去。因为宫崎骏修改了结局。最后一幕,菜穗子站在田野里喃喃说的不再是"come",而是"live"。
我不懂“起风了”,还不懂。也许需要多看多想,可我没那么怪罪它了。
2 ) 七十岁的宫崎和十七岁的我
七十岁的宫崎仍然在自己热爱的事业奋斗,活力和热情不减,灵魂比许多四十岁的人更加鲜活。四十岁的他可以说出“名利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你能在这儿(吉卜力)做自己喜欢的事”而十七岁的我,却满脑子只有如何去生存,满脑子物质纵横。fd说宫崎的成功和理想主义是因为家里富裕,但不富裕的人们就没资格谈理想了吗?我想现在我也是这么觉得的,但我还是不想信命。
3 ) 被诅咒的梦想
上个月遇到了坏事,心情特别差。一天,偶然在别人的汤不热(tumblr)上面看到了这段话——“人一出生都是有无限可能性的,随着成长,开始做选择的时候,选择一个就丢掉了其他的可能性。”
时常面对人生岔路口的我觉得特别有道理。
读到这句话后一个月终于闲下来了, 于是找来看。果然不失所望,片中感慨很多,有许多值得记录的片段。
这篇“评论”穿插纪录片中一些印象深刻的摘录和感想。
宫崎骏: "我没有任何剧本。老实说,我也不知道最后这会成为一部怎样的电影(起风了)。"
“就像电影通过你自行创作?”
宫崎骏:"对…否则我们会陷入困难。听起来或许荒谬。我的员工曾对我说他们完全不懂我的电影,我的作品的世界。当我在创作《千与千寻》时,我也不懂。在我眼中,或许我们永远不会懂。"
宫崎骏:“我们对这个世界有多少了解?当我们还是德间书店的附属机构时,我们也不充分了解这个公司也不构成问题。因此,为什么要看懂这些电影呢。世界不是能用言语解释那么简单的。你能感受到我被抑制的愤怒吗?…女人问,男人怎么可以了解一个女人的感觉?那些微妙的变化…对我来说很透明。”
(讲《起风了》主题)
宫崎骏:“设计飞机和机械的人,无论他们的意图是多么善良,时代之风会把它转化为机械文明的工具,从来都不是无害的,都是被诅咒的梦想,动画亦如此。”
“被诅咒的梦想?”
宫崎骏:“现今世界,所有人类的梦想都被诅咒。”
为了反战,想把零式飞机画得普通一点,但又确实觉得很帅。动画制作人也面临这样的困境。
宫崎骏对于《起风了》片中的主角人物二郎是很矛盾的,对自己的父亲也很矛盾。年轻时觉得父亲作为飞机零件制造商是助长战争的人,老年(70+岁)收到一封别人写的信,说起宫崎骏父亲28岁时有房屋被烧毁的陌生人坐在自家玄关休息。父亲看到时没有说“你们在那里干什么!”而是进屋送他们战时很稀有的巧克力,感觉很好,甚至觉得影响了写信者的价值观。我想也是,否则怎么能记忆犹新?我特别能理解宫崎骏在这件事情上的想法,也是我长期纠结的政治正确与道德正确孰轻孰重的问题。
《起风了》 男主角二郎给那些饿肚子的孩子买西伯利亚蛋糕那一段给我留下的印象特别深刻。孩子们并没有接受反而跑开,二郎很不舒服。他的伙伴说,“支架配件金额够那家人生活一个月。引进技术的钱,足够让全日本小孩每天享用天妇罗盖饭和西伯利亚蛋糕,而且还有剩。即使这样,我也不想浪费这次机会。正因为穷国需要有飞机,我们才有机会制造飞机。真是矛盾。明天我回去一趟东京;去结婚。为了能认真工作,我才决定成家立业,也是矛盾。”
104分钟处,宫崎骏在自己的工作桌前谈到与高畑勲的情谊时,案上放着半藤一利的上下卷新著《日露战争史》(日本与俄国1904-05的战争)。20世纪初,如果光从中国的角度看,这一场战争预示着后面日本嚣张的军国主义。但放在全世界的角度看,比如印度,那么日本就是击败了欧洲势力的东亚第一股力量。和宫崎骏一样,我也希望了解战时普通日本人的心态,特别想读妹尾河童的《少年H》。
之前和朋友在微信里有过关于《起风了》非常长的讨论,很神奇的是居然真的有人会把 《起风了》这段故事看做简单的爱情故事。我看完了纪录片才知道宫崎骏是有意把故事讲得很暧昧,同时也了解了NHK对于某些历史题材的限制也影响了以后日本艺术家们所能讲的故事。
对于《起风了》的男主角二郎的声优选择著名的非声优庵野秀明这个决定 我不看纪录片也不会知道。他声音表演确实很特别 和我看过的所有动画都不同。看的时候真的觉得有一种淡雅知识分子的感觉。
(《起风了》结局二郎与幻觉中的亡妻重逢,她耳语般轻轻说:来,来。)
宫崎骏:“二郎能够理解,所以他那样点头。是意志还是肉体在趋势着动画 不是要表现命运而是要表现意志,即使命运存在。”
后来亡妻这段台词改成了要活着,而不是“要来”,也反映了宫崎骏制作过程中的心理变化。——
(曾一度抑郁的EVA创作者)庵野秀明:“(宫崎骏)差点让二郎死了,但我很高兴他最后让他活。……至少二郎一个人活下来了,也挺好的。”
“还加了‘要活着’的对白。”
“被这样请求是很沉重的事情。所以我也要加油了。”
(笑)
“这就是全部涵义了。”
用stopwatch和感觉决定每个镜头的时间 太美好了。。
“(宫崎骏)很懂得把别人的能量化为自己的能量。”
“高畑先生也是。”
……
“对于宫崎来说,员工就是他的木屐。”
“在尝试达到宫崎先生的要求时,有些人会感到厌倦。结果达不时,会感到乏力,觉得被打败了。跟他这样的人共事,是很困难的。厉害的人也会逃离这里。你越厉害,就会被要求越多。说这么多这些事好像很轻率。想保护自己的人应该远离自己。如果你愿意牺牲自己从而有些收获,或者你很想和他共事,那么便有意义。但如果你有一些自己的东西保护,你长期在他身边会很辛苦。” 员工之一
(听上去跟投行似的;一位banker朋友也表示同意)
宫崎骏:“平常我从来未想过自己幸不幸福。难道不是吗?完全无法想象一个人能够为这种目的而活着。因为制作电影铁定会让人变得不幸。”
每个时刻都非常真实,sincere and intimate, 甚至是商业谈判和手段、以及对工作室有太多干扰因素而预期会倒掉宫崎骏也come as you are / 毫无遮掩。
4 ) 宫崎骏,还是用无法抵挡的魅力,征服了记录者,征服了电影,征服了镜头
宫崎骏,这个白发的老头,内心的细腻,已经到了溢于表面的地步了。这是一部关于宫崎骏的纪录片,尽管影片曾努力向把焦点分 一点给铃木和高畑勋,但宫崎骏,还是用无法抵挡的魅力,征服了记录者,征服了电影,征服了镜头。
宫崎骏的电影,看得不多,但知道他的电影,基本上不是拍给小孩子看的。那些动画,很美,那些寓意,很深。拍这样的动画片,比拍一部真人的艺术电影,辛苦多了,因为动画片,其实,每个角色,都是他自己。“人活着,不是为了幸福,如果为了幸福,没有人会拍电影,拍电影,太辛苦了。
5 ) <起风了>的制作花絮. 宫崎骏和吉卜力工作室的纪录片.
<起风了>的制作花絮. 宫崎骏和吉卜力工作室的纪录片. ...那天天阴, 宫崎骏先生如常的健谈,但他没有说关于他退休的事情, 铃木先生开车带我们到记者会的会场,就在记者会开始前的一刻, 他看向窗户外面, 说,看见他在为植物浇水吗? 他做梦也不会想到我们在看他. 看到那间爬满常春藤的房子么? 看见了吗? 从那屋顶..从右边的那屋顶跳跃到另一个屋顶,猛冲到那面蓝色和绿色的墙壁,跳过去爬上水管,从屋顶上走过去,跳到下一个,如果在动画里做会很有趣吧.接着,如果能走在电缆上的话,就应该能走到另一头,如果从高处俯视,真的能看到很多很多的东西,应该能奔跑在水泥墙上, 就因为这一点,原本枯燥乏味的城市就能成为无与伦比的电影舞台.以这个角度观察的话很有意思对吧 ,非常有意思.感觉能走得很远很远….
好的我们的记者会要开始了..请多多指教..……..
记者会结束后, 我问宫崎骏先生他手上拿着那张纸写了什么, 宫崎先生,给我看写着”退休声明”的文章,第一句话是这样写的;
..“ 我希望我可以再工作10年.”....
这部电影是 <起风了>的制作花絮. 宫崎骏和吉卜力工作室的纪录片.
很真实的一面, 追求理想的宫崎骏.
他是一个理想主义者, 也是一位梦想家.
6 ) 写在去三鹰市之前
在去三鹰市吉卜力美术馆之前,深感需要做些功课,于是把《梦与狂想的王国》给看了。时长近2个小时的纪录片里,除了呈现和吉卜力作品相应和的大片绿意和蝉鸣,倒没有看到梦想国度的那份狂,取而代之的几位动画老人在职业大幕拉上之前的那份实诚。
夜深人静时,宫崎骏先生侧脸严肃地说:设计飞机和机械的人,无论他们的初衷有多善良,时代之风都会把他转变为机械文明的工具,从来都不会是无害的,都是被诅咒的梦想。从古到今,人类所有的梦想,都是被诅咒的梦想。动画亦然,电影不就是个大兴趣吗?从前我们可以制作有价值的动画,但是现在呢?我们的世界充斥着垃圾。
如果能在看《起风了》之前就听到宫老这番话,我大抵就能明白这部电影了。吉卜力的大管家铃木敏夫先生在一次会议当中说:别把一切都推到导演身上,《起风了》和《辉夜姬物语》都是有趣的案子,其实宫崎骏和高畑勋两大导演都不想做,但为何计划成立了呢?说到底,都是我推动的啊。
在被观众们拿着放大镜细究过失、揣摩导演价值观矛盾、评判水平进退的成品动画背后,导演本人并不能代表这部作品的全部啊。在被他人帮助着实现梦想的同时,也要面临着被做决定的时刻。如果某种意义上《起风了》真的失败了,那或许也是一种对动画工业的诅咒。宫崎骏在行将卸下重担前,命运巧合般地让做动画的自己和设计飞机的堀越二郎身影重合在了一起。
虽然海报上主打的是宫崎骏、高畑勋、铃木敏夫三位老人,但除了不愿露脸,刻意保持低调的高畑勋和闲聊经营琐事、陈年羁绊的铃木之外,镜头紧紧追着不放的还是宫老。宫老穿着三只小熊的围兜坐在桌前绘制原画,一如当打之年的年轻人,镜头也不忘推到处理着纷杂事物的铃木先生这边。和大大小小的干部们商讨着吉卜力衍生品卖得怎么样:欧,这个月的日历销量果然还是龙猫第一啊,如果换成宫崎骏日历估计就不行了吧(笑)。虽然美术馆的海外销量有提高,但也还是很难回到金融海啸之前。这些关乎到现实生存的对话把人从风轻云淡里拉了出来。原来我在买他们门票,唯恐抢不到好时段的同时,他们也在担心着门可罗雀。
宫崎骏三个字是不足以代表吉卜力的,即使是他本人也是常年躲在招牌背后做梦的人。对衍生品商业表现的考量,宣传策划的奔波,对可持续发展的研究依然困扰着当家做主的铃木敏夫。在创作过程中,每一个小小的原画师也可以对飞行器的大小提意见,制作人三吉需要时时提醒宫老下一步的工作安排。动画对宫崎骏来说是大兴趣,他是吉卜力的精神,背后百人是成功的血与骨。纪录片里最喜欢的画面是刨去导演旁白,在贴着满墙进度表的工作室里静默无声地作画、享受杀青宴会的匠人们的生活之颜;还有穿插在动画制作话题之外的三吉小姐结婚场面;还有片尾配合着宫老俯视着爬山虎房子展开动漫幻想演讲的经典动画串剪:在屋顶上飞驰的幽灵公主,踩踏海浪的波妞,身骑白龙的千寻,在电线上奔跑的猫巴士,从天而降的哈尔。从俯视的角度可以看到很多东西,生活正因为有这一点,原本枯燥乏味的城市就能成为无与伦比的电影舞台。
三十多年前,只是因为比普通人多做了一个梦,这个梦就得继续做下去。维持这个梦的代价很大,其中有切不断的人情,不得不往前走的无奈,甚至忘了为什么要往前走(无非是因为我们爱啊)。会有想要撒腿往回跑的的任性,就像宫老调侃似的评论高畑勋:《辉夜姬物语》做到夏天也不一定能做完,虽然他正在制作着,却也正尝试着不去完成它。这种矛盾的心态恐怕只有高畑勋这样高处不胜寒却又恐惧失败的大师才会有。
在纪录片拍摄的2012-2013年间,身为《辉夜姬物语》制作人的西村义明说这会是高畑勋最后的最高的杰作。这样的评价恐怕只有在长远的未来才能被印证,这部淡雅的线描动画片还需要在时光里慢慢被更多人理解。
在这一年,这位年轻人成了吉卜力的新当家,吉卜力还在继续。起风了,唯有努力试着活下去。
名字取得那麼大,其實更像風起的紀錄片吧....而且幾乎只聚焦宮崎駿,鈴木敏夫略提,高畑勲幾乎沒什麼出現阿
宫崎骏封笔之作《风起了》制作纪录片,不经意展现了宫崎骏反战反修宪反右倾化的政治理念~
近年看过最美的纪录片。
他说:设计飞机的人无论意图多么善良,时代之风会把他的梦想转化为机械文明的工具,从来不会无害,而是被诅咒的梦想。动画亦然。所有人类的梦想皆被诅咒。我们怎知电影具有价值?认真想想,电影不就是个兴趣吗?或许你曾可以做些有价值的东西,可现在呢?我们的世界充斥着垃圾。虽如此,依然【要活着】
跟起风了的纪录片基本一样的内容,更多的对话和更好听的BGM,可能更重视这部纪录片吧。宫老不自觉地就会讲起自己悟出的一些人生哲理,还总是大大方方的讲起他人的缺点,讲话丝毫不委婉啊
宫崎骏脑残粉拍的清新“纯爱”片——空灵钢琴,满目绿色,充满理想和爱意的视角,比较刻意的空镜。ps.既然是吉卜力, 高畑勋出镜率为何这么低?
导演拍得挺拖沓的,我爸一直犯困,连我都有点眯瞪。但因为人物本身这片子有了价值。艺术创作最终与艺术家本人的人生轨迹,对生命的探寻密切相关。自由创作的时代结束了,高畑勲和宫崎骏别后,吉卜力王国将散架,是梦境后的现实。但庵野秀明说会加油呢!吉卜力只是一个名字,有才能的人会建立新王国。
简直就是铃木桑全程高能暴光高畑勋重度拖延症宫崎骏重度工作狂www 说高畑桑从来没在预定时间内完成过电影一起工作的staff都结婚了生了俩孩子其中一个今年都上小学了他一部电影还没完成www
感动cry 宫崎骏简直是人生导师级别了 句句真理 痞子原来这么呆萌 看着晴天、树荫和夕阳的镜头 整个人都被洗礼了个遍 还有什么理由不努力!
看一次哭一次
真的是一个纯粹的理想主义者,也由此,才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世界吧!制作漫画是个如此艰辛的过程,甚至于会给人带来“不幸”。但最终梦想世界的卷幅展开时,却又是如此幸福。纪念奇迹的一代。
宫崎骏三个字是不足以代表吉卜力的,即使是他本人也是常年躲在招牌背后做梦的人。对衍生品商业表现的考量,宣传策划的奔波,对可持续发展的研究依然困扰着当家做主的铃木敏夫。动画对宫崎骏来说是大兴趣,他是吉卜力的精神,背后百人是成功的血与骨。最喜欢的瞬间是刨去旁白,静默无声地作画的匠人们。
启蒙。榜样。再启蒙。
邂逅《風花 - 終曲》,宫崎爷爷经常会说出一些让人难以理解的话语,其中对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人活着是为了幸福吗,为了幸福而努力活着吗,并表示自己做电影是不幸福的,思考一番后,我觉得的幸福是有很多种的,对每个人来说既简单亦艰难,执念于其中。
宫崎骏的家真漂亮,看他拉窗帘好愉悦。万万没想到高畑勋是懒着不起的人,宫崎吾朗的怨念不是一般的大,送养乐多的女士是最幸福的酱油了吧
《起风了》创作时拍摄的纪录片。如果不是宫崎骏的粉丝看这片其实没啥意思。虽然我一直对宫崎骏不感冒,他的作品我就喜欢那几部,而且也不是像今敏作品那样特别喜欢,但是我一直非常尊敬他,不仅是因为他对战争的客观想法,还有就是他几十年如一日的匠人精神。功成名就这么多年还能如最初那样,几次退休又回来,工作量还那么大,太值得人敬佩了。珍惜吧,现在世界上仅有的几位电影大师。本片可惜高田勋就出现那么短的时间。7分。
娓娓道来~~无奈与梦!
原谅这世界已经好多垃圾,原谅我们的大脑已干灵感枯竭只能麻木描绘城市。我也是二十世纪的人,我不愿面对二十一世纪。
一辈子能真正做点事,没有做一点孽就能做到这些事,真幸福啊。
高畑勋直到最后才出场,但是全片却一直提到他和提到他与宫老爷子的竞争。另外最后动画的点睛之笔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