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影评
1 ) 《抗癌的我》:生命是一件朴素的事情
如果不是周围的人罹患癌症,你根本想不到生命是多么残酷。如果不是生命有个deadline,你根本不会去在乎什么是最珍贵。
疾病与健康等字眼,如果不是发生在你或者周围的人身上,它一定是陌生的,你对它们也是尽可能的排斥。你总以为那些切肤之痛关乎垂死老翁、驼背老妇。我也是这么想,直到身体健康的年轻导师突然有一天进了重症病房,直到年富力强的朋友父亲突然罹患了癌症。《抗癌的我》的开头也是如此,二十七岁集高帅富于一身的大好青年事业爱情双丰收,家境殷实,制作着一档介绍火山的广播节目,有一个貌美如花的白瘦美女朋友,同时还有一个爱带你去风月场所流连的多年好基友。影片伊始,便采取“欲抑先扬”的手法,将一切属于年轻人活力范畴的元素表达出来。轻松舒坦的伴奏音乐,伴随男主角在气候宜人城市中任意穿梭,海边大道的晨跑,被香波沐浴露簇拥的雄性肌肉在氤氲的浴室隐隐出现,临上班前谈谈恼人的事业与生活,顺便得到爱人牙膏味的吻。歇口气喝口咖啡提提神,好基友还不忘调侃你的房中之事。被上司堵到迟到,拼命工作的成果兴许也只不过是别人两秒之内的换台。每个人都在忙碌,每个人都在追逐,属于年轻人的日子,电影在开篇有了细腻而琐碎的勾勒。直到有一天,小毛病升级大问题,你或许才意识到,生活的戏码远比电影要狗血。
但一切的确发生了,如中彩票一样的几率被你摊上,你不抽烟、不喝酒、新陈代谢快、性生活和谐,但惟独病魔就是看上你。如果是一出东方伦理苦情剧,势必要出动三姑六姨演绎一出泪水涟涟的戏码,大叫老天为何如此不公。如果是一出好莱坞流水线的商业喜剧,一个以“癌症”为借口的“好梦一日游”兴许会以某种浮夸华丽的童话予以展现。但作为一个以本片编剧真实经历所改编的剧本,一个以450万美元小成本独立小品文,它却摒弃了两者的极端,以朴素的手法绘制了一幅关于生命的图景。单单以“励志”、“喜剧”的标签去定义本片,也许并不算贴切。它映射人生的光明却也不拒绝人性的黑暗,它有荤段囧事点缀却不吝啬眼泪迸发。它不去刻意渲染病者接受治疗的伤痛却愿意袒露临终之人的点滴心声。它拒绝乌托邦般的甜美说教却乐于见证片中人的成长。当癌症来临时,一个年轻人究竟该如何抉择、如何面对?生活犹如火山,一旦爆发,一切又将重新来过。亲情上:患有老年痴呆的父亲,直接表明父权的缺席。母亲试图与儿子和解,儿子却不忍心与羸弱的母亲承担。爱情上:原本可以谈天说地聊梦想话人生的枕边人,也竟然在朝夕之间选择了背叛。友情上:一个是用上半身的言论去指导下半身实践的好基友,在你生命最脆弱关头还不忘带你去寻欢作乐。一个是二十四岁刚工作的心理女咨询师,她的患者甚至还数不到十位数。生命中最重要的三个环:亲情、爱情、友情,穿插在故事之间,他们都是再平凡不过的普通人,有缺点、有脆弱的心态、有跨不过去的心坎、有治愈不了的疾病,但他们却帮助着男主角完成人生中最艰难的自我救赎,同时每个人也完成着自我蜕变。片中并没有二元对立的好坏之分,心理医生难以治愈自己“仍然挂念前男友,不忘在FACEBOOK上看看他是否有了新女友”的心病。男主角的女友并非绝然义薄清淡,她在责任与欲望中纠结徘徊,试图悔过和好如初。男主角并非好莱坞英雄直线型的强悍,他从开端的无法接受到逐渐尝试着治疗,逐步地与家人朋友和解,与心理咨询师治疗,与共同罹患癌症的老者一起直面人生。人物的心理状态更趋于写实的线性状态,有期望治愈的乐观,有不久于世的忧患,有无法斩断的情欲,有无法割舍的人生。
“疾病”众所周知,是电影题材的一个”大俗套“,但仔细细想一番,究竟什么是俗套?生老病死是不得不面对的人生重大命题,吃喝拉撒睡是日常生活的组成部分,情感是维系人生存下去的依据。所有的一切,都在往复循环,重复着一遍又一遍。我们不得不面对这些人生中的步骤,但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再寻求一种不落窠臼的表达方式去抒发内心中的情怀。想起今年大热的《落日车神》,瑞恩·高斯林所扮演的车手,与约瑟夫饰演的癌症患者,本质上是有些许相似。同样的“俗套”的题材,但你却能感受到人物细腻的情感,死水微澜中的跌宕起伏。毫无疑问,时代的视阙从不缺乏宏大的主体命题,但惟独缺少的便是《抗癌的我》、《落日车神》中的一种复古的、复归的、本真的人物情怀。
回头张望,不期然发现,生命是一件朴素的事情,电影如是说。
2 ) 我说的最多的一句话:你会没事的.爸爸.
电影找来好久,一直没找到机会看...一直想等一个静静的夜.
没想到 在正月15的夜里看完了...
虽然电影里淡化了痛苦,但好几个瞬间我都会不由自主的流泪....
电影是一个美好的结局,,抛弃了后遗症,转移.复发所有让人胆战心惊的话题....
但人生却真的不是如戏,,我真是越看越想爸爸....
爸爸的抗癌之路走的是何其艰苦,,,电影就是电影呀.
我都做了什么.
伴随着他,恶心,食欲不振,虚弱,消瘦, 还有渐渐损伤的器官逐步衰竭..
我只能往返各大医院寻求良方,
我只能拿着各种CT胶片去求更佳的治疗方案,
我只能祈祷,,祈祷下一个药 会有效,
我只能陪爸爸吃爱吃的小吃,我只能陪爸爸散步,我只能陪爸爸去度假,
我忘不了深夜我在梦中惊醒,眼角湿湿..
我搀扶着他感觉脚步日益沉重.我却还在说:你会没事的爸爸.会好的.
我曾双手抓住医生的肩膀说:在试试,在试试下一个.你在想想办法.
主角手术前担心麻药的时候,真的和爸爸一模一样.
眼泪怎么也控制不住了...
爸爸,有一天你还郑重其事的对我说,你对不起我..
呵呵.我说父子一场,说那些不是见外了么..
我爱着的人却已随着时间慢慢消逝,悄无声息的走出我的生命,只留下一片绚烂便一个人孤零零的离开。这种深重却永远无法再见的思念犹如负赘般,压在我心头.我只能说,我爱你.爸爸.
我相信生死虽然无法避免,但真情和思念却可以跨过生死的鸿沟,真正的走向永恒。
看见手机生日提醒 你生日的时候,没有人会发现,我哭的像个孩子..
我只能在这个团圆的节日里诉说我对你的思念...
原来,我一直在想你.
3 ) 电影版the big c
这种题材本来不该碎嘴,还评啊评就恶心了.
不过看某些短评,看得有点气不顺,还是话痨几句发泄下,有些人啊,就算看上亿部电影也不懂人生.
1.编剧大人功德无量,这个片肯定可以当积极心理教材看了.据说是本人经历,祝福祝福,感恩感恩.
2.拍成喜剧是必须的,正面心理提高免疫力,免疫力对患者的重要性恐怕还胜过化疗了,乐观最牛逼,不服不行.
3.简单故事写得好看最见功力,难得的是没野心,怎么做到的?一个从鬼门关绕了圈回来的人,你要他还怎么雄心勃勃心路历程爱恨交织,一个癌症幸存者编剧写剧本,最回避的可能就是,深刻.......
4.演员加分,主角不说了,安杰丽卡·休斯顿太好了,戏那么少,本身也不抢戏不突兀,但都是大泪点......一张脸写的都是生活,这话做作了,但一时找不到别的形容.
5.kyle.好基友一辈子这句时下流行的玩笑话,没想到成了戏眼.Kyle是这个戏的魂.我不知道编剧写这个角色是为了向他自己的一位朋友致敬,还是自己为自己创造出来的守护天使.也许当他在病床上最无助最恐惧的时候,最希望的,就是身边这样一个朋友.
谁不这么希望呢?在你绝望的时候逗你开心给你鼓励,永远都是正面能量积极心理.我爱死Kyle听adam说出50,50时的表情...什么!5成!我还以为有多低...
我年轻的时候看这片,一定会幻想,我要有这样的朋友就太棒了!
现在看,我心里想的是,我可得向kyle看齐,这哥们,绝对是我的最新的role model.
6.终于看到大家都提到的第80分钟,那个"石破天惊"的画面,一本《共同面对癌症》的封面......
没错,效果完全等同《飞屋》里老先生翻开老太太留给自己的相册那一幕.
而且,更低调,不出戏.
好朋友一辈子,别问自己有没有这么幸运,努力让自己变成kyle吧.
4 ) 50/50
想看这部电影很久了,在了解之前单纯的冲着Joseph,却在今晚感动的一塌糊涂,因为真实,因为朋友,因为家人,因为Adam从对抚摸手臂的排斥到后来的愉悦。
Adam生活很健康,每天早起跑步,回来洗澡上班;是个有很强自律性的人,会在没有人的情况下依然等着红灯转绿再过马路;也是个很体贴的朋友,会主动帮忙清理车里的垃圾只为了Cheer her up。他有个聒噪,活在当下,只求如何泡妞的死党,有个大惊小怪的妈妈,老年痴呆完全不认得他的爸爸,还有个表里不一,背地劈腿的女朋友。怎么看在生病之前都是很平淡很无聊的生活,一点也不出挑,偏偏怪异的癌症就砸在他的背上,狠狠的开了个玩笑,只可惜是个bad joke。
癌症带走了工作,女友,正常生活。就像他的Ex说的,他的世界和正常的世界就像阴阳。Adam努力想和正常人一样,告诉别人,我很好,感觉很棒,拼命的压抑着负面情绪,为了不给关心他的人造成困扰。可是终归不一样啊,哪怕在化疗之前主动剃了光头,哪怕自己搭公交往返于医院和家,他看着看着就憔悴了,害怕了,经历病友的葬礼,才真正愿意正视:原来我真的是会死的。这种独身一人的感觉谁都没办法体会,所以他拒绝了治疗,摔门而去。
手术的前一晚,所有压抑害怕全都爆发出来,拼命的想尝试着生命中的遗憾,责骂死党只会用他的癌症用来泡妞根本不是真正关心,边嘶喊边一通乱打方向盘,发泄着“为什么是我”的委屈,打电话给治疗师,道歉和谢谢。然后扛着醉酒的死党回家,发现了那本“一起面对癌症”,里面还有仔细的折角备注,笑了。我却瞬间眼睛酸酸的也笑了。这是我觉得全片中Adam的第一个真正的笑容。有这么一个人,无血缘亲缘关系,依然用笨拙的方式来关心你帮助你,不离不弃,其实也就值了。朋友不在多,而在真心,不是么?
他的狗狗是Ex给的,也是在分手之后唯一留下的。看着无数个难捱的死寂夜晚,狗狗陪着他,给他安慰,也是一个笨拙而忠心的朋友,所以在手术当天早上离家前,Adam喂他食物显得那么煽情。
手术前,Adam和死党约定了出来再见,用力的拥抱做出坚定的承诺,谢谢对不起等会见化为无声。对不记得他的爸爸说着我爱你,对妈妈哭着抱着絮絮叨叨麻醉如何能保证手术中不会醒来......真实的害怕,真实的宣泄,真实。
还好,是个Happy Ending。其实这部电影就算是Bad Ending,我也会依然喜欢,哪怕违背了我厌恶悲剧的原则。还是因为,真实。
Seth依然演的是个看起来性爱至上的猥琐男人,但的的确确是个good friend,而且看人眼光很准,其实吧,没准以后也是个靠谱男人
Catherine,治疗师,放在最后是因为她是我对真实的另一个感慨。里面的治疗没办法完全区分到底是心理治疗还是社工的个案工作,其实作为学了三脚猫社工知识的我看来,应该还是更加偏向社工。她是个新手,就像Adam说的,他们都是新手。最开始Adam对她是不信任和排斥的,因为他是她的第三个病人,是论文的素材,同时太违反他的刻板印象,所以不信任。Catherine有的时候有点学究型,把专业知识Blah Blah Blah的说出来,却反而引起Adam更大的反感。不过两个人都在改,Catherine最开始说Adam在压抑自己,被他不礼貌的反驳,第二次谈论第一次化疗,努力告诉他副作用是正常的,却惹来他的炮轰,她希望他知道发火是自我释压,抚摸手臂是表达关怀,这些都有利于治疗。他表明极度排斥身体触摸,Catherine也就改正了这一点。第三次涉及到他母亲,很不专业的发表了自己用了强烈的情感词语看法,反而很高兴看到Adam能够平和的接受她的看法,也能够喜欢她的触摸。适时表达看法的确有效,只是用词应该更平和些。可是在第四次,因为意识到死亡,极大的恐惧让他根本无法接受其他思想的灌输 ,夺门而出,但Catherine没有出门去追。当一个人处于极怒状态听不进话的时候,让他自己冷静比上去纠缠他让他清醒效果要好的多。最后,手术前一晚的电话,Catherine没有说那些“一定会好的”苍白安慰,只是努力轻松的和他聊天。整个治疗应该到此结束了。
治疗的整个过程磕磕盼盼,而Catherine还很年轻,并没有理论那么完善,不过她胜在真诚和“多管闲事”,拉近了他们的关系,也误打误撞成就了一段佳缘。
拉拉杂杂说了这么多 ,最后说下囧瑟夫的演技,本来以为这应该是他最近那些电影里面最好驾驭的角色了,只要表达文艺青年依然可以乐观面对生命就好了,结果发现,他远不是接那些盲目弱智励志片的角儿。从来就不信,真的有人可以从突如其来的宣判死刑,迅速走过悲伤,无奈,愤怒和害怕,马上变成一个人见人奇的坚强乐观爷们,所以用五分之四的时间来演绎心理历程才是正常人应该有的过程。囧瑟夫依然顶着囧囧的脸,内敛而爆发,对前女友的无奈包容,对死党聒噪的低声反抗,一看就知道是个容易被欺负,没有个性的无聊男人。但是在磕了药之后,一路摇摇晃晃的穿过一床又一床或生或死的病人,哭泣的家属,从迷幻的笑容变成面无表情再变成苦涩的笑,三层次甚至更多,丰富了内在心理变化,有种想要超脱死生却无奈的感觉。剃头的坚决,直面死亡的恐惧,爆发的狂乱,以及后来安静的收拾,他终于能够面对死亡,不代表不害怕 ,只是能够坦然的面对。他不是用夸张的肢体语言来表达情感的那种演员,从“神秘肌肤”甚至更早之前,他便善用表情来告诉我们这个人是怎么想的,有什么样的变化,所以当察觉到后更加能够体会,也更加讶异于他瘦弱身体里蕴藏的巨大能量。
Bravo,50/50.Bravo,Life。
5 ) 我也有爸爸
《抗癌的我》《纳德和西敏:一次别离》《炮友》这三部电影都是去年出品。除此之外,它们分属不同类型,也并非来自同一国家……然而,相同的是:男主角都有一个老年痴呆症的父亲。
这样一个角色的设置显然是编剧有意为之。就像某些电影将“同志”这一身份作为情节“反转”之用,“老年痴呆症的父亲”亦是这些电影关键性的转折,甚至是情节矛盾来源。
《纳德和西敏:一次别离》中所起的作用最重要,几乎它是一切故事(或者说事故)的起源。就是因为父亲患有老年痴呆症,所以纳德不愿意和老婆西敏移民国外,西敏赌气回了娘家,父亲无人照顾,纳德只能请来怀了孕的女看护,后来女看护流产了……《抗癌的我》中,囧瑟夫饰演的男主角得了癌症,她的妈妈要来照顾他被拒绝了,因为父亲患有老年痴呆症,妈妈还要照顾爸爸。至于像《炮友》这样的爱情喜剧,患有老年痴呆症的父亲则成为一个正面的力量,不但女主角以此走入了男主角内心,而且男主角也是在父亲的鼓励下决定以实际行动追回女主。
“老年痴呆症的父亲”这一角色设置,基本上都遵循了电影“欲扬先抑”的原则。刚开始男主人公对这样的父亲总是无能为力,特别是在家中发生大事的时候,他们因为不能帮忙反而添乱,往往成为第一个被责备的对象。主人公长久累积的负面情绪在那一刻爆发。
《抗癌的我》中男主角万般艰难之下告诉母亲自己得了癌症,母亲情绪崩溃,走进厨房,泡茶,“电视上说这个茶有防癌功效。”“妈,可是我已经得了癌症了。”母子抱头痛哭。而父亲却仍然在饭桌上微笑着吃他的晚餐和药。《纳德和西敏:一次别离》里,女看护第一天来就遇上父亲尿在身上,她打电话(我不知道在信仰至上的伊朗原来还有这样的咨询服务)问:“我如果帮助他换裤子,神会因此降罪于我么?”后来,父亲又在一个不错眼的情况下跑出了家门……《炮友》里的父亲情形时好时坏,好的时候会主动把自己坐着的男主角身边的座位让给女主角,不好的时候,会在大庭广众之下脱裤子,并且要去找早已经离异多年的妻子。
可是他们又是无辜的,羸弱的,没有任何杀伤力的,让人不忍心责备的。因此,到了后半部,他们往往又都是电影的泪点。
《抗癌的我》中当男主角化疗无效,只能进行手术,而他有可能在手术台上永远醒不过来。在推进手术室前,生死关头,一直没有多少戏份的父亲(这部戏主要讲男主角和另一男主角的情意,所以港版译名《风雨同路两支公》深得精髓。)突然对他说:“我今天穿了新西装,口袋里子是法兰绒的,你摸摸看。”依然是那一副天真神情。男主角摸了摸,然后说:“也许你听不懂,但我仍然要对你说,爸爸,我爱你。”
《纳德和西敏:一次别离》中纳德要在法庭控告女看护将父亲绑在床上擅自离家,导致父亲摔伤,于是带父亲去医生那里检查。面对态度冰冷的医生,纳德将父亲抱上桌子,年迈而患病的父亲乖乖坐着任纳德一颗一颗解开钮扣,露出肥胖苍老的身体……纳德的手停下来,又将纽扣一颗一颗扣回去。他突然间决定了不要做这项检查。
《炮友》中一直照顾父亲的姐姐临时有事,父亲被送往纽约男主角这边来。男主角在机场接到他,带他去吃饭,餐馆里等位的人非常多,他一个不错眼,父亲不见了。再找到时,父亲又脱了裤子,坐在一张桌子前……这时男主角也脱下自己的裤子,坦然坐到父亲对面,众目睽睽下,两人吃起饭来。于是周围人也从震惊逐渐回复正常,去忙自己的事情。而对于男主角来说,也是在这一次,他第一次真正走入生病的父亲内心,听他倾诉往事,从他的往事中得到正面的力量,有勇气正视自己的爱情,勇敢追回女主角。
生病,又是这样长久得令人绝望的病,往往成为身边人负面能量的来源。可当亲人失去自主意识,变得弱小、无助,需要倚靠你,你又会发现,原来自己所有的责备都是发泄,其实都与对方无关。都是自己的迁怒。也许意识到这一点,你就能够正视他们,让自己强大而爱他们,也能从他们身上得到爱,从他们的言行中获得正面能量。
电影不过就是告诉我们,其实生活,也许,会有另一个柳暗花明的出路。
6 ) 《抗癌的我》——治愈系和意淫系其实是一家
昨天刚看完治愈有爱小清新的《抗癌的我》后,励志!治愈!淡然面对不幸!积极乐观!这些词眼一个个冒上心头。果断的4+分(5分制)佳作。不过就在时间分秒前进的过程中,慢慢开始感觉这种想法是极端幼稚的,因为电影中从头到尾清一色的风格美女呀,有点让我对美第国主义的温柔乡心驰神往了(¯﹃¯)。首先想对导演说,这种“治愈”是不太符合标准的,视乎些许步入了中国武侠小说一男多女阵容的社会构想;其次,这部电影导演你就不考虑女性观众了吗?就是要治愈也要考虑下seth rogan这位体态略宽的幽默男轻松征服多位美女的可能性,起码这电影会让不少的优质女性开始质疑自己的男朋友过于高帅富了。
电影中的男主身处百花从中,有知己,有慈母,有交心病友,还有半路杀出的邻家小姑娘。我想说,如果真有这天,我也死而无憾了,呵呵,开玩笑的,人生如此多娇,吃饱了撑着睡的香,囧瑟夫一脸的知足观众有目共睹。至于电影的粗口和生活气息的在现,编写拍摄得栩栩如生,每个人归根到底的不完美是一件挺实在的事。
至于电影里天花乱坠的美人儿,真心希望这些励志独立电影的导演能多考虑下使角色存在与绝大多数观众所处的社会环境能更加贴切,毕竟治愈系和意淫系大多时候也就那么一线之隔。
治愈系小清新。观众陪着Adam一起从被告知身患癌症到痛苦的发病期到精神几近崩溃再到最后战胜病魔,心中一直存有一股暖流。亲情,友情,爱情,当你被这三样元素包围还有什么难关是闯不过去的?影片最后赛胖帮Adam换药也是真事,Adam的原型(即编剧本人)说当时赛胖看到那疤真的有被吓到……
悲喜交加杂糅相织的生活,爱情友情和亲情这些都是病后值得去思考的。看到化疗第一次回来吐了看的我真心痛啊,超级写实的一幕。虽然有苦有泪有乐子但有些讨巧了。。。ps这里的两个女主我都不喜欢啊
笑料很棒,感人时又让人泪流。一部电影我既大笑了又流泪了。囧瑟夫撑起主线,罗根胖负责搞笑。手术前抱妈妈内牛满面有木有?伤口涂药又破涕为笑有木有?算是年度最佳喜剧之一。PS:中文翻译应该叫“一半一半”。妥妥的。自制字幕:http://bit.ly/rCx9r3
小囧太适合这个苦中作乐坚强抗癌的角色了,很多表情似乎专门是为他设定的一样,赛斯罗根还是话唠路线,但也是巨可爱!看到后来忍不住哭得稀里哗啦的,到了最后每个镜头每句台词都那么令人动容。生命的意义来自最细微的瞬间和最平凡的感情。
当一个年轻人得了癌症,也许生活不会总是喜剧,但癌症会和这部电影里很像。导演改编自己的这段癌病经历显然轻描淡写了痛苦,让一切看上去像部欢乐的情景喜剧,放开女友,有死党和家人的坚强后盾,最后还收获了新的爱情。一部生活气息浓重的治愈系小清新,几位演员气场都很强大。★★★☆
像一首美国歌曲那样,很有美国风格,他们的生活,那种开放,却也有感情。男主角一直很怕死,天天锻炼,结果照样得了癌症,性格软绵绵的,结果总是遇人不淑。总而言之,找精神治疗师可以找年轻的,因为他们病人少,能把你放在心上。所以,男主角后来重生,也找到女友了
囧瑟夫的小身板果然还是适合演病怏怏的小清新~ 生病了怎么办?得癌症了怎么办?女友出轨了怎么办?好基友陪你逛书店、给你买零食、带你遛弯儿、教你泡妞、等你做手术、为你换药,在最后收获真爱的时候默默退出门外!!!塞胖子好可爱~
中规中矩,基调明亮,JGL内心戏表现力不足,整体依然感人。3.5星
在中国,想泡妞说自己有癌症,估计不灵。
又是一部让人爱不释手的美式小品,塞胖继续专职搞笑,囧瑟夫演绎苦逼绝望,两人间产生的化学反应实在是完美!整部片幽默却又细腻,悲伤却又不失乐观,“我想当你女友”“我都想跟你上床”,塞胖和囧瑟夫的基情真是太温馨太有爱了!影片后半段我笑了又哭哭了又笑啊,真心好喜欢塞胖和阿囧啊~\(≧▽≦)/~
塞斯罗根那些段子终于找对了地方,囧瑟夫那一身小清新大苦逼味儿像是从summer里带过来的。精致的文艺小品,"f**king Canada"又成功地当了一回笑料。
有笑有泪,简单不做作,看到囧瑟夫在车里大吼那段直接泪奔了~~
电影改编自编剧的亲身经历,治愈温馨毫不做作。沉重压抑的话题让塞斯·罗根的脱口秀弄成了轻喜剧,而安娜·肯德里克则一度让我穿越感觉像是在看艾米·亚当斯。有时候,看完一些电影,你总不知道该说什么,但一股暖意和爱的美好总能油然而生。★★★☆
我的泪点会比较奇怪么?当囧瑟夫被推进手术室前,跟老年痴呆症的爸爸说:“你一定不了解现在到底是什么状况。但是,我爱你。”的时候,我就泪奔了。
很棒
一直在猜片子高潮会在哪里。不是手术前跟姑娘告白,也不是手术,是1小时21分钟处,安静的晚上看到好基友卫生间里一本画满记号、页子折角的书。书名[Face Cancer Together]
囧瑟夫还蛮适合这个角色的,长了一张喜感又治愈的脸,他和塞斯·罗根之间的基情戏也是看点,特别是手术前两个人在车里告别那场戏,情感非常足,可是他为什么他总是对囧瑟夫的女朋友有意见?啧啧啧
祝你每天都身体健康、生龙活虎。
死胖子一路没心没肺,最后狠狠一煽情,如同古龙的剑客,一招将我斩落尘埃热泪盈眶。
来自编剧的亲身经历。塞斯·罗根依然保持极佳的脱口秀暖场能力,囧瑟夫依然忧郁小文青,安娜·肯德里克依然小女人, 布莱丝·达拉斯·霍华德又演了一个bitch,汗。无论如何,我们总是要面对,在笑与快乐中接受一切。虽然没有想象的精彩,结尾仍然有些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