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1>
阿甘导演一直算是中国导演中的异类,这两年我们提起烂片导演,典型代表自然是郭敬明,何炅。他们不来不懂电影但是来拍电影,而且很明显他们也没有什么艺术追求,他们的电影其实准确说只是用来满足粉丝们某方面需求的消费品,因此烂的确烂,但是感觉也就这样子,不值得说什么,有人看,有人制作——我也看,我觉得这很正常。然而阿甘导演不同,他是有追求的,他有自己想要表达的东西的,然而他也是真的不懂电影,他并非科班出身,拍了几年广告后去国外学习,回来还是继续产出一些“阿甘”作品, 这些作品共有的特点是烂,但是烂是能力有限导致的烂,而不是真的故意摆烂,而且你能感觉到这个导演的确是想好好拍作品的,只是水平真的不行,非常可惜。
阿甘很善于模仿,很多人对他印象最深的作品应该就是大概十年前的《大电影》了,这就是模仿《惊声尖笑》系列,恶搞各种电影片段,搞一个有惊悚有搞笑的故事,两部《大电影》其实相较于他其他的作品可以称为成功了,卡斯强大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喜剧确实是一个宽容度很高的电影题材,只要能让人笑了,怎么弄笑的观众也都可以接受——哪怕真的像恶棍天使里舔屎呢,也是有人能接受的。
而本片从预告片就能看出来模仿的是《罪恶之城》系列,一样的黑白中一抹色彩,画面经常有莫名的话剧感,不同的是这次他要在战争的大背景下讲一段兄弟情。
讲得好不好呢?不好。
拍的好不好呢?不好。
能不能看呢?推荐不要看。
如果只是问这些简单的地方的话,就到这里就可以了,但如果你愿意看并且看了,那么咱们再继续讨论下面的事情。
我是看前看后分割线
以下内容会涉及剧透
建议在观看电影后再看
故事讲述战争时期的一对流浪在大城市里的兄弟俩,五年前哥哥为了帮弟弟出头打死了一位富商结果入狱了,刚出狱没多久哥哥就带弟弟就去吃霸王餐,不负众望地再次被逮捕了——然而这次没有被关进监狱,而是充了军。
路上哥哥本来要带弟弟逃跑,结果只成功地将弟弟一人推下了车,哥哥还是留在了车上,被追赶的弟弟躲在路边结果第二天被对立的另一方军队发现了。
没错,也就是说两个人从此分属两边军队了,看到这里基本上都能脑补到两人下次在战场碰面的情形了。
又过了五年,弟弟混上了连长,这次他获得了一个任务——护送一队女音乐家前往另一个城市慰军演出,路上正撞上别的军队,而领头的就是他的哥哥。
先停在这里,本片中这些女音乐家是影片中一抹不一样的色彩,整部埋在雾霾中的电影,只有女音乐家这里露出过全彩,显然导演想要表达的是她们本身和战争氛围的对比,她们理应和战争是脱离的——可结果她们和整部影片都是脱离的,她们整个就仿佛是从现代穿越回去旅游的观光客一样,整体太格格不入了,而且音乐家队伍这么多人,除了一个稍微有些刻画外,其他真的是连功能性角色或者花瓶都算不上,说的直白点作用和道具差不多。
而在这个基础上她们作为道具,衣着妆容又极端出戏,难得有台词也开口就回到现代电视剧,这真的太减分了。
然后继续说故事,哥哥和弟弟相认,却因为立场的不同必须相互为敌,哥哥一直想要弟弟跟着自己走,因为他们要去的那个城市太危险了,他如果去了一定会送命的,两人争执不下最后弟弟打伤了哥哥的腿后两人分道扬镳,哥哥带走了和他略有情愫的一位音乐家。
然而弟弟曾经被下达的命令是护送所有音乐家,一个都不能少。所以他回去找,这次哥哥再次威胁他,如果他不跟自己回去,就杀掉这个音乐家。
然后呢?杀了。
我是真的蛮惊讶的,因为这种说杀就杀不带多犹豫的感觉太Cult了,紧跟着发生的事情更Cult,弟弟一言不合手起刀落把哥哥也杀了。
而到这个时候,影片才刚刚演了一个小时,海报上的三个人就躺了两个,对于观众而言,此时对影片的评价有两个走向:
1、哥哥真的死了,那么是烂片,主要人物戏份这么少,最后的高潮完全无关
2、哥哥没死,后面肯定要讲他怎么办到的,可能会神展开
幸运的是,影片选择了第二种,但是完全没解释哥哥怎么做到的,就是给他脖子上挂了个纱布表示他没死。
他们终于到达那座城市时,一切已经都变了,弟弟所在的部队已经全灭了,而原本的主音钢琴手也死了,没有办法演奏这场慰军演出——于是影片铺垫了大半场的弟弟的弹钢琴技能终于派上用场了,可是不管是这场演出的戏还是弟弟的钢琴对整部电影的影响都太小了,仅仅为这一点铺垫了全片实在是有些不分主次,到了最后面对来袭的敌人他们还是迅速又拿起枪上去战斗,这里的演出只是很短很短的一点点影片内容的调剂。
最后自然是兄弟的对决,两人拿枪打,脱了衣服拿钢刀对砍
一番殊死搏斗后,哥哥死在了弟弟怀里——还好他最后听到弟弟又叫了自己一声“哥”。
其实看完之后很清楚导演想要表达什么,就是要一对兄弟在时代的大背景下因为立场的不同而反目,最终殊死搏斗再在死之前得到稍微的互相谅解,影片中对于战争的惨烈描写也是有在突出这一点,可是整体的铺垫还是太少了,对于别的烂片我们总是嫌它太长了,而对于本片是真的希望能再长一些,好好先讲讲两个人的故事,再开始讲战争背景下两人的现状,直至最后的一战,要有导演想要表达的那种史诗感最重要的是把两个角色先深深地刻在观众心上,而不是像现在这样只是让人觉得一个是典型的我党战士一个是无恶不赦的坏蛋土匪,影片特殊的表现技巧下想要突出的感觉完全被剧情给毁掉了。
然而还好,还有这种独特的画面风格不是吗?可这不是他独创的啊,这个就尴尬了……
不管是战争场面上的飙血互砍,还是时刻像雾霾一样笼罩屏幕的特殊氛围,都没能让背后的这个故事显得更深刻——尤其是特效还做得不如五毛的情况下,你真的很难感觉两个人物的冲突深入内心从而进一步体会到战争以及那个时代的残酷,尤其是知道这种画面风格还是他抄袭别人的情况下,结果就是更深一步体会到什么叫想要拍好电影但是真的能力不足。
影片还有一些细节也能感觉到是用了心的,比如回忆中先是彩色后来逐渐褪色的画面,象征着兄弟二人逐渐变化的感情,比如哥哥几次对弟弟数一二三这个重复,这个好过弟弟会弹钢琴这点的铺垫,一直延续到了片尾。另外何润东本片中的表演也让我对他有些改观,虽然用力过猛,但是他的表演和本片这种氛围是非常合拍的,甚至一开始那种反主角的略带疯癫的表现还让我对本片后续内容非常期待,结果他自己后面也就只是越来越用力了而已……
综合而言,还是一开始的结论,如果说讲的好不好拍的好不好,那答案都是不好,但是真的看了才能体会到,烂片的确和烂片还存在不同,本片的确是有想去好好拍一部电影的,但可能是预算能力创意都有限,最后造成了现在这个局面。
我一向很少用网络流行语去硬凹影片评价,但是对于本片,真的可以用一句已经过时了的“虽然不知道他们在干什么,但是看起来好厉害的样子”来简单概括。
刀刀砍到见血的钢刀终于over勒,两兄弟从小彼此照应讨生活,由于一场命案各自踏上勒不同的人生轨道。刀疤男润子嗜血狂野和文艺弟东学共同演绎勒一部相爱相杀的战争片。前一个小时的剧情把握的还可以,兄弟分散,多年后反目成仇(套路段子),而话说编剧根本没有把女主立起来,非常的单薄,而之后雷点数不胜数,一会要生孩子啦,一会木小狗走失了,都神木鬼,整体水准一下子降低勒不少,拍摄手法也套用勒漫画加黑白风,总体偏差
《钢刀》并不是一部简单的爱国主义教育电影,反而在此基础上,更深入地探讨兄弟情谊。在面对国家大势之时,因为立场不同而面临忠义难两全的考验与挑战,赤裸裸的肉搏,掩饰不住兄弟俩割舍不断的亲情,最终让观者心生唏嘘。
在历史面前,人如蝼蚁,在战争电影里,英雄一勇可直捣光明。如此战争片,只能说豪而无味,惨而无味,以至在过去,无论苏联、好莱坞还是八一厂,多么完美的电影工业,多么大牌的一线明星,对于非军事爱好者,这些东西形同嚼蜡。
如果《钢刀》大卖,着实要感谢它的手法之鼻祖,帮助它找到一个合理的定位。这个人于今日的美剧、游戏、文学甚至网剧世界,就像佛罗伦萨之于欧洲——即是几百年前文艺复兴找回罗马与希腊思维的第一块石砖,也是当今欧洲经济衰退过程中一个躺着赚钱的奇迹。这个堪比佛罗伦萨的人给出了《钢刀》以及很多热销大部头作品(诸如网剧《纸牌屋》和美剧《权利的游戏》)之核心框架:
真实的战争里根本没有头带英雄贴纸的军官,只有昨天还拿着刀削苹果,今天即将无可避免地卷入犯罪的人们,在这种宗教都无法解释的绝对地狱里,人们只能像家畜(原文为dog)一样,毫无意义且悲惨地死去。战争片的核心一定是在被动且原始的犯罪上。这就是为什么,《钢刀》中,王炳生和陈铁金明明有盒子枪和德国炮,可以文明谈判,却要用钢刀对决。
这个简明的结构换来了千禧年后数以百万亿的票房、码洋以及游戏的销售业绩,并让因地理位置而世代远离大型征战的东亚人从中理解了,战争的尾调并不止是残忍,究竟什么才可以称之为不可下咽的滋味。这是刺激很多年轻的历史爱好者和兵哥哥崇拜者对于反战与和平产生真正情怀的那杯试喝酒。
而这位头脑灵光的先人并不是垮掉一代的小说家海明威,而是记者海明威。
请暂且无视那些充满了煎熬与迷茫的小说《太阳照常升起》们,这些与我们要看到的《钢刀》内容无关。众多战地记者和战争题材的制作人以两件事作为己任:旁观战争巨头谁对谁非,以还原相对客观的历史场景;旁观乱葬岗的拾荒者如何悲凉,以勾起人们感性的认识。在此基础上,东西方会因其所处的意识形态不同,而对战争产生不同的描绘。有人在其中找到洪流般的理想,有人在其中哀叹生灵之脆弱。这两件事其实和战争体验并没有太深刻的关系,最终在电影这个平台上以票房露底的形式遭到了罢黜:没有经历战争的人很难从炸断的大腿中想象到理想与残酷。能够使人被打动的必是:你必须拿起刀砍掉别人甚至自己的腿。战争是一场选择。
海明威变成垮掉一代之前就是这样“做”的。他参加了西班牙反法西斯战争,又不是军人,于是写下很多超越记者视角的战争报道。这些登在报纸上的文章汇成了1935年出版的Notes on the Next War:serious of top letters。“在现代战争中,你只能像牲畜一样毫无意义地死去”就是其中著名的战地对话一则。(感兴趣的人可以在FP Poster上面搜到关于书的介绍,无需翻墙)。
进入21世纪后,诸多设计师将这句话运用在游戏的台词和场景的设置里,前有Activision Blizzard家的镇宅宝《使命召唤》系列,后有目前正在00后世界里大卖着、以南斯拉夫战争为背景的策略游戏This War of Mine。它们因继承了海明威的介入式战争道德视角(这一点在游戏中更加容易体会)而暴力得彻头彻尾,它们因还原战争中的真实选择而不是单纯渲染暴力而轻松地通过各国审查,它们让过往的大道理臣服于同一个罐头无论先喂生病的战士还是先给生病的孩子都是犯罪,从而让盲目真理在真实的战场上无言以对,《钢刀》就是这样一个流派的产物。
(长肉组转载:脱离地板的文字都是白编)
真不知该如何形容我的心情,我的喷子心一下子要爆发了,幸好电影只有一个半小时,如果再长一点,那我真要崩溃了。果郡王你怎么挑戏的。
看海报我还以为是抗战片,况且还有何润东,纵观他这几年从遍地狼烟到英雄之战都是抗战片。看完之后我都没弄清是围剿的时候还是内战的时候,各种解释不通。故事无非是说兄弟俩被抓壮丁,弟弟逃出来了,然后各自为营,机缘巧合又重逢,当哥哥知道弟弟的目的,想要保护他,而弟弟的使命感不允许他这么做。然后就开始虐心的打斗。
开场既让人震惊,哥哥为了弟弟被关了十年,还能被放出来,那个时代有这么容易吗,两个人一人呆着大伤疤,穿的穷酸样,还能去高档餐厅吃饭。这不是明摆着告诉大家我是来吃霸王餐吗。跑路的时候居然还被人揍了,请问这是找死吗。被揍了之后就被抓壮丁了,什么狗屁逻辑。最最令人诧异的时,居然要护送一群女艺术家去演出慰问,共产党什么时候会这么浮夸,你确定不是再黑吗,要说是围剿的时候,那时共产党还没这么潇洒过,如果是内战的时候,那更加不太可能,再说艺术家,一个个貌美如花叫艺术家,穿山越岭还带条狗,居然也有怀孕的,一个个弹着琴,拉二胡,这叫艺术家,感觉就是风尘女子,美其名曰慰问战士,莫不是慰安妇,编剧你确定不是再黑人。
最后军长居然亲自上战场,而且还被爆头了,这种场面很少见,编剧带点脑子行不。最后两人赤裸大战,无非就是秀秀身材,都不知要干嘛,最最恶心的是,影片风格居然是学着罪恶之城
,觉得血腥吗,有大尺度暴露吗,本来希望有的,谁知女主居然被爆头,你tm是在逗我吗。打的那么血腥,都是杀同胞,还那么心狠手辣,真不知这种劲哪里来的,有本事手撕鬼子去啊。什么都不像,简直令人失望透顶。
果郡王当年也是演技派,电影也有绣春刀的高口碑作品,怎么选这种无脑剧情,没学过历史么,还是戏颠,力要用在合适的地方,一腔热情没处爆发,开始娘娘腔,后面就是狂吼加无脑,表演还没何润东有深度。本来年轻一辈的演员,果郡王算是好苗子,希望这部电影不会把他自己作死。
阿甘正常发挥。
本来还想反驳一下风格是抄袭还是致敬,看到导演瞬间萎了
对《罪恶之城》风格的借鉴,并没能成为《钢刀》一鸣惊人的亮点所在,其仅是沦为了导演的一块遮羞布,且并无从掩盖那凌乱毫无逻辑的剧情,这是一个发生在战争年代兄弟间羁绊的电影,却只有狗血粉饰的苍白,用荒蛮缠斗代替的沉思。
何润东表演是卖力的!
网上一面倒的说这是大烂片,但相比阿甘导演早年那部让冠希哥不堪回首的《时差七小时》,本片除了特效五毛还要硬弄成3D提高逼格,风格抄袭《罪恶之城》之外都不算烂。至少何润东演的很好,帮他配音的那把沙哑雄厚的男声让这个角色平添了不少神采。
导演想要突出暴力美学吧?情节乱七八糟,为什么要拿内战做题材?各为其主,不难理解可打着打着就脱衣服是怎样?!
片拍的不好,九块九也没人看。
给水军
推荐给对烂片有爱好的友邻
超出可以用来形容的语言体系。罪恶之城的事就不提了,感觉是50年代战争片和迪士尼真人电影的混合。最后十分钟我又看出了比利海灵顿的哲学感。非常的复杂。归根结底问一句,导演你为什么要拍3D?
看完才知道是抄袭罪恶之城,所以导演到底是想振奋人心还是想引起群情激愤?!更是不懂这3D有何意义?!
何润东的身材是不错,但是导演也不能动不动就让人家脱衣服。
1.哈哈哈哈这片就是一个笑话;2.人物的情感联系已经反人类的,丝毫不符合正常逻辑;3.战争整成了儿戏,太雷人了。
这世道,懂电影的不好好拍片,不懂电影的却在认真拍。这导演个人色彩太浓,剧作不管是台词还是结构甚至剧情都玩的太撒欢,笑吐血了。特效两毛?把高速镜头还原片长会缩一半,只有字幕是3D。简言之:烂出新高度°
阿甘不愧是华语电影技术实验高手,尝试了各种题材和技术手段,从最早装神弄鬼的恐怖片、伪记录、到真3D再到怪兽片,如今还有这部漫画风的片子,可惜,一方面他尝试的东西都是cos国外已有的作品,拾人牙慧;另一方面内容真心空洞。出发点值得鼓励,但走点心呗
唉,浪费我的钱啊!
场景布置太假
逻辑混乱+剧情杂乱。
你当大家都是傻没看过罪恶之城?
战场上没有兄弟,只有战士……不知是泯灭人性的政治宣传还是无脑的二逼设定,在这样一个人类开始反省人性和战争原罪的时代,还宣扬这种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