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先生的一生中有三个女人。他说一个是他的白玫瑰,一个是他的红玫瑰,还有一个是他的粉玫瑰。一个是圣洁的妻,一个是热烈的情妇,还有一个是梦中的情人。至于第三个,普通人向来是不懂的。
赵先生结婚十数年了,儿子也已经上到小学。整日里在一家医院忙活,靠着当一位外科医生获得的微薄薪水贴补家用。在学生时代,妻子周若敏为自己付出过的心血,赵先生不是不知道。他求学深造的学费还是周若敏辛辛苦苦上夜班挣来的。他也不是忘恩负义,这不,等到毕业就取了周若敏为妻。可是从一开始,赵先生对她的感情就是感恩多过爱情。
直到有一天,赵先生在田静身上发现了激情。田静是他刚上讲台时教过的一个学生,人长得漂亮,充满活力,追的人一大堆,无奈年轻不开窍,谁也看不上。单身四年,愣是被别人当成性冷淡。毕业十几年后,还能因为工作关系遇上对方,想来也是缘分。一来二往之间,生性木讷的赵先生也渐渐地大胆起来,使着工作借口邀请对方吃饭,还不时地送些小礼物讨对方心喜。
<图片1>
田静自然也是知道的,一个男人快四十了还整天讨好自己,安得可不是什么好心。好在,自己踏入社会多年,早就不是那个心高气傲的小女生了。情场际遇看的也是不要太多,不会不懂男人的心思。她看着成熟稳重的赵先生想想也是有点喜欢,便渐渐地放开来。几次往来之后,竟然不自禁地坠入情网,风风火火地做起第三者。
周若敏也是知道的,赵先生对自己是感恩多于爱情。她只是不说,放倒用尽把家打理得井井有条。她就是要让赵先生感恩她,离不开他。但话又说回来,毕竟是同房夫妻十数年,不难猜见对方的喜怒哀变。尤其是近来,赵先生力不从心地了事敷衍,作为女人的周若敏是不可能不猜测一下那个可怖事实的。
因此有一天,她早早下了班,偷偷赶到赵先生的学校。她倒要看看赵先生下班后都死哪去了,非得等天黑了才回家,如果不去偷腥还能去哪。可眼见着赵先生拐进一处住宅区,下车爬上二楼,自己竟打起来退堂鼓。这可不成,偷腥的男人怎能要得,这可是上海人的老话。可是,万一真是事实,这人可还有得做伐。周若敏想,这人恐怕还真的没法做了。一敲开门,就撞见那个狐狸精四仰八叉地躺在床上,赵先生湿漉漉地正要从厕所走出。这人真真确确是没法做了,周若敏只想一死了之。
赵先生自己也没弄明白,妻子周若敏是怎么找到田静家的。在周若敏疾风骤雨般的数落下,他像个缩头乌龟一样切生生地道歉、讨好,保证发生的事体只是一次错误的意外,就像所有出轨暴露的男人,赵先生也满口保证不再去找那个狐狸精。等到后来想起,这些话有多少实诚,赵先生自己也说不清楚,只是看着妻子那可怜的嘴脸,原本仅存的感恩这下也荡然无存了。要是能逃离这个家多好,赵先生无奈地想。
等到再次回到田静的怀抱,赵先生觉得这真是人生的幸福所在。他只想给自己在这些天所遭受的怨气带去片刻的安慰,他觉得不用再想更多了。他不去想田静已经怀孕的消息,他也不想去解决周若敏和田静之间自己该如何选择的问题,他知道,这个问题永远都不会有答案。他只想保持当下的状态:在下班后去见田静,然后在夜深前回家。
直到那个带有欺骗性质的电话打来之前,赵先生想得正是这些。准时上班、下班、见田静,然后回家,这就是赵先生一天的行程。但那个电话把三人拢到了一起,妻子那可笑的伎俩,情人那不屑的表情,让他坐在喧嚣的饭馆里直想找个缝子钻进去。赵先生没有想到一个新生命的降临给自己带来的不是好运,而是麻烦。
赵先生,阴差阳错被撞成了植物人,这是孩子带来的又一额外嘉奖。躺在病床上的他不会想到,即便想到也理解不了,为何留在他脑海里的既不是妻子周若敏也不是情人田静,而是她,那个从安徽蚌埠自来水厂来探访女友的女工,而他连对方的名字都不知道。
但这是事实,只是有些奇怪罢了。出事前一天,他请她坐进那个被当作办公室来使用的旧库房,让她换下被雨淋湿的衣服,陪着她聊天。他也不知道自己到底有多久没和一个人倾谈心了,他与妻子早已无话可说,他与情人也只是开些例行玩笑。而和她,看起来一切都新鲜,有活力。她撩起头发的时候,他觉得自己像被闪电击中了。
然后,他带她去看电影。在一家旧戏院,正在放《小城之春》。整个影院都是搂抱一团的情侣,只有他俩正襟危坐。后来在地下道,跟着人群慢歌起舞,在一家小店里快乐的聊着天。赵先生感觉像回到了初恋时光,那个美好地让人晕厥的时刻。赵先生已经记不得自己是有多久没再体验过这种美好的感觉。一切都是崭新的,他可以不用再回到整天抱怨的妻子身边,也不用在情人面前扮起讨好的笑脸,他可以完全彻底地做自己。
赵先生遇见她,如同久别重逢的相遇。此前,赵先生以为幸福就是一个妻加上一个情人。现在,他觉得幸福是邂逅一个人,那个人可以唤起他崭新的激情。赵先生觉得时间慢下来了,世界消失不见,留下的只有他俩共处的这一小片空间。虽然离别就在眼前,情话还裹在嘴里没能吐露,他却像个傻瓜等待圣光的降临,但这个机会终究倏忽而逝。在驶离的火车上,她问赵先生:昨天晚上如果我们那样,你愿意吗?而他只是笑笑,赵先生在想什么,可能什么都没想。
可谁曾想到呢,第二天醒来,赵先生就变成了一个植物人,再也风流不起来了。这是命运,只是有点悲罢了。
《赵先生》是这样的一个故事,据说这电影拍出来就被禁了十年!我以为起码有露点吧……后来才发现我太幼稚了。人家是因为内容被禁的,很奇怪哦,我记得那时候婚外恋的故事多的铺出来(当然我也觉得很奇怪,97年那会真的是离婚高峰,我认识的中年人,包括我爸我妈都不是在离婚,就是在闹离婚的途中),总之赵先生就是这样一个讲婚外恋的故事。
一个普通的男人,瘦弱、半秃,因为是老师,有点知识分子小气派,慢吞吞的,说不闲不淡的普通话,家里有个老婆有个儿子,外面有个学生情人。不知道他怎么会那么笨,去情人家上床都能被老婆逮个正着,但他那两面派的工夫表现的好极了,被老婆逼问,他就说“我对这个家还是有感情的,就是犯了点错误……”
“各么侬讲哪能办呢?”赵先生的老婆泼辣能干、嘴硬心软、说话大声,我觉得和我妈还真有点小小的相似。我妈妈那一代是很神奇的一代,岁月在他们那里既安安分分又匪夷所思,就好象她们嫁的一些男人,说话既冠冕堂皇又有点小小狡猾。
赵先生从来不会正面回答别人的问题,他温和地说:“你让我想想嘛,你给我点时间处理这个问题嘛。”
情人有个他的孩子,也跟他闹,但闹的又嗲又软,“你什么时候离婚啊,反正你老婆也知道了。”
他温和地笑:“你总得给我点时间嘛,让我把问题一步步解决嘛。”
他老婆如火焰般直接而暴烈地逼他,他情人如河水般柔情而固执地要他,他就这样活在水深火热中了。看到这里我怀疑了下导演是不是上海人,不就是情人有了个娃么,说实话,当年上海男人面临的婆媳关系可比这两个女人厉害多了,怎么会就心力交瘁到赵先生被车撞了呢?
然后他就昏迷了,昏迷中才知道他有第三个女人,又大方又温柔又自信的第三个女人,一夜柔情然后又各自纷飞……然后植物人般的他一想到这个女人就傻笑,然后故事就结束了。
演员都表现的蛮真的,除了里面有的人上海话用词不太准确。但看完以后总觉得不太舒服,就好象看在温水里游泳的青蛙。忍不住想说,跳出来吧,那么简单的事情。不明白啊,为什么这些比我年纪大那么多、社会经验并我丰富那么多、看起来比我靠谱又聪明那么多的人,会放不下那么简单的东西。
我父母当年离婚那会,我高兴地想去买鞭炮庆祝。我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还蛮抑郁的,因为无法理解他们不和的方式,一起吃饭,分床睡觉,分别和我说话,各自看各自的电视,帮助陌生人,折磨亲人,不说话,不离婚。感谢党和政府改善了住房条件,我们可以一人一个房间干自己的事情,否则我一定先他们一步崩溃了。作为血亲,我为无法说服他们而大伤脑筋,我也对自己有限的能力和思想大为伤感。
好在后来他们终于想通了开始了各自新的生活,而我也终于独立了可以在这里胡说八道。
人类有许多道德观,的确是无法统一的;而且自己的道德观人生观,也是在不停地修正的。(比如我纯洁那会一直以为有感情的做爱才有快感,后来我知道怎么用右手愉悦自己后这个观点马上不战而败……)也就是说,我们大部分时候不过是连自己都无法把握的平凡人而已。那么既然两个人出于爱情也好,出于经济也好,出于惯性也好,出于任何理由也好——反正已经住在一起了嘛,反正抬头不见低头见嘛,那么为什么不随和点,让日子过的轻松点呢。
如果按照自己的道德观,要一一清算那些对不起自己的人的话,那也许我自己应该更早被别人的道德惩罚给枪毙了。
当然了,我现在是站着说话不腰疼了,当年也被这样人不错,脾气好,不说准话,拿的起放不下的男人搞的五迷三道,无语问苍天过。我也曾经妄图用自己的行为准则要求过别人,我也曾软硬兼施地要求别人对我好点……掩面,羞愧,但现在想想,那段经历还挺有滋味的。希望这种事情就好象出天花一样,明白了以后就一直明白了。然后,然后就别耽误自己吃喝玩乐,享受人生的大事了!
有一个朋友说的好,我们这个年纪,当然需要别人的爱!但那是做爱而不是关爱,谢谢。
《赵先生》是一部打着中国十大禁片的噱头的电影——拍摄于1998年,由于婚外恋的主题一直被禁,去年才被允许发行DVD版;于是在DVD的封面上赫然印着乍眼的“禁片”字样。
这个DVD版,没有字幕,画面模糊不清,音效含糊不清,最要命的是其中有不少上海话对白,只能靠猜;真让人怀疑是电影院偷拍的枪版——但是此片从来没有公映过,也就不可能有枪版了。导演吕乐是张艺谋的摄影师,拍多了唯美的精致画面后,自己导了这部写实风格的电影——写实得让人不相信这是一部电影,和自家拍的DV差不多,我家的DV效果还比这强呢。耐着性子看完了,其实仔细回味一下,还有点意思。
人到中年的赵先生相貌平平,是搁在人堆里就看不到的那种——百家姓“赵钱孙李”里第一个,其实赵先生可以是人堆里任何一个中年男人;赵先生是某中医学院的老师,干的是中医外科,业余给暴发户按摩挣外快,看来挣钱不太多,也饿不死,就是这么一个稀松平常的人。老婆是个快下岗的工人,走样的身材,俗气的打扮,连同背景中昏暗阴靡的家也是单调乏味;情人年轻时尚,活泼可人,但是一旦告诉了他怀孕的事实,便成为难缠的道德负担;邂逅的陌生女人温柔婉约,亲切随意,临走前的那一问,风情万种摄人魂魄,给逃避老婆情人的赵先生带来轻松浪漫和无限遐想——出了车祸大小便失禁的赵先生还在冥冥中念着陌生女人,坐在轮椅上幸福微笑着意淫。
整个故事里,赵先生的表情、语调至始至终保持着平淡,无论是向痛哭痛斥的妻子保证不再和情人有联系,还是向步步紧逼的情人解释打胎的必要性,甚至在和情人的朋友发生争执打起来的时候,他的神情都是那么淡然,语言也是那么匮乏无力,犹如生活的晦暗无趣。此片始终灰暗颓然的色调,嘈杂噪乱的背景音,大概就是导演想传达的生活原生态——无趣,疲乏;背弃不能彻底,逃避无处可逃。
赵先生对老婆说:这十几年,我们没有爱情也有亲情;可是老婆质问:当初结婚的时候你不是说永远爱我对我好吗?赵先生对情人说:我是喜欢你的,但是现实太复杂;情人愤然甩头离去。对陌生女人,赵先生什么都不用说;陌生女人轻声问:如果昨天晚上我们那样,你愿意吗?赵先生笑了,笑得那样愉快,真是面向大海,春暖花开。当初他遇上情人的时候,大概也是笑得如此幸福;当初他遇上年轻的妻子时,大概也是笑得如此灿烂——除非他当初是为了房子户口等无情之物和妻子结婚。
两性之间的那点事情,那点关系,每个人都经历过,体验过——可是总挡不住的渴望“新、异、美”。男女之间的高峰体验大概就是最初的暧昧,相互的试探靠近,彼此的若即若离,令人三迷五岔的是某些模糊的细节和流动缠绕的情绪——一低头的温柔,一回眸的娇媚,一个拥抱的温暖,一个吻的颤动;而令人激动沉迷的恐怕从来都不是生活上的相互照顾,经济上的相互支持,社会关系的相互渗透,还有道德与责任上的相互制约——婚姻。所以当赵先生的情人以怀孕的事实要求实质性的关系(婚姻关系)时,赵先生与情人之间的浪漫情愫转变成了现实利益和道德的纠缠;尤其当妻子和情人共坐一桌要赵先生作出二选一的选择时,赵先生那张脸成了死鱼脸。陌生女人的出现,又将赵先生引入一个崭新的关系之中,因为没有得到,所以念念不忘;如果这段艳遇没有因为赵先生的车祸成为未了情,按照一来二回的章节继续发展,恐怕后续情节又要落入俗套,万一这陌生女人吃了猪油蒙了心——动了真情,自己离了婚,带着年幼的女儿非赵先生不嫁,一场伦理大战又要开演。
所有爱情的开端与结局能有多大的区别?人生不过是从一口井跳到另一口井,冲破一个围城又钻入另一个围城。
赵先生的故事说到这里,大概可以谢幕了;可是我却在想,这其中谁是最终的受害者?
赵先生的故事叙述于10年前,那时候婚外恋现象早已“润物细无声”的潜入中国大江南北。如果说这是经济发展、价值取向多元化、社会宽容性提高,甚至性解放运动在中国的悄然影响的综合结果,那么10年后的今天,人们更加自由——女人在经济上越来越独立,没有男人也能生活,也没有必要再忍受“一夫多妻”的现实;离婚也不需要单位介绍信了,完全成为个人的隐私,社会舆论压力也相应减小;婚姻解体的成本越来越低——人们可以更加随心所欲的追求爱情的新鲜养料。然而现实是,女人在婚姻中完成生育职能后,更年期接踵而至,雌激素水平大大降低,经历一个急速衰老的过程,在婚恋市场上大大贬值;而此时的男人在事业、经济、社会地位上正是黄金期,成为婚恋市场上的优势者。中年男人一方面不得不面对自己也在衰老的现实,另一方面又想借助年轻的恋人抓住青春的小尾巴——老夫少妻的搭配从古至今连绵不绝,被遗弃的始终是中老年女人。虽然现代法律给婚姻中遭遗弃的女人予以保护,在经济上给予补偿,但是又怎能治愈中老年女人孤独悲伤的心?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死生挈阔,与子相悦”是理想,是神话——有多少人是真正的感情上的不离不弃的神仙眷侣?
http://jingliumm.spaces.live.com/
很写实,挺惊艳,妻子和小三儿演得都特自然,赵先生,你也不能就说他道貌岸然,他就一男的,很多男的都那样儿式的。对于女人,他抱着解决问题的态度,却生出了一系列的问题。不在这个男人有啥弱点,而在于他有人本身的劣性。那个梦中梦,戏中戏,挺出乎寻常的。人的精神和肉身还真是不可调和。都不知道自己在干嘛!
现实到超现实的作品,哈嗲,演技无痕。
节奏略嫌拖沓,总体还算丰满。
米兰昆德拉说,任何男人都有两部性史。一部是由一系列的性爱关系和短暂恋情组成,简称为得手史;另一部是一大群我们想要占有却没让我们得手的女人,这是一部痛心的充满未竟之可能的历史。但是,还有第三部涉及一类令人神秘不安之女人,我们彼此喜欢,却不能相互占有,因为我们处在边界的另一边。
每一段都准确得令人发指。台词都特别家常(有好多句我都说过),口语化到啰嗦的程度,不搞警句,但所有台词都是最好的台词。更好的是那些没信息量的台词:鼻子里婉转地出声,干笑,啊?嗯,哼哼,哈哈哈。妻子半夜吵架穿颜色浑浊、胸口还缝了朵花的睡衣,蓬乱着烫过的短发,情人在床上穿简单白T黑裤,黑色长发娇慵地遮住半张脸,两人见面时妻子武装上了最艳丽的大粉外套和金项链,浓妆,但情人只穿简单黑衣、披着头发就整个赢了。蒋雯丽的白色打底加蓝开衫,则是属于远方和幻梦的颜色。
若这一刻我竟严重痴呆,根本不需要被爱。永远在床上发梦,余生都不会再悲哀。
怎么说呢,本片告诫广大男性朋友:为了下半生的幸福,一定要管好下半身的性福?——这是在给Condom打广告不成?
开场两场打光迥异的对话戏,效率极高地交代了人物困境。马上连上时代符号的抓取:号称知识分子的赵先生仍要给人按摩赚钱,泼辣独立的妻子面临下岗的历史浪潮也无计可施。整部电影不仅在讲赵先生的性焦虑,更在讲时代下所有人的穷途末路。与神秘女子告别的赵先生最后看到的是轨道上的一滩水,联系后来车祸的意外,想必述平老师对托翁笔下的安娜也有自己的理解吧。
极品男女的狗血情事。演员表演无可挑剔,但故事实在不能入戏。我就不明白为什么一个穿白裤子白鞋白袜子甚至白内裤的娘泡中年猥琐男还能搞什么婚外恋,女人们还都跟狗熊见了蜂蜜一样宝贝着。
吕乐对于中国男女关系的痛点抓取堪称精妙,利用赵先生对待三位女性的不同态度,反映了中国男女关系长久以来的三个问题:1.对责任和结果的过分强调。妻子讲求家庭负责,情人讲求血缘责任,通过吵架,谈判,质问等方式要个说法,要将责任落在实处,最终无法落实。2.对欲望的过度美化。人始终是动物,人之大欲,谁也逃不开,但妄图通过婚姻和道德来美化和抑制其存在,必然失败。3.对关系的错误认识。男女之间只有两种关系,一种是有关系,一种是没关系,但是我们追求的其实是彼此快乐的关系,而非关系本身。快乐时,想进一步产生关系,痛苦时,想早一点结束关系。而赵先生对梦中人念念不忘,因为他们很快乐,并且没有所谓的传统意义上的关系,他们只有过程,没有结果。一旦开始求结果,都将走向痛苦。想起那句网络俏皮话:终是庄周梦了蝶,你是恩赐也是劫。
一个中年男人的婚姻悲剧,所以么,不要着急结婚
每个女的开始都是预拒还迎让人寻不着却还念叨的蒋雯丽,后来就是打得火热任性放开的小情人,最后么就是矛盾多多要哭要闹的妻子了。影片只是将这经历倒过来演绎一遍罢了。
在男女情感上,大陆导演中确实没有哪位曾像吕乐这样拍出过“表演的真实感”。
小时候理想是当一名科学家搞搞飞机 玩玩导弹 长大后 理想是当个流氓我在床这头姑娘在那头 后来啊理想是当个作家意淫生活写诗追漂亮姑娘 读研了理想是当个博导 找个学生搞搞科研边做边爱
吕乐这些体制外的电影真是一部好过一部,一方面它很好的延续了原作的文学性;另一方面又用影像加深了故事的真实,饱满度。他从来都不是个卖弄电影技巧或者讲晦涩故事的人,这是我一直以来欣赏他的原因。
电影说的是梦想与现实的种种不可调和的矛盾。妻不如妾,妾不如偷。食色本性,人之大欲存焉。老赵您是打算过一辈子还是过一阵子还是过一下子?或许老赵都想要呢。7.8
一个有关中等人梦想的故事片,属于中国最好的电影的范畴,比《手机》好一点,没有回归,没有复仇,没有卖弄。它最好的地方甚至不是它的自然。它不只有关欲望,也说出了人的基本欲望与生活不可调和的矛盾冲突。这个冲突不是社会层面的,是生命本身的。万劫不复。——《看不见的影像》张献民。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这感觉来自蒲宁的小说《寒秋》结尾时的一段话: 我总是问自己:我一生中究竟有过什么东西吗?我回答自己:有过的,只有过一件东西,就是那个寒秋的夜晚。世上到底有过他这么个人吗?有过的。这就是我一生中所拥有的全部东西,其余的都不过是一场多余的梦。”
第一次:不好看。没有字幕,说话含糊不清。色彩昏暗,不好!第二次,找到了字幕。表姐离婚,剧情雷同,可惜小三扶正了。近五十的女人离婚,很心痛。
妻不如妾 妾不如偷 偷不如偷不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