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原老师的代表作,本该老早就欣赏的,不知为什么拖到现在才看,也许是不喜欢这个故事,也许是不喜欢小李这个人。看完感觉比预期好,楚原把故事提炼得很精简,就是梅花盗做主线。
所谓李老师拍女人,张老师拍男人,楚老师拍布景。楚老师的布景当然是出了名的,不过这部电影里除了内景,居然还有外景,而且还是雪景,真是令人惊喜。我一开始还不相信是真的雪,和LD一起研究了半天,才相信是真的雪。LD说:奇怪,香港哪儿来的雪?我说:大概是去日本拍的罢。后来查到是去韩国拍的外景。我承认看片子的时候大多数时候眼睛都盯着布景了,白雪,红梅,小桥,流水,轻纱,宫灯,冷月,立一两个寂寥的身影,好浪漫,好文艺,好美~~
狄龙在楚原的电影里很俊俏,无数人说过了,可我看了好几部,觉得不过如此。小李探花却是令我改观,宝蓝色长袍分外地衬他,不笑已经玉树临风,贵气逼人,笑起来更是灿如秋阳。连咳嗽的样子都很迷人。
提起阿飞,先想到的竟是姜大卫,太多人碎碎念,如果姜演阿飞,该是多么完美啊。也难怪,楚老师自己也悻悻地说,最适合演阿飞的就是小姜。小姜的气质和阿飞很契合,演技也完全能胜任,不过77年他已经圆润了,如果早个四五年,狄姜配对演小李阿飞,那才是真完美呢。
尔小宝年方二十,几乎毫无演技,像个呆呆的大娃娃。。。他四哥拿亚洲影帝的时候,也不过二十出头。
井莉的林仙儿被诟病最多,主要是扮相实在不好看,脸颊两侧的头发把她的脸显得更大,而且十分老气。但是她的配音非常好听,柔美得象天边的一丝云彩。
结尾李寻欢骑马和阿飞默默告别,雪地里两个寂寥的背影渐行渐远,令人联想起“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怅然。
一个老电影,本来感觉一定是个简单的武侠片,至于选角嘛,狄龙年轻时候看起来还可以啊,那个阿飞倒是很符合这个角色的设定,虽然不够浪荡,人物太刻板了,当然,我的印象中的阿飞还是吴京的样子。吴京这些年总算是混出来了。女性角色选角吧,可能是各个时代的审美不同没有一个觉得好看的,倒是男性角色看着挺是那么个意思的。
不过我们说的是这部电影,我对这部电影的印象真是一波三折,我根本就没想到这个电影我能看下去,估计是原小说的内容比较丰富,引人入胜,导致我竟然看下去了,而且厉害的是,竟然还能有好几个反转,真是了不起。但是因为一部这么长的小说压缩在一个电影里,就一定会导致一些改编,我以为魔改都是这些年的事情,谁知道在八十年代已经开始了。具体压缩的是简化了一些人物关系,比如说龙啸云和林诗音的爱情,在电影里就没有爱情只是对付李寻欢的计谋,这也行吧,然后还杀死了林诗音,而且最后龙啸云还是死在了李寻欢的手里,要是按照原著加入上官这个角色然后再引入怜花宝鉴再杀死龙啸云这个处理显然太复杂,在这样慢节奏的电影里必然放不进去,所以辱没了原先的故事。我又百度了一下原先故事角色里的人物,发现,噫,这个电影太单薄了,这个勾起了我看古龙所有小说的欲望,在复读的时候我有幸拜读了金庸的所有小说,看来我还是跨不过这道坎,还是要把古龙的世界仔细看一遍。
至于打斗吧……经历了好几个世代之后的现代武术打斗套路要更加耐看,过去的武术真是太一板一眼了,跟日本以前的剑戟片有的一拼。
第一招 扇子 就是阿飞请他喝酒的客栈,他发完飞刀还用扇子表明身份,问世间最高的出名的方式是什么,不是把名字写在头顶上,也不是让自己的家臣像说传说一样说出来,也是用一把扇子,低调又华丽,低调是不想亮身份的时候就把扇子折起来,想给谁知道身份的时候就把扇子打开。
第二招 随时穿着官服 这样一来,走在哪里都人有会知道你是做什么的,或者曾经是做什么的。
第三招 连同家产把至爱送人 在他的眼里表妹已经不至爱了,她只是一件物品,用来报恩的物品,这种送人送房的好事可不是每个人都能有的觉悟,送完之后,再来个借酒浇愁,显得自己痴情加仗义。
第四招 黑锅我背 送死别人去 回到山庄之后,就一直背着黑锅,这样认识他的人就越来越多,因为黑锅是会洗白的,但是死去的人就只有领便当了,所以背黑锅是没有什么大不了的,要深信自己是主角,主角的世界没有解不开的黑锅
不是我自己买的东西,我绝不要
我早就知道我绝不会有那么好的运气
可惜人面桃花,今非昔比
这是我最后一次问你,绝不会有第二次
江湖中本来就是这么一回事,谁的刀快,谁就有理
世上的人,其实都跟蜘蛛一样,每个人都在结网,等网结好了,就把自己一辈子都网在网中,我们以前所做的每一件事,为钱的,为情的,为朋友的,为自己的,都像一条丝一条丝一样的缠着自己,而自己就在网里面一直困着,怎么逃也逃不出来,有些人叫这个网叫做命运
原来所谓江湖正义之士,都会暗算别人
如果不是在背后出手,根本没有人能伤我
没有人能让我三招,一招都不能
我一直以为世界上最漂亮的是花,但今天看到比花还漂亮的人
美丽的外表盖着的不一定都美丽
你要利用感情的时候,就要像我,够冷够狠,否则就像你,一生都被感情支配着,在痛苦中跟悔意中过日子
你知道你已经错了十年了
结尾,李寻欢和阿飞在雪中,无声诀别
狄龙的李寻欢硬生生被我全程代入了楚留香。楚原的景是真厉害,可电影的细节上就是糙,又硬又糙。不过看了短评的科普,或多或少理解了为什么非要弄个那么直白的扇子和官服,所以还是四星吧。尔冬升的阿飞倔强和坚定的少年感都有了,但也的确有些许憨直憨直的萌感。雪中初遇,雪中分别,两个片段让中间的故事好似大梦一场。
冷风如刀,以大地为砧板,视众生为鱼肉。万里飞雪,将穹苍作烘炉,熔万物为白银。楚原的古龙武侠世界,狄龙的李寻欢和尔冬升的阿飞都很符合心中的形象,大概是回不去那个纯粹的武侠世界了。
武打动作不好看,得靠狄龙的手长脚长和英姿飒爽来弥补。当时古龙健在,对本片应参与不少吧。原著第一句“冷风如刀,以大地为砧板,视众生为鱼肉”,一个肃杀的基调,电影对此基本保留。那时候的少侠尔冬升和现在戴眼镜在横店训人的尔冬升真是判若两人。
林诗音太丑啦, 尔冬升好亮
年轻的尔冬升英气十足啊。改编剧本比较无力,且配乐若都用民乐才好。
除了那把扇子十分囧之外。。。亲爹啊,狄龙好帅啊,哭死~~
李寻欢难道不是应该有小胡子的吗?就算你是个探花,也不用天天穿着件官服出去打架到处显摆吧。
在楚原的古龙世界里,这部在我看来是拍得最好的。龙伯年轻时从骨子里透出“健康”。但30几岁上,瘦了容颜也添几分衰苦,就特别特别适合演李探花。这个故事信息量很大反转又多,本子在主线选取和平衡度上很好,配上楚原的颜色,古龙的奇诡跟寂寞都有了。就可惜选角离完美差着一口气。祖传没脖子这点对小宝特别伤,再加上他老画熊猫妆,阿飞看起来没有“少年”感反倒显得傻大愣。井莉演林仙儿也有点说不过去。岳华演龙啸云本身是蛮好的,就是他跟狄龙不来电,最后一幕两个人讨论“感情”云云就变成说教了,本来应该是很伤感决绝的高潮点呵。
据说这部有实景拍摄耶~~尔冬升演的阿飞好亮。古龙原著体现出5分吧
对楚原的古派武侠莫名好感,简单直入的叙事,山水画一样的镜头。人太仁义太多情就会被歹人利用,比如李寻欢,幸好他有例无虚发的飞刀,有阿飞这么死忠的朋友,所以总化险为夷。狄龙和尔冬升无论谁放到现在都秒杀一切“小鲜肉”,帅的就像画中人。
楚原曾经说他拍古龙电影时,邵逸夫让他拍的浅一些,像倒一瓶东西到粥里,要在瓶子上贴一个毒字,说明是毒药。这样的细节现在看起来非常可笑,然而当时就是这样。这部电影里李寻欢的扇子也是同样的道理。那时,古龙的小说很多人都没读过,小李飞刀的厉害也没有现在这么多影视剧的普及。作为第一版的小李飞刀,这样写虽然可笑,但也让观众快速知道了小李飞刀的厉害之处。李寻欢穿的官服也是直接说明他的探花身份,毕竟电影和电视剧不同,没有那么多的时间一一阐述。
以梅花盗作为电影主线,而金钱帮的故事没有包括在内;井莉的声音实在太难听;另外,里面主要道具-大名鼎鼎的小李飞刀-做得实在是难看,有点像美工刀。
最喜欢的楚原古龙武侠之一,因为这部电影才喜欢李寻欢。长身玉立的狄龙,往那儿一站就是个绝代名侠...个人以为阿飞是小宝邵氏演员生涯中最好看的角色之一,仿佛是直接从书里走出来的冷峻少年...很喜欢电影的感觉,“冷风如刀”的气氛拿捏得很到位。唯一不足的是,井莉怎么看也更适合林诗音啊...
狄龙笃悠悠地展开那把霸气侧漏的折扇, 正书"小李飞刀",反书"例不虚发", 自负地说道: 我倒想看看, 你能如何避过我的飞刀? 龙啸云冷冷一笑, 亮出一块黑色化妆镜般的大磁铁, 瞬间将十二把飞刀妥妥地尽数吸住…… 顿时我有如五雷轰顶, 化作焦炭…… 那一年的狄龙和小宝都好嫩
我只能说,不管楚原被如何质疑,至今他拍的古龙片是最好的。在那个时代,色彩运用的如此出色的,寥寥无几……我比较无知,我觉得张彻、楚原、胡金铨,这三人的片子色彩很好。
狄龙和尔冬升都符合我心中形象,就吐槽一点,李探花你那个扇子太狗血了吧?正面写“小李飞刀”反面写“例不虚发”,成天摇来晃去的,简直就是大号名片,你这种行为跟西门吹雪把名字写在衣服上有什么分别?而且...原来你的飞刀就是通过这个扇子机关发出来的啊?个人技术水平是不是差了点?
有道是,满腔的血,它酬知己!那个千杯的酒,它向天祭!
细节稍显粗糙 但狄龙笑的时候太美了 小宝的阿飞也楞楞的可爱
好多场景竟然真是外景拍摄,难得。总是很难认同小宝演的阿飞。太可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