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哪部电影看的次数最多,那么对我而言一定是《贝克街的亡灵》,09年第一次看,此后每年至少要刷两遍,M6是公认的剧场版巅峰,在我看来,这部剧场版有一种神奇的魔力,以至于我看了30多遍够还是觉得回味无穷,于是我总结出了这部剧场版的十个闪光之处。
1.题材独一无二。在02年那个网络还不发达的年代。这部的题材真的太独特了,网络虚拟人工智能让人耳目一新,孩子们通过“茧”来角色扮演,进行游戏闯关,这很有超前性,增加了观众的代入感。前所未有,创意十足。野泽尚真是鬼才编剧,这部剧场版将科幻,现实,推理熔于一炉,是其他剧场版无法比拟的。
2.思想内容深刻,编剧野泽尚通过灰原之口讽刺了日本世袭制,(那一段名场面登上过央视新闻),但是丝毫没有触及敏感话题,而是点到即止,这赋予这M6独一无二的思想气质,留下了很多经典名句。但这部剧场版的核心还是成长和教育,三位纨绔子弟通过游戏体验获得了成长,当看到少年侦探团把衣服让给女性,他们表面显得不屑一顾,其实内心早已经被触动,即使他们富可敌国,在真正的紧要关头,和侦探团比起来还是逊色很多,最后虽然通过拯救别人而出局,但他们收获了更加重要的成长,行事作风肯定会和以前大相径庭。其实编剧对于日本下一代还是抱有乐观态度的,就如柯南所说“改变日本的方法,并不是抹杀下一代”一个人真正的强大不是腰缠万贯,而且接受成长的洗礼变成一个内心强大的人。童年时期是人生的重要阶段,是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编剧也借此表达了教育的重要性。
3.联动福尔摩斯,《福尔摩斯探案集》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不必多说,这一次成功的将福尔摩斯元素融入在内,不论是柯南粉丝还是福尔摩斯迷,都能享受其中,更难能可贵的是,这部剧场版拓宽了福尔摩斯的内涵,进一步塑造了在原著中戏份非常少的反派莫里亚蒂教授,而且没有丝毫违和感,开膛手杰克的历史典故也被加入在内,而且开膛手杰克的戏份绝对是这部剧场版最成功的地方之一。
4.人气角色加持,这部剧场版是工藤优作唯一一次登场,没有拉胯,和柯南的心灵交流展现了什么是神仙父子,和柯南双线破案,在最后时刻再次帮助了柯南,而且帮助的方式逼格高,姜还是老的辣,可谓看点十足。
5.配角出彩,泽田弘树在整个剧场版中的经典程度至少能排进前三位,帅气忧郁,才华横溢却难逃悲剧的宿命,虽然有过憎恨,但是内心的善良还是战胜了恶念,最后时刻和柯南的对话难以磨灭,“现实的人生一点都不像游戏这么简单”而且柯南离开后说出了工藤新一的名字,如此有魅力的配角让人怎能不爱。
6.最好的少年侦探团,比起M5的最后侦探团惊天地泣鬼神的操作,我认为M6才是侦探团最讨喜的时刻,戏份虽然不多但是场场让人感动,虽然和那些贵族们比起来他们的身世显得不值一提,但他们没有卑微,也没有放弃游戏体验,当他们用假面骑士金卡换取游戏资格时,真的觉得这帮孩子蛮可爱的,相比于其他贵族子弟面对生死存亡的大哭大叫,他们显得沉着冷静,后来元太把外套给小兰,光彦把外套给小哀,侦探团的素质和品格相比于四少爷真的高出了太多,后来元太为了救柯南而出局,光步出局时对柯南的信任非常打动人心。他们三个人绝对不是只会捣乱的熊孩子,相比于其他孩子,他们优秀的太多,这就是少年侦探团,
7.新兰戏和柯哀戏恰到好处。相比于M19《业火的向日葵》中小哀对柯南的暗恋,M6才是柯哀关系的精髓—绝对的信任。在这部剧场版里哀的戏份不多,主要就两段,一段是卖萌讽刺世袭制,一次是舍身救柯南表达对柯南的信任和鼓舞,我相信这两段戏份绝对能圈粉一大波人,能在如此少的戏份中把小哀塑造的如此成功,编剧真的强。而这部中的新兰戏份也令人满意,M5M6是小兰人物塑造的顶峰,这一部中体现了新一对小兰潜移默化的影响,每次新一讲福尔摩斯时,小兰虽然表面上没有兴趣,但其实全都把这些话记在了心里,在新一的影响下,小兰早就成了半个福尔摩斯迷,这就是真爱吧,也是从这一部开始,真的觉得新兰简直就是绝配,灵魂伴侣。最后小兰在新一的影响下为了大局选择了自我牺牲,如此有魅力的小兰!两位女角色在这部剧场版里真的太出彩了。
8.柯南是人不是神。这是柯南唯一一次没有使用道具的剧场版,在虚拟世界中,柯南的道具全部失效,真正的依靠推理能力迎接挑战,直接屏蔽了所有动作戏份,彻底回归推理,更能让观众感受到柯南杰出的侦探素养。然而这也是柯南在剧场版中唯一一次绝望,面对小兰出局,柯南罕见的失去了冷静,悲伤的深情写在脸上,多亏了父亲的提示才能顿悟。但是我很喜欢这样的他,因为柯南太完美了,也许只有在他失去冷静的时候才显得真实,他也是个普通人,不是无所不能的神,柯南具有的是人性而不是神性,如此才显得柯南更加有魅力。
9.内容严谨,主题鲜明。这部剧场版的伏笔埋的比较隐晦,但是合情合理,一刷的时候就诸星是假扮的这一信息给出了很多提示,但是一刷很难发现,二刷的时候更能体会布局精妙,所有的伏笔都能自圆其说,基本没有逻辑上的漏洞,柯南的几次推理并不算复杂但是合情合理。有人吐槽辛多拉董事长为了隐瞒自己是开膛手杰克的后代而杀人显得有点扯,但是我觉得很真实。因为舆论和媒体这东西的威力实在是太大了,辛多拉作为公众人物,一旦身份曝光绝对会影响声誉,在舆论面前个人显得太过渺小。
10.时代赋予的气质。众所周知,1997年到2003年儿玉兼嗣导演,古内一成、野泽尚担任编剧的前七部剧场版是无可争议的佳作,这一时期的剧场版淡化特效动作戏,侧重逻辑合理性、人物塑造、感情描写。1999年开年灰原哀出场到2004年开年满月篇揭晓悬念,这一时期也是柯南剧情,画风最好的时期,而《贝克街的亡灵》上映于2002年,正好处在这两个时期内,想不好看都难。
尽管《贝克街的亡灵》上映已经过去了将近19年,但是我相信直到柯南完结的那一天,它也不会被超越了,《贝克街的亡灵》在各个方面都达到了巅峰,留给了粉丝无限的回味空间。当前情况下,柯南剧场版风格也早已经发生变化,前期剧场版早已经成为历史,虽然很多粉丝抱怨柯南剧场版再也不会出现《贝克街的亡灵》这般神作了,但是人总要往前看,在如今这个商业化的时代下,当下的剧场版的确更适应市场环境,柯南什么时候完结、会有多少剧场版?一切都是未知数。2020年年末,朗姆身份揭晓,2021年将会是柯南动画的第25个年头,动画即将迎来1000集,以前的经典集数会被重置,延期一年的M24也会上映,2021年的柯南漫画也会显得波谲云诡,让读者猜不透下一步,经历了2020年的低估之后,2021年柯南将迎来春天。柯南这艘宇宙战舰还会继续航行,而且看不到终点,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任务,不必为过去的美好而否定现在,《贝克街的亡灵》固然经典,但是现在也有现在的风采,而且作为柯南粉丝,不论发生什么,我们都会守护不是么。我们能做的,就是去反复品味曾经的经典,体验它们带给我们的无尽感动!
关注微信公众号:隔夜说动漫(ID:geyegz),每天推送有趣且有深度的动漫内容。
时间踏入9月,我们除了迎来一部《罗小黑战记》之外,也同时被柯南的年度剧场版《绀青之拳》大饱了眼福---
仿若超级赛亚人的京极真,只需一个拳头就能够将对面数十强敌全部摧毁殆尽。而柯南身处的险境,最后竟然是依靠将新加坡“金沙酒店”的整一座轮船状的天台坠落海面而消停的。
在整个观影过程中,我确实没少为夸张的特效震惊不已,但每每惦记起柯南应当属为的“硬核推理”本质,我便不自觉地萌生出辣眼睛情绪,简直不忍直视。
当然,与我一般见识的网友还是不在少数的,而这部年度剧场版在豆瓣的评分也从开映时的6.5,逐渐羸弱到如今的6.1了,距离不及格也仅有着一步之遥。
是否会打破去年《零的执行人》的5.8低分?从拍脑袋构思的猎奇剧情来评判,我觉得是很有可能的。
鉴于此,我便没有对《绀青之拳》进行长文解读(毕竟亮点很少,槽点却显而易见),而是回看了那部被誉为“柯南剧场版巅峰”的《贝克街的亡灵》,希望能借此重新领略柯南的精湛。
是的,事情的结果,相信大家通过本文标题就已经清楚知道了。
我没有获得期待的东西,相反,这一次回看还让我明白到《柯南》动画走向“科幻动作大片”的一种必然。
下文内容,我将对这部柯南巅峰剧场版进行解读,好让你们能够明晰其中的优劣---
《贝克街的亡灵》
大抵来说,这部剧场版以一位名叫“泽田弘树”的天才儿童,在相继研发出“DNA追踪系统”和“诺亚方舟AI”之后自杀离去为开场。
随后描绘了IT帝国统领者“托马斯”召开次世代虚拟现实游戏机的发布会,并诚邀了包括柯南在内的一众日本名门后代前往体验游戏。
但让人惊悚的是,就在孩子们都进入游戏之后,弘树创建的AI却突然出现并控制了所有电子设备,强迫孩子们务必通过虚拟游戏的考验,否则将会抹杀殆尽。
而与此同时,伴随着AI的恐惧,发布会现场也出现了游戏制作成员被杀害的案情。
随后带着种种悬疑,柯南众人踏入了通往100多年前伦敦开膛手杰克的破案游戏,并在历经系列冒险后,最终将一切真相大白于天下的故事。
在过去17年时间中,《贝克街的亡灵》之所以能够成为柯南迷的最爱,其中的关键脱离不了如下三大因素:
1.引入了超前的科技。
人工智能和虚拟现实游戏都是近两年来最为吸睛的创作元素(比如《复联2》中的奥创,《刀剑神域》,《头号玩家》,《勇敢者游戏》等等大作都沿用了此般噱头)。
但毫无疑问,制作人能在17年前的那个时代,通过一部剧场版将两大超前概念给演绎出来,这着实很难为动漫迷所抗拒呢。
2.福尔摩斯的引入。
《名侦探柯南》连载自1994年,也就是说《贝克街》上映的时候,这部已然走过8年历程的日漫已经成为无数动漫迷心中的经典了。
而俗话有说:“爱屋及乌”,那作为柯南名字的来源,青山刚昌起心动念创作漫画的动机,乃至柯南在剧中被设定的偶像,难道会不为动漫迷们所神往吗?
《贝克街》妙就妙在这里,它通过虚拟现实游戏的设定,让观众能够跟随柯南的步伐一同穿越回100年前的英国伦敦。那个时代有让人闻风丧胆的开膛手杰克,也有散发着万丈光芒的大侦探福尔摩斯。
剧末火车顶上柯南与福尔摩斯对视场景,至今让人意犹未尽,为无数动漫迷所传颂。
至于第3点则为“足够多的伏笔”---
对任何影视作品,我最忍受不了创作者在毫无铺垫或者突兀般的插入匪夷所思情节作为临时铺垫,继而对接上具备关键影响剧情的操作。
比如《全职高手》大电影最后,叶修在众人的帮助下成功开启了七阶斗志,然而辣眼睛的是,最后让叶神击败吕良的方法竟然源自一招任谁都不应该不清楚的通用技能,但制作人却非要将吕良突然写傻了。
我说你前期铺垫一下“吕良夜郎自大”也勉强可以吧,没有,吕良不仅不自大,且在整部剧中的人设都是极为榜样的存在。
不过《贝克街》不同,这部柯南剧场版后期接壤的所有关键剧情,通通都能寻找到相对应的伏笔---
比如弘树制造的,似乎与人工智能毫无关联的“DNA追踪系统”,事实上,这就是随后一切灾难的根源。
而人工智能之所以要控制游戏系统,其中的关键也在前期对各大名门后代“目中无人”性格的描绘剧情中得到了诠释:
“肮脏的大人物后代,也必然会是肮脏的存在,日本社会的未来就是被这种世袭制度所摧毁殆尽的”
人工智能的目的就在于将名门的二三代杀害,好让日本能够重置---这段剧情可没少为动漫迷传颂,认为是对日本社会现状的辛辣讽刺。
再比如柯南在游戏最后成功续命的方法,就得益于刚进游戏时所适逢路边流浪汉的一句提醒:“如果不想死,你得浑身浴血”。
于是柯南砸碎了车厢的红酒,利用液体的缓冲逃脱了最后的灭顶之灾。
不仅如此,在动漫迷看来,柯南于虚拟世界的历险,以及工藤优作在现实中的破案也起到了相辅相成的效用(所谓的双线推理)。可以说,《贝克街》着实让编剧们耗费了较比一般作品要多得多的剧本心力呢。
而就冲着以上这三点,这部柯南剧场版就足够凌驾于绝大多数的动漫作品了(对最近几年的柯南剧场版的碾压,就更可谓摧古拉朽的)。
好了,吹捧了一轮《贝克街》的优点,接下来我们就要去炮轰它的缺点之处了---
《贝克街》在我看来也不可能成神,而其中的关键也同样在“伏笔”。于17年后重新回看,我发现,《贝克街》的伏笔只能说是“充足”而非“绝妙”。
换句话来形容,这有点儿“有形无神”了。
比如弘树自杀的原因,剧情给出的解释为:通过DNA追踪技术探测到托马斯就是开膛手杰克的后代,私以为在人工智能开发完成后便会遭到杀害---美其名曰,与其被你杀,还不如我自己自杀吧。
但问题来了,首先为什么偏要导向死亡呢?创作者难道不知道弘树能在人工智能“留一手”的做法吗?(就像后来控制了整个游戏系统的AI那般,用以威胁托马斯就可以了啊,反正整个世界就只有你能够创造人工智能)。
你说弘树对人间已经毫无眷恋了?但现实是,日本不是还有一位相当善良的老爸在等他吗?(在后来报复托马斯的过程中,被后者杀害了)。
其次,托马斯是否是开膛手的后代重要吗?至少站在社会发展角度来看,他作为IT帝国的掌控者,理应做出的贡献会是常人不能媲美的吧?除了在研发进度上对弘树催促了几分,又有何作恶?
不要忘了,在托马斯和弘树相处的过程中还存在如此恰似亲生父子的温馨陪伴场面呢---
所以在我看来,唯一合理的解释就只有这个:在青山刚昌眼中,人们对于企业家的印象就是唯利是图,就是十恶不赦的。而如今加上恶魔基因,还有不作恶的余地?
于是,不仅青山笔下的弘树如此幼稚,就连托马斯本人也同样如此---
后来他将弘树老爸杀害的动机,就出于后者威胁“会将他与开膛手的关系公之于众”。不仅如此,青山为了凝重说服力,甚至还套上了“这是一个足以顷刻间摧毁IT帝国”的骇人惊悚的名号。
但归结来说,这又何尝不是创作者对动漫迷的偏见呢?
请务必留意我的用词“对动漫迷的偏见”,而不是“青山刚昌本人的偏见”。
原因就在于剧情最后,青山可是借由工藤优作的嘴巴说出了如下激愤的话语:
“杀人魔的血又怎样?世人怎样看你又怎样?为什么你不加以抵抗呢?”
很显然,青山是明白“恶魔后代也会是恶魔”的无稽之处的,所以他假借整部剧场版来宣扬务必破除偏见的价值观。
但问题的关键就在于,这种偏见理应不是约定俗成的认知错误吧?(比方说社会对女人的歧视,对高考决定论的执着等等),甚或者说,这不应该是连幼儿园小孩也都知道的常识吗?---真用的了让原本生活好好的弘树,在突然发现这个真相后就自此陷入绝境?
有点开玩笑了。
另外,对于延续了弘树意志的人工智能的作恶,其实较真来说也同样有点儿不可理喻---
它的动机起源于“对现有日本世袭社会的修正”,初看起来确实挺大义凛然的,但细琢之后又会发现这样一个问题:“人工智能和弘树为什么会对现有的日本社会表以憎恶呢?”。
难道更合适的做法不应当是“揭露祸害弘树的凶手的真实身份”吗?
AI没有如此作为,只是突兀般的就对日本青少年下毒手了,而原本带着“去游戏里寻找杀人真相”想法的柯南却自始至终都被割裂在现实凶案之外。
至于最后破解现实凶案的工藤优作,凭借的压根就不是推理,只是现场录像的拍摄,以及垃圾桶刀具的证物罢了。
这能说得上是“相辅相成”吗?
好吧,我们就假设人工智能的动机是没问题的,我们来看看它的整一个“修正过程”---
首先AI并未赶尽杀绝,他虽然设定了每个参与游戏的小孩只有一条命,但只需要一名通关,那全部小孩都能够得到释放。
从这个设定好像也能够品出AI对日本社会尚存一丝希望的意味吧?
是的,我开始也是这样想的,但接着往下看后,我却发现了一件可怕的东西---这个所谓AI,似乎就是在玩弄小孩!
我能理解在阿笠博士试图通过语音给予柯南通关提示时,AI所做出的“摧毁大桥”的惩罚(毕竟作弊了嘛)。
但不好意思,AI在随后的历险过程中先后做出“将福尔摩斯移走”(好让柯南断绝得力的帮手),“让AI操控的小孩对游戏中的反派肆意开枪”(让柯南众人置身到极为危险的境地),以及剧末“将火车上的旅客通通清退”(断绝了柯南假借人力去分离火车的想法)。
这系列擅自修改游戏玩法,随心所欲的加重柯南地狱级别难度的设定,又究竟是弄哪样呢?
这算不算是“出尔反尔”的体现?这除了属为“玩弄小孩”,又还能算啥呢?
不仅如此,就在柯南成功通关之后,他也点透了AI的良心:“你不是想将孩子抹杀,你只是想让他们通过游戏去获得成长”。
觉得合理吗?
我可真的从未见过一个拥有无上力量的人工智能,竟然会幼稚到认为“只需要让孩子体验几个小时的冒险”,那就足够将他们的劣根性完全清除殆尽,从而还日本未来以希望的设定呢。
况且啊大哥,你身上控制的那位小帅哥,不才是自始至终最恶劣的熊孩子吗?
你如今替代了他的身份,然后让他在过去几个小时一直以“沉睡”的状态度过,那究竟能够起到何等的修正作用啊?
坦白说,对于这样一个人工智能我确实挺无语的---
一来,它莫名其妙的怀揣上了修正日本未来的使命感;
二来,对于自己原设的游戏规则,却三番五次进行破坏,非要看到柯南队友从他身边消逝离去才能满意;
三来,这家伙对改变人类心智的困难程度存有如此幼稚的认识;
四来,你说幼稚就幼稚吧,但结果发现,最大的那个“毒瘤”却被他有意忽略了。
你们看,一个原本可视为极为超前的高科技设定,但在02年的这部柯南剧场版中却被创作者蹂躏得幼稚不堪。
那你们说这样的剧情发展,真能让人有所滋味吗?《贝克街的亡灵》还真有资格被动漫迷视作为“神作”吗?
不可能的,“佳作”二字它确实对得住,但至于“神作”了嘛,不好意思,那只是情怀作祟罢了。
由此可见,在17年前就如此欠缺对宏观剧情的把控了,那放眼到又再度耗散了17年创意的当下,《柯南》剧场版除了走“科幻+动作”路线之外, 又还能有何作为呢?
说白了,其实结局早已决定了!
好了,今天内容就到这里,欢迎在下方评论区发表你们的看法。
请收藏和转发,谢谢!
刷悬疑电影无意看到这部瞬间勾起了我的回忆,第一个10分就在这里吧(突然想到还有一部也要给10分)!!虽然是柯南系列的动画片,但是可看性非常之高,应该是柯南系列里最好的一部了。当时看了应该不下3遍,也成为我少有的常年留在电脑中的影片之一。 虽然剧情是虚拟游戏中,而且并没有大量血腥死亡出现(印象中就一哥们挂了),但是看完扔给人一种细思极恐的感觉。具体细节已经记不住了,看来有必要再去看一次!就对灰原最后H跟柯南告白的印象深了哈哈~ 嗯嗯我去重温了!
诺亚方舟(希伯来语:תיבת נחTeyvat Noaḥ;英语:Noah's Ark),又译挪亚方舟,是《希伯来圣经·创世纪》中的故事,一艘根据上帝的指示而建造的大船,其依原说记载为方形船只,但也有许多的形象绘画描绘为近似船形船只,其建造的目的是为了让诺亚与他的家人,以及世界上的各种陆上生物能够躲避一场上帝因故而造的大洪水灾难,记载中诺亚方舟花了120年才建成,这段故事分别被纪录在《希伯来圣经·创世纪》
而本片的一个人工智能,就叫做诺亚方舟。他其实就是一个男孩子,一个天才。
我觉得他在7、8岁这样的年纪,没有玩乐,没有朋友,而是在研究各种电脑,创建出一个游戏,不知道是说他可怜还是可敬。
然后,他选择了跳楼自杀,可以说是很心疼这个男孩子了。然后他又为了锻炼富二代官二代,而使游戏变得更复杂,伟大啊,还好柯南够机智,不然就要被搞死了。
意味深长的一部,在虚虚实实之间演绎着不一样的故事。所谓贝克街之亡灵,可以理解为不同的人吧!
最喜欢的一部柯南的剧场版 02年就已经脑洞到现在的vr虚拟现实技术很厉害呀 把现代科技和原来伦敦的故事 福尔摩斯的故事组合在一起 剧情很棒
对不起 不能陪你到最后
从这部开始柯南的水品直线下降
柯南剧场版系列评分最高的 剧情很吸引人 紧张刺激 其中有对日本教育制度的抨击 弘树的悲剧何尝不是这种制度所造成的呢 还有讲柯南和夏洛克福尔摩斯 东方和西方的结合 莫名地新奇 值五星
开头不喜欢,喜欢结局,小兰纵身一跳。剧场版柯南和小兰的感情线特别甜。
重看。觉得是柯南剧场版里面最好的一部
2002年的神作,所有柯南剧场版里我的最爱没有之一,对AI的想象,模拟体验游戏的先河,侦探间的致敬,以及白教堂血案VS贝克街的现实虚拟罪案对决,都是天作之合。还很好的讽刺了日本社会体制,但也恰恰呼应了血缘对人的深刻的影响,罪犯的后代是罪犯,天才的后代是天才,刺激却悲伤的冒险,概念太赞了。
总的来说~还是这部十周年制作为精细大气........只是结局太搞~~~什么叫JACK原来是个缺乏母爱滴易妆癖.....= =
灰原哀为了让柯南通关 自己牺牲了;和开膛手杰克绑在一起的小兰为了让柯南通关 从开在悬崖的火车上纵身一跃…虽然为了凸显小兰女主的重要性让她最后淘汰,但是我竟分不清两个人到底谁更爱那个眼睛仔
“哪怕一次也好,我想跟朋友一起玩。”哭死了
剧场版里最喜欢的。
最喜欢的一部剧场版
简直是神预言啊,弘树说人工智能这种东西被发明出来是会被大人利用做坏事的,如果是二十年前我看的大概会觉得特别好看吧
尽管很多人最喜欢这部,我没觉得
自觉是最好的柯南剧场版...
我不理解开膛手杰克为什么愚蠢到要把小兰跟自己捆在一起,以及小兰为什么不是第一反应就跟他同归于尽。因为是开膛手的血脉就要杀人,这动机也够荒唐的,甚至威胁要曝光这件事的父子俩都显得脑子有病,太过看重立意,评分虚高
去除一贯的主角光环和中二病,本片的立场套在现在的TC,完全没毛病。比如那些对二代们的质疑和阶层固化的批判。可惜我们不允许有他们这样的自省 。人工智能的游戏设定很亮。8.2
原来开膛手杰克脑子这么白痴.....
7.3分,说句心里话,我觉得剧情挺魔幻的。金田一与柯南,刚开始都是一本正经的推理剧,可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柯南里乱七八糟的元素越来越多了,保持初心的金田一却并不受中国观众的欢迎。看看柯南早期tv再看看这部剧场版,就这也配称作推理作品?这部电影根本没有被称为推理作品的资格。沾上了童年滤镜就尽情地往天上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