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许多人把这部片子当作一般的性喜剧来看,拿那些男根暴露的镜头大做文章;有许多人把这部片子当作一般的loser电影来看,把那些失恋者的丑态大书特书;许多人把这部片子当作音乐片、风光片、浪漫爱情片……来看,褒贬不一不一而足。
那我讲个小故事吧,昨天一个朋友找我喝酒,去一个小酒吧,为什么找我呢,我特清楚。丫被女朋友甩了。
他女朋友是我的铁子,年初的时候俩人在一次什么扯淡鹊桥会认识的,俩人各花了80块钱,参加一个大龄青年的交友会。女的大部分时间属于玩世不恭的主,认识了这个挺有钱的小伙。俩人相处的还算火热,很快到了谈婚论嫁的程度,确切地说是这个小伙子动了结婚的心。不过这时候,我这个姐们去新加坡读硕士的offer下来了,女的权衡了一下国内这个痴心的小伙子决定不放弃去国外深造的机会,决定先瞒一下他,最后直接出国一走了之。两人不免俗套的陷入了爱情的甜蜜画面,下雨天被雨淋啦、生病了互相探望啦、见父母啦、憧憬婚后生活啦……8月份如期而至,女人去了新加坡,临走的时候感情戏码做的也足够,眼泪啊鲜花啊各种。
半个月以后,小伙子打电话跟我联系要跟我谈谈,我意识到有问题,我就跟我姐们联系了一下,原来铁子要甩丫了,唉,我在国内还得透点话,怕丫受不了这个打击。我艹,我这不成了坏人了么,于是昨天晚上和这哥们去酒吧喝酒,聊天谈了好多。妈的,不说不知道,说出来吓一跳,这哥们痴心到已经办好了去新加坡的visa,要不是奥运会早就飞过去了,还买好了几千块钱的首饰要当作礼物,还打算等她一年,然后回来再给她开个店,如果今年登记的话,还打算承担她留学的十几万费用。昨晚当时酒过三旬看着杰克丹尼漂亮透明的瓶子,我实在有点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和电影一样,讲的是一个“我们到底需要什么”的故事,需要的是那些甜蜜的回忆,那些与爱人共同经历的日子,还是我们需要的是爱情,是婚姻。弄清楚我们需要什么以后,你知明确了自己,那么你明确了你的另一半了么。你搞不懂另一半,还是没搞清楚爱情,因为毕竟这是双方面的事情。你要爱情,爱情是一种感觉,于是另一半当情况有变化的时候,你不能强求发生更进一步的发展,你要的婚姻的话,你就要找一个适合结婚的。我并不是把爱情和婚姻割裂来看,而仅仅是更加理性的将任何事情都限定在其应属的时间地点人物环境之中,我不知道这样是否有道理,但是从我自身来看或许这样理性的生活得到的结果或许会更尽如人意。电影在最后是一个大团圆的结局,以为他已明白了自己要的不是莎拉.马歇尔,他要的是最后属于他的爱人,于是故事圆满了,这是我们都希望看到的结局,但事实情况很复杂谁又能说得清楚。
这几天上班,有点累,但是大家伙还经常出现这种奇怪的事情,都怎么了都。再失恋、无聊就看看《法兰克福香肠》这种打发时间的片子,就开怀了。
怎样忘记你的EX? 爱上另一个人就可以了.从失恋到重新恋爱这一段,很难走.对甩掉对方的人来说,某个场合还是会想起被自己甩掉的EX.而被甩的人在EX回头之时,总是会有一番挣扎.现实生活中,有的人吃了回头草;有的人没有,就如PETE一样,突然意识到原来爱已经不在了.
记得Forgetting Sarah Marshall在澳洲上映时做的PROMOTION.他们在电话亭后面只挂了张海报,上面只有三个词forgetting sarah marshall.我还傻傻的去查,SARAH 到底是谁.
很久之后,今天,我还是看了.毫不犹豫的给了5星.除了开头所讲的司空见怪的桥段,还因为里面的音乐.有笑料,也有深情.整个片子的节奏控制的相当好.
看到SARAH,突然想到了某位女性朋友.而SARAH didn't deserve Pete for sure.某位同志对我说:if you can't get this one, that means you are going to get a far much better one. Pete是个很好的例子.不过,在现实生活中,Pete们的运气也许不会那么好.
近两年“贱人帮”喜剧当道,杰森•西格尔自编自演,贾德•阿帕图监制的本片又是一例。影片的故事极其老套:被女友甩了的家伙如何振作起来,遇见真爱,终得幸福。但加入贱精元素之后,整个电影却没有了那种陈词滥调的感觉,让人觉得既搞怪谐趣,又温馨感人。有人说,背景设定在夏威夷的浪漫爱情剧就没几部成功的,因为导演和观众都会被穿比基尼的辣妹而不是剧情吸引住眼球。本片看来倒是完全逃过了这个厄运:你的注意力会完全集中在故事和它奉献的经典桥段上——比如让你狂笑不止,又觉得色而不淫的叫床比赛;比如那位唱功风骚、穿着淫贱的英国摇滚乐手(此演员哥们以嘲讽英国乐手为乐事,更极想成为新一代《洛奇恐怖秀》的主角);比如结尾那出非常可爱有趣的木偶版德古拉歌剧……在这部男露女不露的爱情片中,男主角在开头和结尾的全裸出境绝非噱头,其实那正是贱精的本质所在:让我们裸露真诚,让我们贱并快乐着。
http://cyacz.blog.163.com/blog/static/982699200902522134354/《忘掉莎拉·马歇尔》:失恋之路=崛起之路
(文:火神纪)
结束一段情感;然后开始另一段情感。
这是一个俗套得不能再俗套的爱情故事。
可是,正是因为生活如此循环不息;所以,生命才显得如此多姿多彩。
——火神纪。题记。
我觉得,这是一部挺好的电影。就算,它在任何一方面都没能比其它电影更出色的地方;但是,这丝毫不影响它成为一部优秀喜剧。这一点很难得;毕竟,把一些均不够出色的电影元素组合在一起,它还依旧能让我们眼前一亮并且印象深刻,这并不是件轻易能完成的事。
亲情因为还有血脉的捆绑而稳固不变,友情因为淡如水的君子协议而不那么动人心弦;于是爱情,也许是人类情感中最难以捉摸的情感了。对比亲情而言,它甚至更私密也更亲密;相对友情而言,它甚至更不稳定。
我们都相信亲情是恒久不变的;我们一旦和某人达成友情的默契,一般而言我们也愿意相信那是终生不变的。可是爱情呢,我们是否还有这样的坚定信念呢。这也许就是爱情,为何总能带给我们无穷无尽的担忧与烦恼的原因了;与他人亲近的渴望从不曾熄灭,但却因为害怕受伤而总让人望而生畏,于是它既可以创造最华美的温情喜剧,也能创造出最凄美的委婉悲剧。
爱情成了最具魅力和生命力的文艺题材之一;正是因为它有着其它情感不具备的不稳定性。爱情的可变性而成就了它的可塑性——从宏观角度上来看,所有人的爱情故事也许都是千篇一律没有差异的;而从微观角度上而言,我们却没有办法找到两个完全一样的爱情,它又是独有唯一的。宏观上的无差别让它具备了强烈的诱发共鸣的可能,而微观的唯一又赋予了它千变万化无穷无尽的生命力和创造力。
共鸣的力量,题材的无尽可能;爱情是如此优质的文艺素材。既然无法一语而蔽之,那么就有了极其丰富的想像空间和发展空间。这部电影里的这个爱情故事,它所选取的是爱情征途里的一个分界点——分手,重新开始。爱情其实很少让人们过于意外,分手之后的一个必然结果——那就是重新开始了。也许很俗套,可是这却似乎是一个铁一样的规律。
这是一部有泪有笑的电影。诙谐的笑点似乎俯拾皆是,可是笑过之后却又不免心生悲凉之感;于是,它就注定了它不仅仅只是一出轻松无味的轻喜剧那么简单了。
看这部电影,不免让人想起很多年前的那套《美国派》(American Pie)系列电影或者《欧洲性旅行》(EuroTrip)之类的轻松性喜剧。至少它在某种程度上跟那些电影是挺像的——肆无忌惮的性话题、率性的裸露镜头与整体的诙谐风格。但是它依旧与那些电影有着一种本质上的区别——这部电影多了一层低沉阴郁的反思在里面,所以它不显轻浮;而它的这种低沉反思又不至于影响到这部电影整体风格上的轻快格调。
如果在尺度上把握这种恰到好处的反思,是非常有难度的。它既要打动人心,又不至于阴郁成悲凉;说起来似乎并不太难,可是延伸到影像上去,以剧情的发展为脉络、以人物的情感为载体、以音乐为背景衬托,同时顾及到种种这些并且拿捏到一个最合适的尺度——既要让我们尽情地欢笑,而又必须表现出人物内心的悲痛情感,同时还必须在我们欢笑之余不产生一种把快乐建立在他人痛苦之上的负罪感,这是非常困难的。
就拿前面说到的《美国派》系列来说吧,它显得非常无厘头并且是非常好笑;可是,它又是如何逗我们发笑的呢。不外乎是让电影里的人物显得愚蠢,而我们的所谓欢乐,几乎是建立在一种嘲讽性质的基础上延伸开去的。我不否认当我看那几部系列电影的时候显然是挺乐呵的,可是在看完电影的时候,我很难保持那种愉悦的心情。开始我有点百思不得其解,当看完这部电影的时候我明白了——是因为负罪感。
嘲讽别人,其实并不是太愉快的一件事。也许我们是无法抑制住那时候的满脸欢颜,可是当这种欢颜最终谢去,我们的愉悦心情大都也将随之凋零了。因为,这样的欢乐是病态的;带给我们所谓的欢乐,其实并不是一种健康的欢乐,相反正是因为那些人的愚蠢而把我们逗笑了,这就给我们潜意识上带来了一个暗示,电影里的那些人遇到的那些事,那些人物大都是不愉快的。于是这样的暗示带给我们另一种解读,电影里的人物几乎是在受虐般地带给我们一种病态的愉悦;于是我们在电影之后会产生一种不愉悦的落差就非常好理解了——他们是主动地受虐来逗乐我们;而我们,则更像是一种被动式地受虐。这种受虐式的视觉刺激带给我们一种非常严重的审美疲劳,而后随之而来的还有一种负罪感;毕竟是因为我们而迫使他人受虐。
观影的过程中也许曾有的愉悦都在观影之后化成了不愉悦感;并且在观影过程里有多大的愉悦,在观影之后也就有了多大的不愉悦,这两都是成正比的。
这部电影在尺度上的拿捏,正是非常好地替我们摆脱了这种负罪感带来的不愉悦感。首先它是欢快的,然后它带来的反思又足以让我们忘却了那种负罪式的不痛快,进而带给我们另一种形而上的思考。这一点很重要,它决定了这部电影仅仅只是一部无厘头的性喜剧,或者是一部比较有深度同时又轻快的文艺电影。
身兼编剧和主演的杰森·席格尔(Jason Segel)的完美剧本加上出色的演绎成就了这部电影。观影的过程是愉悦的,观影之后我们变得积极的;对于一部这样的电影,我们还能去苛责它什么呢。
先是一段颓靡的生活状态描绘,然后是一场直接了当的分手;我们可以想像,当一个本身已经是极度消极的男人,当他把所有积极的表现欲望都寄托在爱情上的时候,分手对他来说,意味着的也许就不仅仅只是分手那么简单了。生活将变得一塌糊涂,因为他仅有的祈望已经彻底地离他远去。
当然,他要比所有人更难以接受现实。因为别人的分手,仅仅只是一个自主的忘却;克里斯汀·贝尔(Kristen Bell)饰演的莎拉却不仅仅只是他的女友,同时还是一个热播剧集的女主角,于是他的忘却过程还将面临的还有从媒体上时时向他轰炸的伤疤揭批。本身寄望甚高的爱情已经死去,好不容易结痂的伤口在愈合的过程中又总被不停地掀开……
这也许也解释了后来当莎拉终于被新情人抛弃时向他投怀送抱时他坚定的立场以及报复式的快意恩仇。毕竟,当一个人受的伤害过于巨大并且最终摆脱了所有伤害之后,他也许不会再那么轻易地回到好不容易走出的原点。
米娜·古妮丝(Mila Kunis)饰演了一个完美的前台服务员,她不仅给了一个伤心旅客一个免费的房间,并且给了他一个不再伤心的绝好理由。给他一个暂避风雨的港湾,鼓励他进入自己的生活,帮助他建立起自己的事业……每一个失恋的男人都应该遇到一个属于他的瑞秋,然后重新开始一段新的爱情,开始一种全新的生活——不是把悲伤的情感转移动后来者的身上而变成一种取代式的恋爱,而是开始一种形而上的崛起之路。
当然,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像他如此幸运。所以,这部电影成了一声轻轻无声的悠悠轻叹。至少,我们多少会有点羡慕那个可爱的孩子。吸血鬼题材的爱情歌剧,一个全新的音乐人在失恋的时候开始崛起,一个落魄而颓废的男人在失恋的时候死去;这是一个多么雅俗共赏的爱情故事。
忘掉莎拉·马歇尔其实是件很困难的事。因为他本身痴情,专一;而她则美艳,并且在任何时间地点都能将他包围。爱上瑞秋似乎也是一件注定了的事。因为他正悲伤,无助;而她却大方,并且关心他,给他帮助,同时还喜欢着他。
我们也许都不会很喜欢莎拉,我们也许也都渴望瑞秋。可是我们也知道,我们不会如同他一样幸运。所以,当他忘却了她,当他爱上了她;我们会在纵观着他颇为坎坷的情感之路的同时,也替他在事业上的崛起之势而开怀。
当然,他也同样干了许多的蠢事,仅仅只是为了逗我们开怀。可是因为他的幸运,因为电影励志的主调,我们不必为我们那敏锐的负罪而哀伤。所以,当我们看完了这部电影的时候,我们会依旧愉悦,并且对人生持有着一种积极而满足的姿态。
爱情可以挫败一个人,爱情也可以造就一个人;爱情可以折磨一个人,爱情也可以抚慰一个人。同样的道理,失恋也能做同样的事。而《忘掉莎拉·马歇尔》这部电影所要告诉我们的,是失恋,是可以迫使我们摆脱一种旧有的生活模式,进而走上自己的崛起之路。
当然,这只是爱情无数种可能性中间的一种。可以说,这是一部挺恶俗的电影;可是想想我们的生活,我们何尝不正是如此肤浅而恶俗地活着呢。所以,我从来不讨厌这种所谓的“肤浅”;因为它是如此真实而且实在。
我们应该如何去面对失恋,我们应该如何在失去挚爱之后更好地调整自己的生活——这部电影给我们提供了一种渴望的念想。我们也许也会做一些蠢事,我们也许也曾如此悲泣;可是我们都还好好地活着,不是么。这就好了,因为还有那些美好的向往,在对着我们遥遥地招手。
谁没有某个脆弱的时刻,谁又没有某个哀伤的时刻;重要的是我们如何去渡过我们生命里属于低谷的那个瓶颈,然后更好地展开我们下个阶段的生活。悲痛欲绝的男主角,蜷缩成一团地躺在最高档的房间里不停地哀嚎与哭泣,窗外的夕阳投射着哀伤的淡黄色调把整个房间都染成了悲伤……我喜欢这个镜头带给我的那种构图的美感,虽说,它所述说的那个故事也许并不那么动人。
夏威夷。夏天。波浪。鸡尾酒。男人。和女人。夜色斑斓。所有的一切带给我们无数美好的遐想。这就够了。我不曾寄望,这样的一部轻快的轻喜剧能带给我什么,可是这部小投资的无厘头电影在某种程度上感动过我。
另外提一下,这部电影的原声音乐也是非常不错的。
2009-01-27;己丑牛年丙寅正月壬申初二;清晨7:50。己丑第一稿。
--------------------------------------------------------------------------------
附注:电影资料扩展链接。
■片名:《忘掉莎拉·马歇尔》
■译名:《Forgetting Sarah Marshall》
■导演:尼古拉斯·斯托勒(Nicholas Stoller)
■编剧:杰森·席格尔(Jason Segel)
■主演:杰森·席格尔(Jason Segel)、克里斯汀·贝尔(Kristen Bell)、米娜·古妮丝(Mila Kunis)
■类型:剧情、喜剧、爱情
■片长:118 min
■产地:美国
■语言:英语、夏威夷语
■色彩:彩色
■混音:杜比数码环绕声、数字化影院系统、SDDS
■幅面:35毫米遮幅宽银幕系统
■制作公司:Apatow Productions
■发行公司:环球影业
■首映日期:2008-03-10(美国)
商业轻喜剧的定位给电影带来了很多笑点,《忘掉莎拉·马歇尔》甚至在gay圈里被奉为“治愈系”经典。但电影从头至尾对女一号Sarah的不断打压(结尾甚至以Sarah在新剧里和动物通灵作结),以此衬托男一号和女二号的“完美契合”,让电影起码low了两个等级,失却了一部好的爱情电影应当具备的真诚。
我无意为Sarah平反,但电影里打造出的Sarah自私、没品位,完全一个没有灵魂的单薄形象,似乎活该遭受被新欢抛弃、被前任的新欢羞辱、伪装高潮、旧剧停播、甚至落得在新剧中与动物通灵,但这一切都过于十足地来自一个惨遭抛弃的男性视角。在全片唯一一个下定决心要入题讨论爱情失败的原因时,Sarah哭着诉说自己为什么在上一段感情中不幸福,以及自己在努力尝试改变和挽回,可惜男主浑然不知也毫无作为。原本,电影是可以在这里更进一步的,但诉说随后戛然而止,没有更多的回溯镜头加以配合,完全不给观众留丝毫接受女主角行为合理化的机会。一切的一切,都是男主角遇见另一场美好,径自move on去了。
任何一段感情都有它complicated的一面,但《忘掉莎拉·马歇尔》完全忽视了这份真实存在的“复杂性”,只是肤浅地下判决,虽然立意可用《和莎莫的500天》的结尾来归纳,“夏天走了,你还会迎来秋天”,但说到“治愈”,别开玩笑了。
失恋之后遇到了美丽的女人,打得火热的时候前女友出现!老套的故事,不算新的细节,看的不难受,足矣
ah! just don't bother.
好无聊的片子,尤其是最后设计的那突兀的情感背叛,美国人都是狗吗,见一个上一个,无论到哪里,SEGEL这两年事业大丰收啊,一部接一部,MILA在这片里挺漂亮的,BELL小姐还不错,虽然很贱,但也算甜美!
剧情有些松散,演员倒是很卖力,作为一部屎尿屁喜剧已算合格。
很意外,这个成了我最喜欢的Apatow crew电影老处男、一夜大肚、超级坏和永不止步都挺喜欢,但只有这部当得上“爱”这字眼大概是因为这部最恬淡,哪怕表面上还是Apatow拿手的B了P了V了那一套史葛杰的伤心衰男实在可爱,而可爱这词儿几乎套得上片中所有人物,哪怕是本该恶人恶
呵呵~~娱乐一下还是不错滴~~即使缺陷比较多不够hi至少还可以看看夏威夷的风光~~^ ^ex girlfriend长得真像那个shark里面的~~
这种Jason Segel帮我很像的感觉又来了~有几个小细节还蛮感人的~话说这部他狂露点啊哈哈哈哈闹哪样~~其实这部是Get Him to the Greek前传吧~
为了我爱的两个美剧演员~~`但是他俩真的很不搭~~还有这笑点何谓笑点~~很闷很冷很低俗
首先演员都不错~剧情紧凑的味道有点像40岁处男~男女主角感情和最后的戏剧有点突兀就是~...还是给4~
http://www.verycd.com/topics/317400/,http://tlfsubs.eastgame.net/download.jsp?movid=3453
这是个爱情故事,也是个关于知遇的故事。灵魂的欲望注定要比身体的欲望热烈得多。爱情太需要懂得,欣赏和一点点小崇拜。就像电影里的那个夏威夷美眉,爱一个人,爱他的音乐梦想,爱他古怪的歌里传递的信息,一个缺乏运动细胞的宅男丰富的内在,德拉库拉阴暗丑陋背后的纯情。
搞笑揶揄的成分多点,世间鲜有痴情男,Jason Segel果真一看就是喜剧演员的料,KB在里面也超美的
应该还行,不过几个SB翻的字母彻底的让我没了兴趣,我搞不懂,如果你做不好一件事情的话,你干什么要做呢,做不好也就罢了,还要传播,浪费大家的时间。操。
Are those sad tissues or happy tissues?haha
没觉得好看,就像不喜欢“一夜大肚”和“四十岁老处男”一样。完全老套,不觉得好笑
总觉得我不是第一次看这个,也许是因为看过黑天鹅和亚瑟
很有意思的爱情喜剧片,不浪费你每一分种的时间。一段爱情的结束会带来另一段更美好的爱情,以及对自己更加清楚的认识。里面有些很熟悉也很喜欢的喜剧演员 哈哈 可爱~
贾德·阿帕图作品中最喜欢的一部了。哇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电影一般,但冲着卡司给多少颗星都行啊!!!几乎随便一个有台词的演员都是喜剧明星!!!(⊙o⊙)~~~
在巴厘岛酒店里的HBO里就着伏特加看的,外边暴雨肆虐。白天和之前自己喜欢的、不喜欢自己的女孩一起看海、看印度教神庙里的猴子。在这一刻,这是个很适合情境的电影。但其实电影差点,因为结局太俗了。结局应该是此君 'die alone, filled with regre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