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黄飞鸿是一系列里特别喜欢的一部,除了李连杰的打戏外,故事也是很好的。
片中有国家大义。李鸿章要办个狮王大赛,黄飞鸿不希望输给外国人,让外国人阴谋得逞,堕了中国士气,也不希望自己人自相残杀,不过,最后只能参赛,阻止一切。整个比赛,中西合壁,有中国传统的南狮北狮,也有其他造型的龙、蜈蚣什么的,还有西方机械。打斗时,有中国功夫的相互碰撞,也有以血肉之躯对抗西方枪炮,还有花式的舞龙舞狮,情切紧凑,气氛紧张,场面精彩。是一场视听的盛宴。
故事中的情义也特别动人。黄飞鸿与十三姨的感情,十三姨热情,黄内敛,但偶尔吃起醋来又特别可爱,两个人浓情蜜意间,发乎情止乎礼,美而动人。黄飞鸿与鬼脚七之间的情义也是,男人间的信任,可以互托生死。鬼脚七演得特别好,那种执着的忠义,被抛弃的自我放弃,被感动的痛哭以及之后的生死相随,特别出彩。
除了故事好看,这片子看完,还让人感慨,国家危亡时,名与利前各色人等的选择。还有主人公最后陈词的几句掷地有声的话,连着后面的歌声,真是声音起,热血起。
再看徐克《狮王争霸》 那天看过贾樟柯的一篇访谈,大意说是港片潜移默化了他的电影观,甚至还说《三峡好人》完全就是武侠片的构造:关于寻找,并解决问题。贾樟柯的电影我一部也没看过,虽然一直很想看,尤其是在深圳参观过世界之窗后,非常想看一下他的《世界》,但确实没有看成。相信早晚会都看看的吧! 还是别说贾樟柯了。前几天又看了一遍《狮王争霸》。还是在中央六电影台。最近这台老放他和李连杰的片——不过中央六台不管什么片都是放一遍又一遍的,而且经常以换分类的方式来播,比如徐克系列,或者李连杰系列,这个重复的可能性就很大了。这部片我不知道具体看过几次了。最早的印象是读高小的时候,还是放露天电影,就在我们高小那高高的阶梯下面的那个狭长道路上,竖起两个高的杆子,之间挂大银幕。我记得那次没看全,开始看的时候已经是大家在那里说“爱老虎油”了(我突然想自己的记忆是不是有些混乱——因为高小并没有学英语,怎么知道“I love you”是什么意思呢?不排除私下同学之间的超前学习,但自己心里还是有点没底),对于十三姨这个怪怪的角色那时还真是有点迷糊,“岔了辈了”。除了最后群狮乱舞的场面外,记忆最深的人物竟然是“鬼脚七”:他的腿上功夫实在是被徐克拍的太出神入化、瞠目结舌了,连李连杰恐怕都得敬畏三分。但也许是他的经历打动了我:被社会所抛弃,沦为社会最底层的人人可以唾弃的一分子,但最后还有那么一个热心的人能够收留你,那是怎样的一种情怀! 这次看进一步加深了我对这些细节的印象,但徐克的黄飞鸿系列最令我深有感触的其实还是他的电影中着力表现的:时逢乱世,一个个体能够为社会做些什么的问题;以及到底该用何种态度面对中西方文化之间的竞争,并应该采取什么措施的问题。这些问题和最近颇有些火的大国崛起话题可以相互交织来探讨。大国崛起应该绝不仅仅就是简单的机缘巧合,因为所有的国家都是在你追我赶的。某个国家在某段时间突然崛起,绝对是有其必然因素的(事后诸葛亮),但同时因为同样的因素,可能又为某些问题埋下伏笔(还是我们的老老祖宗老子的话充满了真理性: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但静坐等待祸福来提升自己尤其是增加国家的竞争力似乎是很不现实的(中国古代历王朝似乎有静待的取向,经典话语就是“我自受命于天”,如果作为建朝初期骗骗人还可以,等到王朝都快崩溃了,还有这样的想法就实在有点傻得可爱。因为从根本上讲历朝统治者不过就是不同时期提供公共产品的竞争优胜者),这个时候就必然会产生采取如何态度、如何手段面对竞争的问题。 徐克的黄飞鸿电影里面通常会刻画面对这种情况的几种中国人:第一种,完全西化的。以十三姨为代表。这个人物其实在几乎所有黄飞鸿电影里面都起到西方科技和价值观的引介者的作用;第二种,反对西化的。大部分的清朝官员,还有一些有血性的江湖人士(义和拳是历史上的典型,电影里面也有许多不同的结社)。这两种人的目的和表现也是截然相反的,前者目的是为了维护既得利益,表现为既谄媚又暗里不合作,或借之打击国内民众。后者目的是为了维护即定的生活状态,表现为全面排斥,不管是东西还是人;第三种,是对西方的到来无所谓的,只要能够获益或不影响自己按照先前状态获益,这种人很多,基本是作为模糊的背景来讲述的,部分官员,大量的黑道人物,他们的利益与西方列强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或作为买办,或勾结白人贩卖猪仔、鸦片,或卖买军火,欺压百姓;最后一种也是最少的人,就是由危机感转化成紧迫感,觉得应该有选择的吸收西方科技,并主动参与到竞争的有识之士。这里面有少数的官员(李鸿章被塑造成类似于这样的角色,估计是内地许多观众觉得有些不理解的,但估计更接近于其真实面貌),也有像孙文这样的知识分子,更有一些直接面对商业竞争的民族实业者,如购买蒸汽机的宝芝林掌柜黄麒英,因为他们对竞争压力的感受更直接,也更迫切。黄飞鸿在这里也是作为这样的正面角色所着力刻画的,虽然有些时候他表现得有些像一味排斥西方的江湖人士(这可能是为了满足潜在的中国普通民众的民族情绪而为票房市场作出的某些考量),但一旦认清现实,在十三姨的开导下,他基本都能迅速接受西方事物,并作出实用主义的选择。 这几种人的再现,是否是成功的呢?或者说是否能够代表当时的那种真实呢?因为我们毕竟是在若干年之后拍出来的反映那个时代的片子,况且这些黄飞鸿的故事基本上是编剧们编出来的,那么这种分析对于理解当时那个时代是否还有意义呢?个人认为,应该是艺术的再现了当年的情形的,而且可以为现在人警醒或借鉴。 许多问题,在我看来不是说商业片就应该回避的。商业片也应当有价值观,因为它毕竟是作品。如果你的价值观得不到认同,就会被观众所唾弃,最典型的莫过于近期内地著名导演拼凑出来的几坨著名垃圾。这一点在我少得可怜的好莱坞电影视野中有体现,因为不管情节怎样离奇,这些片的结尾都基本是大团圆,主题得邪不胜正。徐克的电影,可以说非常完整的体现了这种正统的价值观(我理解的首先是他立足于香港社会的正统),而他最着力刻画的是中国传统所一直培养的武侠意识——在国家危亡的时刻,上要匡扶社稷,下要救助贫弱的个体,正如同金庸所云: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用这个标准来衡量大陆近几年来这几部大陆导演所谓武侠,简直垃圾不堪。要么陷入国家体制下的代言,要么不过是人肉搅拌机。 武侠意识是与市民意识相对应的。只要是当市民对国家体制的不信任感增强的时候,武侠意识就会崛起。因为武侠意识首先就体现为对国家公力救济的一种不信任,对私力救济的一种期待。虽然这种意识不过是某种读者观众的自我满足,但这种意识的健康成长也是需要培养的。大陆现在的武侠流行的情形正好说明现在人们有这种意识的需求,但还不成熟,或者说这种待有责任感意味的市民意识(传统武侠为国为民的气质内涵)在这个价值取向多元的时代已经没有成长的土壤。玄幻当道,妖魔鬼怪的肆虐横行,从一个侧面可以看作是集体意识对现代化社会的背弃,并寻找到的获得点滴精神满足的替代品。 曾经有一种说法(现在说的好像就比较少了),说香港是文化沙漠。但我更相信如果有文化沙漠,那么也不是在香港。或者即使那里真的是沙漠(从文化的固体载体的数量少上来讲),那么在沙漠中的人才对水有着更深的体悟和渴望。当黄飞鸿的佛山无影脚无数次的以各种不同的演员在我眼前展现,我突然想,正是这无数的不同模样的黄飞鸿,以同样不畏强暴、兼收并用、传承文明、开拓创新的精神,给了中国不断崛起的力量。
黄飞鸿想保持严肃的师表但在活泼灿烂的十三姨面前又保持不了的窘态真是太好笑了。这两个人真是把这两个角色演活了,人物塑造饱满,细节处理的很好,徐克太牛了,徐克的黄飞鸿三部曲真是一部比一部好看呀,完美!教英语那段真是逗死我了。“爱老虎油”娶了十三姨关系就乱了,儿子变干妹夫,哈哈,笑死我了!
“我们不只要练武强身、以抗外敌,最重要还是广开民智、智武合一,那才是国富民强之道”。侠之大者,宗师风范,继续引发对家国民族命运层面的思考。动作场面持续升级,舞狮竞技此后成为该系列一道亮眼的招牌。跛蹆鬼脚七弃暗投诚舞狮助力,演员精湛的表演为影片增色不少。当历史滚滚洪流即将席卷而来之时,没有一个人是能独善其身的。
李大人,所谓胜者为王,败者为寇。刚才天炮一响,如果没有天灯挡枪的话,胜负归谁,还真没人知道。现在金牌在我黄某的手上,并非我赢了。大人为了大显我民神威而举办的这场‘狮王争霸’,死伤这么多人,在世人面前,其实我们都输了。依小民之见,我们不只要练武强身、以抗外敌,最重要还是广开民智、智
据说十三姨是素颜出镜的。
现在金牌在我黄某手上,并非我赢了。大人为了显我民神威而举办这场“狮王争霸”,死伤这么多人,在世人面前,其实我们都输了。依小民之见,我们不只要练武强身以抗外敌,最重要还是广开民智智武合一,那才是国富民强之道。区区一个牌子能否改变国运,还请李大人三思。这金牌,留给您做纪念吧。告辞了!
论武打的精彩过瘾,本片在三部里算偏弱,主要是头号反派赵天霸的武力远逊于前两部的严振东和纳兰元述,他更像京城恶痞而非北派强敌,酒楼之战也更像从邦德雪山单滑那里获取灵感的动作喜剧,要靠与之后被收编的鬼脚七的频繁互动才维护住了动作能量基本盘;但论与主题的统一,反而是三部里的最佳:主题这种东西,务必要落在剧情实处且同向而行,你不能坐在书房喃喃自省两句这样救不了中国,转头就又靠无影脚力克强敌再下一城!本片的重头戏其实更多交给了一件西洋道具:摄影机。实录洋人阴谋,频发歪头笑果。最后一幕场面甚是热闹实则几乎完全息“武”,改以通常谍战片才会用到的急智巧胜,形式极似调动镜头去操纵观众,“看那边!”……黄飞鸿凭借自身天赋通才很快就从配合演武拍摄进阶到独自掌镜幕后。狮王争霸又名:一位优秀本土导演的诞生。
所谓胜者为王,败者为寇。现在金牌在我黄某的手上,并非我赢了,大人为了大显我民神威而办的这场狮王争霸,死伤这么多人,在世人面前,其实我们都输了。以小民之见,我们不只要练武强身,以抗外敌,最重要的还是广开民智,治武合一,那才是国富民强之道。
李连杰版的黄飞鸿很好看,特别熊欣欣的鬼脚七,演得极好。功夫了得!
6.7/10。①双线交织:朝廷举办赛狮比武大会(黄飞鸿为了定纷止争而加入)的明线和俄国人欲在大会上暗杀李鸿章的暗线。②视听上基本可沿用第一部的评价,但是具体打斗片段水平没有第一、二部强,最出彩的是黄飞鸿在滑地上战众人那段,其他的打斗片段(比如各种舞狮比武片段)没那么亮眼。③故事本来比较标准水平的陈词滥调,但结尾黄飞鸿的一席话点明了他对“赛狮比武大会”这种单纯比武的花架子的批判以及对“广开民智,智武合一”的推崇,让故事显得有点意思。
电影要是作为爱国主义民族主义教育的教材,选黄飞鸿系列绝对是最佳选择,比什么甲午战争上甘岭英雄儿女之流强一百倍。这套电影能谈得东西太多了,我取一点来证明作为爱国教材的最佳性,本片最后黄飞鸿说,“我们不只要练武强身,以抗外敌,最重要的还是广开民智,智武和一,那才是国富民强之道。”
最后和李鸿章的对话是点睛之笔啊,一下子把人的境界提高了黄飞鸿算是夺了武魁,但是他看到了文化和教育的力量可以称得上了侠之大者当然了,这样的人在中国总会悲剧收场,所以郭靖大侠只能战死而无援助,黄飞鸿也只能做西域威龙
大人为了显我民神威而举办这场“狮王争霸”,死伤这么多人,在世人面前,其实我们都输了。依小民之见,我们不只要练武强身、以抗外敌,最重要还是广开民智、智武合一,那才是国富民强之道。区区一个牌子能否改变国运,还请李大人三思。这金牌,留给您做纪念吧。告辞了!
想当年关之琳还不是高尔夫球,作为十三姨真的很美!
男儿当自强,这话放在啥时候都听着给力,振奋人心。佛山无影脚果真是名不虚传。黄师傅就是牛,既能济世救人又能匡扶正义,还能抱得美人归,大写的人生赢家。
戴上了墨镜说起了英文以个人名义投身于工业技术这场《狮王争霸》中开天辟地的黄师傅却在爱情这场感性革命面前红了脸泄了气。最终颇具侵略性的劲敌逼着醋意十足的他“娶”了一袭洋装的十三姨,徐克也算从他的中国往事三部曲里捋清了我是谁。从佛山转辗北京的广东会馆,一场治标的比武赛艺样板戏就此揭幕了。科学!爱老虎油!
“大人为了显我民神威而举办这场狮王争霸,死伤这么多人,在世人面前,其实我们都输了。依小民之见,我们不只要练武强身以抗外敌,最重要还是广开民智智武合一,那才是国富民强之道。区区一个牌子能否改变国运,还请李大人三思。 ”内涵啊,小时候看不出来,原来徐老怪种种影射啊!8.1
小学时印象里的超赞的电影
挺好看的,不过情节推动不够自然。
忘了啥时候看的了。。。可能是在回家的客车上,才发现这竟然是老爷拍的
李连杰的动作片就是牛,武打动作也好看,男儿当自强,弘扬我大中华自强不息,奋勇抗敌之精神
与其对黄飞鸿进行文化解构,不如对徐克做精神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