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首作揖,承蒙了凡先生教诲及后世传承。
《了凡四训》作为国学经典和处事哲学,非常值得反复研读学习并教育后辈。在此,不探究其所述经历所举事例真实与否亦或传说,且当为劝人向善匡扶正道之目的。“立命之学、改过之法、积善之方、谦德之效”四训,体现的智慧与胸怀,望共勉之。
一、版本浅析
⒈《了凡四训浅释》
出版社:上海三联书店
ISBN:9787542663016
分为原文、解析、附录。推荐这一版本作为首次阅读,分析深入浅出,对原著解读深刻。
⒉《了凡四训——精装典藏本》
出版社:万卷出版公司
ISBN:9787547039366
分为原文、注释、译文,排版简洁直观,有四个拓展的附录。愚以为几处翻译有失偏颇而不够通彻,故不推荐该版本译文。适合看原文作温习使用,附录也可了解。推荐附录三功过格(文末附网盘电子版),善行恶举记叙详细,笃行修身,必有收获。
⒊《了凡四训》电影版
2001年上映,片长共165分钟,导演郑大圣。场景虽简,但古意尽显,典故多运用皮影、水墨、舞台剧等方式展现。台词半文半白,大多是书中原话,对原著还原度极高,再现精神主旨。在阅读原著或前或后观看皆宜,至诚推荐。
二、内容摘要
作者写此书,本为教育自己的儿子,所以初定名是《训子文》。书中以自己的身世及经历为依据,深含修身治世、重德载道之言。全书共分四章,从立命、改过、积善、谦德四个方面进行讲述,语言平实却发人深省,篇幅不长却字字良言。历经数百年,成为了修身养性之杰作,实为良善向上之书籍。
◆ 第一篇 立命之学
>> 但惟凡人有数;极善之人,数固拘他不定;极恶之人,数亦拘他不定。
>> 一切福田,不离方寸;从心而觅,感无不通。
>> 务要积德,务要包荒,务要和爱,务要惜精神。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从后种种,譬如今日生;此义理再生之身。
>> 夫血肉之身,尚然有数;义理之身,岂不能格天。《太甲》曰:“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诗》云:“永言配命,自求多福。”
>> 《易》为君子谋,趋吉避凶;若言天命有常,吉何可趋,凶何可避?开章第一义,便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 吾于是而知,凡称祸福自己求之者,乃圣贤之言;若谓祸福惟天所命,则世俗之论矣。
◆ 第二篇 改过之法
>> 今欲获福而远祸,未论行善,先须改过。
>> 但改过者,第一,要发耻心。
>> 第二,要发畏心。天地在上,鬼神难欺。
>> 谓一念猛厉,足以涤百年之恶也。譬如千年幽谷,一灯才照,则千年之暗俱除;故过不论久近,惟以改为贵。
>> 第三,须发勇心。人不改过,多是因循退缩。
>> 然人之过,有从事上改者,有从理上改者,有从心上改者;工夫不同,效验亦异。
>> 何谓从心而改?学者于好色,好名,好货,好怒,种种诸过,不必逐类寻求;但当一心为善,正念现前,邪念自然污染不上。
◆ 第三篇 积善之方
>> 凡情未涤,正眼未开,认善为恶,指恶为善,往往有之。不憾己之是非颠倒,而反怨天之报应有差乎?
>> 有益于人,是善;有益于己,是恶。有益于人,则殴人、詈人皆善也;有益于己,则敬人、礼人皆恶也。是故人之行善,利人者公,公则为真;利己者私,私则为假。又根心者真,袭迹者假。又无为而为者真,有为而为者假。皆当自考。
>> 凡为善而人知之,则为阳善;为善而人不知,则为阴德。阴德,天报之;阳善,享世名。名,亦福也。名者,造物所忌;世之享盛名而实不副者,多有奇祸;人之无过咎而横被恶名者,子孙往往骤发。
>> 志在天下国家,则善虽少而大;茍在一身,虽多亦小。
>> 凡有财有势者,其立德皆易,易而不为,是为自暴。贫贱作福皆难,难而能为,斯可贵耳。
>> 第一,与人为善;第二,爱敬存心;第三,成人之美;第四,劝人为善;第五,救人危急;第六,兴建大利;第七,舍财作福;第八,护持正法;第九,敬重尊长;第十,爱惜物命。
>> 何谓成人之美?玉之在石,抵掷则瓦砾,追琢则圭璋。故凡见人行一善事,或其人志可取而资可进,皆须诱掖而成就之。或为之奖借,或为之维持,或为白其诬而分其谤,务使成立而后已。
>> 凡与人相处,当方便提撕,开其迷惑。譬犹长夜大梦,而令之一觉;譬犹久陷烦恼,而拔之清凉,为惠最溥。
>> 达者内舍六根,外舍六尘,一切所有,无不舍者。茍非能然,先从财上布施。
>> 故前辈有四不食之戒,谓闻杀不食,见杀不食,自养者不食,专为我杀者不食。
◆ 第四篇 谦德之效
>> 造命者天,立命者我。善事阴功,皆由心造。力行善事,广积阴德,何福不可求哉?
>> 人之有志,如树之有根。立定此志,须念念谦虚,尘尘方便,而造福由我。今之求登科第者,初未尝有真志,不过一时意兴耳。兴到则求,兴阑则止。
以上拙见,谨供参考。诚与君论真知,为往圣继绝学。
再拜先师圣贤恩德。
附:
//pan.baidu.com/s/1kwZZzLf9hFEDtDSLCx7Gcg
提取码:49fh
配合有声书一起看的,听一段音频看一段电影,一共听了有两三遍吧。电影台词大多是书中原话,干货多,事例多,情节少,主要是再现书本。
了凡很细致的讲了造命在天,立命在人的道理,也身体力行改命。主张大家多做善事,积阴德,利后代。书中故事多为行善后子孙晋官升爵,这是基于所处的时代特点,有志青年的唯一出路就是科举了,走仕途是当时造福大众的最直接方式,这种善果对入世者来说,也许是最大的果报了。而且也合乎当时主流价值观,所谓有求必应嘛。
关于名利,尤其是金钱,我认为究其根本就是人在三维世界中最通用的价值承载物,也可说是肉身性命最重要的生存支撑。所以那些行为正派的富商,的确是物质世界的成功者,也没什么好仇富的,人家得取了世人的信任,自然拥有的价值承载物更多,也有更多的交换空间。
关于名声,了凡认为“名者,造物所忌”,名不副实的,还会有奇祸。并不推崇这种阳善,反而是大加鼓励阴德,做好事不留名。我想这可能就是反映了佛家无我的理念吧,去除小我,把自己的私欲放低,才能成就大我。
关于善恶,发心正才是善,利他才是善。与表现形式无关,甚至大众普遍推崇的善,很可能是恶。这一点警醒了我,对于世俗舆论要警惕,切不可不加思考随波逐流,也不可为了取得“善人”的称号而扭曲自己的发心。不做谨慎而温吞的老好人,不被私欲麻痹。
关于改命,我从未怀疑过改命之说,也认可意识能量的强大造物能力。今生的际遇已在我们出生前就注定好了,比如你是人还是畜,出身贵贱,相貌肤色人种...这些都是天命所为,几乎没有更改的余地了。但人的心灵和道德品质,在一定范围内的功过成败,运势,依然可以靠自身的修行和行善来提升。
佛说要接纳,要有清净心,不要起心动念,我觉得如果在了知命运之后,在每一次起伏波动时都平和真诚面对,祛除私欲和我执,真诚发心的走好每一步,就是在改命了。
这部剧是分两段看完的,没错,最近遇到了些事情,又开始迷惘了些,不知道是吃饱了没事干还是死到临头还嘴硬还是啥的又牺牲了宝贵的学习时间把这部剧给看完了。
《了凡四训》,最初了解到这还是在高中时期,大概也是“中二病”犯了在那边杞人忧天矫情造作那边“人生苦短”吧,知道了这是本“改命”的书,然后就没去细究下去了,因为通过当时男神一句“有这些时间还不如拿来多做些题”(这话也适用于现在,写完本文就去学习)以及《赤壁赋》还是哪篇课文就想通了。
这部剧,如同当时高中看的简介说的一样,讲的是一位书生在那边慨叹“天道有数”“命运无常”,后来是经过谁人提点醒悟过来就去积德行善做好事,最终打破了原本的“命运”,最后写了这本书流传下来。
从本剧来看一些元素及理论都透露出很强的佛教意识,我也因此在三星与四星之间徘徊,最后基于“统一战线”理论决定给个四星,在点开这部剧的综合评分来看我给的也不算太离谱。
其实呢,感觉还是像我在本科阶段所想到的那套理论一样,如果真有所谓“命运”“人生轨迹”的话,我们现在多做一些,是不是就相当于把未来“人生轨迹”多板正、拔高一些?举例来说,从这个角度来讲,就当我是个悲观自卑的人,我所想我就这样堕落下去的话以后的生活轨迹肯定是走下划线的,但如果我这时振作一些多做了一些,它这个下划线是不是就可以再把起点给起高一些或者最终降落到“零点”的“时间”或“距离”是不是也就跟着长了一些——大概就是这么朴素。
实践第一,就如网上所传的,想永远是问题,做才是答案。
关于做不做好事什么的呢,剧中还是给了比较朴素的一套理论,“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我更喜欢网上传的那么一句话——“我们坚持一件事情,并不是因为这样做了会有效果,而是坚信,这样做是对的。”
剧中又提点给我复习了下“谦”卦在六十四卦中是唯一的六爻皆吉的卦象,这个知识点再记下。本身就是,“谦谦君子,温润如玉”的话已经被世人给用烂了,我倒更喜欢《易经》里的另一句话:“谦谦君子,用涉大川”,哼!
何謂「善」,這很重要,必須要有能力辨別。
中峰禪師:
有益於人是善。有益於己是惡。
有益於人。則毆人詈人皆善也。
有益於己。則敬人禮人皆惡也。
这也解了我最近的疑惑,更加理解佛教哲学对于智慧而非个人的崇拜,更加理解为何《正见》里这样写:“佛教徒最关注的就是智慧;道德和伦理是次要的。”
拥有“智慧”,是多么难的修行。
没有“智慧”,连“善”、“恶”都无法分辨,无明莽莽,多么可悲。
理性推理的结论是:为己为人,对己对人,要修“智慧”,方为正道。
“天道亏盈而益谦,地道变盈而流谦,鬼神害盈而福谦,人道恶盈而好谦。”
去其糟粕,取其精华。这导演拍的片子都好有意境!
净空法师 您太可爱了!
妙极!妙极!
以我现在的智商还不能看懂_(:зゝ∠)_
很难想象,《了凡四训》这样的劝世文经典也能被改编成影像作品,然而大圣导演确实做到了。在这部四集、将近三个小时的作品里,他综合运用电视剧、剧情电影、专题纪录片、场景剧和舞台剧的多种手法和表现形式,再现了这一古书的主要内容和精神意蕴。古意尽显,禅机无限,闲静舒缓的韵味,让人沉浸其中,
果然儒释道不分家,大量例证积德行善可以得功名是佛法教化儒生的最佳途径吧。“衙门口里好修行”本意是利用权势积大德行大善,现在听在耳朵里就莫名觉得讽刺了,我们离圣贤远矣。
理论和方法论都有
我老爹老喜欢这电影了。。。。。
行善修身
在追求功名富贵、修身治国、积德行善已成为政治不正确的时代,这个片子倒真是令人……
我并没有读过了凡四训这本书,所以不能评价这部电影是不是按照原著拍的。我觉得这部电影里的一些道理讲得还是不错的,但是例子部分我觉得太功利,要注意分辨。这部电影故事性不强,是纪录片,貌似这书属于佛教的书,而且毕竟时间久远,还是要辩证的看。但是还是多给了一星,因为那份为了传播善意的心。
陈晓旭投资拍的片子,对于里面所讲的善恶,很有感慨
“讲座型”电影,《了凡四训》影像化,有意境有韵味,受教了。达式常饰演的了凡,还真有了悟通透之感。通篇劝人向善、让人变好,片尾八个字印象好深,“欢迎翻版,功德无量”。
为人需以“谦”,因而六十四卦才显皆吉,“君子先骑识,而后文章可也。”谨以此戒我之虚妄,切记切记。
陈晓旭投资的电影作品,丁嘉丽在里面扮演了凡之母。她们一定受到里面信仰力量的感染。与人为善。愿从本真之心!
一切福田,不离方寸。从心而觅,感无不通。
内容好,形式相当之简陋。
折节自持,而不自狭其量。如临清泉,如见莲花。虽然有一些需要剔除的陈旧思想,但是完全可以跟现在流行的西方思想结合起来,戒除浮夸,与人为善,存心而善,倒不是为了获得善果,而是良心平和,也许这才是修福吧。
念念相生世代传,劝君莫把自由谈。乾坤命数似已定,明因识果了圣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