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微博等其他平台溜了一圈,基本上看懂了的人都评价不错,吐槽的评论要么没认真看,要么是为了喷而喷。为喷而喷这一类就是闭眼黑,我也只能说“你高兴就好”,但没看懂的我就想唠叨两句了。
第一点,影片中的“boss"是谁?这是很多人诟病电影情节交待不清的一个重点,甚至认为这是电影的逻辑硬伤,还有不少脑洞大的吃瓜群众觉得这是电影留的悬念准备拍第二部!我直接就瀑布汗。这是一部改编自真实案件的电影,不是可能随便胡诌乱编的狗血小说,案件已经结案,请问如何拍第二部???当然,不止一个人对这点存在疑惑说明影片表达得确实含蓄,但影片确实已经通过侧面交待了“boss"的身份。电影开场对“10.5”案件背景的交待里就已经暗含了对“boss"的信息,只不过是以伏笔的方式,在电影中“boss"代言人“宋”的行事作风、装扮、说话语气方式以及最后追捕时所带领的跟班等等情节与前面伏笔呼应,不难得出“boss"即为泰军方的结论。那为何电影不直接交待?涉及他国军政也不是电影能直接点明的,这关系到能否过审问题,更可能会影响两国外交关系。就现在这种不可言说的表现形式,据说泰国都已经将其列为禁片。
有人表示这一点没说明白,我就来补充一些:开场泰国军方向各国媒体通报“10.5”案件中称,与中国两商船船员发生枪战,船上人员去向不明,并从船上搜出大量毒品。但随后中方公安部门通过现场勘查及受害人尸检证明了泰国军方的说辞根本就是子虚乌有,彻底的栽赃陷害!中国遇害船只是谁发现的?泰国军方。颠倒事非黑白栽赃陷害陷害中国船员的又是谁?还是泰国军方。宋与糯卡接触中强调“boss"对糯卡处理“10.5”案件不干净。试问除了一手制造“10.5”冤案的泰国军方,还会有谁如此关心?宋不是泰国军方的代表又是谁的代表?
泰国军方为什么要陷害与他们毫无恩怨的中国船员?对泰国军方的头,在介绍时有一个定语“新上任的”。泰国国内政局不稳,权力更迭频繁。新登上权位之人第一要务便是建“功”立威,“功”才是他们所追求的,至于建这个“功”牺牲的是谁的性命并没有人会关心。这点可以从“宋”与糯卡方代表的对话里可以看出来。当中方介入“10.5”案件时,宋对糯卡方的不满只是“事情处理得不干净”。那为什么说宋是泰国军方的代表而不是其他利益集团的代表呢?不管是影片还是现实,卷入“10.5”案的相关利益集团只有泰国军方和糯卡贩毒集团。在宋与糯卡方接触中,宋与糯卡明显不是对等的合作关系,宋所代表的一方是事件的幕后势力,糯卡一方是执行的刽子手。糯卡作为金三角继坤沙之后的一大毒枭不是谁都能安排得动的,钱也不行。不然高刚扮的“钱多多”老板用钱就能直接把糯卡砸出来了。
第二点,我方警察抓捕毒枭的武器装备五花八门,为什么不使用警用制式装备?问这个问题的也情有可原,毕竟不是人人都是军事迷,谁都了解国跨国抓捕在实际实施时的困难。任何一个国家执法人员的执法权都源于国家主权,执法权是国家主权的一个廷伸。简单说就是国家主权行使范围到哪里,执法人员的执法权就到哪里。境外执法会造成什么?境外执法方对被执法地国家主权的一定损害。因此,境外执法在正常程序一般是与当地执法部门进行联合执法,且当地执法部门的执法权是占主导地位的,他国参与联合执法所获得的执法权源于当事国的授权,也就是说他国执法人员在当事国是没有独立执法权的。如第一点所述,贩毒集团本来就与当地军队有染,靠走常规联合执法途径抓捕糯卡是行不通的。所以电影里抓捕小组单独行动时高刚才嘱咐“万一出事,绝对不可以暴露身份”,商场行动里马上能活捉糯卡儿子和占篷的时候,维安队出现,行动小组心有不甘却只能撤退。带上中国的警用制式装备去行动,岂不是如“杀人者武松也”式的自报家门?
第三点,关于最后抓捕行动中高刚通讯设备突然没信号的问题。这点我想问的筒子应该没有在山区生活过,因为这种问题在山区实在是太常见了。转个弯、跳个坎之后就没信号的时候多了去,所以这真没什么解释的必要。
第四点,啸天排雷以及糯卡等人怎么通过雷区? 糯卡等人通过雷区的方式电影里交待了,认真看画面就知道,通过雷区时糯卡等人是跳过触发地雷的拉线过去的,雷是他们埋的,他们当然知道怎么过。让啸天排雷电影有情节铺垫,即是糯卡之后紧跟的“宋”的手下触雷炸得肢离破碎,高刚到雷区前观察了现场分析之后才让啸天排雷。此处雷是一种跳雷,爆炸时的高度大约1.5米,是针对人类身高的,对于啸天来说致命火力高度伤到它的机率小。
能看完电影还提出疑问的,证明起码这部电影能让你记住并思考,这便是一部成功的电影。暂时能想到的就这么多,如果有想到的再增加。
———————————————————————分割线——————————————————
补充两点:
第一点:方新武结局生死。这个问题导演林超贤有回答过。原话我不记得了,大意是说方新武这个角色最后有没有牺牲电影并没有给定论,观众可以按照自己的期望去理解,算开放式结局吧。所以电影里最终结尾处并没有方新武的墓碑,可是也没有给出方新武生还的镜头。所以,无论你是理解成方新武没有牺牲继续在金三角从事情报工作,还是理解成青山埋忠骨都能说得过去。
我个人希望是没死吧。而且我觉得导演情感倾向也是没死。方新武在面对昔日仇人占篷时,虽然对方已经丧失继续犯罪能力,但他依然开枪将其暴头。这个行为于情有理,于法不容。占篷已经放弃对抗,这时候枪杀就是故意杀人,虽然情感上我们都能理解方新武,但是法律就是这么规定的。如果他活下来了就得面临司法审查,更需要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 当时不仅有高刚在场还有当地农场的原住民是目击证人。“10.5”案件结束结束后,方新武的行为如何定性处理将陷入情法两难境况。这是一部三观很正的主旋律电影,整体传达的都是积极正能量。如果电影直接交待方新武是否幸存,就得面临前述的两难问题,写死其实是最好的处理方案。
那为何导演要弄这么个开放式结局呢?从各处对导演的新闻采访来看,对于方新武这个角色导演是很偏爱的,这个角色不像高刚一样是有原型的,他是这个电影里的原创角色。这种原创角色于创作者来说更像自己的孩子,自然多出几分偏爱,亲爹心态嘛!哈哈哈哈~所以我的理解就是导演不希望方新武死,又不能写活,所以有了这个开方式结局。
第二点:是评论里面提到的彩虹色系直升机的问题。这一点确实有很多人质疑,为什么不使用军用直升机,为什么不配备对地打击武器,以至于在最终接应高刚时处于挨打局面。这一点严格来说属于我此文里的第二点,所以我并没有单列出来,原因同前文第二点所述不再重复,但还是谢谢评论里提出并解答的朋友。
———————————————————————分割线——————————————————
所谓网曝的另一结局,严格来说那不能算是另一个结局,应该是公映版结局删减片段。此片段对方新武的生死给出了明确的说明。为那何公映时会剪掉呢?不正是印证了我之前的推断!
现在来回答评论里这个提问:既然我们警察局长已经和另外三国签署了联合军事的什么协定,为啥不几国一起出动围剿糯卡,而是十几个人行动???
首先,我前文已经说过,泰国军方与糯卡贩毒集团有勾结,四国联合行动想要做到绝对的消息不走漏是不可能的。在真实案件抓捕过程中,糯卡原型糯康便因为提前掌握了抓捕行动消息而躲过四国的联合抓捕。电影时长有限不可能将案件所有细节一一展现。
其次,联合抓捕就算成功也会带来一系列问题。首当其冲的就是刑事管辖权:糯卡于中国来说是外国人,属人管辖是不适用的。属地管辖,其在四国均有严重刑事犯罪行为,四国都对其具有属地管辖权。这点在电影中也有提到。
在四国都有管辖权的情况下,任何一国的司法机关都有权对其发起司法审判程序。但每个国家的刑事法律规定千差万别,同一犯罪行为在不同国家受审,判决结果可能相差十万八千里。中国的刑法对于贩毒等刑事犯罪是可以判处死刑的。如果糯卡被其他三国的任一国家抓获,就会引发下一个问题——引渡。
“死刑犯不引渡原则”所谓的死刑不引渡就是死刑犯不引渡原则,是指根据请求方法律,被请求引渡人可能因引渡请求所针对的犯罪被判处死刑,除非请求方作出被请求方认为足够的保证不判处死刑,或者在判处死刑的情况下不执行死刑”,否则,被请求方“应当拒绝引渡”。 糯卡所触犯的贩毒及杀人等罪名在我国刑法典中最高刑均有死刑,而且其犯罪情节明显达到了“手段极其残忍,社会影响极其恶劣”的从重量刑标准。简单说就是在我国受审判处死刑的机率几乎就是百分之百。如果糯卡被其他三国抓获,并在引渡时提出“死刑犯不引渡”要求的话,中方想要引渡糯卡就必须承诺不判处糯卡死刑。如此罪大恶极的犯罪分子就有可能免受死刑!要保证糯卡毫无意外的在中国受审,就得做到中国辑毒警抢先抓捕糯卡。这种情况下,怎么可能与其他三国联合行动?
此案的真实情况是糯康由中国、老挝警方共同抓获。最后中方是以糯卡集团其余重要成员均被中方抓获且掌握大量糯卡集团的重要犯罪证据,且“10.5”案受害人均为中国公民,由中方审理更利于案件审理为由向老挝提出引渡申请,并成功引渡回国受审。鉴于中国与老挝有着良好的国际司法协作,老方并未提出“死刑犯不引渡”要求,一代毒枭终于在中国接受了法律的审判并判处死刑,为其罪恶的一生画上句号。
影片改编自真实案件,既然是改编就不可能原封不动的呈现原事件。短短两个小时的时间无法装下所有的案件情节,主创必须要在尽可能保留原案件真实性的前提下有的放失的进行艺术改编。
虽然真实案件中糯康不是中方独立抓获的,但中方独立抓获糯康集团重要成员也是中国要求引渡糯康的有力条件。所以影片中表现的中方小组避开其他三国的抓捕行动也并非完全的杜撰。
文 / 宦宇栋 (微信公众号:与栋不同)
当影片最后彭于晏牺牲的一瞬间,影院全场女生发出了哀嚎般的惨叫。
这类动作片向来不是我内心的TOP3,因为除了当时的热血和爽快,看过之后总会忘记。但在同期上映的新片中,我发现我也只能把票房贡献给《湄公河行动》了,看完之后我想说:
男生们都去看看,你能听到内心热血爆裂的声音,女生们都去看看,你们的老公真的很棒!
说说林超贤
我们有太多的导演今天能导出上好佳,明天就给你整个过家家。
但林超贤明显不是。在发挥稳定的华语导演里面,林超贤一定排名前三位,尤其这几年,不论是线人要逆战,还是证人在激战,几乎都是不错的电影。
这些年制片方为了圈钱,连个文艺片都要让你戴上3D眼镜。作为一部全程冲锋陷阵的动作片,《湄公河行动》却是难能可贵的2D画面,这一次不戴3D眼睛,感觉整个世界都清楚了起来。
好多人都说此片接近好莱坞大片的既视感,但其实早在上一部《破风》的时候,各种赛车进行中的大航拍和中近景移动来回穿插的场面,就足以看出林超贤是香港导演中最善于向好莱坞学习的一个,这在《湄公河行动》中简直就是一次完美升级,上一段是拳拳到肉的揪心,下一段便是震撼爆破的真实,中间全是飙车的紧张刺激。基本上整场下来,观影的人一边下半身夹腿憋尿,一边上半身发出信号“还要”。
作为影帝制造机的林超贤深知感情戏是他的软肋,索性这次直接摒弃,只留彭于晏猛抽几支烟回忆往事,剩下的他做的都还不错,你要知道,这部电影还披着主旋律的外壳。
说说张涵予
当影片一开始,陈宝国问孙淳这次执行任务是那个出了名的倔高刚吗?我便以为是谷子地要去执行湄公河行动,看完后才发现原来是杨子荣去执行了湄公河行动。
张涵予内敛沉稳的气质,让他置于角色必须有足够的契合度,这也让他选角有了一定的局限性,但正是因为这种局限性让人们记住了他,也是因为这种局限性成就了他。
第一次契合是谷子地,第二次是契合是杨子荣,第三次契合是这次的高刚,他们都有某个点的相似,较真,勇猛,重情重义。不怕鲜肉矫情,就怕硬汉深情,这部影片印象最深的是啸天犬的牺牲,我唯一一次想要流泪,是因为张涵予那场对诀别的诠释让人动容。
我一直坚持认为,所有的硬汉都是薄情世界里的深情,他们之所以成为硬汉,只是不想让世界变得更糟,以及被同化成毫无作为的软柿子。
说说彭于晏
你有没有发现,胡子在影视圈真是神一般的存在,它是很多演员进化成影帝很重要的一个阶梯,从《无间道》梁朝伟到《父子》郭富城,再到《斗牛》黄渤,要是没有那嘴边一抹胡须……
当然,这并不重要!
彭于晏这次的贴胡须粘腮帮造型确实有被惊艳到,不得不说他已经从当年的唐钰小宝过渡到一个有魅力的大男人,但终究要借机露出真容的,否则女影迷们恐怕不答应,导演深谙此道。
看过太多彭于晏的采访和资料,最大的感触就是足够的努力和敬业,还有真诚,最可怕的是还谦卑。每一部影片他都会花常人难以想象的时间特训和准备,逼着自己最大化的接近角色。非科班出身演技有待琢磨可以理解,但越来越好实属不易。这样的帅哥能不被人爱吗?!
彭于晏距离影帝应该只差林超贤的再一次邀请。作为娘炮堆里的一缕清风,愿他的胡子和他的演技一起成长,我很是期待。
说说啸天犬
你看那条狗,好像一个人啊。
说说爱国这件事
如果《湄公河行动》这部影片让许多孩子愿意报考警校或者愿意参军,那这部电影就成了。
我们太缺真正的爱国教育了,它不是简单的课本里的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也不是电视里的手撕鬼子,更不是看过一两次阅兵后的热血澎湃。
所以这些年,我们见到了太多的爱国贼,盲目抵制、过激泄愤、愚不可及。不可否认,当氛围渲染到一定浓度,情绪燃到一定时刻,我们都有一颗“爱国”的心。
但爱国要有“道”。
作为动作题材中的老司机,缉毒类型的影片从来都是渲染兄弟情,这部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湄公河行动》让我们看到了真正的爱国不是“老子弄死你”,而是“动动我试试”。
说说“根据真实事件改编”这件事
最近看来很多韩国电影,感慨“根据真实事件改编”这件事,他们真是做到了极致。每一部看完除了对导演的敬畏,还顺便在内心总是会把中国烂片拿出来鞭尸。
我们敬畏他们敢于拍出社会的丑恶,我们敬畏他们允许有人揭露社会的丑恶,我们敬畏他们的电影可以让国家修改法律,我们敬畏他们的演员会为电影的诞生竭力奔走。
所以《湄公河行动》中吸毒孩童的暴力,玩俄罗斯轮盘的震撼,以及张涵予为了保护队友击毙恶童的露骨,这些场面对观众冲击很强烈,但我们真实地在电影院里看到了这一切。
我们看到了万恶的起源,看到了毒品的残酷危害,也看到了中国电影的某一种希望。
有人说片子牛逼,就是太主旋律了,我觉得这不是问题,那些好莱坞的电影,你去回想一下,又何尝不都是主旋律,湄公河主旋律成这样,不丢人!
接拍《湄公河行动》时林超贤曾说过,他不希望把这么惨重的案件拍成一部娱乐电影,这真的是为13条人命的尊严,还有中国人的尊严去做这件事情。他做到了!
文章最后,我想说:
毒品似深渊,遇上毁所有。向所有的缉毒警察致敬!
看完仔细一想,敌军的所有主要战果都来自三个小孩儿,其他人突突突突了两个小时似乎只打死一条可怜的狗?
当你坐在电脑面前安静上着网的时候, 有多少人在前线搏命只为了维护你做为一名中国人的权利和荣誉..
缉毒警看到毒娃娃一愣然后就被扫射了……体会了一把传说中的蒙圈然后把我给吓哭了……无条件支持消灭一切毒品。
看电影,我已经学会掐头去尾。
为什么对抗最激烈的时候只剩两个男主?为什么救援人员已经赶到不集中火力先灭了毒枭而是毫无保护地爬直升飞机?最后是我一直都不明白的一个问题,牺牲了这么多战士的性命保一个坏人不死只为回家判死刑真的有很大意义吗?不是质疑,真诚发问。
主旋律与犯罪类型结合,北京的部分稍微有点怪,但是回到金三角状态还是很好的,动作戏简单明快,尤其前几场动作戏很出色。导演全力展示过度火爆的动作场面,飞机,快艇,重武器都用到了,很直男的电影,不过后面有点拖,略遗憾。
硬汉标配,很燃!几乎从头打到尾,且这类电影交给香港导演拍才对,就像徐克与《智取威虎山》,变成纯粹的商业大片。林超贤拍枪战戏果然不错,三不管营救、商场火并张力十足效果赞,最后突袭只是场面火爆,彭于晏片中三种造型,哮天是亮点。有机会研究一下片中的特种武器,PS,这类电影首尾两段可以无视
向中国警犬致敬!
跟彭于晏谈了十年恋爱结果你还要吸毒。。感觉你脑子不好。。
《毒战》完成警匪片审查破冰,《烈日灼心》进一步拓宽警匪片尺度,《湄公河》则是警匪片真正成为中国类型片大头的开始,看好在愈发娘炮的大片市场里杀出一条血路(如果没有用配音的话,彭于晏的念白进步真是太大了,脱黑)
只要公安部愿意,大片也是有希望的。这部算试水吧,有些镜头不能明给,有些话不能明说,所以看的时候一定要做到心中无码。剧本不好,但拍摄完成度非常高,上面有人就是不一样啊。窥见了一丢丢境外行动的样子,敌人很狡猾,我方伤亡惨重,每一点正义都是鲜血换来的。希望将来国安or外交部也能给点空间
剧本是公安部直批的,想怎么大尺度就怎么大尺度,广电根本拦不住&主旋律又怎么样,我还嫌主旋律的不够了,毒贩吸毒的都去死吧&只关注电影本身也是非常成功的警匪片,值得三刷
就是恳求以后留条活狗
林超贤的内地主旋律商业警匪片,看得出来很努力,然而对动作和形式的过分追求大大削弱了整体的故事性,可惜了。
哪有香港电影能改变主旋律这种好事啊,不如说是主旋律已经交由香港导演来拍了。近身肉搏出刀子依然快准狠,但一到包围毒枭老巢,还是有种《少年特工》混合《战狼》的军事演练既视感。还有,没事干别跟开主角光环的人合影……
林超贤这样能拍出硬货的导演,华语片里可谓是凤毛麟角。拍飞车对峙枪战这些动作场面,功力很扎实。
缉毒题材,根据真实故事改编,调度多国演员,还能拍的水准至上,比较难得。2016目前港片Top4(仅次于《幸运是我》《树大招风》《踏血寻梅》)。
导演很努力在让人肾上腺素飙升,动作戏不错,有几处配合音乐确实很燃,但文戏稍弱,节奏略失控,疯狂的枪战弄得人头昏脑涨。本片根据真实故事改编,在故事性和代入感上已具有先天优势,可惜细节处理略潦草,人物魅力缺缺,所谓硬汉可不是骂几句卧槽就了事的。不过在同期上映电影的对比下也算很不错了
3.5,主旋律能拍成这样真的不错了,当年《超强台风》(?)临到了连条金鱼都没死,现在主旋律不仅敢死人了,连小孩和狗都不放过了啊!
糯康脾气太差了,吃不到早餐也要大喊大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