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阴的故事1982

HD

主演:张艾嘉,石安妮,李立群,张盈真,李国修,欧阳莎菲,蔡灿得,孙亚东

类型:电影地区:台湾语言:国语年份:1982

 剧照

光阴的故事1982 剧照 NO.1光阴的故事1982 剧照 NO.2光阴的故事1982 剧照 NO.3光阴的故事1982 剧照 NO.4光阴的故事1982 剧照 NO.5光阴的故事1982 剧照 NO.6光阴的故事1982 剧照 NO.13光阴的故事1982 剧照 NO.14光阴的故事1982 剧照 NO.15光阴的故事1982 剧照 NO.16光阴的故事1982 剧照 NO.17光阴的故事1982 剧照 NO.18光阴的故事1982 剧照 NO.19光阴的故事1982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光阴的故事1982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该片被誉为台湾“新电影”的开山之作。四位导演拍摄的四段故事(《小龙头》、《指望》、《跳蛙》、《报上名来》)构成了童年(小学)、少年(中学)、青年(大学)、成年(社会)四个人生时期(阶段)。  每个阶段都有相应的梦幻世界的快乐和现实世界的烦恼,只是随着年岁增长,两者比例会有所变化。童年因某个好伙伴的离去而忧伤的小朋友(《小龙人》),成人结婚后的烦恼,可能会是因钥匙丢在房里只能穿着短裤在外面晃动(《报上名来》)。而青春期时被帅气强壮的大学生房客吸引了目光的女孩(《指望》),进了大学未尝不会变成另一种模样(《跳蛙》)。——人生充满多种可能,阶段的人生也没有好坏之分,只过就好。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宗师卜六The Bronx Bull吸血鬼日记 第三季纸之月2023新包青天之蝶杀插翅难逃带我飞带我走异形猎杀龙套王之冒牌总裁疯狂八三爱国者诗和远方的聚会婚事2017没好死圣杯骑士战犬出击恩情钓神终极快递头脑简单的杀人犯101真狗神童布鲁诺(国语版)深海异形工作都市夏威夷特勤组第九季天国餐馆警探大冒险

 长篇影评

 1 ) 人与社会的切片成长小史

「所有人都来自童年,但很少有人还记得。」

你还记得你是怎样从懵懂的小鬼,长成为现在的你的吗?

这部电影,《光阴的故事》,会是这样一个旅途,一步步将你带回那消逝的成长史。用童年、少年、青年最后步入社会,这样由四位不同导演所拍的四部命题短片,重走一遍成长的旅途。

它上映于1982年,在台湾电影史上有着重要地位,是台湾新电影运动的发轫之作,从这个角度来看,它代表的又是台湾新电影成长的童年。

四位导演中,有一位后来成为了回顾台湾电影时绕不过的大师,新电影运动的领袖之一——杨德昌。

四个故事:

1,小龙头

缺乏自由度的童年,什么样家长决定了拥有什么样的童年。

2,指望

结尾学会骑车了的小男孩的那句,

「我一直急着想学会骑车,我以为学会以后,爱去哪里就去哪里,现在会骑了,却又不知道要去哪里了。」

14年后,变成了《麻将》里的,

「这个世界上没有人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麽。他们就等着别人来告诉他们,所以,只要你用很诚恳的态度告诉他,他想要什麽就对了。知道为什麽吗?因为没有人愿意在失败的时候承认自己的错误,他们宁愿自己是上当被别人骗。」

发见自己的一样欲望,努力,得到想要的,短暂的满足过后,要么是空虚,要么是更大更多的欲求。

小时候,干什么都受到家长牵制与引导,满心期待长大,长大以后,能工作赚钱了,便能步入一种想买什么玩具就买什么玩具的美好生活。可直到长大后,才发现,玩具它也会长大。

还想到一件事,男生发育时的“敌人”,似乎经常不是同龄的其他男生。

想起我的初中,和好多男生一起(包括当时的年级第一)喜欢同一个女生,结果那个女生和高中体育班的学长搞在一起了。

3,跳蛙

长大后,想做成一件事,往往不只取决于自己。

4,报上名来

张艾嘉和李立群主演的轻松小品,未免太可爱太好笑了!

平静下来稍稍思索的话,发现它不只是想让人发笑而已,也是在说发展中的社会的变化:城市中的生活节奏加快,人口密度变大人与人之间反而却愈加疏离。

当然,这部电影的野心没有止步于在于拍人成长的“光阴的故事”,每一部短片中的道具和背景,其实也在讲述着台湾社会变迁的“光阴的故事”:

从小镇生活的留声机、收音机,慢慢到电视机、自行车,再到城市中大学生已普遍用上了录音机、纷繁的不同品牌牙膏,还有如日中天的房地产生意,最后到城市中的上班族快节奏的生活和疏离的陌生人社会人际关系。

而这一切,社会成长的印记、兴奋和烦恼,大陆社会在20年后,重走了一遍,这部将近四十年前的老电影,仿佛并没有过时。

 2 ) 光阴带走了流水的故事,改变了我们

  放学途中,一个还没有发育的四眼男生走在比他高一个头的女生边上,絮絮叨叨地述说他的愿望:长高,打篮球,参加校队。旁边一辆自行车悠悠驶过,他望眼长送,继续他的展望:如果会骑脚踏车那该多过瘾啊。上学几分钟就到了,平常爱去哪里就去哪里。有一天,他终于学会了,却对小芬不无伤感地说:小芬,你知道,我一直急着想学会骑车,我以为学会以后,爱去哪里就去哪里。现在会骑了,却又不知去哪里了。

  想看《光阴的故事》,一大半是因为罗大佑的那首同名歌曲,他的歌即使读读歌词也有无限美丽的意境,一小部分是因为杨德昌的大名。结果我迫不及待地播放电影,却一次又一次在《小龙头》的后半段按了暂停键。等下次打开,又从头放起。电影的感觉太陈旧了,看得心里有点烦,就像那个等着看球赛偏偏电视信号又出问题的父亲,他拿长子和他的恐龙出气,我的手则忍不住去按暂停键。而那旧旧的收音机,嘶啦嘶啦的化不开的八零年代怀旧,像块巨大的磁铁,居然让我反复看了六遍《小龙人》。我虽然不记得童年的自己是否有同样的烦恼与快乐,但那种味道是我熟识的。

  总算有一次看完了《小龙人》,然后是杨德昌的《指望》,那个小小的四眼男生,昂起的头,朦胧的青;《跳蛙》里那个有着莫名高涨的热情的大学生,跳动的红;《报上名来》穿着裤衩打公用电话的李立群,混沌的棕色。

  光阴带走了流水的故事,改变了我们。

 3 ) 剧情 for myself

《小龙头》叙述一个比较内向的男孩小毛,经常沉迷于个人的幻想世界,不敢接近别的孩子。只有女孩小芬了解他,他和小芬成了朋友,两人 共享一段愉悦的童年。不久小芬随父母移居美国,又留下寂寞的小毛和他心爱的恐龙玩具。
《指望》叙述正值青春期的初中女学生小芬,与充满 梦想的邻居男学生小华一起玩耍,一起成长。她暗恋一个大学生,后来发现他竟是姐姐的男朋友,才意识到自己已经长大。
《跳蛙》的主人公大学生杜时联,总想干出一番大事业。他兴趣广泛,精力过剩,报名参加很多社团活动,有时又迷失目标。最后在一场激流游泳比赛中,找到了自己追求的信念。
《报上名来》描写一对年轻夫妇,搬入新居的一个早晨,女的忘记带证件上班而被拒之门外,男的在家中被人误会是小偷,挨了一顿揍。表现现代人在繁忙紧张的社会生活中,竟然会丧失表明身份的能力和权利 。

 4 ) “双面”“思辨”“画像”

杨德昌导演的《指望》是四段中最犀利和批判的一部。他借角色之口表达自身对于社会变革下的台湾民众生活的看法、表达自身对于人生和存在的哲理性反思,因而被称为“都市文化思辨者”“知性思辨家”。以个体的成长经历来折射整个时代的背景和变革,以个体的心路历程揭示成长所要蜕掉的皮、所要面对的真相,《光阴的故事》也在某种程度上奠定了杨德昌结构叙事和人物的风格,“不同年龄阶段的家庭成员如同抽样调查中的不同样本,既共时地体现了各自生命阶段的苦恼和困惑,又历时地串联起整个生命过程的情感状态。”在静观和间离的镜头下,男孩说:“我以为学会以后,爱去哪里就去哪里,现在会骑了,却又不知道去哪里。”正如《麻将》中“世界上没有一个人知道自己到底要的什么”,而《独立时代》里的司机说:“活得好好的就行了,想那么多干什么”。杨德昌作为新电影的旗手,一直以对城市和人的生活高度关注和心理复写来进行冷峻的反思和批判,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但最终新电影走向了一个“另一种电影”的窘迫结局。也许观众就像电影中的司机、NJ的合伙人一样,他们接受了这个世界的运行规则,然后顺从,不再反问、不再怀疑。两种不同的社会立场,知识分子如杨德昌“我觉得知识分子本来就应该批判社会,就是要对社会有所见解。若你只说好话,不说难听话,不会让我觉得你有思想,你有思想的话一定是双面的,所有的事情都是双面的。”

 5 ) 光阴的故事之小龙头

作为台湾新电影时代的开山之作,《光阴的故事》已然曾为台湾影史上的经典之作,其由四部分组成(《小龙头》、《指望》、《跳蛙》、《报上名来》),分别讲述的是童年(国小)、少年(国中)、青年(大学)以及成年(工作)时期所面临的问题,其每一个故事都源自于生活,为人所常见,幼时的朦胧友谊,少女的情窦初开,大学时期的活动热情和想为而不能为的急虑,工作后所面临的生存压力,四位导演为此倾心力作,跳出传统的影视剧框架,无视票房压力,以一种全新表现手法去创作,告知观众新时代即将到来。而在这四个故事中,我最喜欢的是《小龙头》。
蓝正文是名国小学生,沉默寡言,却有着自己小小世界,恐龙玩偶是他最爱的玩具,形影不离的带在身上,却成了父母的烦恼。影片开始唱片机指针被拨上,音乐响起,画面淡出,淡入的是一条铁轨,小毛(蓝正文)随即进入画面,伴着音乐摄影机跟着他的脚步,走过铁轨,破败的街道,老旧的木板屋,最后来到一对蓝色大门前,他推门而入,迎来的是妈妈的斥责,院子里弟弟正在和小伙伴玩弹珠。在这个家庭,作为哥哥时刻都要受着父母对弟弟偏爱的伤害,而他只是沉默,不吵不闹,小伙伴们对他恶作剧,拿了他做最心爱的恐龙玩偶,他也是一脸平静的表情,不气不恼,他是如此安静和沉默。而在夜里睡梦中他是那么快乐,儿童想象中的世界是那么奇幻,他喜欢的想要的都在那里,当然还有哪个小女孩,金阿姨家的女儿。他们初次见面都是那么沉默,小女孩抱着娃娃,不做声,看上去一副病弱的模样,只有调皮的弟弟在图画之上乱涂乱画,不知所为。他拿起画笔,在纸上花了自己的恐龙玩偶,小女孩拿着他的画给大人们看,他站在身后不声不响,却因此与小女孩成了朋友。后来爸爸扔了他的玩偶,要他好好学习,而那一晚是他与小女孩最后一次见面,第二天女孩就要随父母去美国。那晚女孩陪她去找他的恐龙,找了很多地方,跑了很多路,最后在垃圾场里找到了心爱的玩偶。两个孩子偷偷地溜回了房间,在水池旁用肥皂洗手,他洗着脏兮兮的玩偶,转脸小女孩病弱的面容露出了天真的笑容。之后音乐再次响起,小毛为女孩花了一幅画,女孩的娃娃手中抱着他的恐龙玩偶。临别,小毛走在父母身后,回头看了看站在玻璃门后的小女孩,而她只轻轻抚着手中的娃娃,没有看他。
导演将小孩子的世界,描述的如此天真烂漫,对这份小小的情感是如此轻描淡写,对本就简单的孩童世界不多做一丝一点的表现。影片最后,金阿姨家的大门关上了,恐龙玩偶摆在唱片机旁,音乐结束,指针自动调回。

 6 ) 成长的心事

大二上课的时候,老师cue我起来谈一谈关于《指望》的感受。我那时候谈了很多有的没的 ,有关于台湾历史,关于年轻人不知道该怎么面对现实之类的。当时我说“借由三个孩子的懵懂表达当时台湾年轻人的现状,就算是当代,年轻人一向都如此”那时更像是抽离在影片之外的人,联系了时代背景泛泛的讨论着。

今年疫情从成都回家,隔离期我疫情隔离在家我又观看了一次,反而更关注带帽子的小男孩,他说着自己的小小愿望“要是会学脚踏车多过瘾啊 上学几分钟就到了。平常爱去哪里就去哪里。 ”小芬回答“想会就要学啊 天天听你讲有什么用”高中的时候,我也有着对未来的憧憬,那时候也没有确切的答案要做什么,只是告诉自己 “我喜欢电影 希望以后可以从事相关的工作。”后来我考上大学,是和电影相关的专业,可是我却又动摇了,真是奇怪。就像影片里的小男孩当他终于学会骑自行车,却对小芬说:“小芬,你知道,我一直急着想学会骑车,我以为学会以后,爱去哪里就去哪里。现在会骑了,却又不知去哪里了。”现在,我也不知道该去哪儿了

电影里的小芬得角色刻画的很细腻。一家三口之中,小芬表面看起来是母亲站在统一战线之下,与母亲同坐在一起,姐姐坐在小芬得对面,画面之中,姐姐挡住了小芬,只存有母亲与姐姐的对抗关系镜头。客厅的餐桌方方正正,背景墙面确是干干净净 ,只有一盏灯悬挂在墙上,整体的氛围并不温暖。母亲一直碎碎念的时候,画完音是电视机里播放的新闻。在此,小芬与姐姐母亲的关系交代清楚。这是一个孤零零的家,少女的心事无人知晓无人在意,小芬的情感也无人过问。作为少女,小芬自我意识的展现来源对姐姐的好奇。小芬照着镜子,端详着自己的身体也充满了好奇,但处于青春期的小芬没人带领她正确地认识自己。初潮来临之时,家中却空无一人,小芬也就这样慌乱的迎接了自己的新的人生阶段。小芬的情感诉求一直得不到满足,一直到新房客的出现,小芬的情感这才寄托在他身上。新房客出现的后,影片风格开始变化,被风吹动的树叶,白衬衫 ,校服,家,一切都是美好的。小芬深夜在写字桌读书时,台灯微微闪烁令小芬进入到了神游状态。小芬盯着台灯几秒,横下心,身体后仰靠在椅子上,这几个动作代表小芬已经决定了。然而房门打开后,小芬在看到姐姐和自己喜欢的人接吻时的时,惊讶悲伤却无法表达也像极了大部分人的成长过程。

小芬手捧课本在黑暗之中行走,戴帽子的小男孩骑着自行车出现说“我完全是自己一个人摸着学会的哟” 大多数人的青春也完全都是自己一个人摸着学会的。小男孩摔倒在地也仿佛在告诉我们,自己一个人摸着学会的过程也是一直在摔跤。不停的摔倒爬起,好不容易学会骑自行车后却也不知道该去哪里。“回家”也并非是真的想回家,是因为不知道该去哪里。

练习完跳绳长到160后就去练习投篮,那投篮之后又该如何呢?

 短评

第一个的歌曲好听 忧伤 第二个一般 萌动 杨德昌一直爱说教 第三个 迷乱 结尾好冷 拿错旗子了?第四个有意思 证明长大了就是一废物 结尾应该是摔死才完美

5分钟前
  • 琧婯
  • 还行

《小龙头》、《指望》、《跳蛙》、《报上名来》分别对应童年 少年 青年 壮年时期,看了不少台湾新电影时期的主要作品,感觉新浪潮就是借用孩童视角为外壳,本质还是对成人世界的探索与诉求。这么说的话,他们好像一直没有长大的样子。拍得最好的肯定是《跳蛙》,但个人最喜欢《小龙头》

10分钟前
  • 游牧人·芳汀
  • 推荐

《小龙头》那夜我们手牵手一起寻找小怪兽,童真的色彩记忆常伴左右。《指望》初潮戳动了春心的觉醒,对身体与情感的探秘如同学骑单车一路摇晃摸索,踏出青春的轨迹。《蛙跳》大学时你如沙僧一般隐忍坚韧,如八戒般春光灿烂,如悟空般大干一场,如唐僧般不近奶妈。《报上名来》这个男人真牛逼,裹条浴巾闯街区。人模狗样爬墙梯,仰面朝天认邻居。最喜欢的还是《小龙头》,因为会回想起小时候手牵手的女孩。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每个时间段的光阴故事,不需要刻意编排戏剧性,不需要配乐烘托情绪,不需要镜头营造视觉冲击力,只是自然的想起就自然的在脑海里放映。

14分钟前
  • 之晨
  • 推荐

塞满了一堆概念,包括杨德昌那段,仍是拷问多次的“你到底需要什么”。所谓台湾新电影开山之作,也不知新在何处?两相比较我觉得比其晚一年的《风柜来的人》才更具代表性。

19分钟前
  • 狄飞惊
  • 还行

《指望》:有披头士也有越战的沉闷压抑八十年代。除却庭院外观俯瞰镜头以外,将外景贯入室内的窗外镜头无一存在。暗淡灯光充斥整个室内外空间。无力的悲伤基调就像少女无表情的脸。少年是杨德昌,说着和“一一”一样哲思而沉重的话:我以为学会骑脚踏车就可以去喜欢的地方,现在学会了却没有想去的地方了。

20分钟前
  • 荒也
  • 推荐

有趣 越看越好看的电影2010.6.27/没想到因缘际会的居然大银幕2刷了。上次看国修老师还在世。。。

24分钟前
  • 不聊电影
  • 力荐

1.小龍頭:被遺忘的孩子,被放逐的童年,失語、冷漠與孤獨;2.指望,經痛,懷春,少女情懷總是詩;3.跳蛙,理想的現實之痛,如同瓶中的跳蛙,束縛與重壓;4.報上名來,一個早晨的細瑣,透視人與人之間的疏離與隔膜,現代生活中的另類孤獨和處境。四個故事,一段人生,如果來詮釋光陰,最好的是,死亡。

27分钟前
  • 蘇小北
  • 还行

这叫神马玩意。粗糙,虚伪,根本没有开创性。

31分钟前
  • 四月物语
  • 较差

喜欢跳蛙那段,里面一个教授讲西游的挺有意思,“孙悟空代表了心,猪八戒代表了性,沙僧代表了意,三藏有了心性意才为之真人,才能在自我意定的路途前行。”

32分钟前
  • 胡子一大把
  • 推荐

1、小龙头和指望,严重契合共鸣了记忆,如携手偷逃寻模型、分别时眼波流动、旧式庭院布景、少女的温婉感伤、静夜朦胧的小巷。2、“我一直急着想学会骑车。我以为学会以后,爱去哪里就去哪里。现在会骑了,却不知道要去哪里了。”——人的一生,不断重复着这个过程,直至归于尘土。【★★★☆】【入】

37分钟前
  • 吞火海峡
  • 推荐

最喜欢的反而是陶德辰的《小龙头》,不被理解的童真和别离之愁都表现得恰到好处。杨德昌的《指望》是个少女怀春物语,超前九把刀三十年表达出“成长最残酷的部分,就是女孩子永远要比同年龄的男孩子成熟”。柯一正的《跳蛙》略乱了,张毅的《报上名来》是非常有趣的幽默小品。

41分钟前
  • Mr.Graceless
  • 推荐

《指望》是里面最为成熟的一段。杨德昌从一开始就带着浓重的女性叙事视角,而他的影片中多半都是男人自杀。他似乎希望用女性的角度看待世界,但内心永远是个绝望的老男孩。

42分钟前
  • 牛角酥
  • 力荐

台湾新电影开山之作,是对理想主义的尽情描绘,四阶段合一便是成年之前的散漫时光。镜头一直在描摹成长,以时间为线条勾勒出人物蓝图,消音处理则把人物缩小化,丧失本能后任其生灭。[指望](自行车与启蒙;大师范十足)≈[小龙头](怪力梦境之歌,情感的胜利)>[跳蛙](以闹钟声为背景,略沉闷)>[报上名来]

43分钟前
  • ChrisKirk
  • 推荐

最爱老杨的《指望》。第一部电影就让我春心萌动。小芬很漂亮,大学房客是陈晓东吗?《报上名来》很生动(张艾嘉和李立群原来这么多年来都没有变化)

48分钟前
  • 陈上进
  • 力荐

喜欢后三个故事!红色大门〜骑车的那个tracking shot很赞音乐也好。啊呀,小妹妹移情别恋了虽然剧情看来狗血,但杨导处理得很好,空镜头和家门口街道的几个镜头都很赞。好吧那几个镜头竟然想到杨树与路灯。。台词不多不少很合适哈哈!柯一正的出乎意料的好虽然节奏略奇怪。心里心外,蛤蟆的意象等

51分钟前
  • sirius_flower
  • 力荐

2012修复版,画质感人。四个短片应该对应的分别是50,60,70.80年代。《小龙头》里移民的背景。杨德昌那段有明确时间标定(1966披头士武道馆演唱会),古典音乐确实用得漂亮,声音剪辑有想法(比如少女决定去敲门之前的那段),也能看出些日后[牯岭街]的视觉动机。但,杨德昌那段居然还不是里面最好的——柯一正那段《跳蛙》真是起点太高了,剧作、人物、表演都可圈可点,可惜后面主要当演员去了。之前看《白鸽计划》还记得张艾嘉对参演这个短片集念念不忘,不过《报上名来》水平也只能说一般。

56分钟前
  • 胤祥
  • 推荐

杨德昌让其它三个黯然失色,原来和罗大佑的光阴的故事没有什么关系…20170709@广州奇遇书店

60分钟前
  • 深夜声噎
  • 推荐

曾经还以为罗大佑的那首歌是这部电影的插曲… 创意不错 大事云集 但感觉缺少些什么

1小时前
  • Bill
  • 推荐

最喜欢杨德昌的部分,精彩,中学时青春期的萌动,4星。《小龙人》3星半,《报上名来》3星,诙谐有趣;《跳蛙》两星半,无感。

1小时前
  • 有心打扰
  • 还行

四段故事喜爱程度从前到后,都有对身体的关注和展示,修复版清晰。小龙头里少年成长中不被理解和委屈有被触动,尤其在操场上神游配When a Child is Born那段。而杨德昌的指望能看出其锋芒,视听语言极为细腻,眼镜怎么那么像我小时候。三四有趣但糙些了,看几位大咖年轻时的样子,有现在微电影的意思。资料馆

1小时前
  • seabisuit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