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色电影,出现在二战之后再正常不过,继承了德国表现主义张狂扭曲、迷幻的风格,故事多数来自于早期硬汉派推理小说。人们意识到内心深处的幽暗世界,于是犯罪、暴力、带有禁忌意味的性出现在电影中。我们看到影片中与自己类似的角色(大多为普通的中产阶级,具有一定社会责任感)替我们做出“反社会”行为,从而感到兴奋刺激。
黑色电影诠释了人们的焦虑与恐惧,畏惧女人反过来操纵男人,畏惧生活变得不可控,畏惧自己成为权势阴谋的迫害对象。孤独、绝望、与正常社会的疏离,反映了战后一代人与新社会的割裂。
观众再也不是杀人案的旁观者,他们体验着犯罪行为产生的一系列情绪,紧张刺激、危险重重,并不由得对主角产生同情(尤其是以第一人称叙述的时候),所以我们在看到菲利斯躲在门后才会感到紧张害怕,不想让凯斯发现她。
光影是双重赔偿乃至所有黑色电影的核心之一在于光影,随着故事展开主角们逐渐堕落,犯下罪行,光线越来越暗,气氛越来越压抑,仿佛内心的黑暗已经挣脱束缚为所欲为。
影片的倒叙回溯手法不由得让人们产生宿命论的悲剧感,人们的powerlessness,世界的random chaotic nature,任何人都有可能被贪婪与欲望诱捕,屈服于眼前的诱惑。
菲利斯可能是塑造最成功的“蛇蝎美人”之一,这一类女性角色的出现,其实与战后出现的厌女倾向息息相关,因为战后女性地位提高,越来越多的女性在战时获得独立工作机会,她们不再依附从属于男性,这在当时的男性中产生一种不适的感觉。
第二部比利怀尔德,依旧是第一人称叙述,以自省的态度展现恶,同时以悲悯怜爱的光束照亮恶人的脆弱。
影片25分钟左右,男主精彩的自白,其动机昭然若揭:欲望是原始动力,调情的延宕,爱情作为一种手段,或点燃恶的名义。因此,蛇蝎美人芭芭拉的恶充满着天真甚至灵动,有时候甚至可笑、幼稚,而她的美丽与诱惑性不过是点燃恶的燃料。
因此,男女主的调情描写也十分必要,当然也颇为精彩:初见时,女主站在楼梯上,从高处打量这个即将跳进圈套的男人;
而后,她下楼,坐在男主对面的沙发上,白皙的腿上挂着脚链,让男主以俯视的姿态打量自己,仿佛她是猎物。
在两人站起身时,男主的身高更是占了优势,柔弱的女人抬眼看他,两人关系水到渠成。
当然,调情时的氛围在杀人后发生了变化。女主窝在沙发上抽烟,此时她已经获得了这段关系中的高位,即使男人站在她面前。
另外,《日落大道》用光束向色衰女人投去怜爱的目光,那这里的火柴点烟则是带有距离感的(男主跟经理相互猜忌),破碎的温情。就是说,女人的低泣如窗外的雨滴扰人心绪,或男女合谋杀人宛若搭有轨电车,被困且只能一路到终点,但最后也就是大难临头各自飞罢辽。
典型的比利怀尔德黑色电影,我最喜欢的芭芭拉斯坦威克的电影,她扮演的女主是一个心思缜密手段很辣的蛇蝎美人。故事在现在看来也许有点老套,倒但是老套的故事讲得引人入胜同样也精彩!
结构紧凑环环相扣,布局和破局相得益彰。难得用独白表现人物心理又不让我觉得不耐烦。为了追求戏剧性的转折效果,角色选择和事件进展挺违和。我本来不太介意这种合理性上的妥协,如果布置得当带来的愉快体验足够,我愿意主动忽略。但这部就还差一点儿。
黑色电影关键是人生来没有背景,去没有理由这件事儿太牛逼了
还挺精彩的 没有反转但是足够悬疑。整个故事从背景、谋划、实行、等发酵到最后真相大白都叙述得紧凑、节奏得当 行云流水。最后Phyllis说“直到我不能开第二枪时我才发现原来爱着你”这里甚至有点小感动 比利怀尔德这个神导在那么黑暗的电影里也能毫不违和插入一段爱情小插曲实属牛逼。看完之后一直都被芭芭拉和琼希瑟的美貌所困住 但最让我印象深刻的还是迈克莫瑞的划火柴 太帅了。
8/10。注意蛇蝎女外表发出的暗示:戴着金脚链移下楼梯,梳妆台摆放维纳斯头像,交谈时常仰在沙发里体现控制者的地位,密谋杀夫的婴儿用品超市的阳光场所她要戴墨镜掩饰深不可测的野心,藏在轿车后面的男主杀夫而她紧握方向盘、神态无所畏惧,败露后向男主开枪却犹豫着象征女性背叛家庭社会的矛盾心理。
本片改编自James M. Cain于1943年出版的同名小说,由导演比利·怀尔德和侦探小说作家雷蒙德·钱德勒共同编剧,获第17届奥斯卡最佳影片等7项提名
前半程实在太好看了,结局更是喜欢。"I love u too",然后昔日好友帮忙点上一支烟便结束,这已算是最好的结局
继续补标比利怀尔德 与控方证人显著的阿婆风格类似 本片的钱德勒风也异常招眼 noir经典 倒序法令人不觉想起日落大道 以及多年以后诺兰的following 叙事波形十分协调 节奏把握精湛 phyllis躲在门后 barton站在人前的走廊戏令人难忘 尽管意境不在推理 若以csi细查死法和现场的手段 根本不可能成案 但浪漫
经典黑色电影,比利·怀尔德对电影节奏的掌控是现在很多导演要学习的典范,钱德勒的编剧让这个好电影有了底气。蛇蝎美人的阴谋让人感叹人性之恶,没有人可以得到救赎,只要你犯了错就会受到惩罚。
使用闪回技巧,并很好地运用了戏剧张力这一基本的电影理论,时刻控制并引导着观众的注意力。模本级别。★★★★★
黑色电影、钱德勒编剧、第一人称、蛇蝎美人。踝链。谋杀有忍冬的气味。擦燃火柴点雪茄之同性隐喻。——没有找到真相,是因为那人离你太近,只隔一张桌子的距离。——不,比那更近。好奇如果没有碰巧摔断腿,原本的火车计划是怎样。
【2】比利怀尔德的牛逼在于,让观众一开头就知道了结局的前提下,依然会有新的悬念引导观众情不自禁地看下去,看到最后又会有新的高潮。
人生来没有背景,去时没有理由。
我感觉保险员沃尔特心中一直有颗欲望的火种,就像他随身携带的磷火柴随时可能燃烧,需要的只是一个契机。不全是贪恋金钱和女色,他犯罪是因为他觉得自己有能力做到完美,他迷恋自己的行为。从某种意义上说菲利丝和他是同一类人。两人的欲望交织成双重的罪恶火焰,最终结局是引火烧身,自取灭亡。
第一遍看的时候单纯当做了一个罪案类的悬疑片,如今重看才发现自己大错特错:开首就把悬念直接道破,用极其沉稳甚至压抑的手法和火花四溅汁水横流的台词来讲述这个已经笃定的关于欲望和背叛的故事;我曾一度认为这个结局不够黑色,现在才明白这是最坏的结局却也是最好的结局,只有死亡才是一切的终章。
女主后来发现原来自己也沦陷进感情的怪圈里了,这也是堕入凡尘的悲剧的开始。其实真正的爱情应当是在男主和调查员之间的。台词经典。镜头非常典型的film noir.
比利·怀尔德早期作品,黑色电影代表作。在当时是划时代的片子:大悬念在片头即揭晓但仍能引人入胜,阴暗压抑的灯光与摄影,对主角心理变化的细腻揭示,芭芭拉·斯坦威克的精致打扮...而最主要亮点当属在《海斯法典》禁锢下的时代能把影片拍得如此“无性胜有性”,结尾的同性恋暗示更是大胆。(8.5/10)
超赞。胜于夺魂索,比肩惊魂记。没想44年的皂白片能这么好。且采用正叙,没有悬疑,没有玩弄倒叙蒙蔽,讲述一毒妇与姘夫谋杀亲夫得手,毒妇的焦躁让男人担心,妇以为被甩而威胁,男意识到毒蛇缠身,最后痛快地杀掉毒妇,也没按计划嫁祸一混小子,自己坦陈。同事犀利,结局有些可惜,良知男能逃脱就好了
保险销售员和索赔员,杀人犯和侦探,喷了,早该想到雷蒙德钱德勒就是最知名的同人腐男作家,“No, closer than the desk”“I love you too”,怎么港,可能是最动人的告白。
台词精妙,尤爱凯斯那段贯口干净利落脆。开场供认犯罪事实的回溯叙事方式,因摆明事情会有变化,所以悬疑一直在,只是最后破局没达到之前铺垫累积的期待。结尾两场再次展现怀尔德对人性积极的态度,尤以两个男人间角色对立但立场统一、不动摇原则却坦诚互敬的对话最打动人,给全片的黑色加了一层柔光。
整体挺好,演技在线
完整的设下悬疑,结局率先曝出,却留给观众为什么会是这样的结局?“双重赔偿”意味着你设下杀局时要有双重保险,甚至更多,只有这样才能成功脱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