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七个常年的好朋友聚在一起吃晚餐。忽然他们决定与对方分享每一个短信的内容,包括他们收到的电子邮件和电话,由此许多秘密引出了彼此看似平淡无奇生活之下暗涌的层层情绪和欲望,这里面朋友和夫妻的关系变成一个让人力有不逮的存在,表面上是大家是惯常社会中常见的亲密的朋友,但最开始时不时出现的对他人生活的蠢蠢欲动的好奇和毒舌已经显示出大家压抑不住的情绪攻击,到后来一切的发展愈加失控,随之而来的真相让大家几乎全线崩溃。 电影表面上并没有血腥,却将爱的残酷展露无疑,人性深处的阴暗与复杂是电影最为有力的纵深,永远不要去试着考验人性,因为人性真的禁不起考验。 谁都不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也许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不要做一些会让自己将来后悔的事情,而当一些事情变得糟糕的时候我们需要的是补救而不是放弃,像男主人说的“我试着去做,如果还是不行,我才告诉自己我尽力了”
所谓“婚姻”,大概就是新三年、旧三年,再遮遮掩掩三十年,才能换来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安详晚年吗?
可惜,在手机横行的年代,这个潘多拉盒子装载了我们太多的秘密,一旦公开展示,夫妻间原本相安无事的遮遮掩掩,不仅遮不住,各种花式出轨还要引发世界大战。
这样的惨剧现场,就发生在《完美陌生人》中,而且不是一对,是三对。
三对夫妻和一个宅男相约在家中聚餐,女主人提议,就餐时间每个人收到的信息和电话,都要公开向其他人展示,如果不肯参加这个游戏,那就必然心中有鬼。好戏就此开场。
说实话,这部电影我看完了都没记住他们的名字,姑且用衣服花色来指代,相信我,绝不会搞混。
这三对夫妻表面上看起来,都算过得去:打扮得人模人样,一起参加朋友聚会,有资格取笑他们单独来赴宴的朋友。然而,随着剧情深入,我们就会发现,这三对夫妻各有各的问题。更神奇的是,在我看来,他们的问题,恰好源于分别缺少三种爱情要素。
所谓“爱情三要素”,是指亲密、激情和承诺,这是美国心理学家斯腾伯格提出的,他认为只有同时满足这三种要素,才能构成“完美爱情”。
接下来,我们就用这三对夫妻的实例,来挨个分析。
主人夫妇——缺少亲密
所谓“爱情三要素”中的亲密,体现在能够进行深层次的沟通,推心置腹地分享内心的情感和思想。
这对夫妇请他们的朋友来吃饭,也是由女主人提议玩这个游戏,这么做,并不代表她清白坦荡,其中的深意我这里就不剧透了。
他们之间缺少的亲密,体现在对伴侣的职业认可上:男主人是整形医生,当他妻子想要隆胸的时候,她会去找别的整形医生,却不想找丈夫。女主人是心理医生,当她丈夫需要找心理医生倾诉的时候,他也会去找别的心理医生,而不是找妻子。
显然,他们都意识到这是不正常的,都想瞒住对方,可惜却被手机出卖。
这样的矛盾,在聚餐时暴露出来,两人都认为对方不认可自己的职业,哪怕是普通朋友,都会优先选择认识的医生朋友,原本应该最亲密的伴侣,反而不这么做,其中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他们并不认可伴侣这个人本身。
波点夫妇——缺少激情
所谓“爱情三要素”的激情,就是一种渴望与对方结合的状态,简而言之,就是性。
席间推杯换盏,波点女酸酸地祝贺对面的新婚夫妻说,“恭喜你们,至少你们还做爱。”她自嘲地坦白,她和丈夫已经有好几个月没有夫妻生活了。
只不过,食色男女,欲望缺口总是存在,巧的是,这对夫妻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手机的慰藉:波点女和从没见过面的网友玩文字性爱,今天出门特地没有穿内裤;波点男在网上勾搭未成年少女,每晚十点等着她的私房照。
十年的婚姻,两个孩子,竟然造就了这样的同床异梦,相看两厌。有多少夫妻,正如他们一样,情欲饱满,却情感萎靡。
条纹夫妇——缺少承诺
所谓“爱情三要素”中的承诺,包含短期和长期两种,短期承诺是指决定爱一个人,长期承诺是指用忠诚和责任心来维护这份感情。
这对条纹夫妇刚结婚,显然满足短期承诺,而在长期承诺方面,就实在令人堪忧。
席间七个人,就属条纹女最紧张,一方面是她是刚加入这个朋友圈的新人,另一方面,是她对丈夫的浪子做派隐隐担忧。
事实上,她曾经是坚定的不婚主义者,对婚姻制度和爱情充满怀疑。直到她遇到这个男人,浪漫多情,甜言蜜语,对她许下山盟海誓的诺言,让她心甘情愿在无名指套上婚姻的枷锁。
这个公开手机的冒险游戏,让她对丈夫的每一条短信、每一个电话都心惊胆战,有时甚至自欺欺人地帮他打圆场,仿佛已经有预感,丈夫给不了她孤注一掷想要换来的忠诚与责任。
从表面上看,好好的聚餐成了夫妻大战的现场,都怪手机惹的祸,其实稍一细想,不过是欲加之罪罢了。
手机是工具,决定怎么使用它的,是人。既可以“摇一摇”约个周围的人,也可以打开视频跟遥远的恋人面对面聊天。既可以在家长群里交流孩子的情况,也可以在同学群里会一会难忘的初恋……
当然还可以像《完美陌生人》里的男男女女一样,爱与欲,单线与多角,正当与不伦,把全部秘密交给手机,让它当牵线的红娘,或者拉皮条的老鸨,直到被它出卖的一天。
只有一个人例外,他就是席间的第七个人,是个没什么存在感、刚失业的体育老师,被大家有意无意群嘲的对象。原本大家都很期待他带新交的女朋友出席,却被他随便找了个借口糊弄过去,自己一个人来赴宴。
他亲眼目睹了这场三对夫妻混战的好戏,因为波点男偷偷与他了换手机,也不得不卷入这场真心话与大冒险。是的,他的手机也有秘密,他对恋人说了谎,声称自己生病在家,实际上却是不想带恋人参加这场聚会。
但我仍然认为,他是七个人中唯一真诚的人。散席的时候,已经鸡飞狗跳、满目疮痍,男主人还是客套地邀请他下次记得带恋人来,他毫不犹豫地拒绝了,理由如下:
如果你深爱一个人,你会为他挡下全世界的子弹。这个其貌不扬的、失业又没钱的人,他用手机欺骗了恋人,却也用手机保护了他。
再来看看那些光鲜亮丽的夫妇们,他们正是把手机当做手枪,把一个个秘密当做子弹,亲手扣下扳机,射向自己发誓要爱一生的人,使他们遍体鳞伤、痛不欲生。
这的确令人心灰意冷。波点女发现丈夫出轨以后,到阳台抽烟,看到对面楼一对老年夫妻,颤颤巍巍地互相搀扶,一起出来赏月。
羡慕吗?又或是感叹。要有什么样的毅力和幸运,才能让一段感情相守相扶,直到白发苍苍?
能够同时满足亲密、激情和承诺三要素的爱情,原本就是凤毛麟角,更何况要源源不断地维持几十年。
绝大部分伴侣,都在漫长的人生中丢掉了其中一件、两件甚至三件,对这样残缺的感情,是干脆弃之如敝履?还是新三年、旧三年,遮遮掩掩三十年,换来一份少年夫妻老来伴的情谊?
我想,这部电影颇有深意的结局,会带给你一些新的启示。
扫把星来的那一夜。
我并不觉得自己的手机里有很多秘密,倒是觉得有很多事情前因后果很长,解释起来很麻烦,没有必要说而已。再说,把“亲密”等同于“没有秘密”本身就有问题,再亲密的人,也是需要私人空间的。
通过男主人来看,看心理医生还是有用的;通过女主人来看,心理医生的生活也会很糟糕的~
相爱没有那么容易,每个人有他的手机。过了爱做梦的年纪,轰轰烈烈不如平静。
很喜剧,略过火。没什么可批判的,以中年心境来看,全不是大事儿,缝缝补补装着糊涂都能过下去。纯粹的爱沉重,非肉体凡胎消受,可能背叛与依赖交织的灰色,才能支撑彼此到人生尽头,不那么痛苦地告别:是虚伪和无聊保护着我们,而不是激情与真诚。
剧本玩出新高度。一句话:已婚的别看,未婚的别怕。
哈哈哈哈...这不就是《小时代》顾里生日餐桌会大撕逼加长版嘛!“来吧!让我们的人生一起发烂,发臭!”(郭碧婷腔)....
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是脆弱的
来啊,互相伤害啊!
“这是你人生中一个重要的时刻,是你会铭记一生的事情,不仅是你明天和朋友聊天的谈资。如果你以后想起,无论何时回想起来,这件事都会让你嘴角带笑的话,那就去做吧!但如果你并不这么认为或者不太确定,那就忘掉它吧!因为你还有大把的时间” 被推到绝境的真实,破碎而深省。预定2016年度十佳
人和人的关系有多么的脆弱?你甚至不能给同床的人多看几眼你自己的手机。然而,多少人以亲近关系的名义,忘记了什么叫做界线。人生在世,怎么样才能让感情长久,四个字:难得糊涂。
结局有些意想不到,最后一幕更是神来之笔。人是需要隐私的,但我们与要让另一半意识到,我留给你隐私,你应该珍惜它,而不是用来为所欲为。有人际就有明暗,如果实在忍受不了虚与委蛇,也可以自生自灭。有得有失,两个老人的那一幕告诉我们,有人陪伴终是美好的,即便为了这份美好要付出很多忍受很多。
人应该学会如何分手。没必要这么凄惨。
糟糕的剧作,为了说教而硬性制造冲突,还都堆在一餐饭时间里,每一个冲突冒出来的时间点都精打细算分秒不差。而且要说教的道理也非常肤浅和老生常谈。整体来说就是意大利知音或读者的水平。
越来越无感这种强行冲突的剧本了,群戏没一个出彩就是失败。中产阶级=闲得蛋疼~!
特别喜欢男主人和胖基佬这俩角色。
三星半。可怕的不是手机,甚至不是里面的秘密,可怕的是每段关系实际都身患重疾,却没人愿意去医治。他们宁愿在这毫无快乐可言的生活中,违背道德与良知的去让自己好受一点,也不愿意去改变,去努力,直到有一天末日真的到来,他们再说一句:世界真残酷。
不要考验人性,因为人性不配。
女主人这个婊啊,睡朋友老公还提议玩看手机的游戏,算准了自己最安全因为这个人不可能当面打给她吧……细思恐极
结局怎么可能是和好,是没有做游戏的平行世界啦,彗星来的那一夜姊妹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