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其实对于将爱情故事置于庞大史诗之中的叙事有一种奇怪的精神洁癖。诸如《伊利亚特》里的海伦和帕里斯,《奥德赛》里的奥德修斯和珀涅罗珀,每次从战役急转弯到情爱的部分,总会有一种割裂感。我确实对于宏大和细微之间的分水岭有些锱铢必较,总觉得若要写宏图霸业就要“挥斥方遒”写到极致,不应掺杂儿女情长的水分。可事实上,大部分所谓史诗电影为了拍摄成本和票房保证,往往都会注水男女主的情情爱爱。 《阿克巴大帝》的爱情篇幅不短,可实际上历史上的阿克巴大帝有三十多个妻子…讴歌Akbar和Jodhaa的爱情就像讴歌Ramesses II和Nefertari的爱情一样,拉二娶了8个皇后100多个妃子但好歹还在阿布辛拜勒神庙为奈菲尔塔利建了神像和铭刻的情话“太阳为她而照耀”,但阿克巴和电影里这个拉贾斯坦邦的拉杰普特族公主Jodhaa是否真的有爱情根本不好说(印度这几年好喜欢拍拉杰普特人啊,《印度艳后》里阿拉乌德丁强抢不成、最终带领全城女眷萨蒂火殉的Padmavati也是拉杰普特的王后,而且国王也是穆斯林),虽然安珀公主确实生下了第四任皇帝贾汗吉尔。刻画超越宗教的爱情缔造印度盛世,这种超脱现实的美好愿景不知是否有点导演编剧映射现实的私心。(不知道拍摄电影那段时间印度国内zj局势是否严峻?) 这个电影多少让我有一丁点失望,历史上的阿克巴执政时期帝国版图和财富都扩张到原先的三倍,中央4大臣地方15省,统一度量衡,为印度人广开仕途,废除吉兹亚人头税和萨蒂制度,禁止童婚,伊斯兰教法和世俗法逐渐结合、司法系统独立,倡导各宗教消除对立和平共处,让图尔西达斯把《罗摩衍那》从梵文译为印地语,南印音乐和波斯音乐融合,文学艺术皆登峰造极。或许这才是我想看到的所谓“大帝”,他的一生不应被罗曼史而简短概括,阿格拉红堡和斋普尔琥珀堡不应只变成一个爱情的背书。 但好在,这部电影赋予了一种深入人心的宽恕,阿克巴每次对敌人和败将的慈悲,对其他教派信徒的包容,都升华丰满了他的帝王形象。虽然这种宽恕略显生硬,但戏剧表达的适当夸张无可厚非。 仅从男女主的颜值和电影取景的气势恢宏、服设妆造的奢华投入上,这三个半小时已然不亏。遑论《Khwaja Mere Khwaja》和《Jashn-E-Bahaaraa》这两首歌确实蛊到我了,苏菲教徒托钵僧舞式转圈真的让我魂穿《坠入》。 艾西瓦娅·雷应该是戴了美瞳,或许是为了更贴近拉杰普特人的特点,她标志性的绿灰蓝虹膜变成了深深的棕色,所以虽然这部电影她依然美极,可作为她的粉丝,我却觉得远没有她自己本来的样子美。皇太后的头饰和《勒克瑙之花》里Umrao的头饰好像,所以这是穆斯林标志头饰吗?(串台了) 找赫里尼克·罗斯罕来演阿克巴大帝,单从样貌来讲就像找尊龙演溥仪,男主的中亚长相相较于帖木儿后代突厥化蒙古人种而言长得过分帅气了,不过细细想来类似深邃五官的阿云嘎也是蒙古人,仅靠流传的画像判断阿克巴长相美丑也是我太过片面了。 看了这么多印度悲剧,他俩颜值登顶、互相恩爱最后居然还是HE,光这点就值得鼓掌。 看完《阿克巴大帝》再看印度现在…就有种魔幻现实主义 印度教民族主义者是有多不待见莫卧儿王朝啊,把现在卡纳塔克邦的毗奢耶那伽罗都城清真寺说成是疗养别墅。这一幕和现代很多中国人讨厌元代清朝极为相似,但其实细究,两者的统治理念、方式和矛盾来源都大相径庭,共同的是,这样的举措很容易割裂自己的历史陷入历史虚无主义。关于民族和zj,冲突是不可控的裂变,除了伏尸百万饿殍遍野,毫无益处。 回归到电影传递给我的价值观 宗教诞生之初,本是为了追寻生的意义,怎能为寻生而死呢?信徒的真正虔诚,是宽恕和包容。
要不是艾西瓦娅·雷的绝色美貌、赫里尼克·罗斯汉的完美身材和金碧辉煌的莫卧儿皇宫,让200多分钟的印度电影也不显得冗长。剧情倒是中规中矩的,英明包容的阿卡巴大帝和印度公主联姻本是一场政治婚姻,他也许没有想到印度公主可以如此硬气地提要求保留自己的信仰,但他同意了。这个皇帝不识字一点也阻碍不了他的智慧与英明,他最了不起的智慧就是他的包容,可以对战俘包容,也可以对异教徒的皇后包容。作为穆斯林,他信服真主安拉;他对神的认识已经远远超越了一个穆斯林教徒:一切宗教都有光,而光总带有或多或少的阴影。即使在当今,也是绝对先进的神的观念。
说实话,这个电影,真的好甜。我狠狠磕到了!!!!虽然说他们两个之间最开始只是政治联姻,但是在后来的相处中逐渐有了感情,这不就是先婚后爱吗?*-*
啊说点正经的
本次我想分3个方面来谈谈:
一、 用慈悲的心统治国家
阿克巴大帝在年岁尚小时就已经会放过战场上俘获的君主或战士。对于这,我们尚可说是因为他年岁尚小,没有那种久经沙场的暴君作风。但是,当他已经长大,坐稳了君主的位子,正推动莫卧儿王朝向外扩张时,他仍这样做。这就说明,在阿克巴大帝的心中,始终都是慈悲且平静的。我想,这可能也是助力他完成统一的重要因素之一。温柔的话语往往有最强大的力量。我想,我比之前更加理解了一点宗教的力量。
但是同时,我想表示一下我对于我们中国类似人物的敬仰。还记得我小时在央视台上与我外婆一起追完的《焦裕禄》。当时我不懂,为什么我的外婆会看的热泪盈眶,但是随着我逐渐长大,我懂了这种感受。不管是在什么时期,总有这样的人,出来感动我们,改变世界。
二、 一时的分心会改变最后的结果
这是公主与哥哥比剑和公主与阿克巴大帝比剑时都说了的一句话,让我非常有感触。不论做什么事,专注,永远是第一生产力。对于我来说,专注就是从始至终都遵循自己的内心,一口气从头做到位。就如如果我要做一个PPT,那么我没有做完之前是绝对不会去吃饭的。首先,灵感,是一个可遇不可得的东西;其次,专注,是需要锻炼与保持的。就如你在一节数学课上打了瞌睡,你就可能需要用五节课的时间赶上别人的脚步,甚至还可能就此一直沦落下去。(我自己就是个很好的例子>*<)。专注!
三、 包容是和平与幸福的第一保障
最开始,公主与阿克巴大帝的婚姻并不幸福。他们的宗教信仰与习俗如此的不同,而最后让他们获得了爱情的原因,就是他们找到了“包容”。在寝殿中设立祭坛,让他赢得了皇后的心。而废除朝拜税,更是让他赢得了广大人民的心。包容,从古至今,都是和平和幸福的第一保障。不论是个人之间,还是团体之间,甚至于是国家之间。正如当今,我们正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重建丝绸之路经济圈一般,当今世界,早已经不是单打独斗的格局。
谢谢阅读!
除了爱情以外的其他部分拍得还……挺玩闹的。不过,只看男女主人公的美丽大眼睛,已经很值了。花红绿柳、载歌载舞的印度特色都有,音乐很不错,当然,作曲是大牛。
3700好长而且表演好像舞台戏剧。。即位,征战,废叔,御象,联姻,
这是一部华丽的阿三式言情史诗片,比起阿育王差好多。打仗的画面好假,你们挥剑就不能会用力点吗?假动作也做专业点好不好。你们就不能不载歌载舞一次吗?!群众给陛下唱赞歌的画面真是五雷轰顶,和春晚有一拼。好在男主角够帅。
阿克粑粑
《印度往事》《阿育王》《阿克巴大帝》······印度人好像没拍过什么严谨的历史题材作品,虽是戏说,但冲着它那精良的制作与欢乐劲儿,倒不忍心只打三星。
赏心悦目,心情大好
历史的“浮"雕,不过看是蛮好看的。
难道没有人觉得男主像极了尼古拉斯凯奇……
史诗般的场景,华丽的宫廷,炫目的珠宝,荡气回肠的爱情。哎,已经足够了,值得一看的电影。女主角美艳不可方物,美仑美奂、倾国倾城、艳光四射这些词大概就是形容她的吧。
武戏还可以,文戏跳过去没看...
电影节去看,很长,但是最后又回家看了一遍。
拉杰普特公主哪里是为了宗教考验莫卧儿皇帝,分明是想看看年轻的王子到底帅不帅。最后还装B!
居然最后是个爱情片,擦
典型的宝莱坞华丽丽歌舞路数 歌很好听
胶片版的印度史诗大片,非常之奢华
太有爱了~皇帝真是好男人啊~
我很奇怪印度上眼中的光。男女主角眼睛都能发出那种神奇的光。古人说的青眼,是不是就指这种眼神呢。
三个半小时,累。
美轮美奂,阿克巴帅呆了
印度史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