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军的角色演绎难度很大,演技赞,偏偏刘烨的蓝宇却不受控,不节制的让人觉得他已成了蓝宇,连小裁缝里还存有蓝宇的影子,已然分不清是刘烨的演技刻画还是他的自我表现,得了金马,有理也无理。一个演员在戏里把自己的灵魂出让给了角色,任灵魂在戏里被撕扯伤痛。
蓝宇一开始没太惊艳但越到后面越来越有韵味,陈捍东真的有那种男女通吃的感觉深情得很到位。最喜欢的是两个拥抱 终于相遇时的激动 和“你胖了”的静默不语,看得我简直心颤。
“我知道最终我还是要走的,我一直这么提醒自己,让自己在每天醒来的时候,喜欢你少一点,在离开的时候,就可以轻松一点。”
大学二年级那年,互联网开始进入校园,整个学校只有2条128k的网线,每条网线有10部电脑接入。那年看了网络小说《北京故事》,本是抱着看H文的心态去看的,看完之后却在学校的公共网吧哭得不能自己,因在公共场合,又不敢哭出声音,只好小声啜泣,哭得很惨,还得拼命捂着嘴把难过生生咽下肚。
那年我20岁,已经认识到自己的性取向,蓝宇与悍东的爱情震撼了我!
小说描述的两人之间的几段经历让人对那份真挚的爱情笃定不已。
两人相识于一场性交易,但之后单纯的蓝宇对于气宇轩昂、玩世不恭的悍东产生了感情,第一次之后便飞蛾扑火般地地向悍东付出了全部感情。
哪怕是悍东数月之后街头偶遇给蓝宇围条围巾,给蓝宇置办些时髦的衣服,给蓝宇嫖资,带蓝宇去家里过春节,送高烧不退的蓝宇去医院,这些,在这个情窦初开的东北土包子心里那都是关心,他在之前从没爱过,悍东的关心让他第一次体会到爱情的滋味,他义无反顾地爱上了这个花花公子。
后来发现悍东另寻新欢,最后跟女人步入婚姻,蓝宇除了滴着眼泪离开,没有说过一句咒骂的污言秽语。
他的阅历不够,他太单纯!除了100%的付出,他别无所求。
几年后离婚的悍东偶遇蓝宇,二人心里的澎湃不亚于重获至宝,相约相聚,二人多是寒暄,尴尬的场面好似两个普通同学相聚,二人没法聊得很动情。之后悍东喝多了,躺在沙发睡下,蓝宇洗完澡轻拍悍东请他离开,悍东起身,看着那个闪着无邪眼神望着自己的蓝宇,闻到蓝宇头上熟悉的洗发水味道,之前一直抑制的感情终究决堤,嘴边滑出一句话“我想抱抱你”,同样溃败防守的蓝宇不由自主地抱了悍东,说他胖了,这时的悍东再也抑制不住紧紧地抱着蓝宇道歉说道“我当初怎么会让你走的……”,悍东自己终于意识到,之前的关心都是出于真心,他一直以来是真的爱这个睫毛长长,眼神无邪的男孩子——蓝宇。
后来悍东出事,蓝宇倾囊相助,从大狱捞出悍东,卫红、大宁、刘征、蓝宇、悍东5人相聚打边炉,卫红待蓝宇如同家人,悍东别无所求,幸福当如是!
北京公园的约会,悍东嘴角挂着微微笑意呆呆地看着眼前的蓝宇,意识到自己的幸福、美满,都是因为有眼前蓝宇,其它的任何东西都敌不过蓝宇的音容笑貌,但偏偏在悍东醒悟开始珍惜的时刻,天让一场意外夺走了蓝宇的生命,对于悍东是无法言语的残酷……
看完电影,翻翻关锦鹏的介绍,原来是许鞍华的学生,二人均是我最喜欢的导演,关锦鹏的片子,很少累赘的桥段,很少无关的镜头,干脆利落,如本片、《阮玲玉》、《胭脂扣》,许鞍华的片子,幽默、细腻,如《姨妈的后现代生活》、《桃姐》。风格有略有不同,但两位导演真诚的叙事、厚重的铺垫总是每次都能打动我心里最柔软的地方。
《蓝宇》完全不讨论同性恋伦理,只是简单地讲了个爱情故事,抽离了很多旁枝末节,很多背景场景都是虚化的,看电影的时候我觉得很像个纪录片,但足够合理的剧情铺垫让我无法不为二人爱情的真实而落泪。关锦鹏导演用他背景虚化的镜头使得原著故事完美地影象化,常听人吐槽电影不如原著什么的,但至少我觉得《蓝宇》为原著《北京故事》实在是增色不少,在我心里《蓝宇》对于爱情的诠释远超《断背山》,感谢关锦鹏导演!
特意将两部有关同性恋的片子放在一起看,不是为了比较电影,而是想比较一下两部片子投影在自己心里的感受。在我心里,关锦鹏是个细腻的导演,他对爱情的解读一直走凄美的路线,无论是《胭脂扣》还是《长恨歌》,对女性情感的把握都很到位。李安是个隐喻高手,擅长在不经意的细节中暗藏玄机,对情感处理总是欲语还休,内敛中充满张力。
虽然说的是同性之间的爱情,两位导演仍没有偏离自己的风格。《蓝宇》所呈现的爱情仍然是浓烈而馥郁的,不管如何周折,总是干柴烈火,节奏紧凑,情节跌宕,煽情也来得直白,看罢就一个感觉:酣畅。《断背山》要缓慢细腻得多,同样历经数十年的爱情,到了李安手上,就成了一段拖家带口的故事,每个人物都有着详细的发展,所有的情节都不徐不急慢慢铺陈,音乐与场景都成了佐料,有条不紊地诉说了一段漫长而辛酸的爱情,看罢之后仍有一个个镜头时不时跳进脑海里回放,将你慢慢拉进伤感的深渊。
在此之前,常听说《蓝宇》是关锦鹏最好的片子,但看罢之后,实在无法认同这个判定。我不认为《蓝宇》比《胭脂扣》和《长恨歌》更出色,如果影片不是讲两个男人的爱情,没有胡军帅而痞的造型与刘烨楚楚感人的表演,这个影片就会黯然失色。情节老套,充满噱头,情感的发展缺乏层次,虽然片中的捍东是在与蓝宇的情感纠葛中确定了自己的性取向,但他寻找自我的过程充满一个又一个偶然,与蓝宇的重逢总是巧遇之后才再续前缘,仿佛真如他自己狱中反省的那样:与蓝宇是命中注定要在一起的。这种情节太商业化了,削弱了真实的力量,把珍贵的感动变成了廉价的煽情。
再说《断背山》,我先诅咒一下《断背山》巨垃圾的中文字幕,但愿它没有污染到观众的感觉。李安继续了在《卧虎藏龙》里以西方方式说东方思维的风格,继续在对白与细节中慢慢揭示因果与宿命。跟《蓝宇》不同的是,Jack与Ennis一开始就清晰地知道自己的性取向,他们不像捍东与蓝宇,一个在胡搞中逐渐了解自己,一个在童真期就被引诱和修改以致定型,Jack和Ennis花了十几分钟的时间彼此观察与试探,期间又纠结了两个人个性与心理的细致刻画,最后终于在一个夜黑风高的夜晚,点燃了两个人爱情的原子弹,那一发不可收的情感,令他们花了几十年时间去挣扎和争取,仍然无法解脱,终于用一生的守望酿就了一个漫长的悲剧。
守身如玉、自强自尊、情比金坚亦比金高,如此不食人间烟火般地爱一个人,是爱情中最为理想的境界。这些元素在《蓝宇》中一一落实,所区别的只是这么美好的恋人其实是一个男性,这很容易颠覆同性恋之间因为世人无法认同的性行为所产生的龌龊感,《蓝宇》向我们讲述了一个纯真又性感的童话故事,塑造了一个完美的情人给我们看,这个角色无关性别,都会将对爱情充满美好渴望的人们感动得一塌糊涂。但讲故事的人过于仓促,不是拿无巧不成书来过渡,就是一笔带过至关重要的情节,比如捍东与蓝宇的两次重逢都是偶遇,比如捍东的离婚,过于轻描淡写,无法对捍东其实真是一个同性恋进行印证。捍东的被捕与获释一直到蓝宇的意外身亡,都充满了斧凿的戏剧化痕迹,让我们感觉,讲故事的人是个制造情节的高手,却不是个刻画人性的高手。
《断背山》最大的成功不是情节的讲述而是人性的刻画,不单是两个男主人公,也包括他们家庭之内所有人的感受,将人性放置大环境去细细描画要比活在真空更具有力度和广度。这是两部影片最大的不同。《蓝宇》忽略社会与环境,将同性之间的爱情简化成一段通用的爱情,放在异性身上,也没有什么不可。《断背山》却恰恰利用同性之爱所具有的那份无可容纳于世的压力来制造内心与情节的冲突,慢慢积郁成一种绝望的力量,去推动情节的发展。《蓝宇》讲述的是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爱情童话,它的分量仅仅来自于这份爱情发生在两个男人之间,如果换成异性,就立刻变得恶俗;《断背山》讲述的也是一个关于永恒的爱情故事,这个永恒是通过压抑表达出来的,与异性或是同性无关,甚至说,同性恋只是制造压抑的一种手段,而影片真正要诉说的是,受制于社会的人性轨迹以及在常规伦理道德窒息下的个体伦理感受。
其实也难怪《蓝宇》的讲述过于仓促和破碎,这好像是关锦鹏的一种风格或者习惯,在《长恨歌》中也有这样的问题。也不能拿《蓝宇》去跟《断背山》比细腻和深度,两个片子的时间长度相差将近一个小时。也许两个片子所要表达的目的原本不同,虽然都是在说同性恋。一个是想告诉我们这另类的爱情也可以如此唯美和高尚,甚至比异性恋更加本真和纯粹,希望获得社会的宽容和理解,这可能跟关锦鹏自身的愿望有关;而另一个只是借同性恋来表达,固定的伦理观下被压抑却不可掐灭的爱情,会牵连成一个无形的怪圈,令每个身在其中的人都不得不去承受其宿命的悲剧,这其实是更东方的思维方式,而李安给它在东方的长袍马褂外面又套了件笔挺的西装。
最感人的就是多年后他们重逢陈瀚东抱着蓝宇跟他说那个时候我怎么会放你走的,经常有时候脑海里想起这个场景我就会去看一看,最后好不容易陈瀚东决定了和蓝宇度过一生的时候蓝宇出事了,看着那么一个大老爷们在那里哭的泣不成声,真的感到惋惜和遗憾,明明相爱明明过了那么多大风大浪为什么最终还是不能相守,甚至我一度看的时候不看最后这样就可以欺骗自己他们永远在一起了是个幸福的结局了,不过人生往往就是有这么多无可奈何。你永远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一个先来临,所以珍惜当下,珍惜身边的人,去爱吧,去好好生活吧
对于香港导演关锦鹏关注,大多数人可能是从《胭脂扣》开始的。我也不例外。记忆力好的人会举出《越堕落越快乐》、《阮玲玉》、《有时跳舞》等等。当然,当我在线读了《北京故事》以后,我不能不期待他的《蓝宇》。
我看的是D版的DVD。影碟的封底有这样的简介:1988年的夏夜,高干子弟陈捍东遇上了穷大学生蓝宇,就在那个晚上,陈买下了蓝宇的初夜。再次相逢是冬至的晚上,肉欲盖掩理智。平静快乐的日子并非必然,林静平的出现,令陈觉得自己是可以让女人幸福的男人。然后三年多的婚姻生活后,他们离婚了。陈与蓝宇在首都停车场内再次邂逅,仿如隔世。未断的尘缘在蓝宇温馨的小楼内唏嘘延续······
也许,这语焉不详的解说,似乎已经给了人以某些联想。然而,这以金换性的游戏,并不让人觉得鄙夷而排斥。只是,蓝宇那一脸的天真一上来就让我的心有点隐隐作痛。当然,接下来的情形竟有让人欣慰的感觉。捍东和蓝宇,自然少了异性情人之间那样的从试探开始到调侃、调情等华而不实的语言游戏,那是一开场就赤裸裸的性,一种饱满的发泄与满足,一种卑贱的荒淫和堕落,一场与厮守无关的美好的风月。
“你不给我玩你给谁玩?”捍东狂妄自大的口气,竟然透露出一种情谊的信息;“你不如全脱了吧,据说男模特在后台都是光着身子的。”看似随意的一句,分明是一种出自内心的欣赏;“雪下得大。你穿得那么少,不冷吗?”这已经可以用情意绵绵来形容了。
在男人面前,女人是妩媚而柔弱的,就像那个让捍东自觉强捍的林静平。然而,这个外表美丽、又通晓外语的女子,看似随口而出的一句“我姑妈是这样说的······”,一下让我联想到张爱玲式的精明。这样的精明,让她以为自己洞悉天下所有男人的心理,能把男人玩弄于掌鼓之间,岂料却反加厚了男人的心茧。而男人之间的坦诚,淋漓尽致的宣泄,反而让人感到这种情感是如此清澈,如此的美好。
有人说过,悲剧就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就在我开始认同于电影中的二个男人的那种情感,开始为他们终于又走进这间温馨的小屋,以为就这样可以天长地久的时候,蓝宇却意外地走了。太平间里,蓝尸布下,是捍东再也无法去搂抱的蓝宇。“你知道,我答应过自已,以后我是再不会让其他人令我伤心的了。”蓝宇这样说过。是的,此时伤心的,是一向外表强捍的但已失声痛哭的捍东。
“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随着黄品源的《你怎么舍得我难过》缓缓地响起,关锦鹏的这部电影已是到了结束的时候了。“最爱你的人是我,你怎么舍得我难过,在我最需要你的时候,没有说一句话就走……”,捍东开着车,经过蓝宇出事的地方,停下来,又开动,那一连串的快速闪过的街道、立交桥,漠然而繁杂。我不知道一年后,二年后······许多年后,捍东还会不会这样地思念着蓝宇,捍东还会不会掩面而泣。但就这一幕,已经让我这个日见麻木的看客的内心泛起了阵阵的楚涩,这种感觉难言,但绝对真切。
我被黄品源的那首歌打动,我哭了,为了那该死的爱情
原来GAY也可以爱得这么琼瑶。
刘烨演得最好的作品
蓝宇这个死实在是太简单了,一点都不轰轰烈烈,一点都没有预兆没有铺垫。也恰恰是陈捍东的视角,就是太突然了,最普通的一天,没有大雨没有雷电没有上天的怜悯和唏嘘。多少人也都是普通的一天经历着悲喜,忍受着无奈和内心的不安。
如果蓝宇是女的,这就是部烂俗狗血的爱情片了吧
去掉性别,就是一段爱情悲剧; 陈捍东一开始的玩到后来的真情过度的很自然…
听说社长和胡老师要上爸爸去哪儿3,又有人说,这是《蓝宇》的如果蓝宇没死之番外:你我各自有娃各自中年各自发福,其中一个还成了逗比。。。
“两个人要是太熟了,倒不好意思再玩下去了,也就是到了该散的时候了。”“我是怎么可能这么喜欢你呢?”
最爱你的人是我,你怎么舍得我难过,在我最需要你的时候,没有说一句话就走。
「“蓝”,舌尖轻轻上挑抵住硬颚,而后缓缓沉落,“宇”,直至静深。」
你说“人一死,就什么都完了。”他说“没完,留下来的记忆还没完呢。”芸芸众生皆平等,只不过碰巧你们遇到了彼此然后相爱了,也碰巧你们是相同的而已。爱情面前,我们都一样,没有分别,没有分别。
他把我送给他的房子卖了,换我出狱。他们说他是懂得知恩图报,因为我断断续续地包养了他。可我知道,他不是在报恩,他是爱我。
为了更好地跟基友讨论爸哪3的剧情,我就看了这部……前传。我也真是很拼了OTZ
一个特别俗气的故事,原著小说就是一高H黄色小说~不过,还好。刘烨的执著少年形象让人感动。
刘烨的笑容很温暖,质朴,天真,爱情通过眼神表达出来,像一个温婉的女孩子。
不要因为贴了华人同性的标签,就可以赚到高评分。平心而论片子拍得很平庸。
捍东第一次带蓝宇见家里人,蓝宇问捍东的弟弟卫东是不是喜欢日本音乐,卫东说:坂本龙一,喜欢吗?然后哼了一段圣诞快乐劳伦斯。(这种东西放十年前铁定看不懂)
故事没有说服力……而且情节编排太什么了……
两个人要是太熟了 也就是该散的时候了
《蓝宇》最动人的一点是,全片从头到尾都没有强调过两个男人的性别,就当作是一个普通的爱情故事在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