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举文秀书记敢想敢说敢做的品格: 1.职场氛围破冰:农支书为代表的村中年男,惯性爱抽烟,文秀提出办公室内不吸烟;后续,马主任到场烟瘾犯了,众人面面相觑,不敢发声又尴尬为难的时候,只有文秀云淡风轻地说“马主任,我们这里是无烟办公室哦”,情商高又没有破坏自己立下的规定; 2.人情世故:知世故而不世故。这个人情方面,文秀姐事事处处几乎都太得体了,照顾集体里每个人的情绪;上通下达,和扶贫第一书记们以及上级领导关系融洽,打成一片;最重要,和村民们打成一片,罗姐和双应都实打实想和她做朋友,那用屯脱贫庆祝,文秀姐多喝了点,回去路上和罗姐一起做后座,依偎在罗姐腿上,罗姐轻轻抚了一下文秀的碎发,这个画面也太感人了呜呜。 3.爱情观:人间清醒发言。小杨被要求养猪,闹小情绪,找文秀说会影响自己恋爱,怕女友闹分手。文秀一方面说,闹分手绝不是因为养猪,而是小杨自己有什么坏毛病;一方面又说,(作为基层干部),女友真的因为养猪这事分手,那也是不值得交往的对象(原话不是这样说,但大致这意思)。 小镇做题家这个话题因为xxxx最近炒起来了,《大山的女儿》也因此在b站出现了不少相关产出视频。 但我觉得,小镇做题家也好,贫困户/山里走出来的也好,文秀姐真的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她好像一直在我们身边——我觉得这个世界不美好(人性弱点/山村陋习/男女差异),但原来她也知道,也经历过,但仍然想要去改变这个世界,这才是她最勇敢而伟大的地方,可歌可泣,长歌当哭。 我从来都觉得主旋律剧是唱颂歌的,不怎么喜欢,但这一次《大山的女儿》给我讲了一个用青春生命书写的真实故事。
第一点:说话的方式。编剧是对广西人有偏见还是不了解广西人呢?一股广西味普通话,怕别人不知道是在广西一样。所有人的口头禅都是“得”“不得”,尴尬的要命!
第二点:脱离了群众也脱离了生活,看过黄文秀纪录片的都知道,文秀书记带领群众脱贫时有多困难,而这部电视剧太顺了,并且无时无刻不在教育你,处处伟光正,这很令人反感。
第三点:三观扭曲!有一个情节,有个脱贫干部特意去刁难群众,原因就是那个群众有自己的致富路线而不愿意加入他们,他就故意拿着摄像机去拍别人,说阴阳怪气的话,群众生气了,大家反而帮那个恶心人的干部数落群众,
第四点:文秀书记常年在外面跑,晒的都比较黑,里面的演员都太干净了
一部好的传记应该真实,而不是去虚构太多的东西,
如果说还有瑕疵就是衣服太干净了,但是真的很接地气,每个农村人都是那么真实,真喜欢听“得”这个字,看到腿折了没钱治的一家,眼泪就止不住了,都是同胞,还有很多人生活很穷,真心希望每个贫穷的人都能吃饱穿暖,国家扶贫才是真的是为人民服务,希望能真实得让老百姓过上一天比一天好的日子。
喜欢看《山海情》和《大山的女儿》,他们用真心在拍老百姓的电视,任何假大空都是对观众的侮辱,每个演员及导演都应该在农村里生活三个月,再拍农民真正的生活,也愿中国的老百姓都过上有尊严的生活。为《大山的女儿》点赞
我很少看电视剧,一般是因为电视剧太长,而且拍得很假,或者我看了前面就知道后面的剧情,看完之后对我没有任何的帮助。但是这部脱贫攻坚的片子不同,是根据真实人物为脚本而改编的一部电视剧,有些地方的确比较理想化,但是体会到核心思想,还是蛮震撼的。
《大山的女儿》意在让国人了解脱贫攻坚第一线的真实情况,尤其是一些城里生活的人。之前虽在媒体上了解过脱贫攻坚,但是对脱贫攻坚的具体过程和真实情况的认知是模模糊糊的,看过这个片子之后,我深切的对我党的伟大事业表示钦佩,对奋斗在第一线的基层人员表以真切的敬意。
黄书记放弃优越的待遇、扎根一线、不辞辛苦的为脱贫攻坚乡村建设倾心奉献,这时候我们除了很佩服她,很尊敬她,我们随之也会阐发一个思考,她为什么要这样做?这不光是我们的思考,也是之前喜欢她的男同学的一个疑问。
我思考过这个问题,每个人为之奋斗的根本动力是想达成一种统一,思想和行为的统一、情感和理性的统一、家庭和成员的统一、社会和国家的统一、生命和物质的统一等等。如果没有达成这些的话,内心会有一个缺口,如果一直缺着那么一块的话,多少有些难受。每个人心中的缺口就是没有统一的地方,即使某个缺口通过我们的努力将它补上,但是又会发现新的缺口,人也是在不停的实现统一的过程中得以见证自己的一生。
不乏有一些人,我们看他们好像并不努力,甚至躺平,不是因为他们心里面没有那个缺口,而是自我欺骗,一叶障目,就理所当然那个缺口不存在一样,依旧我行我素。但是,缺口是客观存在的,终将有一天,当那片遮着眼睛的叶子已经枯萎粉碎,他们看到那个缺口的时候,绝对会痛苦不已,悔恨自责,也许他们痛哭后会醒来,或许不会,再到地上捡一片新的树叶再次遮上眼睛。这部剧中,就是以黄书记为中心,发散开来,干部、村民都去通过积极的辛勤劳作弥补自己内心当中缺口的过程。
黄文秀内心的缺口在于她的家乡情和亲情。她是从百色农村走出来的,家里很艰苦,上学都是国家资助,她内心的缺口就在于她希望能通过自己的微薄之力将国家给她的温暖传递给更多的人,为家乡做更多贡献,来表示她内心中对国家、家庭的感恩之情。当每实现一点看得见的成绩,她内心都会十分欣慰,为了事业她会想尽办法,竭尽全力。
我们留意村里面的很多人,内心当中都有一个缺口,各不相同,最开始因为很多外在的条件和个人能力的牵制,他们都将缺口掩盖起来,选择漠视。黄书记大学是学哲学的,好像还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对人性的洞察十分深刻,能看懂很多,也能洞察到对方心中的缺口。并根据自己所学,一方面联系外在的资源,另一方面给每个人做思想工作,让对方主动的摘下蒙在眼上的叶子,听黄书记的,通过辛勤的劳动,把缺口补上。当每个都在尽力去成就自我,弥补缺口的时候,他们都是幸福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变得和睦起来,日子欣欣向荣,越来越有盼头。
下一个问题就是,我很受震撼的一个问题,村两委很多资历比他老的,各式各样的村民们,为什么听她的?
解答这个问题的过程是令我惊叹感慨的过程,最终得到的结果是:管不住本性的人干不成事情;能管住本性的人能干成事情;在管住自己本性的基础上,洞察人性,合理的利用人性和本性的人能干成一番大事。
在意大利出访的习主席,被问了一个问题:“您当选中国国家主席的时候,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习主席回答道:“我将无我,不负人民。我愿意做到一个‘无我’的状态,为中国的发展奉献自己。”无我就是能理解本性,管住本性,而不是被本性支配。
黄书记其实就是做到了“无我”的状态,真心的为他人付出,把村民百姓当成自我。如此之快的得到百姓们的认可,是因为她没有一点私心,真的敢干事,干实事,竭力干。
大部分任务其实不是很急迫,也不是她分内的事情,她却冲在最前面,从来没有想过干这些活是为了给自己、家庭挣钱啊,或者升官啊。在剧中她是为了获得满足感、被他人认可的感觉、成就感而去工作和奋斗的。我觉得他的想法很高洁,但仍不够纯粹。
在马克思看来,革命也好,建设社会主义也好,最应该需要的一份精神就是纯粹的理想信念。我觉得黄书记也有很强烈的理想信念,这与获得满足感和认可感不矛盾,但在剧中,有的时候我认为她是被认可感和成就感所支配了。这种心态在基层还可以,但是如果到了高层,纯粹的理想信念不够坚定,工作的热情源泉依旧来源于满足感和认可感的话是不持久的、易受挫的。
但我觉得这也有可能是因为剧情的需要,如果我生在剧中是她的同学,我还是建议她多关注一下自己的内心世界,青年人将人生理想和国家发展共频,而不是把自己过多的精神世界寄托在事业或者国家上。当然,黄书记也有自己的爱好和内心世界,比如她还会写毛笔字,会音乐等等,已经很不错了。但是如果想发挥出跟大的价值,还需要少一点青年人的锐气,多一些稳重和隐忍,有些根基比较稳固的,需要上级和下级慢慢形成合力将它松动、去除,革命绝对是有流血和牺牲的,但是如何将风险化为最小,这也是她需要考虑的事情。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她忙于事业,30岁还没有找到对象,一个女同志,如果年纪大了,生孩子什么都有风险,而且作为女同志,过于操劳对身体健康也会有影响,我觉得,奋斗是绝对需要不停的,但是也需要顾及全局和可持续发展,包括家庭的建立、下一代的培养,事业是人生的一部分(这里我站着说话不腰疼,我知道基层工作者真的很不容易也很忙),等忙完之后,各种事情都是需要考虑的。
还有一点,是我想给她和编剧提的一点建议。工作是工作,生活是生活,不要以工作的名义去压迫原本就已经比较稀缺的生活。我们中国有个观念就是勤劳致富,但是缺少创新性和创造性,这是因为下面的人被工作压得太死了,没有时间休息和调整。就说我爸,工作这么多年,没有自己主动出去休假旅游过。当代,跟以往不同,除了勤劳还需要的是创造性。我们讲究效率而不是磨洋工。
德国在这方面是有我们学习的地方,只要下班,没有极其紧急的事情绝对不会加班的。我们在这方面到不能保证,也很难达成人民文化生活的需要。当然,我也能看到政府一直在这方面努力,发布了很多保护法案。但在媒体上还没有做出调整,仍在宣扬辛勤工作很好。我觉得在某些方面的确是有好处的,但是我们也要看到事情的两面性,闷头苦干的结果就是缺失创造性。我不是很赞成宣传加班,即使是加班也需要当事人是自己乐意的,但是我希望社会形成一种共识,该休息的时候休息,该上班的时候就高效工作,不要把工作带入生活,也不要把生活带入工作。这是中国的一个老问题了,某些紧急需要处理的事情可以加班,但是,不仅要给工资,还要补上休假的时间。2020年之后我们是奔向科技强国,创新创造强国,在长时间而且高强度的压力基层比较难赋有创造性,因为他们所有的精力都在被规定好的条条框框里面,怎么还有时间去尝试他们擅长的和特别的想法呢?
当然领导干部的加班,也有一种可能是为了工作的需要,在当今的社会共识当中,他可能是要做给别人看,但适用不适用于我们自己,这就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具体分析判断了。
之前看《三国演义》的时候我不明白一件事情,曹操拥有百万军马,为什么不直接在安全的军营当中指挥打仗,而是非要冲在前线,多次接近丧命。我当时隐隐约约知道,他冲在前面,小兵们就斗志满满,奋勇杀敌,气势十足,但背后的运行机理是我不甚理解的。看完这个片子,结合《金瓶梅》的情节,我彻底清楚了。在中国,是从上到下的结构,上面的意识,不自觉的就会传导到下面,下面内心深处都是遵从上面的,支持上面的,上面的人是下面的“榜样”。这也好,也不好。如果上面清正廉洁,惠及百姓,那么,整个中国都会欣欣向荣。如果上面出问题,被本性支配,上梁不正下梁歪,百姓会受尽疾苦,而且没有地方诉说(当今社会已经有很多途径了,社会制度也在不断完善的过程当中)。这也就更能理解,作为一个领头人,应该严于律己,我将无我。
在剧中,黄书记面对的纷繁复杂尤其是人情关系,是很令我挠头的。我自己看过不少书,对人性也有一些分析,但是遇到那么多刁钻的事情,我坐在黄书记的位置上,基本上也是束手无策,但是她基本上遇到一家事情,就能解决一件事情,这是最令我佩服的事情,同时给我带来很多的思考。
第一,在其位,谋其职。如果我们担任某些职位,一定要尽己所能的,相应上级的号召,调动各种资源,想尽办法,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个过程,可能我们会吃一点小亏哦,但是要知道解决问题过程中对你能力的锻炼是给基层人员最大的馈赠。
第二,积极乐观,办实事,讲真情。现在这个年代,已经跟之前不一样了,如果你说的都是虚头巴脑的话,做的事情都是应付差事,没有人会真正跟着你干。如果你没有真心对别人好,都是为了一己私利,别人也都看得出来。人心,难得却易丢。只有严格要求自己,了解本性,控制本性,运用本性。干实事,将真情,才能得人心,才能干成大事。
第三,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在什么位置,做好什么活,不要急着挑战领导和上级,可能他们做法有些是比较落后的,但是你就一定很成熟和完美吗?这不一定的。所以先把自己分内的事情干好,如果领导影响到自己分内的事情,需要慢慢来解决,不要动感情和过早表态。因为官场和人情社会有的时候很复杂和比较暴力和阴暗的,想要做出更大的贡献,首先需要保住自己的生命健康和做好基本的工作。
“我答应让你爸种烟,你答应我考上重点高中。”
“我们试试小班直播带货,给贫困户卖橘子不收钱。”
“三十万斤,一个人背50斤,2000人背三趟,1趟2个小时。”
人心都是肉长的,老乡们也是这样。真的有人实实在在帮他们脱贫,他们的志气首先被扶了起来,其次文秀敢想敢做,说直播带货就搞直播带货,让乡亲们有了底气,勇于尝试。最后,动员群众,发挥集体力量。“党员带头”不是一句空话。
黄文秀,出生于1989年,2016年研究生于北京师范大学毕业后,放弃了北京国家电网的工作机会,考取选调生回到家乡广西,就任于百色市委宣传部;2019年,黄文秀担任百色市乐业县新化镇百坭村驻村第一书记,作为脱贫攻坚前线战场的带头人,带领百坭村脱贫攻坚,次年百色市山洪,黄文秀在返村查看途中遇难,殉职在扶贫一线。
2020年,黄文秀被评为感动中国十大人物;2021年,中共中央授予黄文秀“七一勋章”,黄文秀的父亲黄忠杰代其领取,2022年,黄文秀父亲去世。
==============================================
从一个观众的角度,很惭愧地讲,我自从高中毕业就没有收看过感动中国特别节目,而作为一个对广西不甚了解的北方人,我也无从知晓黄文秀的故事。因为对主演杨蓉的关注发现了这部剧,然后第一时间上网了解了黄文秀其人,看了她的事迹,久久不能平静。或许是因为快餐文化肆虐、人人都想要短期见效的当下,太久没有出现一个愿意从“前台”隐退至“后台”做脏累活的年轻人,也或许是因为在新闻中听到太多“脱贫攻坚战”的口号,但迟迟没有见到有大好年华的年轻人在这个口号中深耕,总之种种情绪积在心里,我觉得这部剧不得不看,因为想欣赏杨蓉的表演,更因为想知道黄文秀在百坭的那一年多,究竟过着怎样的生活。
全程追完这部剧之后,我想说:黄文秀值得这一部剧,这部剧也同样没有辜负黄文秀,主创团队交出了一份优秀线以上的答卷!
其一:这部剧收放把控得当,真实为主、美化适度。有真实事件背书的电视剧普遍会面临一个问题,就是是否要百分百还原,如何还原?是否要美化演绎,如何演绎?
大山的女儿处理得非常好,举个例子,它没有避开落后乡村存在愚昧村民的现状,剧里没有避讳“寡妇被传闲话”、“老人热衷于修祖坟”的封建文化糟粕;但同时它也没有高高在上地塑造脸谱化人物,而是很真实地还原了乡村人见识短浅但也质朴善良的本质,白坭村的人虽然在利益面前会打小算盘,一不满意就要闹,但村民之间不记仇,遇到困难照样互帮互助,这才是当下的农村风貌。
其二:这部剧不造神,主角没有金手指,只能“想人想的办法”。按理说,主角黄文秀是个时代楷模,又是主旋律提倡的,我最开始也在担心,会不会把她塑造成一个“没有七情六欲、没有私心、人挡杀人佛挡杀佛的新时代伟光正”。但很庆幸,并没有。剧里文秀也会胆小、也有自己的小女生情节、喜欢吃烤串弹吉他、闲暇时练瑜伽;脱贫工作开展不下去,想不出办法也会转头求助老同学和同事;村民有困难她尽心尽力,村民无理取闹她也不会惯着,该怼就怼,该耍手段就耍手段。坦白讲,真实的脱贫工作一定比电视剧里困难几十倍,但剧里能够有这种程度的还原,也实属难得了。
其三:这部剧选角不贪图名气,只在乎用心。主演杨蓉是我最喜欢的演员,别的不敢讲,但她的用心是自始至终都有的,用她自己的话来说,她只是一个介质,她本人不重要,重要的是是否把黄文秀尽可能还原地带到观众的面前,现在看来,她做得很优秀!其他演员也是不得不夸,都是具有多年正剧演出经验的老演员,刘奕君演的支书、涓子演的双应姐、还有昌龙、罗姐、黄元军、龚福洋等等,短短30集,这么多角色,名字还这么难记,但我全都能记下来,每个角色的形象都鲜活地留存在我的脑海里。优秀的群像剧真的离不开演员、导演和编剧的共同努力。
说到这里,希望看到这一段、并且还没有看这过部剧的朋友,先不要急着打分,不论你是隔壁的粉丝被黑粉挑拨了,还是你是黑粉本人,看到高分觉得不合理,我都建议你去看看这部剧,抛开别的不说,年轻人应该去接受这个时代的主流精神、学习先进楷模,再退一万步,这部剧对你的高考、考研、考编都有帮助。
这是部好剧,它或许离满分有差距,但它绝对不应该被打一星、二星,更不应该被粉圈的人圈进网络骂战。
以上。
在看第一集的时候我就热泪盈眶了,演员杨蓉真的把黄文秀这个角色演绎得淋漓尽致,那个口音也真的很绝,非常真实的表演,刘奕君演绎的倔倔的村支书也超精彩。让我们致敬书记黄文秀!能看到这么好的剧是我的荣幸!
看预告就已经哭得不行了,第一集倒序开头狠狠一刀😭文秀,大家都很想你……
看了第一集,就感触很深,激起了内心为人民奉献的情感。黄文秀,就是那颗照耀中国🇨🇳的灿烂红星!百坭,当然要去啦!
第一集听到了柳普,挺亲切的。一部南方人的剧终于不再满口儿化音开播前光看剧照都没看出来是杨蓉😂前两集挺感动的杨蓉把黄文秀塑造得挺好的,她的共情能力很强,表演朴实又真诚。这个剧中间有拍得很一般的地方,但没有狗血剧情和刻板说教,就是很好的。到最后一集我又哭得稀里哗啦的,因为她不是任何一个电视剧角色,是曾经活生生的人,是在看开头就知道结局的人。太难过了。
同样是农村剧,这剧真实的多,不刻意拍热议话题的剧情,看的感动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豪迈壮志又怎能比得过“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博大胸襟
每一集都离死亡更进一步,真的很残酷,不过黄文秀没有遭遇新冠疫情,算是一件幸事吗?一个组织好是因为它的成员好,而不是相反,希望这些组织能充分认识到这一点。
我觉得《大山的女儿》不需要宣传,也不适合营销,但我恨他没有水花就这么默默放着。这片子好在不是把所有功劳归在一个高大全的人物身上,我们看到了那些需要被帮助的对象也在挣扎在自救,这些村民贫穷是因为懒却也不是因为懒,她能看到他们背后的无奈和苦痛。
最后没有还原黄文秀微信群聊天和遇到警车。
虽然演员们硬凹的广西普通话听着实在是有点出戏,不过也证明了他们真的想努力贴近。虽然早已知道了结局,曾经准备申论素材时看着她的事迹一个人对着电脑哭了,但是最后一集还是让我泣不成声,尤其最后出现了黄文秀的真实影像。看了这些扶贫干部们的故事和贫困户们的生活,体会到脱贫是一项多么伟大的事业,更加厌恶那些吃着资本红利的人,占尽好处还居高临下地蔑视普通人。这部剧也让我觉得,原来主旋律剧也可以拍得好看,只要真实。这部剧主题曲都很好听。杨蓉的演技好棒。
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全剧组的用心,他们在用一种无比真诚的方式致敬黄文秀同志
很多人从农村走出去,就不想再回去了,但总有人要回去的,我就是那个要回去的人。致敬所有扶贫干部
这才是真正的大女主剧!不纠缠于小恩小爱家长里短,有理想有抱负,坚韧果断,坚持自己的人生目标和使命,这才是大女主该有的样子,值得五星!
为什么剧名叫《大山的女儿 》我在想大概是因为黄文秀如同大山的一双眼她走出大山 看过了世界又带着知识和希望回到大山她用自己的努力让百坭村脱胎换骨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这部剧拍的太好了!演员真实打动人的演技 力求贴近现实认真学习的广普 ,黄文秀本身的存在就是闪闪发光。
黄文秀,一个伟大的功勋党员,第一集就哭的稀里哗啦的!感谢杨蓉的精彩演绎,方方面面都很贴,那个广西口音的台词真的很像(就这样,我甚至不用看字幕都能知道说的什么),好演员的台词功底就是棒,看得出来整个剧组真的好用心!!!!另外,刘奕君的犟老头农书记好可爱!!!
黄文秀是我们初中政治老师大学同学 她跟我们讲黄文秀在大学就很热心 牵挂家乡
广西人的骄傲 更是广西青年的榜样
黄文秀是小镇做题家的代表人物,北师大是双一流坐落首都,一个山里出来的贫困户家的孩子,要通过多少努力和汗水才能成为北师大的法学硕士我们不得而知,我只知道,从小我被教育“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努力学习,学成建设国家的小镇做题家们,是最伟大最无私的人,不该受到嘲笑和鄙视。杨蓉最大的优点就是她的共情能力,不论是影视剧还是综艺,只要有她就能沉浸到故事里,感谢蓉妹让更多人认识了解了黄文秀,让大家对扶贫工作有更多的认识和尊重,真的很棒👍🏻
观感上来说有瑕疵 很多细节也做的不够到位但是能感受到制作方和演员的诚意满满联想到黄文秀去世的时候用的遗照甚至还是她的证件照三十岁的大好青年在山洪面前强作欢颜在微信群里和同事“打趣”看到蓉妹的表演 真的不落忍啊以前总以为扶贫不过是给政策“镀金”看了剧才知道 原来扶贫前线真的是当代的战场😭
看着屏幕里的黄文秀,越看越难过,因为已经知道了她最后的结局,看着现在无比鲜活的她,心里有伤感也有不舍,感谢演员和剧组工作人员,把黄文秀的事迹拍下来让更多人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