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出门之前,抽空看了下我喜欢的两个个老戏骨——阿尔帕西诺跟罗伯特•德尼罗主演的《火线特工》。也许是我太久没认真看一部电影的缘故,竟然猜不出这电影的结局。我喜欢看电影,这是一个类似猜谜的过程,会上瘾。有时候明明知道结局,还是会耐着性子猜下去。要是真是我料定的结局,我会笑着对旁人说“看,被我说中了吧。”就像小时候费尽心思找到被妈妈藏起的零食那般沾沾自喜,夸着自己的小聪明。啧啧~好玩。
还是回到整体吧。这部电影,一开始我只是以为是一般的刑侦片,没什么看头。但是越看下去,我知道,我卷到了一个漩涡。这是一个连环杀手案引出故事,阿尔帕西诺与罗伯特•德尼罗扮演一对出生入死的警探搭档罗伯特与特克。当他们授命调查这起连环杀手案的时候,他们中的一人,也开始宣布着自己的死期。所有的证据与线索都像黑夜一样朝他们涌来,猜疑、暴力、对抗、停职、接受心理调查,这一切突如其来的变动让我这个观众开始措手不及,就连我也相信了导演这个骗子的话,在证据与线索面前,我相信了我所看到的,我自己的潜意识被诱导了,导演正在试图告诉我,对,特克就是那个白天是警探,夜晚是连环杀手的事实。我开始愤怒,怒其不争,纵然知道那些脱离法律制裁的凶手死有余辜,但是我想到爱着特克的女法医,想到那个说特克是好人的老搭档罗伯特,想到被他救出来的可爱线人,我就生气,特克,你太沉不住气了。这也是所有人的指责。
所有人都能被冤枉,唯独你不能——特克。
这是真凶罗伯特的心里话。于是,罗伯特开始行动了,当他朝特克开枪的那瞬间,我才明白,原来,诗人凶杀案的答案一直在我心里,只是我一直不承认。
一个是脾气暴躁的特克,他爱看棒球比赛,爱着法医美女,办案雷厉风行,敢于表达,而且他有着特殊的习惯与高超的射击水平,而更奇怪的是,被害人都与特克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另一个是集智慧与冷静于一身的罗伯特,他伸手敏捷,思维缜密,他谨言慎行,当特克被所有人都怀疑的时候,只有他相信他。
这是我觉得最好的搭档了,他们之中,我不想看到谁就是杀人凶手。即使知道罗伯特已经颠覆了警察的职责后,我还是觉得他是对的。而死者的相同之处是都属于法律无法制裁的坏人--一个警察因为看到很多有罪的人,却不能被法律制裁,于是开始了暗杀的生涯,但最终的命运是,当天使披上恶魔的外衣,他将被恶魔带走。
当罗伯特躺在冰冷的地上,哀求着搭档特克别救他的眼神,一句句“不要,不要,不要•••••••”流出口中的时候,我知道,已经耗尽了他 毕生的力气。
纽约的夜,还在繁华着,罪恶还在不断上演。而恶魔还是将天使带走了,因为天使说:我回不去了。
这究竟是正义的悲哀?还是时代的悲哀?我不懂,我知道,当我跟特克一样看着在棒球场上自由驰骋的孩子的时候,我的眼睛里泛出了一些水汽。它叫怀念。
我们永远怀念你,飞向恶魔的天使——罗伯特。
一个人选择看某部电影,自有他的理由,题材、评价、导演,当然,还有演员,对于我来说,阿尔帕西诺就属于神一般的演员,任何电影只要挂了他参演,我铁定要看,哪怕那片已经有烂片之名,我也要迎烂而上,义无反顾。在看《正当杀人》之前,我就听闻本片烂声四起,但是怎奈有阿帕,还有另一位大神罗伯特德尼罗,还有那经典的《盗火线》的浓浓怀旧感,于是,我看了,我失望了,我大叫烂片,我看着阿帕脸上的褶皱,看着德尼罗肥硕的啤酒肚,看着两位大神变老,只能叹一声“相见不如怀念”。
其实,本片刚传出拍摄风声,就让人捏把汗,我感到汗的是这片导演是用《88分钟》已经把阿帕毁过一次的导演,《盗火线》的成功不得不说有当时状态上佳的迈克尔曼的功劳,而如今找个无名导演Jon Avnet就让人心里一阵紧,估计部分知道他的国人也是通过他导过的那部“反华片”《红色角落》的信息。在《88分钟》中,他大搞悬疑惊悚成分,前半段尚好,但是越到后面越混乱,最后的结局给人以强加之感。而在《正当杀人》中,他又犯了同样的错误,看得出,他还是想走惊悚路线,开始先将观众往认为德尼罗是警界的超越法律的“正义仲裁者”的方向引,然后又试图结尾来个大逆转,让阿帕露出真身,最后复制《盗火线》那最后双雄火拼的英雄惺惺相惜之感。但是在剧情上,导演拙劣的采用了旁白式的在我看来最懒惰,最无创意的方式,到后面的结尾揭示真相部分又掉链子的转折过快,感觉导演迫不及待的要让阿帕现出真面目,然后让俩男人真情诉说一番。
由于《盗火线》中阿帕和德尼罗的演技碰撞太过经典,所以不得不承认对导演来说有个天然的“不公”,他要接受一种与经典的比较。如果他完全按自己的套路来,那么怀旧感极浓的影迷们会觉得不够过瘾;而如果他试图简单复制,又难逃无创意的指责。所以,他一边设立自己的剧情,又是让阿帕和德尼罗站在统一阵线,同时在如结尾处等小心翼翼的向《盗火线》致敬,只是这次挂掉的是阿帕。很多人看这片的期待是阿帕和德尼罗再次奉献演技上的碰撞,但是很遗憾,两人同一阵线,且是好兄弟的设置,让这种碰撞感全无。在电影中,往往最出彩的是对立性的角色碰撞,首先,两人因为分属不同阵营,可以平衡角色戏份,而本片中两个大牌都成了警察铁哥们,导演又不可能让谁主谁次,只好做算术一般的平衡戏份,很生硬无趣。其次,在《盗火线》中,两人是对手,其相互的赞赏隐含于彼此的一次次交手中,导演从未刻意张扬这样的情感,这才是够男人的对决。而本片中,导演让俩人都如祥林嫂一般不停对旁人说着可以为兄弟做任何事情,俩人之间没有了精彩的对手戏,只是不停谈心扯淡,乏味至极。
当然从演员角度看,二神貌似也状态不佳,而导演一些细节设置又实在太土,比如《盗火线》中,德尼罗的角色渗透着孤独感,他与心上人的爱细腻内敛,美感和忧伤感十足。而到了这片,挺着个啤酒肚的他还要粗暴的去跟佳人做爱,看着那镜头都想笑。而阿帕片中一副颓废相,声音总是有气无力,阿帕的拿手绝活其实是歇斯底里的那种感觉,那种状态下的长篇台词往往是他参演电影的高潮和亮点,而本片只见帕神一脸皱纹,两眼无神的像吸了毒一番,开始我还琢磨这是剧情需要,表现他内心的矛盾痛苦,但后来怎么看都没法把他片中的精神状态和剧情联系起来。
相信视阿帕和德尼罗为神的影迷为数不少,所以《正当杀人》一出,就见骂声和哀愁声一片,作为他们的影迷,我不愿见神老去,不愿看到当年酷毕有型的德尼罗如今总演些老神经味道的电影;不愿看到阿帕在一部部烂片中无力的驰骋。其实不止是他们,70、80年代的一批演技派,或者说方法派明星一直是我的最爱,我对他们的情感与更早的40、50年代的影星不同,虽然那时的几位明星我同样尊崇,但是那些人大多已经死去,他们的地位早已盖棺论定。而德尼罗、阿帕、达斯汀霍夫曼等人还在电影界活跃着,所以我依然会期待他们能够重现当年的辉煌,但是最后总是一次次失望。所以,我还是放下对他们过高的期待吧,毕竟他们已经都辉煌一时,为世间影迷奉献了那么多银幕上闪亮的片断。还是回到《盗火线》吧,回味他俩在咖啡馆的非常男人的对话,回味片末,阿帕有力的握着中枪到地的德尼罗的手,那种情谊一切尽在不言中,看来,我该把那片翻出来再看一遍了。
http://hi.baidu.com/doglovecat/blog/item/a41330dbf5002661d1164eb8.html
还是没能看完
两个老鳖犊子又凑到一起去了,真过瘾。中国商业片能拍成这样就行了,就不做更高要求了
好意思拿两个老头儿开心
这两个老家伙的东西就是喜欢。。。
看到最后都困惑了,到底哪一个才是真凶?
演员都太老了
Righteous.Kill.DVDRip.XviD-ARROW
迟暮
这片子绝了! 可是他妈的火线特工是谁译的!!! 正当杀人多好
开始的时候被洗脑了 被剧情拖着走了 演技无可挑剔
罗伯特德尼罗和艾尔帕西诺的爱情故事。。
但是
要不是片子透着法盲劲儿,高潮的后半部分不那么狗血,还可多给一星。明明让你看着就是这么些可能的结果,还是制造了悬疑感。而且俩主演真给力啊。
一次尴尬的重逢
两主演在给影片做宣传时上了莱特曼秀并进行了如下对话:"-帕西诺:我接这片子是为了告诉大家我还没死。-德尼罗:我接这片子是想看看阿尔死没死。"如果一旦接受了这样的设定,那么这片子也不是不可以接受。
罗伯特德尼罗和艾尔帕西诺,如果没有这两人,这样的超级烂片还有谁看?
原来之前看过........
不管这部电影本身是出色还是失败,至少冲着他们二老的名号,再怎么样也要给五星,毫无疑问的。俩个绝对当今世界上的顶级老戏骨,表演依然令人如痴如醉,第三次的同场竞技是那么地完美,从最开始的教父到盗火线,再到正当杀人,过去快40年了,这两位仍旧是能震动世界的人物。剧情还勉强说得过去,拍摄手法也比较入流,最后剧情的急速转折如果没有其他类似电影故事经历的观众看到,还是会有很大冲击的,虽然大多数人看来有些俗套。
20081004,24.两个老戏骨彪戏。百思不得其解,只能耐心看完。噢。原来是这样。天气阴霾。睡觉起床买菜洗菜。顶楼阳台的火锅。2012年4月21号,cctv6佳片有约再看,几乎不再记得以前的情节。
糟蹋了两位影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