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看带有年代感的戏,突然发现自己爱上它。在这部剧里,那群放学坐在屋顶上看天空的人儿,每天憧憬自己的未来。那个时候的我也是这样。渐渐的,自己长大了,到处撞南墙,感觉生活都是乱糟糟的。在这部剧中,这单纯而美好的青春,让我对生活又重拾起了信心。因为不努力,你怎么会知道我可以成为什么呢?幸福里的故事,是靠自己去书写的。加油!在幸福里书写你的故事。
“影视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还原于生活”,本剧是对于这句话很好的体现。本剧讲述的是20世纪80年代北京四合院,大杂院里家长里短,邻里街坊,这种最纯粹的老北京的生活写照。作为土生土长,地地道道的90后北京人,理应对于80年代的事情在认识上是有时间上的跨度的,但是我特别喜欢也很怀念这种传统老北京的生活,剧中的京片子,俏皮话,二八大梁,侉子,把儿缸子,汽水……都是我很怀念的。我小时候也是在大院里长大的,看完以后让我回忆起童年无数美好的时光。而现如今的北京,随着时代的发展,高楼大厦鳞次栉比,只能在局部范围内体会到老北京时的感觉,但都不影响北京在我心中的位置。我在国外时,看到王致和的酱豆腐,倍儿亲切,让我有了“独在异乡为异客”的感触。回国后,经常有人问我,干嘛不留在国外,我说,没有归属感,国外再好也不是我家。这是哪儿,北京!我是北京孩子,四九城的老少爷们儿,北京才是我的家!
编剧是咋想的,这个女主角就不是正常人思维,绿茶婊的厉害,双标的厉害,剧情应该叫做不作不死,陈瓦儿的双标人生!男主角也是,吃软饭,没工作,眼里就一个陈瓦儿,拜托,大老爷们就这样的?剧情转换的也是看的不明不白,不情不楚,幸福啥,作的死,剧情大致就是历经千辛万苦在一起,你作一次,我作一次,再来个强行圆满?能不能拍点有营养的东西
最后5集崩塌厉害,女主愈发难看以至于我实在看不下去,男主也够疯的,都讨厌。除了金大爷里面角色都让人无语至极,编剧编让观众讨厌的人物和桥段到底是为了啥,和观众有仇,和收视有仇
女主拍的电视我要绕着跑,太不讨喜了太不讨喜了
====
这剧前18集应该压缩到10集,后面突然现实了好看了 李晨演的李墙正常了吸引人了,但是女主依旧各种不讨喜
非常可惜的是,胡美华这一茬回来跟机器似的,毫无人气灌着毒鸡汤,编剧和我有仇
======
从80年代到90年代甚至估计到后面,这是中国巨大变革的时段,是所有人都不怎么安分的时代,是摸着石头过河甚至有点“横冲直撞”的岁月?这样描绘这个时代的一部电视剧出来的画面是俩大男人蹲在门口择菜唠家常?
编剧你是有病啊有病啊还是有病啊?
这是娘道劣质性转版本?就是娘道里一堆封建思想的女主还不断挫败反派小阴谋让观众爽爽呢,男主除了出场塞胖子俩西红柿还有点趣,这从头到尾干嘛啊?他到底干成啥事了,就光吃着亲爹妈的钱,各种混不吝莫名其妙的事情,还吃女主软饭?!北京爷们棒棒的,我呸!
杨亚洲很擅长拍北方市井故事,刘莉莉这样的老演员没得说,一举一动都是构成胡同画卷,问题是这画卷到底要陈述个什么事,烘托个什么人?一个狗屁不通啥都没干,没用的窝囊废男主?!
李晨之前和杨亚洲合作过《草帽警察》,对于这部电视剧我个人评价很高。刘五四也憋屈,那电视剧一天天的也是所谓鸡毛蒜皮事,但刘五四不一样,他是个基层警察,他这个角色的人生道路行为举止被警服限制,于是所有一切的憋屈和不顺利反而增添了警察这个头衔的光彩。那连续剧讲述一部警察劳模在工作上的各种奉献很好,符合社会观念,好看。
杨亚洲导演《没事偷着乐》里张大民就是没钱的工人,各种穷问题憋屈到最后,可这些都是外力,主人公一直积极想办法,苦中作乐让观众心有戚戚然而讨喜,大家都拿死工资还不是这样过日子。
而这部呢?我从来不高看文章或者黄海波的表演,但是看这部电视剧我就在想文章来演的话绝对要讨喜的多,虽然演技也就那样。文章那小身板是最符合大众想象的二流子,小痞子的样,他的整体外形是弱的,但是他的脸是鬼头鬼脑机灵的,于是就算窝在这胡同里摘菜,观众也知道这主儿不安分,他不是心甘情愿的,只是暂时迫于生活(编剧),他要闹腾,他肯定要搞事情。
李晨呢?真特么太平静了,太安分了。电视里这高大壮的样子,窝在板凳上一脸“理解生活的禅意”,真想叫人死命抽他几下大耳刮子。高高壮壮做啥不好,特么的在家里摘菜,算8毛账,你配么? 你这角色碰到的一切问题都是源于你不做正事,不是外力,就你们几个角色自己瞎搞出来的事!就一破胡同穷出那么多问题了还愣演得跟富二代似的样子(愣吃爹妈20块钱还说只进不出),一片和谐,淡定....
这和谐的世界,横生点无聊的矛盾,消磨着时间
这是男人吗?
男妈妈男妈妈(只想抽嘴巴子)
什么狗屁剧组什么狗屁编剧什么狗屁角色!
另外,女主长的不讨喜,演得不讨喜。
尔晴让人刮目相看,苏青演得不错。
“你永远在等,等到最后,青春没了,时间没了,等到的就只有后悔。”
这是妹妹美华在离婚后对姐姐说的话,很好的概括了美中这一人物的牺牲与犹豫。也可以看出国外的利己主义教育和国内的利他主义教育对个体的改变。
为了拉扯美华,她选择早早结婚,此后多年一直为了美华的未来操尽了心;为了意外到来的孩子,她选择复婚;现在因为美华刚刚离婚,她怕自己也离婚街坊邻居会议论,而再次退缩了
但她从来不敢为了自己,哪怕一次。
她曾经说“结婚是女人的第二次投胎”,自己只是投错了胎,其实她心里明白,学习才是第二次投胎,学校评职称的时候也心知肚明自己的学历成了她前进的绊脚石。
在我看来她的人生走向有两个关键的分界点:如果她当初没有选择和李大胜结婚而是专升本然后考研的话,她的世界会开阔很多;如果她当初毅然决然选择和李大胜离婚并且不因为意外怀孕复婚的话,就不会有往后这数年来无尽的黑暗了。
所以吧,还是自私一点好,多为自己考虑,而不是为了妹妹的人生和李大胜想要孩子的愿望牺牲自己,“李想”始终是李大胜的理想,美中的理想只不过是追求更高层次的生活而已,这当然没有错,但是无爱的婚姻却一步步把她拉进更深的深渊。
这一幕好心疼…她的眼里渐渐没有光了
其实醒悟永远不会太晚 希望最后美中能“自私”一回。
几天前 突然想在微博上搜一下我挚爱的杨亚洲导演 出乎意料看到了他最新指导的电视剧《幸福里的故事》 控制不住的追起了这部剧.
依然以北京为背景 胡同大杂院里的故事; 说实话 不知是因为审查的原因还是因为这部剧是扶贫项目 亚洲导演曾经独具一格的导演风格好像化成了另一种表达方式 但我依然能看到亚洲导演不经意的风格流露 那些熟悉的场景 北京最具特色的地点呈现:白塔 地坛 南池子…还有他喜爱使用的道具:毛线 … 总是给予最底层人民真善美的呈现 视听语言上也寻找到他曾经的痕迹 那些精心设计透过玻璃窗观察人物的喜怒哀乐 执着于音乐铺满整个故事 却丝毫不搅扰你 融合的恰到好处 那些人物的背影忙忙叨叨 台词絮絮叨叨 镜头却不给向说话的人物 让对话成为环境音 台词打磨的幽默而不失严肃 那些生活中人物最真实的状态 大杂院里最接地气儿 鸡毛蒜皮的生活碎片依然抓的如此准确 总让人感到一股浓浓的真诚与温暖.
但我知道它却再也无法与曾经的 《八兄弟》《家有九凤》《空镜子》那些作品相比拟了 … 时代的更替 受众偏好的变化 杨导那些努力找寻年轻人的情感共鸣 还是不免感到些拧巴 也许亚洲导演是带着某种任务去完成的 我更相信某种不可抗的因素在不同程度上约束了他 但这并不妨碍他是我心中最优秀的电视剧 电影导演之一 他的作品总是那样富有质感 厚重而朴实
昏黄的影调 … 意味深长的絮叨对白 … 游离在大时代背景下小人物的命运… 不知去往何处 心却坚如磐石
啥玩意儿啊 演员是不是有点老看的我都出戏 剧情也扯 长得漂亮就转学 人生就不堪了??我问下谁遇到过长得漂亮就不停转学的人?
有点意思,有点像以前的“渴望”这样婶儿的家庭剧,慢慢的节奏,京味儿浓,北京台就是这种剧好看
年代氛围很好,老戏骨都演得很生动。找年龄大的演员演年轻人也未尝不可,毕竟要演到老。可是这个玉面狐狸到底哪里吸引人了呢,有点莫名其妙,是我审美有问题吗?真的没看出来这个姿色需要不停转学,性格也不招人喜欢,成天就会撅嘴,脾气大过天,一副自以为是的样子,到底哪里让人一见钟情。
剧情有点扯,看了几集看不下去了。哪个没脑子的会在高考考场上传歌词的纸条?漂亮到啥地步了就不停地转学?冲着王晓晨和苏青,给两星吧
这类题材的故事线没有多大问题,尤其绿叶演员大多都不错,主要就是看主角,男主演绎年轻时候的李墙还是有点看lao,女主演技还欠火候
看了半天不知道导演磨磨叨叨的想说啥。老演员们都挺棒的,是那个味儿,日常生活的“糟乱”和悠悠鸽哨声让我十分怀念小时候在金鱼池的小院儿,可惜人情味儿十足的的“杂院儿”再也回不来了,这大概是老北京本可称之为“城”却一去不复返的永远伤痛吧……年轻演员就差点儿意思了,可能因为年龄问题观感上差了不少。不过苏青傻直傻直的真可爱,李墙不值得她的痴,大黑牛演技上没什么天赋压根儿没演出胡同小子那浑拙猛楞劲儿来,玉面狐狸也不知道有什么可狐狸的实在没看出来……
整部剧整体感觉很温暖,我特别喜欢父母那一辈的演员,演员都挺好的,都很自然也是熟脸哈哈哈哈
悦悦不错,车晓合格,苏青假模假样,玉面狐狸看不下去
玉面狐狸选的这个演员好没说服力 还不如让车晓来演
过度表现了,剧,还好吧
什么玩意儿!演高中毕业生那几位都奔四了吧?80年代人长这样?还有这剧情,我谢谢您了。
不像玉面狐狸像棒子面狐狸!
为啥要用40来岁的中年男子演十几岁的小伙子呢???
剪辑到底删了多少东西,一到关键时刻剧情就消失,而且最神奇的是,说是一代年轻人改变命运,开始我以为,高考是主角改变命运的机会,没走成,当兵是改变命运的机会,又没走成,去深圳做生意是改变命运的机会,结果还是没走成,那你们要靠啥改变命运,老胡同拆迁是吗?
剧情略显老套,剧情有些乱,叙事不是很严谨,总之还可以吧,观望一下
评论又出现了如懿传刚播出时的那种评论,抨击演员年龄有劲吗!
演的啥玩意儿?
刚看完一集,挺喜欢这种讲述百姓生活的年代剧,既有四合院里的几家人的家常故事,又有时代发展的印记。演员的演技也都在线,挺有意思的。特别适合一家人晚饭后一起看。
3北京土著看得尴尬死。。
四合院里的家长里短我还是很喜欢看的,可80年代啊那么老的高中生,挺让人出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