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湮灭的文明 —《魂归伤膝谷》赏析象征意义和影片特色 1876年,已经是美国独立将近100年,但殖民与被殖民仍然在继续。伤膝谷事件见证了印第安人的文明在时代下的沉溺,这个事件绝非是讲述野蛮的印第安人,也并不是在单独批判美国白人的血腥残暴的掠夺。这部影片客观的讲述了早期美国白人与土著印第安人之间的利益冲突与斗争,最后以1890年12月29日的那场印第安人大屠杀而告终。 “在这个国度中,必须不停地奔跑,才能使你保持在原地。”影片中的羽毛是奥耶撒杀敌的荣誉,也是印第安人整个部落的荣耀。荣耀会被掩埋,但不会逝去,就像奥耶撒打开尘封已久的书页,那面崭新的羽毛是奥耶撒心底的骄傲和对族人的缅怀与思念。每个种族都有选择生的道路,拉科塔人向往的是游牧在大草原的和平生活 ,终究还是敌不过人类所谓的发展和进步,在面对敌人野蛮的入侵时,老妪触碰了那支象征和平的笔,赤云一族为了生存而妥协。火车头愤怒地吐着发亮的火星,沉重地喘着气,沿着铁路驶向苍茫的远方。在车厢里也能听见“呼哧、呼哧”喘着粗气的火车声,奥耶撒在靠窗的火车上紧握着那枚羽毛,它是奥耶撒的希望 ,它更是科拉塔人的尊严,奥耶撒看着羽毛陷入沉思,他殊不知这次的决定,会让他迷失在用大理石钢铁筑成的森林里,印第安人的文明正渐渐被美洲上的入侵者所吞噬。等待印度安人的命运只有两种,要么被灭亡,要么被同化。所以奥耶撒的父亲在送别之处,也唱响了悲歌 ,是披着基督教外衣的属于拉科塔人的歌。 当谈及这部影片的特色之一,是用人物图片的叠化形式来完成转场以及讲述故事,这会使观众知道这个影片是在讲述一段真实的历史,沾染灰尘而略响历史沧桑感的肖像照片,是提醒观众影片将对一个历史人物着重刻画与描写。坐牛在电影里的形象是铁骨铮铮的汉子,他发表演说,重新振作自己的威望,他从来都不妥协。在坐牛形象塑造方面与电影《德塞克巴克莱》的莫那有异曲同工之妙“拿尊严来换取他们扔过来的骨头,穿他们的衣服,学他们的语言,这就是他们的文明?” 莫那和坐牛不论怎么反抗,年老体衰的身体都在抗争中衰落,这无疑是一种命运的嘲弄,最可悲的是,他们的后代也在工业的时代里迷失,坐牛的儿子满足于围栏里的打猎,科拉塔族沉迷与酒精。工业资本终于征服了“野蛮”。 这部影片更多的讲了文明的冲撞,在历史的浪潮下,哥伦布发现了美洲,美国人发现了黑山,白人渴望财富,也渴求黄金。苏族没有被消灭,但也只剩下微弱的灯火,濒临湮灭,像《三体》里三体人留给人类的土地:地球文明之火不会熄灭,但也只能保留微弱的灯火,濒临死亡。
晋明帝曾向丞相王导询问自己的祖先是如何得天下的,王导不加隐饰地叙述了司马懿创业时种种凶狠无耻下作的手段,又说起司马昭杀害魏帝曹髦的所作所为。晋明帝听后大惭,把脸埋覆在床上哭着说:“如果真像您说的那样,晋朝的社稷怎么能长久呢?
白人们无耻杀害无辜的印第安人,应该会知道用血腥和谎言堆砌起来的国家长久不了吧。
—《魂归伤膝谷》赏析象征意义和影片特色 1876年,已经是美国独立将近100年,但殖民与被殖民仍然在继续。伤膝谷事件见证了印第安人的文明在时代下的沉溺,这个事件绝非是讲述野蛮的印第安人,也并不是在单独批判美国白人的血腥残暴的掠夺。这部影片客观的讲述了早期美国白人与土著印第安人之间的利益冲突与斗争,最后以1890年12月29日的那场印第安人大屠杀而告终。 “在这个国度中,必须不停地奔跑,才能使你保持在原地。”影片中的羽毛是奥耶撒杀敌的荣誉,也是印第安人整个部落的荣耀。荣耀会被掩埋,但不会逝去,就像奥耶撒打开尘封已久的书页,那面崭新的羽毛是奥耶撒心底的骄傲和对族人的缅怀与思念。每个种族都有选择生的道路,拉科塔人向往的是游牧在大草原的和平生活 ,终究还是敌不过人类所谓的发展和进步,在面对敌人野蛮的入侵时,老妪触碰了那支象征和平的笔,赤云一族为了生存而妥协。火车头愤怒地吐着发亮的火星,沉重地喘着气,沿着铁路驶向苍茫的远方。在车厢里也能听见“呼哧、呼哧”喘着粗气的火车声,奥耶撒在靠窗的火车上紧握着那枚羽毛,它是奥耶撒的希望 ,它更是科拉塔人的尊严,奥耶撒看着羽毛陷入沉思,他殊不知这次的决定,会让他迷失在用大理石钢铁筑成的森林里,印第安人的文明正渐渐被美洲上的入侵者所吞噬。等待印度安人的命运只有两种,要么被灭亡,要么被同化。所以奥耶撒的父亲在送别之处,也唱响了悲歌 ,是披着基督教外衣的属于拉科塔人的歌。 当谈及这部影片的特色之一,是用人物图片的叠化形式来完成转场以及讲述故事,这会使观众知道这个影片是在讲述一段真实的历史,沾染灰尘而略响历史沧桑感的肖像照片,是提醒观众影片将对一个历史人物着重刻画与描写。坐牛在电影里的形象是铁骨铮铮的汉子,他发表演说,重新振作自己的威望,他从来都不妥协。在坐牛形象塑造方面与电影《德塞克巴克莱》的莫那有异曲同工之妙“拿尊严来换取他们扔过来的骨头,穿他们的衣服,学他们的语言,这就是他们的文明?” 莫那和坐牛不论怎么反抗,年老体衰的身体都在抗争中衰落,这无疑是一种命运的嘲弄,最可悲的是,他们的后代也在工业的时代里迷失,坐牛的儿子满足于围栏里的打猎,科拉塔族沉迷于酒精。工业资本终于征服了“野蛮”。 这部影片更多的讲了文明的冲撞,在历史的浪潮下,哥伦布发现了美洲,美国人发现了黑山,白人渴望财富,也渴求黄金。苏族没有被消灭,但也只剩下微弱的灯火,濒临湮灭,像《三体》里三体人留给人类的土地:地球文明之火不会熄灭,但也只能保留微弱的灯火,濒临死亡。
典型的HBO电视电影,凝重忧伤。
HBO的电视电影,还是有一定水准的,有几张熟面孔,可惜我对历史很陌生
基督十字架和那根羽毛一个指引他留,一个指引他去。
即使这部正经的历史纪录片兼人文片儿被HBO弄的有点儿小家子气,但我相信这对于影片本身的评价来说也基本是无足轻重的。
谨以百度上的一段文字纪念印第安人的血泪史: 起初在美国等西方国家未到达美洲大陆之前,美洲大陆居住8000万印第安人,美国区域居住1000万以上的印第安人,而如今生活在整个美洲的印第安人不超过400万,在美国的印第安人仅剩20万(不包括混血者)。
一部悲凉的电影,即便是无比恢弘的战争场面也只能让人感到丝丝凉意。SittingBull的经历总让人不经意间想起末代皇帝溥仪,只是这个昔日的酋长还算得上是一个英雄,他在最后关头的挣扎终究还是展现出CrazyHorse身上Sioux的血性。同化是人类发展的趋势之一,而这种趋势的结果却往往是斗争与停滞。
一部电视电影,不怎么好看一般,我没耐心看完
史诗片
“长发”发疯害死那么多人,另外 没想到谢里登叫熊皮。。
“文明”之殇,历史之痛。敢于正视,就有希望。
领导不给力啊。。。
这段历史理应被铭记,却不该被胜利者美化。“是他们先开枪的”白人始终还是披着虚伪的外衣
看了这个以及darfur,我越来越觉得,所谓对与错是在权力与金钱对等的基础上才可以探讨的东西,在对比悬殊的双方,只有做与不做,杀与不杀。
2008-06-14,体裁严肃,但是还是那个老调调。
不错的电视电影 十分细腻不粗糙 很有史诗大片的感觉 角色内心可以再深入挖掘一下
震撼!
剧情很细腻,不刻意以大场面、大感情煽动情绪,容易使人认为这是一部客观的史诗电影。不过,艺术化的历史叙述总是倾向于落后文明或者说弱者。先进文明或者说强者的形象刻画总是有点单一。
美国种族主义历史的开端……片中表现个人在文化冲突与融合的挣扎与反复是具有现实意义的
把一个好题材拍成了这样·····唉
一本好书,却不是好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