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意打开的一部电影,看完才发现是爱德华兹威克导演的。片子略缓慢,需要一点耐心。
面对战争,解放和死亡,黑人和白人没什么不同。白人团长可以赢得黑人士兵的尊重,黑人士兵也可以比白人更英勇。在职责,怜悯,共情和荣誉之中,人人平等。
配乐听起来感觉就像霍纳的,看到结尾果然是!相同导演和配乐的组合,这部里头的音乐并没有燃情四季那么出挑,也可能这部毕竟是主旋律电影吧。可以感觉到五年后的那部片子的配乐还是受到了这部89年的电影的影响,或者说是霍纳的风格的延续。可能多数人并不喜欢这种节奏舒缓的古典实施史诗风格的电影和配乐。毕竟没有节奏明快的"当代"电影和配乐来的那么动人心弦,但的确是我的心头之好了。
前两天看了《光荣战役》(Glory)这部片子,本来头一天看了1/3感觉节奏比较慢不想看了,结果第二天晚上接着看发现还挺有意思,居然一鼓作气看完了,对这部电影有几点思考。 大时代·小人物 影片讲述的故事其实很简单,南北战争期间,一名出身优越的白人军官,克服种族矛盾的重重阻力,率领一支全部由黑人组成的54号部队,全力以赴去战胜南方军、推翻黑奴制度的故事。 男主角马修·布罗德里克彼时也是刚刚出道,只有27岁,很符合主人公的人设。影片一开始他就被任命为上校军衔,主要还是由于他家庭出身比较显赫。即便在现在,我们依然能发现,美国是一个非常认出身的社会,也就是说,你的阶级决定了你的命运,如果出身好,稀缺资源自然而然就会集聚到你身上,富人将一直富有,穷人则很难逆袭。然而,主人公金玉其外、高冷莫测的外表下,其实隐藏着一颗非常纯洁柔软的内心,这个我们在后续的情节都可以看出来。 男配角之一是丹泽尔·华盛顿饰演的一名反抗黑奴制度投奔到军队来的老愤青,影片基本上从开头到快结束,他一直都是一个“端起碗吃饭,放下碗骂娘”的形象,但就是这样一个愤世嫉俗、不讨人喜的破坏分子,其实他对南北战争的本质以及根深蒂固的种族矛盾的观察都是非常准确的,所以他会当逃兵,他还会对听话的士兵嗤之以鼻,他还会主动挑衅白人士兵。总之,丹泽尔·华盛顿把这个角色演活了,彼时,丹泽尔已经35岁,标准的老愤青年龄,他正是凭借这个角色力克群雄,得到了奥斯卡最佳男配角奖项,可谓一战成名。 另一个男配角摩根·弗里曼饰演的就是一个比较老实忠诚可靠的老军长,在军队中也比较有威望,深得白人长官和下属们的信任。老戏骨的表演我也是很喜欢的,他无论演谁都有一种不怒自威的感觉,也没少教训丹泽尔演的那个老愤青。其中有一个细节我印象很深,就是丹泽尔有一次在进军途中与败退的白人士兵起冲突,弗里曼老军长调解未果,另一个白人长官经过明显看出主动动手的是白人士兵,勒令其报上自己姓名,说要报上去。这时候,弗里曼老军长站出来说,“我看,无此必要吧。”把这个场给圆过来了,看似是怕惹事儿,其实是很有大局观的做法。军队,团结很重要。 仁者无敌 白人军官的性格还是很nice的,虽不健谈,也没有和黑人士兵们打成一片,但从几个细节看出,他身上与生俱来的品行,促使他最终和这支部队完全融合在一起。这里举几个例子: 1. 黑人发小眼镜男碰巧成了他的下属,本来可以从中照顾、任人唯亲,但这个白人军官就是铁面无私,无论是公开场合还是私下里都不给特殊照顾,以上下级相称。帅才就是帅才,这种自律能力真的是很必要的。 2. 一开始这些黑人士兵都是没有受过正规训练,散兵游勇,枪法都不行,换子弹速度很慢。白人军官见识过正规军的作战能力,他的目标是带领这支队伍上真正的战场,所以他很焦躁。有一次,在普通军事训练中,对其中上子弹速度和枪法最好的士兵大发雷霆,勒令下属加强训练强度,这显示出一个真正领导者为达成目的的决断和强硬。个人认为马修·布罗德里克这一段演得有点稚嫩,但其实这是一个军官非常重要的品德,对下属严加管教、从严训练,这是赢得战斗的不二法宝。 3. 54部队在资源上备受挤兑,由于全部是黑人士兵,白人下等士兵就可以为所欲为克扣资源,比如很多士兵脚都烂了也得不到像样的鞋子。白人军官一开始也是忍辱负重,后来忍无可忍,直接找了一个机会把白人军士“修理”了一顿,成功地给所有士兵穿上好鞋子,这极大提升了他的威望,从此迅速增粉。 4. 由于黑人拿的薪水只有10美元/月,而白人却有两倍,丹泽尔不依不饶,煽动全体黑人士兵拒领薪水,表示抗议。白人军官此时按理说应该维护军队的权威,以儆效尤,但是他没有,他先朝天开了几枪,大家都镇住了以后,他定了定神,说了一句话:“如果你们不领薪水,我们也不领”。说着就把领薪单给撕掉了。简直是教科书级的率先垂范啊! 5. 最后终于派上用武之地了,攻打瓦窑堡。白人军官奋勇当先,与黑人士兵一起去战斗,在上战场前也没有什么激情演说,只是淡淡对少年仪仗队说了一句,“现在,我宣布解除你们的职务”,然后又对随行记者说,“如果我战死了,我希望你能为我们记录下这真实的一刻”。最后,当他中弹倒下的那一刻,士兵们群情激愤,奋不顾身冲上去,响起壮烈的战歌。我想,这时候,白人军官已经与这支队伍紧紧融为一体了。 几点启示 1. 这部影片其实主要笔墨不在描写战争场面,更多的是刻画南北战争种族间的矛盾,但白人军官所代表的军人的美德,不仅有效化解了这种矛盾,也很好地把一支队伍融合在一起,最终化为一道金光,照耀自由之路。战死沙场,才是一个军人的无上光荣。最后,影片也很好地呈现了这一点。 2. 这部影片也是一部关于领导力(Leadership)的经典案例教学课,白人军官在这种时代背景和环境中,很容易陷入种族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但是他通过自己的亲历亲为,有效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实打实地和黑兄弟交朋友,带队伍,我觉得这个真不是装就能装出来的,正是由于他心中有正义感,才有可能由内而外地释放这种领导力。 3. 最后,有一句台词打动了我,在战斗前一天篝火会,黑人士兵们都在颂主,轮流祈祷,轮到丹泽尔了,他以前曾认为这场战争没有意义,最终还是会有种族矛盾,有压迫,但现在,他只说了一句,“54部队,我爱你。”也许,这就是看清了生活的全部真相,依然存有内心的热爱吧。我们的工作生活难道不是一样吗?
关于自由与荣耀的故事,对于黑人,自由是投身战场的目标;荣耀则贯穿于实现该目标的过程。对于萧上校,自由是帮助黑人恢复正义;荣耀则是为此神圣而庄严的使命献出生命。故事的承载并不算大,仅仅是黑人建军到被允许上战场并且通过英勇战斗获得赞誉与荣耀,并未将南北战争进行到底,但它的重要意义在于,回答了黑人们为谁而战的重要问题。题外的话,百年前的战争,依然保持着冷兵器时代的对阵与冲锋方式,根本不懂得匍匐前进与卧倒,傻得可歌可泣可叹!
描述内战的作品很多,黑奴是战争诱发的潜在因素,本片着重于黑人军队,他们逃出农庄,他们毅然从军,他们为权益呐喊,他们渴望冲锋陷阵,证明自己,展示自己的力量,死有何惧,苟活才是耻辱。高举尊严与自由的大旗,昂首向前,54军团,让光荣永世传扬!
终于看全了,也终于知道那种自杀式的冲锋陷阵不是傻逼行为,而是为了自由与光荣的一种殉道方式!看着喜欢的演员一个个死去,滋味不好受啊~ 那时候的他们还都不是大牌呢!4
上影节day3相较于昨天俄国人的战役还是略逊一筹,除了动作设计和拍摄手段的落后,南北战争的整体格局与战斗方式本就在硬件上少了几分味道,战前拍手歌的戏特棒,主角太尬了1
那些被告知的,错误的信息。并非一切努力都将有结果。死伤过半,也没能攻下来。坚持坚持坚持坚持坚持放弃。给自己定下了五个坚持。作为人生标准。
#第二十三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只有在电影院才能慢慢欣赏这部片子的精彩。群像刻画非常精彩,最爱的是大战前的祷告戏,音乐与剧情的完美融合,同时也体现出黑人士兵独一无二的乐观与互助的精神。丹泽尔华盛顿的演出完全没有表演痕迹,把自己与角色融入了一体。
这什么二逼片。前面一直在各种煽情,海滩上非常有气势的进军,然后被炸得七零八落,从早上趴到晚上,苦逼啊。
丹泽尔·华盛顿真是帅,尊重与歧视。很好的美国主旋律
完美!在战争高潮出现之前就完成了所有的叙事,大部分时间都是文戏却能保持张力十足、一个人,一个团,一场悲壮的战役,仅仅1800万的预算拍出了那个时代战争片的恢宏气势,每个角色都可爱丰满,两个小时的节奏极好,可谓是经典中的经典了。
愚者成功+伙伴之情+金羊毛,不谙政治、不懂世故的出水之鱼们,在相处时化解冲突、变得完整,最终追寻共同使命的故事。本片的亮点是,54军的每一个人都是出水之鱼。上校Robert起初不懂练兵和政治(因为54军顺理成章地可以上战场),不懂如何了解黑人士兵;Forbes总是混淆私情与公务;黑人士兵不知北方白人的歧视;Trip——黑人士兵中的出水之鱼——有现实感而无使命感。最后他们都完善了自身,形成了一只凝聚的队伍。本片的不足是,54军以外的每个人都过于脸谱化。54军因使命而斗志高昂,其他黑人军团却满足于烧杀抢掠;Robert, Forbes信奉黑人解放,其他白人(无论官阶大小)却视黑人为自由的奴隶。(更多内容见长评)
現在很難拍這種正氣的片子了。
在Mr. Hinojosa 的课上解决的电影。总是能在战争里看见闪闪的精神。你们到底 为了什么奋斗,为了什么流血牺牲,为了什么可以不回头的义无反顾的向前。配乐赞。
一部影片,让我们见证了一个人、一支部队、一个国家以及民主的成长过程
我一直不明白这种站桩当靶子摆阵对射战斗。现在能明白点。就跟牛仔对射一样,别人是有honor的。不偷袭,不玩陷阱,指挥官站在前面冲。说实话,真都这么打仗,也太天真了,你看看三国,全是玩阴的啊,全tm是火攻水淹加夜袭反夜袭啊。我们这种没节操的战斗模式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刘邦?
IMDB的高分电影 有关美国人的英雄记忆 所有一切操练准备 在最终都化成为荆轲赴死 充满了理想主义的壮烈
一个有头脑的人,是能够驱除一切邪恶目光的人。能听到人们心中的呼唤,心中的爱,能跨越一切障碍。
起码争取一下能要到军装和皮鞋,我们抗日时候哪有这些?可我们的战争片却把感人的历史拍得让人生厌。
爱德华兹维克的电影镜头优美,音乐出色,叙事沉稳,只要配以好的故事质量绝对不会差。这部其早期的电影绝对符合以上的条件还有惊喜,在如油彩画的摄影下,耳边一直飘荡这优美的旋律,而演员们出色的表演十分的具有感染力。算是好莱坞艺术与商业结合的一部典范之作了。
爱德华·兹威克作品,讲述南北战争时期一支黑人部队的故事。虽为明显的美国主旋律,但几乎全片都在刻画人物,把黑人士兵与白人军官的由相抗都互解的过程讲述得热血又感人,最后的一场大战就是兹威克的拿手好戏了。
看DVD的时候好几部里面的,当是觉得其他都很一般,只是被感动了,现在还是觉着一般,不过能把我感动了加一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