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影评
1 ) 虫豸?女神?
始终一双惊惧的眼,微皱着双眉.父亲战死,家里只剩下三个女人,外婆想出了一个好办法,为了可以养家糊口,让小女孩跨过彩虹成为了一个男孩,一支灰色的毫无生机的小辫栽在土瓦盆里,废弃的点滴架给它输入清水__滋养那已经被剪取的属于少女的美丽
她惊慌尖着嗓子,象还没有变身的少年,外八字地跑在吃人的街上
她勉力地地扮演这个角色,象只灰色的小灰鼠.后被抓去当童子军,偶尔还恢复女妆去给邻居的婚礼帮忙,当塔利班闻讯来检查时一帮跳舞行乐的女人马上兜上蓝袍家里变成了个灵堂..这是电影较讽刺的情节之一
虽然先出场的那个笑纹里满是狡猾的少年后来一直在帮她隐瞒她女孩的身份,但一次由于爬树以证明自己是男孩而受到惩罚被悬吊在水井下再提上来时,她的小腿满是鲜血,由于惊吓她匆忙变成了女人,被一群男孩追着,最终和到这个国家医疗支援的外国女人一样被投入了监狱,少年哭得比谁都伤心,因为等待她的是死亡,是乱石打死(那个外国女人被活埋,拍摄这部电影的外国人给吃了一梭子的子弹)..教导童子军礼仪的老色鬼在法官面前保住了她的小命,只是为了给他做老婆,十几岁的女孩和看起来起码有六七十的白胡子老头,他可真会趁火打劫,在他家里有好几个以这样卑劣方式得到的女人,穷人都在心中嘴上诅咒塔利班早日完蛋
最终女孩也成为一个被剥夺青春的牺牲品,她的幻影不时出现,在监牢的栅栏里浑然自我地跳着绳
2 ) 哭泣的波尔卡
这是一个关于奥莎玛的故事,关于一个少女变成了男孩,最终又堕落回女人的故事。
“噢真主,希望您没有创造过女人!”
波尔卡:禁锢了女人,分割了世界
这也许是令每一个初到此地的外国人,感到好奇和惊讶的镜头:
波尔卡,一群群的波尔卡,有些波尔卡还抱着孩子,在狭窄的街道上,浮动、游行。
波尔卡里面,是一个个真主错误的造物,一个个女人。没有面容、没有身躯,只用波尔卡那粗大的线条,勾勒出她们这一个个实体的存在。
她们存在,作为波尔卡而存在,在这个被赐予了男人的世界上,作出蓝色或黄色的点缀。
她们的肉身蜷缩在那布袋般的波尔卡中。这是一件被包裹起来的财产,她们丈夫的财产;这是一个被禁锢起来的恶魔,针对所有男人的,恶魔。
奥莎玛和她的母亲,也在这一群波尔卡中。奥莎玛还只是个少女,她还未被罩上波尔卡。
这群波尔卡,它们在游行,它们中间浮动着一些标语:
“不是为了政治,我们很饿,我们要工作!”
噢真主,这些女人居然在说话?!
她们居然敢发出自己的声音,居然敢向这个被赐予了男人的世界提要求,她们居然敢,挑战万能的真主确定下的神圣秩序?它们是什么?一群波尔卡。
“不是为了政治,我们很饿,我们要工作!”
噢,这群女人,这群在塔利班统治下被逐出工作领地的女人,这群没有男人保护的女人,这群饥饿而绝望的女人。她们在乞讨,乞讨一点点生存下去的权利。她们中很多人是寡妇,是这长年累月战争的牺牲品,是家中老老幼幼几张嘴巴唯一的希望。她们在乞讨,乞讨一点点生存下去的权利。
噢,你们这些可恶的女人,回到波尔卡中去,回到家中去,回到灶台上去,要不,送到囚车中去,送到监狱中去。世界是被赐予男人的,女人所有的,只是牢笼!
塔利班来了,维护神圣秩序的卫道者来了,驾着战车,荷枪实弹地来了。
水枪、催泪弹、棍棒……
尖叫与骚乱。
泥泞中,被冲走的波尔卡。
囚车塞足了,满意地离去。
平静了。
屈服吧,波尔卡,被禁锢的女人,被分割的世界。
彩虹:泯除界限之门
塔利班统治下,奥莎玛一家陷入了绝望。
三个女人,外婆、母亲、女儿,三个绝望的女人。
“如果我丈夫还活着,他至少还能带回吃的。”
“如果我兄弟还活着,他会照顾我们的,至少会照顾母亲的。”
“真主呀,要是我有一个儿子就好了,而不是一个女儿。”
如果,如果……男人带来希望,女人,通向绝望。
奥莎玛躺在外婆的膝上,外婆给她编发辫,女人的发辫。
如果,如果……男人带来希望,女人,通向绝望。
奥莎玛是绝望的希望。
年迈的外婆开始讲故事:
“曾经有一个英俊的男孩,他的父亲死了。她去工作,却有所顾虑。于是他希望变成一个女孩,这样他就不必工作了。一天,智者告诉他,如果他穿过彩虹,就能变成一个女孩。同样,如果一个女孩穿过它,就能变成一个男孩……”
哦,彩虹,这边是男人,那边是女人。穿过它,泯除界限。
“男人和女人是完全一样的,工作起来都一样,都是一样的不幸。一个刮了脸的男人,穿着长袍,和女人看起来一样;短头发的女人,再穿上一条裤子,看上去就像男人……”
头发、衣服,男人和女人,界限仅此而已。
母亲拿起了剪子:“穿你父亲的衣服,把头发剪了,就是一个男孩。”
“如果你不去工作,我们都会死掉的。”
穿越彩虹,咔嚓、咔嚓。
女孩的头发、女孩的衣服、女孩的游戏,跳绳,一下、两下……
穿越彩虹,咔嚓、咔嚓。
水枪、催泪弹、棍棒……
咔嚓、咔嚓。
幸与不幸……
母亲展开镜子,映出一个男孩,奥萨马。
斑驳的木门,后面,男人的世界,奥萨马的世界。
一个小花盆,种着发辫,奥莎玛的发辫。
输液管浇水,一滴、两滴……
男人带来希望,女人,通向绝望。
这花盆中种下的发辫,将会结出什么果实?
人·男人·男人的世界
奥莎玛,不,奥萨马被托付到一个他父亲生前战友开的小粥铺里工作。
热的粥蒸气腾腾,给窗玻璃蒙上一层薄雾。
奥萨马用手指,在玻璃上画了一个长头发、穿裙子的小女孩。
他张望着外面的世界,透过这个小女孩的线条,男人的世界。
来来往往的人、男人,带着缠头或帽子,穿着长袍和裤子,忙碌着。
工作的世界。
人、男人,坐在战车上,荷枪实弹地驶过。
战斗的世界。
人、男人,到清真寺里,礼拜、祈祷、赞美安拉。
神圣的世界。
工作、战斗与神圣,被赋予了男人的世界。
剪短了头发,穿上了父亲的衣服的奥萨马,蹑手蹑脚地进入了这个男人的世界。
你还穿着绣花鞋,换掉!
你的声音太细,不要说话!
你不会祷告,跟我学!
他的老板教导他。
奥萨马在内室,光着脚,玩着女孩的游戏,跳绳,一下、两下……
老板一下子闯了进来。
你究竟是男孩,还是女孩!
奥萨马,不,奥莎玛,抬起困惑的眼睛,她迷失在这个,森严又模糊的性别世界中。
遗精与月经:原始的荣耀与原始的耻辱
奥萨马被一个塔利班带走了。
全城的男孩都被带了出来,带到塔利班的学校里。
在那里,他们将学习古兰经、学习战斗,和,学做男人。
男孩们埋头诵读着古兰经。
男孩们爬上坦克玩耍。
男孩们光着身子,来到大浴室。
他们的长老,莫拉萨黑,将教授他们在梦遗后进行圣浴的方法。
这将是一件荣耀的事,莫拉萨黑对男孩们说,梦遗,说明你们已经成为真正的男人了。现在我将告诉你们如何处理它。看着我,像这样,左边冲三次,右边冲三次,中间冲三次,然后,再将全身浸入水中……
奥萨马,仍然穿着衣服,悄悄地躲在一旁。
你怎么了,为什么不学习圣浴?
我的脚流血了。
你先把脚洗一下,再进行圣浴。来,把衣服脱了。
奥萨马无奈,他脱下衣服,浸入水中。
莫拉萨黑看着他,有些陶醉地,你真像个新娘。
长老,新娘是什么?懵懂的男孩们问。
新娘,就是天上的女神。
遗精与月经:原始的荣耀与原始的耻辱
男孩们埋头诵读着古兰经。
一个女孩在尖叫。
她被悬吊在井中,她因恐惧和痛苦而尖叫:“妈妈!妈妈!”
男孩们埋头诵读着古兰经。
莫拉萨黑最后示意了,把她拉上来。
奥莎玛,被拉了上来。
红色的、刺目的血,淋漓下她的腿。奥莎玛惊恐地看着这不知道从她身体的什么地方流出来的血,她不知道这意味着发生了什么。
莫拉萨黑掀开她的袍子,看了一眼,果然,她是个女的。
她来月经了,这是她的初潮!
这些血,这些红色的、刺目的血,淋漓下她的腿。这些肮脏的血,这些耻辱的血。
她是个女的!
这些耻辱的血证明了她耻辱的身份。她是个女的,是低贱的、卑微的,是真主所镇压的欲望的恶魔,是男人的伟大延续所使用的工具。
这个女人,这个罪恶的女人,居然蹑手蹑脚地混进了男人的世界!你以为头发和衣服就是男女的分界物吗?不,男尊女卑是上天设定的神圣秩序,上天早已在男人和女人体内留下了不可泯除的原始印鉴。精液是荣耀的,经血是肮脏的,性的差别早已被赋予上不可更替的意义。这是预定的,男人就是男人,女人就是女人。森严的铁幕早已放下,任何逾越都是对神圣的亵渎!
无数维护神圣秩序的小男人,开始围追那可耻的闯入他们领地的女人。奥莎玛跑着,哭着,身后拖沓下那条耻辱的血红的印记。她最终被抓住了,叭,一件波尔卡罩上了她。
这就是奥莎玛的初潮,没有人告诉她这是什么,也没有人告诉她该怎么办,只告诉她,这是一个耻辱的标志,只告诉她,罩上波尔卡吧,你这妖艳的女人,今后你就在囚笼中生活。
审判:正义的胜利
奥莎玛被关入了牢房。牢中,关的都是获罪的妇女。
在牢房中的空地上,她观望着自己,一个奥莎玛,在玩着女孩的游戏,跳绳,一下、两下……
审判开始了。审判者是男人,受审者,是罪恶的女人。
一个不检点的女人,被公正的法官判处乱石击死。
她被装进布袋,塞进一个齐胸高的坑内,埋上土。
男人和男孩蜂拥地过去围观。
奥莎玛被带了上来。
等待她的将是什么?
仁慈的法官宽恕了她,却把她嫁给了莫拉萨黑,那个年迈的长老。
“正义终于胜利了。”有人这样说。
是的,神圣的秩序终于维护住了,正义确实胜利了。
屈服吧,屈服于正义,奥莎玛。
莫拉萨黑把哭泣着的奥莎玛带到家中,锁上门。
莫拉萨黑的妻子们,来给新娘化妆,这行将祭献给她们的丈夫的美丽祭品。
她们在诉说着自己的不幸。
她们有的是难民,有的是孤女,有的仅因涂指甲油而被惩罚。
她们都被嫁给了莫拉萨黑。
她们的不幸和罪过都必须通过屈服于男人的权威来赎清。
屈服吧,屈服于权威,奥莎玛。
夜里,莫拉萨黑回来了。他寻找着自己的新娘,并把原有的妻子,一个个锁在她们各自的房中。
最后,他从灶坑里拉出了奥莎玛。
他举起一条手腕粗的铁链,对奥莎玛说,我和它之间,选一个吧。
他举起一把巨大的可以抠住脖子的锁,对奥莎玛说,我和它之间,选一个吧。
奥莎玛哭泣着。
莫拉萨黑带着他的新娘上了楼。
他原有的妻子向外窥视。
莫拉萨黑跳进一个煮着温水的缸中,举行着行房前的圣浴。
屈服吧,屈服于男人的荣誉吧,奥莎玛。
是的,屈服了。在这个被赐予了男人的世界里,女人只有屈服的权力。
“噢真主,希望您没有创造过女人!”
3 ) FIFF23丨DAY4圆桌《奥萨玛》:被束缚的女性不受真主的眷顾
主持人:@子夜无人
场刊嘉宾:@阿斯巴-甜、@赵小毯、@Lolita_hsh、@Leo
特邀嘉宾:@donnie
选片人代表:@我略知她一二
主持人 子夜无人
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第23届法罗岛电影节无人知晓场刊圆桌的第4天第1场,我是主持人@子夜无人,第1场我们讨论的电影是阿富汗电影《奥萨玛》,在深入之前,请各位嘉宾先基于自己的场刊打分聊聊打这个分数的原因,简单说说自己对这个电影的感想吧!
场刊嘉宾 Leo
两星,可能是心里已经对这样的现实感到麻木了。所以展示苦难,重演一段发生过无数且乏力的现实已经无法唤起我的痛感。但是现实世界需要这样的电影,需要更激烈的表达,需要唤起阈值不断上升的痛感。
场刊嘉宾 阿斯巴-甜
3星,导演用镜头营造出一种纪录片的质感,让观影者能有一种切身的代入感,会时时为奥萨玛的未来而担忧。真实地展现了塔利班治下女性的生存状态。
场刊嘉宾 赵小毯
三星,导演让观众感受到的苦难是直接且残酷的,利用压迫感去直面女性的生存现实:被束缚的女性不受真主的眷顾。
场刊嘉宾 Lolita_hsh
2星 很多段落確實觸目驚心,作为女性观众代入自身更加难受。但整体上还是感觉像个“工具”电影,社会意义和煽动性比起影像表现更突出。
主持人 子夜无人
描述第三世界苦难生活的电影有很多,本片是选择从女性群体来切入的,大家觉得这点做得如何?
选片人代表 我略知她一二
我觉得本片情节的设置很巧妙,女主角不是一个女性的符号,而是时代洪流中一个渺小的个体,而她更悲哀的地方在于她还是一个女的。
场刊嘉宾 阿斯巴-甜
我觉得是成功的,小女孩的恐惧感和无助感表现得很好。
场刊嘉宾 赵小毯
切入点很精巧,第三世界的男权社会里,女性本身就是被男人要求躲在男人后面的群体,男权社会的男性无法保护女性、更是在压迫女性、不禁让人感到可悲
场刊嘉宾 Leo
我觉得切入点是好的,但是看完之后我脑子里印象最深刻的就只剩下小女孩了。
场刊嘉宾 阿斯巴-甜
小女孩怯生的状态表现力很好,尤其一双大眼睛,就很适合来拍这种苦难的遭遇,很能让人同情。
场刊嘉宾 Lolita_hsh
單論切入點的話,是很巧妙的。第三世界本来就充满不公和痛苦,而第三世界的女性群体更是底层中的底层。被压迫的人也在压迫他人,这是多层的压迫,戏剧张力很大,有比较多的发挥空间。
主持人 子夜无人
我其实觉得这片的导演意识挺强的,它不是那种“原生态”的拍法,编排得比较精细。
选片人代表 我略知她一二
一开始的dv镜头,我就耳目一新,后来才知道是那个外国人拍的,虽然外国人就是个炮灰。
场刊嘉宾 阿斯巴-甜
对,有点像伪纪录片那种。开始看着还挺震撼的,还一直在想,这纪录片咋拍的,不怕被杀吗
主持人 子夜无人
关于导演技法这块,大家有什么印象深刻的地方吗,可以谈一下
场刊嘉宾 阿斯巴-甜
我开始以为是纪录片,看到小女孩剪头发那段,镜头从女孩切到地上掉落的头发,心想,这纪录片也太会了
场刊嘉宾 Leo
导演比较会调动情绪,但是我其实不确定这种方式算不算煽动。如果是别的议题我可能会觉得是在取巧,但是放在这样的环境里,我会觉得可以再激烈一些。
场刊嘉宾 赵小毯
纪录片式的观感时有时无,观众的视角从拍摄者和电影的角度不断切换,导演似乎有意去在营造真实的氛围。
场刊嘉宾 Lolita_hsh
導演的風格其實讓我感覺有點混雜,有的時候感覺他很刻意地在表現戲劇衝突,有時候又稍顯溫吞。有種沒想好的感覺。
主持人 子夜无人
大家应该都有看《下午五点》吧,其实这两部在题材上有可比较的地方,那你们觉得在煽动性这点上它会不会做得更好呢?
场刊嘉宾 赵小毯
《下午五点》更像是诗意地去将情感渗透观众,这部则是残酷地现实一针见血、煽动性的部分在后者确实更加锐利、让人难受
场刊嘉宾 Leo
这部在我看来在煽动性上是优于《下午五点》的,导演她会截取真实的生活场景跟片段,每当你想要质疑作者在刻意煽动情绪的时候,现实就会甩你一个巴掌告诉你这他妈的都是真的。相反《下午五点》前半程都是靠辩论跟对话在平铺观点,比较生硬而且无用。
场刊嘉宾 阿斯巴-甜
我是可以接受的这种所谓“煽动性”的,也可能我被煽动了,但它确实打动我了。《下午五点》中这种苦难的表现不如《奥萨玛》,或者说不一样。《奥萨玛》更聚焦于女性生存本身,稍有不慎就会因为自己女性的身份而牺牲。而《下午五点》中的女性的境况会好一点(塔利班被赶走,西方军队进来了)。
选片人代表 我略知她一二
最重要的是《下午五点》是女导演、《奥萨玛》是男导演。
主持人 子夜无人
其实关于《奥萨玛》我还有一个角度,女性当然是不幸的,但男性作为既得利益者其实也是悲剧中的一环,他们被单性别地聚集着,被不正确地教育着,养成为暴力的、嗜血的怪物。
场刊嘉宾 阿斯巴-甜
是的,从这一点来说也可以算作不幸。但没女性那么直白惨痛
场刊嘉宾 赵小毯
在苦难之地、男性在压迫女性的同时也是在压迫自己、就跟男性气质一样、本身也是压榨男性的一种方式。所以其实影片单丛女性视角出发、却蕴含了对男性的悲剧的展示、还是非常精妙的导演设计。
选片人代表 我略知她一二
悲剧是因为塔利班吧,就不是人呆的地方。塔利班迫害女性,洗脑男性,从小灌输错误思想。
场刊嘉宾 赵小毯
安奶说的导演感很强、我深有同感,而且似乎中东地区的导演包括伊朗,都有很强的导演感,他们的表达欲很强烈、戏剧冲突设计感很强。
选片人代表 我略知她一二
导演很生猛,用几乎喜剧的手法讲了一个很残忍残酷的故事,女孩是一种悲剧,小男孩的哭泣更是一种悲剧。小男孩最后摘掉帽子哭是一种觉醒吗?我不知道。
#FIFF23#DAY4的场刊评分将于稍后释出,请大家拭目以待了。
4 ) --星期八::Osama奥莎玛
更加少见的阿富汗的电影
平静实在的讲述了关于那个女孩的一段生活 可能是太平实了 得到的是纯粹的痛
想到地球上面现在这个时刻有很多人是在这样的生活着 ..
5 ) 当自由不再需要宣言
电影《奥萨玛》讲述了在塔利班恐怖统治下的阿富汗,成年男子都因参加对俄战争而阵亡。妇女们都成了寡妇,不被允许工作,因此没有生活来源。同时,不得裸露自己身体的任何一部分,人身自由得到了最大程度的限制。片头便是一群寡妇示威游行,举着“无关政治,我们很饿,我们需要工作”的标语。蒙面的妇女,切实的标语,在塔利班的镇压到来之后,四窜逃生,一片狼藉。
导演西迪克•巴尔马可冷静地处理了画面渲染与人物叙述之间的关系。在记述少女奥萨玛的悲苦命运上,并没有进行失衡的处理,将观众的情绪始终控制在一个可思考的处境。片中奥萨玛因家中难以为继,幼小的身躯被迫担起了抚养母亲和奶奶的责任。为此,母亲和奶奶无奈地执意决定让少女奥萨玛铤而走险。削去长发,易装男生。这样,奥萨玛就可以外出工作换来食品财物供给家中,尽管最终被人识破,尽管奥萨玛的哭声不断。
奥萨玛最后的命运是被一位有权势的老人莫拉买走,因而幸免于死刑。另一种说法是,少女奥萨玛将终日空锁在莫拉老人的深墙宅院内,因而错过了死刑。一个细节是,莫拉老人让少女奥萨玛选择各种锁具的时候,她不愿意,莫拉便给了她一把最大的锁。表面上看,莫拉的不妥协得了一个更大的惩罚。无疑,导演的用意应该不止于此。这更是一个隐喻,喻指不妥协、不反抗只能带来更重的灾难。
结局的设置,为这苦难深重的民族做了最好的诠释。在莫拉买走奥萨玛的那一刻,背后的伊斯兰教众高呼,“感谢主吧,主是伟大的”。极具反讽意味的是,当时代的年轮到了今天,还将上帝的恩德挂在嘴边的人,通常不是懦夫就是独裁者(懦弱即是一人内心的独裁,独裁同时也是众人的懦弱)。因为只有上帝的名号才能消除他们的恐惧感。面对这样的纤弱少女,面对这样的人间惨剧,面对这样的赤诚教众,面对这样的主。果真如此,毋宁没有。
影片的开头引用了前南非总统曼德拉的一句名言,“我不能忘记,但我可以原谅。”看完影片,让我想起中国歌手黄家驹写给曼德拉的那首歌——《光辉岁月》里的歌词,“今天只有残留的躯壳,迎接光辉岁月。风雨中抱紧自由,一生经过彷徨的挣扎。自信可改变未来,问谁又能做到?”少女奥萨玛,何时你的自由,不再需要观众的宣言?
6 ) 《奥萨玛》的电影语言与人物命运
《奥萨玛》的电影语言与人物命运
/范达明/
含蓄与凝练:出色的电影语言
阿富汗影片《奥萨玛》在十年前的2003年出品,当年就获得戛纳电影节的一个奖项,次年又评获美国金球奖最佳外语片——后者是美国好莱坞外国记者协会的一个奖项(往往导引奥斯卡奖的评选),这显然与2001年911事件发生后才两年就诞生了这样一部直接揭露塔利班独裁与残暴统治的影片强烈的政治立场与政治因素有关。看此片当然不应回避影片的政治内容,但导演斯迪克•巴尔马克(兼编剧)为表述此片的思想主题,在电影表现手段即电影语言的运用上也很出色,这点不容忽视。
影片开端,首先出现的不是主角而是次主角;而第一个镜头,还不是人物而是人物手中道具的特写镜头,那是叫卖熏香祈福的男孩艾斯潘迪手里提着的铁筒。男孩叫卖祈福这玩意儿被借用以女神名义来驱除霉运、消灾辟邪(或许对心肺健康真有益处也说不定),这无疑是对当地习俗很有特色的表达。然而,将其驱除霉运的功能与影片主人公最终遭遇的悲惨命运来比照,这里不啻又有着很大的讽刺含义。
第一个镜头:叫卖熏香祈福的男孩艾斯潘迪手里提着的铁筒
叫卖祈福这玩意儿被借用以女神名义来驱除霉运、消灾辟邪
女主角奥萨玛及其母亲至此第一次出现,竭力想摆脱男孩的纠缠。而男孩则声称“这祈福是免费的,那位先生会付钱”
我们接着看到的是:祈福男孩精明能干地得到了一张N美元的赏钱,然后提着铁筒又去向新的买主兜售——影片女主角奥萨玛及其母亲至此才第一次出现,她们正竭力想摆脱男孩的纠缠。而男孩则声称“这祈福是免费的,那位先生会付钱”,还对着镜头说:“别拍我,拍那边的女人!”这“女人”是指街头过来的示威游行的妇女——只见游行队伍的妇女们,个个蒙着蓝色披纱,呼喊着“我们要工作,要工作权!不要政治,我们在挨饿,给我们工作”的口号;而在此段落里,显然就存在着一个拍摄者,甚至愿意付给被拍摄者费用来拍摄(这时我们还听到应该也是此人下达吩咐的“画外音”,让男孩赶紧跟上已转过街角的游行队伍),不过他却始终未在影片这个段落的画面内出现。
还对着镜头说:“别拍我,拍那边的女人!”这“女人”是指街头过来的示威游行的妇女
妇女们蒙着蓝色披纱,呼喊着“我们要工作,要工作权!不要政治,我们在挨饿,给我们工作”的口号
如果把这个隐形于画外的拍摄者解释为直接在拍《奥萨玛》影片的摄制组的摄影师,似也说得通;但是影片后来展示塔利班召开公判大会,有一男一女的两个西方新闻记者居然因其新闻活动(“罪名”是异教徒记者的“间谍活动”)而被判处了枪决与活埋的极刑,判方当即出示的所谓“犯罪证据”,就是一台摄像机!此时我们才清楚,男孩艾斯潘迪当初说的“别拍我,拍那边的女人”正是有具体言说对象的,指的就是在画内未出现而曾付费用给男孩并对着他也对着游行队伍进行录像的那个拍摄者。他应该就是最终出现在公判大会段落画面镜头内的那个男性西方新闻记者。此后宣判人在查看摄像机里的录像时,所再现的男孩艾斯潘迪与妇女游行的动态图景,也证实了这一点。
那些镜头画面是有晃动感的,这表示着那是一种记者式抢拍突发情况的结果
影片还有一塔利班武装人员用警棍向镜头方向狠命棒打的镜头
直到镜头转为“黑片”,这就不仅表明了有一个敢冒风险的画外拍摄者存在,还表明其摄像机因遭如此棒打而当即发生故障被彻底停拍
塔利班以异教徒记者的“间谍活动”“之罪名”,判处一男一女两个西方新闻记者枪决与活埋的极刑
我们于是也回想起,前面拍摄妇女游行的那些镜头画面是有晃动感的,这表示着那是一种记者式抢拍突发情况的结果。而在塔利班抓捕了几个游行妇女上囚车时,影片还有一塔利班武装人员用警棍向镜头方向狠命棒打的镜头,直到镜头转为“黑片”,这就不仅表明了有一个敢冒风险的画外拍摄者存在,还表明其摄像机因遭如此棒打而当即发生故障被彻底停拍。这位拍摄者即男性西方新闻记者,或许就是在此间被一并抓获了的。相比先头全然是暗写或暗示的这个角色形象,另一位西人女记者此前在片中则略有交代——她是在医院被捕的,对此导演在处理方式上也另有途径,它是通过在一侧的女孩奥萨玛的视角即作为目击者的目击对象来表现的。
在医院被捕的女记者,是通过在一侧的女孩奥萨玛的视角即作为目击者的目击对象来表现的
如果说这里体现的影片思想是:仅仅因为干了新闻记者职业本分的工作而遭到了枪决与活埋,那么它对于极端保守、极端狭隘民族主义的塔利班那种暴行的政治与暴行的法律的揭露,确实是无情而深刻的,而此处同时体现了导演对于电影语言运用的水准,更是高明的、高度艺术化的,因为它以深藏内涵意蕴的、非常含蓄的手法,精湛地处理了影片故事潜在的情节线索与潜在人物关系。
路上受到塔利班人的管教,指责母亲披斗下摆未遮盖住她裸露的脚掌
整个过程中,导演有意用了近景镜头,使塔利班人唯有“画外音”指责语声,脸面的画面始终不加表露
影片含蓄与简洁手法的另一例子,是奥萨玛随母亲出诊照看病人后,母女俩被病人家属用自行车前杠加后座载送回家,路上受到塔利班人的管教,指责母亲披斗下摆未遮盖住她裸露的脚掌,会引发男人的兴奋。而在此段落的整个过程中,导演有意用了近景镜头,使塔利班人唯有“画外音”的指责语声,其有脸面的画面则始终不加表露,均被排除在画外。
导演给予的就是几个拍摄角度非常令人惊奇的镜头(如下吊水井里的仰拍角度等)
来了“例假”又无法自控,那裤脚下露出小腿上的流“红”最终露馅了其性别
奥萨玛女性身份暴露这个关键点,影片的处理极为干净利落
在故事情节主线的展开中,对奥萨玛女性身份的暴露这个关键点,影片的处理也极为干净利落——那是在她爬到树上却下不来,遭校方处罚下吊水井里,恰好来了“例假”又无法自控,那裤脚下露出小腿上的流“红”最终露馅了其性别——这段落中导演给予的就是几个拍摄角度非常令人惊奇的镜头(如下吊水井里的仰拍角度等),没有其他更多枝蔓或语言的表白。
奥萨玛终结自己童贞年华的情节,是以夜归老地主进入烧热水的铁桶洗澡的镜头来暗示给观众的
总体的纪实风格之中也穿插一些意识流镜头,如贯穿展示女孩奥萨玛几次跳绳的镜头
至于奥萨玛最后被作为女性奴隶馈赠给了当地一个老地主做小妾(锁在其宅门墙院中的性奴妻妾,更是成群结队!)而终结了自己的童贞年华的情节,则是以夜归的老地主进入烧热水的铁桶洗澡的镜头来暗示给观众的。它作为影片的结尾,更是整个影片含蓄与凝练手法之集约与最后的回响,让人在审美的联想中顿生无尽的感慨与喟叹。而影片由此也让其片长仅在90分钟还不到的83分钟内煞尾,为院线放映提供了加映其他短片的机会,也为小众放映赢得了观后座谈讨论的充分时间。
影片《奥萨玛》电影语言的含蓄与凝练,是融会在总体的纪实风格之中的,但这并不妨碍它也穿插有一些意识流的镜头,如贯穿展示女孩奥萨玛几次跳绳的镜头。它在影片中第一次出现,恰是在她睡眠的梦境中,而此时正是她母亲按照奶奶的意见将她女孩特征的辫子剪掉的时刻——这正是决定其命运逆向转折的开始。跳绳的动作,应该说恰当地表现出了主人公尚属童贞未泯的女孩的天真烂漫,有着高度的概括力或象征的意义。影片的配乐,则极有民族色彩,也很有象征含义,如一开始类似某种怪异音响效果声的配乐,还有全片哀婉的、如诉如泣的配乐旋律等等。此外影片的摄影与用光也非常讲究,富于艺术魅力。整部影片在艺术上可以说相当和谐与完美,这些都体现了导演的艺术素养与功力。
奥萨玛的命运:相对次要的因素
在肯定了影片基本的反塔利班暴政主题的前提下,单就影片本身剧情处理来看,导致影片女孩主角奥萨玛个人遭遇或命运之最终结果的,还有其他一些相对次要的因素,我觉得也是值得注意与加以分析的。这里显然主要有三个人物与此相关:母亲、奶奶以及男孩艾斯潘迪。
母亲带女儿奥萨玛(未男装前)外出,曾遭到奶奶的指责
奶奶被传说故事所迷惑,轻易相信在彩虹下男孩变女孩或女孩变男孩的可能性
母亲听从奶奶意志,趁奥萨玛在睡梦中把她的辫子剪去,并让她女扮男装去谋职
(1)母亲带女儿奥萨玛(未男装前)外出,在当时的形势下本身就是危险的,这曾遭到奶奶的指责。(2)奶奶被传说故事所迷惑,轻易相信在彩虹下男孩变女孩或女孩变男孩的可能性,不现实地认为男女没有不同,这都与当道的塔利班暴政相违;最后母亲听从奶奶意志,趁奥萨玛在睡梦中把她的辫子剪去,并让她女扮男装去谋职(母亲本人因其所在职的医院面临倒闭而即将失业)——这里,俩女上辈们企图让全家的经济来源都依托于这样一个初出茅庐的小女孩的做法,显然是不明智的,也属当地女性的一种几乎想当然的浅陋之见。
奥萨玛女性身份暴露的起因,就是在艾斯潘迪安排给她的第二次爬树活动中
奥萨玛知道塔利班的厉害。影片也有几处描绘了她对自己女扮男装后可能遭遇不测的担忧
(3)男孩艾斯潘迪,他开始就同奥萨玛有过邂逅(在母亲带女儿上街碰上妇女们游行示威那次),当然他对她是心存好感的。然而,恰恰是他,明知她本是个女孩,当他们一起被卷进伊斯兰学校集训时,他居然首先就引导她去做男孩的游戏——爬树。而奥萨玛女性身份暴露的起因,就是在艾斯潘迪安排给她的第二次爬树活动中(他为了以此向对奥萨玛性别有怀疑的其他同校孩子们证明“她”不是女性)。可 奥萨玛毕竟不是像他这样的能干男孩,这个“证明”最后恰恰成为了“反证明”。聪明反被聪明误。聪明的艾斯潘迪在此做了一桩傻事——他爱奥萨玛却反而是害了奥萨玛(母亲与奶奶的做法,其实也是一样)。影片在表现了艾斯潘迪因奥萨玛性别“露馅”被众人围追而无比痛心的情景后,再没有让他的形象出现。我相信,他会为此痛心与后悔一辈子的。
最后,(4)在上述三人之外的次要因素,就是奥萨玛自己了。奥萨玛虽然童贞未泯,但还是懂得事理的,她知道塔利班的厉害。影片也有几处描绘了她对自己女扮男装后可能遭遇不测的担忧。但她对于家人与周围人物为她的安排与所作所为,不管是“好心”还是无可奈何之举,终究都没有做出任何行动上的反对与拒绝,奥萨玛之年幼与柔弱性格也决定了她不可能对此有任何反抗,这样,在塔利班暴政的大背景下,她的悲惨命运就成为不可避免的了。
尽管若要把她同两个西方记者在塔利班暴虐下的死于非命相比,她毕竟还是“活着”,然而我们都不免会这样忧虑:几时才会是她的出头之日呢?
2013年3月21—22日于杭州梅苑阁,23日有补充
本片曾在杭州恒庐艺术影吧“亚洲电影季•西南亚电影月” 2013年3月(2013.3.16上午)献映
可恶的宗教,凄惨的生活;那个变态的社会造成了这么多悲催的生活
战争,无论是出于什么目的,都必定会给平民百姓带来无尽的痛苦和痛苦过后的恐惧。
r
FUCK塔列班
xzd
忘不了
故事结构清晰,内容有看点,隐喻、讽刺、主题重复都做到了,可就像一碗没有放盐的高汤,缺了点什么,不痛不痒,不好不坏,不上不下的片子,挺没劲的。
真是一个变态的国度
這是要多麼殘酷。世界如此殘忍與不堪。
因为陌生 所以牛b
根据真人真事改编,全部由业余演员出演,获2003年戛纳电影节观众票选最佳影片、金摄影奖及年青导演奖,2004年金球奖最佳外语片奖等十余项专业褒奖的阿富汗影片,揭示塔利班统治时期阿富汗妇女的地位,令人唏嘘~~
三星半
战争苦难造就的阿富汗电影,参见:http://www.douban.com/review/3119426/
此片是我第一部看过的阿富汗电影
我默默地转身流泪,已是我最大的怀念
每个国家都有主旋律电影
阿富汗;塔利班对妇女的残忍对待
比较受不了这个女孩哭
好压抑
恐怖的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