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没有看《情深缘起》,你会感觉这是一部烂剧。
如果你去真的去看这部剧,你就会发现,它真的是一部烂剧。
《情深缘起》改编自《半生缘》,张爱玲小说却洋溢着齁死人的琼瑶味儿。
什么是琼瑶味儿?
简单来讲,大概满足三点。
其一,女主必须爱哭,眼泪呼之即来挥之即去。其二,剧情通常是高富帅搭配灰姑娘,两人总会爱得死去活来。其三,台词必须不说人话,文绉绉是标配。
《情深缘起》第一集完美地呈现了琼瑶剧的三板斧。蒋欣扮演的曼桢哭了,富家少爷沈世钧拒绝继承家业,来上海当打工人。高中没毕业的顾曼璐至少说了两次文绉绉的台词(这三点下文会详细点评)。
其实在开播前,我们就能从宣发物料中预测,它就是一部琼瑶剧。
新《半生缘》的制片人是何琇琼,琼瑶儿媳妇,一个能完美继承琼瑶精神的女人。
早在2002年,何琇琼就以制片人的身份操盘林心如版《半生缘》。
那部剧能收获不错的口碑,多半因为蒋勤勤和童年滤镜。以一个成年人的眼光看林心如版《半生缘》,它不过披着张爱玲小说的外衣,却拍成了一部虚假失真琼瑶味儿的偶像剧。
曼桢坐公交车忘记带钱,售票员讥讽她像有钱人家的小姐,竟然想逃票。
穿一身粉色大衣的曼桢,确实像不差钱的白富美。
曼桢很尴尬,世钧仗义相助,帮她买车票。
这是曼桢世钧的初相遇,完全没有按照原著来。我不认为影视改编必须要遵循原著,而是认为,改编是为了呈现更好的艺术效果,而不是变差。
02版《半生缘》的改编搞砸了。
最根本的原因是,曼桢就不该穿得像富家小姐。
因为贫穷始终是顾家的生存焦虑。为了养家糊口,曼璐辍学退婚下海一条龙,她失去了拥有爱情和更好人生的可能性。
因为贫穷,曼桢加班加点挣钱,不敢答应世钧的求婚,希望推迟两年谈婚论嫁。
张爱玲为了突出曼桢家窘迫的经济状况,甚至让世钧曼桢在一家苍蝇小馆相遇。世钧叔惠没去常吃的馆子,因为春节关门。
叔惠进苍蝇小馆,直言餐馆脏,可以推测他们俩常去的馆子应该高档干净。
大家都是同一个工厂的同事,曼桢叔惠和曼桢去不同的馆子吃午饭饭,这是民国版的上海折叠 。
曼桢世钧的初相遇,是张爱玲精心布局的结果。
02版没有遵循原著,我也勉强接受。但我不能接受的是,曼桢穿得像有钱人家的小姐。她这样的穿衣打扮,摧毁了整个故事的根基。
看过《情深缘起》第一集,我发现曼桢穿得依旧很时尚。和02版相比,她更加有钱了。
同一工厂的打工人讨薪,吐槽公司欠薪不给。在公司担任会计的曼桢秒变和事佬,她主动掏钱让受伤的打工人治病,积极号召大家捐款,希望息事宁人。
打工人与公司不发工资的矛盾,因为曼桢三言两语,就变成了打工人捐款给伤者的慈善现场。
这惊人的主角光环,可以让讨薪的打工人变成傻子吧。
这次讨薪事件不过是机械降神,让男主沈世钧看到曼桢的善良光环,推动两人的感情。
看国产偶像剧的观众都老了,国产偶像剧的情感逻辑还没变,女主一定要散发着善良的光环,遇见一个发现“她好善良,然后爱上她”的男主角。
言归正传,《情深缘起》让我不满,她在第一集已经暴露了三大硬伤。
其一、没有姐妹相。
关于《情深缘起》的选角,网友已经多次吐槽了。
蒋欣刘嘉玲年龄太大,气质太悍,黑社会大姐姐的脸不适合演上海乱世飘零姐妹花。
对此,我不反对。
请允许我说一句,蒋欣嘉玲主演《半生缘》最大的问题是她们根本不像两姐妹。
世钧叔惠去百乐门开花魁大赛,世钧没有看出曼璐和曼桢像姐妹。
曼桢去医院拿药,张豫瑾也没一眼认出已经长大的曼桢——在原著中,张豫瑾第一眼看到曼桢,还以为是曼璐。
这样的安排符合演员形象,违背故事逻辑。
张爱玲曾经给夏志清写信,将来《半生缘》影视化,建议曼桢曼璐由同一人饰演。
这个建议非常棒。
曼桢曼璐是一命两体的双生花。因为相貌相似,曼桢不可避免地复制曼璐的命运,成为向原生家庭献祭的牺牲品。
曼桢得到过曼璐的恩惠,受过高等教育,变为自食其力的小白领,有过相濡于沫的爱情。
但即便如此,她依旧是曼璐的妹妹,一个没有社会地位,职业遭人歧视的交际花。
当曼桢去世钧家做客,世钧父亲沈啸桐看到曼桢,想起多年前保养未遂的舞女曼璐,他从心里就抵触曼桢与世钧交往。
姐妹俩相貌相似 ,从这一刻变成了世钧曼桢爱情的最大负资产。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曼桢世钧的半生缘不仅他们两人的失败,更是两个家庭的互相抵触,两个阶层的不可调和。
曼璐成为舞女,用最高尚的初心干着让人歧视的工作。在富有阶层沈家看来,这些人只配玩弄。
如果曼桢曼璐不像姐妹俩,沈啸桐将会用什么样的理由嫌弃曼桢?又有什么理由比姐妹俩更相似导致曼桢世钧分手更让人无力?
期待编剧给一个比原著更好的理由。
其二、文艺腔。
什么是文艺腔?
“文艺腔”原指20世纪30年代中国文艺青年们生硬的欧化或日化的语言。现在是指一种不自然的文风,以及与现实语言有一定距离的、书面化的语言方式。
《情深缘起》的编剧是真勇敢,曼桢曼璐都是文艺腔达人。
我曾吐槽过,《情深缘起》预告片中,曼桢套用徐志摩的诗句诉说自己的爱情观,完全是牛头不对马尾的骚操作。
“人的一生至少该有一次,为了某人而忘了自己,不求同行,不求结果,甚至不求你爱我,只求在我最美的年华里,遇到你。”
在第一集中,最让我没想到的是,曼桢劝曼璐离开百乐门。
曼璐不同意,而是有感情地朗诵张爱玲在《红玫瑰与白玫瑰》中的名句。
普通人的一生,再好些也是“桃花扇”,撞破了头,血溅到扇子上,就这上面略加点染成为一枝桃花。
这个编剧真有学问啊,竟然还读过《红玫瑰与白玫瑰》。
其三,巧合过多。
任何依靠巧合推动剧情的电影,都是耍流氓——这是罗伯特·麦基的名言。如果他没说过,那就是我说的。
《情深缘起》在第一集用了大量巧合串联各色人物。
为了让世钧见识到曼桢是个善良的女孩纸,一群打工人来讨薪了。
为了让曼璐初恋张豫瑾出场,曼桢那位在第一集中始终没有露面的奶奶(原著里面是姥姥),哮喘病发作了。
为了让世钧与曼桢多次相遇 ,叔惠也开始带世钧去百乐门看花魁大赛了。
这些事都经不起细想。
比如,打工人要讨薪,曼桢用治病要紧号召捐款就顺利转移矛盾,打工人是任人摆布的傻子?
比如,曼桢给奶奶拿药,张豫瑾是一个县城医院院长,怎么在上海的医院像员工一样工作(剧中完全没有交代啊)?
比如,为了让世钧出现百乐门,许叔惠的高情商人设完全坍塌。
世钧第一天到上海上班,要在许叔惠家借宿。下班后他第一时间应该去拜访许叔惠的父母。
就算世钧不懂人情世故,像叔惠这种高情商的人,在看到世钧不想去百乐门后,也会做别的选择。
叔惠本来就是苦出身,短短两年就成为科长,他察言观色的能力超乎常人。
第一集中的叔惠就是低声下气的社畜,完全没有展现他高情商的闪光点。
我这样分析《情深缘起》的剧情,或许有人说,这就是电视剧,没必要这样较真。
当然,大多数电视剧就是打发时光的东西。但因为这是张爱玲原著小说改编,我是爱之深,责之切。
我对《情深缘起》的评论也会带着严肃的心态,不会因为它是电视剧,就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馒头咸菜也能填饱肚子,但不能说天天吃馒头咸菜就值得拥有。
看完这篇评论,或许有人说,看完第一集就下结论,太仓促。
这话也有道理。
如果你对《情深缘起》感兴趣,欢迎关注我,我会继续追更。
我很想看看,这部让我看完第一集就像吃一坨翔的剧,能否吃出玫瑰花的香。
魔改的《半生缘》,喜提3.2分,实至名归
《情深缘起》本来说好的,改编自张爱玲的小说《十八春》。却不敢用《半生缘》这个之前翻拍过两部作品的剧名,临时改名,已经让人有点摸不着头脑。
开播之后,改名之举却让观众觉得“真赞”,说明剧组真有自知之明。三个字:改得好。
直到大结局,看到顾曼桢和沈世君终于牵起了小手,走向新生活。我们终于知道,《情深缘起》跟张爱玲的作品实在没有半毛钱关系。
万万想不到啊,就曼桢这个壮实的体格,祝鸿才还是大着胆子对她下手了,不过,他的下场更惨。
而在小说里,曼桢的父亲早逝,她都没有那么惨,毕竟,她的妈妈什么活儿都做不了,顾家还有当舞女的姐姐曼璐顶着。
她的人生,之所以走向悲剧,正是从被祝鸿才强暴开始的。自从怀上了祝鸿才的孩子,她的人生,牺牲就是主题,追寻爱情,只能在梦里。
多年过去,有多少观众,还在为那句“我们回不去了”唏嘘不已。
所以,整部剧看下来,你就会发现。大写的“格格不入”。
曼璐不像是为生活所迫的舞女,她竞选“花魁”,就是把做舞女当成事业了。
一出场,她一点都不在意能不能找个有钱人上岸,气场全开,把祝鸿才衬托得像个卑微的小跟班。
张爱玲曾说自己,“我只会写阿妈她们的事”,而能把阿妈她们的事,写得如此出神入化的张爱玲,作品中的人物,不可能如此俗气。
顾曼璐的吐血而亡,是那个时代的穷苦女性的悲哀,但顾家大姐姐,不是圣母心,她也会计较。
她对于妹妹的情感,是十分复杂的,绝不是《情深缘起》中,恨不得自己能一直当妹妹保护伞这个样子。
事实上,一个家庭中,只要有兄弟姐妹,对父母能提供的资源的争夺,就无法回避,此乃人性。
从上个世纪70年代,恢复高考开始,就有兄弟抽签,谁上大学、谁在家种田并照顾父母。《大江大河》中两姐弟,就是以姐姐牺牲自己,成全了弟弟的学业。
而家中有两姐妹的,除非父母真正能做到一碗水端平的,不然姐妹俩互相攀比、暗中较劲的,都是常事。《金婚》中文丽老师与她二姐常年合不来。
为什么张爱玲笔下这个角色,会有血有肉呢,因为曼璐虽然很疼妹妹,但那是出于骨肉亲情,但是她心底里,其实也会稍微嫉妒妹妹的,清纯、清白,可猜测她比姐姐有更美好的人生。
都是顾家的姐妹,凭什么曼璐她年纪较大,就得过得那么凄惨?痛失初恋,流落风尘,无法生育,遭夫嫌弃。而妹妹却可以跟心爱的男人在一起,妒忌,是出自于人性。
而人性,是与生俱来的,一般人无法完全扭转它。
所以这是悲剧的伏笔,曼璐不能生育,想利用妹妹为祝家续香火,所以她是帮凶。真解是,临死之前,她会后悔害了妹妹,但如果时光重来,她可能还是这样的选择,毕竟,没有人能猜到自己能活到几岁。
服装方面,初期就太过华丽,舞女又不是真正的大小姐,服装应该是艳丽又造价不高的,攀上祝鸿才后,才渐渐有高档货上身。一出场就有尊贵感,谁信你堕落是迫不得已呢?
而曼桢(蒋欣),也不像是被家人保护得很好的小白兔,身型体格,到后面给过好几次特写的裸色短靴,女主从第一集到大结局,都让人出戏。
特别是结局设定她在被侵犯后,却没多久就反转,看得人头晕。
既然曼桢能三下五除二地,就将祝鸿才捆在床上,再放一把火,将整个房子烧掉。为什么她之前没有力气反抗呢?
下面这一段更是“琼瑶”式的煽情。 曼桢的画外音,随着火起而响起,“一场意外大火,烧掉了旧日的枷锁,埋葬了制造悲剧的旧世界,也让我浴火重生……我自由了。”
剧终于结局,观众们也自由了。
还有,她们的妈妈,也不像妈妈。
演顾妈妈的演员,只比嘉玲姐大几岁。
一般来说,女儿总是妈妈心头宝。看到顾曼璐为了撑起整个家,而去当舞女,当妈的心应该在滴血才对,而《情深缘起》中的妈妈,对于女儿去挣快钱,好像很无感,平时里打扮得还挺标致。
祝鸿才也不是祝鸿才。拼命打扮还是太帅。
钱是女人的底气,顾家如果原本是有钱人,绝不至于爸爸一去,就逼得曼璐牺牲爱情和前程去百乐门。
祝鸿才的人设是四十岁左右,他为什么能让曼璐产生想嫁之心?不就是有钱嘛。钱更是男人的底气了。
有钱的祝鸿才,到了曼璐家,就低声下气地,还对两位老太太下跪,祝鸿才又不是真心爱曼璐的,又一幅很怕曼璐的家里长辈的样子,顾家才是穷的一方好嘛。
不信你去细心观察一下,一个老人家,如果有几个子女,有的子女混得很好,有的则混得很差。老人家对每个子女的态度是不同的,他们会对条件好的子女态度更好一点。
《巴哥正传》中,哥哥是经常出国公干的金领,能出钱,没空出力,他老婆更烦照顾老人。弟弟和弟媳住在老北京胡同里,没钱又孝顺,结果,老太太能想出来,半夜三更儿媳妇粥都熬好了,她还要换饭菜这样的事。因为当时贴身侍候她的是小儿子两口子,她觉得他们平时闲着也是闲着。
张爱玲的笔触是更刻薄的,所以她的《倾城之恋》中,白流苏回了娘家一开始还受欢迎,钱一旦被娘家人猜出,花得七七八八了,就恨不得她早点走。
总而言之,《情深缘起》是一部言情剧,不能深究,看就完了。
天惹 这剧情删的都不连贯了,有一集祝鸿才逼曼侦把东西交出来,曼侦慌慌张张的不肯交!观众云里雾里的:什么东西啊???中间几十集全是曼侦世均 叔惠石翠芝几个人的情情爱爱,分分合合!像老太太的裹脚布又臭又长!曼侦就是个口嗨达人 站在上帝视角天天一堆大道理 我要养家我要拯救姐姐~最后几集像开了8倍速,祝鸿才对曼侦非礼了两次了,还非要去找姐姐!最后一集剩一半的时候曼侦被迷奸了,几秒钟下雨躺床上的镜头!下一秒天亮了!这么重要的情节一分钟不到????我无话可说……再然后曼璐化了个妆吐血死了,曼侦一身伤!最后的最后曼侦烧了房子出来的时候抱了个孩子!节奏就是这么快 弹幕迷惑的声音简直刷满了屏幕!简直浪费生命
第一集,蔓璐和妈妈桑年龄妆容差不多啊,我以为是两个妈妈桑对垒,结果居然是舞女,嗷嗷嗷。学生装,吓死我了。
第二集,二妹老是要让大姐见初恋,什么情况啊,管太宽了吧,陈年旧事,何必再提,让大家不开心。。
第三集,二妹管太宽了吧,什么都敢管,越帮越忙还偏偏自信的不得了,什么都搞的乱七八糟。。。
第四集,算了没有第四集,受不了了。。。
来看看评分,一下子就放心了,不是我的问题。
还有,剧情太拖沓,我不是来看画面的,我是开看剧的,这是一帧一帧放的么,快进2.0都慢。。。。
每逢有翻拍剧开播,我总能看到一种论调,又来毁经典。
我一直难以接受这种说法。
我向来认为,能毁的经典不叫经典,真正的经典无法被毁。
新《半生缘》的口碑大概率扑街,我一口气看了四集,做了两三页笔记,能出三四篇不同角度的文章。
比如接受过高等教育,性格坚强的曼桢被琼瑶剧降头,沦为智商不高傻白甜,泪腺发达琼女郎。
比如新《半生缘》中曼璐戏份增多,却没有提供合理的人物弧光,最典型的表现是完全不在乎曼璐的生物钟,大清早就精神抖擞搞事情。
比如,剧情推动一直靠巧合,无论是主角还是配角,都沦为召之即来挥之即去的玩偶。
看到这部槽点满满的剧,我甚至会想入非非,如果营销方用钱收买我写营销文,我该怎么办啊?开出一个让我无法拒绝的砝码,我找不到好的切入角度吹捧新《半生缘》,那我岂不是要丢了一份赚钱的机会?
目前来看,这样想也是杞人忧天。
新《半生缘》扑街并非我喜闻乐见,我写文批评它琼瑶味儿太盛是对原著小说爱之深。
我反对因为它质量差,就把02版《半生缘》视为经典的做法。直白一点说,我丝毫不认为02版《半生缘》是经典。
它和《情深缘起》一样,都是披着《半生缘》外衣的琼瑶剧。
对此,我就不详细论证了,感兴趣的朋友可以搜索我的文章——《半生缘》改名《情深缘起》,琼瑶剧来袭,张爱玲不再。
和林心如版曼桢一样,蒋欣版依旧有浓厚的傻白甜倾向。
有人吐槽蒋欣太壮,不适合演曼桢,作为原著粉,我不太接受这个观点。
这话一听就是看了太多林心如版曼桢形成的刻板印象。蒋欣的大骨架没毛病,因为原著中的曼桢本不是柔弱女子,她是力量型的女孩子。
曼桢被曼璐拉下水,给祝鸿才生娃。如果是柔弱女子,面对这种情况直接崩溃了。而曼桢始终不抛弃不放弃,想尽一切办法逃生。
她不像林心如版曼桢那么没脑子,逃跑被发现,直接撞晕自己。
被人抬起时,林心如还能违反人类行动规律,依旧能健步如飞。
曼桢会用世钧送的戒指贿赂女仆,希望她能帮助自己联系世钧。
尽管屡次失败,她依旧不抛弃不放弃,外出住院和同房的病人成为朋友,找到逃跑的机会。
张爱玲熟读《红楼梦》,也擅长用人名暗示人物性格。曼有柔美之意,桢指坚硬的木头。曼桢,顾名思义,有女性的柔美,也有刚强的一面。
曼璐嫁给祝鸿才以后,曼桢上班兼职两手抓,也要承担起养家的重任。她从来不是柔软的女子。
蒋欣的大骨架从一定程度上能让人相信她具备曼桢那种刚强的生命力。
原著里提到曼桢的相貌“她是圆圆的脸,圆中见方——也不是方,只是有轮廓就是了”。
曼桢在剧中用的是黑长直造型,就是一张“圆圆的脸圆中见方”的脸型。
从外貌看,蒋欣比林心如更像曼桢,但不代表她能像林心如那样受欢迎。
两个版本面对不同时代的审美风向,同样是剧版《半生缘》,现在的观众已经不吃琼瑶剧那一套了。
值得一提的是,林心如版曼桢也好,蒋欣版曼桢也罢,她们都没有原著中曼桢的精气神。
在年龄方面,蒋欣版曼桢有明显短板。蒋欣的年龄和曼桢的并不匹配。曼桢和世钧相遇时,至少有27岁。
是不是不可思议?总有人认为曼桢大约20岁。
根据原著看,曼桢确实至少27岁。曼桢曾说自己父亲去世时14岁,姐姐在父亲去世后高中没毕业就下海当舞女,曼璐极有可能是17岁。
为啥说不是16岁?张豫瑾在曼璐家住的时候正是16岁,后来两人才定亲。
张豫瑾和曼璐是同龄人,曼璐比张豫瑾大三个月。就在曼璐世钧相识那一年,张豫瑾已经年过三十。
这也就意味着,曼桢父亲去世至少13年,由此可以推算出曼璐27岁。
新《半生缘》拍摄时间是2017年,蒋欣是1983年生人,也就意味着蒋欣34岁演27岁的顾曼璐。
这和角色年龄差别有些大,导致有些观众不能接受蒋欣版曼桢。
看了四集《半生缘》,我难以接受蒋欣版曼桢。最大的原因是,她拿到一个傻白甜的剧本,演的是傻白甜型的曼桢。
蒋欣成众矢之的,很大程度上也在为编剧和制片人何琇琼背锅。
面对强势的何琇琼,蒋欣要么不接这部剧,要么按照何琇琼给的剧本,演一个傻白甜型的曼桢 。
蒋欣的错,是她没有爱惜羽毛,逆势而为接下这部剧。
当然,我们也应该明白,就以蒋欣的咖位和年龄(30+女性),她很难在影视圈实现挑戏自由。
名气就是话语权,影视圈从来就是看人下碟的名利场。
同样参演《半生缘》,刘嘉玲可以扮嫩演曼璐,国家一级演员吴冕却只能演顾曼璐的妈妈。
两人真实的年龄差只有6岁。
话说回来,新《半生缘》最大缺点是以何琇琼为主导的制片方三顾茅庐请刘嘉玲演曼璐,50岁+的嘉玲演年过30岁的顾曼璐,这确实有些过分了。
有意思的来了,蒋欣长着一张曼桢的脸型,却和刘嘉玲没有姐妹相。
在原著中,曼桢曼璐是年龄差只有3岁的双生花,两人相貌高度相似,对彼此的命运都有影响。
因为刘嘉玲和蒋欣没有姐妹相,《半生缘》的很多故事都不成立了。
比如说,沈世钧的父亲看到曼桢,就以为她是当舞女的曼璐,从而反对世钧和曼桢交往。这也极大影响了曼桢和世钧的爱情。
琼瑶儿媳何琇琼请蒋欣和刘嘉玲主演《半生缘》,也能看出琼瑶剧影响力的没落。
琼瑶剧已经不再像当年那样,有挑选素人演员做琼女郎的勇气,也没有了捧谁谁火的造星能力。这从11版《新还珠格格》的表现就可见一斑。
何秀琼翻拍《半生缘》,不是《半生缘》离不开蒋欣和刘嘉玲,而是琼瑶剧需要蒋欣和刘嘉玲这种段位的明星撑场子。
有意思的是,这种选角不仅没有成为新《半生缘》的优势,却成为网友吐槽的重点。
中老年版《半生缘》,延迟一年多才悄然开播。它已经没有叫《半生缘》的勇气,而改成了《情深缘起》。
新《半生缘》貌似有新动作了。
就在昨天,影视葛二蛋爆料,新《半生缘》即将播出,并且改名《情深缘起》。
这会让张爱玲很生气吧。
《半生缘》可是她易稿数次的书名,从《十八春》到《惘然记》再到《半生缘》,这里有向市场妥协的因素。
张爱玲认为半生缘当书名俗气,看到情深缘起,她能被气吐血吧。
新《半生缘》由原先的56集删减到48集,整整删掉8集。
这里面经历多少挫折,吃瓜群众不知道,制片人清楚。
按照原计划,新《半生缘》于去年五月份在北京卫视开播。然而,计划赶不上变化,它因不可抗拒力因素,推迟开播。
看过新《半生缘》的预告片,我有不祥的预感——这部剧口碑扑街的可能太旺了。
先说主演阵容。
蒋欣演曼桢,刘嘉玲扮曼璐,这样的选角出人意料。
早在宣发物料出来后,新《半生缘》就遭网友群嘲,“扮演祝鸿才的郭晓冬打不过蒋欣”,“刘嘉玲和蒋欣看起来可以称霸上海滩”。
除了气质,还有年龄。有人调侃两人拍了部中老年版《半生缘》。
在原著中,顾曼璐嫁给祝鸿才时才三十出头。张豫瑾去上海出差,顾家说他年过三十还未婚,而张豫瑾和曼璐同龄,后者比前者大几个月。这证明曼璐也是年过30。
较真一点讲,扮演曼璐的刘嘉玲已经50岁+了,蒋欣的年龄演曼璐才算合适。
尽管主演年龄让原著党不满。但恕我说一句,年龄不是新《半生缘》的真正硬伤。
它的真正硬伤是,观众很难相信刘嘉玲和蒋欣是外貌相似的姊妹。
外貌相似,才是推动《半生缘》剧情的内在驱动力。
张爱玲用细节不断证明两人是年龄不同的双生花。
细节一、祝鸿才在曼璐房间看到曼璐的旧照,问她为何摆放曼桢的照片。
细节二、曼璐的初恋情人张豫瑾在曼桢家短住。在顾家,他把曼桢看成了曼璐。
细节三,曼桢去世钧家做客,世钧父亲沈啸桐年轻时想包养当舞女的曼璐,他以为曼桢做过舞女。
大量细节来证明,曼璐是曼桢生命中抹不掉的存在。曼桢接受了曼璐的抚养,也会为她遭受到的职业歧视买单。
张爱玲给夏志清写信,认为将《半生缘》影视化,“可由一人兼饰姊妹俩”。
张爱玲当然知道曼桢曼璐外貌相似的作用。它在寓意两人都是顾家的女儿,都为原生家庭献祭,个人生活终究成为悲剧。
如果曼桢曼璐不像姐妹,祝鸿才馋曼桢的身体,喜新厌旧贪图青春肉体的一面没有了,而只是单纯的色胚。
张豫瑾等候曼璐多年,向曼桢示爱的举动就变得猥琐。因为成年后的曼桢像极了曼璐,他追求曼桢,其实还是找寻曼璐的影子。
更重要的是,世钧父亲沈啸桐对曼桢不满,只是嫌贫爱富,曼璐影响曼桢命运的宿命感就削弱了。
再看幕后主创。
《半生缘》的导演杨亚洲和杨博,也是有作品的人。
两人在2016年合拍的《生活有点甜》,在豆瓣上拿到8.5分的好成绩。
但是,他们俩都不是表现稳定型选手,能拍好剧,也会出烂片。
两人能否发挥好,主要看两点。
其一是制片人。
《半生缘》的制片人是琼瑶的儿媳妇何秀琼。有宣发稿提出,制片人三顾茅庐,刘嘉玲才答应主演《半生缘》。
这个制片人应该就是何琇琼。
何琇琼能成为琼瑶的得力干将,因为她能完美继承琼瑶的风格。
2002年,何琇琼以制片人的身份操盘林心如版《半生缘》。
尽管这部剧的粉丝众多,我还是持质疑态度。
这是一部披着张爱玲小说外衣,骨子里却是琼瑶风格明显的剧。
《半生缘》的高潮戏,就是世钧和曼桢在多年后相遇,他们发现“回不去了”。
“我们回不去了”是《半生缘》的题眼,整个故事最重要的一句话 。
说出这句话时,曼桢经历了太多残酷的事:被亲姐姐陷害,亲妈无故消失见死不救,给世钧写求救信没有回应,姐姐死后,给祝鸿才当媳妇养娃。
她曾以为世钧能参与自己的后半生,然而他早已和翠芝结婚生子。
曼桢说“我们回不去了”,有成年人的感伤和释然。她让自己释然了,放下了爱情,也放下世钧。
我们且看何琇琼操盘的《半生缘》,台词低幼,非常完美地呈现出琼瑶剧风格。
曼桢用复读机式的职业精神,告诉世钧,“我们回不去了,回不去了,回不去了”。
世钧似乎不明白,也开始了复读机模式。
嗯,曼桢似乎比世钧更伤心,于是说的话更多,更擅长用排比表达自己的感受。
作为新《半生缘》的制片人,如果认为何琇琼能摆脱琼瑶风,做出不同风格的《半生缘》,我像鲁豫一样不相信。
其二,再看编剧。
影视圈有句话,话剧是演员的艺术,电影是导演的艺术,电视剧是编剧的艺术。
要推测新《半生缘》的质量,我们要看编剧刘觅滢。
我特意查看了她的履历表。
最受好评的5部作品,没有一部过8分的作品。
在2006年之后,她没有评分更高的作品。
这样的老同志能否跟得上时代审美?她能否屏蔽何琇琼的影响,交出没有琼瑶风格的《半生缘》?
看过预告片,我不乐观。
另一方面,何琇琼请刘嘉玲饰演曼璐。而曼璐在原著中并非主角。预告片一直在突出刘嘉玲的戏份,是为她加戏,采用双女主的模式,还只是为宣发的方便?
如果是双女主,那么编剧需要撰写大量剧情。她能否提供一个合理的剧本?
最后,聊聊预告片吧。
看完《半生缘》发布的两支预告片,让我有种穿越时空的感觉——我回到了那个对琼瑶剧津津有味的少年时光。
《半生缘》两支预告片让我很意外,张爱玲那么多名句不用,它却套用徐志摩的《忘了自己》。
“人的一生至少该有一次,为了某人而忘了自己,不求同行,不求结果,甚至不求你爱我,只求在我最美的年华里,遇到你。”
听上去很美,实际是草包。
从原著党的眼光看,这样的台词与曼桢给世钧的情书相冲突。
世钧,我要你知道,这世界上有一个人是永远等着你的,不管是什么时候,不管是什么地方,反正你知道总有这么个人。
这是曼桢对世钧的表白信。那时候的曼桢,相信世界上有永不褪色的爱情。
因为她相信过,后来说“我们回不起了”,这种悲剧感才更强烈。
更有意思的是,翠芝看到这份情书,还尖着嗓子念出来,嘲讽世钧。这个情节写出了世钧翠芝爱情的不如意。
如果曼桢抱着“不求同行,不求结果”的心态谈恋爱,关于这封情书的桥段就会被砍掉。
我不是说影视剧不能删改,而是要看删改能否让这个故事更完美。
我觉得新《半生缘》的删改是糟糕的处理。
用“不求同行,不求结果,甚至不求你爱我”来阐释曼桢世钧的爱情,让一场让人唏嘘的爱情悲剧,变成了小清新版的自我感动。
对曼桢和世钧来说,两人的结合是彼此抵抗原生家庭控制的最好机会。
顾太太昏聩无能,是曼桢曼璐悲剧命运的根源。
曼璐嫁给祝鸿才,婚姻生活不幸福,经常生闷气回娘家。顾太太认为,祝鸿才在外瞎搞,是因为曼璐不能生孩子。她认为借腹生子,就能让祝鸿才浪子回头。
后来,曼璐感觉是个好办法。
最骚包的是,曼桢明天参加张豫瑾的婚礼,顾太太要求曼璐把紫旗袍借给曼桢穿。这就是在曼璐身上撒盐。顾太太在曼璐面前说过,希望曼桢嫁给张豫瑾。
她让曼桢穿着自己的旗袍去参加张豫瑾的婚礼(书中没有明确交代曼璐知道曼桢参加张豫瑾的婚礼),这也太过分了。
张豫瑾可是曼璐的念念不忘的初恋啊。就在那一夜,住在祝家的曼桢,成文曼璐借腹生子计划的牺牲者。
如果没有顾太太的馊主意,曼桢就有望嫁给世钧。多一个劳动力,顾家的穷困状况进一步缓解。
再说世钧。
世钧性格懦弱,父母对他的压抑非常大。沈啸桐反对世钧和曼桢交往。世钧没有乖乖听话,而是看清问题的根源,沈家不喜欢当舞女的曼璐,世钧的解决之道是,和曼璐断绝关系。
这不是好办法,曼桢也不会同意。但从这里可以看出,世钧违背父母意志,为两人在一起创造条件。
曼桢好强独立,有当职业妇女的本领。她和世钧齐心协力,有望冲破沈家的阻碍——熬到沈啸桐去世。
假如世钧曼桢组建的家庭,当然不是神仙眷侣,经济基础或许不能打,但婚姻质量绝对比世钧翠芝配要高。
从这个意义上讲,世钧曼桢的爱情有逆天改命的意味,绝对不是不求结果的露水爱情。
在“爱恨两难”版预告片中,我嗅到了浓烈的琼瑶剧的味。
俊男美女和眼泪,完全符合琼瑶剧一贯的操作模式。
“我用我的青春和泪水做了一场梦”,是琼瑶爱得文绉绉的台词。
当然,最让我想不到的是,曼桢对沈世钧说,“老天爷本不公平,从出生开始我们就注定了不同”。
拜托编剧看看当下的热门影视剧好不好,当下的爆款都在说原生家庭对个体命运的影响。《半生缘》恰恰符合这个主题,放弃原生家庭的主题,就放弃了《半生缘》最重要的戏剧驱动力。
曼桢不吐槽原生家庭,却让老天爷背锅。
这好吗?这不好。
拍这种年代剧,竟然开着美颜滤镜,又一部恶心人的玩意,来电真实感,上海街道的背景是那么的虚幻,磨皮美白太过了,演员连最起码真实感都没有。
这是在干嘛?这是在干嘛??
刘嘉玲扮嫩唱茉莉花真给我看惊了
茉莉花差点给我送走
真的喜欢刘嘉玲,但是年纪确实太大了,不适合这个角色。蒋欣也不适合,年龄偏大,而且骨架大丰满的她演不出曼祯那种柔弱感。演技重要,选角也重要啊!!!感觉是用鲍鱼、海参、鱼翅炖了一锅大杂烩,都是名贵食材但是混在一起乱炖失败了。 我觉得蒋欣演顾曼璐更适合,年龄和长相都适合曼璐,演技和长相能撑起曼璐那种经历风霜的妖艳悲情感。曼祯找个像李沁那种感觉的能演出来。为什么要一个40来岁的演曼祯,一个60来岁的演曼璐。。。演技再好也撑不起选角失败
我全麻后收了两个亿看完了第一集
一共48集,48集祝鸿才强迫曼祯……但是48集预告是曼祯世钧终成眷属……我的个老天爷,我是怎么看完的……
太可怕了,这是什么第一集,感觉曼璐是在享受做鸡,不是被生活逼着做的鸡。
我把刘嘉玲梳马尾唱茉莉花的那段给我老公扫了一眼,他懵了两秒钟以后,问了一句:这谁,刘晓庆?
卡司确实厉害,从年龄上讲可以叫《后半生缘》,刘嘉玲和蒋欣看上去哪里像旧社会被压迫的柔弱女性,感觉分分钟就能上演黑道姐妹花称霸上海滩。
这从角色到剧情都给改成啥了?!改剧名是因为情节魔改吗?【蒋勤勤版的沈世钧已经很差了,这版竟然还能更差
我念你是半生缘,你却赠我半身圆。——人世间最痛苦的莫过于此。
本来就不抱期待,结果比原想的更差。一部上海民国戏,主演台湾腔香港腔什么腔都有。蒋欣顶着肥壮的身体和沧桑的脸扮嫩,令人发指,导致剧里她不跟郑元畅吃饭的原因,我只能想到她是要减肥……
不太行,搞什么?
我,顾曼璐,百乐门大姐头,天生脾气暴!诚邀各位观众和我一起喋血上海滩!我,顾曼桢,爱工人、爱姐姐、爱妈妈、爱世钧!其实是有些粗制滥造的一部剧......但是刘嘉玲台词的调调我好喜欢。(两星半,我觉得演员有在尽力地认真演)
这个曼璐哪个上海滩混的看了不想喊一声大佬,快别装苦命舞女了,球球了!
看了一集,实在没有看下去的动力了。简直是贴着一层金箔的那啥了……
太可笑了,四十岁演二十岁,五十岁演三十岁岁,曼璐和扮演她妈妈的演员是同龄人,真是老黄瓜刷绿漆,刘嘉玲这气质哪是曼璐啊,这是妈妈桑,就第一集来说吧,舞女打架,打了半天,头发一点没乱,妆容整齐依旧,还有花魁大赛,曼璐临时换了曼祯的学生服,梳了一个双马尾唱茉莉花,真是闹鬼。
不是改编《半生缘》,而是意淫《半生缘》,活脱脱把张爱玲拍成了郭敬明。
最近电视剧水逆了吗?部部烂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