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人公盖茨比渴望成功(如果用黛西认可来做标志的话),在传统行业被大企业垄断的前提下(汤姆为标志,代表老钱),也只有逆袭才能成功,所以盖茨比做的都是剑走偏锋的新潮或灰色生意,是一个金融衍生品和私酒商人。他们天生带着不稳定特质,脆弱,不被上流社会正眼瞧。虽然美国社会鼓励梦想(创新型社会),给梦想者开了一个口子,有一些缝隙机会,但终究失败是大概率的事件。盖茨比的奋斗和悲剧是一代人的悲剧!是时代的悲剧,个人无能为力,人生仅此而已!也许有人说可惜盖茨比的那个时候没有互联网,有互联网就如何如何,看看今天,成就几个中国BAT,美国的几个FAMGA,那些倒下来的成千上万的创业者谁在乎?这就是人类的命运。
一个人的成长,是他在一个时间段里的克服这个时间段的困难后,形成的智慧与能力。成长了,TA就进入下一个人生阶段,再去接受下一个人生阶段的考验,得到新的智慧和能力,然后继续一点一点向前。
盖茨比的心智,从八年前与黛西的相遇和分离后就停止了成长。
身份卑微的他活在自己幻想的世界里。那里有自己最爱的女孩,他收集所有关于他的简报,记得她最爱的鲜花颜色,将他们曾经在一起的点点滴滴记得万分清楚,他的心纯净的,是少年的希望欲望得到满足的最简单的心。
如果他将这个欲望整合成动力,一步一个脚印努力地去追寻属于他的财富和地位,可能那时再站到黛西身边的他不会是这个“了不起的盖茨比”,他会在与困难和生活的抗争中,看到人生百态,看到世态炎凉,看到沧海桑田,看到现实与无奈,看到理解和妥协,当他再次遇到黛西时,他会变得更有智慧和理性,而不是这个偷偷地求关注,见面时紧张不已,在女友面前展示自己财富,逼迫女友否定对丈夫的爱,最后还沉寂在自己幻想中不能自拔的大龄少年。
是什么让最终毁灭了他?
是黛西吗?NO。是他自己?也不是。
而是那突如其来的财富。他在偶然的机遇中获得大量的财富,这些不是他自己多年苦心经营的结果,更多的是他运气。而这看似美好的天降馅饼,却剥夺了这个穷苦少年历练心智的机会。他不再用为生活奔波,他可以做任何他想做的事情,他可以粉饰自己成为自己梦想成为的人,接下来所有为最爱的女孩所陈显的纸醉金迷就是他少年心思的体现。黛西是他最想要的梦,他要让这个梦实现。
从他的所作所为中,你可以发现有岁月痕迹的外表里,其实是一个少年而已,但是他所深爱的少女,却已经经历了时间的洗礼,成长为一个妻子和母亲。作为妻子,她承受了为婚姻忍辱负重的痛苦,作为母亲,她经历了产子之痛和育儿之忧,她已经不再是当年那个身着白衣的无忧无虑的纯情少女,她已经是紫色连衣裙的贵妇。
然而这一切少年是无法察觉的。财富让他不用改变,他的心智还是当年那个少年,生活在自己幻想的世界里,只看到自己的欲望,而看不到爱人的心,他听不出黛西敷衍他的谎话,看不出黛西对他的貌合神离,同时,他也看不到黛西在感受到他的控制欲而表现出的恐慌。少年,少了生活的磨练,他还不懂,如何识人,如何爱人。
而看穿了这一切的黛西在金钱的引诱下,步步向他逼近。盖茨比的心智,哪里知道,在他以为梦想成真的一天,却是他正式走向灭亡的开始。曾经的纯情少女被生活磨练成狡猾的狐狸来勾引少年。她没有对盖茨比的内疚,因为她的内心在嘲笑你的幼稚和愤慨你对她的控制和炫耀,于此同时还可以借你报复她那花心的丈夫,为她带走一些婚姻的无趣,这么多好处,那她为什么会轻易松手。
沉寂在幻想中的少年看不到这些,他坚信黛西会跟他走,为她包庇罪行。而在解决现实的困境时,清醒的黛西选择了丈夫。这个虽然不完美但是懂她对她还有感情的现实中的男人。而那个沉浸在自己幻想中希望一切都按照自己的方式得到恢复和实现,要爱百分之百完美无缺的男孩最终遭到了抛弃。抛弃他的,不是黛西,而是现实。
而这也不是一个浪漫悲剧的爱情故事,而一个现实的成长剧。用活生生的故事告诉你,时光一刻不停地往前走,你不去经历事情,不去解决问题,得不到成长,你就无法具有足够的智慧和能力去面对下一个人生阶段的问题,你可能就永远停在那一天,而前面的路你也没机会走了。盖茨比为你展现美好的关爱的心灵的同时,不成长的代价也赤裸裸地展现给你看。
如果他成长了,他不会这么无所事事满脑子只有黛西黛西,会有更重要的事情做。如果他成长了,他看到黛西时会发觉她的变化,关注她这些年的经历,找到她的需求,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冷静地观察这个女人还是不是那个他曾经梦寐以求的爱人,再做出是否爱的决定。
生活中的每一个困难,都不是没有意义的,克服一个,你就更有智慧和力量,你就得到了成长。而不成长,是会付出代价的。
如果你心中还有这样的少年和少女,
请记得叮嘱:无论如何,成长总是好的。它让你学会分清哪些是重要的大事,那些事无聊的小事;哪些是需要关怀爱护的亲友,哪些是可以一笑而过的路人;那些事可以成真的梦想,哪些是不能实现的幻想.....智慧带来时间的有效利用,而时间的有效利用带来更多的智慧,让你更有力量来爱人爱己,更自由更幸福。
所以,无论如何,请拥抱成长。
1)最悲剧的爱情,不是恨不相逢未嫁时,不是出身差距贫富悬殊,甚至也不是生死两茫茫,而是,一个全心投入甘愿付出自己的生命,另一个其实只当是解闷的调情,偏又自己调情得很入戏,在现实面前却又醒得比谁都快。
2)情人不好当。虽然都是为情死,TOM的情人和GATSBY又不一样。一个追求纸醉金迷的浮华生活,一个是只为将浮华生活换真爱。可惜这两个人爱的人都只当他们是调情。可怜这两个人还把调情当了真。
3)婚姻是个黑社会。DAISY和TOM真是一对。尼克说得对,他们俩因为恶毒所以做得了夫妻;TOM说得对,GATSBY没有TOM了解DAISY。因为了解,所以掌控。在粉色幻梦里的妻子说找回了初恋那又怎么样?只消告诉她情郎的财富来路不名,朝不保夕,调情事件就此结束。
4)让人在貌似得到一切的TOM,失意中弹的GATSBY和平凡的尼克中选一个当,不知道大家会选谁?伟大总是需要付出代价。
看过1974和2001的两个版本,更喜欢这一版。
改编小说压缩原着太多,战后赤子之心的粉碎,主题很艰难从背景去诠释。不得不集中成感情纠葛的说服力于是薄弱,太完美劳勃雷福和差太远黛丝丈夫,拉不出任何神经质难决的张力,何以没有坚定选择男主角?成了改编不佳的关键。钻石狗链狗饼干指涉太猥琐骇人,更让主题失焦,只是神经病女子的游戏,可惜!
两小时要改编一本小说,取材和剪裁需要精心设计,确实还原的时代气氛服装音乐,几乎可以做为美国史参考。可惜轻重没有掌握好,比如尼克和嘉初次见面那些不必要的时间花掉太多,很多桥段不知目的何在?拼贴凝聚出的结果凌乱和无价值,与小说相距很远了,好莱坞应该重拍。
为国家牺牲一切参与战争回来,却发现整个社会变了,价值崩溃,奢华无度,纵欲纵性,抢夺资源,不知当初为国家民族卖命意义何在?全是最深刻伟大的反省,只要有比如《杀死一个知更鸟之后》的精华改编能力,被列为美国最受喜爱小说第二名的〈大亨小传〉,必然可成就出美国最伟大电影之一。
三十年后再看,当初刚出道的劳勃雷福,出任男主角条件和气质堪称完美,演员个个出色,粹粹是改编剧本的失败。以今日《冷山》的水准,重拍必伟大传世。
也许就是没有人预料劳勃雷福大银幕上倾倒长城般的天生魅力,会粉碎了剧本的逻辑结构,造成唯一成功的是,一个巨星的出现。
在電影《大亨小傳》中,個人的種族、血統、財富、消費品味、學歷所象徵的優勢,即所謂貴族生活型態,是如此的堅固和廣受推崇,以至於再有能力白手起家而得到財富並模仿貴族型態的個人幾乎仍然沒有獲得同等地位的可能。
在本片中,不同角色間的關係,包括浪漫之愛,和他們各自所處的身分地位仍是密不可分。而不論是擁有、嚮往、利用貴族生活型態以作為關係的奠定基礎,都再再地強調,這樣的評判個人和關係的標準,在不同階級和性格的個人眼中,都是牢不可破的,可以說那個時代的人都符應了這樣的意識形態。
而同樣是舉辦舞會和追求時髦的衣飾,本片中呈現了至少兩種不同的層次。可以說,從穿的衣服和舞會的排場,間接地顯示了人們在社會中的角色和位置。
從這部片中,湯姆和嘉傑以不同的出身,共同競爭黛西的歡心,而出現的財力的攀比,以及用以作為競爭項目的炫耀式的休閒、生活的財力水準、品味的財力、貴族生活型態以及財力和學歷的炫耀等,清楚地呈現了那個時代所謂的優越建立在如此空虛和表面的因素上面。
湯姆坐擁以物質作為階級劃分的社會的優勢,他的生活方式、消費取向、家中的擺設和幫傭營造的氣氛,都是他用來誇耀和強調自己的優越的必要行為。
美桃,勞工的妻子,湯姆的情婦,縱然與湯姆的關係使她享受到了不同於日常生活的交際圈並超越了原本的物質條件限制,然而她的消費品味和追求時髦,和黛西(貴婦身分)比起來,較類似妓女、流行的裝扮,況且,她從來也無法以和富人的情感關係進而改變自己的階級地位。
嘉傑出身卑微且貧寒,然而深知若想要贏得尊敬和喜歡,他得累積巨額的財富、模仿貴族使用金錢的方式和生活型態,相當,也必須拋棄並重構自己的過往。因此,嘉傑累積了財富之後,用以顯示其富有和身分地位的手段,就是盡量地保持神秘、數次耗巨資舉辦奢華的舞會,讓人們因好奇而捏造他的背景、形構他的貴族氣質和形象。即使在朋友和戀人面前,嘉傑一樣使用他的新的身分-貴族血統、知名大學畢業生、沒有家人。
黛西在片中是一個充滿銅臭味、言談輕率的貴婦,雖然她在片中數次自嘲,好命女人終生只能扮演漂亮的傻瓜,並且沒有下嫁窮人的空間,狀似無奈,然而,她眼中的愛情,從來都沒有跳脫出貧富框架的可能。黛西在年輕的時候與嘉傑戀愛,是視為邁入婚姻前的放縱,婚後與嘉傑的感情則建立在嘉傑成功地仿造了貴族的生活型態和身分,而最後拋棄嘉傑,也是因為發現了嘉傑的階級、學歷、出身血統終究只是造假。而她三番兩次地挑剔而總是回到湯姆身邊,也正是因為湯姆擁有真正的貴族血統、名譽和財富。由此可以看出,黛西從來不只是嫌貧愛富,她是愛上了擁有權力、社會地位、財富、可供誇耀的學歷而且懂得正確消費顯示高品味等正面特質的人。
在片中,作為旁觀與敘事者角色的男子,有幾句重要的口白,檢討並諷刺了那個時代推崇貴族生活型態的價值觀。在敘事者講完「批判人的時候,我會想,並不是所有人,都擁有我的優勢。」之後,湯姆以強烈不滿的語氣談論起人種間的優劣,並憂心忡忡地表示,「怎麼能夠忍受白人的純正血統被污染呢。」;而在嘉傑死後,敘事者回憶,嘉傑是個懷抱著愛和希望的男子,而湯姆和黛西,不過是愛財、輕率、粗心的討厭鬼,完全不管自己的言行是否正直,也不管帶給別人多少麻煩,總是闖禍然後若無其事的過著空虛的貴族生活。
而從敘事者的評價,我們也可以看出,即使在故事中,大部分的人都符應著一個以財富與品味為標準建立的階級這樣的意識形態,然而人們並非都是無意識的、無知的接受著這樣的價值觀,而可能是以嘲諷、玩弄或者利用的方式去面對和承接這個情況。
人生于世,仿若置身与茫茫大海之中,初始不知忧愁,不识烦恼,整日畅游于碧海蓝天之下,享受阳光下海水的滋润,欣赏夜空中繁星的深邃。渐渐有了欲望,有了更高的追求,不再满足于海平线上那初升的红日,也不再满足于那落日映红的彩霞,他们开始追逐声色犬马、酒池肉林的生活。但是那些本不属于我们的生活真的适合我们嘛?外在的不适滋生了内在的恐惧,种种莫名的恐惧,害怕熊熊燃烧的红日会熄灭的恐惧,害怕深邃海洋未知海底的恐惧。
难得的是那些一直保持童真的人们,他们的生活简单至上,以快乐幸福为准,每天踏浪而来,乘风归去,都能让他们快活不已。
然而现实中的大多数人,他们不满足于当下简单的生活,痴心追逐复杂渺茫的未来。因为有着太多的欲望,所以他们生活中没有明确的目标与方向,就算有恐怕也只是拥有那么短暂的一瞬间,随之便会被更多的目标而替换。他们向着不断变换的目标前进,最终却累死在原地。
但是也有那么一小撮人,他们有着明确的目标,他们认定了方向就至死不渝的前进下去,哪怕在别人看来是那么无知与荒缪。就像盖茨比,他认定黛西的离开是因为他的贫穷,于是他卖命地努力赚取物质上的丰富只为能唤归美人心,然而被铜臭蒙蔽的双眼的女人怎么可能会被轻易唤醒,可盖茨比无视她的缺点,还是毅然决然的向着自己的目标进发,最后终于奉献上了自己的生命。聪明如盖茨比,他不会看不出这个梦想的飘渺,但是这是他奋斗的动力,他认定的生活中的全部,所以即便是错了,也只能将错就错,一错到底地走下去了。最终他乘着假想中的帆船,直达苦海彼岸。
苦海无边,人生有限,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认定一个方向坚定的走下去。
聚会过后被人遗忘的舞鞋和碎了一地的玻璃都像你回不到的过去。不是每个人都会浪漫到每夜守在海边看对岸的闪烁的灯塔。虽说电影没有那么理想,而且也有点破坏了我对小说的印象。但这还是一个“我见过的最浪漫的人。”
1974年的电影《了不起的盖茨比》由美国著名作家菲茨杰拉德同名作品改编而来。
你知道梦幻最终要消失于现实
重温完巴兹·鲁赫曼版的《了不起的盖茨比》后,再来看下杰克·克莱顿版《The Great Gatsby》。2013年版是豪华绚丽的呈现形式,1974版则是比较平实的打开方式。2013年版视觉上更好看(卡司阵容也更让我中意),1974年版叙事上倒是比较平铺直叙、有条不紊一些(尼克与盖茨比之间的友情也没像2013年版有基情的味道)。
男的都直出汗
女人才不是漂亮的小傻瓜,她们是最势利的。所以不会傻傻等,所以只对钱趋之若鹜,所以不会真的离婚,只是贪恋你的爱情。盖茨比本来是造物主,可惜动了真情最后输得一败涂地。结局真是体现了“冥冥中自有公允”。故事非常精彩!70年代的片但风景色彩都很美!盖茨比和尼克都很有范儿!布洛克的小皮鞋!
还原了故事,情节和大多数细节表现没问题,但少了原著暧昧氤氲的调调——这是此小说最难的一点。戏剧性的渲染也弱了。且,尼克几乎边缘化了。期待今年新版
觉得这版的气质比新的好太多(虽然只看了预告片,最炫民族风一般的感觉)!尼克简直就是美国版的梁朝伟啊!!
看来不止我一个人觉得雷德福长得像布拉德皮特啊。
原著不好改编,所以两版看起来都不是很精彩;但这一版演员的表演大赞,老盖茨比和卖狗老人就已让人折服,也可以说,是导演给予了演员发挥的足够空间;场道服化都完全忠实于原著年代;相比之下,最新版更像个堆砌失焦全无着力点的花哨大杂烩
有点明白艾略特为什么对《了不起的盖茨比》推崇备至了。菲茨杰罗写的是一个千疮百孔的美国社会,从有钱人(盖茨比)到没钱人(修车铺夫妻),一概未能幸免。跟《荒原》确实很对脾气。PS:与幻灭无关,毕竟有过理想的人才谈得上幻灭,但这群美国佬只是不断地赚钱、花钱,没有精神追求。当下吾国何其相似!
肤浅是肤浅。。。。daisy还行,但米亚法罗在我眼里永远呆笨。。gatsby就逊色啊,jordan过分美艳了,实在太诱惑。远失真了运动的气质
基本上原作的故事主干都讲了,不过也仅限于讲出来,罗伯特·雷德福真帅啊。另外这片是有意把所有人都拍得满头大汗的么
为啥没标过。看的时候觉得好热啊,大家都一直在出汗,还好20c已经能穿浅色衣服。19c的大家连夏天都不方便穿浅色外套真是辛苦呢!有点莫名其妙地神经质得我头疼,罗红福特别帅,最后看他死了竟然挺割裂的,毕竟这张脸上简直是刻着“最后的成功者”六个大字。
“Daisy! Daisy! Daisy! Daisy! I will do what I want!! Daisy! Daisy! Dai..” “啪!”
的确是小李子那版强,至少不那么浮夸,美国梦碎这一点也表现出来了。不过……貌似也就这么点吧……
Weakened by a tender gesture, a feeble green light, the vanishing past, and the appealing future. Love and everything contrary to it. Don't we all see ourselves in this?
黛西真是太美了,和描述的一样人见人爱的美貌,自带柔光。盖茨比是个有梦想有野心的人,可惜败给了不应该发展的盲目的爱情,最后丢了性命。婚外情要不得,肇事逃逸要不得,由此可见,人既不能违法,也不能违背道德。
菲茨杰拉德的小说写得比较细腻,科波拉改起剧本来也不容易。感觉导演执得相对平庸,虽然有雷德福这么优秀的演员。片场的灯光显然打得太强了,特写镜头都能看到几个男主演满脸大量的热汗。
罗伯特·雷德福真帅,蓝眼睛的Oxford man,始终对米亚·法罗喜欢不起来。看完真是伤感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