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之前看过,从那以后就记得了,这只叫哈维的大兔子。那时候觉得电影讲的是孤独,也像大多数人一样纠结于哈维到底是不是真的。其实现在看来,这竟然是一部兼具对精神治疗反思与社会人际交往的现实意义的影片。
影片一开始,邮差送信过来,说“it's a beautiful day,isn't it?”edwood回答说“oh ,everyday is a beautiful day.”看到这里,想必人人都会觉得elwood是一个十分正常,甚至于比普通人更乐观的人。然而,导演并没有给观众留太多的时间,直接了当的在下一个镜头里,就交代了elwood有一位虚拟的朋友。然后随着故事的发展,elwood似乎总是与哈维形影不离。无论是酒馆,还是家里,还是精神病院,elwood似乎总迫不及待的向别人介绍自己的朋友。elwood带有明显的酗酒的症状,虽然影片中没有明显的展示,但是很明显的是,elwood总是去酒馆闲坐,要两杯马提尼,而且无论遇到什么人,总是热情好客的邀请所有人到家里做客。这两点都足以说明elwood的精神状况至少存在一些问题。
但影片淡化了这一点内容,它要谈的是比这个更深刻的东西。就是,我们该如何对待精神病人。把一切归咎于童年?还是说把他们关在精神病院?又或者如影片最终所展示的那样,承认他的存在,肯定他的价值?(这一点其实是有其时代背景的,就是50/60年代精神病人住院化兴起的大背景,直到后来80年代又兴起了去医院化的运动)
影片里elwood治愈了姐姐的神经质,促进了医生和护士之间的相互了解,让院长在治疗椅上坦露心扉(这一段让人印象极为深刻,院长躺在治疗椅上,自由联想,变成了病人;而elwood则坐在了办公椅上成成为了医生)。这当然是一种理想化的处理。但每个人都是一面镜子,即使那些你看起来不正常的人。
所以哈维到底真实存在与否呢?这取决于你的看法,如果你认为elwood是个精神病人,他自然不存在;如果你认为elwood是个你一般人特别的人,他自然也就存在。哈维存在与否并不重要,存在或不存在都只是你的想法而已。
《生活多美好》里的George Bailey,人人能看出他是史都华先生的化身:善良温柔又聪慧颖达的小镇青年 + 勇敢爱国的英雄空军飞行员 + 爱妻爱子的好丈夫好父亲... 这位男主人公和Jimmy Stewart是如此互相映照,甚至史都华的葬礼上大家还记得合唱《友谊地久天长》。
Jimmy本就是让众口难调的世界一致叹服的好人,他当之无愧是“美国的良心”,头顶无数桂冠的史都华先生,早像《生活多美好》一样跨过被质疑被议论的“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的范畴,登上了“不废江河万古流”的伟大神坛。可我想,在史都华先生辞世都近廿五年的今日,人们有时会忘了在航域之下,在银幕之外,他不光是“伟大的美国人”George Bailey,他还是自得其乐随遇而安的Elwood P. Dowd,影史著名兼职哲学家,专职兔子陪酒员。他每天和一只身高6英尺3.5英寸 (let's stick to the facts) 的兔子出去喝马天尼,倾听酒桌上来去凡尘,偶尔做月老牵一牵红线,帮想去喝冰啤酒的人凝固时间。哪怕有人想捉他骂他嘲讽他,他也不会生气,始终微笑着脸,始终替人家开门还走在后面... 他不急不忙慢慢悠悠地引起狂风暴雨,待每个蹩脚的家伙都四脚朝天着急忙慌,他却落在后面的深夜里俯下身子,开始专注而陶醉地嗅一朵花。《哈维》里的Elwood,大概就是普通电影爱好者容易忽视的、而他的影迷们最珍视的那部分Jimmy Stewart:天真的、赤诚的、温柔的、讨人喜欢的、疯狂地热爱生活,以至于平凡的每一瞬都像伟大自身一样闪光的。
如此说来,《哈维》和《生活多美好》其实有着很相似的母题,那就是生活的悲欢。悲欢好似甘美的Vermouth酒被投进Gin这苦冽的基底,在每个人手中自成一杯独特的马天尼,看似透明如水的平凡,可其中惊涛骇浪,苦冽与甘美战斗,苦冽与甘美相依。
世界上没有两杯完全一样的马天尼,Vermouth和Gin在所有人的酒杯中变换着比例。可是,这两部电影似乎都在告诉我们,“你干嘛要找黄金比例?怎么样的马天尼不是马天尼?”,伟大在哪里?美好在哪里?不在玻璃酒杯中,不在越过杯子看向远方的人的眼里,只在真正爱酒的人那舌尖一瞬。
当然啦,我们大概没人能修炼成Elwood,我猜对他来说,整个世界都是黄金比例马天尼,他和他的兔子无时无刻都醉在酒里。
忘了史都华先生的哪位同事还是好友评价他,说现实里没有一米九的兔子Harvey,但是有一米九的Jimmy Stewart。虽然没修炼出“盯着钟叫它停”或者“隔空开门”这样的技能,但是Jimmy Stewart的awesomeness含量和任何“pooka”都不相上下,毕竟他也可以overcome time, space, and most importantly, any objections!
我记得编导演全能的Orson Welles在1978年Dean Martin主持的史都华吐槽大会上说:
“大家常说电影业是适者生存的野蛮丛林,我说这是个森林,由千万种树木、灌木和植物构成的森林。其中一些植物,盛放的日子很短,它们须臾就会开花,却难能长久,于是就此枯萎而去。好莱坞见过太多这样的花。但是Jimmy,你这样的事业,是常青的树。是雨是晴它都继续生长,因为其中有那样一种美、一种意志,永远不会消亡。我们一直在你身上看到这样的美与意志,当一时的风尚与浮华早已逝去,它还会在这里。作为一种形象,Jimmy Stewart是不可磨灭的。作为一个演员——我曾在纽约看他的舞台表演,那是早在他去好莱坞之前,或者说早在好莱坞得到他之前——不,不是这样的,好莱坞从来没有得到Jimmy Stewart,他才是那个征服了好莱坞的人。他是个绝顶优秀的人,而我可不是轻易就用这个词来形容他人的。这里我要说句题外话,在今天到场的演员中,Jimmy,我是唯一一个未曾尝试模仿你的。因为在我看来,我们从未尝试,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模仿你的样子。”
让吐槽大会变成表彰大会,这样的魅力也只有史都华先生有,他是怎样一个Harv... 怎样一个兔子啊。
让我们怀念史都华先生,一只我们从来都在模仿的好兔子。
今天补了Jimmy这部,超出预期的作品。 看到前半段我还以为只是单纯喜剧片,毕竟Jimmy演绎的太可爱了,不论是每次为大兔子开门或是请它走在前面,都尽显绅士风度。喝酒也为其点上一杯,去精神病院最先给兔子🐰搬椅子,和他一起分享阅读,还让画家为其画像。 到后面的剧情亦真亦假的虚幻与现实融合,让人思考许多,尤其是两场对话:1.司机向姐姐讲述的见闻2.Jimmy与胖医生天马行空的对话,导演正是用两段对话表达主题。 第一段对话:“正常人”总喜欢用他们世界的标准来评判正常/非正常的界限,所以才会出现开头闹乌龙的剧情,界限非常死板且僵硬,仿佛世界颠倒。被定义成“不正常”的人,常常会受到排挤与隔阂,因为他们无法接受与自己不同的人。社会一直都是在往“共性”方向发展,讲究个性不容易被“管理”。 第二段对话:对话里提到了时间空间,非常有四维空间之说,瞬间想起《珍妮的画像》,但后来发现不是。如此天马行空应该是把大兔子隐喻成类似于“想象力”“有趣的灵魂”之类的意思,也可以说成“精神世界”。 全程Jimmy都是开心幸福的表情,说明他与兔子相处愉悦,也就代表他的精神世界足够丰富。如果一个人丧失思考、活力、精神世界和想象力,如同行尸走肉,这也正是大多数“正常人”之常态。
孤独的人有的时候无法意识到自己的孤独,所谓正常人也无法意识到自己既不会赞美也不会倾听他人,更不会欣赏生活。永远都很sweet很暖人的斯图尔特,因为这部电影每年都会有影迷在他的墓前放兔子玩偶~~
9。极爱史都华这部片的表演。前半部分应该算神经喜剧吧。
后面的处理很暧昧,倒也更有乐趣。哈维可以代表很多,首先,他是一个私密的好朋友
詹姆斯斯图尔特真心帅 他绅士谦逊迷人 有什么理由说他是疯子呢
john green推荐的电影,人生不如意的时候就去看harvey。而且我好像找到了他oh so的源头: In this world, you must be oh so smart, or oh so pleasant. Well, for years I was smart. I recommend pleasant. 让身边的人开心也是一种本事嘛
片尾的出租车司机一语道破天机:变成完全正常的人是多令人讨厌啊,他们不会再欣赏落日,不再多给小费,开始抱怨、发牢骚,不再信任别人,只希望快点更快点。
Harvey is my friend too.
In this world, you must be oh so smart or oh so pleasant. I recommend pleasant. You may quote me。。。nobody here but people。。。After this he'll be a perfectly normal human being. And you know what stinkers they are! 。这喜剧牛叉,返璞归真,在异化社会出现片尾团圆结局好难哦
1、中文字幕蹩脚透了,意思大多靠猜;2、我强忍着看完前一小时,便进入感悟区;3、原来叫做哈维的虚幻的神秘的大白兔是真善美之载体;4、后来出现了哈维图片很不好,写实不如写意;5、好人会变坏,精神病人却保持纯真,这种错位意味深长!
前半截我一直被絮叨的风格折磨着,关错人的地方情节编排也比较刻意。但是到后边我逐渐投入进去,主要因为风格上转为幻想和不确定,这是我欣赏的。到最后确实比较感动。此片导演的思想和我知道的当时的片子很不一样,在一种模糊和神奇的状态下。挺喜欢。ps,又是兔子。。。
这片子想起小时候发条大公鸡,咕叽咕叽没个停。也幽默,也凑对,也华丽,也人造,也老套。哦亲爱的,我简直以为结局是观众票选出来的,你也不能指望菊花上生出什么奇葩0-0摊手,或许,我说或许,当时仍然是先进,一边调侃,一边善意提醒人们,你Y说不定才是变态呢~尤其门自动开合,简直灵异起来,
Charming. “也许你该跳支舞,Miss Kelly?不,不是跟我,我确定Dr. Sanderson很乐意跟你这么可爱的人共舞。”best(wing)man ever,跟他的隐形朋友,让每个人愿望成真。查理酒馆后聊的对话,听着就像是多年后Billy Joe的Piano Man,歌曲令人心碎电影却如此美好。Jimmy真是世上最完美的男人。
蛮好的喜剧啊,James Stewart这个冷面笑匠演技太棒了
萌翻了!!!!!温馨治愈幽默奇妙而且James Stewart的表演真是太棒了 ><
真想遇到一只POOKA! 07年的德国短片《红兔》估计有此片的灵感;当医生被哈维跟踪时片子变得有趣起来,增添奇幻感;艾尔伍德和医生的对换角色,医生躺在心理治疗的躺椅上,艾尔伍德反变成发问者;他和姐姐被调换的暗示也是;“更非凡的雅致也从来没有使这个迷人的脸蛋愉快起来;斯图尔特挺享受表演;画
我也有个朋友叫哈维+10086 。关于兔子没有quote?
引人入胜的短篇小说片,故事和对白有趣诡异,旁敲侧击的表现很有黑色喜剧效果,Harvey as himself,斯图尔特演绎的现实人的孤独与臆想的美妙让人会心一笑。
故事和史都华都可以拿满分,分裂人格、现实/臆想世界的融合,放在当时非常大胆,最后要讲的东西也很到位。只是里头有些神经喜剧的成分过多,缺心眼外甥女跟医院恶保安的乱爱,实在叫人烦,一下拉低了凳次。
哭得不能自已。吉米就真的是真善美的化身,虽已不再是鲜肉不能再靠脸子卖萌(其实也还是有点啦),却还能把这样的一个“白痴”演得迷人质朴纯真可爱,真的演得太好了,我词穷。太爱在查理酒吧外跟医生护士情侣那段monologue, 要命了。优秀的剧本加上优秀的表演,导演也很会拍,除了营造出诡异的令人兴奋的气氛之外,几场重头戏调度也很精彩。
真是一个黑色又夸张的寓言故事,哈维只是一种想象的存在,属于理想的一部分,但却又在反映和照射社会现实。斯图尔特在当时绝对是当之无愧的明星,这部电影也堪称他一个人的独角戏,要不你试试对着一团空气表演的惟妙惟肖来。三星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