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影评
1 ) 我要的电影只是电影
A:你在干什么。
我:看电影。
A:什么电影?
我:电影就是电影
A:我问你在看什么电影。
我:电影就是电影。
A:不说算了。
我:@#¥%……&
B:在干嘛?
我:看电影。
B:什么电影?
我:电影就是电影。
B:你拽什么拽啊。
我:@#¥%……&*
……
Z:你在干嘛?
我:电影就是电影,你***要是再问信不信我咬你。
Z:@#¥%……&
以上很无聊,我知道,让我想起那个菜包包包菜的故事。
但并不是因为无聊,是因为《电影就是电影》这个名字真的吸引了我,这必定是个和梦想与现实有关的电影。苏志燮还是那么帅,一如他在《对不起 我爱你》中的发型,还有那忧伤,而这一次却是以一个黑道人物出现。他的忧伤在于他的人生。“人生几十年,干嘛浪费时间。”“你以后怎么跟你的小孩说。”这两句话对他来说是怎样的痛,在他那波澜不惊的表情下,酝酿着汹涌。黑色的衬衫,黑色的西装,没系上领带,西服上衣的口袋里还别著一只圆珠笔,开著克莱斯勒的汽车,却是别人口中的垃圾,他是一个居无定所,每晚提心吊胆睡觉的黑帮人物。
但他却想当一个演员。
姜至奂饰演的秀达,帅气的跑车,豪华的住宅,还有无法公开的他的情妇,他是拥有一切的演员。比流氓还流氓,这个世界上没有人能跟他配戏,能够和他配戏的已经不是演员能干的事情了。于是,两个不同世界的男人一起走入镜头,却不是在演戏。苏志燮答应演戏的唯一条件就是真打,姜至奂也答应了,不用看镜头,只要看着对方,不然就会挨打,为了最后一场能够胜出,姜至奂一拳一拳练着,苏志燮也在和自己的命运做斗争,他似乎把自己的生活也入戏了,“到足够远的地方去,像一个死人一样安静的生活。”苏志燮说出这句台词,决定不杀那个人的时候,他矛盾的人生就注定是悲剧了。
“你难道还不知道电影和现实的区别么?”苏志燮清楚自己的人生不会是电影,但他还是决定拍完电影,即使他决定走向不归路。
“你现在像个真正的演员了。”姜至奂成功了,苏志燮却只能回到自己的人生,最后用头撞破玻璃,在警车里的笑,是他第一次笑。
一直都知道,电影就是电影,电影也只能只电影,镜头下,舞台上的世界都一样,剧场原是最熙攘最荒凉的地方,所有聚无非成散,所有的形象最终归成空幻。有时看看《有氧微笑》仅有的一组镜头,挺开心的,那段时间会不停是琢磨细节,琢磨情节推进的动机,但其实再完美的剧本也只是剧本,总会花很多时间在脑海中一遍遍的比较,设想任何一个意外的可能,却越来越不真实,电影就是电影。
刚进新月那会,接的第一个节目,没有台词,因为师兄说我台词功力不好,所有只能用动作表达。也让我明白了电影就是电影的另一个含义,别以为拍电影那么简单,表演始终是一项天赋,我没有。但我仍然喜欢。
电影就是电影,别混入人生,做纯粹的事情,才有简单的感动和震撼。
我要的电影只是电影。
2 ) 试把“金基德”商业化
今年金爵奖竞赛片在选片时有个大概趋势,电影节希望能多拉拢一些七成商业三成艺术的二线片子,因此虽有些不知所云的“艺术片”混迹其间,但精彩好看的片子倒还不少。《电影就是电影》的入围就深刻地反映了这一宗旨,如果上海电影节能坚持上三五年,难保不会做出自己的特色。那《电影就是电影》是如何讲二者混合在一起,做到不偏不倚的呢?
先说说商业,首先是苏志燮跟姜志焕的对戏,双子星的风暴从去年烧到了今年。在此之前,他们的定位就是偶像明星,来到放映现场惊起一片粉丝的尖叫。其次,影片有大量的打戏,暴力和血腥都在能容忍的限度之内。戏中戏的动作场面虽然无法跟真正娱乐片相比,但也足够有趣了。比方说中间一场街边练习,大哥跟小弟玩起了“慢镜头”,每一次出拳和躲避,看上去很有致敬的意味。最后这个剧本本身就吸引人,神秘不见光的明星生活,打打杀杀义气冲天的黑帮题材,看上去不搭调的事情怎么会联系在一起。彼此都想拥有对方的生活,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因此《电影就是电影》的成本不高,但是观赏性上面毫不含糊,能耐不小。
接下来是艺术,影片包含了金基德作品常见的正反冲突对立,两位主人公一根筋地想要跟对方证明什么,好听的说法叫梦想,不好听的说叫偏执。另外结局也值得一提,收的相当有力,简洁干脆又令人印象深刻,定格之后回到电影院内又充满了迷幻味道,迫使观众要来下感慨。这还不说片中黑帮头目平时没事看的事情,这要一定级别的影迷才能看出来,他没事做居然把自己关在黑暗中,看起了李沧东的《绿鱼》,对于如此行为,冷酷的外形和井然有序的生活,只有用太文艺来形容。他的文艺程度远超路边一卖盗版碟的小哥——表面身份是推车小贩,其实一边也拿着刀棍在道上混的。
这个金基德故事经过年轻导演的加工创作,除了一眼可见的商业亮点,另外就是需要适度挖掘的深层含义。黑帮头目之所以要过把演戏的瘾,是因为他对明星表里其外败絮其中的不屑,再有他的现实生活实在太乏味了,于是变得有些不切实际了。电影明星之所以跟对方卯上了,那是由于他深受外界刺激,需要去表现下自己的实力,证明演好黑帮题材并不难。我们有听说过哪个香港演员被导演带进影视圈洗白,也有听说过某位大哥级明星私底下是个道上人物,把电影圈跟黑社会联系在一起显然也不是件扯淡的事情。
两位主人公迎来了真正的交锋,他们在泥地上滚打几分钟,镜头远远看去,完全分辨不出哪个是黑帮头目,哪个是电影明星。这个时候,《电影就是电影》还跟金基德推行的黑白同色理念几乎相同,也就是由一个极端到另一个极端,它们本身已经没有什么不同了。就在他们无限接近对方,似乎完全证明了自己也足以取代对方的位置时,《电影就是电影》还是打破了这一切。黑帮头目选择了宿命般的解决方式,而电影明星只有充当一旁的看客。影片用现实来否定了电影,又用电影本身来否定了电影的形式。不相信幻象,也不认可趋同,它只是提出了对真实的思考,还有寻求另一种人生可能的难度。【网易】
3 ) 垃圾的人生
年纪这么大了,看到两个帅哥在影幕上打打杀杀还是会热血沸腾。本来以为这样耍酷有黑帮情节的电影是十五六岁荷尔蒙泛滥时候喜欢的内容,没有想到这个嗜好仿佛不会随年龄增加而消减。
其实一直比较喜欢韩国电影,雏菊、朋友、老男孩、怪物、那小子真帅、实尾岛...很多人说韩片很变态,比如浴室漂流,我觉得这只是个别导演哗众取宠的东西而已,电影就是电影,也要有个性不是。
韩片不像美国电影,总要有一个拯救集体、拯救家庭、拯救美国、拯救世界的英雄;也有英雄,但是更平民,更有显而易见的缺陷,更多悲剧,更重要的是自我的救赎。这些个英雄喜欢逞强,超级自尊却又极度自卑,谦虚内敛,很守规矩(无论是白道还是黑道),很讲义气,却又不知道自己所作为何,挣扎而矛盾。
现在要说一下苏志燮,当然看过《对不起,我爱你》,比起那个悲情角色,这个黑道中人+演员应该是给他量身定做的。除了喜剧,我相信他什么都能演好。而天生忧郁的长相注定了悲剧的基调,对他是幸也是不幸,还是悲剧...如果有些男人看上去是“一米阳光”,他就是一片戈壁。他在戏里是一个流氓垃圾,结果受邀要去演一个流氓,无论在现实还是在虚拟的电影里,他都是垃圾。拍电影不需要动情动武,他却动情动武,生活里需要动情动武,他却擅自“凭良心办事”;拍戏可以短暂虚幻的看到所谓光明与希望,可是这些光明和希望在现实中只能把人逼入绝境。
你信什么?这重要么?
你想摆脱一切寻找新的人生轨迹么?先面对贫穷和死亡吧。
这泥潭里的命运,狗娘养的生活...
PS一下,片中的配乐做的很不错,尤其是Ending时贯穿电影的主旋律,小号(应该是吧)在鼓点和提琴协奏中低调上扬,孤独而苦涩,可惜太短了。
4 ) 生活就是生活
电影就是电影,那潜台词是不是生活就是生活呢?即使电影最后的打斗是如此的真实,也是留有余地的,并没有像生活一样不可回旋。电影可以NG,可以随时喊停,可以更改剧情,也可以无限地接近真实,然而他毕竟还是虚构的,生活还是会以他无法模拟的血腥让人震惊。如果可以,相信很多人都会想过另外一种生活,总觉得生活在别处会更幸福,然而,谁的生活中不存在些许悲哀呢,只不过这些悲哀或许是你的极限,对于别人来说,却早已习以为常到忽略而已。这样的观点或许有些悲观,没办法,谁让这部电影,本就不喜庆呢?
苏志燮,或许是《对不起,我爱你》中的形象太深入我心,不管他演什么角色(甚至包括《非常完美》中那负心汉),我总觉得他很忧郁,而且有那种别人误解了也不屑解释的清冷与倔强。这算夸他吗,或许对于演员来说,固定的形象是个很大的桎梏与困扰,但愿他能有点喜庆的角色,不至于让我一看到他,就觉得不忍。
5 ) 一堂关于人生的课
悲剧往往是这样,无法选择自己的生活,只能在痛苦中看着梦想与现实背道而驰,渐行渐远。
从小踏入黑帮的强霸孤独时会去电影院,独自坐在黑暗里,仰望这银幕上那个与自己神似的硬朗小生秀塔实践着光影人生。那是他从没机会去品尝感悟的另一个世界。而属于他的世界,是铁窗内外的阴谋与杀戮。
但现实中的秀塔令他失望:自命不凡,刚愎自用,目中无人,完全是个没长大的孩子,甚至不知深浅地要和黑帮耍横。答应参加演出,不过是因为强霸想给秀塔上一课,一堂关于人生的课。
可是电影是那么的令人着迷,或者说,电影里每个人都有第二次选择的机会,要么逃离自己的人生,要么重新开始。
忙碌在片场的那些日子,是强霸一辈子里最快乐的时光。远离黑帮血腥厮杀,沉浸在电影的梦想里,他开始嬉闹,开始恋爱,甚至,开始慈悲。结果,他犯下了最致命的错误:把电影当作了现实。而现实,是那些无法抗拒的宿命。
秀塔又一次和强霸手下发生冲突。如果说上一次,强霸还有心保全了秀塔虚妄的自信。可是现在,当强霸自己都无法承受的宿命降临,他只能选择坐在车里,看着秀塔的狂妄被拳头一点一点打得粉碎,跪在地上带着屈辱重新审视人生。
这不是电影。男人的尊严要用血和汗交换。
带着这个信念的两个男人,在泥泞里扭打翻滚怒号,为了电影和人生的最后胜负,直到浑身鲜血和泥浆再也分不清彼此。秀塔挣扎着哭喊着赢得了胜利,他终于变成了一个真正的演员,一个真正的男人。这时强霸的笑得多么欣慰,多么释怀。
因为,秀塔终于足够成熟,足够强大,足够去直面人生最残酷的东西。
宿命。
佛像一下一下的砸碎仇家的头颅。这不是残忍而血腥的杀戮,是悲苦而绝望的发泄。犹如困兽最后的挣扎。
可这是强霸的宿命。不甘承认却无从逆转的宿命。
“你有什么信仰么?”
“我的信仰就是朴会长。”
“请一尊佛回去吧,人总要有点信仰。”
强霸把残破的佛像递给首陀时,不知道脑海里会不会想起这段漫不经心的对白。如果神佛真的在天有灵,又怎么能坐视强霸堕入万劫不复的罪恶深渊。
这时的强霸面色凝重而凄绝,他交托给首陀的不是凶器,是一个残破的梦,一个普通人的梦,一个不配拥有的梦。
请代我继续。
坐进警车,强霸又突然撞碎玻璃,用满脸的血污和古怪的笑声,对秀塔喊出了最后的心声:
宿命就是宿命。电影就是电影。而已。
6 ) 见仁见智的观后感
虽然已经有很多影评了,但这是一部见仁见智的电影。最初,两天之内看了三遍,有很多很混乱的感触,最终只写下“个人英雄主义的悲剧”几个字;搁置了一百多天之后再看,又有了不太一样的理解。
1 关于两男主角
姜培是个想做电影演员的黑帮老二,首拕是个控制不了自己情绪的动作演员。首拕的自大、自我经过与姜培的深沉、忧郁对比,加之姜培对于首拕的成就,使得姜培的形象更为惹人怜爱。然而,姜培实质上是个失败者。首拕始终明确自己是个演员,当电影因为他而拍不下去的时候,他胆敢接受姜培真打的要求,从打人者变成被打者,并为了最后能真正胜出而苦练。对于自己的事业,对于导演,对于经纪人,对于女朋友,他是在成长成熟的。而姜培,在老大被起诉的关键时刻,却分心去拍电影,这一点就足以表明,他没有清醒地把握自己的人生。当老大得知他私自放走了朴会长而不再见他,他将围棋上自己的黑子一个个画上叉,说明他知道自己的小弟会因为自己而遭遇不测,然而他却还在逃避,或者等待,妄自以为还可以对峙。他知道作为黑帮有自己的游戏规则,但却妄想打擦边球;他看首拕过于幼稚,于是叫他体会失败、屈服,体会真实;他看自己则充满悲悯与无奈,于是在被打得半残之后还去拍完电影,在电影杀青之后拼着被捕也要手刃仇人。他是在完成自己的梦想,也是在弥补自己一时心软的过错,最后玉石俱焚的做法却张扬了他的自大,比首拕有过之而无不及。此之谓个人英雄主义,看上去是英雄,实际上是悲剧,悲剧的原因只在于个人。
如果说人生,姜培是失败的。而且,他知道自己是失败的,却要对别人施以怜悯、恩惠、以及高高在上的教育,要表现得让别人扼腕,实不如首拕直截。他总是让首拕体会真实的现实,自己却不去面对这样的现实。
2 关于信仰
信仰。老大被起诉时,姜培去求关键人物朴会长,朴说,你有信仰吗?姜说,我没有信仰,我信你朴会长。朴说,你应该有信仰。这里,朴已经表露出不会完全配合。然而姜培却一厢情愿地以为他放了朴朴就一定会隐姓埋名。我不知道是什么原因,朴会长放了姜培还想收他做小弟,难道是这种单纯或是愚蠢?
最终,姜培拿朴会长的佛像将朴会长拍死,他是拍死了自己的信仰,拍死了自己盲目的恻隐之心。而朴会长,死在自己的信仰下,他对于想收姜培做小弟的幻想与姜培想让他隐姓埋名的幻想不同样是单方面愚蠢的信仰?或许,人永远都不应该将自己的幻想加在他人身上,不应该将自己的信仰加做别人的信仰。
那个掉了头的佛像,满是朴会长的血,姜培将它放在首拕的手上。是再一次告诉他,这是现实,你在拍电影时再怎么厉害,面对现实中的血腥场面依然要吐?还是说,不要被信仰所害?能让首拕视为信仰的,不过是他的电影,他在电影中主角必胜的设定并不适用于生活中,所以要能够屈服,要明白自己不过是电影的主角,并不是生活的主角。
3 关于小苏最后那张血糊糊的脸
砸死人之后乖乖等着警察来抓,却在上警车之后用脑袋撞破玻璃,顶着满脸的血无声地笑,就是这个镜头让我彻底爱上了小苏。警车里面,这就是姜培宿命的结局;人群之中,这是首拕最终的状态。首拕再怎么任性,还有姜培愿意成就他,女朋友也还能原谅他,他经历过这些,会成为更加合格的演员;姜培即便为帮会尽心尽力时,也不能得到老大完全的信任,想温习以前的梦想,却在当前的事业中彻头彻尾地失败,只能玉石俱焚。或许他一直都想说,我不是垃圾,我与你首拕没有什么不同,他撞破玻璃,便是撞破这种隔阂,即便头破血流依然可以笑。或许他知道,作为个人而言,他和首拕没有不同,但身份的差别是不可能改变的,他想消除这种差别,只能头破血流,但即便头破血流了,也依然一个在警车内一个在警车外,这就是可笑的现实。
如果上面这段话看起来有宿命论的意味,我想可以回看第1点,我是主观唯心主义,所谓宿命,也是个人造成。不知道姜培会不会认同我对他的感觉。
4 关于衣服
姜培总是一身黑衣,首拕的衣色中总有白色。但有例外。首拕在被黑帮敲诈拿钱去交易的时候,是彻底一身黑衣,姜培说,你与我没什么不同;姜培在电影杀青后去拍死朴会长时,穿的是白衬衣,他说要去拍电影。
5 关于最后的淡出与影院式的字幕
有人认为这是电影中嵌套电影,我认为这只是说,别人的生活于我们而言只是电影,而电影只是电影,我们的现实依旧是现实。
一部很man的男人戏,有味道。两个男主角都是我喜欢的。
电影名字恰如其分
金基德还是比较给力啊
现实就是现实
与欧美香港等地不同,韩国人喜欢用拳头而不是枪。最后十分钟的荡气回肠,李强霸(苏志燮)最后总还是要回到属于他的真实世界,他用雕塑将仇敌打死的方式告诉演员,真实的生活远比电影残酷。这也是金基德的徒弟出的作品。可与《卑劣的街头》对照着看。
怎么都欣赏不来韩片。原因始终是接受不了韩国性格,不需要情感逻辑铺垫的大悲大喜大哭大闹,完全不需解释的无因暴力,可现实中的韩国人确实就是这样。这部更是反映这种国民性格的极致作品,民族特色突出,却不是我的那碗菜。
只是电影
最后一段滩涂对打很爽
很长时间没看韩国片了。。原来韩国电影还在这个圈圈里打转呢。。生活与电影的差距有多大?问问演员。。
好题材好角度,就是觉得哪里少点东西,可能是导演吧
小成本的制作锋芒毕露,影像证明了一切。象流氓一样的演员和象演员一样的流氓的故事。最终人性得到了升华。
认可演员。
没诚意,都他妈说是真打了,结果还鸡巴是假打,起码,做到刘河那样吧?
好完美的一场黑色幽默!我爱苏志燮!!!!!!!!!!
很不错的剧本,很棒。
!型!
金基德的编剧,但是导演添加了点喜剧感觉和商业手法,觉得少了金导片子那种不解风情的小众,却又将剧本要反映的东西发扬出来,实在难得,给个五星吧。
金基德的味道真濃。有些細節可以做得更好。
我喜欢的两个男人!完美的演出!
腐片,强攻傻受,鉴定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