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影评
1 ) 我能说我真心觉得不好看吗
我看它提名奥斯卡硬是压着自己看完了,结果完全看不进啊。。好多剧情莫名其妙,该多表现的戏份又不够充分,就2个神经病(美国这年头随便个夫妻问题造成男女自个儿唠唠叨叨就算是神经病了。。那个被婚姻事业压迫的男配角都比他们更像有精神问题),你答应帮我送信,我答应和你一起去跳舞(跳舞???什么剧情啊!),还有他爸赌球,导演硬是硬生生把这2件事扯一块了。
剩下唯一的一点期待『他俩怎么还不上床』导演都没满足我。。这种片怎么能提名奥斯卡?硬生生地表现那么一点美国社会精神问题的现实?失望啊。
2 ) 如果有愛,一切也許不是那麼難
(原文發表於2013/03/16成都商報)
電影《烏雲背後的幸福線》(The Silver Linings Playbook )改編自Matthew Quick的暢銷同名小說。本片入圍2013奧斯卡高達八項提名,並勇奪「最佳女主角獎」。這是一部輕鬆有趣卻意謂深長的電影。常人眼中精神有問題的派特,如何在這看似正常的瘋狂世界,重新擁有幸福人生?
看電影的前一天,我在微博上看到一個受重度抑鬱症所苦的女孩跳樓輕生的消息。女孩在微博上交代了遺言,字裡行間是深思熟慮後的冷靜,女孩也想像常人一樣享有凡俗的樂趣,鮮活的過日子,但她只要一發病便覺了無生趣,一吃藥就會變得呆滯遲緩,無法思考,還得經常飽受因吃藥而導致的失眠之苦。女孩不願往後的人生在藥物控制下悲慘度過,也不願自己的病拖累心愛的家人,因此,她決定就此了結沒有希望的未來。
我深刻記得女孩遺書中的最後一句話:『愛你們!』
當時我在想,一個性格獨特,思考深刻,且如此有愛的女孩,為何還是走上了絕路?
而後,我就在《派特的幸福劇本》中,找到了答案。
【有人站在一起,“孤獨”將不再無依無靠】
派特與微博女孩一樣受精神疾病所累。他是躁鬱症患者,在精神病院住了長達八個月,後來回到父母家中同住。
派特聰明有趣,但與常人不同的是:他異常偏執。且一偏執起來,目中就無人。他會在半夜三更因無法認同海明威的觀點,一怒之下,直接將正在看的書自二樓扔出窗外,然後不管那時已是凌晨四點,氣沖沖地跑到父母房裡想與二老討論此事。
所有觀眾看到這場戲都笑了,笑派特真是個瘋子!然而,當我仔細回想派特滔滔不絕的那段話,卻發現他確實異於常人的言之有物。一般人經常以膜拜的心態閱讀經典小說,總覺得被奉為圭臬的大師說什麼都是對的,可派特卻以自己的人生觀來讀小說。他不喜歡歷經坎坷的男女主角最終沒有圓滿的結局,他認為人生已經太多風雨,為什麼不能給努力的戀人一點希望呢?
仔細想想,派特所言極是啊!閱讀這件事本就沒有標準答案,每個人會隨著自身經歷而有不同感受。如果只看派特超乎常理的行為,大多數人肯定搖頭,將他看成不定時炸彈,有多遠閃多遠;慶幸的是,派特有一對深愛他的父母,雖然對他偶爾因偏執而失控的行徑大感頭痛,但他們始終與派特在一起,不但沒有把派特看成病人,甚至為了幫助他恢復正常生活大費苦心。
因為有將他看得比全世界重要的父母,所以派特的人生並未因一時失控而跌入谷底,他沒有絲毫絕望,即便他確實異於常人。他因常人的善意對待,而深信烏雲背後定會有一線之光。
這樣的派特是幸運的!
人之所以對世界絕望,往往是如影隨形的孤獨感所致。“異于常人”在制式化的社會通常被看成嚴重缺陷,在少數必須服從多數,多數卻未必會尊重少數的世界,像派特這樣與眾不同的人,註定倍感孤獨。
孤獨,才是讓人活不下去的真正原因。
如果有一個人,以對待派特的方式對待微博上那個重度抑鬱的女孩,孤獨的她,或許就能看見烏雲背後那條隱形卻如實存在的幸福線。
有了幸福感,再糟的人生都能撥雲見日。
這世上,唯有幸福,才能讓人不再孤獨。
【怪咖不怪,怪的是容不下與眾不同的正常世界】
這故事最有意思的是,不只派特是怪咖,女主角蒂芬妮更是怪咖中的怪咖!她完全不在乎旁人眼光,比派特更容易情緒失控,也因做過非常人之事被迫進行藥物治療。
兩個同病相憐之人特別容易惺惺相惜,因此他倆很快成朋友。而人的自信很奇妙,往往建立在比自己更糟的人身上。所有人皆認定派特是瘋子,派特也知道自己確實與一般人有段差距,但他一遇上比他更瘋的蒂芬妮後,就覺得自己正常多了,還不知不覺產生了優越感。
印象特別深刻的是一場兩人在餐廳用餐的戲。蒂芬妮對派特談起她不堪的過往,派特深感興趣,不斷追問,待蒂芬妮說完,派特又不願別人知道他與蒂芬妮為伍。蒂芬妮頓時火冒三丈,旁若無人般地大發飆後,甩頭就走。緊追而出的派特急欲解釋,蒂芬妮卻一針見血地說道:『我對你敞開心扉,你卻對我品頭論足!』
我頓時覺得這女孩說出了許多人的內心話。這也是為什麼人越大越難拿下內心的面具,在與人交往的時候必須小心翼翼,謹言慎行,才能減少受傷的機會。很少人會像派特與蒂芬妮這麼直接。直接的話乍聽很傷人,但真正能傷人至深的是除了你之外已人盡皆知的關於你的壞話。
人與人之間維持表面和諧,並不代表完全認同對方,而是怕有些話說了不但對自己無益,反而會造成彼此更大的隔閡。
隔閡,有時是無法理解,有時是不願理解。不管是何者,共同的答案其實只有一個:無心。無心瞭解,自然難以跨遇藩籬。
如果可以坦然相待,誰想虛偽以對。
由此看來,旁人的眼中的怪咖,其實一點都不怪,怪的是,這個容不下與眾不同的所謂”正常世界”。
【烏雲背後的幸福線,其實一直都在】
《The Silver Linings Playbook》台灣翻譯成《派特的幸福劇本》,大陸則譯為《烏雲背後的幸福線》。看電影之前,我覺得大陸的翻譯讓人眼睛為之一亮;看完電影之後,又覺得台灣的翻譯正是電影的核心,也深得我心。
人生確實如戲,每個人的一生都是一本獨一無二的劇本,無論跌宕起伏或平淡無奇,我們都無法獨力完成自己的劇本。派特的劇本之所以幸福圓滿,是因為他擁有滿滿的愛;那些愛,讓他在經歷深刻的傷痛之後,還有勇氣重新相信“愛”這件事。
每個人表面看來都很正常,但在內心深處,我們有時候是“派特”,都有因過於偏執或專注而無法自制的時候。所幸我們身邊也許會有一個“蒂芬妮”,她一點都不完美,甚至有時候比你還糟糕,但她總會在你轉身想逃之際,穩穩的站在你面前。她有時叨唸不停,有時靜默無語,在你什麼都不確定之際,唯一肯定的是:她是你走到哪裡始終如影隨形的那道光。
如果沒有“蒂芬妮”,至少還有不離不棄的“派特父母”,他們也許永遠不能理解你的偏執,但他們願意以欣賞的角度看待你的與眾不同。只要他們存在,就會有源源不絕的力量支撐軟弱的你,讓你即跌入谷底,都不放棄自己。
如同電影中派特對哥哥說的:『我能給你的只有愛。』
我想說,只要有愛,便已足夠。
只要有愛,人生就沒有過不去的坎。曾經因失戀而不敢再聽的那首情歌,總有一天也會成為雲淡風輕的畫面,甚至連聆聽那首歌的片刻,都能平靜如昔。
這一切的改變,因愛而來,也由愛而生。
好比派特那句老生常談的話:『人只要看開,就會開心。』這句經常自別人口中聽到的話,也唯有從自己內心說出,才有深長的意義。
看完電影之後,我想到的不是如何打造專屬自己的幸福劇本,我更期盼的是成為別人劇本裡的“蒂芬妮”或“派特父母”。因為,唯有扮演好別人生命裡的重要角色,我們才能變成更好的自己;也唯有願意給別人幸福,幸福才能成為糟糕世界的保護傘。
每個人都變得更好,才會更善待身邊的人。那麼,像微博上那個因無人能解的孤獨而輕生的女孩,或許就會少一些。
烏雲背後的幸福線,其實一直都在。
只要我們願意是光,這個充滿偏見與陰暗的世界,也許就會溫暖明亮些。
3 ) 给你的第二封信。
收到你的回信,是意料之中的事。逝水光阴,总还是有一些人会被记着的。
你没有说你的境况,我知道的,你不会浪费文字去叙述它,哪怕是两个字“还好”。很早以前你在笔记本上写下的那句话我到现在还记着,没有进步,只是因为你过得不够糟,大抵是这么个意思了,原文记不得了。你没有变得更好,也没有被这个世界逼疯,只是因为,你过的不够糟。所以,你的境况是——还好。还好,这个词跟差不多一样致命,就像在锅里的那只青蛙一样,意识到了水温在升高,却不愿挪一挪腿,跳出这缓缓加剧的困扰。
这个世界上,还有什么东西比爱更美好呢?
这是你在上一封信里告诉我的。我不是虔诚的基督教徒,从未接受过关于Christ或者Jesus的任何洗礼或教育,亦从未阅读Bible中关于爱的箴言,所以,我并不能认同的这句话,这不算结论的结论。当然,我还是听从你的建议,看了那部电影,尽管,看到它的名字时我就完全没了认真看的欲望,就像多年前你告诫我的,因为电影名称没有吸引力,我会错过很多好电影的。事实上,确实如此,不然那块移动硬盘里也不会躺那么多曾经看过而舍不得删的电影呢。好吧,言归正传,昨晚十二点到家后,胡轼问我晚上电脑会不会关机,说要蹭AP-wifi玩游戏,想起了你给我推荐的那部电影,《乌云背后的幸福线》,找到资源后挂着迅雷睡觉去了。
吃完午饭后敞开阳台的玻璃门和窗户,让南边吹来的风贯穿整个屋子,顺便把多日不见的阳光也一并带进来。看完整部电影后,我靠在枕头上想着你的那句话,这个世界上,还有什么东西比爱更美好呢?Pat在精神病院里发现了那个词,EXCELSIOR(译作精进不休),贯穿在整部电影中,让我想起了一些积极向上的时光。乐观积极总是好的,故事中亦是如此。Pat的因为发现深爱的妻子背叛了他之后,患上了双向情感障碍症并被送进Baltimore的精神病医院治疗,在医院里结实了一些朋友,认知到了一个被作为纽约州官方格言的词语——excelsior,凭借乐观积极的表现,他出院回到父母的身边,并且开始有意识的自我恢复。但是,他仍然惦记着他曾经的妻子,希望她知道他现在正在努力变好,直到他在朋友家里遇到Tiffany,另一个有着轻度性瘾的女人。夹杂在父母的过度关怀和自我的情感障碍中,Pat逐渐意识他已经爱上Tiffany,并且沿着EXCELSIOR的轨迹逐渐恢复。
在老鹰队与牛仔队比赛的晚上,同样也是B·F酒店的双人自由舞比赛的当天,Tiffany与Pat在B·F酒店签到时看到她的姐姐竟然真的邀请Pat的前妻、仍然被Pat爱着的Nikki,心如刀绞。她没有情感障碍,她知道她爱着他,可是Pat在她面前却如木人石心一样,无视她的温柔的眼神,和身体的诱惑。可能,在今晚之后,Nikki看到Pat的积极的心态和精进不休,还有他一如既往的爱,会与Pat重新复合,在这之后,Tiffany再也不能像那些日子一样与Pat在小屋子里共同度过那些美好的时光了。她怎能不悲伤。看到这儿,我的脑子里冒出各种各样的结局。可能,因为Tiffany的失落,他们在自由舞比赛中没能拿到5分的成绩,老Pat一家会失去赖以为生的餐馆,但Pat一家会看到完全克服曾经的疾病的Pat,Tiffany或许亦能重新找到她的生命的重点。这是一种悲情的结局,以失去换取新生,或许会更能被人们接受。可能,Tiffany和Pat完美的完成了比赛,甚至逆转了所有参赛选手,成为了全场焦点,Pat与Tiffany 在人群的欢呼声和霓虹灯下找到了新的自信,一并获得新生,老Pat也成功的把输给Randy 的所有财产都赢回来,前妻Nikki被新生的Pat感动,重新回到他的身边,生儿育女;Tiffany虽然没能得到Pat 的爱,却在比赛中赢得姐姐的认同,与姐姐重归与好,获得久弥的亲情。这是另一种结局,Prefecthappy-ending,或许因为太完美而被称泥垢,这也是刺激众人的一种丧失。
这是电影里最常出现的两种结局,两种极端,吃着冰淇淋的我揣测着编剧和导演会用怎样的方式去呈现这两种结局。可是,最后我发现,并没有出现我想象中的任何一种结局,最好的happy-ending没有出现,最坏的bad-ending亦没有出现。
Pat在酒吧找到伤心的Tiffany,拉着她一同登上舞台,开始了他们的比赛。他们不是Professional的舞者,没有轰动全场,没有尖叫或是Bravo,只有零零星星的几点掌声。在一段轻柔的音乐之后,突然窜出无厘头的重金属,两人无厘头的跟着音乐舞动,最后又回归到一段轻柔的现代舞,在做一个“绝招”动作时,一个非专业舞者与一个初学者成功的没能完成这个动作,在得到几句嘲讽似的“oho”之后结束了表演。对于这段舞蹈,观众们并未被它打动,评委们也一样,于是,4.9、4.8、4.9的分数被公布出来,然后最后一位的5.4分跟着被公布。Pat、Tiffany、老Pat和Jack都欢呼起来,Randy在一旁大喊着“What?! Come on!”,刚刚安慰了Pat和Tiffany 的选手们都这场面吓着了,评委们也疑惑不解,“whatare they excited about a FIVE”,只有Pat一家和他的朋友们知道,他们刚刚赢回了曾经失去的财产。拥抱着Tiffany的Pat欢呼着,突然在人群中看到Nikki,他放开Tiffany径直走向Nikki。身后的Tiffany终于还是看到了这一幕,笑颜沉了下去,悲伤出现了眼睑,抽动着的锁骨昭示着她莫大的悲伤,还有什么比这更悲伤呢?这是她无法承受的,能做的,只有逃离,逃离B•F酒店,逃离Pat的视野,逃离他的生活,正如她说的“how Iwish I’ve never meet you”。
这一次,老Pat告诫他的儿子,“if you don’t reach back, and it’ll haunt you for the rest of your days like a curse”。Pat追出酒店,在街角找到Tiffany,塞给她一封信,让她念出来。悲伤的Tiffany被这莫名的信笺激怒,还是打开了它,念了出来。“Dear Tiffany…”,没有比这个更美好的了称呼了。“…I know you wrote the letter. The only way you could meet my crazy was by doingsomething crazy yourself. Thank you. I love you…”泪眼婆娑的Tiffany嘴角终于微微上翘 ,既是为了屏住摇摇欲坠的泪水,也是被这突如其来的三个词所震撼。
至此,故事有了另一种结局,男女主在比赛中发挥正常,获得了应有的分数,而这分数刚好比达到赌注的要求,在见证老鹰队完胜牛仔队后,老Pat和老Randy又见证了这一分数的诞生。于是,老Pat赢回了原本属于他的东西,男女主也未能在比赛中夺冠,男主成功的克服了曾经的双重情感障碍,豁然开朗地放弃了曾经执着的前妻,向爱着他的女主表白。从此,老Pat一家人幸福的生活在一起。
向你复述这部电影是愚蠢的,因为它是你给我推荐的。可是,我还是忍不住得像要去回顾那些场景,还有那几个我猜想的结局。电影结束时,我倚在枕头上,想着你的那句话,“还有什么比爱更美好呢?”老Pat与老Randy还在为老鹰队的比赛争论不休,母亲Dolores在“监狱律师”Danny的指导下烘焙糕点,Pat和Tiffany在阳光下秀恩爱,这真真的是一幅和谐的画面,屋子里每个角落都充满了爱的空气,关于爱情,关于亲情,关于友情,年轻人的,老去的人的,还有新生的。仿佛,这个屋子里没有了曾经出现过的所有的悲伤的场景,Pat在屋子里疯狂的搜寻曾经的结婚录像,老Pat执着与赌球又怀揣着对Pat 的歉意希望用自以为是的过度关怀去弥补他的缺失,老Dolores无力于呵护Pat受创的心和康复的意念,亦无力于执拗的老Pat的疯狂。仿佛,这个屋子里没有出现过那三个人,彼此深爱又被自我困境所包围,因自我而伤害深爱的人,那个曾经被邻居诟病,被警察警告,被人们嘲笑的一家人。
正如Pat在最后说的, “the world will break your heart ten ways to Sunday, that’s guaranteed”,与佛偈中所破的那种众生生而受难、死而圆满的意思相似,事实上,这两句话也确确实实的出现在我们的生命里。可是,“sometimeslife can be fucked up, just stay in positive, you will have a shot at thesilver linings”,就像开头的时还出于双向情感障碍的Pat对父亲说的,“Excelsior, it means you know what I’m gonna to do,I’m gonna take all this negativity and use fuel and I’m gonna find a silverlining”。你知道的,就像我们曾经互相鼓励那样,在那些不可言说的日子里依着残存的信念勉励着。
“还好”的你,“还好”的我,其实是一路人。我们没有患上“双向情感障碍”,可是我们患上了另一种不为人知不为人言说的病,就让我称之为“还好”吧。你不在家,我亦不在家,在离开父母几千公里外生存着,不是为了曾经的信念,亦不是为了曾经的理想,只是为了让自己在这个社会有一块立足地而已。你忘了最开始的念头吗?我没有,可是,那只是年少无知的念头罢了,我记得它,仅此而已。你也一样,不是吗?逐渐,我们都意识到了自己的还好,还好有多好,还好就有多致命。我知道你想滚蛋,知道你想离开你现在的城市、现在的公司、现在的职位、现在工作,可是,还好羁绊着你。反反复复你跟我念叨过几次了,可现在你还是在那个城市那家公司那个职位那份工作,什么都没变,连你常常突如其来的太息声都没变。
太息,你还记得这个词吗?我跟你讲过的,高一语文课上,漂亮的女老师给我们解释屈原先生的忧愁,“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我低下头去在书本上记下了这个“太息”这个词的解释与译意。以前,你告诉我不可以常常叹气,连说话做事也不能有一丝叹气的意思或动作。所以,在聊天时,我从来都不用“唉”这个字,我不想因这个字而沾染了对方的乐天,亦不想这种负面情绪被扩散。甚至,我逐渐讨厌这个字了,朋友跟我 聊天时,用到这个字,我都会像被抚到了逆鳞一样不安,大抵也因为这事,得罪过一些朋友吧。这是从前的事了。不管怎样,为什么你现在也会“太息”呢?为什么你不再反感“唉”这个字眼呢,甚至连你自己也开始用这个字了。毋庸解释,我知道的,同生而为人,你的困境我是知道的,就像现在我与我哥保持着良好而亲密的联系,不是因为我们都怎样了,只是开始理解彼此了。所以,我知道你的叹息的缘由,我只是想知道,为什么你同我一样,都逐渐放弃了之前的坚守?之前那strongheart和绝壁似的积极?
我希望你能告诉我答案,我真诚的希望。
我还是会记得的,你说的那句话,“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比爱更美好”。电影中Pat因爱而新生,生命中的那些人也一并因爱而新生。现在,不惮于那些爱情片,那些听闻的境遇,那些见证的婚礼与仪式,那些被讨论的结晶与新生。终于,又回到了那个期待着的状态,不畏惧,不回避。就像我曾经在好多篇文字里写的那样,期待着,新的东西的到来。尽管,我不知道它们会在什么时候到来,亦不知道它们是否会到来。
你知道吗?现在,每当脑子里的文字汇聚到一起的时候,我就会变得兴奋,希望马上把它们写下来,用笔用纸用手机记录用语音收录,甚至,心跳加速。看完这部电影之后,我把胡轼刚买回来的圣代放回桌上,任由它散落、消融,我要做的,只是打开MS office,一个字一个字的用键盘记录,记录这封我要寄给你的信。
这种感觉,我知道你知道的。
亟待你的回应,我知道会有的,就像你知道尽管我不爱《乌云背后的幸福线》这个名字但还是会认真的去看这部电影一样,就像你知道我会问你这个问题,就像我知道你会回答这个问题一样。尽管,我不知道那会是在什么时候,但,我期待着。
4 ) 认同,自我认同以及社会认同
《乌云背后的幸福线》作为花神的爱片,自然要认真阐述一番,要说的话,必须从导演开始说起。认识大卫·欧·拉塞尔是因为《改编剧本》,后来又断断续续看了《斗士》,《乌云背后的幸福线》,《夺金三王》等影片,大卫·欧·拉塞尔是一个很少能够给人带来惊喜的导演,他的电影可以说是中规中矩的商业电影,创作方式非常传统,而这也是很多好莱坞导演的通病。《乌云背后的幸福线》这部电影的成功很大程度上也归功于编剧马修·奎克,他用荒诞的方式呈现出一个充满温情的故事,而这个故事的背后折射出来的问题是时下很多人面对的问题,认同,自我认同以及社会认同还有相关的沟通问题。
本片以帕特和蒂凡尼的感情历程为主线,通过性格,行为以及人物情感的转变勾勒出一类人的生活的状态。两个人的共性就是因为家庭内部的矛盾以及不和谐造成的困扰,而这也是两个人能够走到一起的根本原因。基于这样的共性,两个人在彼此之间找到了认同感。但是,帕特和蒂凡尼这两个角色,并不是传统戏剧中充满悲剧或者充满喜剧的人物,导演并没有给这两个人物的性格进行设定,而是采用了一种比较特别的方式,就是精神疾病患者的心理状态以及行为属性。这类片子可以说很常见《羞耻》里面的迈克尔·法斯宾德,《禁闭岛》中的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梦旅人》中的恰拉和浅野忠信等等角色都是基于这样的设定。这几部电影都有一个共性就是压抑而忧郁的基调,但是《乌云背后的幸福线》可以说是一个另类,本片采用的是喜剧的方式,讲述了一对精神病人的情感以及人生的最终归属问题,而这种设定和主流观众的审美以及观影态度非常契合,这也是本片能够获得成功的主要原因。
大卫·欧·拉塞尔的所有电影结构都很简单,这部电影也不例外,整部电影没有一点关于情绪的渲染,除了两个人参加舞蹈比赛可以说一个小高潮之外,整部电影都在神经质般的絮絮叨叨中度过,除了布莱德利·库珀和詹妮弗·劳伦斯之外,本片还有一个亮点就是罗伯特.德尼罗,他和儿子之间的关系正是本片探讨的另一个命题——沟通问题。拉塞尔在阐述人物之间的关系的时候并没有按照传统的叙事方式,而是通过带有喜感的方式来处理人物身上的缺点,其中人物彰显出来的强迫症,偏执感,抑郁暴躁的情绪完完全全是生活的夸张版,布莱德利·库珀和《火柴人》中的尼古拉斯凯奇非常像。
本片中的台词也是一大亮点,以往,在伍迪.艾伦的电影中才能看见百无禁忌,机关枪式的对白,但是在拉塞尔这部电影中也能够体验到美式咄咄逼人的幽默和风趣。
认同,自我认同以及社会认同
本片中角色的“认同”体现的非常明显,而“认同”本身就是心理学的常用词汇,帕特和蒂凡尼的“认同”基于两个人背景,生活以及性格的相似性,所以在这一点上并不难理解。自我认同,可以说是两个角色回归正常生活以及情感的一个交代,而这种自我认同并不是个人行为,而是双方的促进行为,这样的设定增加了戏剧张力,让整部电影免于平淡化。社会认同其实是两个角色回归于社会之后,对所从属的群体以及这个群体身份所伴随而来的情感以及价值观上的认识和肯定。
拉塞尔用非常细腻的手法表现出两个人的转变,“惟一与我的疯狂匹配的方法,是你也做同样疯狂的事。”每一部电影或多或少都有导演自己的影子,从主观的角度出发,电影就是导演对待人或事的态度,这部片子也不例外。这部片子将常见的家庭沟通问题以及个人情感的归属问题进行了夸张化的描述,描述的问题可以说每个家庭都或多或少的存在,帕特和蒂凡尼身上的特点以及属性总能不经意间照进现实。
——本文致敬可爱的花神基
5 ) The Silver Linings Playbook
Amazing performance by De Niro and Jacki Weaver, simply amazing. Despite all the rave surrounding Silver Linings Playbook, to me this is still a rather typical romantic comedy with a rather predictable storyline. There are a few laughs here and there, and having Chris Tucker in it is also refreshing, the storyline is also sincere and meaningful, perhaps with better crafted characters than a typical rom-com, but nothing really jumps out. Nevertheless, it was an enjoyable experience, but one that I will forget rather quickly.
6 ) 这么巧你也是精神病啊
你知道生活的真谛是什么伐?就是让人大吼what the fuck。你知道健康生活的真谛是什么伐?就是半夜打破窗子把那本你不喜欢结局的破书扔出去。你知道人际交往的真谛是什么伐?就是大家彼此都是精神病,却互相都觉得自己的精神病更高级一点。你知道爱情的真谛是什么伐?就是两个精神病在同一条小道上你追我赶,从互相揭伤疤到可以共跳一支舞。你知道人生的真谛是什么伐?就是明知道这是精心策划的一场骗局,可你还是愿意参与其中,豪赌一把。
你们演的虽然好,但我没有被激励到……是怎么一回事……太平庸了……
心理疾病你我他。其实每个人多少都有那么小点心理问题,比如强迫、抑郁、暴躁之类的,这也是观众与影片共鸣的地方。故事比较常见,并沿着预想的方向发展,一段感情闹出的毛病靠另一段感情愈合。大卫·o·拉塞尔的片子总会有些神经质,这部也是。两人第一次见面的主观镜头,那个上下打量真是突兀又有趣
不愧是奥斯卡史上第14部男女主配全部提名的电影,就连“愤怒的公牛”般的布莱德利·库珀都让人看到了演技。一部传统的家庭伦理爱情喜剧片,故事构建的颇为传统,演技自然是最大的亮点,高潮编排此起彼伏,最后的情感有着拨云见日般的光明和豁然开朗,故事的感染力和氛围的煽动力棒极了。★★★★
我真的觉得Pat的爸爸有病……感觉他爸爸病得也不轻……
第一次感觉Jennifer Lawrence真心太神奇了。。。之前对她那点偏见都哪来的啊啊。。。最后的那段舞真的真的很神奇!!结尾铺垫不太够。。。
“当生活在这一瞬间开始向你垂青,如果你不回应便是罪过。”、“唯一与我的疯狂匹配的是,你也做同样疯狂的事情…” 配乐不错很舒服,但剧情有些过于琐碎与小调,岂止cooper药不能停,我看这一家子都药不能停…
第一次去电影节,换句话说也是为了看这部电影才去的。今年看过的最好看的影片,没有之一。“Sometimes life can be fucked up, just stay in positive! you will have a shot at the silver linings! ”在电影面前人人平等!疯子也可以收获真爱!亲情+爱情+喜剧+励志+强大演员阵容=五星级影片!
感触最深的是帕特和蒂凡妮在餐厅约会,蒂凡妮向对方吐露心事,没想到帕特却把她当成荡妇。人们向朋友倾诉,希望对方理解自己、安慰自己、支持自己,得到的往往却反而是对方以上帝视角的指指点点、站在道德制高点指点你的人生。哪有什么感同身受,有的只是冷漠和麻木。
剧情还是太过意料之中了,Bradley Cooper怎么看也不像屌丝,从头到尾明星气场十足。赛事后的群戏极佳,紧凑与喘息安插得当。Jennifer Lawrence的戏路未得突破。
但就从詹妮弗劳伦斯的表演来说,如果我是奥斯卡评委,最佳女演员主角(或配角)的一票一定会给她,再加上这个题材本身如此奥斯卡,幕后又是韦恩斯坦……你明白的:)
——我们都是病人。——让我们同病相爱吧。
新出的片子里,真是很少见到好看的爱情片了,这部我喜欢。喂!人生真是太寂寞了!好感激遇到同样疯狂的你!
当喜剧片来看还是蛮有趣的,奥斯卡最佳影片?格局好小,就一个躁狂偏执症和一个丧偶后遗症互相搭救恋上的过程。不得不说我天朝真是个个知书达理啊,相比之下美国简直就是盛产神经病的国家,光电影里需要吃药的人就一缸...
大大超过预期的电影。最后Bradley Cooper读信的时候,我旁边的胖妞在黑暗中不停抖抖嗦嗦的抹眼泪,我正在心里嘲笑她,然后发现自己也已经泪流满面。。
扣一星,结尾太假,这个世界上多的是默默呆在一边陪他唱陪他跳看着他恋爱结婚吵架复合自己什么也没有的女人,男主对老婆痴迷到都精神病了,鬼才信什么第一眼就一见钟情的口胡呢!
三星半吧,故事太俗套了,剧本不行,中段搞笑,结尾烂俗。亮点只有穿个垃圾袋依然很帅的BC以及Jennifer Lawrence的演技,值得肯定,比想象中好。韦恩斯坦一定暗箱操作了,不然怎么可能提名所有表演奖。
两个疯子的爱情。JL瘦了,身材不要太好!虽然有些橄榄球的桥段很啰嗦我也没听懂多少,但是整体非常棒!Bradley连穿个垃圾袋都帅成这样是要逆天啊!女主一些台词挺不错。The only way to beat my crazy was by doing something even crazier. Thank you. I love you.
俩疯子,话痨片,太聒噪,最后的舞也没有亮起来,女主真难看居然还是NH女友。。还90后,明明是70后好么。。这片也能入围奥斯卡真邪了门了
无论老詹拍什么 都是电影里最爷们儿的一个
双向情感障碍患者的故事 俗套但幽默(从来无法对温暖的电影保持矜持: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