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老是操心国家大事,担心美国为首的西方势力,对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无神论制造业强国,进行无理的打压。
资本是血淋淋的,压根不会讲什么仁义道德,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对当地的土著实行的残忍统治,本国政府都看不下去;美国为了进行工业革命,宣布其他国家的专利在美国都是无效的,盗版如此理直气壮,舍他其谁;德国制造从山寨起家,现在代表的是精益求精;日本汽车从皮尺福特起步,现如今也是世界最强。
弱小的国家要发展,要超越,只有两条道路完成原始积累,或者向外扩张,剥削殖民地,或者内部剪刀差,农业补贴工业。哪一条都是血泪斑斑,不过是流血流泪的是外国人还是本国人的区别。
二次世界大战后,民族主义兴起,殖民统治的成本高企,大英帝国开始全面撤退,印度和巴基斯坦相继在尼赫鲁与真纳的带领下独立,抛开两国血迹斑斑的独立史。
看看《命运理发师》里的印度乡村今天是什么样子?
度的种姓制度早已经明文废除,可惜社会上依旧奉为圭玉,低种姓的人生来就受到歧视,作为贱民更是永无出头之日,这方面全世界都有目共睹,但西方为了牵制中国,压制我们崛起,视而不见的将印度封为世界最大的民主国家。在信息社会尚不发达的印度,如同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我们,天朝上国的优越感还是很高的。
远的农村,依旧是传统的士绅治理,老村长为了不偏不倚,取了两个种姓的妻子,生了两个儿子,南北种姓的村民,互相不服气,但在村长的压制下,也算和平共处。村子里有两个贱民,从事理发行业,住在村中间的大树上,每天就是走街串巷给村民理发刮脸,被人呼来喝去干苦活累活脏活。
为要存钱,贱民认识了邮局的营业员,一个善良的印度姑娘,她给贱民申请的选民证,作为存款凭据。整个故事围绕一张选民证拉开了帷幕。
凯文科斯特纳主演过一部关于选举的电影,两派选举就差他一票,主人公从此成为决定时局的关键先生。不同于美国民主看起来文明、先进、高大上。印度乡村选举肮脏、儿戏、小儿科。
主需要多高的智商,张元曾经拍过一部电影,大概意思是七八岁就足够理解和执行了,当整个社会受到教育和工业文明的洗礼之后,民主也就会不知不觉得来到人们中间。
现在随便抓一个90后、00后,让他回到封建时代,估计见到当权者也很难跪的下去,独立的思想早已经深深种在骨子里了,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义务教育早已经普及了。
相比之下,一心取代中国世界工厂和亚洲霸主地位的印度,种姓制度、贫富差距都是不可跨越的鸿沟,其实也就是当年没有出一个毛泽东式的革命家。
PS:1979年邓小平同志访问美国,在白宫欢迎晚宴现场的少年合唱团,用中文演唱的歌曲是《东方红》。
印度,一个日常开挂,经常搞笑的国度。
这些天,印度又因为疫情问题成了全世界的焦点。
根据最新数据,印度累计确诊病例达2100万,相当于每6个人中就有一个人确诊。
但是这些人中,很多人根本得不到治疗,只能等死然后被火化,然而印度的火葬场却人满为患,彷佛人间炼狱。
他们的生死无人理会,甚至有人以灭火器充当氧气瓶卖给患病家属,大发国难财。
普通人尚且如此,那些富裕阶层更是自顾个人,用百万买飞机票逃亡英国,莫老仙见怪不怪,掩盖真实情况。
这种怪诞现象是由什么造成的?
也许这部名为《命运的理发师》能够为迷茫的人答疑解惑。
剧情是这样的。
天刚刚破晓,一男子睡眼惺忪,简单漱了漱口便提上一个小水壶,抹黑朝树林走去。
他瞅准了一个位置,解开腰带一屁股蹲下去,未曾想坐到了另一个人头上,由于内急,两人都发了句牢骚便散开。
他以为只有这棵树旁边有人,可是打开手电筒一照,却发现树林中密密麻麻的都是上厕所的人,这就是印度的现状,露天厕所。
几番折腾,总算找到了一个落屁处。
正当他快活大便之时,车大灯亮起,下来几个人把连同他在内的现场所有出恭的人都抓上了车。
原来并没有什么大事,只是因为村里新修了一个公厕,这些人需要排队在这里上厕所,才符合印度清洁运动的规定。
不过,这个厕所小得出奇,仅有一个坑位,一览无余。
他们每个人都提着小水壶(方便完之后洗屁屁,洗手用的)焦急地等待着,生怕别人抢先一步。
只是有了厕所不一定就能上成厕所。
村子分为南北两个部分,属于两个不同的种姓,自然水火不容。
南部的村民认为他们高人一等,理当先上厕所;北部的村民觉得自己血统高贵,应该先上厕所。
双方争执不下,为种姓的优越与否大打出手,现场混乱不堪,最后干脆砸了厕所,让所有人都用不成。
这并不是南北两个种性的第一次冲突。
几年前,因学校修在南部,他们不仅不让北部的孩子来这里上学,还出言不逊、破口大骂。
北部村民不堪其辱,连夜一起砸了学校,致使学生们再上学只能坐公交去很远的地方,双方也结下了世仇。
南北两个种姓几乎互不来往,卖水只卖本种姓的人,坐公交不坐一起,谈恋爱只允许和同一种姓的人交往。
村长深知这种矛盾由来已久,一时难以调解。
于是他从自己做起,为了避免相持,他娶了南北两个种姓的女人作为老婆,穿两个种姓的衣服。
然而他千算万算都没有算到他的两个老婆都为他生了一个儿子,一个是北部的拉特纳,一个是南部的马第。
两人所代表的种姓势力频繁摩擦,连一点蝇头小利的取舍问题都不退让,夹在两人中间的村长左右为难。
在这种煎熬之下,村长的身体垮了。
此时又恰逢村里选举,以及一家企业想在村里建工厂,但因损害村民的健康,村长一直不同意。
企业老板以五千万卢比好处费诱惑,拉特纳、马第谁成功竞选为村长,谁就可以得到这笔钱。
两兄弟一下子来了劲头儿。
整个村子都成了他们大张旗鼓、铺张浪费的修罗场,南北部自动分成了两派。
拉特纳用威胁手段逼迫别人为他投票,马第用金钱政策利诱他人为他投票,双方各出奇招,只为一击制胜。
机关算尽的兄弟俩没有想到,最后两人的选票房会打平。
为了保住手里的每一张选票,他们采取暴力方式恫吓村民,置人命于不顾,视法制于无物。
村民们不敢怒不敢言,终日活得惶恐不安,面对他们的行为,只能听之任之,然后默默祈求毗湿奴庇佑。
他们绞尽脑汁,票数持平的问题仍旧得不到解决。
正值他们为此发愁,欲短兵相接时,一个名为铁憨憨的选民证送来打破了僵局。
铁憨憨是村里的外户人,也是一名理发师,只是村民们并不尊重他,每次理完发都不给钱,甚至还拳脚相加。
他的生活一贫如洗,没有房子,没有票子,住在村口大树的吊床上,唯一的财产就是一面破镜子和一把破椅子。
本来他一个外人根本没有投票资格,但因一次钱被偷的意外令幸运女神光顾。
他想把钱存进银行,可开户需要身份证,办身份证又需要选民证,一来二去,阴差阳错之下,铁憨憨成了选民。
兄弟俩都想争取铁憨憨为自己投票,从不曾体验过当人是什么滋味的他,顷刻间,由铁憨憨变成了香饽饽。
拉特纳和马第为了争取铁憨憨这一决定生死的选票,将其视为座上宾。
他们会满足他的一切需求,要什么给什么,彩电、手表、衣服、大床、名牌、电视机,以及高级食物,包括尊重,应有尽有。
他们甚至还为他圆了梦,在大树下给他盖了一间极其豪华的沙龙理发店。
时间一长,自然有人对铁憨憨这种两边收钱却迟迟不做决定的行为感到愤怒。
尽管村里的人不敢直接对铁憨憨动手,但是他们有其他办法,那就是冷暴力,不跟他说话,不到他的沙龙剪发。
久而久之,心地善良的铁憨憨感到孤独与被抛弃,享受了人上人的私欲后,他决定利用手中选票的权力为村里做点事。
他给兄弟俩下达了一系列指令,让他们修厕所、建学校、修路、修水塔,虽然心里不愿意,但是为了这一票,他们还是选择了顺从。
影片最后,没有说明到底哪一个兄弟赢得了选举。
唯一可以确定的是,不管哪一个人失败,铁憨憨都不得好死。
这时,村民们感念铁憨憨为村里做的好事,全部主动站出来为他摇旗呐喊,人性的光辉闪现。
虽然这样的结局现实中很难出现,因为电影终归是理想主义,用来给人造梦,但是对于印度电影来说,有这么大尺度的揭露已属不易。
那么,问题来了,是什么造成了这种荒诞在印度屡见不鲜?
在中国,有这么一句话,“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印度人民会用几千年的历史告诉我们“是的”,因为他们有种姓制度。
种姓制度是由三千多年前统治印度的雅利安人为了奴役原住民所创立,他们发展了婆罗门教,并将此定为教义。
简单来说就是婆罗门(后演变成印度教)教义规定,根据神的不同部位将人种分为不同等级。
即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贱民(达利特),这五个等级把印度人划成了不同的阶层,造就了现在的种姓制度。
种姓制度在当时确实维持了社会的稳定,但随着时代的进步,它逐渐变成了等级严森的社会制度。
再加上根深蒂固的宗教文化,让种姓制度更加肆无忌惮,因为印度教教导人们即使身为低种姓也不要去反抗。
你们可以通过转世、苦行和逆来顺受来改变境遇,归根结底,就是一句话,来世可以成为上等人,这辈子就别想了。
所以于印度而言,这是个非常棘手的问题,单纯依靠宪法根本难以消除矛盾。
何况就算解决了种姓制度,它下面还有为人诟病的厕所文化与男尊女卑文化,如他们认为踏进厕所是对神明的不敬以及德里黑公交惨案。
印度想要崛起,需要的是一场推倒旧阶层,建立新制度的革命,那将是一场血与火的考验,可印度人民能做到吗?
问一个问题先:
假如有一天,你的名下刚好有一张神奇的选票,这张选票直接决定两大势力谁能够登上权利宝座。
两派为了让你投票给自己,会不惜一切代价为你提供你想要的一切,你会想要什么?
要多少车?
要多少房?
要多少金钱?
要多少女人?
要多少尊严?
……
在印度贫穷的索朗迪村中,一个“下种姓贱民”有幸经历了这一场荒诞而戏谑的奇妙经历...
平日他是个穷得响叮当的、连名字都没有的理发师,不过他也有自己的小梦想..
他离自己的梦想近在咫尺...如果来理发的人会给他钱的话...
在大家共享穷苦的小村里,他是最突出的那一个,以至于让他获得了许多专属称谓...
为了避免那十根手指都能数清的财产被偷走,他到银行为自己开了个账户...也就在今天,他才发现原来人类社会是需要身份证的。
在死党和银行女柜员帮助下,他获得了人生中第一个像样的名字,并办了人生第一张身份证...
他终于可以挺直腰杆地站在其他人面前,义正言辞地告诉他们自己的名字——曼德拉...
与此同时,在这穷乡毗邻的印度小村,村主任俩吃了文化亏的儿子,正为价值上亿的新村主任换位,争得头破血流。
双方势力正纠结于拉票的票数结果完全相同,只有靠削减对方投票人数来取得票数上的优势...
千钧一发之际,意味着新增投票权的曼德拉身份证,重新燃起了双方以“正当手段”获得票数领先的纯真愿望...
曼德拉万万没有想到,自己的新名字,如阿拉丁神灯般,开启了一段陌生而奇幻的梦幻之旅...
从穿着、家用到食物,尽享人间天堂待遇...
被当作名人一般列在巨大广告牌上...
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省吃俭用人生半载,终于...在别人的资助下建起了自己的第一个小理发店...
这神奇的选票,已然变成了曼德拉生财工具...
他的一张选票,在双方势力的拍卖上,荒诞到价值上千万...
而他不知道的是,两大势力都早已暗中计划,如果曼德拉的票不属于自己,那就从他身上拿回一只胳膊...
知道真相的曼德拉准备和死党一起逃向远方。两边势力非常友好,用拳脚试图帮他们送到更远的地方...
拳脚相加过后,曼德拉的死党被打个生命垂危。为了朋友的生命,曼德拉再次找到候选人,希望通过选票得到帮助...
不仅死党生命垂危,在村中其他人眼里,曼德拉就是一个为了自己利益两头跑得墙头草,没人愿意再和曼德拉有一点点交集,无论是去他那里剪头发,还是一点点小帮助...
本来就一无所有,现在还落得万人唾弃如过街老鼠。绝望之际,本用来剃头但很久没有工作的剃刀慢慢移向他的脖子...
在这没有繁星的漆黑夜晚,死神都不愿领走他的盒饭,因为他的饭盒里甚至没有饭...
小树林中的声响吸引起了他出神的双眼,原来是没有厕所的妇女为了躲避其他男人的骚扰正躲在小树林方便,妇女的一句话点醒了一无是处的曼德拉...
两边的势力在金钱诱惑面前,为了曼德拉的关键一票,不得不接受他越发不可收拾的要求...
修建厕所、重整蓄水池、铺建道路、修建学校...
村民因为这些基础设施的建设,生活质量慢慢提升了起来...
而曼德拉每日食不果腹,最后的存款也即将见底...
在竞选最后一天,曼德拉投出了最后一票,而两边势力也已经为曼德拉准备好,哪边落败,哪边动手...
计票过程中,暂时落败的南部势力,按捺不住腰间的愤怒,抽出了愤怒的砍刀...
危难之际,受到曼德拉好处的村民们,陆续走到他的身边...
在公布票选之际,全村人陪在曼德拉身边,紧紧盯着未来新上任的候选“村主任”...
曼德拉在影片最后,没有因为他的名字获得上千万的财富。
他的名字,已然不是那个“低贱下种姓”、“没名没姓的蠢蛋”、“为私利的墙头草”...
他的名字背后,是他争取而来的公共厕所、通水、学校、道路、街灯...是金钱背后,让所有人享受到便利与和谐的真正价值。
印度是一个神奇的国度,除了宇宙最强的超能力者之外,还有着写在脸上的阶级鸿沟、男女歧视、生活不便、宗教泛滥、ZZ腐败、贫富差距、教育滞后..
而印度电影,往往也给我们带来震撼的惊喜,他用诙谐讽刺出生活的真实,又用夸张指向人心中不分国度的向往。
什么东西值得人们为它而生、为它而死?什么样的追求是愚蠢的?正义和真理的意义是什么?
当我们在荧幕上看到一群人缓缓保护在象征着正义与希望的人身边时,一种神奇的力量冲破干燥的土地,从荧幕内直击荧幕面前观众的灵魂,一股热泪忍不住从胸口冲向明亮的双眼。
阿波罗9号宇航员拉斯特·施韦卡特在太空漫步过程中,亲眼看到了地球的完整画面。
“带来战火硝烟的便捷在太空的角度看来是如此虚无。 目睹整体地球的直观经验催生了个体的责任感,并领悟到在今天快速通讯、空间拓展、旅行和卫星的环境下,这个星球上已经没有一个绝对概念的“他们和我们”。 我们必须认识到的事实是,地球上所有的生命形式都是相互关联的,而这都将体现在我们的行为、系统和态度之中。”
你的名字,远不止1000W这样的价值。
你的名字,将陪伴你理解整个生命的历程,给自己、周围以及世界以启迪。
你的名字,连城之璧,独有千秋。
在一场当地选举中,两名参选人都不择手段想要获胜,一名理发师意外掌握重权,成为决定选举结果的关键一票。在推进的过程中不断用重复的手法作为笑点,加了太多味精的清汤就慢慢变齁了。印度的社会现状越看月令人唏嘘一个没有姓名没有身份的不可接触者理发师,在一场选举中突然变得如此重要起来,这个看似夸张的故事却非常生动地呈现出印度农村的社会学式的观察。
影片的确不错,是一不良心作品,比一些印度神片好太多了,让我们了解了民主的最大的弊端。还有印度的民主的笑话。不是所有国家都是适合民主。电影虽然夸张了一些,我估计是来源于生活,看到了印度的民主选票怎么来的?多的我就不说了。是近几年来看的一部算是比较好印度片了。这部片子能够更加了解印度。
新冠疫情爆发,让印度再次登上国际舆论的风口浪尖,政府机构打肿脸充胖子的行为,更把由来已久的社会问题摆到台面上来。
聪明的印度人并非没有自知之明,他们也一直在用艺术创作观察和反思社会问题,电影《命运理发师》就是最新的思考成果。
1
印度一个名为秋连古里的村庄,为了不让村民再去野地解决排泄问题,村长刚刚带人新建起一所公厕。
本以为经过盛大的启用典礼后,大家能够就此走上拥抱清洁、健康卫生的文明之路,没成想,南村和北村的人竟然因为厕所使用权吵了起来。
有人认为,建在北村的厕所,南村人不配使用。
又有人认为,村长为大家建立厕所,就该每人都有权使用。
其实争执双方是村长两个儿子,北村代表大儿子拉特纳,南村代表小儿子马第。
作为父亲,“端水大师”村长从不主动挑起战争,都找第三方来建设工程,甚至连他的两位老婆也分别来自南村和北村。
而村里的野狗却成了新厕所的第一位用户。
在印度人眼中,这显然是不洁的象征,必须先把厕所打扫干净才能使用,而南北村则又一次为谁来打扫厕所打了起来。
混乱中,大家想起一个人——既不属于南村也不属于北村的理发师。
这个人没名没姓,因为无法合起的嘴巴像笑容,大家就叫他“微笑”,又起了白痴、傻子等外号。
微笑最大的愿望是实现父亲的理想——拥有一间大树旁的理发室。
虽然大家经常来他这里剪头发不给钱,他还是认认真真为了梦想慢慢攒钱,似乎也并不在意大家的嘲弄。
简言之,微笑就是个被大家欺负的“弃民”,几乎没什么存在感。
不过,在村民眼里,低种姓的他刚好适合打扫公厕这种工作,微笑也毫无怨言答应了。
然而,就是这个名不见经传的普通人,却在接下来几个月里成为全村焦点。
因为微笑攒的钱被偷走了,他决定去银行存钱,之前没有身份证的他就此获得了新名字——尼尔森·曼德拉。
恰逢此时,北村的拉特纳和南村马第正在争夺下一任村长之位,两边选票持平,刚刚获得合法身份的曼德拉成为决定胜负的重要选民,两拨人在他身上开始了持久的竞选拉锯战。
2
喜剧的内核要么是悲剧,要么是讽刺,而将“微笑”推上神坛的《命运理发师》明显属于后者。
默默无闻的小人物突然成为权力之争的决定者,必然会引发个体迷失与群体疯狂,曼德拉与南北选民的境遇,也契合了这两种发展。
对曼德拉而言,一直以来,他习惯了所有人对自己爱搭不理,可如今因为一张选票,他却成了村长儿子眼中的香饽饽,这种过山车式的际遇转换,堪比买彩票中头奖。
竞选双方为了拉到这张选票,不仅让食不果腹的曼德拉好吃好喝,而且还在几天内给他建起了梦寐以求的理发店。
原本需要兢兢业业努力才能实现的目标,竟然因为一张选票轻而易举达成,无法适应变化的曼德拉也顺理成章开始膨胀,目不识丁的他把选票上的“没有人”当做第三位参选者,甚至还扬言——“如果第三位参选者不给我钱,那我就不投票。”
在曼德拉忽左忽右的犹豫中,其他村民们的躁动也从未停止,因为全村都关注着这一票的去向,争吵和愤怒则随之时不时爆发。
因为,在竞选闹剧背后藏着巨大的经济利益——议员希望村长同意在秋连古里建立工厂,下一任村长将从中获得五千万好处费。
正是为了这笔巨款,两拨人才通过发放代金券、制作宣传周边、强行滞留选民等各种方法占人头。
曼德拉还在为把票投给谁而头疼,朋友却悄悄告诉他,看似水火不容的拉特纳和马第早已达成默契,没获选票的那一方将卸下曼德拉一只胳膊。
眼看性命不保的曼德拉打算逃跑,却只遭到一顿胖揍。
彻底清醒的曼德拉开始以投票为条件提出更多“过分”的要求:修建公共厕所、铺设公路、修葺学校……
当两位竞选者不自觉为村民做了很多事之后,才意识到曼德拉的小九九在盘算什么。
死亡的威胁再度降临,已然受益良多的村民一个个站了出来,一场民众的抗争,用最温和的方式,将故事推向高潮。
3
一如《命运理发师》的译名一样,曼德拉拿到的是“天选之子”的剧本,一张选票决定胜负的矛盾设定,明确了荒诞喜剧风格,也将整个故事变成一部内涵深刻的社会寓言。
电影以曼德拉际遇的变化为线索,真正控诉的是印度一直的社会问题。
首先是将人分为三六九等的种姓制度。
这一制度将人分为4个等级并世代相袭,即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以及被称为“不可接触者”的第五种姓达利特。
由于曼德拉属于低种姓人,才会被喊来打扫公厕,而自认端水大师的老村长默许大家忽视和欺负曼德拉,更映射了印度种姓制度背后的阶级观念与社会偏见的根深蒂固。
其次是长久以来的普遍贫穷。
曼德拉的理发店之所以赚不到钱,是因大部分村民也很贫穷,根本给不起钱,来剪头发的小女孩甚至说自己身上的虱子就是理发费用。
尽管此处是个设计的笑点,却恰到好处描摹了现实生活里穷人们一无所有的真实状态。
此外还有受到全世界关注的性别歧视、卫生问题、政治腐败等等……
当在草丛里如厕的女性们请求曼德拉帮忙赶走偷看的男人时,剧情迅速翻转的《命运理发师》就变成了一次无产阶级的觉醒。
它用轻松戏谑的方式旁观社会闹剧,也让以曼德拉为代表的村民们开始新一轮看似脆弱、却又意义重大的理念革命。
尽管笑点密集、节奏明快,但《命运理发师》仍然篇幅冗长、部分情节拖沓,比如:对曼德拉性格特点的重复刻画、两拨人持续不断打架斗殴等,难免会让观众产生重复、疲惫的观感。
不过,在迷失与困惑中重新找到自己的曼德拉,也展现了创作者的深入思考:命运之手送来的“选票”只是做出选择的契机,有勇气改变的人,才是生活真正的主人。
而这,正是所有弱势群体和贫穷地区最需要的希望之火。三星半
4.5这部泰米尔电影将喜剧的讽刺发挥到极致,那就是在笑过之后那巨大的无奈的现实影射,在这个泰米尔小村子里,现代化带来了智能手机,但传统的种姓制度仍然威力强大,一个没有姓名没有身份的不可接触者理发师,在一场选举中突然变得如此重要起来,这个看似夸张的故事却非常生动地呈现出印度农村的社会学式的观察,在开篇极其精彩的清洁印度运动中修建厕所的剪彩仪式中,村庄中的基础设施落后、教育匮乏、宗教禁锢、资本侵蚀等问题都立刻展现在观众面前,电影中丰富的细节(理发师去办身份证的一个循环的死结),村民们在人生头等大事是维护自己种姓的优越性(反复出现的台词,我们的种姓又不比他们的差)民族主义大旗下的民主选举漏洞百出,拍卖选票和代金券,在电影最后导演并没有用神话消弭一切的矛盾,但其中还是有些希望的,自我权力才是民主的基础
有一说一,别看阿三整天刷新世界观刷新下限,但是电影还是拍得不错的,细节处理节奏控制以及整体故事的讽刺现实意义都挺不错。
帮助他人就是等于在帮助自己
南印度的文明洼地与人性荒漠
虽然走向非常俗套+结尾不高明,但是这种电影存在价值高于艺术性吧,而且前半程还是精彩的。
可能印度人对这片有感吧,反映了他们的社会现实,但无论如何也到不了4星呀,好在最后影片还能让人有所感动,可以加一星。本片似乎想表达一个道理,即使野蛮,人还是知好歹的!
虽然手法一般 但当一个民族可以用戏谑的手法直视自己民族劣根性的时候 那这个民族就会有光明的前路
感觉如果是中国的电影,应该是想办法层层贿赂上去确保自己的成功,而不是满足大众的愿望。如果是美国的电影,就会变成两个选举团队如何渗透民众,在这个过程里有人改过自新,自我救赎。但是因为宗教形成的“愚忠”确实让这个印度电影有了自己的风味
我为人人,人人为我。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这位胜利者就是……秋连古里村
讽刺喜剧,很敢写
又一部单看片名《命运理发师》和海报实在没料到讲的是这么一个选举故事的电影,由此再次感受到我喜欢观看不同国家地区的影视作品的原因之一:现实生活中的自己难以去经历或不会去体验的不同地域的风土人情生活,可以透过影视去领略了解一下。虽然片中的剧情感觉荒诞夸张化(联想到曾经农村家乡选村长时发生的某些事),但故事发生的背景却挺寡见少闻。
摇头晃脑的阿三讽刺喜剧
看到最后居然感到一点无产阶级初醒的感动,只是仍旧很模糊罢了。
结尾是光明的,但削弱了荒诞的讽刺性。对比一下,经典的确是经典——《钦差大臣》、《贵妇还乡》
讽刺的力度非常狠
这样的一个故事 拍成这样 可以...
上厕所还拎着一个小器皿,干啥用?
喜剧拍成政治寓言,有感印度电影坦诚自己社会落后,态度得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