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音山

HD

主演:张艾嘉,范冰冰,陈柏霖,肥龙,方励,金晶,刘洁,鲍振江,沈文,李迪,袁泽,陈宇,史敏芳,王国裕,丁娟,黄公望,段博文,李斯丹妮,谢添,李惠娟,向雪,黄鹰,吴小蓉,朱平康,衡文萱,王婷,胡攀科,关越,印一唯,刘文广,曾剑

类型:电影地区:大陆语言:国语年份:2010

 剧照

观音山 剧照 NO.1观音山 剧照 NO.2观音山 剧照 NO.3观音山 剧照 NO.4观音山 剧照 NO.5观音山 剧照 NO.6观音山 剧照 NO.13观音山 剧照 NO.14观音山 剧照 NO.15观音山 剧照 NO.16观音山 剧照 NO.17观音山 剧照 NO.18观音山 剧照 NO.19观音山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观音山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在四川的小县城里,彷徨着3个充满迷茫的年轻人:远离家庭纷扰的女孩南风(范冰冰 饰)、对父亲(方励 饰)心怀芥蒂的丁波(陈柏霖 饰)以及家庭富裕却得不到半点温暖的肥皂(肥龙 饰)。他们天 天聚在一起玩乐喧闹,品味着青春的快意与失落。因所租的房屋改建,他们辗转租住了京剧演员常月琴(张艾嘉 饰)的房子。这是一个有着坎坷命运的女人,上苍的不公令她与周围的人格格不入,更不要说这几个与之同住一个屋檐下、无论从年龄还是阅历都有着莫大鸿沟的孩子。南风各自的生活中本就烦恼不断,与常月琴更是摩擦重重。然而随着时间的推进,这几个孤独的人儿都从彼此的身上感受到了些微的温暖……  2010年第23届东京国际电影节最佳女演员-范冰冰。韩寒和范晓萱两个重量级人物携手助阵为影人创作主题词曲。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闯关东前传吹吧,徒弟多伦多来的男人追捕野蛮人普通人乔撒迦利亚全资进组2人民公敌2002茂山日记恋恋笔记本有只僵尸暗恋你脚下的土地我的鲛人殿下皇家战士大奥第二季新悲惨世界魔女幼熙戏棚冷血长官放开我在陌生的季节相遇时空复仇记蓝色档案三个智者十七岁2015007之霹雳弹英语蛇鹤八步

 长篇影评

 1 ) 穿过幽暗的岁月

      首先说真的,不是因为范冰冰,我不会看这部电影。这是我为电影加上第五个星的理由。
      其实这不是个影评,只是个剧透。绝对不是评论。

     电影的开始,南风正在利落的为自己“打扮”,不过与其说是打扮,倒不如说是装扮更为合适。一切妥当之后,她拿着扩音器纵情放歌。随意,张狂。二位男主出场。

    很快,或许因为南风的失误,或许是那男人有心找茬。

   “你...那儿没事儿吧?”我很不厚道的笑出声来。男人叫嚣之时陈柏霖挺身而出,很快就被大家拉开。
    
    原谅我真的看完了电影也记不起来陈柏霖在电影里叫什么。OTZ

   第一个让我觉得非常好的镜头出现了,肥皂的电动车没电,在后面一直艰难的骑着,陈柏霖则载着南风骑着摩托吹着晚风。很生活,又很艺术的一幕。
   
  这是三个年轻人的故事。一个青春的故事。

  南风是个性格很强烈的人,耍狠真是比不过她。带着肥皂去帮他出头,啤酒瓶一下就给砸头上,血流了下来,抓住那个女生就狠狠的吻下去。好不容易将她俩拉开,南风满脸的血,“你还挺享受啊。”当时欺负肥皂的人都“受到惊吓”。
  另一次就是在病床前,“你不是爱喝吗?我喝!”两瓶白酒灌了又砸了。吓的老人家哭着让她停下来。我相信这比任何苦口婆心的劝解都有用。
  因为这股子狠劲儿,我脑中那一刻居然出现了李米...

  南风在电影里两次哭也让我印象深刻。第一次是得知被伤的人求偿两万。她没办法继续在店里呆。第二次是看见陈柏霖在酒吧里和别的女人亲热,南风开始是坐在一旁静静的看着,肥皂不让她看。她出了酒吧,晚上却在常老师的床上像个小孩子一样哭了。

  我想或许,我再也看不到范冰冰在大荧幕上那如此销魂的酒红色长发了。

  常老师是电影里的另一条主线。房东,总是找南风他们的岔,让人觉得这个中年老女人性格古怪,简直没办法好好在一起生活,年轻人和常老师几个回合的互相整蛊。其实也让我看到她其实也是个可爱的人。比如拿了陈柏霖的牛仔裤做成了置物架,比如看手相一直唱衰肥皂今后的人生。这一段笑点颇多,很轻松。
   对了,陈柏霖拿报纸递给在洗手间的南风让她揉揉再用的那一刻我真的笑了。

  南风他们发现了常老师的秘密,开着那辆事故车出去。

  “穿过那幽暗的岁月,也曾感到彷徨。当你低头的瞬间,才发现脚下的路。心中那自由的世界,如此的清澈高原,盛开着永不凋零蓝莲花。”

  中间唱片跳针了,南风关掉了它。他们都无法知道,就是在这跳针的一瞬,常老师失去的她的儿子。

  张艾嘉这个角色有很多场哭戏。第一次的爆发就是南风他们开着车回来的时候。她连说了好多个滚字,生气的把南风推倒在地。
  晚上一个人总是坐在事故车里哭泣,抽着烟听着蓝莲花,默默的思念着故去的儿子,她的生活,是没有颜色的。
  这三个孩子,就是这样硬闯进了她的生活。而她自己用力的抗拒,却也是徒然。

  带着蛋糕的独腿女人出现的时候,验证了之前我们一切的猜测。三个孩子识趣的避嫌了。可是接下来就是陈柏霖背着常老师,南风握着她受伤的手臂,三个人慌慌张张的把她送进了医院。

  第二次,血占据了镜头。在陈柏霖打赤膊的身上,南风的手上。

  三个傻孩子穿着肥皂买的“一直掉毛”的羽毛衣cos天使,安慰刚醒的常老师,这一刻,她的世界不同了。
  “你们得赔我床单..."

  "赔!我赔您床被子!”
  “上帝说了,只要你没事。”孩子们这样安慰着她。

  终于看到了这个中年女人,发自内心的笑。

  这之后,电影则有一长段三人乘着火车,穿越各种隧道的镜头。私以为,这一大段是李玉导演专门为范冰冰准备的。这一段所呈现的,就是范冰冰的各种姿态的美。属于青春,属于范冰冰的美。

  观音山,这个地名第一次出现在电影里。

  其实我并不懂为什么陈柏霖就这样在酒吧里和别的女人亲热了。他是爱南风的,却这样伤了南风的心。

  只有半夜的一条短信,我走了,不回来了。

  南风回到老家,和爸爸耍狠,和同学聚会。最终却也无法填补内心的遗憾。
  ”城市这么大,我们算什么。“KTV里,南风的同学如此感叹着。
  陈柏霖整天闷闷不乐,肥皂也生他的气,两个人气氛古怪也持续了好长一段时间。我想这两个人真像小孩子啊。
  直到陈柏霖在换灯泡,低头的一瞬,看见了南风的笑脸。他默默的帮南风把行李放进房里。一切,终于又回到了最初的样子。

 他对南风说“我总觉得,一个男人,要拥有很多东西,才能拥有他爱的女人。可是我不知道,很多东西到底是什么。”他说南风不是男人,不懂得他的心情,可是南风反驳说他也不是女人,无法体会女人的心情。两人在铁轨上聊着这个话题,直到火车要碾来的前一刻才跳出铁轨。两个人的都笑了。这或许就是青春吧。“不怕死”的青春。

  512地震终究是中国人心中挥之不去的伤痛,在电影插入当时的影像时,我还是无法平静。孩子们为常老师修好了那辆事故车,带着她去灾区。想必她看到废墟的一瞬间,内心一定也是有着很大震撼的。其实,失去家人的人又岂止她一个呢。

  正打算把私房钱捐庙的常老师发现钱变成了假的,一怒之下把钱都烧了,很傲娇,南风她们喊着里面有真钱的时候,这又烧钱戏码顿时喜剧了不少。老人家像妈妈一样捶打着孩子,“要钱不会跟我说啊?!要钱不会跟我说啊?!“然后几个人又把真钱挑出来,收拾残局。

  四个人留在了观音山,帮助修葺了观音庙。常老师也就此永远的留在了观音山,记得她说过,“多好的地方。这个地方可以长呆。”三个孩子为她带来了快乐,虽然“早晚”自己都是要离开的。但是最后她选择留在观音山的心情,和之前割腕时候的,完完全全不同了吧。
  “他的那个世界,一定是很快乐的。”所以,最后常老师也在心中保留了三个孩子为她带来的快乐,去到了那个世界,寻她的儿。

  最后三人乘着火车,继续穿越着长长的隧道,在观音山...

 “心中那自由的世界,如此的清澈高原,盛开着永不凋零蓝莲花...”

  青春是自由的,青春是狂乱的,青春也是无奈的...

  但终究,这一切都是美好的...
 

  


 

 2 ) 《观音山》:火柴天堂

        中国没有成型的艺术院线,所以拍艺术片如果不想成为纯粹的艺术殉道者,就只能一方面苦大仇深地去国外电影节走红毯,一方面打扮得花枝招展地迎合内地电影观众,然后经历鲜花与烂番茄的冰火两重天,《观音山》也不能免俗。范冰冰藉此片在东京电影节封后,她在片中舌吻同性的情节也成为影片最大的炒作点,以至于看电影之前我还以为这一部女版的《蓝宇》。这如同让一个良家少妇要打扮成风尘女色诱观众一样,我觉得这是挺悲哀的一件事。其实《观音山》的戏核是在张艾嘉扮演的常月琴的身上,而对范冰冰角色的突出导致了影片在视角和着力点上的顾此失彼,这是挺遗憾的一件事。这也许不是创作者的错,只能归咎于在中国电影畸形的市场化浪潮的裹挟下,中国的艺术电影只能这样上不着天下不着地、像鸡毛一样飞着。
        《观音山》是一部走心的电影,而且走得很沉重,这种沉重跟《唐山大地震》那样的泪弹不一样,它始终不给你宣泄情感的机会,自始至终,沉重得令人绝望。影片中的人物一直在失去,失去尊严,失去工作,失去亲人,失去偶像……地震废墟上破败庙宇中观音像的再塑金身,隐喻着一个民族的信仰重建,常月琴被丧子之痛啮噬的心与三个年轻人残酷青春的走近,流淌着世俗的温暖和包容,但所有的这一切都不能阻止死亡之吻的诱惑。这如同现实版的卖火柴的小女孩,如果人生沦落于寒冷的冬夜,靠火柴取暖是一件很令人绝望的事情,因为你所经历的不过是周而复始的希望破灭而已。影片最后,常月琴说:“孤独是暂时的,在一起是永恒的。”而这是永恒是只有在天堂才能实现的。江南、丁波、肥皂三人满脸迷惘地仰躺在火车上,火车穿过隧道,阳光下的景象因曝光过度而显得失真,随即火车又进入下一个隧道,黑暗中,身后的光明逐渐远去缩小为一个飘忽的圆点,而在火车即将走出黑暗拥抱光明之际,影片戛然而止。这个无路可逃的结局,往小了说是垮掉的一代迷惘青春的缩影,往大了说是一个丧失了信仰的民族在黑暗中踽踽前行的悲剧宿命。在火柴与天堂之间,所能期待的,只能是浴火重生的凤凰涅槃。影片这种对现实的关照方式让我震惊,也感佩于创作者的勇气。
        《观音山》是导演李玉与范冰冰的第二次合作,第一部是因涉嫌色情而遭禁映的《苹果》,而《观音山》暗含的反社会的阴暗基调比《苹果》更甚。范冰冰其实一直是个很努力的演员,她的努力缘于不甘心做花瓶的企图,所以她顶着偶像明星的光环却几次出现在文艺片制作中。其实在《观音山》中范冰冰的角色虽然戏份重,但人物刻画并不出色,基本都是外在属性的展现,而且她搭救肥皂和劝诫酗酒的父亲两个展现个性的重场戏都是采用自残的方式,在叙事上显得很重复。相比之下张艾嘉的角色则有着更加完整的性格命运展现,张艾嘉在表演上也表现出了良好的控制力,尽量在外形和心理上去接近这个与自己生活很有距离的内地落魄戏曲演员的角色。但即使是一个执着的母亲,已经历经一年的伤痛对其身心的杀伤力到底能否达到影片所预期和展现的摧毁程度,这是让我不能心悦诚服地接受的,如果确实有,则剧力还显不足。于是影片最终走进了我的心里,但人物并没有真正打动我。而且让我遗憾的一点是,在这部电影中我依旧看不到正常状态下生存的中国人。现在内地现代题材中的电影人物,不是主旋律电影中的伟光正,就是都市时尚剧中如打了鸡血般的红男绿女,而文艺片中则充斥着被社会边缘化的扭曲人格,而如《三峡好人》中那样走下银幕就能消失在人群中,不矫饰不伪善不装逼的人物,我好久没有见到了。
        《观音山》值得称道的一点是李玉对影片场面调度的想象力,全片基本上采用手持摄影,而摄影机和演员精到的走位让影片在狂放的风格下体现出准确的镜头表意系统,例如三个年轻人到常月琴家租房子时镜头中所带出的那种局促和压迫感,更能让观众在感官上体会到剧中人的隔膜和心理不适。但影片让我觉得有点崩溃的在于其被刻意拔高的精英姿态和悲悯情怀,过分执着于贩卖所谓的禅意和哲理,而且最后的收官阶段只能用大段的论道式对话来解释关于生死的主题。创作者有很强的表达欲望是好的,但这种欲望应该隐藏在镜头背后,而不是将自己的思考直白地借人物之口加诸观众。对于文艺片观众来说,电影只是思考的载体而不是思考的结果,适当的留白不仅是对观众的尊重,也是给自己藏拙,即使是伯格曼、安东尼奥尼、库布里克这样的大师,也没有直接在电影里跟观众讨论人生哲学的。【南方都市报】

 3 ) 观音山里的范冰冰和张艾嘉

面对《观音山》,看惯爆米花电影的观众终于坐不住了。对他们而言,这种电影完全不知道在讲什么东西,台词欲言又止,受持摄影晃得头晕恶心。出场后自然要骂骂咧咧,可骂起来毫无快感,火力不够,全然不同于喷那些华语大导演和古装大片。也是亲眼看到微博上的观后言论,我终于明白主创为什么要加入浅显的汶川大地震了。如此简单的对比参照,普通观众也无动于衷。毕竟国人就是如此擅长遗忘的一个群体,跟他们说残缺与不足、生死和信仰,还不如摆放上一台电视机。

电影本不该有商业文艺之分,《观音山》也却难逃文艺片的标签烙印。好在三月影市低迷,滥竽充数的破片不少,电影逆流而上,居然有了一个不错开头。当然了,无论是主动进场还是冲动选择,许多观众肯定是冲着范冰冰和张艾嘉入场,这宣传策略,《观音山》是作对了。

月初,台湾影视大佬杨登魁重返电影圈,想起他对玉女红星留下的如是评价:都是装出来的。一说到这个,又会想到了《观音山》里的范冰冰和张艾嘉。范冰冰头顶“蛇蝎女”的称号多年,坊间更是流传有各种八卦,她也不做回应。观众越是恨她,她就变得愈发强大,一直到《观音山》,她终于有了颇具分量的作品。

如果不计作品质量,范冰冰在2010年居然上了五部作品,再算上2009年的四部,2011年与韩国大导演姜帝圭合作的《登陆之日》等作品,范冰冰的勤奋程度在国内女星中当属第一,可与急于掏空自己、挥霍身体的甄子丹并提。东京电影节前,《观音山》剧组去东京,因为金马奖女主角中了张艾嘉,范冰冰提名落选,心灰意冷,结果没去。不想电影节更愿意发掘年青演员,评委会给予最佳女主角肯定,范冰冰当下是喜出望外,回国庆功时与李玉乐作一团。

一直到国内上映前的大规模宣传,范冰冰依然是亲力亲为,毫不推辞。话说,这有着风尘气的人果然就是不一样。走秀在行,混剧组更行,做起事情也是豁出去。认准一条道,不达目的,誓不罢休。张艾嘉那边,由于她是编导演一体,拍摄过程中难免蹦出个人意见。比方说人物结局,她就难以接受,做了好多工作。至于不过问内地宣传,那得另说。

与我所看到的粗剪版本相比,现在的《观音山》换掉了开头,原先是张艾嘉在剧团里失去位置,现在换成了范冰冰准备去上班工作,此举改动了女主的归属。但看到有人说张艾嘉在《观音山》演得太过或者是不好,我可不那么认为。第一遍看时,觉得镇得住电影的就他们两位。陈柏霖是难当大任,而肥龙和金晶这样的,我只能视他们为特型演员。

顶着玉女头衔头年,岁月流逝,张艾嘉渐又散发出成熟女性的无限魅力。看到她被几个年轻人带去酒吧乱舞的一幕,不禁又想起胡金铨说的一个段子。其实张艾嘉才不是什么乖乖女,她十二岁就跟妈妈吵架,离家出走,后来也有去混酒吧当歌手的经历。所以,面对《观音山》的年轻人,她应该是压力全无,演得洒脱。

看这部电影固然可以专注于摄影、配乐乃至于风土人情和地理地貌,然而对我来说,要让《观音山》做到“不厌”,那没有演员这一环是绝对不行的。好在得益于范冰冰和张艾嘉的存在,一个有年轻的冲劲,一个有成熟的底蕴,电影做到了。【玩家惠 专栏】

 4 ) 我们天上人间见

在看《观音山》之前,我回想了一下,忽然发现李玉此前拍的三部剧情片我竟然都看过,但每部看完都比较失望,尤其是《苹果》,当时看完我还说过那部电影就像一个“打擦边球的怪胎”。
今天去看了《观音山》,也许是因为我对李玉这位导演的期待值比较低,所以看完这部《观音山》之后,我发现它比我想象的要好那么一点点。
我想李玉可能是想把自己定位为一位艺术片导演,但她对于自己的导演水平也挺有自知之明的,估计她也知道自己的电影很难像国内的某些艺术片导演那样拿个金棕榈、金狮或金熊之类的大奖,然后通过赚老外的钱来帮投资人先收回成本再大赚一笔,所以她只能在拍艺术片的同时瞄准国内电影市场。但你也知道,大多数国产艺术片想要在国内电影市场收回成本几乎比登天还难。所以李玉将自己最近的两部电影都搞成了话题之作,而她的立场则是伪文化精英式的擦边球立场。当然,这也没什么可指责的,要怪只能怪现在的国内电影市场太畸形了,而李玉的这种尝试,某种意义上也给国产艺术片导演指出了一条新路,即拍一种中国特色的国产商业艺术片,然后想办法用相对比较省钱但又很管用的方式大力营销。
《观音山》在公映之前,营销工作做得还挺成功的,尤其是本片的主题曲由范晓萱作曲,韩寒作词,他们的这一招儿狠狠地扼住了无数豆瓣文艺青年的七寸,由此产生的话题效应还挺大的。说到这儿我想起今天看完电影,我还跟张胖儿开玩笑说:高考落榜何处去,韩寒遥指观音山……

在看《观音山》的时候,我对于这样一个问题有些疑惑不解:为什么不让片中的人说方言呢?听着陈柏霖和范冰冰扮演的外省青年操着一口多少有些港台腔和北京腔的普通话,感觉就像是这样一种暗示:这是一个乱编的故事。
看《观音山》的前半段,感觉导演讲述的那个残酷青春的故事实在有些小儿科,这个故事被讲述得既不够真实,也不够深刻。而张艾嘉在本片中的“绝望表演”也因为过于用力而有煽情之嫌。如果你看过很多非常经典的艺术片,你会发现那些艺术片导演在叙事的时候几乎从来都是隐忍而节制的,他们更倾向于让观影者自己去想象生活中真正残酷且绝望的那些东西,这就好像海明威的“冰山法则”。而李玉在本片中过于用力且不知节制的叙事,也让本片丧失了成为经典艺术片的可能。

如果说《观音山》这部电影和国内同类电影相比有什么新意的话,那就要说本片最后通过宗教完成了一次还算是比较成功的升华。对于本片的这种升华,我在看完电影后跟张胖儿开玩笑说:“蒋雯丽拍了一部《我们天上见》,我觉得李玉的这部电影也可以命名为《我们天上人间见》,这个‘天上人间’不是北京朝阳区的那个‘天上人间’,而是天上的极乐世界,估计这部电影里张艾嘉演的那个人最后就去了我说的这个天上人间了,在那儿她就能跟她死去的儿子以及她老公团聚了……”
都说当下的中国人缺乏信仰,导致自己的心灵居无定所,道德体系分崩离析,现在政府的做法是把孔子又给搬出来了,看来当初的新文化运动是白搞了。爱因斯坦曾说佛教是最契合现代科学的一种宗教,真是这样吗?不过不管怎么说,作为一部国产商业艺术片,将残酷青春和佛教嫁接在一切,倒也算搞出了一点新意。

另外在《观音山》的结尾,导演让男主人公和自己的父亲达成了和解,并暗示观影者:被过去那个时代洗脑的父辈现在过得也很苦啊,他们也是受害者。
一个人一旦原谅了他的父亲,某种意义上也就意味着他告别了自己的青春。
希望这一代告别了青春的人在当了父亲之后,能更合格一点,想办法让自己的孩子活得更快乐一点,更自由一点,这样他们的孩子在长大之后,应该就能如陈丹青所说的那样长着一张“没受过欺负的脸”了吧。

最后再说几句题外话,你看李玉虽然到目前为止,电影拍得还是不怎么样,但你想一想,她现在才37岁,在她不到27岁的时候,她就已经拍出了自己的第一部剧情长片,然后一部接一部地拍到现在。她这么拍下去,在未来的某一天她没准儿真能成为一个电影大师也说不定。估计每一个文艺青年都有自己的梦想,其中大多数人会苦苦思索所谓的实现梦想的秘诀,他们可能会一直思索到自己大小便不能自理的那一天。还有一些人,则像李玉那样,他们不会像大多数人那样把自己的梦想给供起来,他们对待梦想的方式是霸王硬上弓,不管三七二十一,扑上去就开始乱搞,没准儿搞着搞着就把梦想给搞定了。

 5 ) 《观音山》中细节的不完美

《观音山》这部电影情感和意境方面的内容我不再分析,我只想指出片中一些没有做足的细节问题。 首先是还钱那个镜头,很多人没有发现 南风等3人拿真币换冥币时 真币是放在冥币之上 而且真、冥币之间的新旧差异非常明显。按逻辑推论常爱琴打开黄布首先发现的应该是真币 即使她发现了冥币 也一定知道冥币中搀杂了真币。但在后面烧钱的镜头 她完全不知道其中有真币 而且她的原意是要烧 却为什么要把没烧的放在水里全部浸湿? 此外 我认为饰演南风的父亲和母亲的演员是导演在人物选取上的败笔 与南风长的完全不像不说 南风的父亲-----一个常年酗酒而且得了癌症的人精神状态竟然挺好! 这就很说不过去了。 本人今晚刚看的电影 再加上用手机打字太麻烦 所以总结的只是很小一部分 希望细心的观众可以再找出影片中的一些不足 拿来于大家分享 小弟在此谢过! 3月10日 0点56分

 6 ) 人人都有个青春期,我的不带入26岁

做为一个经常被辱骂是"文艺女青年"的观众朋友,我深深明白《观音山》被追捧的原因。它二的热情,一如每个人的在青春期都有的情绪化;它放纵的猛烈,像每个文艺青年幻想中的自己;它矫情却善良,忧伤又温暖,漫不经心却又恰好言中一些正在变淡的往事,触动心灵又仍能让人会心微笑,捎带想起一些正在远去的青春期故事,另我等爱伤感的妇女在观影之余不忘对自己也有过的2b呵呵的青春期点评一句“傻逼”。

可惜,纵然电影是成功营造出了伤感的小调调,却仍不敌现实中人心不轨,心态如大便的事实。这人一上了年纪,不但容易缺钙,还容易缺心眼,缺情怀,缺淡定,缺包容心。所以,已经26岁了的姐,在伴随着佩曼的小曲儿和减肥第二天的苦闷回忆了一番往事之后,还是非常坏心眼儿的觉得这片好扯淡,好扯淡,扯淡,淡……

不可否认,电影的前半部分还是满高级的,范冰冰接连上演砸酒瓶子舌吻小妞儿等各种猛戏,陈柏霖也不负众望的没有带着很严重的台湾腔出现,年轻人在一起热情洋溢的干着年轻人特喜欢干的咸淡事儿,生龙活虎,天真善良,还不失青春期男女的幽默感,让人对影片期望值不禁陡升。无奈,随着剧情的发展,导演仿佛再次陷入了死磕文青的情怀中,电影也逐渐丧失了自己别具一格的小风味,大段的配乐风光段落让人不禁以为是在收看电视台每周二下午的“请您欣赏”节目。为啥大家都喜欢对剧情始乱终弃呢,想看到一部情节饱满的国产电影为啥要比想在世界杯上看国足,祖国内地看greenday,北京地区看房价崩盘还难?

然而这片的牛逼之处在于,无论它怎么得瑟,你都没法指责它,因为所有情节上的漏洞都可以用象征、意象等电影表现手法来解释。无论您被那些镜头晃的有多晕,您都不能鄙视他们的摄影,因为,这是人家的风格,那可是得过奖的。在这部电影面前,我们要面对的是“意法系”和“好莱坞系”的问题与主义之争,这事儿他们都争了小一百年了,我实在没法妄加评论,万一一不小心站错队,很容易被指“什么都没见过”。为了不让自己陷入被动境地,我只能别有用心的说一句:要是陈凯歌也能沿着这条形而上的影路走下去,也不至于落到今天这般田地啊!

今天,我以文艺青年恶习未散的家庭妇女姿态看完了此片,我心中没有漠落,也没啥感动,只是对范冰冰的水嫩美白感到羡慕,对陈柏霖永远汗津津的肉体感到向往,对张艾嘉讽刺“肥皂”时脸上挂出的那一抹刻薄又高傲的笑表示无比钦佩,她说:“你要是多跳跳可能会瘦一点哇”,我简直觉得她下一句应该会像豆瓣网友们一样说出“矮油~~~”这个词,这才是影后嘛……同时,我还对片中3人那尚未还完的2万块钱耿耿于怀,对张艾嘉跳崖后3人不下去找她尸体表示不可理喻,对导演那充满象征意味的陈柏霖范冰冰水下交合表示失望。

总之,我无法阻止我那破坏电影氛围的想法一次次涌上心头,我承认自己没法再像年轻时候那样对这种有激情没剧情的电影报以赞赏的态度,但我并不为自己一副上了年纪的表现而感到遗憾,因为我知道,如果现在的我还像李玉导演一样情绪化,那我妈和我婆婆一定都不能答应。

 短评

就为李玉和范冰冰的再次合作,我挺刚看完《观音山》的超前明星见面会~~看到真人了~~美貌与智慧并存的李玉和冰冰

5分钟前
  • ningbokai
  • 推荐

这观音山指的是希望或寄托吧,庙倒了,佛像毁了,杰克逊都死了。人也就失去了依靠和希望,重建观音庙更是重建内心的希望,建好了,人超脱了,爱情都有了。配乐大赞,虚无感都出来了。手持摄影没得说,无望和不安。剧本还是不好,情绪铺垫的不对,尤其前半段,范冰冰最好的一次演绎,比张艾嘉都好。

10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推荐

中国诗意现实主义力作……

15分钟前
  • 滕雅望
  • 推荐

“大家都不容易,这么大的城市我们算什么呢?”"孤独不是永远的,在一起才是永远的。"意向性的画面胜过故事本身,信息量不少,但让人印象深刻的是摇晃的镜头和穿梭的火车,好在贴近生活,所以不管如何都会给人希望。似乎大家都很爱范冰冰这次的表演,而我却始终更喜欢张艾嘉。★★★

17分钟前
  • Q。
  • 还行

“孤独不是永远的,在一起才是永远。” 异性恋版《春风沉醉的夜晚》,汶川版《从心开始》,内地版《天水围的日与夜》,我们四版《我们俩》……纵然电影里有以上电影的一丝影子,属于李玉的《观音山》也是独一无二的。范冰冰的表演注定会让对她有陈见的人黯然消色,2011年国内银幕第一道光。

22分钟前
  • 影志
  • 力荐

你发表的关于《观音山》的短评,因为 含有违反相关法律法规或管理规定的内容,已被移除。

25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超越电影本身的 是张艾嘉 !!!!!!!!

30分钟前
  • 无夜
  • 力荐

演得都很好,个性太鲜明了,但是人物底子是空的:没有细节,没有纵深,只有粗线条叙事和风里乱飘的文艺腔。

35分钟前
  • 一度的微苏
  • 较差

青春,萎靡,迪厅,啤酒,暴力,飘荡,混居,小地方,车祸,堕落,京剧,肥胖,钱,许巍,流浪,山野,火车,午夜,炊烟,瀑布,峭壁,病床,破庙,神像,割脉,残肢,铁索桥,KTV,泪水,生离死别,漩涡,烟花,鲜血,爱……

40分钟前
  • 天亮天黑
  • 推荐

若主角是周迅,那这片可称完美

44分钟前
  • 不知不知巷
  • 还行

从小到大第一部由于通篇使用非固定镜头让我三分钟之内晕厥到呕吐冲出放映厅的片子 之后朋友们都惊呼看不下去了冲了出来 虽说没看完没资格评论 但是 实在 是太晕了

45分钟前
  • Sisse
  • 很差

挺喜欢《观音山》,从当初的《今年夏天》,到现在的《观音山》,李玉的进步很明显,这是她目前为止最成熟的作品,表达方式也大都妥帖、蕴藉,投资、卡司到了一定阶段,上一个台阶就是自然的事了。下部不论是拍悬疑的,还是跟韩寒合作,都挺期待。

48分钟前
  • 婴儿葛葛
  • 推荐

何必呢,不就是因为主演是范冰冰?

53分钟前
  • 掉线
  • 推荐

不得不说 张艾嘉很抢镜 大有喧宾夺主之味 氛围营造很好 但是感觉还是少了点什么 不过能在影院看到这样的片已经很惊喜了

55分钟前
  • man-go
  • 推荐

观音菩萨保佑不了地震天灾,也保佑不了每个人的忧伤和茫然。人生无常,孤独不是永远的,在一起是快乐的。

58分钟前
  • 荔枝超人
  • 还行

姑娘,你说错了。在一起不是永远的,孤独才是永远的。

1小时前
  • 安东
  • 还行

最大的问题出在剧本上:前半部分仿佛充斥着大量的社会新闻,显得过于烦杂;后半部分抒情过渡有点突兀,好多情绪释放不到位。特别是张艾嘉,念台词功力差以及表演用力过猛,真正入戏和适合角色的只有范冰冰和“肥皂”,《观音山》总体来说不及《苹果》(未删减版),但不失为佳作。

1小时前
  • 大宸
  • 还行

刚才想了想,把给《观音山》的评分改成3星,我个人想给它打3星多一点这样一个分,可豆瓣没有这个分啊……看到豆瓣主页上一片吹捧之声,有人把此片说成是经典,还有人拿它跟《春风沉醉的夜晚》相提并论,这个有点过了吧?《观音山》的硬伤很多啊,跟《春》比至少要差几条街那样吧……

1小时前
  • 丁小云
  • 还行

很喜欢这样的电影,这样的叙事风格,片中的配乐很赞,火车上的画面很令人神迷;演员放开来演,导演有诚意。有些事是命中注定的,如果我们没有遇见彼此,就不会有这段传说;不管有没有放没放下一些东西,感觉幸福就好;青春可以挥霍,至少要走得坚定;诸行无常有情世间何必放下,让我在幸福中死去,足矣

1小时前
  • Andrew
  • 推荐

猫王、梦露、杰克逊、地震、死亡……生命如同火车呼啸,河流奔腾,只有消逝才会变为偶像和图腾,根治于记忆之中。无生无死只是一种生存状态,青春的活力与重建精神家园才是更重要的精神状态。

1小时前
  • 大奇特(Grinch)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