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意识流”的一部电影。但我还是被它美丽的画面吸引了。
还有我喜欢的本·阿弗莱特
这部电影不得不说的是摄影真的很棒,仿佛真的通往了仙境。拍摄的手法也很特殊,各种画面切换。但也是因为拍摄手法的特殊,让人看不懂。整部电影台词很少,大部分都是通过旁白的形式来呈现。“《通往仙境》 所拍摄的并不是一个故事,而是一种情绪,一种记忆。”这样形容这部电影再恰当不过了。
从零散的镜头中,我看到了爱情从美好到凋零的过程。女主对男主爱得太满,有闲置在家,而男主每天有自己的工作要忙,可能就满足不了女主想要的这么多爱。随着时间的流逝,女主开始变得抑郁,也慢慢对他们的婚姻生活失去了信心。为了寻求新鲜刺激,渴望自由,于是出轨了。他们的婚姻生活也就这样走向了结尾。
观赏影片的整个过程是让人抑郁的,让人对“爱情”产生怀疑,对婚姻生活怀有恐惧。但其实只要对生活有所追求,拥有自己的小天地,“爱”就不会成为负担。不能把“爱情”当作你人生的全部,一定要有自己的追求与热爱🎈
就像这部电影,你需要静下心来欣赏与感受,才能发现它的美好所在,才能通往“仙境”🌈
假如赵忠祥生活在美国,接受了哲学教育,拿起了摄影机或者导筒,那么他有可能成为马力克,毕竟他们都是自然之友。
回归本片,不得不说《通往仙境》依然马力克,依然MTV风格。
敢于这样拍的导演,是很有勇气的,尤其在美国,以好莱坞叙事为主流的超级电影竞技场,能够这么拍,只拍自己内心的感受,对电影独一份的理解,是注定小众,注定要抛弃大众,然而拥趸者趋之若鹜,恰如我辈。
这一次,马力克依然延续自由自在的广角镜头运动,摄影风格一如既往的美美美,给我最大的启发是,马力克的旁白,如呢喃,如低语,如泣如诉,如恋人在耳边,耳鬓厮磨,低声耳语。这样的效果,能够制造一种私密的观影体验,如果是大声旁白,自然会惊动更多的人,但是马力克的旁白,是由魔力的,主人公的深情,对恋人的呼唤,对忠贞的拷问,都在期间。
导演一直在制造一种间里效果,也就是声画分离,至于故事中人物具体说了什么已经不再重要,我们能够看到人物的动作和表情,这就足够了,即使再详尽,也如众多烂俗爱情故事一样,并不会带给我们任何新奇的发现。马力克之所以马力克,就在于他这种大胆的实验,我们可以称之为超验主义。艺术电影之所以让人神迷,就需要不断的探索和拓宽人类认知的精神边界,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马力克无疑是值得推崇和敬仰的。
马力克通过镜头的自由运动,在寻找自由的意义,就好像鸟儿长了翅膀,我们跟随这只鸟儿的眼睛,重新发现世界尽头的自由,以及生命的真谛。
论剧情我太懂这个片子,回头一看导演学业主攻哲学。那剧情我就放弃了。
《聚焦》的女主
《老无所依》的人杀手男主
最吸引我的就是就是这两位,也是看过的那两个片子中两位演员出演让我能静心继续看。
片子里面很多专场都是空镜头
《惊天四骑士》里面大结局有这个锁桥的身影。不知道你们有没印象!
这个空镜里面水里展现天空的云彩,不知道这个在哲学里面有什么含义……
有点感觉导演借景来叙事,再以哲学的手法表达出来。
还是那个锁桥
我就在一直回想那个娃娃头杀手突然变教父,哎玛,有点接受不了。
这个是我拍的。(蒙混过关)
爱恨一念间啊。泰伦斯·马力克越来越执着于这种情绪化的表达了,好像配乐的影像诗。演员少对白,多是耳语式的喃喃自语,更增添电影的主观情绪。倒很适合这种主题,只是太挑观众了
看个11分钟的MTV或许能够让观众通往仙境,看这加长十倍版是让观众深陷地狱去体验宗教内涵。
摄影和剪辑都很出彩,作为电影这就够了。观众的落差在于,表演的支离和故事的破碎,这些其实不重要。
整个片子的呓语部分都属于Olga一人,包括牧师。小本对Olga的态度就是“我的宝贝、欲望与希望”,而Olga不希望被束缚(床、钢琴、栅栏),向往自由(田野、浅滩、骏马、大雁)。第一次离开小本后,她想象了瑞秋的第三者故事(牦牛)。第二次再次失望,通过神性理解了自己的心之所向。回头,小岛是心之初
依旧很马力克。无论是构图摄影,还是刻意消减故事性以及诗化的叙事,都和他曾经作品走一个路线的。相比于《生命之树》宏大的主题内核,这部更侧重于个人,不过片中的宗教元素却有过之而不及。Q&A中两位女主角也表示还有数十小时的素材,多到足以再剪出五六部电影来,只是导演最终选择了这个版本。
把小情小爱拍成大MV,还是烧投资人的钱。
我所掌握的词汇,没有一个足以形容泰伦斯马力克电影的美妙与睿智,仿佛他就是神明,正站在世界的制高点上,诉说着世俗的情感以及人们内心的彷徨。本片和《新世界》以及《生命之树》一样,每一秒都是精雕细琢,浑然天成,绝对是最完美的艺术品!
80%時間我看著一個女人又轉又跳,20%時間我在看錶。
110多分钟看得我坐立难安,摄影风格延续生命之树,但只是徒有其表,我原以为导演上部片已经笃定对上帝的信仰,在那之后,其实还有什么可拍呢???唯一亮点是哈维尔巴登大叔,这是他唯一一部看上去不像个种马的片。
此片加深了我对马力克的偏见。空洞与挥霍美比自恋更差劲。这种片看十分钟与看一百分钟是一样的。
电影应如是!
摄影和剪辑以及配乐都极其优秀,我很喜欢,但是对泰伦斯来说,用的过于滥了
想拍婚纱写真的同学请联系特伦斯·马利克
想了想还是给5星。电影真的可以去掉具象narrative而直接关注情绪、atmosphere和spirit嘛?所谓诗人电影…比如,相对于为什么人会绝望,我会更关注人如何面对绝望。马力克的这几部作品都在尝试这种我认为极为革命性的片子。为了这份对“新意”的执着也要满星啊,更何况片子本身好美!完全没有拖沓感。
Rachel McAdams 把同一人物演了數十小時的footage也只有這樣造作的表現... sosad.
如果你看懂了,会觉得很美。导演并没有在Story Telling,而是在Story Felling。
觉得动人,心碎,有机会希望看大银幕。
任何诗意的情怀都包裹不住永恒的悲伤,诗性与故事性完美融合,诗电影21世纪最好的杰作,2016年年度十佳入选。
呃,主要就是一个女人穿着各种裙子在各种地方跳来跳去,而小本的表情似乎一直在说:“我操!我在干嘛?我在干嘛?我他妈的到底在干嘛?"
到了后半段神父那段实在是有点跟不上趟了,依旧很马力克但真的不如生命之树...小本真无愧男主称号,加起来有十句台词呢!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