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英国剧情片《远大前程》,又名《孤星血泪》,改编自狄更斯晚年同名小说,全球累计票房620万美元,定级PG-13,豆瓣评分6.8,时光网评分7.3。
我没完整看过原著小说,不敢对剧情改编妄加评论,我仅从1946版、1974版、1998版几个电影版来做出比较。相比于前几部电影版,本片虽然比不上最好的1974版,但是比平庸的1946版好很多,现代爱情故事的1998版不在比较之列。
编剧和导演对原著故事的理解很到位,故事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讲述得较清晰、较完整。不过,遗憾在于配乐的匮乏(配乐比重很小,配乐没能起到推波助澜的重要推动作用),使得本片整体显得较平,情绪渲染不足,情绪波澜不大,仿佛以影像形式中规中矩地看了一遍小说,这是本片票房和口碑都不甚理想的原因。
2012版有很多前几个版本都没有的剧情,我虽然没完整看过原著小说,但根据前三个版本的剧情推论,我估计本片中的很多新剧情是编剧和导演的发挥内容,并不来自于原著,二十一世纪的电影版试图带来观众以新的感受,给经典名著带来新的活力。
本片的新增剧情将所有角色都联系在一起了,形成了一个角色关系上的闭环。比如,姐夫后来的妻子是男主的女老师,并且还曾喜欢男主。再比如,囚犯身世的来龙去脉,囚犯与其他角色的关系。
本片对小男主妄图挣脱下层百姓命运的角色动机解释得比其他电影版都清晰,有小男主试图用“知识改变命运”的求学情节。男主小时的心态变化,是长大后试图挣脱铁匠、改变阶级的重要基础。
原著故事结尾“有情人终成眷属”这一结局,本片在前后呼应上设置得其他电影版要好,在开篇时的破房子里,本片展示了小女主对小男主产生了好感,并在知晓小男主不能再来玩时感伤落泪,这样的剧情是与后来的爱情线遥相呼应的,而其他电影版描述的则是小女主故意玩弄小男主,这使得其他电影版二人的情感铺垫不够,无法圆满解释结尾时二人会自然而然、心照不宣地终成眷属。
本片对女主的角色刻画是各个电影版中最好的,不仅体现了小女主对小男主的喜欢和不舍,还在女主成年后体现了她对命运的挣扎,对老妇所安排的交际花角色的无奈。“孤星血泪”这一片名,有人认为说的是老妇,我觉得理解为女主也可以。
我们都知道原著故事的结局是狄更斯根据别人的要求而修改的,不是狄更斯的原始构思结局,所以“有情人终成眷属”这一结局显得很仓促,原著故事的这一缺憾,使得所有电影版的结局都缺乏可信的过渡而意犹未尽地戛然而止。
狄更斯原著是自白体,1946版、1974版、1998版都采用了男主的旁白,而本片则没有旁白。由于故事并不难以理解,所以我并不喜欢画蛇添足的旁白,本片没有旁白,我觉得挺好,并不影响我对剧情的理解。
本片在选角方面,男主的少年和青年都可以,尤其是少年选角很好,很有乡下淳朴腼腆男孩的那个劲。青年男主帅哥一枚,选角也不错。但遗憾的是,女主的少年和青年的选角都一般,达不到原著小说所描写的那种美若天仙的样子。疯婆子的选角是经常出演神神叨叨角色的海伦娜·伯翰·卡特,她的容貌太适合饰演疯婆子了,但是她的年龄不太符合原著角色,原著是个老妇。姐夫和囚犯都是著名实力派演员,演技没啥说的。
Ppc拍的这部片子还是跟原著有一定的差距,但是瑕不掩瑜,比较完整的去概述整个故事的一个发展另外值得非常好评的就是整个一个环境的布局,包括missheavy在他的static城堡里面的新婚之夜的装饰品,那些暗无天日的房间,就那时候被荒废的城堡,还有时间永远停留在8:40的那一秒最近真的的闹钟秒钟,miss hamilton 就问老太太,但是还是穿着她那件已经泛黄了的新郎服,还有结婚当天的那个装饰的摆设,都10分的而且真实。
一片远大前程的感受就是你要奋力去逃离那个沼泽地。
这两天,看了根据狄更斯小说改编的同名电影《远大前程》。在网上查了一下,这部名著前前后后被改编成电影的有九部,甚至还有印度和澳大利亚的。还有几部电视剧。我这里找到了六部影片,其中一部还是英文的,没法看。于是先用了两天时间将狄更斯的原著重新阅读了一遍,又把这剩下的五部依次看了过来。
各个版本的影片都看过之后,除了以前写过的那些感想之外,在这个2012年的版本中,我更关注了一个话题,也是当下人们时常挂在嘴边的的话题,就是:感恩。
影片中,皮普获得了一笔意外的财产,因此摆脱了他所厌恶的铁匠的职业,来到伦敦。进入了上流社会,改变了他的整个人生。他一直不知道这笔财产是谁捐助的,以为是他曾经服务过的郝维仙小姐所赠。郝维仙小姐话里话外也在暗示并印证着他的这个看法。可实际上,赠予皮普这笔财产的却是那位他曾经搭救过的的囚犯麦克维兹。在皮普看来,他自小就进入郝维仙小姐的庄园,陪伴郝维仙小姐,帮她解除寂寞,获得回报是理所当然的。在皮普的观念中,行善是富人的专利,而穷人是没有资格去行善的。皮普在一夜暴富之后,对自己以前的经历讳莫如深,羞于谈起。对来伦敦看望他的姐夫乔也是满脸鄙夷之色。即便是知道了是麦克维兹给他的财产之后,仍然是巴不得赶快把他打发走。直到他了解了整个事情的前因后果,看清了郝维仙小姐卑劣行径,感受到了麦克维兹对他深沉的爱,知道了他在走投无路时是乔替他还了债之后,才唤醒了他久藏在心底的良心,明白了他最应该感恩的恰恰是他曾经最看不起的底层人们。
郝维仙小姐是当时英国上流社会的典型人物。她从来不相信人与人之间还有爱,只崇尚“丛林法则”。即便没有那次失败的恋情,她的人生也不过是游走于名利场中的贵妇,或是游戏中的玩家,或是游戏中的玩物。伴随她的从来不是善,只有金钱和等级。明明是在算计皮普,却在等着皮普来感恩。
麦克维兹本来就是个安分守己的穷人,被社会打造成了一个恶人。为了生存他干了不少坏事,虽然饱经沧桑受尽屈辱,却知道“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年幼的皮普不过是给了他一把锉刀和一块馅饼,他却牢记在心,穷尽自己一生所有去回报。尽管这种感恩的目的只是将皮普塑造为一个上等人,我们对这种“感恩‘的后果虽然心存疑惑,可毕竟在当时的社会中被看做是一种人生的终极目标。而麦克维兹只是默默的去做,并没有指望皮普的任何回报。
知恩图报固然是社会的道德法则。但这种感恩不是法律不是义务,而应该是发自内心的行为。社会上有各种各样的人,有的人懂得感恩懂得施恩,用自己的行为使世界充满爱。也有一些人觉得整个社会都是为了自己而存在,从来感觉不到”恩“从何来。所以,感恩只是自己灵魂中的一种自觉,从来就强求不得。而在当今,感恩则成了一种义务,一种衡量人们道德地位的标准,所以人们就力图向社会去证明自己道德水准。更有甚者,则去要求人们感恩。感恩的行为也变得越来越程式化,越来越充满商业上的讨价还价,越来越庸俗,越来越虚伪。如此一来,这个世界就有问题了。
2012年版的《远大前程》还算中规中矩。编导没有对这部名著妄加创造,也没有大的疏漏。只是将故事慢慢道来,至于是否道出了故事的精髓,则去让观众们去判断。影片中加入了其它版本中删去的情节,如皮普和比蒂或隐或现的恋情,皮普雇佣的小仆人,等等。不觉得有这个必要。
本人评分:6.0。
如果说新的电视版丑,那电影版这对是不用看了。电视版男的娘(男男跳舞)女的显老;电影版男的又乡脸又圆,女的简直就是肥。这两部都只能看配角了,还好配角都不错。比较惊喜的是Pip的姐姐是Sally Hawkins戏份虽少,电视版的姐姐Claire Rushbrook以前在Secrets & Lies里就出色极了,这么多年还是没变
哈利波特剧组么这是
最重要的結尾換掉了!給兩星感情分
海伦娜总是给我很敬业的感觉,她总是演一些神经质的角色,演的都很棒。看过波吉亚家族就超喜欢霍利·格林格,好年轻好漂亮好可爱。电影拍的不错,蛮有小说峰回路转迂回曲折的感觉。电影果然改编了蛮多,要积极一点。
小男孩惠人一饭之恩,后获涌泉之报。神秘供养人竭尽全力让他在都市潇洒历练成为绅士,此间穿插他对故乡、乡里土豪、儿时女伴等情感变化。虽说皮普也曾表现出对出身的嫌弃,后来终归善良轨道。对老汉也善尽送终责任。艾丝不是善类,之前也动机不纯,谋夫产后回来找他,总归感觉勉强。原作翻拍版好多啊。
费因斯总是最棒的,因为他的短短几个镜头,不禁落泪。开头几幕小不列颠的出场实在出戏……
让你们这些屌丝幻想瞎逆袭。。。。话说腐国能不搞基吗?
就像在电影院看电视剧,平庸得令人昏昏欲睡。我们来决斗!好吧你赢了!→一生好基友、我的心是冷的,它不会爱、掷酒杯长鬓角纨绔俱乐部、嫌弃铁匠姐夫在伦敦餐馆丢人(虐)、自制铁戒指、燃烧的婚纱。程序员事先看过南方公园恶搞版。
电影其实拍得还不错,拉叔一出来把别人全比下去了……深刻还需看文字
哇狄更斯的作品,“在荒凉的尘世和冷静的时光里,爱你”
不灵。。。。好好的一部名著被浓缩成2个小时。。。。啥都没交代清楚。。。。。
拍得像个狗血剧了,海伦娜这些年就一直在演同一个角色。
Miss Havisham死得太特么没美感了....
3.5.。幸亏梅姨没演Havisham,还是海伦娜比较适合。。不喜欢estella这大脸盘子大妈似的。然后觉得演Herbert这货好可爱啊!
讲故事的技法没问题,我没看过原著但是完全不影响理解剧情。只是不够打动人,三星。
我从小就很喜欢这个屌丝逆袭高富帅、品格越来越高、最终抱得女神归的故事。狄更斯有狄更斯的励志。海伦娜演绝世怨妇太合适了。。。费因斯刚出场那会儿是伏地魔附体咩
Pip面对变化基本都是秒悟,都不带纠结挣扎的,也可能本来是有但男主的面瘫演技表现不出来;Estella的冷酷或是娇艳由女主那张不知有整没整但都非常像整坏了的伪萝莉脸演出来都说服力不足;唯一欣慰的是配角大赞,竟然还有屎霸~
还是回头看看原著吧
不太好
女主毫无魅力;男主及格水平;费因斯的眼神依旧深邃,加一星;除了没有说服力的爱情和复古成功的场景,就没什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