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的电影还都挺好看的,这部影片的结尾也是非常出人意料。采用两个证人对警方的供述来对比展开整个故事,我真的非常非常相信了男主人公的供述,非常合理,毫无破绽,反而是女主的供述听起来真的很像假的,没想到大结局啪啪打脸。前期捏脚的小细节可以呼应到结尾处的真相,但是居然真的没有拦下来而是跑掉了真的是令我无法想象,这个电影也太敢拍了吧。
感觉值得一看。
反转片 这个电影非常让人联想到 调音师 看不见的客人 这三个片子 调音师在反转片里已经被我封神了 因为好笑节奏快全程无尿点 看不见的客人应该是 三个电影里最早的 非常不错 细节做的非常好 不过我看的时候就知道是反转剧 差不多就知道是谁了 观看体验感不是很好 天作确实开始不知道是反转 但是只要看到正题 就也知道了 和看不见的客人有点像 (当然我不会说太像了🤨) 好在剧情非常不错 后面鞋子的地方真的是高光时刻 估计很多人都能分析出来 当然我已经跟着剧情走了 上飞机拖鞋的时候 才意识到前面做了铺垫 结局也特别好 因为我感觉我和警察一样发现的都太晚了 确确实实跟着导演走了 哈哈哈哈 感觉这个电影好像没有 那两个电影成本高啊 哈哈哈哈 对还想起一个也类似 就是少年派的奇幻漂流 有的时候我真的怀疑是不是一个导演 没人吐槽吗?
去中国的电影院门口逛逛,随便拿起基本电影宣传册看看,无非就是大导演、大手笔、大明星、大投入、好莱坞特效,什么大IP改编,你要是忍不住诱惑,买张票看一眼之后呢,你就会很大声的骂娘,全篇除了几个游戏般的特效,几个硬挤出来的笑料,几个漏漏大腿的小明星或者出来打打酱油满脸褶子的几个老戏骨,其他的都忘记了,尤其是故事情情节不知所云。
中国的导演,功夫都在嘴上,吹牛很在行,讲故事的本领看来早忘了。看看人家印度,别说唱歌跳舞你们比不上,哪天人家不跳舞,开始给你正儿八经的讲故事了,你更加比不上。
这部片子虽然有些通过主角的不断回忆及唠叨强行拉你入戏之嫌,但是三个故事的层级还是扣得很紧的,同时对人性的把握也很到位,就是因为律师的妻子及情人心中有鬼,才被做了替罪羊。
所以,本片推理、逻辑、人性,还有印度高科技的办案手段的匮乏描写的还是很真实的。
说实话,这部电影完全把我拉进了剧情,一点都没有溜号过,也没有尴尬脑残弱智的情节,虽然有些细节在最后没有交代清楚,反转的不是很合理,但至少是部完整让人欲罢不能的精彩电影!
我就想问国产的那些大导演大制作片子,包括最近被吹爆的某某动画片,人物塑造真的合理吗?看着好像没比几十年前的样板戏强多少,人物过于片面化脸谱化,情节更是毫无新意,就搞个炫目特技,就值8-9分?
大家能不能把评分标准拉到一个水平线上?别把国产电影当个儿童一样看待,有点好的就吹 外国电影就拿成人标准来评价,这样对国产电影有啥好处?
什么时候国产电影真的会讲故事了,能够塑造真实的人类了,我才能给一个“服”字!
1、一个车祸受伤的人,为什么要爬到一栋住宅的3楼某住户家去求救?说不认识这家主人?为什么不能拍摄谢卡尔的家就在路边一栋屋里,稍微合乎情理一点会死吗?
2、两个保安换岗时间是20:00,拉肚子的是后一个保安,这谢卡尔19:30回家和情夫发生冲突,几分钟后出门,前一个保安没看见?24:00左右谢卡尔回来,后一个保安就算拉肚子没看见他人回来,他开回来的车子就露天停着你也看不见吗?
3、凯瑟琳从小到大每天都吃的药,重量突然增加了3倍,感觉不到吗?这种治疗心脏病的药,过量服用反而会诱发心脏病,法医竟然不知道?
4、检验科这法医笃定凯瑟琳的死因必然不是过量服药,竟然仅仅是因为他数了药瓶里剩余胶囊的颗数和购买日期相符,有人补放了几颗进去不行吗?
5、他连药瓶里剩余胶囊的颗数都数清楚了,都没发现这胶囊的重量是正常的3倍?
6、依据电影叙述的真相,小说家用钝器砸死了谢卡尔,上有小说家的指纹,却没有情夫的指纹,小说家还说自己也是被情夫用那玩意砸晕的,他这睁着眼睛说瞎话,和客观证据全是矛盾,怎么就成功洗脱嫌疑了?
7、德夫最后通知同事,和机场方面沟通,禁止这趟航班起飞,被小说家一个电话打过来,沾沾自喜的坦白自己杀人的经过,这德夫他妈的听的津津有味,同事打过来的电话都不接了,最后飞机没有被拦停把嫌犯放跑了?
还有太多都懒得写了,之所以花时间写这些,是因为气不过评论里竟然还有人评价说,大家觉得这部戏拍的不好,因为站位不够高,这电影的主题不是说案子,说的是社会现象、政治生态的问题?
呸!装腔作势,哗众取宠
剧情很有意思,罗生门事件。罪犯与被害人完全两套说辞,都是利于己方不利于对方的。逻辑上还算完整,bug出现的并不是很多,一波接一波的反转很过瘾。 能把自己的设定给圆上。
女主从房间逃到楼梯的长镜头很好啊,身临其境般感受到紧张的气氛。
bug:1、女主逃的时候不应该扯破嗓子般大喊大叫吗?这样被救的成功率能高很多。
2、最不理解的一点是,电视台的主持人凭什么说男主就是杀人犯,没问男主人任何问题,短短两个小时就确定了凶手了?还要全城广播,深怕群众不知道杀人犯就在自己身边?印度警察是神牛哇。超神了。
3、本片最关键的证据是鞋上的泥,丈夫12点回来被害后换上的,但为啥法医也说是20点遇害的?
4、众所周知法医检查是否过量是看胶囊数量的,而不是看胶囊里的药粉剂量。
很喜欢坏人最后活下来的电影,很真实,正义很多时候都是迟到的
终于看到一部没有歌舞的印度片了,结尾反转不错,只是有点急....
其实很多情节经不起推敲,和《误杀瞒天记》比起来还是差了不少。
1、私心偏爱的反转片,《看不见的客人》式的层层谎言迷雾,两人各执一词的罗生门案件;2、“有人利用真理获益,有人利用谎言,而我则利用巧合”。
推理的过程有点阿加莎克里斯蒂的感觉
看完《催眠·裁决》再看这部,更觉一路都在不断加星。一出罗生门,无非看如何隐瞒与嫁接,这次天平上上下下间,真能越来越引人。分寸拿捏得好,就连喽啰都有戏感。猜得时对时错,很有兴味。院线电影里,也就只有外片能用这种结局了,虽说过于有恃无恐,差点就败了氛围。还好,顺利收尾。
虽然也是建立在常规刑侦手段之外的真相翻转,但好在存在的环境是经渲染而成的印度无作为警方环境。电影是一个说服人的过程,主角亲身示范将不同意象组合利用巧合打败真相,是绝佳的心理战,也算是非常切题了。两个主角的的叙述感都不错,这个推理的演绎比被拿来比较的《看不见客人》要好许多。
除了印地语跟英语交杂装逼有点烦,整体的套路设置高过那些西班牙烧脑很多,而且比较合理。是的,主演说了,借助巧合
挺好的,很悬疑,最后翻转,真凶逃跑了。
本片确实是一部非典型的印度电影。悬念、谜团、推理、反转才是本片的灵魂。杀人一定要偿命么?答案是逮不到就不用。剧情、对白、节奏推进都相当好。但结局一般。如果多年以后,德夫偶然读了老婆买的涉案作家的新书。然后发现新书里的谋杀情节才是当年凶杀案的真相。这比作家逃逸前自嗨自爆强多了吧……
警察辦案靠臆想,兇手脫罪靠自信
确实是小成本的悬疑推理烧脑片,但是后半程明显发力不足了,总有新的证据出来,刷新警察对于整个事件的认知,但结尾还是有bug。罪犯杀人的时候,死者的老婆特么在哪呢……但印度能拍成这样我已经满足了,至少没有歌舞,我很感激。
又见高智商犯罪片,可惜无论从剧情逻辑还是细节推敲方面,不合理的漏洞都太多了,制作也相对粗糙,最关键的是整个片看起来非常无趣,讲故事的手法过于平淡,不知道啥时候能出现下一部《误杀瞒天记》啊
一个故事用不同的口供反复演绎,看观众更愿意相信哪个版本,话说印度底层警察还在用竹棍抓人,经常在工作时间睡觉。#20180219
为什么最后最后居然不是凶手被抓!!应该再给一个反转啊我的妈!!!我不服!!我不服!!!
满眼《看不见的客人》的痕迹。明明有个最大漏洞,男主说他被偷情男砸了,那验一下那个钝物的指纹和血迹不就知道了。要是没有男主的血迹,那就是他说谎呀。。。
故事情节还是比较吸引人的,唯一遗憾的结局,最后一个乘客应该是自杀女生的父亲,然后毒杀作家。
《看不见的客人》+《误杀瞒天记》,依靠一次次叙述,混淆也寻找真相。把控很好。结尾没有被抓,更赞。
“有人利用真理获益,有人利用谎言,而我利用巧合” 罗生门格局,每个人讲述的都不一样,真相交给观众去猜。演员请就位、坏人逍遥法外系列。
印版蓝光原盘
一个案件,两个证人,同时也是嫌疑人,故事以此开始!通过悬疑推理,层层解谜,以真相大白结尾!总体而言,摆脱掉歌舞的印度悬疑片还算及格!不过剧中的巴格有点多,且结局牵强,让观影效果大打折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