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是一条短评,怎奈超字数了…
以下几点,想到啥写啥
1、Curt Wild这人一言难尽。外形像极了Kurt Cobain,台风像极了Iggy Pop,脾气像极了Axl Rose(坏笑
2、Brian年轻时面对摄像头,可以坦然地为反叛的文化做辩护,最后却变成了吹捧总统的主流偶像,而Curt的表演始终有一种真诚。人总追求永恒,追求一成不变,想用自己的想法改变世界,最后却改变了自己。原以为导演只是想再现一个时代,没想到还探讨了这种话题,看完很伤感。可能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潮流,70年代能让人引以为傲的双性恋身份到了90年代就成了禁忌。但我从不质疑在任何时候人类需要的都是不切实际的理想主义和反叛的勇气,这也是导演想要传达的吧——那枚王尔德的绿宝石,象征唯美主义,象征那个时代的精神,在艺术家手中交接传递着。
3、应该也是抨击了唱片工业(这是激化两人矛盾并导致Curt离开的因素),指出这种制度只会生产服务于消费机器的明星而非伟大的音乐。
4、看完就会知道为什么宝爷极度排斥这片儿。教父和娄娄都把音乐版权给导演了,估计把DB大宝贝儿气得嘴都歪了。
比较想提Brian的第一个造型,是我最喜欢的,从一头长发到连衣裙和长筒靴无一不是中性风格,影射宝爷的Hunky Dory和The Man Who Sold The World时期,他说过性别是流动的。
最震撼的莫过于那句台词:他们搞同性恋不过是附庸风雅罢了。我突然开始明白真正的queer spirit是独立于世不受羁绊的自由意志,就像片头那个属于王尔德的绿松石胸针一样,只有自由的灵魂值得拥有。用了一个公民凯恩式的结构讲述在寻找前流行明星时,记者忆起自己的成长印迹,歌好人靓,同志经典
重看知道DB为什么这么不待见这个片了,简直是把转型以后的他黑出屎......
天啊,当年的伊万长得多么像科特·科本~~
感觉是王尔德在欣赏他的道林格雷
集体嗑药片,各种妖孽
华丽得不可一世。但是堕落才是核心价值。
2000年看的时候叫做《紫醉金迷》,双张VCD,摇滚乐,同性恋,华丽的装扮和舞台,我猜两个男主角是在影射同时期的David Bowie和Igg Pop,相似程度达到了90%~
题材不是我感兴趣的,但没想到98年还能拍的这么华丽。剪辑稍有些乱整体还算流畅,音乐非常不错。Ewan疯起来也不得了,但也正是他的张力让这部作品变得惊艳,小乔歌唱得不错
1.“我们本打算改变世界,结果只是改变了我们自己。”2.亚瑟对布莱恩的调查,既是对布莱恩摇滚一生的回溯,也是对自己青春岁月的缅怀。
某人露的那个奔放,傻眼了都。。。
1 导演头脑混乱, 青春, 同性恋, 摇滚主题一个都没表现好. 不是谁都能导这类文艺片的; 2 JRM演绎的DB也太没巨星风采了, 跟塑料做的似的 3 我饭DB, 这个故事以及气氛距离事实太远 4 T-Rex和Eno的歌很好, Lou给了这片satelite of love估计把DB气得嘴角抽搐了.All in all, a bad fanfic/slash, 白白浪费这么好的题材
David Bowie,Iggy Pop和Lou Reed都不看了,只看Ewan McGregor
Ewan Mcgregor依旧那么抢眼加一星~Jonathan Rhys Meyers撑不起场子还大力输出腻歪减一星~顺凿儿毁了Christian Bale的纯阳元气减一星~毕姨骚献加一星~
..Jonathan Rhys-Meyers / Ewan McGregor / Christian Bale /谁让这仨男人本小姐都特喜欢呢!
Todd Haynes導演貌似是我唯一一位喜愛他主流化之後作品勝過之前的作品的導演,《Far From Heaven》和《I'm Not There.》中日漸成熟的導演技巧和從未流失的靈氣。本片在某程度上搖滾版《Citizen Kane》,只可惜被音樂喧賓奪主,Jonathan Rhys Meyers雌雄莫辯的表演令人印象深刻。
无论是电影或者原声以及演员,都他妈的奇绝了
戏里Brian的造型还有那些八卦……这原型绝对参照宝爷!只说造型,不是我挑剔,你要是看完爷的live拿来比一下就知道了。梅叶的歌声不错,(声线还跟爷挺像嘛~)演的也还好,但和爷比起来身材偏壮脸又比较硬,扮相哪儿有ziggy那般销魂;给我印象更深的是伊万和贝尔的表演。(ps.摇滚圈儿真屌乱。
就这样,一直飞,不要停下,不要凋落,不要回头。
伊万本身就是传奇。
这确是我见过最华丽 最纸醉金迷的摇滚!男主角的扮相简直~~用妖娆不足以形容。“改变世界”和“改变自己”的又一例。(似乎导演是个摇滚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