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疯

HD

主演:潘虹,刘青云,王汝刚,王华英,郭锦恩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大陆,中国香港语言:粤语,汉语普通话,上年份:1994

 剧照

股疯 剧照 NO.1股疯 剧照 NO.2股疯 剧照 NO.3股疯 剧照 NO.4股疯 剧照 NO.5股疯 剧照 NO.6股疯 剧照 NO.13股疯 剧照 NO.14股疯 剧照 NO.15股疯 剧照 NO.16股疯 剧照 NO.17股疯 剧照 NO.18股疯 剧照 NO.19股疯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股疯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1992年,炒股热悄悄在上海兴起。许多老百姓厌倦了平凡无味的生活,开始纷纷投入这个让人疯狂失常的怪圈中。  香港男人阿伦(刘青云 饰)热衷赚钱,因此忽略了女友安娜的感受。随着时间的推移,两人的关系逐渐出现裂痕。安娜不辞而别来到上海,阿伦于是追来这里。失望的阿伦在上海小青年三宝的介绍下,权且借炒股打发时间,也因此结识了公交车售票员阿莉(潘虹 饰)。阿莉和丈夫、女儿住在底层的弄堂里,邻里间吵架拌嘴不断,生活条件迟迟得不到改善。凭借阿伦的指点,阿莉终于尝到日进斗金的快感,她的生活逐渐改善,周围人也对她尊敬有加,只是在这一过程中她渐渐成为股票和金钱的奴隶,沉湎其中,无法自拔……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回乡逗儿水中漫步夜莺Nightbird青山恋父子大变身川军老兵彭国臣艾列伦大酒店第二季夺命血玫瑰功夫熊猫2国语小早,我啊。魔法坏女巫边缘故事2022豪门恩怨1991南宋猎人之决战御街魔法律事务所 第一季荒野三2021骚扰游戏SP秋津VS过特之女妈妈别怪我美国田园下的罪恶讲究人2022穿越美国我们的解救日记

 长篇影评

 1 ) 重看以后印象比较深的几个细节

1、买股票认购证,现在看来就是打新股啊,怪不得要半夜排队抢。三宝和香港人说找人排队买股票认购证要人均100块,承包给莉莉人均50块,莉莉加价到人均60块,转包给邻居人均35块。

2、90年代在“下只角”的市区租房1000一个月已经算狮子大开口,三宝和莉莉谈到1000块一个月,和阿伦说2000块一个月。

3、当时的股市行情显示还没有红涨绿跌,莉莉进大户室穿的是绿色套装。

4、孔雀化工的两次操作,一次是在持续涨,一堆人买,这时候阿伦让莉莉抛掉,抛后没多久就下跌,及早挽回了损失;另一次是持续跌,莉莉想让他拿钱来补仓,最后越跌越多,割肉了。这两次莉莉都是典型的小散户思维,阿伦判断比较准确。电影里还提到上海股市崩盘是因为深圳股市雄起大户涌入。

5、90年代香港人自认为是“二等公民”,没有身份认同感,莉莉和阿伦去大户室,对保安说他是广东抓鱼的。

6、三宝在股市崩盘之后另攀金主搞房地产,当年要是能领悟这种神预测早就赚翻了吧。

 2 ) 论一部神片的诞生,浅析电影《股疯》

伴随近日股市连绵不断的下跌,重温老电影《股疯》,竟发觉是一部难得的神片啊!

影片背景是90年代那个还未被全球化和城乡一体化吞噬的市井上海,潘虹饰演的公交车售票员范莉原本遵循着两点一线,拿着旱涝保收稳定收入的平静生活,却被因市场经济高速发展而产生的新兴事物“股票”裹挟着卷进一场大喜大悲的起伏人生中。电影作为第一波陆港合拍片,安排了两个香港人:分别是刘青云饰演的阿伦和他的香港女朋友,因为他一心忙于事业,没有时间陪女朋友。被冷落的女朋友留下一张字条要分手,就来到了上海。为了挽回女朋友的心意,阿伦也追到了上海。那个时候的上海,股市才刚刚兴起,很多老百姓都去炒股。阿伦在王汝刚饰演的社会小混混三宝带领下也跃跃欲试进军内地股市。

王汝刚将这个掮客形象刻画的入木三分,阿伦需要找人排队买越多越好的认购证,允诺三宝安排人每人100美金,三宝找到范莉,允诺排队每人60块,范莉发展她周边的石库门街坊邻居,每人35块,寥寥几个镜头,将几个人物的小市民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当时上海的股市还没有K线图,只能看在交易市场外不断更新股价的显示屏,为了方便观察股价,阿伦租了范莉家的小阁楼,范莉领教了他们赚大头,自己只有蝇头小利的教训,要求一起跟着炒股票。很快就初尝甜头,赚了不少钱。

至此,范莉那帮街坊邻居,拿棺材本炒股的老阿婆,势利的理发店夫妇,惦记老妈私房钱的姐弟,装瞎的瞎子,不傻的傻子,纷纷赌上一家一当,跟着范莉一起炒股票,描绘一幅芸芸市井众生相。

范莉和阿伦都在股市收获颇丰,但俩人的生活却没有因此而好起来,范莉希望通过炒股让全家过上幸福生活,无奈却因为和“书呆子”丈夫之间贫富差距导致的“女尊男卑”而渐行渐远,阿伦为了挽回与女友感情而来到上海,却又一再因为忙于赚钱炒股耽误了与女友修复感情的机会,有一幕场景让我印象深刻,阿伦与范莉在某只股票胜利赚钱后,在咖啡厅庆祝,表面上两个人举杯交欢,却又不禁面入惆怅,各怀心事,似乎赚了钱,但内心并不快乐,庆祝过后,阿伦一人回到空荡荡的宾馆,房间很大,也很安静,他一头躺倒在床上,喜悦的事却无法和喜欢的人一起分享。。。

影片的高潮在于,范莉的丈夫为了挽回所谓的男性尊严,用老同学房子装修款全部买进股票,准备搏一记,范莉和他的街坊邻居也在苦等阿伦送来救命金,全部夯进股市,而阿伦在准备送钱路上看见女友和别人暧昧,醋意之下打了一架,似乎心灰意冷放弃炒股。怎奈天意弄人,“孔雀化工”(听名字好有年代感的股票)一路狂跌,将范莉、邻居们、范莉丈夫的钱全部化为泡沫。范莉的丈夫巨大打击之下准备在阿伦居住宾馆楼上跳楼,还指定临死之前要和阿伦谈一下。 此时影片用荒诞手法描绘的人世百态,宾馆楼下有人在撒钱,宾馆楼上有人却因为钱要跳楼。

当然最终还是皆大欢喜结局,每个人都放下心中执念,回归正常生活中,范莉和他丈夫乔迁新居,搬到浦东,阿伦和他女友也回到香港结婚生子。

在南浦大桥上,范莉再次碰到三宝,他带着巴西来的人在投资房产,他对范莉说:以后做房地产买卖那是大有作为啊 南浦大桥下面都是黄金宝地啊。。。影片结束。

这可是1994年的电影啊,当年三宝指着的地方就是现在的浦东滨江,他神预言了中国房地产的今天,对了,当年刘青云是演完《大时代》里面的方展博后,马上来内地继续拍《股疯》。

 3 ) 股疯

今年上影节第一部片子。之前并没有看过这部片子,但莫名对一些片段有记忆,特别感兴趣。此次上影节放的虽然不是沪语版——说实话也是比较可惜的一点——但还是相当有意思的一次观影体验。

胶片的保存状态很糟糕,所以画面红红的,不时有斑点、虚焦甚至整个断片的情况,不过平时挑剔的观众似乎看到胶片这副破样也就不计较那么多了,看得都很愉快。画面的残破更添影片拍摄的那个年代的怀旧感,开场潘虹坐在巨龙公交车中门后的卖票员位子,头上搭块毛巾,摇着小旗子的样子实在太复古了,一下子让人想到小时候坐上海公交车的场景。还有车子驶过南京路的天桥转盘,我的天,满满的童年记忆啊。对我来说,看这个片子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想看小时候的那个上海,如愿了,太难忘了。

让人想不到的是片子不光场景让人怀旧和回忆,对上海普通小市民的日常刻画简直让人惊喜。石库门房子邻里间偷水和拌嘴,算着丈夫出差天数给草纸的妻子,邻居给女大款巨巨献上的桔子水利乐包,甚至是潘虹的玻璃丝袜都让人笑出声,简直是太细节入微太有意思了。我不是一个笑点低的人,但是这个片子里的笑点实在太多,且都很坦率自然,看这个片子好几次笑得拍大腿,并且本场观众似乎大都是上海人,全体看得不亦乐乎,笑点也是相当整齐一致。

一直觉得刘青云不好看,但是看了几个那个时代的港片包括这部以后,慢慢觉得他还是挺有魅力的。虽然这部片子里总有种港人高于上海小市民的感觉,略让人有些不那么舒服,但是天台上刘青云劝欲跳楼的潘虹丈夫的那段话也算是强行洗白吧,囧囧的。想来还能气顺地看这个片子到底还是因为这是过去的上海,90年代初的上海让人意外地破,想想这也就25年的功夫,香港和上海,港人和沪人......这发展速度真是惊人啊。

给潘虹打call! 一直都挺喜欢她,因为早先就看过她年轻时的照片,惊艳。片子里的潘虹还是很美,长得很有气质又很大气,在一个喜剧片里的演技也很了得,举手投足每个小表情小动作都是自然的戏,到底是上海人哈哈。

还有一点必须要说的是,这个片子中刘青云下榻的酒店是现在上海影城边上的银星皇冠假日酒店。我说怎么布局这么眼熟,在电梯里就觉得似曾相识,原来竟然是在跟上影节也很有关系的银星拍的。那银星也真是够老的,那么多年下来都没什么变化,果然是破。最有意思的,片中刘青云给前台打电话转接他那个女朋友,房号是2088——走出影院,迎来上影节开始的第一天,那个房间里住着我早上刚见过的另一个电影人。神奇的一天,神奇的一部电影!

2018-6-16 7.5/10

 4 ) 资本冲击下的文化反思

改革开放股市初入中国时的人间群像——狂热、分化、矛盾随着资本涌进了社会主义的土地上,冲击着这个茁壮昂扬的民族。

现代化资本运作的到来几乎是必然的,本片正以家庭的视角呈现并审视了这个过程中资本对人的异化,同时又探讨了许多我们早已习以为常却值得怀疑的价值。以女主人公为例,一方面股市的暴利与投机使她陷入贪婪与浮躁之中,忘乎所以;而另一方面,这恰恰又暴露出了她作为女性在家庭中所受到的压迫,社会主义生产中的身份鄙视链,以及传统观念中对于功利主义十分暧昧的打压。人们表面上厌恶投机者的浮躁,可只要有机会,又或者是不得已,也都渴望跻身其中实现自己的目的,正如在全片中最“正直”的角色,她的丈夫所做的那样。

让我们来进一步追问这位丈夫,他为什么骂妻子是“贱人”,又为什么要去跳楼?是简单地厌恶投机,还是背后有着更深刻的男权、社权心结作祟呢?或许他真正无法接受的是一个妻子比丈夫强,一个在公交车上卖票的工人凌驾于自己这个知识分子、干部之上。他最终还是屈服于这套新的价值体系之中了,并试图从中重拾一份知识分子的骄傲和一个丈夫的雄伟,可他失败了,失败后便像个孩子似的撒起泼来。但这并不能怪他狭隘,因为股市的到来剧烈地颠覆了他从出生以来就被灌输的一切价值体系,他不过是时代浪潮中的一个缩影。

再说回妻子,有了股票,她成了一个不称职的母亲、不顾家的妻子,却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尊敬;而没了股票,她就又要变回那个受人挖苦的售票员,那个勤恳持家、终日操劳的小妇人了……

可见,股票的涨跌只是表象,在其背后,资本的异化和传统的禁锢之间存在着深刻而复杂的矛盾,并没有简单的是非对错,经济冲击的背后本质上是文化的冲击。当国门的开放终于使二者相遇时,我们的思想也注定将迎来天翻地覆的变化。

当然,影片中的种种矛盾最终通过“家庭”这一中华传统元素达成了和解,然而这份和解却来的太偶然、太美好、也太理想主义了,以至于像是一种幻想式的反讽。或许这正是作者想表达的,也是为什么影片的最后把观众的目光引向了房地产——股疯渐渐平息了,可资本之风早已经拂过了共和国的每一条江河。

沿途的人们注定为之疯狂、挣扎、变革。

 5 ) 一张张草纸都要算得清

  回忆《股疯》这样的电影首先是愉快的,全忘记这本来也许是个很悲伤的故事。

  一面是丈夫跳楼,一面是未婚妻离心。一面是倾家荡产,一面是别人还一股脑地希望你再多多赚钱。但为什么是愉快的呢?自然不仅仅是因为隔岸观火。

  对白

  首先这个电影打动我的是上海话。讲起来生活中我的普通话还常常被认为是新上海人,我刻意少说上海话的一个原因是这样可以少说脏话。因为只有脏话用自己的方言来披挂才显得刀光耀眼。因为其鲜活,因为其有只有一方一水的人才明白的日升日落。

  电影里邻里之间讲上海话,宁波话,绍兴话,苏州话,苏北话,香港人之间讲广东话,老板和属下之间说美国话,乱七八糟的音符却异常相安无事,犹如自行车从一条马路到了一条弄堂。

  很多细节场景非一句方言不能入肉,入了肉还能透出狠来,刺出血后又轻轻地吻一下。都经过国语翻译,就如开水泡了毛蚶,卫生自然过关,还有什么鲜嫩可以入嘴。

  场景
  这里面的弄堂——布高里其实还算是好的,如果不是塞了那么多的住户,其实还是非常整齐响亮的石库门。但上海的东西差不多都是本来是好的,但人越来越多地堆在上面,然后是人带来的垃圾,人带来的油腻,自然还有人带来的记忆。

  里面一个徐家汇,一个南京路,都是上海喧哗的地方,一个拍的是上午的嘈杂,一个拍得是夜晚的清寂,前面是市井们活得真,后面是香港朋友谈恋爱,苦得假。这个电影最有问题还是所谓的香港感情风波,颇有开放前想象香港不是特务就是妓女的味道,虽然演员这次算是原汁原味,但和浓酱重汤的上海描绘相比,薄得见得到看官摇头的脸。

  里面的小阁楼,小厨房是搭景最漂亮的地方,似乎能闻得到油烟,似乎能听到偷电偷水的街坊心跳声。真实不是复印,而是透过一面斑驳的镜子,熟知的人总能从脑子里拼出最准的图景来。

  情节
  据说香港重播《大时代》都会带来股灾,而我们在五千点的时候重看这部电影,还有那些疯狂吗,还有那些狂喜吗。人来人往,春暖花开。

  电影开始就是香港人想散散心,上海穷人想翻身,两股力气用在一起可谓“路边的野花大家一起采,不采白不采。”就如电影中大家高声一起这么卡拉ok一样,如果投资也变成自娱自乐,自然会有曲终人散,大家呼天喊地的一天。但毕竟电影总是不会赶尽杀绝,于是股票的本金还在,去浦东的新房也还买得起。

  电影告诉你的艰难刚刚好,知道如果生活中也如此这般就不会有happy ending,但刚碰到这根线最终还是给你个嘻嘻哈哈。

  表演
  电影里最叫人喜欢还是潘虹和刘青云。

  潘虹除此之外还演过一部叫做 走过冬天的女人 的电视剧,也是很土俗得那种。浓妆艳抹敢来,蓬头垢面也无所谓,一会儿和老公戏谑,一会儿站在粪车上和人吵架,跋扈的面目下是和老公一张张草纸都要算的艰辛,剔个牙哪怕手势完全错了又有什么关系。大哭大闹,七情上面后却让你看到日子还是要过下去,昨天全没有关系,穷人也许没有回忆昨天的富裕,往前走,一步都松不得。

  刘青云1992年刚刚拍完《大时代》,1993年到上海拍这个正好借用他自己的一句台词:我在香港那么多的钱可以应付,上海这些钱对我来说,用你们的话就是毛毛雨。他在里面也有和老婆的老板打架,也有对合作伙伴的老公说:你的老婆孩子管我什么事情。他知道自己是个外来的人,所以从头到底都站在旁边,可以和大家一起笑,却时时记住自己是个外来的人。

  结局自然都如书一样的可以翻过去,人生都是如此,喜剧悲剧又有谁会在乎呢?

 6 ) 电影《股疯》—— 牛市里的众生百态

巴菲特说别人贪婪我恐惧,别人恐惧我贪婪。

但是时间最公平也最残酷,公平之处在于她如实的记录过去的种种,以备后来人鉴之。残酷在于,无论历史为我们呈现多少的经验、血泪和教训,在时间面前,也会渐渐趋于平淡,最终泯于众人矣。

有人说过历史在于铭记,然而,在时间的洪流里,历史注定只能被少数人铭记,被大多数人咏叹却抛诸脑后。

今天想谈的这部片子,豆瓣上的评分只有7.6分,在别的一些平台上的评分更低。但这并不妨碍它是一步好片子。这部电影的现实意义远远大于它的艺术成就。甚至在近20年间,如此具备强烈现实意义的影片也是凤毛麟角了,我们且看且珍惜吧。

这部电影的名字叫做《股疯》,字面意思,股市里的疯癫百态。最为癫狂的时候不是熊市的最低点,而是牛市的后期。为什么呢?熊市的后期,往往市场一片惨淡,这个时候,广大股民们看着浮亏一片,反而拿出老祖宗教导的阿Q精神:爱咋地咋地吧,老子不管了。所以熊市后期反而是各个练得修身养性,远离股市,一门心思踏实赚钱了。

可牛市后期就不一样了,全线飘红,身边的人啊三口不离股票,你就算是不懂,也在和其他人的唠嗑中恍然觉得自己也是半个专家了。再然后,看着几天50%以上的收益,甚至2-3天翻一番的神鬼操作,说不动心的大概就只有修炼大成的真佛了吧。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到资本家获取剩余价值时的心理:如果有100%的利润,资本家们会挺而走险;如果有200%的利润,资本家们会藐视法律;如果有300%的利润,那么资本家们便会践踏世间的一切!

所以,利益催生欲望,高额的利益催生贪婪,又快又高额的利益催生什么呢?那就只有疯癫了。

《股疯》这部电影上映于1994年5月,主演是刘青云和潘虹,李国立执导,虽说是香港艺能电影有限公司和潇湘电影制片厂合作拍摄的,但这部电影可是地地道道的港片底色。

1992年,还有一部香港电视剧大家应该都耳熟能详,也是和股市有关的,而且之后每次这部电视剧重播的时候,香港的股市就会下跌,似乎掉进了一个奇怪的“丁蟹”怪圈。大家猜到这部电视剧了吗?没错,就是《大时代》,由刘青云和郑少秋主演。1992年的刘青云刚刚拍完了《大时代》,紧接着转场到上海拍了电影《股疯》,用一句电影里的台词特别贴切:“我在香港那么多的钱可以应付,上海这些钱对我来说,用你们的话就是毛毛雨啦。”一句话说明了自己的身份,也间接说明了上海和香港那时的关系。

而那一年的上海又处于什么样时期呢?我们必须了解那个时代的背景才能看到这个电影强烈且宝贵的现实意义。

1978年11届三中全会之后,中国开始进入了改革开放的进程。到1990年,党中央和国务院从中国经济发展的长远战略着眼,又做出了开发与开放上海浦东新区的决定,中国的对外开放出现了一个新局面。

同年12月19日上午,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开业,时任当时上海市市长的朱镕基出席了开业典礼。半小时后前市收市时已成交49笔,面额为5879008元。上海股市真正火起来是1992年邓小平南巡之后,当年5月21日上海股票交易价格全部放开,由市场引导,从21日至23日,股票价格一飞冲天,3天内暴涨570%,这一天被称为中国股市真正诞生的一天。在很短的时间里,上海股票平均上涨三倍有余,后续的深圳股市的各只股票更是创造了10-20倍的惊人涨幅。可想而知,当时的市场有多火热,人们就有多疯狂。

《股疯》正是讲的这一时期的上海股市。在影片里呈现了几类不同人物在大时代下的表现和结局。

首先是潘虹饰演的范莉,她代表的是有脑子的上海市民。她有强烈的上进心、八面玲珑的泼辣手段和对时代气息的敏锐洞察力。最终在这波股市的疯狂行情里,她从一名月薪只有500多元的公交车售票员一跃成为了股市大户,净赚几十万,成功搬离了局促的上海小弄堂,住上了有抽水马桶的大房子,完成了自己的阶级跃升。

其次范莉的老公是一类,他代表的是两耳不闻窗外事的普通市民。觉得自己有个漂亮的老婆和可爱的女儿,挣的工资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单位给分的房子也是楼里位置最好的一间,还有什么不知足的呢?他有知识分子的孤傲和清高,他看不上资本家金钱的铜臭味,因此他提前预设了老婆挣来的钱是不会干净的。最终,他被金钱的强烈冲击瓦解掉了自尊,私自挪用朋友的20万元投入股市,血本无归,走上了跳楼的绝路。后来被救下,用老婆的钱填补上了空缺,一家人高高兴兴的乔迁新居,这是后话。

再次影片中范莉的搭档,从香港来的阿伦(刘青云饰演)和他的女朋友是一类。他们代表了那个时期香港的高知分子,精英群体。或者说是那个时期上海对香港的印象。他们西装革领,能够熟练运用粤语和英语,入住5星酒店,在股市中像先知一样预知趋势,随随便便一年之内本金便翻几番。当然影片为了突出戏剧冲突对这类人进行了夸张处理,如果真要有人可以像阿伦这样熟练的操作股市,那也就不会有那么多股市衍生出的人间喜剧或悲剧了。

最后一类,也是最有意思和最值得回味的一类,范莉周围的市井们。这类人代表了没脑子的普通民众。现在有了个更贴切的词儿,叫作“韭菜”。导演在刻画这类人的时候非常厉害的加入了年近古稀,只有2万元棺材本的老阿婆,做不了什么其他事儿只能帮人倒马桶的哑巴和走街串巷、消息灵通的瞎子。还有前脚为了一点水和阿莉吵翻天,后脚就上赶子帮阿莉打牛奶的女邻居,自家有理发店瞧不起阿莉的个体户,政府单位里利用职权之便帮阿莉保留职位,请阿莉帮忙炒股的上司。这些人涵盖了政府、小职员和经商个体户,甚至涵盖了正常人和残疾人,可以说导演安排的角色贯穿了各个阶级和三教九流。但是这些人面对“股市大户”阿莉时的表现却同出一脉,这一脉就叫做人性的从众和市侩。

影片中的这四类人,无一例外投身到股市,除了刘青云饰演的香港来的股市操盘手之外,其他的人对股市可以说是一窍不通,但是他们照样敢把棺材本、全部家当投入股市,甚至挪用公款进行炒股。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这背后有几倍的利益驱使,也更因为一句可以说服大多数人的话:别人都在炒。

影片的最后,上海的股市一泻千里,阿莉的50万元包括其他人委托阿莉炒股的钱都赔的一分不剩。于是那些曾经簇拥着阿莉的人,甚至说用关系胁迫着阿莉炒股的人们倒戈了,他们气愤填膺的去找阿莉算账,去搜了阿伦的房子。他们痛心于阿莉把自己的老本都赔光了,却没有任何一个人觉得自己有错。

雪崩的时候,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如是而已。

导演终究是善良的,影片的结局是阿伦还留着100万的盈利没有投入股市,每个人的本金不仅保住了,还至少翻了一倍,皆大欢喜。可是艺术嘛,终究是来源生活,高于生活的。

影片最后,导演借三宝的口在1994年预言了上海滩即将开启的波澜壮阔的房地产市场。Mr. market总会找到放钱的地方。

2018年过年后,大盘在短期内震荡上升,目前已经站上了3000点。今年以来,涨幅已近30%。年初刚开始涨的时候,很多文章都在说只是阶段性反弹,牛市的条件还未具备。而现在这些文章的口径已经转变了。

借用一位大V的话说:“现在这样,已经没法说不是牛市了。”

 短评

比《爱情神话》还灵! 别说这三宝有点东西的,90年代知道在浦东投资房地产!

9分钟前
  • 五角飞碟
  • 力荐

刘青云, 潘虹,王小毛....有趣的组合...有趣的电影...似乎讲大陆股市的电影很少吧

14分钟前
  • lcsun
  • 推荐

三星半。热闹掩盖了不少的瑕疵,本作有明疯的人阿莉,潘虹演得层次分明,除了她觉得疲惫开始担心转折的桥段太粗糙之外,她实实在在的表演出了一个拥有虚妄的热情的人,尤其第一次挣钱回到阁楼面对刚出差回来的丈夫的那场戏,十分华丽,很多场戏她技艺高超,但那场戏简直如神君天奏。其次是两个暗疯的人,一个阿伦一个阿莉的丈夫,他们都是由一个理性被情绪拨弄变得失态,最后有了跳楼戏,这两个角色基本各有各的牵强,刘青云没演明白转变,丈夫的角色又写得太蠢,所以结尾泄了气。香港导演善于处理情绪,几场大戏都渲染得不错,加上潘虹细腻写实的表演,她把那种港式的幽默消化得很好,用自己的东西表现了出来,这样两全其美的做出了一部不错成色的电影。

17分钟前
  • Morning
  • 推荐

股疯这片子简直是一代神片。论股市,其剧情即使到今天仍然在一次次地重复地上演,今年的状况尤甚。论上海历史,它用电影镜头记录下了90年代那个还未被全球化和城乡一体化吞噬的市井上海及其生活细节。而最牛逼的是,影片最后王小毛站在南浦大桥上指着浦东滨江地块预言了中国房地产的今天。

20分钟前
  • 空想特摄兔男郎
  • 力荐

资料馆2013.7.24.7pm “你是一个中国人,我算什么,我不过是个香港人”,第一波陆港合拍片高峰。潘虹神演技,凌厉泼辣潇洒,无论在公交车、弄堂里还是大户室都妙不可言。新股发行时排队买认购证那场戏被挤着压倒玻璃上的脸,理发店里的小会议等镜头设计都很棒。看了此片而炒股或在浦东买房的都发了吧。

22分钟前
  • xīn
  • 力荐

通过香港导演之手,拍出最最沪上风味的时代剧。悲剧搭台,喜剧开唱。其实无关悲喜,这是属于中国人的最朴实而难忘的一段记忆。故事细节落实到具体叙事节奏都赞得没话说,演员的表演浮夸而真实。另,那个时代真的没有烂片诶。

26分钟前
  • 华盛顿樱桃树
  • 推荐

能把一出夸张的讽刺剧演好,有不被指责,需要的可不是优秀的剧本,而是一位优秀演员的勇气。潘虹是上个世纪至今中国最伟大的女演员之一,被如今的年轻观众称之为中国的杰西卡·兰格,戏路却比这位美国远亲要宽的很多。《股疯》中她对于复杂琐碎人物关系的处理让人惊叹,不时为她的才华所倾倒。

28分钟前
  • MovieManic
  • 力荐

很多年后,我还记得潘虹在公交车上用钱砸人的片段。当时刘青云应该是才拍完大时代,本片中他和潘虹的故事发生在上海,这是当时还不满十岁的我最早对上海的感性认识。外滩、南京路、石库门、股票、逐金、小市民……

31分钟前
  • 超越
  • 推荐

稍带夸张的真实记录,然后这种生活电影在公开的电影市场就绝种了

36分钟前
  • 时光旧影
  • 推荐

小时候只觉得,这个片子很好玩,昨天又看了,觉得怎么一个香港导演怎么把上海人的心理,上海的所有东西拍得那么好,那么深入,那么贴切。后来我想,可能天下的事情都一样的,

39分钟前
  • 夏天yi退瓣大树
  • 还行

是个做社会文化研究的好案例。影片戏剧化的表现了炒股狂潮,这个在上海新兴的令人上瘾的外来物。同时,影片又内在的显现了大众价值观中的盲目趋同,利益扭曲人心的影响,,女性作为第二性被附上的禁锢职能,以及香港-内地关系。但其实这些方面都表现的模模糊糊。

44分钟前
  • 杨小槑
  • 还行

载入史册的历史经典。太还原生活的点点滴滴了,作为80后表示,这部电影就是真实生活日常,虽然剧情夸张浪漫了一点,但是90年代改革开放初期大陆就是酱紫。现在看看,中国简直就是从越南变日本的即视感,日新月异飞速发展,都是人才都很牛。还有潘虹演技真的太好了,妥妥的大女主即视感,她要是多拍点这种精准对位自己风格的戏那得多好啊。刘青云代表的香港,和她代表的前卫大陆城市的文化价值碰撞,这种先锋电影只有以前的国产片才可以看到,真的很自豪了,这才是代表中国电影冲出亚洲走向世界的典范!

47分钟前
  • 外星纪-南庄座.
  • 力荐

极度切题的经典老片 时值国内改革开放股市刚刚兴起 一夜暴富的黄粱美梦确如片中让广大群众疯狂不已 大赞潘虹的搞笑泼辣形象 摆脱悲情苦命女性形象的潘大姐演技更为传神气场 90年代正是改制最明显的时候 于是就有排队买认购券 排队交易 盯着大屏幕看行情的场面 现在虽然有了电脑网络之便利 本质上不会变

52分钟前
  • 李小庫
  • 力荐

还记得那只孔雀化工吗

57分钟前
  • 半日光辉
  • 推荐

上海热。结尾的卡车,直接穿越到了《万箭穿心》

1小时前
  • 木卫二
  • 推荐

【中国电影资料馆展映】胶转数版。剧作夸张了股票上涨/下跌带来的一夜暴富/一瞬全亏结果,且两对男女如过山车般的情感关系处理也很狗血。不过角色设定很是鲜活立体,男女主角一冷一热的性格形成鲜明的对比。潘虹刘青云演技极佳,各有风格。粤语配音部分好评,但国语配音太浮夸过火。影片记录了90年代初上海的面貌及国人的精神状态,却无沪语元素,十分遗憾。结尾目光投向浦东,且预言了火箭蹿升的房地产业。三星半

1小时前
  • 汪金卫
  • 推荐

“野火烧不尽,韭菜割又生”。即使是25年后看这个故事,竟然也不觉得突兀和荒唐--原来大家都疯了20多年。“方展博”前脚在《大时代》杀了丁家个片甲不留,后脚在上海深陷小老百姓的患得患失中。结尾阿莉家响应振兴新上海的号召,跨过南浦大桥踏进了新村;吃肯德基的三宝下步又是要来帮巴西来的表叔炒楼,一则关于生活的寓言。

1小时前
  • 基瑞尔
  • 推荐

股票最早启蒙片~话说我昨晚还梦见我买基金几天赚了30%。。。

1小时前
  • 琉璃不想动脑筋
  • 还行

活着干嘛,跳楼吧。@资料馆

1小时前
  • 把噗
  • 还行

合拍片。CCTV看过好几次了。潘虹演技就是好。刘青云卖萌。还记得那句点睛的台词,潘虹接受采访的时候“作为一个投机者,不,投资者”。带出的还有香港和上海的奇妙连接,以及今天依然成立的现实意味。

1小时前
  • 胤祥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