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安装高清版[一起看]电影APP
标签:Home/2018-06-14 我的评分:8.0
如果不是看了简介,从头至尾,我都没觉得小孩子有什么病症,那只不过是更调皮一些罢了。
孩子的眼睛看世界,世界的确不一样。 在孩子的眼里,妈妈是一个数学文盲,但这与“她是一位优秀的妈妈”没有丝毫关系,相反,这位普普通通的妈妈非常可爱与伟大。
岁月沉淀后的张静初比初出茅庐的《孔雀》里的张静初多了烟火味。
前几天看了张静初主演的电影《我的影子在奔跑》,影片主要讲的是一位母亲抚养患有艾斯伯格症儿子的故事。首先说一下艾斯伯格症吧,属于高度自闭症,有以下病症:1)在交流和沟通方面,一般没有明显的语言和认知方面的滞后或障碍;有些会有动作方面的问题,如走路不稳等。 (2)在社会交往方面,与自闭症的诊断标准完全一样。 (3)在行为兴趣方面,与自闭症的诊断标准基本一样,如也会有狭隘与强烈的兴趣,会作重复刻板的行为动作;但他们较少对物体的某一方面或玩具的某些部分表现出不正常的专注与执着。 (4)这些障碍不属于其它的弥漫性发展障碍,也不属于一般的精神分裂症的强迫症等。
修直便是一个患有这种病症的孩子,不会社交,但对物理数学有着偏执的喜欢和天赋。他会通过天气预报推测出飞机停飞,他会拿着妈妈的策划书求证圆周率,他也会为了打一桶水花68元打车。其实艾斯伯格症的孩子是因为自己的世界太丰富,所以他们只会对自己在意的东西有狂热的追求。在片中有这么一个片段,当同桌跟修直说到同学恋爱时,他的内心活动是这样的“我四岁看《海底世界》时,就从鱼的交配过程了解到两性世界。”但不会社交就会与周围变得格格不入。 所以修直需要一个人来把自己拉到正常的社会大环境中。而这个人只能是妈妈田桂芳。
丈夫去了美国,田桂芳为了儿子选择留在国内。一个女人抚养孩子本身已经很不容易了,而修直还是一个患有艾斯伯格症的孩子。幼儿园的时候,为了修直不被劝退,田桂芳停了自己的工作,在幼儿园免费当清洁工,为老师送礼品,从而保证了修直顺利幼儿园毕业。因为修直求证圆周率破坏了策划书,导致田桂芳失业。我想当时田桂芳是崩溃的,单独抚养孩子已经很不容易了,再加上失业。生活的不易把她压的喘不过气来。同样因为修直,田桂芳放弃了优秀的李亚辉的追求。对于田桂芳来说,修直就是他的全部,修直就是她生活的意义。但为了修直的前途,田桂芳同意了修直去美国留学。
剧情并没有什么大波大浪,田桂芳的这份母爱也一直显得很平淡。但这份平淡反而能透出真实!其实在生活中,我们的母亲也是在平淡中爱着我们。当你失落时,跟母亲聊一聊,她会给予你关怀;当你得意时,向母亲讲一讲,她会比你更激动。母爱是细腻的,我们生活中的任何微小举动都可以都会被母亲看在眼里。母爱是不计较的,即使我们如何冒犯,她依旧会爱你如初。
所以,请不要辜负这份爱!努力,做更好的自己,回报母亲!
《我的影子在奔跑》剧本写的真的好,很对我的胃口,一个自闭症家庭的故事,没有刻意煽情,虽然张静初饰演的妈妈田桂芳从头到尾眼泪就没断过,但是没有嚎啕大哭,没有展示出一丝绝望,能感觉到她的哭是一种情感的自然流露,不是为了博得同情,反而是生活的艰辛中折射出许多幸福和快乐。同时,本片没有执意批判社会对自闭症孩子的偏见和反感,在田桂芳的坚持下,排斥最强烈的幼儿园老师们慢慢接受了修直,后面修直在数学方面的天赋被别人发现和肯定,他亲生爸爸要送他出国留学,说明自闭症孩子也能闯出一片天,给人以鼓励和希望。
本片的幽默手法深得我爱,台词和剧情相互服务,没有道理不讲逻辑的话都被验证成真理,笨笨的连卖废品都算不清钱的田桂芳,却总是知道修直心里在想什么,这在修直眼里不可思议,也是魔力,所以尽管他从不表达对田桂芳的爱,尽管只是田桂芳田桂芳的呼来喊去,尽管他永远是冷漠脸,尽管他总是笑田桂芳笨,但是他完全离不开也舍不得田桂芳。他对妈妈的爱,是最最最深沉的。
全片确实没有高潮,结尾也没有升华,让人感觉这就是身边的一个故事,而不是一部电影,见证已是意义。故事很平淡,也很幽默,让我记住了数学很差但异常坚强的田桂芳和他的天才儿子修直。
上帝无所不能,所以他创造了母亲。母爱的伟大之无与伦比相信每个作为孩子的我们都能够有所体会。
在母亲节之际,小编我给大家推荐一部冷门佳片,相信大家看过本片之后能够对母爱产生新的共鸣。
这部电影的片名叫《我的影子在奔跑》。
电影最早放映是在2013年的柏林电影节。不知因为何种不可抗力的原因一直拖到今年的1月16日才在国内悄无声息的上映。最终,本片在国内只拿到了37万元的票房成绩。
这部电影冷门到了什么程度呢,目前豆瓣7.3分,只有936人评价看过。
虽然本片如此的冷门,且被雪藏了5年,但本片所获得的奖项却着实不少。
本片的女主演员为张静初,且整部电影只有这一位明星卡司。
张静初也凭借本片拿到了多项最佳女主奖项的提名。
撇开那些负面的八卦新闻,张静初的演技还是可以让人放心的。无论是冯小刚导演的《唐山大地震》还是顾长卫导演《孔雀》,张静初的在其中所扮演的人物角色形象都给观众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
张静初在片中扮演一位名叫田桂芳的母亲。
田桂芳是一位刚刚生下宝宝的母亲,却被丈夫所抛弃,从此田桂芳只能自己带着宝宝修直,母子相依为命。
修直是一个爱调皮捣蛋的孩子,幼儿园上课期间总是倒弄课桌盖影响他人,要么就是躲在柜子里让所有人都找不到,甚至还用放大镜聚光的原理把纸给点燃了。
幼儿园的老师都表示自己无法管教这样的小孩,希望田桂芳能把修直给直接领回家。
通过医院的检查查出原来修直患有一种名叫艾斯伯格综合症的病。
这病俗称“天才病”,是自闭症的其中一种。症状常表现为:人际交往困难、语言交流困难、行为模式刻板仪式化、兴趣爱好局限特殊、动作协调性差等。
这些病症状态修直几乎每一项都占据了。
田桂芳认为越是这样,越应该让修直在孩子堆里成长,这样才能改善病情让他学会如何与别人相处。
为了让修直能够重新回到幼儿园,田桂芳放弃了现在的工作,免费的为幼儿园当保洁阿姨并且与幼儿园的所有同事都保持着最好的关系。
因为只有这样幼儿园的老师才不会因为修直的特殊性且难以管教的原因而放弃修直。
在田桂芳的努力下,修直终于从幼儿园毕业而进入了小学。
让人没想到的是,修直上小学的第15天,就被叫家长去学校了。据说这是小学开办35年以来,学生被叫家长的最快纪录。
田桂芳来到学校看到修直在太阳底下罚站,二话没说跑去老师的办公室大闹了一顿。她害怕修直在太阳底下中暑,她心疼自己的孩子。
田桂芳后来有了一个爱慕者,修直叫他叫李叔叔。
李叔叔为人和蔼且工作稳定,田桂芳也很希望能与他一起照顾修直。
不料李叔叔因为工作的原因,他想要带着田桂芳一起去天津工作,把修直交给自己的母亲照顾。
田桂芳怎么能忍受别人去照顾修直呢?她当场就发飙了,撇下李叔叔与李叔叔的母亲扬长而去。
离开了李叔叔的田桂芳只能一边拮据的过日子一边照顾修直。
就这样,田桂芳辛辛苦苦的将修直拉扯到了高中。
到了高中的修直仍然不让田桂芳省心,比如家里停水了,田桂芳让修直去打水。修直直接打出租去了外婆家打水,来回的车费钱就是68元,就为了打一桶水回家。
之类的例子还有种种,这里就不一一举例了。即便是这样,田桂芳仍然包容着修直。
电影的最后,修直的父亲突然出现并且表示愿意带着修直出国留学。
出国的前夕,田桂芳含泪送别了修直,电影在这里也慢慢的走向了结局......
其实纵观整部电影,本片并没有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完整主线情节,也没有一个电影故事所应该有的起承转合,甚至在剧情安排上也没有大的矛盾冲突。
但令人意外的是,电影看起来却并不乏味,反而作为观众有着极强的代入感。这可能归功于电影中的大量的素人演员以及极具市井气息的人物台词与故事情结。
再加上全程素颜出镜的张静初也发挥出了自己应有的演技,让自己的人物形象与田桂芳这个角色高度重合。
电影并没有刻意地进行煽情与催泪,也没有通过卖惨的方式去表现母亲的辛勤付出。
相反,虽然修直所患有艾斯伯格综合症这一特殊的病症,但里面修直与田桂芳之间许多日常的对话与情节几乎是每个普通人能够体会到的日常生活。
母亲与儿子日常争执的情结甚至可以小到挤牙膏与穿袜子!
田桂芳会因为修直挤牙膏没有好好地从下至上挤,亦或是修直出门太急而穿上了鸳鸯袜而对修直进行几乎每个家长都会有的啰嗦与教育。
而修直也会因为田桂芳在没经过他同意的情况下打扫了他的房间而对着妈妈发脾气。
电影中还使用了大量的主观镜头与修直的内心独白去模拟修直的视角,带着我们通过修直的视角去感受他们母子之间的关系。
主观镜头与客观镜头的交替穿插,也更加容易让置身事外的观众理解到修直的内心世界,修直眼中的田桂芳。
当然,电影也不是没有不足的地方。
电影中对体现修直擅长数学物理的一面展现地过于片面与死板,比如修直的很多台词直接使用的科普书上的常识说明。
对于修直如何成为理科天才的过程也缺乏铺垫,稍显突兀,仿佛修直从小就直接变的那么厉害一样。
不过,即便电影还有些细小的缺点与不足,我还是想给大家推荐这一部影片。
田桂芳作为一名单亲母亲,为了自己的孩子在幼儿园里任劳任怨,丢掉了自己的工作甚至甩掉了自己的男友,这一切都是为了更好的照顾自己的孩子。
这一切,都源于田桂芳作为母亲对孩子的母爱。
我想,作为母亲最幸福的事莫过于看着自己的孩子慢慢长大吧!
田桂芳说:修直,我突然发觉你长大了,长高了。
修直回答到:不是突然,是十七年。
一部电影之所以能成为一部优秀的电影,就在于我们观影过程当中所感受到的感同身受以及所产生的共鸣。
我们自己在小的时候何尝又不是爱调皮捣蛋的熊孩子呢?
大家小时候多少都会有因为自己的好奇或者不懂事,从而给母亲的工作造成困扰;也会因为被误会早恋而与母亲产生矛盾。
我们都会有过因为忘记带伞被雨淋湿而被母亲责备;都会有过母亲给你收拾房间没得到你的允许而责备母亲。
田桂芳或许并不是一位完美的母亲,我们的母亲也一样并不完美。就是这样不完美的母亲总是会用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让不完美的我们去变的更加完美。
最终,我们都会因为母亲对我们的细心地照顾以及正确的教育,让我们健康成长,长大成人。
今天是母亲节,除了安利这部电影,我们作为子女的需要学会抱着一颗感恩的心给予母亲我们应该要做到的关爱与关怀。
我们可以给妈妈一个爱的拥抱,送给母亲一个小小的母亲节礼物并说上一句母亲节快乐。人在外地的朋友给母亲打上一个电话送上祝福也是好的。
最后,小编我给所有已经成为了母亲的小伙伴们真挚地说上一句:母亲节快乐!
首发于暴走看啥片儿微信公众号,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作者:吃麦子的马
方刚亮的牛逼之处在于把一个本来凄凄惨惨戚戚的故事拍得特别有童话感。张静初饰演的母亲和小修直、大修直感觉不像母子,像是前世的情人谈恋爱一样,充满了超现实感,她陪着他一起疯、一起玩,只有彼此知道对方的世界。这种电影不像国产片,如果是好莱坞电影,大家比较好接受,当然这也代表了国产片进步
挺平淡的,而且旁白和故事都是各自的自说自话,没有互相交融的感觉。同类题材的片子还挺多的,都拍的不错,这个的观感就有点差,没体现出家人的心境,孩子也是只顾自己而没有体谅。除了个别几个演员表现还正常,旁白和其他演员都太素人了,很多段落演的很尬。
siff #21. 三星半。方刚亮说,拍着拍着就越来越“偏离”表现自闭儿童的悲惨生活的路径了,因为他发现很多自闭儿童家庭里有的烦恼,正常孩子家庭里也有。也正是因为这一点,他拍好了这个题材,胜《海洋天堂》不知几倍。
主题太自我表述,在抓共鸣的位置差一些,但是确实表达了一类人的处境,孩子母亲太可爱了根本不是表演是差劲的表现倒扣分。如果换个女演员,可以表达得更好一些。我到最后也没有看出是自闭症孩子,太不突出了,那个孩子关键时刻还能说对东西。整个都应该重拍!!!
这部被雪藏了五年的片子成了年初的最大惊喜 没有俗气廉价的煽情 而是用一种轻盈诙谐的方式去呈现自闭症儿童的视角 剧本和表演都特别好 真实细腻 令人信服
是真事,却没有故事,全靠细节堆积。母子生活流加孩童的意想世界,去掉了修饰的白描,令观众站在了步步紧随的观察者位置。
姐姐终于又回归文艺片了。
导演跟不上编剧,演员拖累的导演,三者几乎在三个不同的维度,自说自话,但是,剧本写的真不错啊!
年度推荐!熊孩子成长故事,看到最后莫名其妙就看哭了!没有爱,怎么可能把无限的精力投入到局外人永远看不懂的关怀里面呢,而谁又能说她的付出是真的没有回报呢?从这个角度,每个人经历过爱恋的人都是自闭症患者。
艾斯伯格综合症的表现主要有智商极高、但是情商较低的表现。以纪录片的形式记录了艾斯伯格综合症小孩儿修直的成长历程。妈妈田桂芳为了要照顾孩子修直 放弃了高薪的工作一心一意的在幼儿园照顾孩子。她阻止了很多事发生。诸如修直没有失踪、厨房胖嫂没被开水烫伤、幼儿园老师的裙子没有烧着… 但门防大爷的伞还是散架了、园长的眼镜碎了。她花费了整个青春陪伴孩子,经历了小学、初中、高中。最后,也就是电影的开始,修直一路奔跑的逃出了爸爸即将带他离去的机场,回到了那个“数学文盲”的妈妈身边。他不理解人类的感情,但是他知道他的妈妈是田桂芳、他爱他的妈妈。
阿斯伯格只是电影的一种元素,而不是噱头,这是最难能可贵的。导演艺术化的处理增添了张力,在不明真相的观众眼里,某些地方看似喜剧,实则悲剧。儿子回忆并寻找母亲特别理想化,正是从这样一个角度来体现自闭症照养者的艰辛。希望是个好东西,你需仰望才能看见繁星。他长大了她还没准备好—悲伤童话。
表面讲一个自闭症少年和母亲的故事,实则在隐喻社会如何接纳和包容异己者的文化难题。中国社会向来有大一统的思想文化传统,人人都希望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却与多元开放的现代观念格格不入。少数离经叛道者沦为异类,受到多数人的排斥和歧视。男主角的名字“修直”便隐含了类似消除异己的成见。
这才是所谓生活细节的拼接,但不矫情,接地气,有人味儿,形式和内容基本统一。。算是国产儿童片里出类拔萃的啦。。。。秒杀海洋天堂。。当然这种片子商业上注定是失败的。。。哎
D+/ 一个不受外界理性秩序规训的自主理性者在感性的生命体验中成长的心灵史。多叙述层隐含的对理性与感性的探讨堪称深刻。但是剧本的雕琢痕迹实在太重,小男孩的天才少年设定很有讨巧嫌疑,种种诗意都写在表面。整体依然距离真实很远。以及,张静初这一角色的经济基础一直很让人困惑?
这么好看的电影居然评分如此低。我看一半就泪流满面了。张静初绝对是我最喜欢的中国女演员,不随便接戏,饰演的角色也很有质量。里边小孩演技也很棒。长大后的儿子演技太差了,带资进组的吧?
这是我在银幕上所见到的最真挚最真实的母亲形象。不完美,迷糊,晕头转向。但这才是我理解的母亲,克服一切,笑对一切。这么多年终于上映,太不容易。片尾曲也是加分,用得好!
自闭症,母子情深这样题材很难拍出新鲜感,本片没有明显的矛盾冲突,手法平淡自然。张静初全程素颜,去掉了烟火气回归文艺片,母亲的角色塑造得非常棒。本片明年有望上映。
修直“天才”的人设是败笔,编剧没有必要给患病儿童一个天才的设定。难道天才才值得拍成电影,普通人就不值得受到关注了吗?如果所有电影都把自闭症患者拍成天才,会让人觉得自闭症全都是天才,等于是在美化苦难。
又是一部家有自闭症患儿的故事,但导演没有安排太多的煽情和苦情戏,在平淡中推进故事,有时候更能打动人心!还有就是小男孩演的确实挺好的!
张静初演得驾轻就熟,非专业演员也挺自然。节奏整体挺好,只是有些平淡,没高潮。镜头和摄影也有点晕,真不习惯。“影子”似乎只出现了一次,到结尾也没有点题和升华。雷点:明显在广东拍的戏,群众演员讲得一口正宗广东普通话,结果说要带孩子到“离得挺近”的天津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