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很久没写什么了。电影看得也很少了。好看的电影也很少了。
一开始确实被《黑处有什么》 预告片吸引的很厉害。
整个故事是清淡的悬疑,用遍布各处的细节还原了一个真实的年代瞬间。
上次有这种感觉还是廖凡的《白日焰火》。看完后还是有不少疑惑余音绕梁,所以查阅了不少影评。
在此做个人笔录,阐述个人观点。
心理学可以通过对画面的处理(缺失,翻转)而产生视觉错觉,比如有附图可以看成是马也可以看成青蛙。
一部电影,你可以正着看,我可以倒着看。也许只是过解读,但我会列下我为什么这么想,这么看。
想象力,肯定不止我有。
《如月疑云》
============================================
下面的细节笔记有剧透。 笔记重点——真相在黑处!
============================================
这篇笔记还没写完,仍有大量欠缺和未解读的部分。
王一淳把3个小时的电影剪得只剩1小时40分钟。说明每一个镜头都是有含义的。(同时表示如果不是没钱了,还会继续拍)
先说我的基本逻辑。未署名的明信片肯定是张雪寄来的(海南嘛)。另一个较明显的疑点是“尸体上的大红叉记号”。这是为了标明连续杀人的目的,这么阳春白雪的行为在这个下里巴人穷乡僻壤有些突兀。只有浑身都是文艺细菌的张雪才有嫌疑。我其实也怀疑主任来着,但是后面小曲的梦把答案都公布了就没什么好说了。
张雪在学校没有朋友,一是因为自己自恃清高,二是自己的智商情商已经超越了周围所有人。上课的老师连字都读错还狡辩是多音字。这样浪费时间的生活让张雪觉得是在对自己犯罪。同样,这个地方也容不下她。所以,我联想到了《青红》,《白夜行》和《嫌疑人X的献身》的若干情节。
简单说,为了没有后顾之忧地远走高飞,张雪必须了 断父亲去找自己的念头,也就是必须假死。张雪(或者指使赵飞)杀死了三个受害者。这也就是为什么赵飞被抓后认罪,供出了过于准确的口供。前两个尸体出现在人工湖芦苇地,而第三个出现在“防空洞内”,被老鼠啃得无法辨识!张雪接近女主压根就不是相交朋友而只是为了让她做一个旁观者,把她最近看到的是说给警察听,用她的口供连接起凶杀,赵飞和防空洞。
朝着这个方向开始找线索分析,我再把电影从头走一遍。
回到故事的开始 1991年 五月16日
片头是一个配眼镜的过程,不清楚寓意。
02:18
法医老曲带着小曲买菜,发现猪肉摊肉有问题。老曲不想让邻居大婶有事,中规中矩地分析出肉不好。同时向“金三胖 ”提出了三个问题,肉贩一个都不敢回答。小曲在旁见证了法医的神奇。
1.杀猪时间,也就是肉不新鲜了。
2.猪死时间,也就是说猪是死后才被发现处理。
3.猪怎么死的,明显指出猪的非正常死亡——病死。
病猪不能吃,只能掩埋。依稀记得小时候读过一篇微型小小说描述饥荒年代,一个村民在掩埋病死的猪时偷偷撤了一小块回来。先自己煮着吃了,确认自己吃后没有事才去挖,结果等他到了,猪早被挖走了。(那个年代可以算是饮鸩止渴)
03:48
当天发生了裸体女尸凶案。老曲赶紧前往。小曲紧随其后。母一插腰,感叹父女真是一个德行。点出了女承父业的起源。
当地人都知道老曲是个法医,肉贩和卖混沌的都叫他曲神探。这个名号张雪肯定知道,所以她重点要提防的就是老曲。这也许就是她选择接近小曲的原因之一。
04:30
女主跑到凶案现场,先是周围人的闲言碎语描述被害者刚考上技校,并说这是奸杀。
04:54
张雪和赵飞重要的第一次出镜。两个人一开始的表情和身体姿势有些特别。都是交叉双臂(行为分析心理——处于防御状态)。张雪慵懒不屑的目光刚从注视赵飞转向镜头,而赵飞面部扭曲的坏笑很不自在,嘴巴都歪了。这是这部电影里他最不自然的表情。
“罪犯作案后会回犯罪现场吗?——知乎
//www.zhihu.com/question/20392810中提到的情况包括了:没心没肺的未成熟的学生(赵飞)犯案和高智商持续学习者(张雪)。
(有的罪犯,尤其是惯犯,会抱着学习的心态回到现场附近,观察警察有没有发现这个案子、搜查出什么东西、有什么进展,从中吸取经验教训,以便下次更完美)。
所以我的解读是,听了周围吃瓜群众的议论,赵飞知道他们的作案天衣无缝,得意洋洋忍不住笑了。这哪行!张雪发现后,赶紧提醒他。于是赵飞强忍把笑憋了回去,产生了面部扭曲。
老曲拍现场照片,十字中心貌似有圆圈。
接下来张雪的父亲张树林带着警犬登场。警犬的嗅觉很灵敏,环境适宜的话短距离它可以马上找出凶手。这里充分体现出凶手的高智商。电影里主要出现了两条狗,一条是警犬,一条是赵飞的小白狗。赵飞的狗很可能就是用来做实验,确认芦苇地的潮湿环境不会被警犬找出线索的。但是赵飞和这个本该是工具的狗狗产生了感情,以至于自己最后的坠楼悲剧。
赵飞跟张雪要求把警犬牵过来玩,张雪说自己没这么大面子。她可能认为不可冒险,不能被闻出来。
这里他们的表现非常默契,明显是无间的合作伙伴。
另外本片中张雪从未和张树林没有一起出现过!
06:00
回到班上,同学蒋四描述死者被“一剑封喉”。本来看书的张雪意味深长的抬起头来看了蒋四一眼。
同学提出“为什么要在腿上割一个大红叉呢?”你不能不想这个问题。
其实两个同学的讨论给出了一个可能答案,这个红叉所代表的就是学生在卷子和作业上被老师判为错误红X。
表演的练习,班上的三道杠表现最投入(读课文也特投入)。
“要有爱,要饱含深情的。 ”而这恰恰就只是表演,都只是作秀。没有学生会真正想去看望老人。
老曲不会演,小曲也不会。
后排的同学都懒懒散散,而小曲则仍在考虑案情,和老曲一样啊。
这时她也和老曲一样被误导认为是奸杀案,虽然她刚知道强奸是什么。
(这些让我回想起郭富城在A+B+C+侦探里的一些边学边用的破案技巧,脑子好的人学什么都快!)
你会发现,张雪不在表演练习中,但是稍后她却出现在敬老院观众席!
所以在练习的时候她也许也坐在老师后面,并且发现了小曲在思考案情。这哪行!张雪决定介入并误导小曲。
07:42
放学,女主和张雪关系的开始。这个细节很奇特。
张雪先是邀请,然后被拒绝后直接用车拦住了小曲的去路。颇似敬酒不吃吃罚酒。
以“老师说要结伴而行”为理由女主拉上了车。
这个理由从张雪口中说出简直是荒唐,她从不把老师放在眼里的。她只想用这个理由吓唬小曲。
同时张雪也开始布局,计划让女主见证自己和赵飞的关系,并最终通过女主的口供除掉/牺牲赵飞。女主是她的一个棋子。
分析了被害者可以发现她们可能是张雪留级前(留级三年)的同学。她们可能和张雪有过恩怨,这很重要!也因为认识所以方便被张雪骗到芦苇荡。
08:10
赵飞抱着做实验狗狗在张雪他爸单位门口焦急等待,行为古怪。
逮人就说你是杀人凶手吧。其实他是做了案,还被要求在局子门口等,所以心虚,心慌。
那句懊悔的“多不值,为那点破事还把命搭上”应该是说给自己听的(他认为张雪只是因为八卦而杀人)。抽烟来体现他焦躁矛盾。
等到了张雪,赵飞开腔便说“我帮咱爹断断案子”“滚”,这个时候的关系明显密切。
这里的细节在,张雪和他爸关系崩裂,双方在人前都是表演(老曲点出)。而且张雪放学应该去奶奶家而不是来找他爸。
她这趟是专程来局子门口找赵飞! 这一切都是表演给小曲看的。
09:53
曲家吃饭,老曲思索十字伤口,并来来回回比划凶杀过程。他不停摆弄着瓷鸡装饰,尝试还原按在地上行凶过程,却发现各种不可能。如果是简单的奸杀,这么聪明的法医不至于这么疑惑。说明案子还是有连他都想不通的蹊跷。导演在这里故意用那热水和煤气坛子的骚动来分散观众的注意力。你中招了么?
电影多处出现了父亲法医的专业和推理能力,然而他却一直无法找出凶手。
也可能他知道张雪是凶手,但无法说出真相,这就像《白丝带》一样。
小曲也在继续调查,在房间里偷看凶杀现场照片,她完全继承父亲的兴趣,天赋以及缺心眼。
既然电影突出了血脉继承的观念,那么我们在明面上所见的小曲各种继承老曲,在黑处我们看不见的地方同理可得张雪继承了张树林的残暴。
曲家父女拥有智商,张家父女拥有情商(其实张雪智商也高)!
最简单的用老母鸡贿赂计划生育的方法都需要张雪父亲提点。所以张雪用了知识和智慧双重优势碾压了法医。
这里我联想到了《唐人街探案》,你呢?
夜晚张雪继续接近看着笑话的女主,而“麻杆儿 ”则表现出女主在张雪眼中就是个笑话。她让女主读一些文学著作,提高气质,这么秀智商生怕自己嫌疑太小了啊。小曲缺心眼地直接问出周围八卦她生过孩子。张雪很娴熟的说那是阑尾手术。
剖宫产切口比较大,一般竖口在脐下长约10cm,横口在耻骨联合上1-2横指。而阑尾炎在右侧下方,一般切口约4cm. (请搜索“剖腹产和阑尾手术刀口有什么不同”) 如果是女主这一届的人在澡堂看见了,会怀疑是生孩子么?她们连月经带都不知道是什么(女主玩耍母亲的月近带,男同学还要问老师为什么张雪不跑步)。所以“她们说在澡堂看见了 ”这个谣言是张雪留级以前的同学发现并传出来。于是就像韩国的《老男孩》一样,她们应该就是因为看见了不该看见的还长舌传了出去而招致的杀身之祸。
这一段结尾张雪流露出自己的终极目标,离开这个破地方去流浪。
于是这样看,张雪很可能真的生了孩子。谁的?有个帖子说张雪不是他爸亲生的,属于戴绿帽,于是把他爸放在嫌疑人里。
半夜老曲动作声音大了,把小曲都吵醒了。“老曲果然是-能!”
小曲仰慕者第一次出现
16:29
主任偷瓜被打,赵飞带自己的混混手下打退了外人。感觉是路过,意外做了好事,成了英雄,得到欢呼。赵飞很享受被当做英雄。
这个主任的角色设定也很奇怪,好像戴眼镜的人不多。(貌似只有主任)
女主去敬老院被轻度性骚扰。初二。
张雪各种引导包括直接指出刘老头的瘫是装的。这种行为和赵飞一样宣传别人是杀人犯。
这有点像杀人游戏,张雪和赵飞两个杀手,白天就到处指其他人才是凶手。
21:32
女主找妈要牛仔裤,我们班同学都穿牛仔裤。(张雪可是一直在穿裙子)
女主又来找爸要。闹情绪说自己不是亲生的,引出几个细节,张树林曾经当兵,刚复原那年教老曲怎么拯救自己的女儿的性命。张爸爸这天生的高情商,让老曲瞬间变成生活大爆炸里的谢尔顿。
张爸爸在公安局里看黄色标题的小报,暗示出他的性饥渴。
受了张雪误导,女主侦查养老院,得知养老院物资丰富,刘老头没有出去的必要 ,腿脚好,而且和院长关系好,产生疑心。
审讯室,张树林的低劣栽赃在老曲面前就跟开头那个肉贩一样被冷嘲热讽得体无完肤。
(跳过几段)
张雪带女主去人工湖玩了一趟。感觉张雪就是去踩点,确认新的作案地点。 回来时女主和一电动车(第二个受害者)交错时翻车。这时镜头貌似是凶手视角。(怀疑是赵飞,也可能还是张雪动的手)
老曲给女儿擦药时,在争论中女主提出“你怎么知道他抓的就不是坏人?你说的都对么?”
此言一出,老曲突然眼中放光,想到了一些东西,发觉自己陷在死循环里。正要接着推理,又被女主打断思路。
张树林弄出一个替罪羊,老曹送了辆缴获的赃车。
然后一个重要细节“张树林都说了他没那个闺女”。老曲不会骗人,他可能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张树林要这么说。
凶案再次发生,衣服完整(警察还是没有提出“奸杀”)。老曲一看现场就发geek脾气了。对张树林吆五喝六,张树林也只能认怂。即使是这么个紧要关头,老曹却任然接收不了老曲。用特别方式放人,一句“送你回老家”把偷窥者吓得半死“不是还没判呢么!”老曲被惹得侧过脸笑。
高级的幽默是用哭来让你笑,高级的悲剧是用笑来让你哭。
女主发现了跟踪自己的仰慕者,由于害怕把对方害羞的示爱礼物当成其他的。女儿的浓妆艳抹让老曲教训了一顿。
被放走的农民带着自己的妻子和儿子给自己的恩人送绿豆。好人有好报,农民的朴实也尽显本色。很感人。
操场上张雪读席慕蓉的《白鸟之死》,蒋四作死被削 。可惜赵飞书读的少,说错了词,明明是“打主人还得看狗啊 ”。
于是张雪终于开始了计划的最重要一部分,预先设圈套让女主参加自己和赵飞的约会。主仆关系很明显。和片头又有所不同。
这一段的表演其实很不符合我的过解读猜想,要不就得指明张雪特别能演。
张雪可以先设计好两个人的台词,要求赵飞陪自己演给女主看。
女主和母亲聊天的侧写出老曲对细节的把握,但是在下棋这种需要全局观的事情上老曲可以被卖馄钝的杀得片甲不留。
画面一转出现张雪带女主演戏剧,张雪的演技终于表现出来,演得了小姐,转个脸就是丫鬟还带着泪光。女主当然是不想跪,不想变成像赵飞一样的仆人,但张雪的演技让她看到深不见底的黑暗。转身跑开了。而张雪对跑开的女主无动于衷,她知道无论如何这颗棋子已经完成她的计划,就算想逃跑也没用了。计划开始最后一步。设计让女主和自己翻脸。
班上的人都被赵飞恐吓了,不敢惹张雪,只有女主能动手。
女主提出张雪和张树林长得不像。理解为意指张雪不是他爸亲生的。
透露出张雪一直跟她奶奶住,不跟张树林住。再加上张树林的性冲动,以及张雪的身材,就很明显了。
发廊里很蹊跷不是么?
女主点了一个发型,师傅剪了一个牛头不对马嘴的。
如果不是张雪故意挑了一个很差的店子,就是事先塞了钱要他们故意理坏的。
女主剪头发的时候张雪也十分满意地笑了,那种一切都在计划之中的笑。
张雪故意装睡觉(之前没出现过她上课睡觉的习惯 )。
这里老师点出了张雪如果不留级,技校都该毕业了。联系到第一宗命案。
看老师没把自己赶出教室,张雪继续闹事。直到得到自己的目的。
这时候她应该是找赵飞执行让自己远走高飞的“最后一个计划——第三个受害人”。但是赵飞自己才是最后一个计划。
断电,这个时候可能某个地方就有个异性受害了。
张雪的出走和凶案在逻辑上虽然没有关系。但偏偏第三个凶案的发生在此,偏偏发生在防空洞,偏偏这个时候连老师都知道天热了,蚊子苍蝇都出来了(加速尸体腐烂难以辨认)。
得知张雪失踪,女主去拜访张雪的奶奶,张雪一直和她奶奶住,但是奶奶却不担心。
赵飞前来找张雪,得知张雪要去海南是一个众人都知道的说了很久的计划。而且他们吵了两句。
看电影,世上只有妈妈好,然后女主终于在大雨中接受了对自己穷追不舍的男主,开始自己的爱情故事。
这种情况下,时间就会变得特别快。
保安队通过断电,提高搜查成功率。
这些都是用来突出过了一段时间。
终于,凶案现场被发现。
女主被叫去问话,为什么只有她?因为张雪只跟女主接触。
张雪让女主知道了一切计划让她知道的东西。
问话开始,最后一面什么时候?上课睡觉被赶出去。(具体说是上课睡觉罚站,罚站后还估计拿扫帚逗女主,这种中二的行为放在成熟的张雪身上不可疑么?)再一说,居然都好几周了。张雪他爸不急,她奶奶还不急么?所以张雪离开可能她奶奶知道。
对于警察的文化,女主脱口而出的答案简直就是警察想要的:“一个有犯罪动机的嫌疑人,一个联系”
接触的人——只有“赵飞”
他们在哪接触——学校门口和防空洞
这是在逗我么?这种赤裸裸的标答过于巧合了。
接下来
“他们是在谈朋友么?”——“同学都这么说”
“你觉得呢?”——“我不知道,但张雪说过她不喜欢赵飞,这里没有看得上眼的”
签字画押,警察已经被张雪预设的陷阱完全掌控。
女主在梦中梦到养老院的好色老头,理发师,一直在跟踪自己的痴笑男,还有卖冰棍的小贩围在张雪身边。细细地观察着张雪,但是并没有对张雪动手,张雪的脖子往下有血,这些血是被喷上去的。这是一个细节,从第一宗命案起,女主就知道被害者是被横着割喉的。而且如果想突出张雪是受害者,那么她梦中绝对应该突出那个在大腿上的十字叉!所以我推测女主的潜意识已经知道了张雪不是受害者而是凶手!她的身上沾满了别人的血!这四个男人只是张雪用来分散老曲小曲的烟雾弹,只是吃瓜群众。他们甚至可能受张雪摆布(跟踪小曲,掌握他们的调查进度)。方法很简单,只需要利用父亲张树林的残暴形象一唬“你只要不听我的,我就跟我爸说你强奸我。”也许直接利用她的情商驯化,就跟驯服赵飞一样。比如老头子,只需要说“我知道你猥亵了小曲,你不听我的我就告发你”或者就是她要老头子猥亵小曲的。
赵飞被抓,小白狗跑来追主人,赵飞知道自己可能回不来了,回头叫小狗别跟着,眼神很凄凉。同时意识到自己好像就像小狗一样追着张雪。感叹人不如狗。
两次阴道提取物都是O型血,赵飞也是O型血。这里我稍微查了下精液是否能判断血型。发现答案不明确。“赵飞的哥们说,赵飞几次都想和张雪做朋友,都被张雪拒绝了”(这跟前期张雪和赵飞的眼神和行为关系完全冲突)
老曲提出了各种法医上不能断定死者是张雪的疑点,但都被忽略。
“那片都死两人了,要是没熟人带着,那个女的敢往哪儿去?”张雪就经常去人工湖,她还带女主去人工湖。
“尸体摆放的方向,扯掉了几缕头发都说得丝毫不差。”这里就是重大的突破!因为死者是张雪,所以张树林绝对不用做为证栽赃。从他的反应来看他是真以为女儿死了。这时他的情商无法发挥,只有智商高的老曲发现了疑点,这个鸡蛋太圆了!一切的矛头都指向赵飞,连赵飞自己都供出特别的细节。非预谋的谋杀怎么可能会去记尸体摆放的方向呢?还有扯掉的头发,这根本就不是男人会记得的东西,也不是男人的打斗方式。这是女性之间打斗!这明显就是张雪要赵飞背的台词。
即使是众人皆醉我独醒,老曲依然声嘶力竭想唤醒大家“你刚才扯掉我多少头发?”可惜张树林已经狂乱了,周围又是一群猪队友。老曲最终只能仰天长叹真心带不动啊!树林也乘机冲去K赵飞了。
这里其实我觉得张树林还是在表演愤怒,一个被他栽赃嫁祸的农民身上的伤都比杀女儿凶手身上的上严重。
老曲小曲终于同一了战线,来到了张雪的御用发廊。老板很冷静地展示了凶器。《理发师陶德》
应该是张雪拿走,割喉和画十字。
老曲谈到了传说中的DNA检测技术。
赵飞带着警察去,“案发现场”看着自己写的永结同心坚定了自己背黑锅的决心。
赵子龙的赵,张飞的飞。除了忠勇,张飞还有一个视死如归。白衣白甲。
面对赵飞她妈的崩溃,老曲显出了最无奈的表情。
在班上老师宣布这个结果所有人都期望看到的,曲靖却和老曲一样,意识到这个蛋太圆了。
卖冰棍的(未解读)
女主戴头套上台领奖。
照相时赵飞的小白狗以野狗身份出现。
小曲此时并没有多想。
家里的照片特写(未解读)
女主收到海南寄来的匿名明信片时间是1991年5月31。
这一刻,她体内的高智商法医血脉完全觉醒,真相只有一个,张雪是真凶。
接下来她带着小白狗回到了人工湖边的芦苇荡,在她的眼中整个案件的过程重新被推演了一遍。
“由于证据不足,赵飞两个月后被释放”(原版片尾处,被抓起来的赵飞趁看守不备,从公安局关押室窗户爬上楼顶欲逃跑,不慎坠楼而亡。)
“随着DNA比对技术的发展,1991年中原飞机制造厂连环强奸杀人案真凶与2015年落网”。
前后跨度大概是24年。
按这个时间算,老曲应该已经退下来了。
但是除了老曲,谁还在意这个案子呢?更重要的是!谁还留有和这个案件相关的DNA呢?
没错!那就是女主!自从她知道了真相,就努力学习,发誓定将这个妖孽绳之以法。
电影的最后,镜头是女主在芦苇丛中穿行。其实她是利用小白狗,搜索证据!而小白狗也算是为主人赵飞报仇了。
可能这次的搜索找到了24年后将张雪绳之以法的关键证据。
其他:
不得不重申,这个结局让我想起了如月疑云。
2016年8月26日,甘肃白银连环杀人犯落网,嫌犯高承勇对犯罪事实供认不讳。这个据首案已经长达28年之久。
http://culture.people.com.cn/n1/2016/1013/c22219-28774219.html王一淳处女作《黑处有什么》
//movie.douban.com/review/7598219/引用——“诸如河南这样经济欠发达的地区,依从毛主席的三次世界大战理论,为避免敌人集中袭击,成百上千的厂矿被安置于深山荒野的落魄地方。这里的人既不算农村人,也不算城里人,他们既因为能吃上公家饭而庆幸,同时又为边缘的身份感到恐慌,无数青春和梦想也便葬送于此。”
这简直像极了青红,为了从落后地区逃离不择手段。
关于放人
有篇帖子讲得太好了。就是故意把抓错的嫌犯以“故意放跑”的形式释放,目的就是为了不让他回来闹事。
另外,你猜最感动我的镜头是哪个?
是狗狗追赵飞那一段。
赵飞目无一切的姿态只有在这个时候才放下,也许被剪的那段赵飞逃跑(可惜摔死)就是为了这只狗狗。
原版和龙标版差别贴:
http://www.moviebase.cn/uread/app/viewArt/shareViewArt-533f44c340b5402f8831b2d87f91f6d7.html?from=singlemessage&isappinstalled=0那个讲方言的女老师居然是大话西游里的牛香香!
//movie.douban.com/subject/26433966/questions/730088/?from=subject_questions曾经被问过一个问题,如果给你一个机会回到少女时代,你会回去吗?我答,不愿意。
提问的人很意外,她说,不想回去的人很少见。我答,我就是不想回去。
那是我人生最晦暗的一段日子。
大头娃娃和广告牌
《黑处有什么》的故事发生在上个世纪80年代国营工厂里,主要人物在第一场戏里就悉数亮相,这不是一部复杂的电影。我从小在这样的工厂里长大,读书有子弟幼儿园、子弟小学、子弟中学,生病了去厂里的医院,晚上吃一份食堂卖的卤菜,晚饭后跟着妈妈带去厂里的大澡堂洗澡,周末去厂里的电影院或者去歌舞厅,我们所有的生活需求在厂里都可以得到满足,我们不需要出去。
喜欢这部电影,因为它帮我找回很多具象的记忆,不亲切但难忘的记忆。比如少女们排练歌舞带的大头娃娃面具,我小时候也常常戴这东西上台跳舞,这是一种很不舒服的表演形式,在巨大无比的木质全包面具里,视觉之外的所有感官都被无限放大——带上它就相当于带了个扩音装置,周围任何细小的的声音都往耳朵里钻,如果自己不小心碰到面具,它还会发出回声,震的你耳鸣;木头的霉味、油漆味和前一个使用者遗留在里面的汗味、口臭散发不出去,常年封印在里面发酵,直钻进你的脑仁;为了防止面具跑偏,面具内部嘴巴的位置还有一根很粗的铁丝,供表演者咬住起到固定作用,那东西锈迹斑斑,我曾经咬过,冰冷坚硬混杂了铁锈味的口感我至今难忘。听觉和嗅觉都被放大了,但视觉却被无限削弱,大头面具的眼部有两个洞,看似很人性化的设计,但其实由于表演者的脑袋、眼睛、眼间距大小不一,所以很难有谁能够准确让眼睛丝毫不差地对准那两个洞,我的很多场表演都是靠一只眼睛完成的……我戴着这个沉重的东西,跳一些“活波可爱”的动作,由于面具过于沉重我们的动作也不可能太复杂,现在想来这真是一种阴森诡异的表演,不知道观看者能否从中得到享受。
我和曲靖一样,父母忙工作,没人对我们进行情商教育,我们整个少女时代都像是戴着大头娃娃面具,用一只眼睛观察世界的,对一切都一知半解,称得上是不知好歹,我们不吝用最坏的想法揣测他人,是的,我们是女孩子,我们天生带着比男人更多的原罪,我们随时准备勾引男人,所有男人对我们都有所企图的。比如看到路边两个男人在挖坑,旁边躺着一个女人,曲靖脑补“两个强奸杀人犯正在掩埋尸体”,尽管这是光天化日之下,尽管这是人来人往的工厂大路旁,但原本的耻辱教育加之近期发生的奸杀案,使得疯狂不合理的猜忌也显得很合理了。
第二天曲靖路过此处发现这里多了一块“严厉打击 刑事犯罪”的牌子,这时理智才终于回来,回想昨天的惊慌失措,曲靖在这部电影中第一次笑了。我们从小被教育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看到有人“挖坑埋人”曲靖也不敢声张,只是快速逃开,然后第二天带着好朋友回来看热闹。所以,整部电影的线索——连环奸杀案——发生在这里并不奇怪,我们不关心死者的生平,没人在意能不能抓到真凶,大家只想着“下一个不是我就行”,虽然是串起整部电影的线索,但案件本身在电影中并不重要,反而退化成一个背景介绍,这个工厂、两个少女、这千千万万的人,才是这部电影要描画的。
我所接受的耻辱教育
我们这一代人——75到85之间出生的人——是没有接受过性教育的,学校的生理卫生课讲的知识粗浅滞后,我们的性知识来自同学间的以讹传讹,我们不知道自己是怎么来到这个世界的,每当问起这个问题,家长一句“垃圾堆里捡来的”便敷衍了事,但是,被扔进垃圾堆之前,我们又是从哪来的呢?性是耻辱的,任何和性沾边的事情都是肮脏不堪的,因为带有性暗示的可能,任何形式地展示身体都是下贱的。出于人类本能,青春期的我们非常好奇性究竟是怎么一回事,于是,我们像曲靖那样偷偷摸摸查字典,找到“强奸”这词,用少的可怜的书面描述加上我们极为丰富的想象力,拼凑出事情发生的经过。
我们一边被教育不能展露身体,一边又会被迫在各种公开场合,穿着暴露紧身的连体裙劈腿下腰,并没有人问过我们愿不愿意。
叉着腿坐自行车是下贱,烫头是下贱,亮晶晶的项链是下贱,月经带也是下贱。被恶心的怪老头猥亵,天啊,这女孩真是不要脸,竟然勾引几十岁的老大爷!猥亵少女的老头妃常嚣张,即使房间外面就是老师和同学,他知道,少女肯定不会声张,因为这对少女没有好处,因为苍蝇不叮无缝蛋啊!喏,这就是我们所接受的耻辱教育,它深深长进我们的骨血,在我们不自知的情况下影响我们的判断,我们嫁做人妇、生儿育女、风烛残年直到入土为安,耻辱和性的联系,在我们心里也不会断绝。
看到那扇窗了吗?窗外就是人群,而老头笃定少女不会声张。
耻辱教育带来的是压抑,被压抑的曲靖只能在空无一人的“舞台”上展现自己的美丽。亭亭少女唱着流行歌曲,“把你的心我的心串一串”,虽然少女不知道怎么样把心串一串串一个同心圆,但她也要笃定地载歌载舞,她美而不自知,面对台下的破铜烂铁,她觉得自由和快乐,墨绿的树,生锈的铁,把身着白衣红裙的无知少女衬托的愈发灵巧可爱。
晦涩如曲靖也还是有观众的,那个偷偷喜欢曲靖的、沉默的少年,他总是在台下偷看,并且用录音机录了下来。少年在这部片子里是沉默的,全片几乎没有台词,是的,那个年代悄悄萌芽的爱情也是沉默的,不消说,也不能说。懵懂的爱情不是这部电影的重点,似有似无的情欲才是,少年分不清爱和欲望,两腿之间那一点坚挺的暖意,是不是爱呢?谁又说的清楚?电影对情欲的处理是直白到残酷的,没有遮遮掩掩,喜欢你就带你去看黄色录像,没有什么复杂心机,
晦暗的少女时代
我的少女时代过得不如意,没有尊严,被数学老师当众臭骂;没有钱,买不起原版磁带,为一辆漂亮自行车向爸爸求很久;没有自由,必须遵守门禁,假期被反锁在家里;没有审美也不许有审美,学校强迫我们剪了一样的短发,我的衣服都是妈妈买的。
平时做的最多的事情就是看闲书,上课偷偷看,放学回家关起门来看,不想写作业就看书换脑子,暑假无聊看书解闷,如果说我的少女时代还有那么一些乐趣的话,那就是读书了。由于看书姿势不对,刚上初中就近视了,第一次去医院验光,我被带进一间黑漆漆的小房间,墙上挂一个长方形的惨白灯箱,上面写满了方向不一大小不一的“E”。从小黑屋出来,我戴上了人生第一幅眼镜,我终于和别人有点不一样了。
黑处有什么?黑处有一点光,你被那点光吸引了,渐渐地,你的眼睛适应了黑暗,看清那亮光,惨白惨白的光,上面写满了古怪符号,然后从灯箱右边伸出一支细长的小铁棒,指着那些古怪的符号问你,“哪边?”
是啊,哪边?我拼劲全力,眯缝着眼睛辨认着E的缺口,但我还是看不清。看着小铁棒一行一行上升,我的心一点一点下沉。黑处什么都没有。
曲靖也是一个晦暗的少女,在学校不受老师待见,没有朋友,无知无畏,常被暴躁的妈妈骂“缺心眼”,因为“缺心眼”,曲靖只能和同学都嫌弃的“留级墩子”张雪做朋友。一个懵懂,一个早熟,一个瘦削,一个丰满,一个平淡,一个漂亮,曲靖张雪两人是少女的两面,两种互相羡慕又互相鄙夷的人生。
电影中很多曲靖面部特写,少女的脸部线条始终紧绷,她很少笑
我曾经想,如果我的少女时代是明艳丰满的,我现在的人生会不会很不同?后来我觉得这问题根本不成立。这是我长大成人后的设问,少女时代的我根本不知道自己是晦暗的,也就无从谈起“羡慕”“假如”。我那时是一个晦暗到压根到压根不知道自己晦暗的“缺心眼”。
那么曲靖呢?她知不知道自己是晦暗的?会不会羡慕张雪?我不知道。就像那条当街招摇的月经带,就像那个对张雪开的玩笑,究竟是无意的冒犯,还是有意的小小报复,也许曲靖自己都不知道。这部电影中有太多不知道,不知道杀人犯是谁,不知道张雪和赵飞下落如何,不知道自己想做什么,在一切含混不清的表述里,一个暧昧的手势就可以震耳欲聋,假想的舞台催生出真正的欲望,而一个人的消失反而不那么重要了。在忽明忽暗的面具里忍受着臭味和闷热,喘着粗气听着音乐节拍、回想舞蹈动作,费尽力气挤起一只眼睛,透过那个油漆剥落的眼洞,努力辨别着舞台的位置,这就是我们的少女时代。
从女孩视角出发,对整个时代笼罩的压抑氛围作出展示,然而情感并未找到一个立足点,对主角成长的表述也过分暧昧模糊。
77-83出生的一代导演,到了可以在怀旧中巧妙叙事的年纪了,无论是夏洛还是黑处,时代感做的都挺不错。嘻嘻哈哈的直男大多会美化记忆,觉得青春最懵懂的1990年代初还不错吧,敏感的女性却会呈现一个危机四伏的时代,回头想想,那个时候校园传播的连环杀人,像是吓唬孩子的威胁又可能是真实的冤假错案。
比《少女哪吒》好太多了!!!!!
处处表达不到位,技法缺陷的社会文化电影 比技法纯熟的商业电影更可怕,导演的电影感在哪里(路演访谈提问:为什么不把环境人物整合到主线中去,私以为此问精辟)。亮点:女孩成长伴随着“鲜血与死亡”的意向,与 父亲逻辑推理和迂腐家庭观念的矛盾,成为逆境生存的两个对立点,共同铸造与压制着人性
我个人非常喜欢,气质独特,但也有许多疑问。过几天会采访导演。
承受着传统性压抑的少女,在好奇中倔强成长;潇洒的女青年厌倦着生活,又被周围人揶揄。两者形成一种互补,拧成一种几十年前的女性呐喊。少女的母亲,强势泼辣,无意中传递着旧价值,成为压抑的帮凶。杀人案只是背景,但也不太喜欢这结局。片子带着曾经的生活印记,可以嗅出味道,还带着些黑处的玩笑。
三星半。同样是借鉴了『杀人回忆』。虽以案件做串联,却更多去讲女主角的成长,少女性的萌动与爱的萌动。而回忆的元素也很多,很多年代符号,相信很多人也能找到回忆。片中还藏了很多坏心眼,也很好玩。
90年代的工厂社区版杀人回忆,远不止青春成长。全片弥漫着一个时代的性压抑以及温吞日常生活所掩盖的惊悚感。六七十年代赤色残余防空洞以及进行时人工湖所象征的犯罪现场也使得影片在更纵深的坐标体系中力度十足。
FIRST四部惊人首作电影里,最为惊喜的片子!而且是个女导演的处女作,还没有学过电影。喜欢《杀人回忆》,第一部作品拍出了喜欢作品的味道,这样的起点挺好。内核还是有点青春片的感觉,而且年代感也做得很足。
1.不符盛名。2.别只要有个没头没脑的凶杀案,就都自动往《杀人回忆》上靠,哪有那么便宜的事呢?3.所有年代的符号都是表面化的堆砌,这就是一部小城青年的上世纪青春片。4.案件、黑处、未知对青春成长中暗礁的隐喻过于刻意了,其实没什么关系。5.不能因为独立,就认定一定好于大片,态度要端正。
说句良心话、你们这些公众号可别替导演吹牛逼了、故事真没那么复杂、就是一个少女的成长史、一切都是模模糊糊...一部包裹着犯罪元素的青春片、探讨的就是中国式教育存在的问题和法律的不健全、那些零散的时代特征和人物略显生硬...还有、千万别拿杀人回忆和这个相提并论、哪怕是致敬、也没致好。
2.5 模仿、堆砌、重复、故弄玄虚、错误百出。即便以性压抑与强奸谜案切入人心不安的无出口时代和女性成长的点子夺眼,但黑处有什么?依旧只能是一无是处。国内环境太糟糕,什么都能也都敢吹。
期待过高,还好,有点散,时代还原不错,又见流行歌曲,多数段落的镜语像电视剧。套了一个《东北偏北》式的抓强奸犯的社会案件,讲的却是《少女哪咤》式的两个女生的故事,破案不是重点,懵懵懂懂的少女心才是主要情绪,女孩的心思你别猜,猜来猜去,她自己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对未知世界这么好奇。
衷心希望内地导演不要再搞八九十年代怀旧金曲串烧大电影了,你们的曲库都没有贾樟柯全,更没有我的全 with Anana
看的龙标版,有些东西得脑补了。长得像三毛的女主角选的不错。时代还原在国产片里算还可以,可我还是得说,片子明确设置在1991年夏天,墙上却贴着单飞时期的窦唯海报,录像厅里放着1993年的《蜜桃成熟时》。
终于一览真容,碍于成本和技术有限,质感偏向电视电影,有那么几个瞬间以为在标放看毕业作业。生于九十年代,长于九十年代,怀念绿色警服满街溜,红点画在眉中央,听着港乐轻飘飘,剧需要追,人没有整,5毛零钱能买一下午的快乐。
不像《杀人回忆》,甚至不如《我11》…时代感很强,但整体上剧情故弄玄虚,演技浮夸,即便是处女作,至多是死人更多版的《少女哪吒》。
将少女青春期懵懂与奸杀悬案交织起来,两点一线都是“未知的黑处”,都需要探求,凶手是谁反倒不重要了。老师有句台词“越是平时看上去蔫不拉几的,越是出人意料”即道出两者的共性。时代背景与少女成长非常写实,能够看得出剧作、美术与表演上的细节都很来源于生活。
很多生活场景感同身受
一部由《杀人回忆》所引发的电影,但后来走向却是中国青春片。少女的黑夜,“强奸犯”是周围所有人。来自父母、师长和学校的束缚压迫摧残,生死未卜下落不明的友达,更像是压抑人格的另一个分身。时代风物的氛围营造可谓苦心,爆点不少。有惊喜,但缺憾也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