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千日元,按现在的汇率等于150元人民币左右。看似很小,几乎微不足道,但是不同人对这钱的使用,决定了未来会过上不一样的生活。这好像就是如果你想种一棵树,最好的开始是十年前,其次就是现在。
对于姐姐,姐姐在结婚生孩子后没工作了,全家的收入都是丈夫的,3000日元是每个月收入额外的小花销,能给家人带来兴趣。
对于女主,3000日元是每天存100块钱,一个月存3000的总数。梦想这未来能买一栋二手的独栋别墅,再养一只小狗。
对于出轨的废柴男,3000日元是给女朋友买螃蟹赔礼,挽回恋情的手段。
对于女主的男朋友,3000日元是和女主吃一餐饭。更看重两个人在一起的时光。
对于父亲,3000日元是每个月工资中存下的额外的钱,存了整整38年,最后和妻子共同养老的储蓄。
3000元,每个人都有各自的用法,钱的本质是为了得到幸福。
剧中最重要的人物就是奶奶,奶奶像是见过了大量的市面,一直在一种超脱的角度看着其他所有的人,并及时给各个人成长的建议和提醒。有了大量的人生阅历后,留下的都是对人生方方面面的看淡,以及精神层次的富足。
整个剧情发展缓慢,温馨,剧中人生道理、阅历一点点而来,给人极度温暖的感觉。
看到剧中妈妈生病,一个激灵想起我保险要到期了。看到送买菜车那里想到我妈也是不愿意用买菜车,直到我买了个很好看的才接受。编剧真是很细腻了。
还有,因为经过泡沫经济,所以不去紫屋是怎么回事。紫屋不是表示廉价吗,那经过泡沫经济,应该会愿意买廉价品才对阿。剧中家庭全员浓眉大眼,看起来很舒适。尤其姐姐,很耐看,也很贴心。就是看到奶奶的忘年交那里,感觉妈妈给人家赶走有点尴尬。
散了吧,你以为这部剧清新脱俗,是难得的能教你如何对抗消费主义、分享省钱理念和小妙招的剧?
不不不,这其实是部家长里短剧:
1. 催婚催二胎:1⃣️无业•不负责任•出轨一夜情•卷毛男,剧情设置有一个相处好多年、倒贴求结婚的女友,为了结婚说出“我来养家,只想和你在一起生个孩子”,简直卑微到尘土了。然而卷毛男依然不为所动,冷战并迅速一夜情。女主一家人还助攻出轨男追回前女友。2⃣️大姐本打算在女儿大了之后就重回职场,但为了丈夫和家庭生二胎,要有个“幸福的四人家庭”,“攒钱就是为了家人”。
2. 让你忍耐婚姻里的不满:前几集女主父亲可不单单是沉默寡言和内向,就是冷血自私,妻子癌症一个人住院手术,出院后还让她立马干家务,拿袋大米都不知道要搬到厨房。这和内向有关系吗?就是冷血罢了。结果后期全家人助攻他洗白,让母亲不要离婚,借口就是“我只是不善于表达”,完全侮辱了内向者,我们只是内向不是冷血好吗??!!因此导致父亲形象割裂,前后完全是两个人,编剧和导演的功力捉急。
3. 女主省钱是最终竟然是为了家庭和未来老公牺牲,这理念甚至还不如消费主义鼓吹的“独立女性要有花钱自由”。并且女主月薪25万日元,未来老公20万日元。你本来以为这剧是第三重境界,“看山依然是山”,却没想到人家只是在第一层“只能看出是山”。本质上就是劝你别做“败家女人”的剧,至于家么,肯定是结婚(倒贴也要结婚)生子组成的新家庭,而不是原生家庭呢,这也和第一条的催婚催育相对应了。
4. 一个小细节,女主去上课的那个省钱老师,在第7集对女主和未来老公的婚姻评价道:“你们头几年过不上宽裕的生活呢,但是有爱会让过程缩短不少呢。人为了爱也可以拼命存钱。”嗯…
总结,此剧就是用时髦概念包装了一坨裹脚布。
我真的很想吐槽那些看一了一集就打一星的人,你们的脑回路跟AI是一个模式的吗,你们是只能看懂字面上的意思吗?如果情节有出轨暴力杀人,你们是不是会说电视剧在鼓励出轨暴力杀人?
打低分的理由居然是“女主省钱的方式就是搬回家住这算什么省钱”,你有没有想过,安排这个情节,就是为了讽刺现实中薅父母羊毛的年轻人呢?事实上第三集妈妈生气,就有表达女主这种蹭饭蹭住的不满。
看一下女主的消费水平:
到手25万日元(1万3人民币):女主说大学毕业拿这些算高的,这跟国内一线城市差不多,女主在日本IT企业相当于国内互联网公司吧,国内头部的话应届生税前25万大概是可以的,跟女主差不多。
房租9万8(5千块):一般来说房租占收入30%左右比较平衡,这个已经40%了所以房租支出偏高。但女主是一室整租,像上海内环内的一室户均价大概在6000多,所以我感觉东京这价格已经很划算了。要降低这个固定支出的话只能合租,那还不如住家里。扣除房租,可支配收入还剩8000块
手机费1万(500块):不了解日本的通信公司定价,中国移动这价格都能换个iPhone了。其他水电之类的固定支出加上,可支配收入大概还剩7000块
意面1800(100块):上海的话去比较小资的店里午市套餐吃掉100块很正常,一般市区午餐去正经店里吃在50块左右。按照工作日午餐晚餐各50块,周末犒劳自己午餐晚餐吃意面来计算,食物消费4000块左右。可支配收入大概还剩3000块。所以想一个月存8万(4千)那是不可能了,除了吃饭啥也别买了!
另外女主还经常去百货公司地下食品街买熟食,这个消费属于很高且没必要。因为日本的百货公司基本上都是高端消费,不像国内有很多平价商场,比如三越,伊势丹,进去都是老年人,因为他们退休金高才买得起百货公司的东西。所以地下美食街的熟食价格很高,电视剧里面没说多少钱,但参照上海久光百货的地下熟食,一小盒沙拉六七十块的水平,跟去店里吃饭价格差不多的。所以女主食物消费可能会更高一些。
便当盒4000(200块):这个消费实属没必要,日本便当盒也有便宜的
衣服包包:日本网站有给出购买链接,//www.spark-ginger.jp/dorama/nijyusanitiga/sannzenwka/
上衣均价1万(500块),裙子大概1万(500块),大衣均价8万(4000块),包包6千~1万(三五百块钱),所以一个月还能买2套新衣服,还有首饰围巾这些配件我都没算进去。
所以综合看下来,女主消费不算特别夸张,也没买什么大牌,而且还有存款30万(1万5),感觉她好像是第一年工作,相当于每月存1千5人民币,这都不算月光了。
我唯一想吐槽的是,Tommy Hilfiger的广告植入有点不符合省钱这一主题。
看看这一家子都是什么消费水平:妈妈去街头小店买连裤袜才200日元(十几块钱人民币),奶奶为了高1%的收益可以在各家银行倒腾存款,姐姐老公年薪才400万日元(20万人民币)要养一家三口。
然而奶奶买的Tommy帽子要3000日元(200人民币,这还是员工折扣价),我觉得奶奶根本不可能舍得买,是紫屋不卖棒球帽?还是优衣库不卖棒球帽?还有姐妹和妈妈三个人去奶奶工作的店里捧场,奶奶给他们介绍新款,但是Tommy的价格绝对不是这家人平时购物的水平,表参道这个位置的店就没有便宜的,Tommy在日本又想走轻奢“美国品牌”路线,跟国内Sandro,Maje差不多路线,一件毛衣两三千人民币的定位,比前面我写的女主服装价格都贵很多,根本不是这家人的消费水平啊
一贯爱看日系的讲金钱和极简的剧。
最近难得有一本剧让我沉下心来看《三千日元的使用方法》。
有一段特别打动我,是女主问奶奶,为什么这么大年纪还想工作呢?
奶奶说,收到钱的时候,时隔许久切实感受到了生命的鲜活,钱不是劳动获得的报酬吗?是自己在社会上发挥作用的证据。我也想要证明,这大概就是人生价值吧。
特意截图留念。
真的,超级戳我的那个点。
现在的工作真的麻木了。就算再努力也多赚不了钱,或者说躺平的人和努力的人到手基本一样,发展前途渺茫。唯一的优点就是稳定。
看了很多极简断舍离,fire,躺平,也有做一些,一边很省钱(很少买衣服包包啥的),一边流水的花钱(学习课私教咨询啥的),非常焦虑。
经常感受不到自己的意义,感觉日子过的很没意义。今天拳击课的时候都感觉灵魂出窍了,感觉是在看另一个人挥洒汗水。
或者我从另一个角度看,是不是我金钱上支出太多,收入太少。精神或者知识上,只有接收,没有融会贯通?
换个角度看,焦虑是不是对自己能力不足的愤怒呢?如果要解决问题,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别多想去行动,去赚钱。
第一集:月入13w的高薪少女觉醒篇。奶奶真的太厉害了,抱着感恩之心熬死了老头开始有计划的享受晚年生活。 果然是没有被社会毒打过多少的无知少女,还幻想着在东亚独立生存。 她姐姐真的是完美的老婆了😭 TMD完全没有逻辑性,省钱的第一步是搬回家啃老???你让大城市的打工人怎么借鉴,搬去公园嘛。 第二集:人果然还是群居动物哇,有钱有闲也还是会无聊的。77岁还要出去干活,啧啧啧小日子的老龄化社会环境真的卷,对我们的以后可见一斑了。 TMD又来一出没有逻辑的,主动加班寻找存在的价值?这是什么精神资本家想出来的剧情。 笑死,分手是拍给日本躺平女性看的吧,姐一个人也可以独自美丽。 第三集:中年离婚的经济学 鼓吹中年离婚是新的刺激消费的手段嘛? 第四集:婚姻里:女性强势又护家的话,婚姻生活会很圆满✔ 将开源截流做到顶级的女人。 这样的老婆谁不会爱啊😭 认真烦恼过再决定的事情,即使今后某一天后悔了 ,也不会逃跑,而是会直面问题。 自己的人生,要自己负责。 赔上性命都要去守护的女人! 又要既要还要,小春这种女人有多远滚多远啊! 第五集:摆烂的人连自己都负担不了还如何负担其他人呢? 有女朋友还去招惹其他女生,还不做安全措施,这他妈。这女的还想帮他擦屁股,这他妈什么烂剧情。甚至还想和他结婚生孩子,什么纯种恋爱脑? 确实是渣男无疑了 不过能过好自己想过的一生确实值得满足! 29分钟✔✔✔ 我的人生,其实不止属于我一个人,之后我要是有了家庭家人参与进我的人生的话,会有更多不合理 ,没法凑合的事。 但是人在世上就是如此吧,或许大家都对此有所觉悟吧。 老婆婆的十条有点东西啊 这一脚很强✔ 还在说成本效益,这就说明你还不成熟呢,但是结婚不就是要计算成本嘛。社会上还能找到不计较成本效益的女生嘛? 第六集 改造丈夫计划,能成功就有鬼了。 明明是夫妻,是夫妻就希望你能成为我的支柱,我也是你的支柱。 能每个月抠钱出来给老婆的男人也是蛮厉害的。 第七集:男方父母多多少少有点见鬼了。 必须要面对的事情,你不能逃避或拖延,如果那个人是对自己很重要的人,那更要直面了。 对小钱不屑一顾的人,迟早会因为没那点钱而发愁的。 明明不知道将来会变成什么样,却克制欲望勤勤恳恳地攒钱,不会觉得很徒劳吗? 有钱就花,没钱就不花。 自由的前提,是好好承担责任,无论是金钱,家人,还是自己的人生。 这男的扣大分,不可理喻的父母为什么不可以指责? 金钱是为了将来的梦想和目标,为了获得幸福,而努力工作积攒的。 第八集:拼命努力,做喜欢的工作,养家糊口,真的好厉害啊! 最后的告白有点突如其来的恋爱脑的味道。 而且努力就能成功的毒鸡汤真的好下头。 最后才是对的嘛,不可理喻的父母有什么好管的。 因为以后的事情谁也说不清楚,才要有备无患。
日本都开始鼓励80岁的老人独立挣钱了🤕
一星半。多么好的题材,看到女主角下定决心要存钱住大房子养狗并跟男友分手的时候觉得走向不错,但是后来的剧情是鼓励老年人工作、家庭主妇重回家庭、关爱出轨男…
冲着怎么省钱去看的,最终却被感动。立志不当二极管,奶奶的生活态度令人羡慕,如果我到了那个年纪还能有如此活力,我真的会觉得此生无憾。
女主爸爸对女儿女婿的态度简直跟我爸一模一样啊,男方的父母只负责享受人生,女方的父母要对小家负责,这种结构在我身边看到了太多太多,再看到有人吃这种亏我有点气啊!好在我以后肯定不会是这样的男方家长
在东京独居独身公寓租金98000円合5000rmb我觉得已经很便宜了吧?!(这也算女主花钱大手大脚吗)去超市买了一堆进口食品的样子也才不到3000円...
空有省钱噱头毫无具体表述,推崇的依旧是父权制结构性压迫那一套,好像套上以爱为名的外衣就能轻易粉饰婚姻对女性的残酷剥削。且不提母亲、姐姐、邻居线的诸多槽点,从女主为省房租回家啃老到结尾拉着父母疯狂倒贴男友白背12年债务,我已抑制不住自己的白眼儿,与消费观、价值观如此大相径庭的家庭结合,婚后一地鸡毛肉眼可见。岛国为了催婚也是无所不用其极,很久没在黄金档看到这种全方位令人倒胃口的剧本,糖衣里包的全是shit!
说教味严重的剧,无聊的紧,一集弃
让我有个先赚个50万的想法,但是切合实际,我的第一个目标是先赚10万好了。就是我吧,看剧的时候老是忍不住退出去切换汇率,看看25万日元,3000日元,1000万日元对应了多少人民币哈哈哈
好看,很生活化,真实人生。
反复看了三遍的日剧即使才出了两集是跟 《钱断情始》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好剧关于生活方式 工作 攒钱 节约 人生目标之类的很适合我们普通人参考和学习~尤其是新年开始的时候有个参考自己也很有动力目前就两集说下我自己的感受总结1⃣️好好工作 即使结婚或什么的 保持有独立的经济能力2⃣️节约攒钱老话说:“钱是挣出来的不是攒的。”可是咱们普通人挣钱的路子也没有那么多资金有限的情况下还是好好攒钱争取早日实现自己的目标吧~要说有啥吐槽点:剧情进展有点快哈哈哈😄女主的开窍太过于快速。不过还是很期待后面的剧情
如果是为了攒钱又重新啃老省钱,这算哪门子成长。
惊呆了,我爸就是女主爸爸这种…东亚各国真是极其相似。
3.5 金钱主题下金钱存在感并没有那么显眼的温馨生活剧 葵若菜很可爱的 整体制作和冬季档高匹配 非常精准抓住了时下话题 每个人都在谈钱 经济形势不断下滑(就主题曲 想说电视台认真的?还是给点好处就让tie😅)
在教攒钱的方式的同时也是女主的一种成长,从转嫁开销到每月交家用,有些地方蛮刻板的,但第四五集疯狂上分渐入佳境。(至第五集)
别看,后面和节约省钱没关系,一直在劝女人珍惜男人珍惜家庭,yue。
看了第6集,照顾一个爱无能的巨婴38年了,最后他哭几下,说几句对不起就这么原谅了,无语!!离婚啊!别犯贱了!烦死这种大团圆剧情了!
还不错,教给你怎么去节约设定目标 不要忽略小钱 投资
第五集,男的也太キモ,看下来是很温馨的日常剧,唯一扣的一分就是男人,一个两个都让人看的火大
我:让我来看看有啥独立女性理财术!女主:节省房租所以先搬回老家别墅!我:?整个剧情处于一种极度别扭的状态,把人骗进来然后开始发疯。奶奶说要用好三千円,女主拿去参加智商税讲座。和前男友没有未来规划,但一见钟情的人没摸清家底就谈婚论嫁。零花钱屈指可数的主妇想回归职场,但听到老公想要二胎就说节约是为了家庭幸福。明明目睹身边女性的困境,却对出轨渣男和自私老爹处处容忍。矛盾的对策永远是劝和妥协,偶有认真讨论也是隔靴搔痒,骨子里还是阖家团圆aka催婚催生那一套。说回钱的问题。曾经在三千円的文具和三千円的专辑之间犹豫过,也理解为某个目标存钱的必要性,但如果恰当使用意味着毫无享受,计算人生性价比就是自私,那我没法参考也没法共感。当然根本原因是我省下这三千円也不可能买到房子。
希望我和女主一起成长存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