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科恩兄弟執導的黑色幽默電影《Fargo》(雪花高離奇命案/ 冰血暴) 上映,得到票房和藝術上的成功,獲得兩項奧斯卡獎項,後來成為美國電影的其中一部經典。
《Fargo》 講述一位丈夫為了錢而請人綁架自己的妻子而希望獲得岳父支付的贖金,後來引發一連串的殺人事件。片中講述其中一個綁匪為了想獨吞全部贖金,把一部分的贖金埋在Fargo (法戈)某處的雪地下。
5年後,2001年11月,一位叫Takako Konishi (小西譽子) 的東京OL 死在法戈的湖邊。都市傳說Takako (譽子)是到法戈找尋電影《Fargo》裏面的贖金而死。
再2年後,2003年,美國導演Paul Berczeller追尋Takako的死因,拍攝了一部名叫《This is a True Story》的記錄片。Paul Berczeller發現Takako是一個生活和工作都不如意的東京OL, 她曾經多次到訪法戈,因為這是她跟情人曾經到訪過的地方。Takako死前一晚曾經入住Motel,打長途電話到新加坡,相信電話是打給她的情人。第二天她獨自到湖邊自殺身亡,更留有給身在日本的父母的遺書,署名「譽子」。
Takako的故事結束。Kumiko的故事開始。
在《Fargo》的電影開端,有一段文字,"THIS IS A TRUE STORY"
科恩兄弟後來表明,這段文字純屬扯談。《Fargo》的故事靈感來源自一籃子的案件,但總的來說不論故事、人物、地點全都是科恩兄弟的創作。
Paul Berczeller的記錄片表明,他的這個才是真正的真實。《This is a True Story》。
《Kumiko》的電影開端同樣有這一句字幕 "THIS IS A TRUE STORY"。
導演表明《Kumiko》是受到《Fargo》跟Takako的故事啓發的一個故事。
可是導演並沒有拍攝Takako的真實死因,而選擇了以都市傳說的版本來描述Kumiko的故事。
故事很簡單,就跟Takako的都市傳說一樣,久美子是一個東京的OL, 相信《Fargo》的故事,隻身去尋找「寶藏」,最後冷死在湖邊。
但真正的「故事」隱藏在「故事」的背後,這才是True Story。
整個故事圍繞的是一個曾經出現在電影對白一次的詞語 "Solitude"。
Solitude跟Lonely是不一樣的概念。
久美子是一個29歲的OL。在日本,大部份女性會在25歲前結婚,離開職場當全職主婦;事業型女性要不在25歲前結婚後繼續拼搏,要不全力在職場上打拼往上爬而不選擇婚姻。像久美子那樣29歲,未婚,但還是位於職場最低層打雜一般的OL是很少的。在職場內外甚至原生家庭中受到的無形壓力很龐大。跟同事談不來,年輕的同事也會覺得這位歐巴桑工作能力很爛才會一直沒有升遷;家人的擔心、關於婚姻的催促頻繁;離鄉別井跟大都會的節奏也格格不入。久美子上班期間、跟家人通電話期間、甚至整個生活,都像沒有靈魂的軀殼。唯一讓她感到興奮的就是舊電影《Fargo》的情節。她在筆記本記下滿滿的標注,每天每天就忙於倒帶《Fargo》。在久美子沉迷《Fargo》電影的影帶期間,在她一直扭動快轉鈕的期間,她的生活被賦予了意義。
「這是我人生最重要的事。」這是她描述《Fargo》的寶藏的對白。
「尋寶」是一個有點神秘、有點夢幻的概念,有如童話故事一般。久美子所「尋」的「寶」其實並不是《Fargo》的寶藏,並不是錢財,而是藉此改變自己的生活賦予其意義這一個信念。「寶藏」是一個隱喻。即使千里迢迢從日本到美國北部,即使別人都不相信,那個只有自己相信的「信念」,就是影響久美子的人生最重要的事。
久美子在往法戈的途中遇到好一些人:指點她乘旅遊車的似乎是傳教人員的二人組、獨居老太婆、單獨一人幫忙久美子的警員、Motel經理、計程車司機,這些人跟Takako實際碰到的人都可以對號入座。同時間,這些人不約而同都是久美子的反面投射,他們每一個都是隻身一人,但並不孤寂(Solitude)。導演在訪問提到,對於孤獨,有人會把這個情緒向內,有人會把這個感情向外。這些外向的人就是久美子所遇到的人們,而內向而一頭栽進結局的就是久美子。老太婆說,Solitude不好,獨自一人會讓人做傻事。
久美子穿著的紅衣服就像《Fargo》海報上的紅衣。雪景、近似公路電影的拍攝手法,都似乎在向《Fargo》致敬。一片茫茫白雪、沒有底的景色沒有變換的公路、不通的語言、人在外跟自己的故鄉距離十萬八千里,全部都增加了久美子的孤寂感。
在久美子的故事裏,有好幾次她徘徊在離開Solitude的邊緣,如果結果不是那樣,結局也許會改變。
一次是久美子跟舊友Michi重遇,她們相約在咖啡店。假如久美子能跟Michi重新成為扯談的朋友,偶爾女子會,有了相近年紀可以傾吐心事的對象,也許不會有下面的故事。然而Michi把自己的小孩帶來了。久美子知道跟Michi不可能會有共同話題,跟她的交往只會讓自己的都市壓力更大,於是她逃了。
一次是她打長途電話給母親求救,說這是她人生最重要的事情。然而母親只是繼續責罵她盜用公司信用卡讓自己丟臉、不結婚也不回家讓母親很失望。兩人不能溝通,於是她把電話掛上。
一次是久美子感受到警察對自己的好,主動親吻了警察。這一刻她察覺到自己過去是孤身一人而她不願意再這樣下去了,有一個對自己親切的人原來人生將會有意義。然而警察躲開,說自己有妻子孩子了自己只是想幫助她。久美子醒覺自己是孤身一人,沒有再多,所以她又逃了。
每次久美子伸手,都被拍開。最後當她知道沒有半點希望,生活只有孤寂,最後的烏托邦就在「寶藏」,也就是說,只能一頭栽進自己的「信念」。
電影尾二幕以燈光、搖鏡再配上恐怖音樂,讓觀眾的腎上腺素急升,緊張而絕望,讓觀眾切身感受到主角的心理情緒,實在是神來之筆。
電影的最後就像賣火柴的小女孩劃亮的最後一根火柴。明亮的顏色,童謠一般的背景音樂,兔子(吉祥物)Bunzo的出現,童話般的結局「找到寶藏快快樂樂活下去」。我們都知道這是假的。或者說,「尋寶」這個概念是假的。當觀眾意識到後面讓人愉快的部分是假的,只有前面鬱悶灰暗的部分才是真的,同時也意識到,真正的故事,真正的概念是孤寂的現實。Takako的故事是找尋Fargo的寶藏也好,是到Fargo自殺也好,背後的都市孤寂才是真正的故事。
有趣的是,導演像向《Fargo》致敬一般用同一種字體打出 "THIS IS A TRUE STORY"。到底他想說的是這是Takako的真實故事呢?還是這是我們所有孤寂的都市人的真實故事呢?
為了追尋自己的信念,人到底可以去到幾盡?
搜索了一下背后的故事:
2003年,Paul Berczeller追寻Takako的死因,拍摄的纪录片:This is a true story:
//vimeo.com/66512803, (链接: //pan.baidu.com/s/1YZW94Wx5nwOUO2ZbLwd_og 密码: di7b)
纪录片拍得低成本但有效,全片只有几个活动影像镜头,其他都是静帧图片,以还原演出的方式配上画外音采访和音效。
以我所剩无几的英语六级听力,看完了全片,下面是要点:
Takako是想以冻死的方式在Fargo的湖边自杀的,她发给父母和弟弟遗书是在她的“都市传说”已经传开的之后才收到的:“当你们收到这封信的时候,我已经死去,请原谅我不幸的人生”。寻宝的误会主要来自于她遇到的第一个警察。警察听到Takako提到Fargo,并联系bury money脑补了剧情,他以为她患有胃癌,而最后尸检结果表明她没有疾病。或许Takako只是跟他形容她要去的地方。Takako身边携带的图示也不是电影中的铁丝网和电线杆,而是一条路和一棵树。这让我想到很多流行文学或电影中都有主人公看到一张画/照片,或者对一个人,而对某个地方心生向往。甚至这事情在我自己身上也发生过。
Takako是个漂亮姑娘,她的男性邻居对她很留意,motel前台经理用好几次attractive来形容她,看到她跑向树林的主妇跟孩子们说她是“山上的女巫”,最后见到她的哥俩称她为chick。她穿衣单薄(符合冻死自己的目的,最后酗酒嗑药多重自杀),警察起初还以为她是脱衣舞娘。在motel酒吧里她邀请一个男伴一起看星星看电影,对方婉拒。后来她打了一个40分钟的长途电话给新加坡,对方是一个美国人,根据导演的追查,应该就是曾经在东京工作并与Tatako交往的美国已婚商人。在另一篇Tatako的报道中Berczeller披露,这个美国男人的家乡是Fargo(//kotaku.com/the-real-story-behind-kumiko-the-treasure-hunter-1694010461)。
这篇报道中写到:一个故事流传甚广,并非因为它是真实的,而是人们希望它是真实的,或者因为它够骇人听闻,或者这些故事让人们感到自己的过得比别人强。
从纪录片中看Tatako和家人的关系并不好,她所工作的旅行公司倒闭后,被父母带回家乡,然后不多久她又逃出来。
房东太太保留了她留下的单卡录音机,里面的磁带是她最爱的歌曲——邓丽君的ふるさとはどこですか(故乡在哪里):
ふたりして行かないかと 私にはきこえたの (“我们一起回去好吗?”我听出了你的这番心愿)
ああだけど今では思い 出ね (啊,然而如今这却是一个回忆了)
あなたはふるさとへ (你一个人 )
ただひとりただひとり帰るのね (独自一人回故乡去了)
ふるさとはそんなにも あたたかいものなのね(在我的心中 故乡是多么温暖的地方啊)
truly based on a true story。寻找在人世最重要的事情,然后死去
影片压抑孤独的情绪通过城市生活的落寞和寒冷无际的冰原环境相继传达出来。传说中的“宝藏”不仅是主角异想的金钱美梦,更是她摆脱内心孤寂和情感困境的一个出口。影片透过这样一个荒诞的真实故事,引导观众切实体会了解到一个“边缘”灵魂的逃脱意志和无声呐喊。结尾的孤独感更是让人久久不能释怀。
2016/4/5(二)16:30高雄電影館,觀影過程有2人中途離場
现实和梦想都绝望了 也只能去死了
我曾经一度以为Kumiko要和那个警察永远快乐地生活在一起了,哈哈哈,其实看得蛮开心的。。。
人人都爱雪花膏。
不结婚怎么了怎么就丢脸了。这世界还有仅有你所相信的东西,那就走吧,不要害怕。
一股愚昧的衝動追求著自己深信的事,即使寶藏可能真不存在,即使眾人否定你,即使受千夫所指,即使路途多辛酸,仍然選擇背棄世界,踏上自己的路。
都市的冷漠与孤独让偏执女走向寻宝之路,多么不可思议,又多么让人感到悲伤。皑皑白雪里那一身亮眼的花棉被,构图和镜头太美了。菊地凛子表现不错,片尾曲很好听~
应该叫Lost in Fargo
名字很有趣,故事萌死了。主角电视屏幕上显示出"fargo"字样时,我惊呆了,作为科恩脑残粉+公路片情怀泛滥,加上片子有美到令人窒息的摄影与固定机位,浓浓的日系风格把片子塑造成了一部披着日本风美式核心的公路片,深得我心,冰冷孤独的基调也注定不被大众接受
风格化影像,被海报吸引来看的。
分分钟被菊地凛子萌翻……我也想认识一个身披棉被的小红帽!源自真实事件的都市传说被改编成了关于现代社会的黑暗童话,一部电影圆了久美子因另一部电影而起的梦,戏外的导演完成了自己在戏里的角色没能做到的事情。
都市传说,悲伤童话,有趣又哀伤,菊地凛子又美又萌得像兔子,全靠一人表演撑起,前半段拍对一成不变的焦虑,后半段像个极简主义的公路片,把美国拍得处处是好人,导演客串了个真·好人,理想化假结局的配乐摄影色彩真心好看
身披花棉被的小红帽在新世界寻宝最后却展开为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故事,都市传说,悲伤童话
天真、可爱、荒诞、诡异、梦幻,这是一部以 “这是一个真实故事” 延伸的 “真实” 电影。入魔且沉迷幻想的迷影之旅与爱宠灵魂相拥通往自由之地,可以当作《冰血暴》的番外来看。(泽尔纳客串一位可爱又笨又暖心的警察)
一念起,万水千山。被嫌弃的松子循着纸之月的光芒,借一床褥子当做大红猩猩毡斗篷,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无法从母亲那里获得无条件的支持,身边的善意亦是压迫神经的稻草,独自寻宝何尝不是带着独立于他人的渴望?大家热衷去电影拍摄地打卡发圈,相比之下她就更可悲吗?我们无非被伪装的更高级的幻象引诱。久美子与母亲的通话让我想到《天注定》里打工仔和家里的通话。死在那么老远的地方好厉害啊,我不行,我太怕冷了,北欧不是理想的死亡终站
哪怕最后只是虚构的幻想,对久美子来说也是圆满的吧。
好喜欢
百忍成金的意念,视归如死的孤独。奇妙的观影经历,有幸看过《Fargo》所以知道真实与幻想的界限在哪,虽说是致敬科恩,但更带有佩恩“孤独角落”的影子。所谓宝藏的藏身之所一定埋在人心里内片神圣的精神之地,希望也一定安放在内片纯净的灵魂雪原,冷酷的世界尽头缓缓流露出静谧的诗意。惊喜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