戳:油管上有人做的电影mv,以拉威尔三重奏第一乐章为背景音乐 拉威尔的作品贯穿了整部电影,更精妙的是,它们并不仅仅是配乐,也是剧情的重要部分。尤其是拉威尔钢琴,小提琴和大提琴三重奏第一乐章,几乎隐喻了全片剧情。在反复听这个乐章的时候我意识到,电影剧情也许可以分为三个层次来解读,分别是卡米尔,史蒂芬和马克西姆的交往,以及小提琴、大提琴和钢琴演奏者的互动,然后是Trio Modéré中三种乐器的和鸣。 第一乐章甫一开场,钢琴奏出美妙的主旨乐句。紧接着,小提琴和大提琴反复主旨乐句,并与钢琴合奏一段舒缓的旋律。随后,大提琴突然加入的一段旋律为整个乐章带来了节拍和音调的变奏。小提琴和钢琴也发展出有强烈情感起伏的段落。旋即三种乐器开始交缠不休,或者开展三三两两的对话,又或者分别咏叹。 小提琴是小提琴手卡米尔的心和口,而钢琴和大提琴呢?从剧情来看,钢琴和钢琴手暗喻了马克西姆。他在咖啡馆中对史蒂芬介绍了卡米尔,展开三者的关系。而在三重奏练习中,钢琴则一直处于镜头的最远处,暗合马克西姆在处理与卡米尔和史蒂芬关系时的隐忍和包容。马克西姆不在场时,钢琴手仿佛是他的影子。比如录制工作的最后一场戏。此时马克西姆已得知卡米尔钟情于史蒂芬,于是他打电话请史蒂芬代替自己去看卡米尔最后的录音。录制的是拉威尔小提琴与钢琴奏鸣曲的最后乐章。钢琴手在这段乐曲中的表演比在三重奏时更激烈,犹如马克西姆那波动的心绪。随后卡米尔被史蒂芬伤害,而马克西姆一直陪伴左右。在录音结束的庆功宴上,卡米尔与一位老者交谈后亲吻了钢琴手,并说这一切都得感谢他。钢琴对三重奏的意义,钢琴手在三重奏乐队中的意义,以及马克西姆在三者关系中的意义,仿佛都是这样,感谢ta 一感谢它奏响乐句主旨,感谢他的守候。 大提琴和大提琴手是史蒂芬这一角色的投射。剧中卡米尔第一次为史蒂芬心动时,正是在练习小提琴与大提琴协奏曲,卡米尔由于被史蒂芬注视而无法自如表现乐曲。史蒂芬第一次单独去见卡米尔时,为她再度调整了小提琴音色。随后卡米尔试奏了一段,即三重奏第一乐章。三重奏的出现表明了三人之恋的形成。在这场三重奏的戏中,大提琴手和史蒂芬的视线都集中在卡米尔身上。处于背景之中钢琴手也不时望向卡米尔,一如尚不知女友朦胧情愫的马克西姆。史蒂芬不在场时,大提琴手则代替他注视着卡米尔。比如史蒂芬避开马克西姆去看卡米尔录音那一幕。卡米尔正与钢琴手录制拉威尔的小提琴与钢琴奏鸣曲,史蒂芬没有走入录音间,镜头中则出现了大提琴手在录音间玻璃幕后热切注视卡米尔的情景,仿佛史蒂芬视线的延伸。 也许史蒂芬在卡米尔面前的确有一些自卑。他认为自己没有音乐的天赋,在卡米尔对他敞开自己的世界时,他赞美了卡米尔的才华和美丽,而自己却最终选择了掩藏和退缩。但他真的没有对爱的热望吗?我想不是的。卡米尔否定了这一点,而导演也借剧中人之口点出过大提琴手对卡米尔的爱慕。其它的情节也印证着史蒂芬的爱:录音休息时,卡米尔与史蒂芬在咖啡馆谈天,史蒂芬无法克制地,甚至可说是贪婪地注视着卡米尔。然而当短暂的休息时间结束,卡米尔不得不离开史蒂芬返回工作。此时是大提琴手前来接走了卡米尔,两人在咖啡馆外渐渐走出史蒂芬的视线。但观众可以知道,大提琴手,又或者说史蒂芬的情感,一直在卡米尔身边。同样地,即使在录制小提琴与钢琴奏鸣曲时,或者说卡米尔与马克西姆的恋情中,大提琴/史蒂芬也在暗暗地注视着,暗暗地爱慕着。 拉威尔三重奏第一乐章的结尾部分,钢琴再度反复主旨乐句,但比乐章开头加上了异常低沉的和弦,小提琴和大提琴也轻轻地奏响低音,缓缓退场。一切正如电影的结尾,马克西姆心事重重又故作轻松地驾驶着汽车,而卡米尔和史蒂芬则隔着咖啡馆的玻璃墙注视彼此,渐行渐远。
她这样孤傲的女人,在同一个晚上两次向同一个男人明示爱意,他却只用刻意的侮辱来回避,那么她只能退而求其次地选择保全尊严。既然爱你不能言语。
这个故事相当于,一个读者,相较爱上另一个读者,他爱上作者的可能性会更大一些。就像你要世人博爱,但世人却爱上帝,因为那是一个世界体系的创造者,拥有某种神秘强大的创造力在吸引着你。
“你没有感情吗?可你却喜欢音乐。”“当然,音乐,是梦的材料。”另,果然是有深度的音乐电影……
斯蒂芬爱卡米尔,为什么却不与她在一起?许多人看了这部影片之后都会提出这样的问题.其实问题的答案很简单,就是斯蒂芬在影片中所说的"我身上有一种毫无生气的东西".他是一个自我封闭的完美主义者,他热爱音乐,并且上了音乐学院,但是因为他不喜欢自己发出的声音就休学了,转而当了一名制造和修理小提琴的手工艺人.他宁愿让别人用他制造或修理的小提琴演奏出更美丽的音乐.其实他内心里有一种怯懦的甚至可以说是自卑的东西:虽然卡米尔现在爱着他,但是他没有把握能永久拥有卡米尔的心,因为卡米尔太优秀了.他只能选择放弃.
郎心似铁,因为郎爱的是个男人~
剧本总是那样,命运之外,角色使然而已。她是个小提琴演奏者,懂得怎么表达自己的感情,热情和音乐交错在一起,完全的释放出来。而他只是个调琴师,和音乐之间的是沉默的交道,他对她对音乐的爱都是无言的,爱的隐忍和不善表达。 “在我心里有种无生命的东西
你长久以来营造的自我世界封闭,我无所谓。你不能这样下去,你要接受内心松缓的感觉——冬之心。
如果一个艺术家说要爱你,跟你走,请你千万不要伤了她的心。剧情寡淡,但是我很愿意沉醉在艾曼妞贝阿天蓝色的纯净眼眸里。
艾曼纽化好妆来见奥图。“我想要你,我没有投怀送抱的习惯,但我要告诉你。”“我的确想引诱你,但我不爱你。”“是游戏你就跟我玩到底,和我上床。”在餐厅众目睽睽之下被拒,颜面自尊无存。
更喜欢《冬之心》这个名字,和《沉静如海》有着相似的基调,是美国电影几乎不会花心思去阐述的类型。讲人的品格,高贵,讲一种气质。看多了剧情激荡、复杂的片子,这类如清泉一般,细腻,抚过心底。拉威尔三重奏很好听~女主很美。
或者,在很早之前,他就明白了,对于爱情,人生还是个印象派比较好一些。
技法工整干净,叙事未点到,即止,如隔岸再隔人群观火。层次丰富的凝视。人群的头顶所见火光是卡米尔,其他则是二手新闻。相比于故事主线,更想念身边海琳那样的朋友,好事程度刚好,是更不多得的友谊。贝阿的美不言而喻,布光这么柔全因有她。卡米尔的征服欲,斯蒂芬的眼神(咖啡馆第一幕,录音棚第一幕,新工坊第一幕)已经出卖他们各自,也都并非爱情。马克西姆优雅处事滴水不漏。可是,恋情?另一个病人罢了。和卡米尔打开心扉那场对话很好。爱是太主观的感受,说有就一定有吧,我真的信,但像这样专家级的暧昧,我无法在意其中是非、深浅。不如看看表演,都是过来人,每句话说完的嘴角弧度都控制得那么细腻。
贝阿仿佛有个遥不可及的天上的恋人,她的心早就为此燃成灰烬了;所以面对人间的一切爱恨,她既幽怨又心不在焉。我想这是由她惊人的美貌和谦卑的脖子弧度混合而成的效果。此片人设非常适合她所展现的这种特质。
1.艾曼纽·贝阿太美了,想起波德莱尔的话:有些女人你想占有,有些女人你却只想在她目光的注视下死去。2.有时你得承认,爱情,作为一种精细的情感,不是每个人都有天赋去拥有的。via X
他们俩自始至终都用vous称呼彼此。
斯蒂芬的爱深邃无形如水,一触碰就从指缝漏下;卡米尔的爱真挚热烈似火,一经确定不惜燃尽一切。两人碰在一起,难免不是悲剧。或者也跟时机有关,更年轻一点,他还能相信;更老一点,他压根不会去招惹。不管怎样用头脑恋爱的人都很苦逼,爱情本来就是一种错觉,闭上双眼坠入情网就好。有什么关系。
有那么点Kierkegaard的味道
不知道是不是我没有看懂,我以为史戴芬爱的是马克西姆。虽然他一直说自己和他不是朋友,只是工作关系。结合种种线索我觉得是这样。首先当马克西姆要与卡米尔开始新生活时,马克西姆特意慎重地跟史戴芬做了交待,史戴芬听到消息后的反应不是恭喜而是有些惊讶;之后卡米尔却莫名地被冷漠的史戴芬吸引,史戴芬一度表现出了仿佛也爱她的样子,但卡米尔向自己表白后,他却说自己不爱她,他甚至说只是为了报复马克西姆。电影最后一幕三人又重新相聚,卡米尔问史戴芬:你喜欢他(指的是马克西姆)?史戴芬回答说:有很长一段时间我以为他是我唯一喜欢的人。如果是这样就可以理解他之前对卡米尔的行为了。虽然卡米尔非常有魅力,但他喜欢的是他,而不是她。但也有点点疑问,是因为史戴芬情感状态呈现出来的异常冷静甚至冷漠。
凡是打动他的东西,都将是他用沉默深埋的东西。用乐匠的身份爱音乐,用拒绝的方式爱卡蜜儿。他想要的太多了,只有他自己的世界才能给。而现实世界只属于像马克西姆那样享受生活的人。
修琴的,卖琴的,和弹琴的之间的故事。修琴的冷感,卖琴的冷静,弹琴的敏感,于是三人行,必有遗憾。贝阿真是美得让人战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