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可以说是美国电影制霸了整个天下,
先从超级英雄电影来说,2018年,两家互为竞争关系的超级英雄电影公司,就在相同的角力下,针锋相对~
漫威推出了《复仇者联盟3》、《蚁人2》、《毒液》几部叫好又上座的作品,
而这边的DC,也终于在年底与能将东西方文化结合的非常到位的温子仁导演,合作出了一部动作流畅、画面恢弘磅礴的作品《海王》,
两家公司的激烈竞争,可以说造福了荧幕前的观众。
除了科幻巨制,美国的歌舞爱情电影也达到了领先世界的水平,
《爱乐之城》、《红磨坊》、《芝加哥》无比精致、歌舞浪漫绚丽至极,让人充分体会光影带给我们的超脱现实的美好。
都说美国人粗线条,热情幽默、直性子,很难拍出细腻复杂的文艺片,
然而在《乌云背后的幸福线》这样温暖细腻又热情,能够治愈生活中的艰辛,给我们活下去的动力和希望的爱情电影是观众们很难以抗拒的。
而美国又在前几年,诞生了一部《海边的曼彻斯特》,
其中所展现的感情细腻又深刻,让人很容易就产生一种深刻的共情。
但即使是在美国电影文化强烈输出的今天,
仍旧有一个国家的电影,保持着自己那多年以来深入人心的特色,它是浪漫的、是有些无理智的恣意盎然,
在关键时刻,依旧能够保持自己的理性和原则,这就是法国电影!
它不是无知的放纵、也不是理性到无趣的现实生活,
就像红颜秀影上半年为大家推荐的《阿德尔曼夫妇》,清醒的时候把欲和爱剥离得如此哲学,昏厥的时候把爱和欲馄饨的如此艺术,
一面如胶似漆的云雨,一面针锋相对的撕扯,
精彩之时,都夹杂着兽性的原始和人性的光辉,让人感慨感情原来可以呈现的如此高级又真实。
今天,红颜秀影要为大家介绍的是一部非常经典的法国文艺电影《法外之徒》,
不仅仅收获了豆瓣8.6分的高分评价,后世无数导演都在自己的作品中,向这部文艺经典致敬。
在一个英语学习班上,法国姑娘奥迪尔认识了两名男子亚瑟和弗朗兹,
他们是两个着迷于美式文化的年轻人,向往着惊险的传奇故事,
奥斯尔很快就被风流的阿瑟吸引,渐渐地爱上他,他们三个人开始常常混在一起,坐在敞篷跑车里兜风。
奥迪尔寄宿在一所豪华大宅里,她告诉弗朗兹,这所屋子里存放着巨额现金,
阿瑟和弗朗兹便策划着要入室行窃,后来奥迪尔想要退缩,然而阿瑟他们坚持要行动,并计划好了具体时间,
到了那一天,事情却进行得并不顺利,奥迪尔一而再地要求他们取消行动,但是阿瑟表示明天再来,甚至动手打了奥迪尔,
第二次的行动,会带来怎么样的灾难性后果?
其实《法外之徒》的故事并不复杂,
三个无所事事、没有目标的年轻人决定去抢劫一个大宅院,
他们凭借着奥迪尔提供的琐碎信息,和设想制订了异常荒谬鲁莽的抢钱计划,在最后也落得了一个十分可笑的结局。
即使剧情上非常简单,画面也只有单调的黑白灰三色,
但依旧不妨碍《法外之徒》成为后世各位导演致敬的经典!
原因很简单,
首先是《法外之徒》中包含了那些美好到不真实、但仪式感十足的文艺场景,
三个人坐在咖啡厅里为了享受沉默,而整整一分钟没说话,而这生活中小孩子们才会这样任性玩闹的一分钟,竟然被导演正式的剪入了电影中,
而这样任性随意到浪漫的一分钟也成为了后世的经典。
《法外之徒》中两男一女,恣意的用最短的速度跑过卢浮宫,
也在后世被21世纪最经典的文艺片《戏梦巴黎》中被再次致敬!
原本庄严承载着大量艺术作品的卢浮宫,应该用一种严肃的姿态慢慢欣赏,
然而在《法外之徒》中三个年轻人却要用最快的方式跑完卢浮宫,这种任性不屑的态度,是“新浪潮”下年轻人的抗争和自我;
而在《戏梦巴黎》中又被演绎为了革命时期的法国青年们的亢奋、顽强的生命力,和对自由的绝对追求。
咖啡馆里的三个人,
没有《芝加哥》、《爱乐之城》、《歌舞青春》那般绚丽华美,只是简单的扭动着身体、随意的几乎无节拍的舞蹈,
却在《低俗小说》,《雨中曲》等多部影片中被致敬。
原因很简单,它贵在真实,
真实到让观众们觉得,我们也可以跳出这样的舞蹈,
真实到让观众们会在下一次去酒吧去咖啡厅的时候,再现一次电影中的那样别致的、能够让我们唤起共同回忆的浪漫。
而对于中国观众来说,
《法外之徒》的经典之处在于,王家卫在自己的经典作品中“无脚鸟”这一台词对《法外之徒》的致敬。
这也可能是法国电影的迷人之处,以至于后代导演都偏爱向它致敬,
观后的怅然若失,一种自己身边的朋友与自己告别的淡淡的失落感,
但是在观影过程中,那种不克制的真性情,确实让我们极为着迷的,
这感觉可能像是读完一首诗,晦涩的同时又觉得浪漫没有边际,实际上,是导演有意无意间将我们带入了他所打造的光影的世界。
而《法外之徒》的更迷人之处可能在于,
它将两男一女与公路片结合,给后世的导演们无限的灵感和想象延伸空间,
无论是华语电影《纵横四海》、法国的《戏梦巴黎》、美国的《在路上》,都是非常经典的两男一女的青春公路电影。
在《法外之徒》中,奥迪尔是个漂亮却不自知的姑娘,单纯又胆怯,
这个形象也一扫现代电影中那些犀利、明艳、强势的刻板姑娘形象,流露的都是当代女孩善良、脆弱、茫然的一面。
在别墅听到两个男伴上门之后,六神无主窜来窜去的可怜样,被质问时不知所措的眼神,像极了一个小朋友,
在英语课上因为纸条上一句:“你的发型让你看起来有点土”,就非常不自信的拆散了自己的头发;
害怕孤独,于是愿意为利用自己的两个男伴做这做那;
明明之前那么快乐,现在内心却要面对接受、选择、抗拒的矛盾,这多让人憔悴啊,
这就是生活对女孩子们从来没容易过,即使是善良的女孩子。
而阿瑟则是新时代浪潮下,那个努力不被抛弃、又想保持自己个性的年轻人,
干洗的衣服都没钱去,喝饮料的钱都要问弗朗兹要,但是性格上却有主见,期待着有天能做出一番大事,
从他稀疏的头发,和褶皱的脸庞可以看出,他即将跨入中年,
但对他来说,文艺与生存,是无法平衡的两点,
所以他气急败坏、他不关心身边的人,他无礼又无情,简直就是一个冷漠又自我的当代青年。
而另一个青年则是在新浪潮下,沉浸在自我世界与幻想中的年轻人,
跳舞时,旁白说他的心理分不清梦境与现实,说话的时候,将现实和书本世界比较,希望自己可以去杰克伦敦的故乡;
热爱电影构建的虚幻,常常在大街上就和阿瑟扮演起枪战的戏码。
这三个年轻人在思想上的逃离,(陷入小说、文本)以及身体上的逃离,
计划去抢劫,驾车公路逃亡,其实像极了每个时代的年轻人,
不喜欢自己当前的时代,向往着艺术世界或者历史中那样浪漫充满机会和偶遇的时代。
想学英语,逃往去美国,结果课上了一半又开车满世界的乱逛,
想有事业,又说自己害怕医院也没有爱心,其实缺乏的是成年人该有的责任心,
在大街上表演电影中的片段、幻想自己活在书本的世界中…..
三个人的逃离,和现代的年轻人很像,逃离社会,追求自由,然而青春都是这样,总在茫然和寻找中流逝。
电影里的他们看似无所事事、失败又茫然,却滑稽又浪漫,有趣又无聊,黑色又可爱,随意又饱满,
让这么多矛盾并存,却又简单美好,
而电影中他们想要逃离的时代,却成为了后世的、我们眼中的经典!
- END -
往期文章回顾
又一次重温戈达尔的神作。
在心情复杂或感到空虚时最适合看一部戈达尔的电影,因为这会使人更加空虚,就像是砍下半个脑袋不如砍掉整个脑袋来得痛快。
在我看来这部电影的“名场面”密集程度比当今大众圈子里很火的《让子弹飞》还高,快剪片头、恶搞戈达尔、恶搞配乐师、装死、英语课传纸条、安娜·卡里娜的舌吻、三人共乘一车、一分钟沉默、三人舞、卢浮宫的狂奔、“无脚鸟”理论。
安娜·卡里娜应该是我最喜欢的女演员,不是因为她长得多漂亮或者演技多好,事实上她更像个业余者(包括两个男主角也是如此),但是她已经成为了“戈达尔宇宙”的一部分,成为影片中不可磨灭的烙印,谈到戈达尔就不由自主地想到安娜·卡里娜。
“无脚鸟”是最具深意的,多年以后王家卫的《阿飞正传》又用了这段话。“无脚鸟”就是自由而虚无的灵魂,飘散于人世间却不知何处可依。
“人人都是孤独的个体,一个个孤独地游走。”
戈达尔的电影总是文学性爆表,一堆旁白直接可以作为小说中的描写;台词总是很浪漫而并非贴近现实;电影是真理但并非事实;模仿黑色电影而比黑色电影更高级;各种没有联系性的镜头。
戈达尔的电影,喜欢的人太喜欢,讨厌的人太讨厌。
其实看完的那一刻的感觉,跟看很多其他新浪潮的电影有些相似:仿佛什么也没讲的淡淡的失落。可是在观影过程中,却是极为之着迷的。这感觉可能像读完一首诗,晦涩的同时又觉得浪漫没有边际。奥迪尔像所有恋爱中的蠢蠢的女人一样,美丽空洞天真无知;电影旁白如同诗句,优美且忧郁,像里面巴黎冬天的天空,柯罗的油画,灰蒙蒙的笼罩着一层诗意。
00:45:50 一分钟的沉默原来那么久啊 “地铁里的人看起来总是那么哀伤和孤独” “—你为什么躲着我 —因为你看起来凶巴巴的” 01:08:30 这部电影真的好美啊 “在明净的天空下,阿瑟,奥迪尔和弗朗茨开过冰冷河流上的铁桥,罗浮宫前面悄无声息,河水呆滞地流动,灰烬的味道漂浮在空中” 01:34:10 “三天之后,奥迪尔和弗朗茨见到了大海,它看起来就像一个剧院,地平线就像它的舞台,一望无际的天笼罩其上,海浪和谐地拍动,他们俩看不到边际也看不到争斗” 奥迪尔从开头到结尾贯穿的“我不知道”,让人同情也让人厌烦。最后他们逃走了,逃到了南美洲,但是逃离之后呢?生活到了他处,之后呢?电影结束,观众们梦醒了。艺术企图达到那个点,在那里“生与死,真实与想象,过去与未来,可沟通与不可沟通,上与下” 便不存在矛盾。躲在艺术里的人或许最爱看到的就是被消解的矛盾,合理化的解释。Anyway,we are allowed to dream.
解构的犯罪类型片 反主流反好莱坞的讽刺与探索 充满文学和致敬的天才电影 自由流动的手持镜头穿梭在巴黎并不繁华的大街小巷 充满文学性的主人公姓名 电影里经常出现的书籍 改编傻子的黄金 三人行 开头三人特写的快切(戏弄剪辑) 诗意动感的长镜头 嘲弄好莱坞比利小子的夸张死亡 反英雄电影 女主爱上反英雄 三人视线在英语课背景是老师读罗密欧与朱丽叶时流动 大量弗里斯的旁白和独白叙述 两人看报纸感慨于混乱的世界要偷不义之财(政府小偷与社会小偷) 工厂噪音 女主多次看向镜头间离观众 时间游戏:电影的本体论:三人在咖啡厅沉默(静音)一分钟 用时间本身表现时间 跑过卢浮宫打破纪录的诗意疯狂 无聊与荒诞三人跳舞:第三者(这个时候观众不知道声音是弗里斯的)旁白交代三人各自心理(反好莱坞)注视地铁里的人引出对库里肖夫的理解 游戏式的盗贼与自由的恋爱演变为为了财富变脸的绑架案 远景交代死亡(阿瑟的死亡同样戏谑转圈加旁白叙述)
浪漫逃亡的随机选择 上船对卓别林《移民》的致敬 结尾自称三俗小说 其实是讽刺好莱坞续集制
写法外之徒应该是仅次于吃饭和睡觉之后的第三者了。甚至都不应该从哪时开始写起,为何当今五十九的片子还值得我们一番讨论?
故事框架其实是围绕着自由的结构去发展的,因此又应该称之为绝对的即兴。即兴的一分钟,即兴的舞蹈,即兴的卢浮宫与独白。都在表现这就是一个极其无聊的框架讲述着一个变调的故事,而变调就体现在男女情调三间的音符上。以占全片三分之二的男主阿瑟而言,在他所对白的世界中,所有述事都是扯淡的即兴,奥迪尔的肉体都是在物质之下涌散的空白。而为钱为爱本身就像一个空瓶,把前面的所做所为都装填下去,最后的分散追逐才是精华所在,因此我们又可以认为阿瑟是全片最单纯的人。佛朗兹呢?半斤八两,电影不会紧凑到你耳边告诉你谁和谁会是一对,靠观众自己去发现,谁和谁都只是价段的一对,完成为了物质的表像不可能,完成为了爱情的表像也不能。
最后什么也没得到,但什么都满足
一部靠时代充实填满的影片
滑稽又浪漫,有趣又无聊,黑色又可爱,随意又饱满。让这么多矛盾并存,是不是就新浪潮了。
一直被致敬,从未被超越
罗浮宫奔跑的三人行难道不像祖与占吗;新浪潮一代的源头之一是悬疑看来的确没错
电影史上著名的一分钟沉默其实并没有六十秒
课堂上莎士比亚台词纸条搭讪,迷人的三人麦迪逊舞,咖啡座的轮流转及一分钟的沉默比永远更长久,打破纪录的最快速度跑完卢浮宫,以及死时才能看见无脚鸟的传说。尽管有着这些美妙的小段落,但人物的设置欠缺魅力,正如他们精神上的虚空,既没有笑,也没有眼泪,一切早已写定,如同一则重复的报纸新闻。
He says England's finished, China will win, so he's learning Chinese 四五十年前戈达尔老师就有这么高的觉悟了 真感人
9分43秒!好无聊可是也好浪漫的一部电影... 太迷人了
玩儿心真大…声音的游戏,将电影的幕后和台前展示在同一维度的艺术。
“十分钟后到楼下见我。”“你怎么知道我会去呢?”“你还有9分56秒。”男人贪财,女人贪爱,相思的人总不能在一起,只因我们本就是孤独不相容的个体,他觉得自己得到了自己想要的,可临死前看到的却是无助的无脚鸟和自己心爱的姑娘。卢浮宫内的奔跑,巴黎街头的夜景,海平面上的剧院,简单的日子总是快乐的,可惜人性想要的,从来就不简单。本以为会是一部晦涩难懂的电影,却意外地看到今年的最爱,戈达尔的表达方式或许有一些放飞自我,但无一不在戳我的心弦,新浪潮的电影从不是难懂的,反而是无比自然的,难懂的其实一直是我们,那些迷茫的,困惑的个体。
这姑娘太美了,静默一分钟,三人舞
俏皮的三人舞和沉默的一分种这算影史老梗,不说也罢;开头英语课上伴着《罗密欧与朱丽叶》台词的那段眉目传情简直就像在看色情片,太棒了。
【上海电影节归来】戈达尔最雅俗共赏的片子,轻松滑稽的强盗反类型片。1.各种致敬的桥段,魅惑旁白与读报的多重文本;2.暧昧3P关系和卢浮宫9分43秒有特吕弗《祖与占》影子;3.三人舞长镜头极美妙,后被昆汀借用,沉默的一分钟够有趣;4.戏谑的抢劫与中枪不倒,“三流小说”的颠覆性结尾。(9.0/10)
震惊!两个男人竟然骗一个女孩子做出这种事……2019076
跳舞前沉默的一分钟,跳舞时突然出现的题外话,戈达尔这个从来不按规矩出牌的家伙,总会有意外带给你。
很多电影都在向这部电影致敬,低俗小说继承了这部电影的架构,巴黎戏梦那段卢浮宫记录是向这部电影在致敬,还有王家卫在阿飞正传当中的无脚的鸟
有佳句无佳章的代表!经典桥段这么多,却成了第一部靠弹幕才撑着看完的戈达尔。戈式大男子主义在这里达到让人想闭眼的程度,女主完全无法理解,两名男主也没什么魅力。
那段舞蹈完爆低俗小说扭扭舞呀!
單憑“沉默一分鐘”、“咖啡館三人舞”和“最短時間遊覽盧浮宮”就能打五星。
对自己的美还不自觉的安娜·卡里娜的呆!蠢!萌!和两个坏劲十足的男青年。一个放荡不羁“活着还是死亡,在你的乳沟之间,这是个问题”,一个看似温和老实却,边安慰边摸向乳房。最坏的还是导演编剧戈达尔。在类型之间来去自如,无视电影文法的剪辑。但也就这样,电影竟然也堂堂正正成立了~重温。
总算找到王家卫和昆汀的“致敬”来源了,絮絮叨叨的风格学得挺像哈哈。本来还蛮期待安娜-卡里娜的角色,居然是个没主见、神经衰弱的傻大姐,幻灭~~~~酒馆跳舞、在卢浮宫内奔跑的戏很灵呀,难怪后来被那么多人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