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发现,看完以后记不起来自己发现了什么,却全都忘不了的,就是适合我看的电影。本来是追随偶像林嘉欣来看《六楼后座》的,还有早就听过《六楼后座》这首歌,非常喜欢,想找找歌背后的影象是什么样子。
香港这个城市是有动力的,向任何方向都有。因此时刻强调全民为了理想而努力,至少是为了不浪费时间而努力,并且一定要不食言。这部片子里看到的还是这些。香港的电影人在坚持这些追求。毕竟回归后这些年,香港的地位不如从前,社会在发展,更需要年轻人们加倍地努力追求。
很多地方值得回味。我是来看林嘉欣的,但更要为卢巧音鼓掌。神婆演得算是六个房客中最好的。林嘉欣的角色,算是一贯色彩,看着舒服,内心激荡。四个男生的作为很像普通男孩子的生活,夸口,义气,玩笑,嬉闹,但各有各坚持的东西。
WING的老妈来访那一段真是精彩。选了一首《海阔天空》让妈妈来弹唱,犹如老一辈传火炬一样,光芒四射。我在想为什么妈妈这么爱音乐却不能和儿子早点达成一致,也许是因为大人们总是比我们更加倍地追求完美。他们已经度过青春,丧失了不怕失败的追求权。
还有老房东太太对孩子们的宠爱,她最后捧着一盘子屎时的执拗,都是淳朴塌实的香港人的缩影。美颜宝跟前女友玩诚实那一段也精彩。还有他每次出现在幼儿园的镜头,都让我感慨,谁说青春年少就全都不负责任呢。面对小朋友时他分明很认真的。
是世界太大了吗?还是青春的季节太短?怕挥霍了不行。要勇敢地走下去。方糖礼物和序真是巧妙。生活中的意外都能这样结束,也真是完美到令人感激。
主创真的是费心了的。六个人合力展现了年轻人要遇到的大多数困惑。因追求理想与父母冲突、幻想般冲动的爱情、对财富的经营、脚踩两只船、对待过去的态度、怎样突破自我。最后的花絮里好多人都在一起说青春是什么。答案倒是次要的,关键是所有人都在花时间思考,或者曾经思考过。青春显得珍贵。
在距离这部电影上映的五年后,我又重新找出它来一个人看完全部。喜欢黄真真拍出来的感觉,那些青春就像是一首荒诞的诗歌。
我想,或许我们的青春都是充满荒诞的。
突然发现对于感情其实我们身上都有一种近似盲目的坚持。因为不知道下一秒这个世界会发生什么,于是连一个陌生的未曾谋面的关怀我们都会渴望。这还不算是盲目吗?如果有人会莫名其妙地爱上一个人,坚持爱他却从没见过他,想要见他却总是没能见上。那么我愿意相信那是只有在我们还年轻的时候才能做出来的傻事。当我青春不再,当我已经历沧桑,我绝对不会再去追逐那种一瞬间的感觉,我也不再相信那种摸不到的爱情。到那时候我只想在身边拥有一个温暖怀抱,早晨醒来能看见一个让我安稳的笑容。
等我到了那个年纪一定就会非常怀念年轻时候的荒诞往事了吧。谁不曾做过傻事,谁不曾爱错过人。
我喜欢很多很多香港电影里的青春情节。那些画面是我现在的生活有差距但是又有影响的。比如Truth or dare的游戏。还记得我们玩的时候叫真心话大冒险。我喜欢大冒险,如果让我选,我也一定愿意选大冒险。因为不知道大家会让自己去做什么样冒险的事,也许刚好会是自己心里也想做却一直不敢做的。于是愿意去相信一个未知。当然有时候也喜欢真心话,有时候习惯了撒谎,反而看不清楚心里最真实的声音。我知道这只是一个游戏,可是这游戏却可以反映出一些本质的状态。
青春的状态。
在青春的日子里,最昂贵的什么?不是爱情。而是理想。高中时在校园里流连,当时以为自己的理想看似伟大其实很廉价。于是一点点放纵自己,堕落下去。等到终于有些明白理想的价值时,却发觉自己已经快要过了发梦的年纪。
好像是绕了一大圈才接上了一个自己给自己开的玩笑。
然后发现已经一点而不好笑了。
以前总是在想,到底人生的价值什么,我们为什么活着,我们年轻但又为什么无法把握?现在看来,好多东西都是庸人自扰。美丽人生,并不会因为我们在屋子里裹着被子杞人忧天就会轻易来到的。我总是说,要加油,要努力,要奋斗。可是,真正做到的有多少?
是不是因为我们年轻一代荒废了青春年华,所以心态也跟着苍老,根本就找不到那种为了某人某事而废寝忘食的精神?
理想,就这样变成了好奢侈的言辞。
看完整部片子后,并没觉得特别好看。只是一些片段让我想到了自己。我觉得电影只要能让观众产生共鸣就有它出色的地方存在。一部看完以后让人没有任何感觉的电影不是能够打动我们的好电影。
Wing的音乐梦想没能实现,但当我看见他妈妈豪情地唱Beyond的歌时,我都被感动。我们常常以为父母不理解自己的理想,但实际上我们怎么可以忽略父母也是从年少轻狂一路走过的啊!我们以为失去了把握自己理想的机会是痛苦的,那他们曾经就没有经历过这样的难过吗?怎么可能。父母也曾是年轻人呀。
这样想着就能被感动。当我们因为某些可笑理由和父母争执的时候,想一想,他们年轻时是不是也这样卤莽这样惹人伤心过。也许正是因为他们也曾闯过祸所以现在才约束着我们。
但青春,真的不是可以被约束的东西呢。
年轻时候怎么可能不犯错呢?
我能理解父母,也能理解自己,更加能理解身边的那些青春们。
今后的路还很长。望也望不到边。我们渐渐长大。青春渐渐远离。也许有一天,回头,会看见那些过往,还镶嵌着青春的岁月里闪闪发光。
至于我们到底要走向什么地方,要实现什么理想。这都是些沉重的话题。青春里的疑问大概也只有我们自己的内心才能回答。
只希望你能轻轻地笑。
我们都轻轻地笑。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6c8f7d01009aw0.html 《六楼后座》——六个人的青春,一代人的写照:一个意乱情迷的作家,一个理想主义的音乐人,一个自欺欺人的神婆,一个伤人伤己的玩偶,一个痴人说梦的创业者,一个自娱自乐的读书人。他们共同拥有一个密室,过着自给自足、自由自在的生活。他们爱玩truth or dare,爱开party,爱疯,爱闹,爱幻想...因为他们青春,因为青春充满着迷惑、躁动、不安、好奇,因为青春也才有筹码去玩。
看电影的时候,我们都会好奇影片中主角们的愿望,看着每个人交织的故事,都希冀他们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因为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过(将有)这样的历程,我们需要从电影中得到慰藉,但青春往往很难跨越游戏中的truth or dare,所以殊途同归——青春在现实面前显得单薄、脆弱、无力,于是我们从电影回到了现实的画面,青春不能总呆在那个密室,每个人都必须面对生活,青春其实没有退路,只有过程和结果。
面对青春,其实我们也不必彷徨,青春正如影片结尾的那段话:
“青春犹如方糖...易碎的、荒唐的、甜蜜的...
这种甜蜜是要亲身用舌尖的热量才能融化、才能品尝...
人生总有这么的一个阶段、一个做什么也快乐的阶段、一个说什么也真诚的阶段.....
可笑也可爱...
笑皆因我们曾经荒唐过
爱因为我们也曾经甜蜜过.....
亲身去品味青春的方糖吧,最遗憾的不是青春的总总不完整和缺憾,而是人在青春却失去了对青春的触觉....
我想起我那盤《二樓后座》的磁帶了.....當年覺得只剩三個人影的cover絕望得要死.....不過如今多了Candy和林MM這種美女,哪還有什麽過不去的growing pains呢,套用Faulkner,揀虛無總算好過悲哀..........p.s.auntie杜麗莎《海闊天空》唱得好有feel噻,我直想哭一頓,爲什麽我沒這種磁性的嗓子?
“青春犹如方糖,有棱角的、易碎的、荒唐的、甜蜜的,这种甜蜜是要亲身用舌尖的热量才能融化、才能品尝,你总不能够隔望观火。人生总会有这样一个阶段,一个做什么都快乐的阶段,一个说什么都真诚的阶段。他们可笑、也可爱,笑他们皆因我们也曾经荒唐过,爱他们因为我们也曾甜蜜过。”
真心话大冒险玩到吃屎,还有几个死党甘愿跟你一起吃,这样的青春再失败也圆满了。听着《海阔天空》,看着AI的海报,顿时内牛满面…… 人生就是场“truth or dare”。
海阔天空
青春犹如方糖,对吗?有棱角的,易碎的,荒唐的,甜蜜的……这种甜蜜是要用舌尖的热量亲身体验先可以溶化,先可以品尝,你总不能隔岸观火。人生总有那么一个阶段,一个做什么都觉得快乐的阶段,一个说什么都真诚的阶段,他们可笑也可爱,笑他们皆因他们曾经荒唐过,爱他们,皆因曾经也甜蜜过。
来自香港的小制作,却给了我莫大的惊喜!这种感觉之前在《性工作者十日谈》上有过,这次又来,让我坚定了在香港小制作电影中淘金的决心!影片本身瑕疵不少,明显可以感觉原本能拍得更好,但即使这样,它也值得拿五星了~~
青春犹如方糖,对吗?有棱角的,易碎的,荒唐的,甜蜜的……这种甜蜜是要用舌尖的热量亲身体验先可以溶化,先可以品尝,你总不能隔岸观火。人生总有那么一个阶段,一个做什么都觉得快乐的阶段,一个说什么都真诚的阶段,他们可笑也可爱,笑他们皆因他们曾经荒唐过,爱他们,皆因曾经也甜蜜过。
敢不敢吃屎
郑丹瑞的声音啊,单为Karena部分五星
7.4;本色Karena。Leo的遗嘱到底是什么啊?
真是羡慕
11167 truth or dare ?
人生不是游戏,总有些敢想不敢说、敢说不敢做的事情
我们到底还有多少事情没有做到,我们到底还有多少时间可以挥霍?
青春。真可愛青春。
青春好像方糖,有菱角,易碎的,荒唐的,甜蜜的,我们总不能隔岸观火。
utopia?
出乎意料的大烂片!
如果捌十捌蚊可以买一个钟头的快乐,算不算贵呢?傻仔,当然贵啦,快乐哪里用钱来买的呢?
典型的香港生活系电影,青春篇